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理工大学 >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专利详情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11-1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6-05-0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7-11-17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11-1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807654.X 申请日 2015-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5466072B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授权日 2017-11-17 预估到期日 2035-11-19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7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25B29/00F25B41/00 主分类号 F25B2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3134343A、CN2777404Y、CN103411351A、CN103644678A、CN101373111A、JP2002081786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王厉 第一发明人 王厉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金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热源塔(1),稀溶液泵(2),回热器(3),加热器(4)和超重力再生器(7);所述热源塔(1)的热源塔稀溶液出口、稀溶液泵(2)、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超重力再生器(7)的稀溶液进口(6)之间依次相互连接;超重力再生器(7)的浓溶液出口(5)、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热源塔(1)的热源塔浓溶液进口之间依次相互连接。
  • 摘要附图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7-11-17 授权
2 2016-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5B 29/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807654.X 申请日: 2015.11.19
3 2016-04-06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热源塔(1),稀溶液泵(2),回热器(3),加热器(4)和超重力再生器(7);其特征是:所述热源塔(1)的热源塔稀溶液出口、稀溶液泵(2)、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超重力再生器(7)的稀溶液进口(6)之间依次相互连接;
超重力再生器(7)的浓溶液出口(5)、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热源塔(1)的热源塔浓溶液进口之间依次相互连接;
所述的超重力再生器(7)包括反渗透器(72)、浓溶液水箱(76);
所述反渗透器(72)通过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与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相互连通;
所述反渗透器(72)通过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与浓溶液水箱(76)相连通;
所述浓溶液水箱(76)与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渗透器(72)与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之间通过管道Ⅰ相互连接;
所述反渗透器(72)与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之间通过管道Ⅱ相互连接;
所述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上设置稀溶液进口(6)通过滑动密封接口(71)与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相连通;
所述反渗透器(72)、滑动密封接口(71)及其管道Ⅰ均设置在转轴(7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在浓溶液水箱(76)正上方;
所述浓溶液水箱(76)为上方开口的容器;
所述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上设置有浓溶液出口(5)与浓溶液水箱(76)之间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浓溶液出口(5)与浓溶液水箱(76)之间设置有浓溶液泵(7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渗透器(72)内设置有反渗透膜;
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分别通过管道Ⅰ、管道Ⅱ连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
所述反渗透膜的另外一侧设置出水口(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渗透器(72)安装在转轴(74)的回转半径上,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布置在转轴(74)的轴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渗透器(7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当设置有多个反渗透器(72)时,反渗透器(72)及其连接管道绕转轴(74)的轴心对称布置;
