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理工大学 > 纺织机专利详情

纺织机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1-1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8-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6-07-0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1-1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023809.0 申请日 2015-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4534003B 公开/公告日 2016-07-06
授权日 2016-07-06 预估到期日 2035-01-16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6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16F7/00 主分类号 F16F7/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金玉珍、崔靖宇、李相东、胡旭东 第一发明人 金玉珍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5号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王桂名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机,包括安装有减噪装置的墙板,该减噪装置包括有安装壳,安装壳内开设有减振腔,减振腔包括顶面和底面,该减振腔内安装有减振单元,该减振单元包括有:与顶面固定的顶反振板,顶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底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顶夹板;与底面固定的底反振板,底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顶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底夹板;夹设于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的阻尼块,该阻尼块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相互平行设置。减噪装置通过顶反振板和底反振板吸收振动,并将所吸收的振动传递给阻尼块,使其摩擦消耗了墙板的震动能量,从而减小墙板振动,最终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 摘要附图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1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2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3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4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5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6
    纺织机
  • 说明书附图:图7
    纺织机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6-09-28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金玉珍 崔靖宇 李相东 胡旭东变更为金玉珍 崔靖渝 李相东 胡旭东
2 2016-07-06 授权
3 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16F 7/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023809.0 申请日: 2015.01.16
4 2015-04-2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纺织机,包括墙板,其特征是,该墙板上安装有减噪装置,该减噪装置包括有安装壳,该安装壳上设有用于贴靠墙板安装的安装平面,该安装壳内开设有减振腔,该减振腔内远离安装平面的内表面为顶面,减振腔内靠近安装平面、且与顶面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底面,减振腔内还安装有减振单元,该减振单元包括有:
与顶面固定的顶反振板,顶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底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顶夹板;
与底面固定的底反振板,底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顶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底夹板;
夹设于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的阻尼块,该阻尼块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相互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所述顶面、底面和安装平面相互平行设置,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间呈25~65°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同一减振单元内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的数量保持一致,顶夹板和底夹板间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对应的顶夹板和底夹板间唯一夹持一个阻尼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同一减振单元内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的数量均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所述顶面、底面和安装平面相互平行设置,两顶夹板分别为第一顶夹板和第二顶夹板,两底夹板分别为第一底夹板和第二底夹板,第一顶夹板和第一底夹板间相对应、且平行设置,第一顶夹板和第一底夹板之间夹设有阻尼块;第二顶夹板和第二底夹板间相对应、且平行设置,第二顶夹板和第二底夹板之间也夹设有阻尼块;且其中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呈45°夹角设置,另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呈135°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安装壳顶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内的顶通孔,安装壳