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刘荣华 >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专利详情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7-0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11-0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9-0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7-0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587755.9 申请日 2019-07-02
公开/公告号 CN110311456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4
授权日 2020-09-04 预估到期日 2039-07-02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J7/32H02S10/20F24T10/00 主分类号 H02J7/3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5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7652352U、CN207573274U、CN208638273U、CN109403917A、WO2011131798A1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刘荣华 当前专利权人 桐乡市唐潮广告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荣华 第一发明人 刘荣华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萝格路华甫东十三巷9号503房 邮编 5107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广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刘智君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包括弹簧座和电控箱;所述发电组主体为底部带有自锁万向轮系的长方形壳体腔结构,其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开口,并且在长方形开口上扣装有顶盖,在顶盖底侧腔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层;所述发电组主体的壳体腔底面开设有长方形的底槽口,且在此底槽口所在位置的顶部安装有储电池,可以将这个底层地热能层结构向下拉动,并贴在地面性质的热源上,呈现出直接与热源接触的特性,而相比较对比文件中的发电存储装置底部移动轮系的支撑原因,会与地面热源形成距离,以及地热能层是存于装置腔中,更是不可能利用底层吸热结构与地面热源直接产生热能传递的结构缺陷来说,本结构更加合理。
  • 摘要附图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2-31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12.20 专利权人由刘荣华变更为桐乡市唐潮广告有限公司 地址由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萝格路华甫东十三巷9号503房变更为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复兴南路90-8号4层南侧
2 2020-09-04 授权
3 2019-11-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J 7/32 专利申请号: 201910587755.9 申请日: 2019.07.02
4 2019-10-0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该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包括发电组主体(1),预留安装口(101),底槽口(102),顶盖(2),太阳能层(3),储电池(4),底沉槽(401),滑槽(402),地热能层(5),导轨(501),缓压槽(502),安装槽(503),安装孔(504),铜质接触板(6),铜质弹簧圈(601),左耳板(7),右耳板(8),弹簧座(9)和电控箱(10);所述发电组主体(1)为底部带有自锁万向轮系的长方形壳体腔结构,其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开口,并且在长方形开口上扣装有顶盖(2),在顶盖(2)底侧腔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层(3);所述发电组主体(1)的壳体腔底面开设有长方形的底槽口(102),且在此底槽口(102)所在位置的顶部安装有储电池(4),且在此储电池(4)的左侧又安装有电控箱(10),此电控箱(10)内的控制器与逆变器与顶部的太阳能层(3)实现电性控制连接,并将转换的电能最终通过电性连接线存储于储电池(4)中,所述储电池(4)的底面开设有底沉槽(401),但不影响其现有的内部电性结构,且在此底沉槽(401)内开设有左右两处滑槽(402),所述地热能层(5)通过两侧的导轨(501)滑动配合在储电池(4)底面所开设的底沉槽(40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能层(5)的底部左右两侧面分别焊接有左耳板(7)和右耳板(8),且左耳板(7)和右耳板(8)