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11-0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4-1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2-1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11-0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1087915.X 申请日 2019-11-08
公开/公告号 CN110900620B 公开/公告日 2021-02-19
授权日 2021-02-19 预估到期日 2039-11-08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5J11/00B25J9/14B25J5/00 主分类号 B25J1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6114668A、CN109176501A、WO2018232386A1、WO2005076452A1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许明、戎铖、陈国金 第一发明人 许明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黄前泽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软体机器人采用气动或液压传动的驱动方式,依赖于气动或液动系绳,不能将基本组件集成嵌入到机器人上实现无栓系统,使其无法应用到现场勘测等领域。本发明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包括蓄液箱、中间执行机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仿蛇皮薄膜和控制箱。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均为软质双向泵。软质双向泵包括依次排列的顶层、顶部电极对、沟道层、顶部电极对和底层。本发明根据蛇的身体结构和驱动方式,仿生蛇皮结构,通过蛇鳞结构的各向摩擦异性,使其可以实现前进驱动。本发明的动力源采用一种电荷注入式的微型软体泵结构,该软体泵不产生振动,能够实现无声无振工作。
  • 摘要附图
    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2-19 授权
2 2020-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5J 11/00 专利申请号: 201911087915.X 申请日: 2019.11.08
3 2020-03-2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包括蓄液箱、中间执行机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蛇皮薄膜和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出液口和第二进出液口;中间执行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上开设有第一通液口;第二伸缩管上开设有第二通液口;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的一端均与蓄液箱固定,另一端均与控制箱固定;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并排设置;
所述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均为软质双向泵;软质双向泵包括依次排列的顶层、顶部电极对、沟道层、底部电极对和底层;沟道层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沟道;顶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与沟道层上条形沟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的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结构相同,均呈梳齿电极对状;
第一软体泵上顶层的第一流道孔与蓄液箱上第一进出液口连接,第二流道孔与第一伸缩管上的第一通液口连接;第二软体泵上顶层的第一流道孔与蓄液箱上第二进出液口连接,第二流道孔与第二伸缩管上的第二通液口连接;蓄液箱、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内均装有电介质液体;
两根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上均设置有蛇皮薄膜;蛇皮薄膜包括主体膜和仿蛇鳞片;主体膜的外侧面设置有多片仿蛇鳞片;仿蛇鳞片的内端均与主体膜固定;仿蛇鳞片外端的朝向一致;主体膜上的仿蛇鳞片与地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均包括第一梳齿电极和第二梳齿电极;第一梳齿电极包括第一引出片、第一主干条和n根第一分支条;第一引出片的内端与第一主干条的一端连接;n根第一分支条均设置在第一主干条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一主干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梳齿电极包括第二引出片、第二主干条和n根第二分支条;第二引出片的内端与第二主干条的一端连接;n根第二分支条均设置在第二主干条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二主干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主干条与第二主干条分别设置在条形沟道的两侧;n根第一分支条与n根第二分支条的外端依次交替排列;n根第一分支条与n根第二分支条两两一组,形成n个单元电极对;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与第二分支条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同一单元电极中,第一分支条位于第二分支条靠近第一流道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与第二分支条的间距为0.5mm,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内的第一梳齿电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一输入引脚;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内第二梳齿电极的第二引出片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二输入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内装有控制器和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第一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一软体泵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第二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二软体泵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箱的顶部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蓄液箱及控制箱的两侧均支承有从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分别安装在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顶层及底层的厚度均为
