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沈阳建筑大学 > 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专利详情

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01-13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7-07-1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7-0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01-13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0023720.3 申请日 2017-01-13
公开/公告号 CN106869940B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授权日 2019-07-05 预估到期日 2037-01-13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E21D9/00 主分类号 E21D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6554933U、CN205503151U、JP2008025303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沈阳建筑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广州深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延年、马向楠 第一发明人 张延年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邮编 11016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辽宁省 申请人所在市 辽宁省沈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黄英华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衬砌与围岩介质之间深层隧道最外层为压注式减震层,深层隧道舱壁为门洞形截面,左右分别设置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舱和污水舱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类方形,优先选用圆形;雨水舱和污水舱的下部为水舱墩台;雨水舱和污水舱之间设置车行检修通道,两侧分别为人行检修通道与逃生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保证高效、可靠、安全的维修体系和维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抵抗地震灾害。
  • 摘要附图
    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 说明书附图:图1
    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3-3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3.18 专利权人由沈阳建筑大学变更为广州深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变更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捷进中路11-13号富都大厦5层525
2 2019-07-05 授权
3 2017-07-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21D 9/00 专利申请号: 201710023720.3 申请日: 2017.01.13
4 2017-06-20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结构包括深层隧道舱壁(1)、深层隧道舱体(2)、雨水舱(3)、污水舱(4)、人行检修通道(7)、车行检修通道(8)、通风与采光系统(10)、压注式减震层(11)和逃生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为门洞形横截面,即整体为门洞形,在门洞形的底角为圆弧连接,深层隧道舱壁(1)内部形成门洞形的深层隧道舱体(2);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外层为压注式减震层(11);所述深层隧道舱体(2)内左右分别设置有雨水舱(3)和污水舱(4),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横截面选用圆形;
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下部为水舱墩台(6),水舱墩台(6)的高度为500 800mm,~
两个水舱墩台(6)之间的间距为10 20米;
~
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之间设置车行检修通道(8),车行检修通道(8)的高度为
300 600mm,宽度为1.5米 2米;在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两侧分别为人行检修通道(7),~ ~
人行检修通道(7)的高度为300 600mm,宽度为0.5米 1米;
~ ~
在深层隧道舱壁(1)内顶部中间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10),在人行检修通道(7)旁设置有逃生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注式减震层(11)其材料组成包括沥青系、氨基甲酸乙醋系、橡胶系和硅树脂系材料,上述材料与硬化添加剂一起压注到围岩与衬砌之间的间隙内,硬化后形成减震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采用防水混凝土材质,且在深层隧道舱壁(1)内外层均增设防渗涂层,防渗涂层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一种或多种,当防渗涂层采用单一种类的防水层时,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防水层作为防渗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水舱壁(5)采用防渗混凝土材质,且在水舱壁(5)内外部均涂防渗涂料,在雨水舱(3) 的水舱壁(5)的内部喷涂内壁无毒型环氧涂料,雨水舱(3)水舱壁(5)的外部和污水舱(4)水舱壁(5)的内外部采用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舱墩台(6)、人行检修通道(7)、车行检修通道(8)的高度保证紧急渗漏水在三者之外的深层隧道舱壁(1)底部空间形成渗漏水紧急储存空间;在雨水舱(3)、污水舱(4)的下方形成500 800mm~
的净空间,保证人行检修通道(7)和车行检修通道(8)之间的人员紧急快速穿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深层隧道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背景技术

