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专利详情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3-04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8-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6-09-1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3-04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095216.5 申请日 2015-03-04
公开/公告号 CN104774761B 公开/公告日 2016-09-14
授权日 2016-09-14 预估到期日 2035-03-04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6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12M1/42C12N13/00 主分类号 C12M1/4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5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WO2011003654A1、CN103608660A、CN203144415U、CN103688165A、CN103403551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所
发明人 张荣标、孙健、任作为 第一发明人 张荣标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楼高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微流控流道的截面是顶点朝下的倒等腰三角形,底座和微流控流道之间是由多个微磁极布置成前、中、后3列的微磁极阵列,每个微磁极均是由一根磁针、一个电磁铁芯和一个螺旋线圈组成,每个电磁铁芯的顶部正中间固定连接一根磁针下端,每根磁针上端均向上从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插入微流控流道内;插入微流控流道内的所有磁针上端均在同一条从左至右的直线上;通过单片机选择性地控制螺旋线圈的通断电来实现对磁珠的直线排列、定向运动和速度调节;不受流体浓度、pH值、介电常数等性质的影响,可防止细胞的损伤,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活性。
  • 摘要附图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与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1-0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12.17 专利权人由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所 地址由212100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丹桂路1号变更为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文昌东路88号
2 2016-09-14 授权
3 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12M 1/42 专利申请号: 201510095216.5 申请日: 2015.03.04
4 2015-07-1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装置,其下部是底座(6)、上部是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微流控流道(1),其特征是:微流控流道(1)的截面是顶点朝下的倒等腰三角形,底座(6)和微流控流道(1)之间是由多个微磁极布置成前、中、后3列的微磁极阵列,每个微磁极均是由一根磁针(2)、一个电磁铁芯(3)和一个螺旋线圈(4)组成,每个电磁铁芯(3)外部均缠绕一个螺旋线圈(4),每个电磁铁芯(3)的顶部正中间固定连接一根磁针(2)下端,每根磁针(2)上端均向上从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插入微流控流道(1)内;插入微流控流道(1)内的所有磁针(2)上端均在同一条从左至右的直线上;底座内封装有单片机、并口接口模块、与微磁极数量相同的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和多个驱动模块,单片机经并口接口模块分别连接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每一个输出缓冲寄存器连接一个驱动模块,每一个驱动模块连接一个螺旋线圈(4);
倒等腰三角形的微流控流道(1)的设计尺寸、微米级的磁针(2)上端尺寸以及磁针(2)插入微流控流道(1)的长度均和微米级的细胞的尺寸相匹配,且通电的微磁极的磁针(2)上端上吸附磁珠,一个微磁极上吸附一个细胞磁珠结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珠驱动装置,其特征是:中间一列的所有磁针(2)均是竖直型,左至右沿直线排列;前、后两列的磁针(2)均是曲线型,且在中间一列的相邻两个磁针(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珠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前、后两列的微磁极和中间一列微磁极交叉排列,所有相邻两个磁针(2)之间的间距相同。