0.4mm;沟道层的厚度为0.5mm;顶部电极对及底部电极对的厚度均为30μm;顶层、沟道层、底层均为有机硅膜;有机硅具体的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顶层及底层均与沟道层通过硅酮胶黏膜粘接;顶部电极对及底部电极对均采用可拉伸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仿蛇鳞片采用塑料片;
除位于主体膜首端处的仿蛇鳞片外,其余仿蛇鳞片的内端均被另外的仿蛇鳞片覆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偏转驱动方法;
直线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第一软体泵正向通电,使得第一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一伸缩管,使得第一伸缩管伸长;
同时,第二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第二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二伸缩管,使得第二伸缩管伸长;
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推动控制箱向前移动;仿蛇鳞片的外端向内端的方向即为行进方向;
步骤二、第一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第一软体泵的反向泵液,第一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第一伸缩管缩短;
同时,第二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第二软体泵的反向泵液,第二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第二伸缩管缩短;
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拉动蓄液箱向前移动;
步骤三、重复执行步骤一和二,实现持续前进;
偏转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将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中远离偏转方向一侧的那个作为工作伸缩管;将工作伸缩管对应的软体泵作为工作软体泵;
步骤二、工作软体泵正向通电,使得工作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工作伸缩管,使得工作伸缩管伸长;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推动控制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步骤三、工作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工作软体泵的反向泵液,工作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工作伸缩管缩短;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拉动蓄液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直到偏转至目标角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软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软机器人的使用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主要是以刚性结构为主,但是其刚性结构材料导致它无法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这也使得它自身存在一些体型庞大,安全性低等缺点。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与非结构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器人必须变得不那么僵硬和固定化。软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通过自身形变适应外部环境,能够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在救援、探测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软体机器人是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软体机器人理论与相关技术的研究对促进软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 同时,大多数软机器人由刚性、有噪音的泵驱动,具有将液体推进机器的驱动部件。因为这类机器人需要通过管子与笨重的泵相连,所以自主性有限,且多比较重。传统的泵大多是笨重的刚性系统,包括叶轮、轴承和电动机,它们经常需要润滑并产生噪音,微型泵也不例外,同样具有结构僵化,驱动部件杂多的缺陷,缺乏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并且,现在的软体机器人采用气动或液压传动的驱动方式,依赖于气动或液动系绳,不能将基本组件集成嵌入到机器人上实现无栓系统,使其无法应用到现场勘测等领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软机器人需要通过管子与笨重的泵相连,自主性有限、较笨重的缺陷。
[0005] 本发明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包括蓄液箱、中间执行机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仿蛇皮薄膜和控制箱。所述蓄液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出液口和第二进出液口。中间执行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上开设有第一通液口;第二伸缩管上开设有第二通液口。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的一端均与蓄液箱固定,另一端均与控制箱固定。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并排设置。