所述连接管道为管道Ⅰ和管道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重力再生器(7)底部的排水口(8);
所述出水口(75)与排水口(8)之间相互连通。

9.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热源塔(1)的大循环步骤和超重力再生器(7)的小循环步骤;
所述热源塔(1)的大循环步骤如下:
热源塔(1)流出的稀防冻溶液通过稀溶液泵(2)加压后流入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吸收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中浓防冻溶液所释放的热量后,温度增加,然后进入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吸收外部低温热源释放的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然后通过与超重力再生器(7)连通的稀溶液进口(6)进入超重力再生器(7)内进行再生,变成浓防冻溶液,然后进入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将热量释放给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中的稀防冻溶液后,温度降低,最后流入热源塔(1)内;
所述超重力再生器(7)的小循环步骤如下:
超重力再生器(7)中的转轴(74)带动反渗透器(72)及其连接管道旋转,产生离心力;
稀防冻溶液流入从稀溶液进口(6)通过滑动密封接口(71)进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Ⅰ中流动到反渗透器(72)时被增压到超高压,超高压稀防冻溶液进入反渗透器(72),在反渗透器(72)中,稀防冻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半透膜后,稀溶液变为浓溶液,之后,浓溶液通过管道Ⅱ从反渗透器液体出口(73)流出,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Ⅱ中流动到转轴(74)的轴心位置处的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时,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浓防冻溶液;低压浓防冻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其正下方的浓溶液水箱(76)内,浓防冻溶液再从浓溶液水箱(76)流出,经浓溶液泵(77)加压后,压力增加,然后从浓溶液出口(5)流出;从半透膜透过的水从反渗透器(72)的出水口(75)流出后被高速甩出,收集后从超重力再生器(7)底部的排水口(8)排出;
如此循环,实现稀防冻溶液的连续再生过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热源塔热泵系统可以在冬天以室外空气为低温热源,从空气中吸收低品位热量,按热泵模式工作,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潜力,在近年来得到较多关注和应用,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防冻溶液与空气在热源塔中进行热质交换,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显热及潜热,并且不受水蒸汽凝结后结霜的影响,避免了运行过程中的除霜操作。由于防冻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再生,再生的方法有热力再生和反渗透再生两种方式,其中热力再生效率不高,系统较复杂,反渗透再生利用水泵将溶液增压到高压(10Mpa以上),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膜反渗透出去,使得溶液重新得以浓缩再生,这种方式系统较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目前,对防冻溶液进行反渗透再生所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防冻溶液由于浓度较高,为了防止渗透压过大,稀溶液循环倍率会较大,如果将高压浓溶液直接排放,会造成较大的压力能损失,但要回收该液体压力能,又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液体能量回收器,极大地降低了技术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反渗透过程中使用的高压水泵具有压缩环节多,动静转换损失大,效率较低的缺点,而且由于热源塔热泵系统中需要反渗透的水量很小,也难以选到合适的高压泵。
[0003] 这样,有必要对现有的热源塔防冻溶液反渗透再生装置进行改进,使得其不要能量回收器,又达到液体压力能的回收效果,同时避免使用高压泵以提高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热源塔,稀溶液泵,回热器,加热器和超重力再生器;所述热源塔的热源塔稀溶液出口、稀溶液泵、回热器的吸热管道、加热器的吸热管道、超重力再生器的稀溶液进口之间依次相互连接;超重力再生器的浓溶液出口、回热器的放热管道、热源塔的热源塔浓溶液进口之间依次相互连接。
[0006]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改进:所述的超重力再生器包括反渗透器、浓溶液水箱;所述反渗透器通过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与加热器的吸热管道相互连通;所述反渗透器通过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水箱相连通;所述浓溶液水箱与回热器的放热管道相连通。
[0007]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器与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之间通过管道Ⅰ相互连接;所述反渗透器与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之间通过管道Ⅱ相互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吸热管道的吸热管道上设置稀溶液进口通过滑动密封接口与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相连通;所述反渗透器、滑动密封接口及其管道Ⅰ均固定在转轴上。
