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工业大学 > 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详情

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3-11-2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4-04-1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6-01-20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3-11-2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310632642.9 申请日 2013-11-29
公开/公告号 CN103643075B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授权日 2016-01-20 预估到期日 2033-11-29
申请年 2013年 公开/公告年 2016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22C9/00C22C1/02B82Y40/00B82Y30/00 主分类号 C22C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JP特开平11-50172A、JP特开2008-223091A、CN102400006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7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晓、宋广平、卜凡雨、徐斌、楼白杨 第一发明人 李晓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邮编 310014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5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黄美娟、俞慧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铜基复合材料中,铜基体晶粒尺寸小于20μm,纳米颗粒增强相为碳化钼、或碳化钼与钼、或碳化钼与碳,纳米颗粒增强相的颗粒尺寸在200nm以下;所述铜基复合材料中,M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5%,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在1%以下。本发明所述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本发明制得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钼-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采用的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控制。
  • 摘要附图
    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7-2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7.09 专利权人由平湖市新成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独山港镇独广线运港段88号变更为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桐乡经济开发区发展大道133号3幢503室
2 2016-01-20 授权
3 2014-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22C 9/00 专利申请号: 201310632642.9 申请日: 2013.11.29
4 2014-03-1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锭料与钼源、碳源中的一种或两种分别放于坩埚内,并在铜锭料上面放隔离层原料;
(2)抽真空,加热基板;
-2
(3)当真空度达到9×10 Pa以下、基板温度达到500-800℃,打开基板旋转装置,使基板旋转,沉积隔离层;
(4)打开挡板,开始沉积材料;
(5)沉积完成,待基板冷却后,取下基板,分离获得沉积层材料,即为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所述的铜基复合材料中,铜基体晶粒尺寸小于20μm,纳米颗粒增强相为碳化钼、或碳化钼与钼、或碳化钼与碳,纳米颗粒增强相的颗粒尺寸在200nm以下;所述铜基复合材料中,M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5%,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在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源是碳靶,或碳粉,或蒽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离层原料选自CaF2或ZrO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过程中,基板转速控制在3-20rev/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下:屈服强度Rp0.2≥420MPa,抗拉强度Rm≥480MPa,电导率≥70%ICAS。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增强的铜-钼-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铜及铜合金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电子工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铜及其合金由于电性能和强度不能兼顾,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纳米弥散强化铜合是以纳米粒子为第二相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和晶界滑移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同时不会明显降低电导率,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电性能和强度不能兼顾的问题。目前,此材料中的增强粒子有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和难熔金属等。制备此材料的方法主要由内氧化法、粉末冶金方法和机械合金化方法等。内氧化法是利用低氧条件下Cu-Al合金中Al发生选择性氧化形成Al2O3的工艺。该工艺是目前用于制备Cu-Al2O3弥散强化复合材料的主要工艺,制备的材料性能好,但此工艺还存在着工序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粉末冶金法是利用铜粉与增强粒子按一定配比在干混或湿混条件下,经过机械混合可得到增强粒子混合均匀的混合粉末,成型、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烧结,复压、复烧来制备材料的工艺。该工艺虽然可制备各种尺寸增强粒子分布的复合材料,但还存在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工序多、成本高的缺点。机械合金化方法是采用高能球磨机将铜粉与增强粒子混合均匀后,成型、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烧结,复压、复烧来制备材料的工艺。同样,该工艺也存在力学性能差、工序多、成本高的缺点。总之,目前关于制备纳米弥散强化的铜基复合材料都存在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发明一种高强高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工序简单、成本低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电性能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所述的铜基复合材料中,铜基体晶粒尺寸小于20μm,纳米颗粒增强相为碳化钼、或碳化钼与钼、或碳化钼与碳,纳米颗粒增强相的颗粒尺寸在200nm以下;所述铜基复合材料中,M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5%,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在1%以下。
[0006] 所述的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下:屈服强度Rp0.2≥420MPa,抗拉强度Rm≥480MPa,电导率≥70%ICAS。
[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将铜锭料与钼源、碳源中的一种的或两种分别放于坩埚内,并在铜锭料上面放隔离层原料;
[0009] (2)抽真空,加热基板;
[0010] (3)当真空度达到9×10-2Pa以下、基板温度达到500-800℃,打开基板旋转装置,使基板旋转,沉积隔离层;
[0011] (4)打开挡板,开始沉积材料;
[0012] (5)沉积完成,待基板冷却后,取下基板,分离获得沉积层材料,即为纳米颗粒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
[0013] 所述步骤(1)中,钼源或者碳源可制成相应的锭料分别置于坩埚中,或者将碳制成锭料,在该锭料上面放上钼原料置于同一个坩埚中。
[0014] 进一步,所述的碳源是碳靶,或碳粉,或蒽粉。
[0015] 进一步,隔离层原料选自CaF2或ZrO2。
[0016] 进一步,沉积过程中,基板转速控制在3-20rev/min。
[0017] 所述步骤(4)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控制电子枪的束流大小和沉积时间控制沉积材料的组成和厚度。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发明制得的纳米颗粒增强的铜-钼-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其屈服强度Rp0.2≥420MPa,抗拉强度Rm≥480MPa,电导率≥70%IACS,而纯铜的室温屈服强度为33MPa,抗拉强度为209MPa;
[0020] (2)本发明采用的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控制。具体地,目前铜的沉积速率可以达到20μm/min,即沉积直径1m,厚度为2mm的板材只需沉积100min。而同样的内氧化法制备纳米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光内氧化过程就需4-60h,而且在还原气氛条件进行热压烧结,所需工序多,时间长。