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磁珠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将结合细胞的磁珠缓冲液进入微流控流道(1)内,单片机通过输出缓冲寄存器触发驱动模块工作,靠近目标运动方向的若干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不通电,其余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通电;针对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先接通其中的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以吸引磁珠,再断开其中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以释放磁珠,被释放的磁珠就会朝目标运动方向运动到新接通的微磁极的磁针(2)上端上;之后,朝着目标运动相反的方向,依次地针对每相邻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是先接通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再断开相邻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直至所有的磁珠都沿目标运动方向直线移动到下一个磁针(2)上端上,如此完成第一个工作循环;再针对第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的最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以类似于第一个工作循环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工作循环,直至所有的磁珠均向目标运动方向又向目标运动方向移动到了下一个磁针(2)为此,如此地往复循环工作,使所有的螺旋线圈(4)通电而使微磁极整体显磁性,磁化所有磁针(2)和磁针(2)上端周围的磁珠,磁针(2)邻近的磁珠被吸附,由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操纵缓冲液低频往复流动,直到磁珠到达指定位置,使磁珠在直线排列的所有磁针(2)的吸附下实现直线排列,实现磁珠的定向运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当磁珠直线排列完成后需要清洗流道时,通过微流控系统控制向微流控流道(1)内引入没有磁珠和细胞的缓冲液,被吸附在磁针(2)上的细胞和磁珠结合体依然保持原始位置,而未被吸附的游离的细胞和磁珠结合体被冲洗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在对磁珠的定向运动控制过程中,通过调整相邻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的通电频率以控制磁珠的运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调节单片机延时计数器的延时值来控制磁珠运动的速度,延时值越大,磁珠运动速度越慢,延时值越小,磁珠运动速度越快。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光学检测系统,涉及对被检测细胞的运动进行控制的装置,对被检测细胞的运动控制技术是决定检测精度的关键要素之一,本发明特指对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内细胞进行直线运动控制的磁珠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要实现高灵敏度的光学检测,关键在于降低背景光,特别是激发光对检测光路的影响。而激发光光斑面积直接取决于被检测细胞流受控运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当被检测的细胞完全处于沿着同一条直线顺序同向运动的状态时,激发光光斑可以聚焦到足够小的面积以实现超高灵敏度甚至是单细胞的检测。目前对于细胞直线运动的控制技术主要是流式细胞术,主要产品是利用鞘液的作用,使被检测的细胞被限制在液流的轴线上顺序同向运动的流式细胞仪。然而流式细胞仪价格昂贵,体积较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尚未完全在医院实验室等应用部门普及,更无法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中。
[0003] 在微流控芯片中,目前对细胞操控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的定位、捕捉、分离和融合,而对于细胞直线运动的控制方法研究很少,且目前主要的控制方法是基于介电电泳技术,如通过光敏半导体感光产生介电力的光诱导介电电泳技术,该技术通过激光光斑的直线运动,理论上可以对细胞产生持续的促使其直线运动的介电电泳力;另外还有移动介电电泳技术和行波介电电泳技术,二者都是在微流体通道壁上安放若干条型电极,前者通过选择性地对特定的电极通电,以对细胞产生促使其定向运动的拉力或推力;后者虽然对所有的电极都同时通电,但是相邻的电极存在特定的交流相位差,也能达到促使细胞定向运动的效果。然而无论上述哪一种技术,都是基于介电电泳力的,而介电电泳力不可避免地受到样品的浓度,pH值等参数的制约。同时高电压的环境对细胞的活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变。这一系列问题限定了其应用范围。相比而言,磁泳技术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磁场力更具有强度高(磁场力最高可达1000pN,而介电电泳力最高只有400pN),可调范围大(磁场力可调范围2—1000pN,介电电泳力为200—400pN)等优势。另外在将纳米超顺磁珠应用在免疫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便于分别控制,富集和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目前在微流控中的磁珠技术主要应用于利用永磁铁或电磁铁实现细胞的分离和融合,尚没有成熟的装置用于细胞直线运动的控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流控芯片内控制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实现微流控芯片内单个细胞的直线排列、定向运动和速度调节,不受样品浓度、pH值等参数的影响,适用范围宽广;通过优化控制程序可以实现对磁珠直线运动的无极调速。