底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的底通孔,顶通孔和底通孔均为圆形孔,顶反振板的位置与顶通孔相对应,底反振板的位置与底通孔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安装壳顶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内的顶通孔,安装壳底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的底通孔,顶反振板盖设于顶通孔所在位置,且顶反振板上贯通设有与顶通孔相对应的板通孔,顶通孔、底通孔和板通孔均为圆形孔,顶通孔、底通孔和板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底反振板的位置与底通孔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所述顶通孔的直径大于板通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壳的安装平面处铺设有阻尼垫,该阻尼垫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壳上两相对的侧部开设有供减振单元进出的侧口,顶反振板和底反振板所在位置与侧口相邻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尤其是一种可降低纺织机工作时墙板噪音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0002] 纺织机械在机构运动学上的主要特点是大动力高速间歇往复运动,比如喷气织机、剑杆织布机。众多间歇运动依靠各种往复运动机构来实现,常见的往复运动机构有凸轮、空间或平面连杆、偏心轮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运动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何况织物的织造张力甚至高达数千公斤,要在这样大的阻力下将纬纱送入织口,必须有很大的动力才行,这也就造成织机强烈的振动和伴随而来的巨大噪音。其中,纺织机工作时的巨大噪音主要由墙板的剧烈振动产生,墙板振动越剧烈,所产生的噪音越大。人耳舒适上限最高为75分贝,而85分贝以下不会对耳蜗内的毛细胞造成伤害,但纺织机工作时的噪音甚至高达150分贝,即使带上耳塞能听到的噪声仍达50~80分贝。而噪音危害不言而喻,长期受到噪音的刺激,可使人出现精神烦闷紧张,呼吸和心率增快,心肺负担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头痛、失眠随之而生;内分泌系统功能降低,影响消化功能。
[0003] 物体振动的定义是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受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形变部分具有恢复其原来状态的力(恢复力,或称具有形变势能)。在外加作用力消失后,恢复力使变形的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形变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在物体达到平衡位置时,形变势能为零而动能最大;由于惯性作用,物体继续沿与原形变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平衡位置,产生新的形变,动能逐渐转化为形变势能,在动能为零时形变势能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也最大;如此重复,形成物体的振动。振动的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变形越厉害,说明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越远,则振动越厉害;相应地,振动所带来的音噪升高。如果我们要降低墙板工作时的噪音,技术上可采用降低墙板振动的方式,而降噪后效果的定量判断,则可以采用市面上常用的声级计进行测定。
[0004] 传统减噪,可以通过降低振动的方式实现减噪效果。现有减振装置,一般采用橡胶垫垫于纺织机底部的方式进行减噪处理,使得纺织机底部与地面的贴合更加稳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振效果。但是,由于橡胶弹性能力有限,织机质量大,而噪音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纺织机上墙板振动所引起的,故该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纺织机工作噪音的降噪效果微乎其微。除此之外,对于设备减噪,还可以采用在设备外面包覆隔音棉的方式,但该方式对于结构复杂的纺织机而言,难以彻底有效地进行全面包覆,不仅成本高,而且隔音效果极低。对于大多纺织厂家而言,主要采取隔音厂房的方式,从而保证厂房外的环境声音符合相关规定,同样的,该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无法有效保护厂房内工人的健康安全。
[0005] 另外,应力的定义是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纺织机工作时,墙板发生剧烈振动而造成相应噪音污染,而墙板的振动过于剧烈,往往导致墙板内部应力过高。一旦墙板内部应力过于集中,乃至超出自身承受力,则墙板自身的支撑作用将遭到破坏,反向降低了纺织机的稳定性,加剧了振动,特别会影响到纺织机的正常走针,造成走针偏差,乃至漏针等情况。
[0006] SolidWorks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Solidworks软件功能强大,组件繁多,从而使其成为目前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其中,SolidWorks Simulation是一个与SolidWorks完全集成的设计分析系统,是一款基于有限元法(即FEA数值)技术的设计分析软件,提供了单一屏幕解决方案来进行应力分析、频率分析、扭曲分析、热分析和优化分析。数学用语中,FEA也称为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求解关于场问题的一系列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这种类型的问题涉及许多工程学科,如机械设计、声学、电磁学、岩土力学、流体动力学等。在机械工程中,有限元分析被广泛地应用在结构、振动和传热分析上。由于有限元法上的多功能性和高数值性能,它占据了绝大多数工程分析的软件市场,而其他方法则被归入小模型应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快速解算器支持,支撑起其快速解决大型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应力分析、频率分析、扭曲分析、热分析和优化分析,从而满足工程学研究应用上的分析需要。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振动状态下的纺织机墙板进行应力分析,可计算获得墙板上最大应力为186.5MPa,对于由普通材质制成墙板而言,该应力值已经处于墙板所能承受的临界值附近,特别是对于品质控制不完善的墙板来说,若不能有效控制墙板内部的应力大小,无形中增加了墙板的支撑风险,甚至影响纺织机的正常走针。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有减噪装置,可大幅度降低墙板振动及噪音的纺织机。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机,包括墙板,该墙板上安装有减噪装置,该减噪装置包括有安装壳,该安装壳上设有用于贴靠墙板安装的安装平面,该安装壳内开设有减振腔,该减振腔内远离安装平面的内表面为顶面,减振腔内靠近安装平面、且与顶面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底面,减振腔内还安装有减振单元,该减振单元包括有:
