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博鑫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1-25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3-3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12-10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1-25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338851.9 申请日 2020-11-25
公开/公告号 CN112483242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0
授权日 2021-12-10 预估到期日 2040-11-25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01P11/04F01P11/02F01P11/00F01P11/06F01P11/12F01P11/14F01P11/16F01P11/18 主分类号 F01P11/0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3
权利要求数量 4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CN 109973215 A,2019.07.05CN 210343484 U,2020.04.17CN 210714827 U,2020.06.09CN 211428153 U,2020.09.04CN 210808044 U,2020.06.19CN 211334502 U,2020.08.25CN 208347907 U,2019.01.08CN 110821630 A,2020.02.21CN 211230602 U,2020.08.11CN 109083730 A,2018.12.25CN 210422753 U,2020.04.28CN 208122954 U,2018.11.20CN 108999692 A,2018.12.14CN 206448867 U,2017.08.29CN 206233985 U,2017.06.09CN 207363755 U,2018.05.15KR 960029597 A,1996.08.17KR 20070062229 A,2007.06.15CN 209458013 U,2019.10.01CN 111852628 A,2020.10.30CN 209527107 U,2019.10.25 刘建敏等.高原环境下柴油机冷却系统性能仿真《.车用发动机》.2018,第16-22页.;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博鑫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博鑫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建华 第一发明人 方建华
地址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 邮编 3132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湖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郭朝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机箱、发动机本体、散热机构一、警报机构、散热机构二,所述散热机构一包括水箱、水泵、连通管、环形连通管、冷却管、进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与进水管底部连通设置,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水箱内壁的底部上,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的左端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右端贯穿水箱右侧的内壁、机箱的左侧延伸至机箱内,所述环形连通管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外壁上。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水泵可以使水箱内的冷水通过连通管进入到环形连通管内,可以对发动机本体进行降温散热,环形通管内的水经过冷却管内,最后进入到水箱内,实现水循环使用。
  • 摘要附图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转续页]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2-10 授权
2 202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1P 11/04 专利申请号: 202011338851.9 申请日: 2020.11.25
3 2021-03-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机箱(1)、发动机本体(2)、散热机构一(3)、警报机构(5)、散热机构二(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一(3)包括水箱(301)、水泵(302)、连通管(303)、环形连通管(304)、冷却管(305)、进水管(306),所述水箱(301)的顶部与进水管(306)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水泵(302)固定安装在水箱(301)内壁的底部上,所述水泵(302)的输出端与连通管(303)的左端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303)的右端贯穿水箱(301)右侧的内壁、机箱(1)的左侧延伸至机箱(1)的内部中,所述环形连通管(304)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的外壁上,所述环形连通管(304)的一端与连通管(303)的右端的顶部连通设置;
所述警报机构(5)包括滤筒(501)、浮球(502)、线绳(503)、连接管(504)、警报器(505)、机盒(506),所述滤筒(501)的底部与隔板(4)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滤筒(501)的顶部贯穿水箱(301)内壁的顶部延伸至水箱(301)的上方,所述浮球(502)设置在滤筒(501)内,所述浮球(502)的顶部与线绳(503)的一端连接,所述线绳(503)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504)延伸至与警报器(505)的开关连接,所述警报器(505)固定安装在机盒(506)内,所述连接管(504)的左端与滤筒(501)顶端的右侧连通设置,且该连接管(504)的右端与机盒(506)的左侧连通设置,所述机盒(506)的底部与水箱(30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机构二(7)包括合箱(701)、驱动马达(702)、转轴(703)、扇叶(704)、第一通风管(705)、第二通风管(706)、第三通风管(707)、散热板(708)、导热板(709)、吸热板(710)、第四通风管(711)、通风口(712),所述驱动马达(702)的顶部与合箱(7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马达(702)的输出端与转轴(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扇叶(704)固定安装在转轴(703)底端的外壁上,所述合箱(701)的底部与第一通风管(705)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合箱(701)左端的底部与支撑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