的顶面还与储电池(4)底面左右两侧所胶合连接的六处弹簧座(9)实现吊装胶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能层(5)为中空的长方形铜质壳体,其壳体结构的底面又开设有长方形内沉槽结构的缓压槽(5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质接触板(6)为铜板件,其通过顶面密麻的铜质弹簧圈(601)吊装在地热能层(5)底面所开设的缓压槽(502)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主体(1)的壳体腔底前后位置均还开设有一处长方形槽口结构的预留安装口(101),且预留安装口(101)边棱进行倒角设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能层(5)的前后两侧均还设有内凹式的安装槽(503),且安装槽(503)所在底板区域上均还开设有一排安装孔(5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发电组装置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0003] 基于上述,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830386.4为中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设备,其结构包括操作面板、USB接口、圆形接口、音响孔、显示屏、轮子、散热孔、散热箱、把手、保护顶盖、开关旋钮、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层、监控器、警报器、地热能层、蓄电池、导线、旋转轴、扇叶、导线接口、保护层,本发明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设备,通过太阳能层透过保护顶盖对其太阳光进行吸收热量,底部由地热能层吸收地面上热度能量从导线
传入至蓄电池。
[0004] 基于上述专利提出的,此结构的发电设备可以利用顶部顶层太阳能板吸收上部的太阳能,利用底部的底层地热板层可以吸收地面热源的热能,具有双向吸热转换功能,但是从其结构上来看,其底部由于带有四处脚轮,因此其底部结构其实是与地面有一块距离的,因此其所指出的其底层地热吸收结构是不可能对地面热源进行吸热的,从而也不可能会使
装置内的储电池转换并储存来自于地面热能转换的电能,因此其底层吸热结构设计并不合
理,且不可能实现底层吸热。
[0005]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以解决现有的对比文件CN201721830386.4中的发电存储装置底部由于带有四处脚轮,因此其底部
结构其实是与地面有一块距离的,因此其所指出的其底层地热吸收结构是不可能对地面热
源进行吸热的,从而也不可能会使装置内的储电池转换并储存来自于地面热能转换的电
能,因此其底层吸热结构设计并不合理,且不可能实现底层吸热问题。
[0007] 本发明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 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包括发电组主体,预留安装口,底槽口,顶盖,太阳能层,储电池,底沉槽,滑槽,地热能层,导轨,缓压槽,安装槽,安装孔,铜质接触板,铜质弹簧圈,左耳板,右耳板,弹簧座和电控箱;所述发电组主体为底部带有自锁万向轮系的长方形壳体腔结构,其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开口,并且在长方形开口上扣装有顶盖,在顶盖底侧腔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层;所述发电组主体的壳体腔底面开设有长方形的底槽口,且在此底槽口所在位置的顶部安装有储电池,且在此储电池的左侧又安装有电控箱,此电控箱
内的控制器与逆变器与顶部的太阳能层实现电性控制连接,并将转换的电能最终通过电性
连接线存储于储电池中。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储电池的底面开设有底沉槽,但不影响其现有的内部电性结构,且在此底沉槽内开设有左右两处滑槽。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地热能层通过两侧的导轨滑动配合在储电池底面所开设的底沉槽中。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地热能层的底部左右两侧面分别焊接有左耳板和右耳板,且左耳板和右耳板的顶面还与储电池底面左右两侧所胶合连接的六处弹簧座实现吊装胶合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地热能层为中空的长方形铜质壳体,其壳体结构的底面又开设有长方形内沉槽结构的缓压槽。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铜质接触板为铜板件,其通过顶面密麻的铜质弹簧圈吊装在地热能层底面所开设的缓压槽内。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组主体的壳体腔底前后位置均还开设有一处长方形槽口结构的预留安装口,且预留安装口边棱进行倒角设计。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地热能层的前后两侧均还设有内凹式的安装槽,且安装槽所在底板区域上均还开设有一排安装孔。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设计根据对比文件CN201721830386.4中所提供的发电存储装置进行的底部结构改进,将其主体腔底部开设了一个槽口,将储电池底部进行了厚度增加,增加了底面厚度的储电池底面开设了一个沉槽,将对比文件中提到的底层地热能层结构采用滑动滑槽配合