[0009] 与顶面固定的顶反振板,顶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底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顶夹板;
[0010] 与底面固定的底反振板,底反振板的部分结构朝向顶面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内,该翘起结构为底夹板;
[0011] 夹设于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的阻尼块,该阻尼块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0012] 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相互平行设置。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噪装置通过安装平面贴靠在墙板上,减噪装置整体随着墙板一起振动,减噪装置通过顶反振板和底反振板分别吸收来自顶面和底面的振动,并将所吸收的振动反馈传递给夹设于顶夹板和底夹板间的阻尼块。其中,顶夹板和底夹板弹性变形,同时两夹板与阻尼块间摩擦消耗了墙板的震动能量,从而减小墙板振动,最终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另外,减噪装置还具有大幅度降低墙板内应力的效果,通过降低墙板内部应力,提高墙板的抗疲劳强度。
[0014] 优选设置为:顶面、底面和安装平面相互平行设置,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间呈25~65°夹角设置。顶夹板顾名思义,顶夹板所在平面指的是平板结构平面。此处,由于顶夹板和底夹板相互平行,故限定了顶夹板与安装平面的角度,也即限定了底夹板的角度。根据声级计的监测,顶夹板与安装平面的角度不同,直接影响声级计所测得的噪音分贝值,其中存在最优化的减噪角度。
[0015] 优选设置为:同一减振单元内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的数量保持一致,顶夹板和底夹板间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对应的顶夹板和底夹板间唯一夹持一个阻尼块。减振单元内一个顶夹板、一个底夹板和一个阻尼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减振元素,减振元素是减振单元的最小单位,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组合,该组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减振减噪效果,同时在保证减振效果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 最优化的结构特征为,同一减振单元内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也即一个减振单元由两个减振元素组成,该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性价比。
[0017] 为了最优化减振减噪效果,顶面、底面和安装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各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其中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呈45°夹角设置,另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呈135°夹角设置。顶夹板、底夹板和阻尼块均位于同一平面,指的是空间上,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此处与顶夹板所在平面相区别。其中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以安置平面上一支点转动45°角,从而形成其中一顶夹板所在平面和安装平面间45°夹角;另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以同一支点、同一方向转动135°角,从而形成另一顶夹板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呈135°夹角。
[0018] 孔的设置有助于将振动集中于孔边缘处,因此所述安装壳顶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内的顶通孔,安装壳底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的底通孔,顶通孔和底通孔均为圆形孔,顶反振板的位置与顶通孔相对应,底反振板的位置与底通孔相对应。底通孔将底面附近的振动集中于底通孔边缘,然后将振动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底反振板;顶通孔将顶面附近的振动集中于顶通孔边缘,然后将振动快速有效地传递给顶反振板;这样有助于振动的传递,同时程度地将振动集中传递给阻尼块,提高减振减噪效果。顶反振板的位置与顶通孔相对应,底反振板的位置与底通孔相对应,此处说的对应是指反振板相邻通孔,或者覆盖于通孔上,这样有助于反振板接纳吸收通孔处的振动。
[0019] 在安装壳顶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内的顶通孔,安装壳底面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的底通孔,顶反振板盖设于顶通孔所在位置,且顶反振板上贯通设有与顶通孔相对应的板通孔,顶通孔、底通孔和板通孔均为圆形孔,顶通孔、底通孔和板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底反振板的位置与底通孔相对应。板通孔可使周围的振动集中于顶反振板上,从而提高顶反振板的传递效果,三个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可提高振动的传递效果。
[0020] 进一步优选设置为:顶通孔的直径大于板通孔的直径。由于顶反振板盖设于顶通孔处,此时顶通孔的孔缘位置与顶反振板相对应,即孔缘位置与顶反振板相重叠。故当顶通孔的直径大于板通孔的直径时,集中在顶通孔孔缘处的振动将快速有效地传递给顶反振板,由此改善安装壳上振动传递效果,最大程度保证安装壳上的振动能充分传递给顶反振板,提高减振减噪效果。
[0021] 再进一步优选设置为:安装壳的安装平面处铺设有阻尼垫,该阻尼垫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安装时,阻尼垫位于安装壳和墙板间。安装壳吸收墙板振动后在减振腔内消耗掉大部分的振动能量,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振动能量将会传递回墙板,此时,位于安装壳和墙板间的阻尼垫将会阻止这部分振动传递回墙板,并使其在阻尼垫处尽可能多地消耗掉,从而提高减振减噪效果。