9)的底部与机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705)的底部贯穿机箱(1)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二通风管(706)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706)的左侧与机箱(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二通风管(706)的右侧与机箱(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706)的底部与第三通风管(707)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散热板(708)的左侧与导热板(709)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709)的左侧与吸热板(710)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风管(711)的左侧与机箱(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四通风管(71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712),所述第四通风管(711)的右端贯穿机箱(1)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U型合箱(10)的左侧连通设置,所述U型合箱(10)右端的内部设置有隔尘网(11),所述隔尘网(11)顶端的右侧与L型连接杆(12)一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12)另一端的顶部与连接杆(13)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靠左端的正面与活动块(14)顶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14)底端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板(15)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板(15)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连通管(304)的另一端与冷却管(305)右端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冷却管(305)的左端贯穿机箱(1)左侧的内壁延伸至机箱(1)的左方,所述冷却管(305)的左端与水箱(301)的右侧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5)底端的左侧与第一连接弹簧(1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弹簧(16)的左端与夹板(17)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17)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接触,所述夹板(17)的顶部与连接杆(13)左端的底部接触,且该夹板(17)顶端的右侧与活动块(14)的左侧接触,所述U型合箱(10)的上方设置有T型拉杆(19),所述T型拉杆(19)的右端贯穿第二固定板(18)延伸至与夹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第二固定板(18)的右侧与第二连接弹簧(20)的左端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弹簧(20)套设在T型拉杆(19)的外壁上,且该第二连接弹簧(20)的右端与夹板(17)的左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本体(2)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303)的外壁分别与水箱(301)右侧的内壁所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及机箱(1)左侧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的左侧与水箱(30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隔板(4)的右侧与水箱(301)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进行水孔(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的行驶速度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冷却系统为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其工作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较高,尤其是在夏天,发动机散热情况较差,这样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机箱、发动机本体、散热机构一、警报机构、散热机构二,所述散热机构一包括水箱、水泵、连通管、环形连通管、冷却管、进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与进水管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水箱内壁的底部上,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的左端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的右端贯穿水箱右侧的内壁、机箱的左侧延伸至机箱的内部中,所述环形连通管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环形连通管的一端与连通管的右端的顶部连通设置;
[0005] 所述警报机构包括滤筒、浮球、线绳、连接管、警报器、机盒,所述滤筒的底部与隔板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滤筒的顶部贯穿水箱内壁的顶部延伸至水箱的上方,所述浮球设置在滤筒内,所述浮球的顶部与线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延伸至与警报器的开关连接,所述警报器固定安装在机盒内,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滤筒顶端的右侧连通设置,且该连接管的右端与机盒的左侧连通设置,所述机盒的底部与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本体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内部中。
[0007]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外壁分别与水箱左侧的内壁所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及机箱左侧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环形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管右端的底部连通设置,所述冷却管的左端贯穿机箱左侧的内壁延伸至机箱的左方,所述冷却管的左端与水箱的右侧连通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左侧与水箱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隔板的右侧与水箱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进行水孔。