[0002] 深层调蓄隧道是指埋设在深层地下空间(一般指地面以下大于20m深度空间)的大型、特大型排水隧道。通常内涝易发、人口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现有排水系统改造难度较高的地区,可设置深层调蓄隧道。采取以大型深层调蓄隧道辅以源头径流控制,是贯彻“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体现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的治水方略,也是国外已建区域提高排水防涝标准的通常做法。
[0003] 采用深隧工程治理污水避免路面开挖,使对交通和环境的破坏最小化;避免与现有的地下公用设施或基础设施产生冲突;由于避开了建筑物桩基,可以采用直线设计,而不受现有路网影响。
[0004] 为有效减轻芝加哥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保护密西根湖等水体环境,芝加哥实施了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系统工程,建设了一条长176km、直径2.5 10m、埋深45 106m的隧~ ~道。墨西哥、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泰晤士等也相继实施了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系统工程。
[0005] 然而采用这些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系统工程在维修治理方面费用较高,或利用率较低,因此需要开发便于维护且能高效利用空间的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保证高效、可靠、安全的维修体系和维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其结构包括深层隧道舱壁、深层隧道舱体、雨水舱、污水舱、人行检修通道、车行检修通道、通风与采光系统、压注式减震层和逃生通道,所述深层隧道舱壁为门洞形横截面,即整体为门洞形,在门洞形的底角为圆弧连接,深层隧道舱壁内部形成门洞形的深层隧道舱体;所述深层隧道舱壁外层为压注式减震层;所述深层隧道舱体内左右分别设置有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舱和污水舱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类方形,优先选用圆形;
[0009] 所述雨水舱和污水舱的下部为水舱墩台,水舱墩台的高度为500 800mm,即高出深~层隧道舱壁底板内壁的高度为500 800mm,两个水舱墩台之间的间距为10 20米;
~ ~
[0010] 所述雨水舱和污水舱之间设置车行检修通道,车行检修通道的高度为300 600mm,~宽度为1.5米 2米;在雨水舱和污水舱的两侧分别为人行检修通道,人行检修通道的高度为~
300 600mm,宽度为0.5米 1米;
~ ~
[0011] 在深层隧道舱壁内顶部中间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在人行检修通道旁设置有逃生通道。
[0012] 所述压注式减震层其材料组成包括沥青系、氨基甲酸乙醋系、橡胶系和硅树脂系材料,上述材料与硬化添加剂一起压注到围岩与衬砌之间的间隙内,硬化后形成减震层。
[0013] 所述深层隧道舱壁采用防水混凝土,且在深层隧道舱壁内外层均增设防渗涂层,防渗涂层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一种或多种,当防渗涂层采用单一种类的防水层时,采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水层作为防渗涂层防水方式。
[0014] 所述雨水舱和污水舱的水舱壁采用防水材料,优先采用防渗混凝土,且在水舱壁内外部均涂防渗涂料,在雨水舱的内部优先喷涂内壁无毒型环氧涂料,其他采用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
[0015] 所述水舱墩台、人行检修通道、车行检修通道的高度保证紧急渗漏水在三者之外的深层隧道舱壁底部空间形成渗漏水紧急储存空间;在雨水舱、污水舱的下方形成500~800mm的净空间,保证人行检修通道和车行检修通道之间的人员紧急快速穿越。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对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设置多条人行检修通道和车行检修通道,保证了维修的效率;设置了压注式减震层,保证了结构在震动作用下的受力,可有效抵抗地震灾害,最大程度保证了深层隧道的安全;压注式减震层对于防渗漏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并且建造方法与注浆相同,操作简单,效果好,采用压注式减震层成本低,施工简便,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深层隧道舱壁为门洞形截面,提高了隧道舱的空间利用率。此结构设计使得雨水舱和污水舱的面积相对较大,建筑材料用量较少。

实施方案

[0020]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 一种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深层隧道舱壁1、深层隧道舱体2、雨水舱3、污水舱4、人行检修通道7、车行检修通道8、通风与采光系统10、压注式减震层11和逃生通道12,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为门洞形横截面,即整体为门洞形,在门洞形的底角为圆弧连接,深层隧道舱壁1内部形成门洞形的深层隧道舱体2;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外层为压注式减震层11;所述深层隧道舱体2内左右分别设置有雨水舱3和污水舱4,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横截面选用圆形;
[0022] 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下部为水舱墩台6,水舱墩台6的高度为500 800mm,两个~水舱墩台6之间的间距为10 20米;
~
[0023] 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之间设置车行检修通道8,车行检修通道8的高度为300~600mm,宽度为1.5米 2米;在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两侧分别为人行检修通道7,人行检修通~
道7的高度为300 600mm,宽度为0.5米 1米;
~ ~
[0024] 在深层隧道舱壁1内顶部中间设置有通风与采光系统10,在人行检修通道7旁设置有逃生通道12。
[0025] 所述压注式减震层11其材料组成包括沥青系、氨基甲酸乙醋系、橡胶系和硅树脂系材料,上述材料与硬化添加剂一起压注到围岩与衬砌之间的间隙内,硬化后形成减震层。
[0026] 所述深层隧道舱壁1采用防水混凝土材质,且在深层隧道舱壁1内外层均增设防渗涂层,防渗涂层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一种或多种,当防渗涂层采用单一种类的防水层时,采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水层作为防渗涂层。
[0027] 所述雨水舱3和污水舱4的水舱壁5采用防渗混凝土材质,且在水舱壁5内外部均涂防渗涂料,在雨水舱3 的水舱壁5的内部喷涂内壁无毒型环氧涂料,雨水舱3水舱壁5的外部和污水舱4水舱壁5的内外部采用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
[0028] 所述水舱墩台6、人行检修通道7、车行检修通道8的高度保证紧急渗漏水在三者之外的深层隧道舱壁1底部空间形成渗漏水紧急储存空间;在雨水舱3、污水舱4的下方形成500 800mm的净空间,保证人行检修通道7和车行检修通道8之间的人员紧急快速穿越。
~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防震减震型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横截面示意图;
[0019] 图中:1为深层隧道舱壁;2为深层隧道舱体;3为雨水舱;4为污水舱;5为水舱壁;6为水舱墩台;7为人行检修通道;8为车行检修通道;9为检修车;10为通风与采光系统,11为压注式减震层,12为逃生通道。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