[0022] 安装壳上两相对的侧部开设有供减振单元进出的侧口,顶反振板和底反振板所在位置与侧口相邻设置。侧口的设置不仅可用于减振单元的安放和拆卸,还可以使振动在侧口处集中,有助于顶反振板和底反振板吸收安装壳的振动。

实施方案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1]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墙板和减噪装置(纺织机其他部件未涉及改进,故未提及),该减噪装置包括有安装壳1,该安装壳1上设有用于贴靠墙板安装的安装平面11,使用时,将安装平面11贴附于待减振的部位。安装壳1内开设有减振腔12,该减振腔12内远离安装平面11的内表面为顶面121,减振腔12内靠近安装平面11、且与顶面121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底面122,该顶面121、底面122和安装平面11相互平行设置。减振腔12内安装有减振单元2,该减振单元2包括有一与顶面121固定的顶反振板21、及一与底面122固定的底反振板22。顶反振板21为长条形结构,顶反振板2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向底面122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12内,顶反振板21上的两翘起结构分别形成顶夹板211,计为第一顶夹板211a和第二顶夹板211b,其中第一顶夹板211a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45°夹角,第二顶夹板211b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135°夹角设置;底反振板22为两节短板,各短板上其中一端部朝向顶面121翘起、且悬设于减振腔12内,各短板上的翘起结构形成底夹板221,计为第一底夹板221a和第二底夹板221b,其中第一底夹板221a与第一顶夹板211a相对应、且平行设置,第二底夹板221b与第二顶夹板211b相对应、且平行设置;在第一顶夹板211a和第一底夹板221a之间、及第二顶夹板211b和第二底夹板221b之间分别夹设有一阻尼块23,该阻尼块23为橡胶材料制成。顶夹板211和底夹板221采用弹簧钢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弹性极限和疲劳强度,且与反振板一体成型。
[0032]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6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0.6MPa。上述测试结果均为三次测数后所取的平均值,本说明书所涉及的所有数值结果均为平均值,且同一测试中各数值偏差±5。
[0033]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顶夹板211a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40°夹角,第二顶夹板211b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140°夹角设置。
[0034]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8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3.1MPa。减噪效果略低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低于实施例一。
[0035]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顶夹板211a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50°夹角,第二顶夹板211b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130°夹角设置。
[0036]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8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3.7MPa。减噪效果略低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基本保持一致;墙板最大应力略低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基本保持一致。
[0037]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顶夹板211a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25°夹角,第二顶夹板211b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155°夹角设置。
[0038]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80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3.8MPa。减噪效果略低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略低于实施例一。
[0039]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顶夹板211a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65°夹角,第二顶夹板211b所在平面与安装平面11呈115°夹角设置。
[0040]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81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4.2MPa。减噪效果效果略低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五基本保持一致;墙板最大应力略低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四基本保持一致。
[0041]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阻尼块23为硅胶材料。
[0042]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5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0.5MPa。减噪效果效果与实施例一基本保持一致;墙板最大应力与实施例一基本保持一致。当纺织机批量工作时,对环境减噪效果略微优于实施例一的工作效果。
[0043] 实施例七: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安装壳1顶面121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12内的顶通孔13,安装壳1底面122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12的底通孔14,顶通孔13和底通孔14均为圆形孔,顶反振板21盖设于顶通孔13上,底反振板22的两短板相邻底通孔14设置。