的方式配合在这个沉槽中,并利用两侧安装的弹簧组对滑动配合的底层地热能层进行向上
回弹复位式拉动处理,因此装置即使带有底部移动轮移动到热源地带时,可以将这个底层
地热能层结构向下拉动,并贴在地面性质的热源上,呈现出直接与热源接触的特性,而相比较对比文件CN201721830386.4中的发电存储装置底部移动轮系的支撑原因,会与地面热源
形成距离,以及地热能层是存于装置腔中,更是不可能利用底层吸热结构与地面热源直接
产生热能传递的结构缺陷来说,本结构更加合理,可以直接使底层地热能层下拉后与地表
层的热源实现直接对接,提高热源吸收效应。

实施方案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实施例:
[0033]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0034]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拉地热式新能源发电设备组,包括发电组主体1,预留安装口101,底槽口102,顶盖2,太阳能层3,储电池4,底沉槽401,滑槽402,地热能层5,导轨501,缓压槽502,安装槽503,安装孔504,铜质接触板6,铜质弹簧圈601,左耳板7,右耳板8,弹簧座9和电控箱10;所述发电组主体1为底部带有自锁万向轮系的长方形壳体腔结构,其顶部开设有长方形开口,并且在长方形开口上扣装有顶盖2,在顶盖2底侧腔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能层
3;所述发电组主体1的壳体腔底面开设有长方形的底槽口102,且在此底槽口102所在位置
的顶部安装有储电池4,且在此储电池4的左侧又安装有电控箱10,此电控箱10内的控制器
与逆变器与顶部的太阳能层3实现电性控制连接,并将转换的电能最终通过电性连接线存
储于储电池4中。
[0035] 其中:所述储电池4的底面开设有底沉槽401,但不影响其现有的内部电性结构,且在此底沉槽401内开设有左右两处滑槽402,由此可以看出,储电池4在不影响其内部现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其底面进行了加厚处理,并且开设了底沉槽401,使之形成一个底部收纳腔结构。
[0036] 其中:所述地热能层5通过两侧的导轨501滑动配合在储电池4底面所开设的底沉槽401中,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储电池4底部所开设的底沉槽401具有滑动配合性收纳结构。
[0037] 其中:所述地热能层5的底部左右两侧面分别焊接有左耳板7和右耳板8,且左耳板7和右耳板8的顶面还与储电池4底面左右两侧所胶合连接的六处弹簧座9实现吊装胶合连
接。
[0038] 其中:所述地热能层5为质量轻便且为中空的长方形且为集热材料的铜质壳体,其壳体结构的底面又开设有长方形内沉槽结构的缓压槽502,由此又可以看出,地热能层5的
底部又具有一个收纳性的槽腔。
[0039] 其中:所述铜质接触板6为铜板件,其通过顶面密麻的铜质弹簧圈601吊装在地热能层5底面所开设的缓压槽502内,由此又可以看出铜质接触板6具有缓冲性吊装结构特性,其向下拉动与地面热源形成接触固定后,可使吸收的热量通过聚热结构特性的铜质弹簧圈
601更加集中的和上传递。
[0040] 其中:所述发电组主体1的壳体腔底前后位置均还开设有一处便于人手伸入的长方形槽口结构的预留安装口101,且预留安装口101边棱还进行倒角设计。
[0041] 其中:所述地热能层5的前后两侧均还设有内凹式的安装槽503,安装槽503与上述预留安装口101的结构功能一致,都是便于安装时,人手伸入操作,且安装槽503所在底板区域上均还开设有一排用于打入螺栓使下拉后的地热能层5与底部热原结构固定连接的安装
孔504。
[0042]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43] 与对比文件相比较来看,本装置利用底部脚轮可正常移动,并且移动到地热源位置处,可以通过下拉地热能层5的方式与地面热源结构接触,利用地热能层5底部如图6,图7结构的铜质接触板6与热源结构接触时,实现热效应感应,因此可以看出,装置原来的脚轮不会影响其地热能层5与地面存有的热源感应,应用时只需要下拉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
可,而相比较对比文件CN201721830386.4中的发电存储装置底部移动轮系的支撑原因,会
与地面热源形成距离,以及地热能层是存于装置腔中,更是不可能利用底层吸热结构与地
面热源直接产生热能传递的结构缺陷来说,本结构更加合理,可以直接使底层地热能层下
拉后与地表层的热源实现直接对接,提高热源吸收效应。
[0044]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
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断开后的底部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由图3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的侧方向断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的地热能层底部槽腔弹簧圈吊装铜质接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由图6引出的A部断面观看铜质弹簧圈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8] 1、发电组主体;101、预留安装口;102、底槽口;2、顶盖;3、太阳能层;4、储电池;401、底沉槽;402、滑槽;5、地热能层;501、导轨;502、缓压槽;503、安装槽;504、安装孔;6、铜质接触板;601、铜质弹簧圈;7、左耳板;8、右耳板;9、弹簧座;10、电控箱。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