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装置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下部是底座、上部是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微流控流道,微流控流道的截面是顶点朝下的倒等腰三角形,底座和微流控流道之间是由多个微磁极布置成前、中、后3列的微磁极阵列,每个微磁极均是由一根磁针、一个电磁铁芯和一个螺旋线圈组成,每个电磁铁芯外部均缠绕一个螺旋线圈,每个电磁铁芯的顶部正中间固定连接一根磁针下端,每根磁针上端均向上从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插入微流控流道内;插入微流控流道内的所有磁针上端均在同一条从左至右的直线上;底座内封装有单片机、并口接口模块、与微磁极数量相同的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和多个驱动模块,单片机经并口接口模块分别连接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每一个输出缓冲寄存器连接一个驱动模块,每一个驱动模块连接一个螺旋线圈。
[0006] 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方法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结合细胞的磁珠缓冲液进入微流控流道内,单片机通过输出缓冲寄存器触发驱动模块工作,使所有的螺旋线圈通电而使微磁极整体显磁性,磁化所有磁针和磁针上端周围的磁珠,磁针邻近的磁珠被吸附,由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操纵缓冲液低频往复流动,使磁珠在直线排列的所有磁针的吸附下实现直线排列。
[0007] 使靠近目标运动方向的若干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都不通电,其余微磁极的螺旋线圈都通电;针对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先接通其中的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以吸引磁珠,再断开其中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以释放磁珠,被释放的磁珠就会朝目标运动方向运动到新接通的微磁极的磁针上端上;之后,朝着目标运动相反的方向,依次地针对每相邻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都是先接通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再断开相邻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直至所有的磁珠都沿目标运动方向直线移动到下一个磁针上端上,如此完成第一个工作循环;再针对第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的最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以类似于第一个工作循环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工作循环,直至所有的磁珠均向目标运动方向又向目标运动方向移动到了下一个磁针为此,如此地往复循环工作,直到磁珠到达指定位置,实现磁珠的定向运动控制。
[0008] 在对磁珠的定向运动控制过程中,通过调整相邻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的通电频率以控制磁珠的运动速度。
[0009]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 1、本发明不受流体浓度、pH值、介电常数等性质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0011] 2、本发明对于大多数缓冲液,只要磁珠类型不变,就不需要调整控制参数,方便快捷。
[0012] 3、本发明不受细胞粒子本身带电性的影响,除了少量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趋磁细胞等样本带有微弱的磁性外,绝大多数生物样本都不带有磁性,因此避免了分析过程中磁场的干扰。
[0013] 4、本发明的是非接触控制,也没有高电压环境,可防止细胞的损伤,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活性。
[0014] 5、在现有的控制方法中,磁场力具有最宽泛的可调性,从2pN到1000pN,本发明因此可以实现细胞速度的广域无极调控。
[0015] 6、本发明将纳米磁珠应用在免疫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和特定的抗体一一结合,便于分别控制不同种类的细胞。

实施方案

[0024] 参见图1、2、3、4,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内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直线驱动装置的下部是底座6,上部是微流控流道1,微流控流道1在左右方向布置,结合细胞的磁珠在微流控流道1内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运动。在底座6和微流控流道1之间安装的是微磁极阵列。
[0025] 微磁极阵列是由多个微磁极布置成前、中、后3列的阵列式结构,每个微磁极均是由一根磁针2、一个电磁铁芯3和一个螺旋线圈4组成,为了增大磁通量,电磁铁芯3使用高导磁率的软磁材料坡莫合金制成,每个电磁铁芯3外部均缠绕一个螺旋线圈4,每个电磁铁芯3的顶部正中间固定连接一根磁针2的下端,将电磁铁芯3和磁针2固定结合为一个整体,每根磁针2的上端均向上伸入微流控流道1内。