[0044]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3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0.4MPa。减噪效果效果优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与实施例一基本保持一致。
[0045] 实施例八: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安装壳1顶面121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12内的顶通孔13,安装壳1底面122上贯通设有延伸至减振腔12的底通孔14,顶反振板21盖设于顶通孔13所在位置,且顶反振板21上贯通设有与顶通孔13相对应的板通孔212,顶通孔13、底通孔14和板通孔212均为圆形孔,顶通孔13、底通孔14和板通孔212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底反振板22的两短板相邻底通孔14设置;顶通孔13的直径大于板通孔212的直径。
[0046]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1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0.4MPa。减噪效果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略优于实施例七;墙板最大应力与实施例一基本保持一致。
[0047] 实施例九: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七的区别仅在于,安装壳1的安装平面11处铺设有阻尼垫3,该阻尼垫3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安装时,阻尼垫3位于安装壳1和墙板间。
[0048]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68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95.0MPa。减噪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也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安装本实施例的纺织机,在减噪和墙板应力方面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当纺织机数量足够多时,这种效果更是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环境。
[0049] 实施例十:与实施例八的区别仅在于,安装壳1的安装平面11处铺设有阻尼垫3,该阻尼垫3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安装时,阻尼垫3位于安装壳1和墙板间。
[0050]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66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95.1MPa。减噪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也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安装本实施例的纺织机,在减噪和墙板应力方面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当纺织机数量足够多时,这种效果更是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环境。
[0051] 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七的区别仅在于,安装壳1上两相对的侧部开设有供减振单元2进出的侧口,顶反振板21和底反振板22所在位置与侧口相邻设置。
[0052] 在噪音测试标准环境下,本实施例纺织机工作时,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72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内部最大应力为100.1MPa。减噪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墙板最大应力也明显优于实施例一。安装本实施例的纺织机,在减噪和墙板应力方面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当纺织机数量足够多时,这种效果更是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环境。
[0053] 本发明中,如图6、7所示,减振单元2以六个一组的形式安装于一个减噪装置的减振腔12内,且减噪装置工作时以五个一套的形式贴设于纺织机墙板4上,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空间利用率。墙板4为方形结构,其中四个减噪装置对应地位于墙板4的四个角所在位置,最后一个减噪装置位于墙板4的中央位置。减噪装置整体随着墙板4一起振动,而减振腔12内顶反振板21和底反振板22分别吸收来自顶面121和底面122的振动,反振板在此的作用为吸收并反馈振动信号。由于顶反振板21和底反振板22翘起并悬设于减振腔12内,因此工作时,顶反振板21和底反振板22将快速、独立地吸收大量来自顶面121和底面122的振动,而所吸收的振动被储存于顶夹板211和底夹板221内,夹设于顶夹板211和底夹板221间的阻尼块23则大量吸收顶夹板211和底夹板221的振动,并通过橡胶的阻尼特性将振动内部耗散掉,从而大幅降低墙板4的振动,进而实现墙板4的减噪。减振单元2内一个顶夹板211、一个底夹板221和一个阻尼块23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减振元素,减振元素是减振单元2的最小单位,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组合,该组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减振减噪效果,同时在保证减振效果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其中,顶夹板211和底夹板221弹性变形,同时两夹板与阻尼块23间摩擦消耗了墙板4的震动能量,从而减小墙板4振动,最终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实际中,阻尼块23可适用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而无法使用弹簧。因为振动是朝着各个方向的,而弹簧只有一个方向即垂直于弹簧截面的方向减振效果最好,那其他的方向振动将导致弹簧发生变形,反而不容易起到减振效果。另外,实施例一的减振腔12内,其他特征均采用橡胶或硅胶替代,即安装壳1内的减振腔12充满橡胶或硅胶,然后通过声级计测得环境噪音为113分贝;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墙板4应力进行模拟,测得墙板4内部最大应力为160.3MPa,其减噪和降低应力的效果明显低于本发明实施例所带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含有多个减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图6安装于墙板上的装配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