[0006] 所述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均为软质双向泵。软质双向泵包括依次排列的顶层、顶部电极对、沟道层、顶部电极对和底层。沟道层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沟道。顶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与沟道层上条形沟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的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结构相同,均呈梳齿电极对状。
[0007] 第一软体泵上顶层的第一流道孔与蓄液箱上第一进出液口连接,第二流道孔与第一伸缩管上的第一通液口连接。第二软体泵上顶层的第一流道孔与蓄液箱上第二进出液口连接,第二流道孔与第二伸缩管上的第二通液口连接。蓄液箱、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内均装有电介质液体。
[0008] 两根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上均设置有蛇皮薄膜。蛇皮薄膜包括主体膜和仿蛇鳞片。主体膜的外侧面设置有多片仿蛇鳞片。仿蛇鳞片的内端均与主体膜固定。仿蛇鳞片外端的朝向一致。主体膜上的仿蛇鳞片与地面接触。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均包括第一梳齿电极和第二梳齿电极。第一梳齿电极包括第一引出片、第一主干条和n根第一分支条。第一引出片的内端与第一主干条的一端连接。n根第一分支条均设置在第一主干条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一主干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梳齿电极包括第二引出片、第二主干条和n根第二分支条。第二引出片的内端与第二主干条的一端连接。n根第二分支条均设置在第二主干条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二主干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主干条与第二主干条分别设置在条形沟道的两侧。n根第一分支条与n根第二分支条的外端依次交替排列。n根第一分支条与n根第二分支条两两一组,形成n个单元电极对。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与第二分支条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同一单元电极中,第一分支条位于第二分支条靠近第一流道孔的一侧。
[0010] 作为优选,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与第二分支条的间距为0.5mm,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为1mm。
[0011]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内的第一梳齿电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一输入引脚。顶部电极对与底部电极对内第二梳齿电极的第二引出片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二输入引脚。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箱内装有控制器和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第一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一软体泵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第二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二软体泵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蓄液箱的顶部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蓄液箱及控制箱的两侧均支承有从动轮。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分别安装在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上。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顶层及底层的厚度均为0.4mm;沟道层的厚度为0.5mm。顶部电极对及底部电极对的厚度均为30μm。顶层、沟道层、底层均为有机硅膜。所述的有机硅具体的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顶层及底层均与沟道层通过硅酮胶黏膜粘接。顶部电极对及底部电极对均采用可拉伸银材料。
[0016] 作为优选,仿蛇鳞片采用塑料片。除位于主体膜首端处的仿蛇鳞片外,其余仿蛇鳞片的内端均被另外的仿蛇鳞片覆盖。
[0017] 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偏转驱动方法。
[0018] 直线前进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19] 步骤一、第一软体泵正向通电,使得第一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一伸缩管,使得第一伸缩管伸长。
[0020] 同时,第二软体泵反正通电,使得第二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二伸缩管,使得第二伸缩管伸长。
[0021] 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推动控制箱向前移动。仿蛇鳞片的外端向内端的方向即为行进方向。
[0022] 步骤二、第一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第一软体泵的反向泵液,第一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第一伸缩管缩短。
[0023] 同时,第二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第二软体泵的反向泵液,第二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第二伸缩管缩短。
[0024] 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拉动蓄液箱向前移动。
[0025] 步骤三、重复执行步骤一和二,实现持续前进。
[0026] 偏转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27] 步骤一、将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中远离偏转方向一侧的那个作为工作伸缩管。将工作伸缩管对应的软体泵作为工作软体泵。