[0008]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在浓溶液水箱正上方;所述浓溶液水箱为上方开口的容器;所述回热器的放热管道上设置有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水箱之间相互连通。
[0009]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水箱之间设置有浓溶液泵。
[0010]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器内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分别通过管道Ⅰ、管道Ⅱ连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所述反渗透膜的另外一侧设置出水口。
[0011]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器安装在转轴的回转半径上,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布置在转轴的轴心位置。
[0012]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设置有多个反渗透器时,反渗透器及其连接管道绕转轴的轴心对称布置;所述连接管道为管道Ⅰ和管道Ⅱ。
[0013]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重力再生器底部的排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排水口之间相互连通。
[0014] 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方法:包括热源塔的大循环步骤和超重力再生器的小循环步骤;所述热源塔的大循环步骤如下:热源塔流出的稀防冻溶液通过稀溶液泵加压后流入回热器的吸热管道,吸收回热器的放热管道中浓防冻溶液所释放的热量后,温度增加,然后进入加热器的吸热管道,吸收外部低温热源释放的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然后通过与超重力再生器连通的稀溶液进口进入超重力再生器内进行再生,变成浓防冻溶液,然后进入回热器的放热管道,将热量释放给回热器的吸热管道中的稀防冻溶液后,温度降低,最后流入热源塔内;所述超重力再生器的小循环步骤如下:超重力再生器中的转轴带动反渗透器及其连接管道旋转,产生离心力;稀防冻溶液流入从稀溶液进口通过滑动密封接口进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Ⅰ中流动到反渗透器时被增压到超高压,超高压稀防冻溶液进入反渗透器,在反渗透器中,稀防冻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半透膜后,稀溶液变为浓溶液,之后,浓溶液通过管道Ⅱ从反渗透器液体出口流出,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Ⅱ中流动到转轴的轴心位置处的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时,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浓防冻溶液;低压浓防冻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其正下方的浓溶液水箱内,浓防冻溶液再从浓溶液水箱流出,经浓溶液泵加压后,压力增加,然后从浓溶液出口流出;从半透膜透过的水从反渗透器的出水口流出后被高速甩出,收集后从超重力再生器底部的排水口排出;如此循环,实现稀防冻溶液的连续再生过程。
[0015] 本发明与现有热源塔热泵的反渗透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 1)无需能量回收器,液体压力能可自动高效回收。
[0017] 2)利用转轴输出的轴功直接对溶液增压,无需高压泵。
[0018] 3)系统构造简单,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价值。

实施方案

[0022] 实施例1、图1~图2给出了一种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超重力热源塔防冻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热源塔1,稀溶液泵2,回热器3,加热器4和超重力再生器7。
[0023] 热源塔1的热源塔稀溶液出口、稀溶液泵2、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超重力再生器7的稀溶液进口6之间依次相互连接。超重力再生器7的浓溶液出口5、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热源塔1的热源塔浓溶液进口之间依次相互连接。
[0024] 以上所述的超重力再生器7包括反渗透器72、稀溶液进口6、浓溶液出口5、滑动密封接口71、转轴74、浓溶液水箱76和浓溶液泵77。其中反渗透器72、滑动密封接口71及其连接管道是机械固定的,可绕转轴74同轴旋转(转轴水平布置),是运动部件。稀溶液进口6、浓溶液出口5、浓溶液水箱76和浓溶液泵77是固定部件。
[0025] 反渗透器72通过相关管道(管道Ⅰ、管道Ⅱ)分别连接有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该反渗透器72与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之间通过管道Ⅰ相互连接;该反渗透器72与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之间通过管道Ⅱ相互连接)。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这部分管道Ⅰ、管道Ⅱ延长液体被作用(如离心作用)的时间。