实施方案

[0023]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 实施例1:
[0025] 将铜锭料和石墨锭料放入坩埚中,并在石墨锭料上面放上200g钼,在铜锭料上面放上5g CaF2;关上真空室,开始抽真空;启动转动装置使基板以6rpm的速度转动,并打开-2基板加热装置,加热基板温度使之稳定在650℃;当真空度达到3×10 Pa时,打开挡板、电子枪,沉积隔离层CaF2;以束流大小1.5A加热铜锭料,以束流大小1.5A加热石墨锭料,开始沉积材料,沉积50min后,关闭电子枪,拉上挡板,关闭加热装置,关闭基板旋转装置;当基板温度降到200℃以下时,关闭真空系统,取下基板,分离获得厚度0.26mm,直径520mm的板材。制备的板材成分为Cu-Mo1.3wt%-C0.086wt%,根据国家标准GB/T228.1-2010对对最终产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屈服强度Rp0.2=426MPa,抗拉强度Rm=480MPa。以四探针法对材料的电导率进行检测,其电导率为82%IACS。制备的铜-钼碳复合材料铜基体晶粒尺寸为
5-10μm(见图1),第二相为Mo2C,平均尺寸约为5nm(见图2)。
[0026] 实施例2:
[0027] 将铜锭料、钼锭料和蒽粉分别放入坩埚中,并在铜锭料上面放上5g CaF2;关上真空室,开始抽真空;启动转动装置使基板以15rpm的速度转动,并打开基板加热装置,加热-2基板温度使之稳定在750℃;当真空度达到3×10 Pa时,打开挡板、电子枪,沉积隔离层CaF2;以束流大小2.2A加热铜锭料,以束流大小2.6A加热钼锭料,以束流大小0.6A加热蒽粉,开始沉积材料,当沉积30min后,关闭电子枪,拉上挡板,关闭加热装置,关闭基板旋转装置;当基板温度降到200℃以下时,关闭真空系统,取下基板,分离获得厚度0.3mm,直径
520mm的板材。制备的板材成分为Cu-Mo15wt%-C0.2wt%,根据国家标准GB/T228.1-2010对对最终产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屈服强度Rp0.2=540MPa,抗拉强度Rm=600MPa。以四探针法对材料的电导率进行检测,其电导率为70%IACS。制备态材料基体晶粒尺寸为1-5μm,第二相颗粒为Mo(平均尺寸为180nm),Mo2C(平均尺寸为20nm)。
[0028] 实施例3:
[0029] 将铜锭料、钼锭料和蒽粉分别放入坩埚中,并在铜锭料上面放上5g ZrO2;关上真空室,开始抽真空;启动转动装置使基板以8rpm的速度转动,并打开基板加热装置,加热基-2板温度使之稳定在650℃;当真空度达到3×10 Pa时,打开挡板、电子枪,沉积隔离层ZrO2;
以束流大小2.2A加热铜锭料,以束流大小2.0A加热钼锭料,以束流大小1A加热蒽粉,开始沉积材料,当沉积40min后,关闭电子枪,拉上挡板,关闭加热装置,关闭基板旋转装置;当基板温度降到200℃以下时,关闭真空系统,取下基板,分离获得厚度0.38mm,直径520mm的板材。制备的板材成分为Cu-Mo0.2wt%-C1wt%,根据国家标准GB/T228.1-2010对最终产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屈服强度Rp0.2=440MPa,抗拉强度Rm=500MPa。以四探针法对材料的电导率进行检测,其电导率为80%IACS。制备态材料基体晶粒尺寸为1-5μm,第二相颗粒为C(平均尺寸为16nm),Mo2C(平均尺寸为20nm)。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铜-钼-碳材料表面SEM照片。
[0022]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铜-钼-碳材料TEM照片。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