[0010]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二包括合箱、驱动马达、转轴、扇叶、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散热板、导热板、吸热板、第四通风管、通风口,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与合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扇叶固定安装在转轴底端的外壁上,所述合箱的底部与第一通风管的顶部连通设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合箱左端的底部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底部贯穿机箱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二通风管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左侧与机箱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二通风管的右侧与机箱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底部与第三通风管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散热板的左侧与导热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的左侧与吸热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风管的左侧与机箱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四通风管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
[0013] 优选的,所述第四通风管的右端贯穿机箱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U型合箱的左侧连通设置,所述U型合箱右端的内部设置有隔尘网,所述隔尘网顶端的右侧与L型连接杆一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另一端的顶部与连接杆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靠左端的正面与活动块顶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底端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板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与U型合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底端的左侧与第一连接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弹簧的左端与夹板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底部与U型合箱的顶部接触,所述夹板的顶部与连接杆左端的底部接触,且该夹板顶端的右侧与活动块的左侧接触,所述U型合箱的上方设置有T型拉杆,所述T型拉杆的右端贯穿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延伸至与夹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与U型合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第二固定板的右侧与第二连接弹簧的左端接触,所述第二连接弹簧套设在T型拉杆的外壁上,且该第二连接弹簧的右端与夹板的左侧接触。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水泵可以使水箱内的冷水通过连通管进入到环形连通管内,可以对发动机本体进行降温散热,环形通管内的水经过冷却管内,最后进入到水箱内,实现水循环使用;
[0017] (2)、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通过浮球向下移动可以带动线绳一起向下移动,当线绳的一端拉动警报器的开关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声,从而可以及时知道水箱内的水分不足,需要加水;
[0018] (3)、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吸热板、导热板、散热板可以达到散热效果,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转轴带动扇叶转动,产生冷风,产生的冷风通过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入机箱内,对发动机本体进行散热,并且使热量通过通风口进入到第四通风管内,最后从第四通风管中散发出去;
[0019] (4)、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隔尘网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第四通风管内,通过向左拉动T型拉杆使夹板向左移动,同时可以使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压缩,通过逆时针翻转活动块,然后向右移动L型连接杆,最后可以将隔尘网取出,进行清理。

实施方案

[0028]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机箱1、发动机本体2、散热机构一3、警报机构5、散热机构二7,散热机构一3包括水箱301、水泵302、连通管303、环形连通管304、冷却管305、进水管306,水箱301的顶部与进水管306的底部连通设置,水泵302固定安装在水箱301内壁的底部上,水泵302的输出端与连通管303的左端连通设置,连通管303的右端贯穿水箱301右侧的内壁、机箱1的左侧延伸至机箱1的内部中,环形连通管304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的外壁上,发动机本体2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中,环形连通管304的一端与连通管303的右端的顶部连通设置,连通管303的外壁分别与水箱301左侧的内壁所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及机箱1左侧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连通管303的右端为封闭状态,环形连通管304的另一端与冷却管305右端的底部连通设置,冷却管305的右端为封闭状态,冷却管305的左端贯穿机箱1左侧的内壁延伸至机箱1的左方,冷却管305的左端与水箱301的右侧连通设置,通过设置的水泵302可以使水箱301内的冷水通过连通管303进入到环形连通管304内,可以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降温散热,环形通管304内的水经过冷却管305内,最后进入到水箱301内,实现水循环使用;
[0029] 警报机构5包括滤筒501、浮球502、线绳503、连接管504、警报器505、机盒506,滤筒501的底部与隔板4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滤筒501的顶部贯穿水箱301内壁的顶部延伸至水箱301的上方,滤筒501的顶部为封闭状态,且该滤筒501上端的外壁与水箱301内壁的顶部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4的左侧与水箱30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隔板4的右侧与水箱301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均等分列的进行水孔6,浮球502设置在滤筒501内,浮球502的顶部与线绳503的一端连接,线绳503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504延伸至与警报器505的开关连接,警报器505固定安装在机盒506内,连接管504的左端与滤筒501顶端的右侧连通设置,且该连接管504的右端与机盒506的左侧连通设置,机盒506的底部与水箱30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浮球501向下移动可以带动线绳503一起向下移动,当线绳503的一端拉动警报器505的开关时,警报器505就会发出警报声,从而可以及时知道水箱301内的水分不足,需要加水;