[0028] 步骤二、工作软体泵正向通电,使得工作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工作伸缩管,使得工作伸缩管伸长。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推动控制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0029] 步骤三、工作软体泵反向通电,使得工作软体泵的反向泵液,工作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工作伸缩管缩短。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拉动蓄液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0030]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直到偏转至目标角度。
[0031]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32] 1、本发明根据蛇的身体结构和驱动方式,仿生蛇皮结构,提供了一种小型无约束软体机器人,通过蛇鳞结构的各向摩擦异性,使其可以实现前进驱动。
[0033] 2、本发明采用一种电荷注入式的微型软体泵结构;该软体泵没有驱动部件,不产生振动,能够实现无声无振工作,并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是一种理想的小型化、便携性的软体微泵,极大减轻的机器人的质量负载。
[0034] 3、本发明的中间执行机构、第一软体泵、第二软体泵、仿蛇皮薄膜均呈柔性,这使得本发明的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实施方案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0]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包括蓄液箱1、中间执行机构、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仿蛇皮薄膜12和控制箱11。中间执行机构的两端与蓄液箱1、控制箱11分别连接。第一软体泵5及第二软体泵8均安装在中间执行机构上。仿蛇皮薄膜12设置在中间执行机构上。蓄液箱1的顶部开设有通气孔3、第一进出液口2和第二进出液口4。蓄液箱1及控制箱11的两侧均支承有从动轮。从动轮能够避免蓄液箱1及控制箱11与底面的滑动摩擦,从而减小阻力。
[0041] 中间执行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第一伸缩管6上开设有第一通液口7;第二伸缩管9上开设有第二通液口10。当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中被注入液体时将伸长,被抽出液体时将缩短。第一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9的两端均封闭,其中一端均与蓄液箱1粘接固定,另一端均与控制箱11粘接固定。第一伸缩管6与第二伸缩管9左右并排设置。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分别安装在第一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9上。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均为单点固定,不影响第一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9的伸缩。
[0042] 如图3和4所示,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均为基于电荷注入的软质双向泵。软质双向泵呈长条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顶层20、顶部电极对23、沟道层21、底部电极对24和底层22。顶层20及底层22的厚度均为0.4mm;沟道层21的厚度为0.5mm。顶层20及底层22均与沟道层21通过硅酮胶黏膜粘接。
[0043] 顶层20、沟道层21、底层22均为有机硅膜。所述的有机硅具体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顶部电极对23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在顶层20的内侧面。底部电极对24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在底层22的内侧面。顶部电极对23及底部电极对24的厚度均为30μm。顶部电极对23及底部电极对24均采用可拉伸银材料,具体为IMD/IME可拉伸导电银浆。由于软质双向泵的所有组成部分均为柔性材料,故其能够随中间执行机构自由变形而不会限制中间执行机构的驱动。沟道层21的中部通过激光切割方法开设有条形沟道19。顶层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道孔13和第二流道孔14。第一流道孔13和第二流道孔14与沟道层21上条形沟道19的两端分别连通。
[0044] 顶部电极对23与底部电极对24结构相同,均呈梳齿电极对状,包括第一梳齿电极和第二梳齿电极。第一梳齿电极包括第一引出片17、第一主干条25和n根第一分支条16,n=18。第一引出片17的内端与第一主干条25的一端连接,外端引出软质双向泵外。n根第一分支条16均设置在第一主干条25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一主干条25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梳齿电极包括第二引出片18、第二主干条26和n根第二分支条15。第二引出片18的内端与第二主干条26的一端连接,外端引出软质双向泵外。n根第二分支条15均设置在第二主干条
26的内侧边缘,且沿着第二主干条26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45] 第一主干条25与第二主干条26分别设置在条形沟道19的两侧。n根第一分支条16与n根第二分支条15的外端依次交替排列,形成梳齿电极对结构。n根第一分支条16与n根第二分支条15两两一组,形成n个单元电极对。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16与第二分支条15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一个单元电极对内的第一分支条16与第二分支条15的间距为0.5mm,相邻两个单元电极对的间距为1mm。同一单元电极中,第一分支条16位于第二分支条15靠近第一流道孔13的一侧。
[0046] 顶部电极对23与底部电极对24内第一梳齿电极的第一引出片17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一输入引脚。顶部电极对23与底部电极对24内第二梳齿电极的第二引出片18连接在一起,作为软质双向泵的第二输入引脚。
[0047] 当第一梳齿电极通接地,第二梳齿电极正电压,使得单元电极对之间的电场超过5V/μm时,第一分支条16上的电子转移至条形沟道19的电介质液体中,使电解质分子带电,这些电解质分子随后被带电相反的第二分支条15吸引,带电分子沿其路径拖动电介质液体其他中性分子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条形沟道19内的电介质液体沿着第一流道孔13向第二流道孔14的方向流动,实现正向持续泵液。