[0026] 微流控流道1的在左右视角方向的截面是顶点朝下的倒等腰三角形,磁针2的上端伸入微流控流道1内时,使磁针2刚好从微流控流道1的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插入,插入后,与微流控流道1之间为机械精密耦合。
[0027] 插入微流控流道1内的所有磁针2的上端均在同一条从左至右的直线上,所有相邻两个磁针2之间的间距相同。为了确保呈阵列布置的不同位置的电磁铁芯3上部的磁针2的上端均在同一直线上,根据电磁铁芯3相对于微流控流道1的位置不同,将磁针2加工成竖直型和曲线型两种不同的形状。对于前、中、后3列的微磁极,中间一列的所有磁针2形状均加工成竖直型,竖直向上安装;前、后两列的磁针2形状均加工成曲线型,沿曲线型向上安装,延伸至中间一列的相邻两个磁针2之间。中间一列微磁极从左至右沿直线排列,前、后两列的微磁极和中间一列微磁极交叉排列。在微磁极阵列的排列过程中,通过调整微磁极的角度,能确保所有磁针2上端的间距相同。
[0028] 磁针2由高磁导率的坡莫合金加工而成,是微米级的针状体,磁针2上端的直径是微米级,和绝大部分细菌和细胞的尺寸相当。配合微流控流道1倒等腰三角形的流道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地确保细胞与微磁极的一对一吸附以及最大限度地保证磁针2和磁珠之间的精确吸附,使得细胞精确地按照直线的轨迹移动。
[0029] 参见图1和图5,底座6内封装了控制模块,底座6作为控制模块的外壳。控制模块由单片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控制电路由并口接口以及与微磁极数量相同的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组成,驱动电路由与微磁极数量相同的多个驱动模块组成。在底座6上设有两个通讯接口,分别是通讯接口7和通讯接口8,通讯接口7为和人机接口模块通讯的并口总线接口,通讯接口8为和微流控控制系统通讯的RS232串口总线接口。单片机分别经通讯接口7连接底座6外部的人机接口模块、经通讯接口8连接底座6外部的微流控控制系统。单片机还分别经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连接控制电路中的并口接口模块,并口接口模块分别连接多个输出缓冲寄存器,每一个输出缓冲寄存器连接驱动电路中的一个驱动模块。一个驱动模块连接微磁极中的一根螺旋线圈4,以控制螺旋线圈4。所有螺旋线圈4的上端均通过集线束捆扎收并成导线束5并最终接入到底座6内部的驱动电路,所有螺旋线圈4的下端由底座6上表面所设的开口直接接入底座6内部的驱动电路。
[0030] 并口接口模块的作用是根据微磁极阵列中微磁极的数量扩展单片机的地址总线,将地址总线传来的信号转化为输出缓冲寄存器的片选信号。单片机对微磁极的控制命令由数据总线发出。并口接口模块将单片机数据总线发出的控制信息寄存到被片选的输出缓冲寄存器中。当输出缓冲寄存器中值为1时触发驱动电路,值为0时断开驱动电路。控制总线用于单片机和并口接口模块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如同步时钟、接口电路片选信号、启动时复位信号等。当输出缓冲寄存器被置位后,驱动电路中相应的驱动模块中的控制继电器导通,相应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中有电流通过,使相应的电磁铁芯3中产生磁力线,被磁化,使微磁极显磁性。
[0031] 本发明工作时,通过单片机选择性地控制微磁极阵列上的螺旋线圈4的通断电来实现对磁珠的直线排列、定向运动和速度调节。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0032] 参见图1-5和图6,实现对磁珠的直线排列过程是:将所有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均处于断电状态,将结合细胞的磁珠缓冲液在微泵驱动下进入微流控流道1内,此时,微流控流道1内的磁珠自然分布。之后,单片机通过输出缓冲寄存器触发驱动电路中的继电器导通,驱动模块工作,使微磁极的所有的螺旋线圈4通电而使微磁极整体显磁性,从而迅速磁化所有的磁针2和磁针2上端周围的磁珠,磁针2邻近的携带细胞的磁珠会被吸附在该磁针2上端处, 此时缓冲液中的磁珠处于三种状态:部分磁珠由于磁场作用被吸引到邻近的磁针2顶点处,而另外一部分磁珠由于附近没有磁针2,或由于附近的磁针2顶点上已经有相应的磁珠吸附,会处于自由运动或者富集在邻近磁针2的外围的状态。此时,由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操纵缓冲液微流体低频往复流动,在缓冲液微流体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已经吸附在磁针2上的磁珠由于磁场力的作用,不会产生运动,而自由运动或富集在邻近磁针2上端外围的磁珠由于所受磁场力很小,不足以克服流体的作用力,将跟随流体做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磁珠将接触尚未吸附磁珠的磁针2并产生吸附,实现双向匹配附着。磁珠在直线排列的所有磁针2的吸附下实现了直线排列。当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断电,相应的电磁铁芯3失去磁性,由于磁珠磁滞极小的特性,磁珠将瞬间失去磁性处于自由状态。在本发明中,倒等腰三角形的微流控流道1的设计尺寸、微米级的磁针2上端尺寸以及微磁针2嵌入微流控流道1的长度均和微米级的细胞的尺寸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双向匹配附着的精确性。
[0033] 当所有通电微磁极均吸附完成后,磁珠直线排列完成后,需要清洗流道时,通过微流控系统控制排除含有游离磁珠和细胞的缓冲液,向微流控流道1内引入没有磁珠和细菌的缓冲液冲洗流道。具体是:在所有的螺旋线圈4通电120秒之后,单片机向微流控控制系统发出流道清洗触发信号,在微泵的作用下,缓冲液被驱动离开微流控流道1,同时注入无磁珠和细胞的新缓冲液清洗流道。由于磁力的作用,被吸附在磁针2上的细胞和磁珠结合体依然保持原始位置,而未被吸附的游离的细胞和磁珠结合体将被冲洗入废液池。新的缓冲液中不再游离磁珠和细胞,以确保后期运动控制的过程中没有来自游离态的磁珠和细胞的干扰。
