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7-0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12-0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9-30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7-0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651297.3 申请日 2020-07-08
公开/公告号 CN111923022B 公开/公告日 2022-09-30
授权日 2022-09-30 预估到期日 2040-07-08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5J9/00B25J9/10 主分类号 B25J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3
权利要求数量 4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祝庆、许明、何龙、陈国金 第一发明人 祝庆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黄前泽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现有软体机器人需要携带液压源、阀体等元件,这增加了软体机器人的重量。本发明包括前端外壳体、后端外壳体和驱动器。前端外壳体、后端外壳体通过并排设置的两个驱动器连接在一起。驱动器由M个驱动单元堆叠组成。驱动单元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弹性囊体。正电极、负电极与弹性囊体的两侧面中心部位分别固定。弹性囊体内填充有液体电介质。本发明通过对弹性囊体两侧中部的电极施加电压,产生静电麦克斯韦应力,挤压弹性囊体的两侧面的中部,从而使得弹性囊体的边缘处胀大,起到驱动器伸长的技术效果;采用这种驱动方法避免了额外的液压源和一些控制阀的使用,减小了机器人本身体积。
  • 摘要附图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9-30 授权
2 2020-1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5J 9/00 专利申请号: 202010651297.3 申请日: 2020.07.08
3 2020-11-1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包括前端外壳体(1‑1)、后端外壳体(1‑2)和驱动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电路基板(4);所述的前端外壳体(1‑1)、后端外壳体(1‑2)通过并排设置的两个驱动器(2)连接在一起;前端外壳体(1‑1)和后端外壳体(1‑2)均只能向前移动;所述的驱动器(2)呈长条状,由依次堆叠设置的M个驱动单元组成;驱动单元包括正电极(5)、负电极(6)和弹性囊体(7);正电极(5)、负电极(6)与弹性囊体(7)的两侧面中心部位分别固定;弹性囊体(7)内填充有液体电介质;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 7) 的相对侧面的边缘处粘贴固定在一起;
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均为正电极(5)或均为负电极;同一驱动器(2)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正电极(5)连接在一起,作为该驱动器的供电线;同一驱动器(2)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负电极(6)均接地;
所述正电极(5)及负电极(6)的侧面即均小于弹性囊体(7)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正电极(5)及负电极(6)均通过导电条引出至弹性囊体(7)的边缘处;正电极(5)与负电极(6)上的导电条朝向相反;所述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能够随弹性囊体(7)变形,材料均采用离子导电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所述的集成电路基板(4)安装在前端外壳体(1‑1)或后端外壳体(1‑2)上,包括控制器、无线模块以及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高压发生器的两个电压输出接口与两个驱动器的供电线分别连接;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无线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该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转向驱动方法;
直线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对两个驱动器(2)的正电极、负电极施加电压,使得同一驱动单元内的正电极与负电极相互吸引,挤压弹性囊体(7)的中心部分,使得弹性囊体(7)内的液体电介质被挤压到弹性囊体(7)内腔的边缘处,进而使弹性囊体(7)的边缘处沿轴向膨胀,两个驱动器(2)伸长;此时后端外壳体(1‑2)保持静止,前端外壳体(1‑1)在两个驱动器(2)的推动下向前移动;
步骤二、两个驱动器(2)断电,两个驱动器缩短到初始的长度;此时前端外壳体(1‑1)静止,后端外壳体(1‑2)在两个驱动器(2)的拉动下向前移动;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和二,实现直线驱动;
转向驱动方法如下:
步骤一、在两个驱动器中,将位于行进方向左侧的驱动器作为左驱动器,位于行进方向右侧的驱动器作为右驱动器;
步骤二、若需要向左侧转向,则对右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右驱动器伸长并向左侧发生弯曲,推动前端外壳体(1‑1)向左转向;
若需要向右侧转向,则对左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左驱动器伸长并向右侧发生弯曲,推动前端外壳体(1‑1)向右转向;
步骤三、两个驱动器(2)均断电,伸长的驱动器缩短到初始的长度;拉动后端外壳体(1‑
2)向右转向;
