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1-2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6-1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7-05-3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1-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045289.3 申请日 2015-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4614597B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授权日 2017-05-31 预估到期日 2035-01-28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7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1R29/08 主分类号 G01R29/0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7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徐栋璞.大气电场特征分析及雷电预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2,第C042-230页. 陈绪荃等.闪电回击场多尺度分析《.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第25卷(第5期),1288-1292页.;
引用专利 CN102981067A、CN202975175U、JP特开平9-89961A、CN103048552A、JP特开平8-220253A、CN103983863A、RU2388003C1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信大环境遥感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行鸿彦、张强、季鑫源、徐伟 第一发明人 行鸿彦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 210044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南京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葛潇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暴预警方法,通过追踪电场信号经EEMD分解后的分解层方差特性来反映雷暴的发展变化,通过方差极大值对应分解层数来进行雷暴预警,充分地运用了大气电场信号的振荡特征,其预报准确度和预警时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摘要附图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01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1.18 专利权人由江苏信大环境遥感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由221300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民路22号(邳州高新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内)变更为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宁六路219号
2 2017-05-31 授权
3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R 29/08 专利申请号: 201510045289.3 申请日: 2015.01.28
4 2015-05-1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气电场数据作为原始输入信号x(t),依次向原始输入信号x(t)加入m组不同的正态分布白噪声,从而得到m组数据序列xi'(t),i=1,2,...,m;
(2)针对每一组序列xi'(t),找出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出上下包络线,分别得到第1个均值mi,1(t),xi'(t)与mi,1(t)的差值记为hi,1(t),将hi,1(t)作为新的数据序列,检查其是否满足IMF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用hi,1(t)替换xi'(t)后重新进行步骤(2)k次,直至筛选出满足IMF条件的hi,k+1(t)=hi,k(t)-mi,k+1(t),k≥1;
(3)将满足IMF条件的hi,1(t)或hi,k+1(t)作为第1阶IMF分量ci,1(t),并用加噪序列xi'(t)减去ci,1(t)得到残余数据ri,1(t),用ri,1(t)替换xi'(t)后依次重复进行步骤(2)-(3)n次,直至筛选得到的残余数据ri,n+1(t)=ri,n(t)-ci,n+1(t)为单调时终止,n≥1;
(4)还原原始输入信号x(t),xi'(t)表示成m组IMF分量与残余数据的和形式,原始输入信号x(t)为xi'(t)的总体平均运算,即:

其中,ci,j(t)为步骤(3)得到的第i组xi'(t)的第j阶IMF分量;
(5)选定时间尺度,记录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的动态变化轨迹,定义时间尺度内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上的点为稳定点,其余层数上的点为跳变点,对稳定点和跳变点进行三次样条插值,统计跳变点的变化特征;
(6)设定预警时间和跳变点预警阈值,若跳变点的数量小于等于跳变点预警 阈值,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没有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阈值,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雷暴;进一步地,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值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有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强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值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无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弱雷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IMF的条件包括:局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点数与零点个数相等或相差1;在任何时间点上下两条包络线的均值要接近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时间尺度为1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预警时间为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跳变点预警阈值为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天气预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雷暴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雷暴是一种伴有冰雹、大风和雷电等多种天气现象的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其发生频率因地而异、局地特征明显,预报十分困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通信设施不断增多,雷暴带来的损失也逐年增加。加强对雷暴产生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对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气电场仪根据导体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荷的原理,可长时间连续地测量大气电场的强度和极性,并完整记录雷暴从形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雷暴过程属于复杂的非线性混沌系统,导致所测电场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振荡特性。
[0003]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设置阈值、比较电场抖动速度和极性反转等方法来进行雷电预警,也有采用和地闪或雷达等资料综合预警,验证了大气电场数据预报雷暴的可行性,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的临近预报时间较短,预报模型可靠性较差,且没有深入挖掘大气电场数据的振荡特性。一方面,限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限制因素,而且电场信号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传统的雷暴预警方法不具有普适性,且预警准确率很低;另一方面,传统的雷暴预警方法的预警时间较短(小于15分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克服大气电场信号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数据可靠性,且延长预警时间。
[0005]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将大气电场数据作为原始输入信号x(t),依次向原始输入信号x(t)加入m组不同的正态分布白噪声,从而得到m组数据序列xi'(t),i=1,2,...,m。
[0008] (2)针对每一组序列xi'(t),找出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出上下包络线,分别得到第1个均值mi,1(t),xi'(t)与mi,1(t)的差值记为hi,1(t),将hi,1(t)作为新的数据序列,检查其是否满足IMF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用hi,1(t)替换xi'(t)后重新进行步骤(2)k次,直至筛选出满足IMF条件的hi,k+1(t)=hi,k(t)-mi,k+1(t),k≥1;
[0009] (3)将满足IMF条件的hi,1(t)或hi,k+1(t)作为第1阶IMF分量ci,1(t),并用加噪序列xi'(t)减去ci,1(t)得到残余数据ri,1(t),用ri,1(t)替换xi'(t)后依次重复进行步骤(2)-(3)n次,直至筛选得到的残余数据ri,n+1(t)=ri,n(t)-ci,n+1(t)为单调时终止,n≥1;
[0010] (4)还原原始输入信号x(t),xi'(t)表示成m组IMF分量与残余数据的和形式,原始输入信号x(t)为xi'(t)的总体平均运算,即:
[0011]
[0012] 其中,ci,j(t)为步骤(3)得到的第i组xi'(t)的第j阶IMF分量;
[0013] (5)选定时间尺度,记录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的动态变化轨迹,定义时间尺度内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上的点为稳定点,其余层数上的点为跳变点,对稳定点和跳变点进行三次样条插值,统计跳变点的变化特征;
[0014] (6)设定预警时间和跳变点预警阈值,若跳变点的数量小于等于跳变点预警阈值,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没有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阈值,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雷暴;进一步地,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值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有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强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跳变点预警值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无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弱雷暴。
[0015] 步骤(2)中IMF的条件包括:局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点数与零点个数相等或相差1;在任何时间点上下两条包络线的均值要接近于零。
[0016] 步骤(5)中的时间尺度为10分钟。
[0017] 步骤(6)中的预警时间为1小时。
[0018] 步骤(6)中的跳变点预警阈值为3。
[00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理论,利用其对非平稳信号处理性能,结合方差极大值对应分解层数的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雷暴预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第一,EEMD可克服大气电场信号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数据的质量;第二,EEMD在不需要预先设定基函数的基础上,根据信号自身的特征进行平稳化处理,通过对方差极大值对应分解层数的追踪可有效地揭示雷暴发生前1小时左右的变化特征。