[0034] 参见图1-5和图7,实现对磁珠的定向运动过程控制是:利用直线电机原理,通过控制相邻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的有序开断,使得附着细胞的磁珠定向运动,实现磁珠在微磁极的驱动下向左或右两个目标方向的直线运动控制。其运动方向取决于单片机控制下最相邻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的通电次序。使靠近目标运动方向的若干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不通电,而其余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通电,这些不通电的微磁极的磁针2上端上未吸附磁珠,而通电的微磁极的磁针2上端上吸附了磁珠;然后,针对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先接通其中的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以吸引磁珠,再断开其中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以释放磁珠,被释放的磁珠就会朝目标运动方向运动到新接通的微磁极的磁针2上端上;之后,朝着目标运动相反的方向,依次地针对每相邻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都是先接通没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再断开相邻的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直至所有的磁珠都沿目标运动方向直线移动到下一个磁针2上端上,如此完成第一个工作循环。第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再针对第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的最相邻的没通电和通电这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控制相邻两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的通电次序以类似于第一个工作循环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工作循环,直至所有的磁珠均向目标运动方向又向目标运动方向移动到了下一个磁针2为此。如此地往复循环工作,直到磁珠到达指定位置。
[0035] 为了有充分多的未吸附磁珠的微磁极裕量支持磁珠定向运动,最优方法是采用靠近运动目标一侧的M个微磁极上的螺旋线圈4不通电,5≤M≤N,N是微磁极总数,而采用其他远离运动目标方向的N-M个微磁极上的螺旋线圈4通电。例如:从靠近运动目标的微磁极开始依次序编号,此时第1个至第M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处于断电状态,第M+1个及以上直至第N个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处于通电状态。定向运动开始时,先使第M个未通电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被通电,相应的第M个磁针2便产生对周围磁珠的吸力,随后单片机启动计时器延时T秒计时,T是单片机的最小延时时间,计时结束后将对应的第M+1个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断电,使第M+1个微磁极失去磁性,其磁针2上端上对应的磁珠受到相邻的第M个微磁极的磁针2的吸引而向第M个磁极2上端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一个细胞磁珠结合体在相邻两个磁极2之间的传递。T秒延时后,依次地对第M+1个微磁极通电、对第M+2个微磁极断电,进行类似的操作;再经过T秒延时后,依次地对第M+2个微磁极通电、第M+3个个微磁极断电,进行相应的操作,依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通电微磁极的操作。此时所有的磁珠向目标运动方向移动到下一个磁针2上端上,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该工作循环结束后,第1个微磁极到第M-1个微磁极都处于断电状态,而第M个及以上的微磁极都处于通电状态。 按照上一个工作循环相同的控制规律,以未通电的第M-1个微磁极和通电的第M个为相邻两个微磁极,开始通电次序的控制,完成与上一个工作循环相同的工作循环,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有的磁珠均向目标运动方向移动到下一个磁针2。如此往复,直到到达指定位置。
[0036] 在对磁珠的定向运动控制过程中,通过调整相邻的微磁极的螺旋线圈4的通电频率,就可以控制磁珠的运动速度。具体是:通过调节延时计数器的延时值T来调节磁珠运动的速度,T越大,代表控制间隔越长,磁珠运动速度越慢。反之T越小,控制间隔越短,运动速度越快,以实现对磁珠的速度调节。当T的增量或减量足够小时,便视为无极调速。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内控制细胞直线运动的磁珠驱动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0017]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8] 图3是图1去掉微流控流道后的立体图;
[0019] 图4是图2中微磁极和微流控流道耦合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控制电路原理图;
[0021] 图6本发明磁珠驱动装置实现磁珠直线排列的工作流程图;
[0022] 图7本发明磁珠驱动装置实现磁珠定向运动过程的工作流程图;
[0023] 图中:1.微流控流道;2.磁针;3.电磁铁芯;4.螺旋线圈;5.导线束;6.底座;7、8.通讯接口。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