[0026] 稀溶液进口6通过滑动密封接口71连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通过管道Ⅰ连接反渗透器72,反渗透器72通过管道Ⅱ连接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反渗透器72内安装有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器72中半透膜的一侧分别连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通过管道Ⅰ、管道Ⅱ),半透膜的另一侧连接出水口75。
[0027] 反渗透器72、滑动密封接口71及其管道Ⅰ均固定在转轴74上(由反渗透器72、滑动密封接口71均固定在转轴74上可知,管道Ⅱ在转轴74转动的时候,必定是会随着转轴74转动,并产生相应的离心力)。具体的,该反渗透器72安装在绕转轴74的回转半径上,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和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布置在转轴74的轴心位置。且反渗透器72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有多个时,反渗透器72及其连接管道(管道Ⅰ、管道Ⅱ)可绕转轴74的轴心对称布置。
[0028] 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布置在浓溶液水箱76的正上方,浓溶液水箱76通过浓溶液泵77连接浓溶液出口5;该浓溶液水箱76为上不封口的水箱,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73流出的浓溶液滴入浓溶液水箱76内。
[0029] 以上所述的结构中,所运行的工质均为防冻溶液,其防冻溶液为氯化钙溶液。
[0030] 实际使用的步骤如下:
[0031] 1、热源塔1的大循环步骤:
[0032] 热源塔1的稀溶液出口流出的稀防冻溶液通过稀溶液泵2加压,压力增加后流入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吸收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中浓防冻溶液所释放的热量后,温度增加,然后进入加热器4的吸热管道,吸收外部低温热源释放的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到0℃以上),然后通过与超重力再生器7连通的稀溶液进口6进入超重力再生器7内进行再生,变成浓防冻溶液,然后从与超重力再生器7相连通的浓溶液出口5流出,进入回热器3的放热管道,将热量释放给回热器3的吸热管道中的稀防冻溶液后,温度降低,最后从热源塔1的浓溶液进口流入热源塔1内。
[0033] 2、超重力再生器7的小循环步骤:
[0034] 超重力再生器7中的转轴74带动反渗透器72及其连接管道(管道Ⅰ、管道Ⅱ)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
[0035] 稀防冻溶液流入超重力再生器7后,从稀溶液进口6通过滑动密封接口71进入反渗透器稀溶液进口70,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Ⅰ中流动到反渗透器72时被增压到超高压,超高压稀防冻溶液进入反渗透器72,在反渗透器72中,稀防冻溶液中的一部分水分通过半透膜,稀溶液变为浓溶液,之后,浓溶液通过管道Ⅱ从反渗透器液体出口73流出,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Ⅱ中流动到转轴74的轴心位置处的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时,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浓防冻溶液。
[0036] 低压浓防冻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其正下方的浓溶液水箱76内,浓防冻溶液再从浓溶液水箱76流出,经浓溶液泵77加压后,压力增加,然后从浓溶液出口5流出。
[0037] 从半透膜透过的水从反渗透器72的出水口75流出后被高速甩出,收集后从超重力再生器7底部的排水口8排出。如此循环,可实现稀防冻溶液的连续再生过程。
[0038] 实施实例1的计算参数见表1(针对排出1kg水)。设计条件为:系统回转半径0.5m,热源塔的防冻溶液为氯化钙溶液,其稀溶液出口浓度17.5%,温度-8℃,加热器后的稀溶液温度为10℃,稀溶液循环倍率为8(定义为稀溶液循环量与反渗透排出的水量之比),回热器回热效率60%,超重力再生器的压强损失0.5Mpa,稀溶液泵管路压强损失为0.1Mpa,浓溶液泵管路压强损失为0.1Mpa,稀溶液泵效率70%,浓溶液泵效率80%,超重力系统轴功效率(定义为有效轴功与输入功之比)为80%,超重力再生器水侧压强为0.3Mpa,反渗透器浓溶液出口压强为0,反渗透器最小驱动压差为2Mpa。计算结果为超重力再生器转速为2932转/分,超重力再生器功耗为29.4kJ/kg,稀溶液泵功耗为9.34kJ/kg,浓溶液泵功耗为0.74kJ/kg,总功耗为39.5kJ/kg,加热器加热量为184kJ/kg。若加热器利用的外部低温热源为废热,则系统火用效(定义为最小理论功与总功耗之比)为25.7%。本系统无需能量回收器,浓溶液的液体压力能全部回收,实施环节简单,技术经济性好,有效实现了本发明的初衷。
[0039] 以上实施实例中,可综合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与要求、技术经济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系统的设计参数,以兼顾系统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0040] 表1实施实例1的计算结果(针对1kg水)
[0041]项目 实施实例1 单位
防冻溶液 氯化钙溶液 ----
热源塔稀溶液出口温度 -8 ℃
加热器出口温度 10 ℃
[0042]稀溶液浓度 17.5 %
稀溶液循环倍率 8 ----
稀溶液渗透压 10.2 Mpa
浓溶液浓度 20 %
浓溶液渗透压 11.6 Mpa
反渗透器最小驱动压差 2 Mpa
回转半径 0.5 m
稀溶液泵增压 0.94 Mpa
浓溶液泵增压 0.1 Mpa
稀溶液泵效率 70 %
浓溶液泵效率 80 %
回热器效率 60 %
平均驱动压差 2.96 Mpa
转速 2932 转/分
稀溶液泵耗功 9.34 kJ/kg
浓溶液泵耗功 0.74 kJ/kg
超重力再生器功耗 29.4 kJ/kg
加热器耗热量 184 kJ/kg
系统火用效 25.7 %
[0043]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中超重力再生器7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