实施方案

[0024]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程图,一种雷暴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将大气电场数据作为原始输入信号x(t),依次向原始输入信号x(t)加入m组不同的正态分布白噪声,从而得到m组数据序列xi'(t),i=1,2,...,m。
[0027] (2)针对每一组序列xi'(t),找出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出上下包络线,分别得到第1个均值mi,1(t),xi'(t)与mi,1(t)的差值记为hi,1(t),将hi,1(t)作为新的数据序列,检查其是否满足IMF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用hi,1(t)替换xi'(t)后重新进行步骤(2)k次,直至筛选出满足IMF条件的hi,k+1(t)=hi,k(t)-mi,k+1(t),k≥1;
[0028] (3)将满足IMF条件的hi,1(t)或hi,k+1(t)作为第1阶IMF分量ci,1(t),并用加噪序列xi'(t)减去ci,1(t)得到残余数据ri,1(t),用ri,1(t)替换xi'(t)后依次重复进行步骤(2)-(3)n次,直至筛选得到的残余数据ri,n+1(t)=ri,n(t)-ci,n+1(t)为单调时终止,n≥1;
[0029] (4)还原原始输入信号x(t),xi'(t)表示成m组IMF分量与残余数据的和形式,原始输入信号x(t)为xi'(t)的总体平均运算,即:
[0030]
[0031] 其中,ci,j(t)为步骤(3)得到的第i组xi'(t)的第j阶IMF分量;
[0032] (5)以10分钟为时间尺度,记录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的动态变化轨迹,定义时间尺度内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上的点为稳定点,其余层数上的点为跳变点,对稳定点和跳变点进行三次样条插值,统计跳变点的变化特征;
[0033] (6)将预警时间定为1小时,若跳变点的数量小于等于3,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没有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3,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雷暴;进一步地,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3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有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强雷暴,若跳变点的数量大于3且其IMF分量方差最大值对应的层数整体无递减趋势,则判断在预警时间内有弱雷暴。
[0034] 本实施例采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主研制的NUIST型大气电场仪的数据进行分析,仪器采用场磨式结构,采样频率为1s,探测半径15km,能够观测-50~50kV/m范围的场强。试验场地为校园内观测培训实习基地,观测场地比较空旷。结合雷达回波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将大气电场资料分为晴天、弱雷暴和强雷暴三种情况进行EEMD分析,将电场仪探测范围内回波强度小于10dBz的天气定义为晴天天气。在有雷击和闪电的条件下,弱雷暴定义为电场绝对值≤15kV/m,反之为强雷暴。图2~图4依次为晴天、弱雷暴、强雷暴三种天气条件下的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0035] (1)晴天大气电场
[0036] 图5为晴天大气电场方差最大值对应的IMF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图,表明其电场十分平稳,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
[0037] (2)弱雷暴大气电场
[0038] 图6为弱雷暴大气电场方差最大值对应的IMF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图,与图5相比,弱雷暴电场对应层数出现了明显的振荡,产生雷暴时间在18:40左右,在雷暴发生前的几个小时便有振荡出现,推测为雷暴云电荷的积累情况,目前的雷暴预报时间在0-2小时,图6在14:30之前对应层数均为11,可以从此后1小时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预警。
[0039] (3)强雷暴大气电场
[0040] 图7为强雷暴大气电场方差最大值对应的IMF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图,根据强雷暴电场对应层数的变化特征,将其化为无关区、蓄能区和放电区,其中蓄能区振荡特性明显,箭头方向表示对应层数逐渐降低,表明雷暴发生前电荷的快速积累,雷暴发生在6:30左右,以蓄能区5:20第四个“下尖峰”为预警时间点,有一个多小时的预警时间,是传统预警时间的4倍以上,满足临近预警要求。
[0041]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0022] 图2~图4依次为晴天、弱雷暴、强雷暴三种天气条件下的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0023] 图5~图7依次为晴天、弱雷暴、强雷暴大气电场方差最大值对应的IMF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