步骤四、重复执行步骤二和三,直到转向到目标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外壳体(1‑1)及后端外壳体(1‑2)的两侧均安装有单向轴承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体(7)的材料采用PDMS;所述的电介质采用植物变压器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的边缘处粘贴固定在一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机器人的使用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主要是以刚性结构为主,但是其刚性结构材料导致它无法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这也使得它自身存在一些体型庞大,安全性低等缺点。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与非结构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器人必须变得不那么僵硬和固定化。软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通过自身形变适应外部环境,能够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在救援、探测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软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不会对生物组织造成伤害,逐渐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软体机器人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软体机器人往往需要携带液压源、阀体等元件,这大大增加了软体机器人的重量,不利于软体机器人的小型化、轻量化和便捷化。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0004] 本发明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包括前端外壳体、后端外壳体和驱动器。所述的前端外壳体、后端外壳体通过并排设置的两个驱动器连接在一起。前端外壳体和后端外壳体均只能向前移动。所述的驱动器呈长条状,由依次堆叠设置的M个驱动单元组成。驱动单元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弹性囊体。正电极、负电极与弹性囊体的两侧面中心部位分别固定。弹性囊体内填充有液体电介质。
[0005]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的相对侧面均为正电极或均为负电极。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端外壳体及后端外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单向轴承轮。
[0007] 作为优选,同一驱动器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正电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该驱动器的供电线。同一驱动器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负电极均接地。
[0008] 作为优选,本发明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还包括集成电路基板。所述的集成电路基板安装在前端外壳体或后端外壳体上,包括控制器、无线模块以及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高压发生器的两个电压输出接口与两个驱动器的供电线分别连接。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无线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正电极及负电极的侧面即均小于弹性囊体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正电极及负电极均通过导电条引出至弹性囊体的边缘处。正电极与负电极上的导电条朝向相反。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囊体的材料采用PDMS。所述的电介质采用植物变压器油。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能够随弹性囊体变形,材料均采用离子导电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0012]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的相对侧面的边缘处粘贴固定在一起。
[0013] 该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转向驱动方法。
[0014] 直线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15] 步骤一、对两个驱动器的正电极、负电极施加电压,使得同一驱动单元内的正电极与负电极相互吸引,挤压弹性囊体的中心部分,使得弹性囊体内的液体电介质被挤压到弹性囊体内腔的边缘处,进而使弹性囊体的边缘处沿轴向膨胀,两个驱动器伸长。此时后端外壳体保持静止,前端外壳体在两个驱动器的推动下向前移动。
[0016] 步骤二、两个驱动器断电,两个驱动器缩短到初始的长度。此时前端外壳体静止,后端外壳体在两个驱动器的拉动下向前移动。
[0017]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和二,实现直线驱动。
[0018] 转向驱动方法如下:
[0019] 步骤一、在两个驱动器中,将位于行进方向左侧的驱动器作为左驱动器,位于行进方向右侧的驱动器作为右驱动器。
[0020] 步骤二、若需要向左侧转向,则对右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右驱动器伸长并向左侧发生弯曲,推动前端外壳体向左转向。
[0021] 若需要向右侧转向,则对左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左驱动器伸长并向右侧发生弯曲,推动前端外壳体向右转向。
[0022] 步骤三、两个驱动器均断电,伸长的驱动器缩短到初始的长度。,拉动后端外壳体向右转向。
[0023] 步骤四、重复执行步骤二和三,直到转向到目标方向。
[0024]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5] 1、本发明通过对弹性囊体两侧中部的电极施加电压,产生静电麦克斯韦应力,挤压弹性囊体的两侧面的中部,从而使得弹性囊体的边缘处胀大,起到驱动器伸长的技术效果;采用这种驱动方法避免了额外的液压源和一些控制阀的使用,极大的减小了机器人本身体积,并且可以实现机器人无外部线路,即无约束运动。
[0026] 2、本发明中相邻两个弹性囊体的相对侧面上均为正电极或均为负电极,故相邻两个弹性囊体的相对侧面上的电极板相互排斥,能够进一步增大弹性囊体中心部分受到的挤压力,提高本发明的驱动效率。