[0048] 当第一梳齿电极通正电压,第二梳齿电极接地,使得单元电极对之间的电场超过5V/μm时,第二分支条15上的电子转移至条形沟道19的电介质液体,使电解质分子带电,这些电解质分子随后被带电相反的第一分支条16吸引,带电分子沿其路径拖动电介质液体其他中性分子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条形沟道19内的电介质液体沿着第二流道孔14向第一流道孔13的方向流动,实现反向持续泵液。
[0049] 第一软体泵5上顶层20的第一流道孔13与蓄液箱1上第一进出液口2通过软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流道孔14与第一伸缩管6上的第一通液口7通过软管连接。第二软体泵8上顶层20的第一流道孔13与蓄液箱1上第二进出液口4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流道孔14与第二伸缩管9上的第二通液口10通过软管连接。蓄液箱1、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内均装有电介质液体。通过第一软体泵5、第二软体泵8的正反向通电,即可实现对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的充液和排液。
[0050] 两根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上均设置有蛇皮薄膜12。蛇皮薄膜12包括主体膜和仿蛇鳞片。主体膜与对应的第一伸缩管6或第二伸缩管9连接;主体膜呈松弛状态,能够随着伸缩管进行伸缩。主体膜的外侧面设置有多片仿蛇鳞片。仿蛇鳞片采用塑料片。仿蛇鳞片呈蛇鳞状排列。仿蛇鳞片的内端均与主体膜固定。所有仿蛇鳞片的外端朝向均一致。仿蛇鳞片的外端向内端的方向即为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的行进方向。除位于主体膜首端处的仿蛇鳞片外,其余仿蛇鳞片的内端均被另外的仿蛇鳞片覆盖。主体膜上的仿蛇鳞片与地面接触。
[0051] 蛇皮薄膜12的结构使得其具有摩擦力的各向异性,使得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在前进(前进的方向即为仿蛇鳞片的外端向内端的方向)时摩擦较小,而在后退时拥有强大的抓地力(摩擦时,仿蛇鳞片产生向外翻出和切入地面的趋势使得摩擦力增大)。
[0052] 蓄液箱1朝向控制箱11的方向即为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的前进方向。当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伸长时,由于蛇皮薄膜12后退的阻力大于前进的阻力,故控制箱11被向前推动;当第一伸缩管6和第二伸缩管9缩短时,由于蛇皮薄膜12后退的阻力大于前进的阻力,故蓄液箱1被向前拉动,由此交替往复即可实现机器人的持续前进。
[0053] 控制箱11内装有控制器和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5kV。高压发生器的第一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一软体泵5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第二组输出接口内的两个输出引脚与第二软体泵8的第一输入引脚、第二输入引脚分别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控制接口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0054] 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法包括直线驱动方法和偏转驱动方法。
[0055] 直线前进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56] 步骤一、第一软体泵5的第二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第一输入引脚接地,使得第一软体泵5的正向泵液,蓄液箱1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一伸缩管6,使得第一伸缩管伸长。
[0057] 同时,第二软体泵8的第二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第一输入引脚接地,使得第二软体泵8的正向泵液,蓄液箱1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第二伸缩管9,使得第二伸缩管伸长。
[0058] 在蛇皮薄膜12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推动控制箱11向前移动。
[0059] 步骤二、第一软体泵5的第一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第二输入引脚接地,使得第一软体泵5的反向泵液,第一伸缩管6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1,使得第一伸缩管缩短。
[0060] 同时,第二软体泵8的第一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第二输入引脚接地,使得第二软体泵8的反向泵液,第二伸缩管9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1,使得第二伸缩管缩短。
[0061] 在蛇皮薄膜12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拉动蓄液箱1向前移动。
[0062] 步骤三、重复执行步骤一和二,使得该无约束软体机器人持续向前驱动。
[0063] 偏转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0064] 步骤一、将第一伸缩管6、第二伸缩管9中远离偏转方向一侧的那个作为工作伸缩管(即若需要左转,则将在行进方向上位于右侧的伸缩管作为工作伸缩管)。工作伸缩管对应的软体泵作为工作软体泵。
[0065] 步骤二、工作软体泵的第二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工作输入引脚接地,使得工作软体泵的正向泵液,蓄液箱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工作伸缩管,使得工作伸缩管伸长。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推动控制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0066] 步骤三、工作软体泵的工作输入引脚接入正电压,第二输入引脚接地,使得工作软体泵的反向泵液,工作伸缩管内的电介质液体流向蓄液箱,使得工作伸缩管缩短。在蛇皮薄膜后向抓地力的作用下,工作伸缩管拉动蓄液箱向目标方向偏转。
[0067]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直到偏转至目标角度。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隐藏仿蛇皮薄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发明的软体泵的爆炸意图;
[0038] 图4是本发明的软体泵的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