[0030] 散热机构二7包括合箱701、驱动马达702、转轴703、扇叶704、第一通风管705、第二通风管706、第三通风管707、散热板708、导热板709、吸热板710、第四通风管711、通风口712,驱动马达702的顶部与合箱7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马达702的输出端与转轴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扇叶704固定安装在转轴703底端的外壁上,合箱701的底部与第一通风管
705的顶部连通设置,合箱701左端的底部支撑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9的底部与机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通风管705的底部贯穿机箱1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二通风管706的顶部连通设置,第二通风管706的左侧与机箱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二通风管706的右侧与机箱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通风管706的底部与第三通风管707的顶部连通设置,散热板708的左侧与导热板709的右侧固定连接,导热板709的左侧与吸热板710的右侧固定连接,散热板708、导热板709、吸热板708的外壁均与机箱1的右侧所开设的矩形通口8的内壁固定连接,第四通风管711的左侧与机箱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四通风管71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712,通过设置的吸热板710、导热板709、散热板708可以达到散热效果,通过启动驱动马达702可以使转轴703带动扇叶704转动,产生冷风,产生的冷风通过第一通风管
705、第二通风管706、第三通风管707进入机箱1内,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散热,并且使热量通过通风口712进入到第四通风管711内,最后从第四通风管711中散发出去,第四通风管711的右端贯穿机箱1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U型合箱10的左侧连通设置,U型合箱10右端的内部设置有隔尘网11,隔尘网11顶端的右侧与L型连接杆12一端的左侧固定连接,L型连接杆12另一端的顶部与连接杆13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3靠左端的正面与活动块14顶端的背面活动连接,连接杆13与活动块14通过螺钉活动连接,活动块14底端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板15的左侧接触,第一固定板15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15底端的左侧与第一连接弹簧16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弹簧16的左端与夹板17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夹板17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接触,夹板17的顶部与连接杆13左端的底部接触,且该夹板17顶端的右侧与活动块14的左侧接触,U型合箱10的上方设置有T型拉杆19,T型拉杆19的右端贯穿第二固定板18的左侧延伸至与夹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与U型合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第二固定板18的右侧与第二连接弹簧20的左端接触,第二连接弹簧20套设在T型拉杆19的外壁上,且该第二连接弹簧20的右端与夹板17的左侧接触,通过设置的隔尘网11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第四通风管711内,通过向左拉动T型拉杆
19使夹板17向左移动,同时可以使第一连接弹簧16、第二连接弹簧20压缩,通过逆时针翻转活动块17,然后向右移动L型连接杆12,最后可以将隔尘网11取出,进行清理。
[0031] 该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水泵302可以使水箱301内的冷水通过连通管303进入到环形连通管304内,可以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降温散热,环形通管304内的水经过冷却管305内,最后进入到水箱301内,实现水循环使用,由于水经过发动机本体的时候会产生部分水分蒸发,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水都会回流到水箱301内,所以水箱301的水量还是会回不断减少,通管水箱301内的水量减少可以使浮球501向下移动,通管浮球501向下移动可以带动线绳503一起向下移动,当线绳503的一端拉动警报器505的开关时,警报器505就会发出警报声,从而可以及时知道水箱301内的水分不足,需要加水,在发动机本体2工作的同时,通过设置的吸热板710可以进行吸热,通过设置的导热板709可以对吸热板710上的热量进行导热,通过设置的散热板708可以进行散热,通过启动驱动马达702可以使转轴703转动,通过转轴703转动可以使扇叶704转动,通过扇叶704转动可以产生冷风,产生的冷风通过第一通风管705进入到第二通风管706中,然后从第三通风管707中出来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散热,并且使热量通过通风口712进入到第四通风管711内,最后从第四通风管
711中散发出去,通过设置的隔尘网11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第四通风管711内,当需要对隔尘网11进行清理时,通过向左拉动T型拉杆19使夹板17向左移动,同时可以使第一连接弹簧
16、第二连接弹簧20压缩,这时通过逆时针翻转活动块17,然后向右移动L型连接杆12,最后可以将隔尘网11取出,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机箱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散热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第四通风管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机箱、2发动机本体、3散热机构一、301水箱、302水泵、303连通管、304环形连通管、305冷却管、306进水管、4隔板、5警报机构、501滤筒、502浮球、503线绳、504连接管、505警报器、506机盒、6进水孔、7散热机构二、701合箱、702驱动马达、703转轴、704扇叶、705第一通风管、706第二通风管、707第三通风管、708散热板、709导热板、710吸热板、711第四通风管、712通风口、8矩形通口、9支撑块、10 U型合箱、11隔尘网、12L型连接杆、13连接杆、
14活动块、15第一固定板、16第一连接弹簧、17夹板、18第二固定板、19 T型拉杆、20第二连接弹簧。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