[0027] 3、本发明的整个驱动器中不存在刚性体,这使得本发明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能够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工作,可应用于救援、探测等方面。
[0028] 4、本发明通过单向轴承轮的特性,控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使其可以实现平面内的前进后退,转弯等运动。

实施方案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4]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包括前端外壳体1‑1、后端外壳体1‑2、驱动器2、单向轴承轮3和集成电路基板4。前端外壳体1‑1、后端外壳体1‑2通过并排设置的两个驱动器2连接在一起,分别作为软体机器人的头部和尾部。前端外壳体1‑1及后端外壳体1‑2的两侧均安装有单向轴承轮3。单向轴承轮3通过在单向轴承的外圈上安装胎圈得到,只能正向转动使得前端外壳体1‑1或后端外壳体1‑2前进,而不能反转。
[0035] 如图2和3所示,驱动器2呈长条状,由依次堆叠设置的M个驱动单元堆叠组成,M=19。驱动单元包括正电极5、负电极6和弹性囊体7。正电极5、负电极6与弹性囊体7的两侧面中心部位分别固定。正电极5及负电极6均仅覆盖弹性囊体7侧面的中心位置,空出弹性囊体
7侧边的周围一圈。正电极5及负电极6的侧面即均小于弹性囊体7的二分之一。正电极5及负电极6均通过导电条引出至弹性囊体7的边缘处。正电极5与负电极6上的导电条朝向相反,避免正电极5与负电极6上的导电条相互吸引。弹性囊体7的材料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较好且性质稳定;弹性囊体7内填充有液体电介质。电介质采用植物变压器油。正电极和负电极能够随弹性囊体7变形,材料均采用离子导电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
[0036] 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的边缘处(周围一圈)粘贴固定在一起。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正电极5与负电极6相互之间不固定,能够接触或分离。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正电极5、负电极6的位置相反,即相邻两个驱动单元内的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均为正电极5或均为负电极。同一驱动器2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正电极5连接在一起,作为该驱动器的供电线V。同一驱动器2内的各个驱动单元的负电极6连接在一起并接入高压发生器的地线。
[0037] 如图4所示,对于一个驱动器2,通过在正电极与负电极上施加电压,能够使得液体电解质内感应出电场,进而让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的静电麦克斯韦应力;相互吸引的正电极与负电极挤压弹性囊体7中心部分,使得弹性囊体7内的液体电介质被挤压到弹性囊体7内腔的边缘处,进而使得弹性囊体7的边缘处沿轴向膨胀,产生轴向位移,进而让整个驱动器伸长。此外,由于相邻两个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上均为正电极5或均为负电极,故相邻两个弹性囊体7的相对侧面上的电极板相互排斥,进一步增大弹性囊体7中心部分受到的挤压力。
[0038] 集成电路基板4安装在前端外壳体1‑1或后端外壳体1‑2上,包括控制器、无线模块以及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高压发生器的两个电压输出接口与两个驱动器的供电线V分别连接。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无线模块进行无线通信。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发生器工作,进而控制驱动器2进行伸缩,从而实现对软体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无线模块用于实现控制器与上位机的通信,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高压发生器用于提供驱动器2所需的工作电压。
[0039] 该无约束移动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转向驱动方法。
[0040] 直线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41] 步骤一、控制器通过高压发生器对两个驱动器2的供电线施加电压,使得各弹性囊体内的液体电解质感应出电场,产生的静电麦克斯韦应力;同一驱动单元内的正电极与负电极相互吸引,挤压弹性囊体7中心部分,使得弹性囊体7内的液体电介质被挤压到弹性囊体7内腔的边缘处,进而使得弹性囊体7的边缘处沿轴向膨胀,产生轴向位移;由此使得两个驱动器2伸长。由于单向轴承轮3只能向前滚动,故此时后端外壳体1‑2固定,前端外壳体1‑1在两个驱动器2的推动下向前移动。
[0042] 步骤二、控制器通过高压发生器撤除对两个驱动器2施加的电压,两个驱动器均在弹性囊体的弹性作用下缩短到初始的长度。由于单向轴承轮3只能向前滚动,故前端外壳体1‑1固定,后端外壳体1‑2在两个驱动器2的推动下向前移动。
[0043]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和二,即可实现机器人连续向前移动。
[0044] 转向驱动方法如下:
[0045] 步骤一、在两个驱动器中,将位于行进方向左侧的驱动器作为左驱动器,位于行进方向右侧的驱动器作为右驱动器。
[0046] 步骤二、若需要向左侧转向,则控制器通过高压发生器对右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右驱动器伸长,由于此时左驱动器未伸长,故伸长的右驱动器向左侧发生弯曲,从而推动前端外壳体1‑1向左转向。
[0047] 若需要向右侧转向,则控制器通过高压发生器对左驱动器施加电压,使得左驱动器伸长,由于此时右驱动器未伸长,故伸长的左驱动器向右侧发生弯曲,从而推动前端外壳体1‑1向右转向。
[0048] 步骤三、控制器通过高压发生器撤除对驱动器2施加的电压,伸长的驱动器在弹性囊体的弹性作用下缩短到初始的长度。由于单向轴承轮3只能向前滚动,故前端外壳体1‑1固定,后端外壳体1‑2在驱动器的拉动下向目标方向转向。
[0049] 步骤四、重复执行步骤二和三,直到转向到目标方向。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中单个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中单个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中单个驱动单元由断电到通电的变形过程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