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专利详情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4-05-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4-11-0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24-05-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1420280685.5 申请日 2014-05-28
公开/公告号 CN203929849U 公开/公告日 2014-11-05
授权日 2014-11-05 预估到期日 2024-05-28
申请年 2014年 公开/公告年 2014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1R19/00 主分类号 G01R1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2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CN201410231576.9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薛凌云 第一发明人 薛凌云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杜军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运算放大模块、PI控制模块、推挽输出模块、补偿线圈模块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电流检测模块中的TMR传感器检测到与电流变化相对应的磁场变化,经电流检测模块的电桥转换为电压输出,该电压经运算放大模块的差分放大后,输入到PI控制模块被调整,再经推挽输出模块实现电流放大,放大后的电流信号驱动补偿线圈工作。补偿线圈中的电流经电流/电压转换模块被转换为与被测电流成比例的电压值,该电压测量值测量输出。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对地绝缘问题,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非线性度小、磁滞小、温度特性好、功耗低、易于微小型化等特性。
  • 摘要附图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4-11-05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运算放大模块、PI控制模块、推挽输出模块、补偿线圈模块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个LT1461-2.5芯片、一个OPA2277芯片和一个OP177芯片;其中,LT1461-2.5芯片的2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LT1461-2.5芯片的3脚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4脚、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地线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6脚、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OP17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3脚连接,OP177芯片的
2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OP177芯片的6脚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OP1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17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1脚连接,OPA22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8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7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XR2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2的2脚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XR2的3脚作为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一个MMLD47F芯片,MMLD47F芯片的6脚与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连接,MMLD47F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MMLD47F芯片的5脚作为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MMLD47F芯片的4脚作为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
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个TL081芯片、第二个TL081芯片和第三个TL081芯片;其中,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
2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第一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三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并作为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
所述PI控制模块包括一个OP37芯片;其中,电阻R23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OP3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25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2脚、电容C27的一端和电容C30的一端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容C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6脚和电阻R38的一端连接,OP3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3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作为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
所述推挽输出模块包括一个达林顿管BCV26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其中,达林顿管BCV26的1脚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阻R29的一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2脚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3脚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调电阻XR1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1的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XR1的3脚、达林顿管BCV27的1脚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达林顿管BCV27的2脚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7的3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
所述补偿线圈模块包括一个600匝的补偿线圈A1;其中,补偿线圈A1的一端与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连接,补偿线圈A1的另一端作为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
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四个TL081芯片;其中,第四个TL081芯片的2脚分别与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电阻R27的一端和电容C33的一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3的另一端、第四个TL081芯片的6脚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OUT所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成比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主要用于设计一种传感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电网代表着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方向,作为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底层测量装置的电子式互感器已成为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国电网中,一次侧信息测量设备仍以传统电磁式互感器为主导,但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传输的电力容量越来越大,传统电压互感器因传感机理而存在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而电子式互感器由传感元件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由于其传感机理先进,代替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具有许多优点:从性能上看,提高了电压测量等级,动态范围大;从电力安全角度看,电子式互感没有因采用油绝缘而存在的易燃、易爆等危险,并且体积小、重量轻,可节约电力设施的占地面积。从发展上看,电子式互感可以提供模拟、数字输出,适应电力系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所涉及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将被测电压经高压侧电阻组件分压后,电压信号转换为低压侧的微小电流信号,通过检测该微小电流信号实现电压信号的测量。因此,微小电流信号检测电路是互感器设计的核心,是互感器实现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非线性度小、磁滞小、温度特性好、功耗低、微小型化等性能的重要保障。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微小电流信号电流检测电路。
[0004]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运算放大模块、PI控制模块、推挽输出模块、补偿线圈模块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
[0005]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个LT1461-2.5芯片、一个OPA2277芯片和一个OP177芯片;其中,LT1461-2.5芯片的2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LT1461-2.5芯片的3脚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4脚、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地线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6脚、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OP17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3脚连接,OP177芯片的
2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OP177芯片的6脚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OP1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17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1脚连接,OPA22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8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7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XR2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2的2脚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XR2的3脚作为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
[0006]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一个MMLD47F芯片,MMLD47F芯片的6脚与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连接,MMLD47F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MMLD47F芯片的5脚作为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MMLD47F芯片的4脚作为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
[0007] 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个TL081芯片、第二个TL081芯片和第三个TL081芯片;其中,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第一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三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并作为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
[0008] 所述PI控制模块包括一个OP37芯片;其中,电阻R23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OP3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25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2脚、电容C27的一端和电容C30的一端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容C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6脚和电阻R38的一端连接,OP3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3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作为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
[0009] 所述推挽输出模块包括一个达林顿管BCV26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其中,达林顿管BCV26的1脚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阻R29的一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2脚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3脚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调电阻XR1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1的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XR1的3脚、达林顿管BCV27的1脚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达林顿管BCV27的2脚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7的3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
[0010] 所述补偿线圈模块包括一个600匝的补偿线圈A1;其中,补偿线圈A1的一端与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连接,补偿线圈A1的另一端作为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
[0011] 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四个TL081芯片;其中,第四个TL081芯片的2脚分别与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电阻R27的一端和电容C33的一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3的另一端、第四个TL081芯片的6脚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OUT所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成比例。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接通工作电源,当输入电流为零时,调整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保证系统磁通平衡,即处于零磁通状态。当有电流输入时,系统进入检测状态,电流的变化带来了环境磁场的变化,电流检测模块中的TMR传感器检测到与电流变化相对应的磁场变化后,经电流检测模块的Wheatstone电桥转换为电压输出,该电压经运算放大模块的差分放大后,输入到PI控制模块被调整,再经推挽输出模块实现电流放大,放大后的电流信号驱动补偿线圈工作,补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与被测电流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TMR电桥所感应的总磁通为零,即实现零磁通闭环检测。补偿线圈中的电流经电流/电压转换模块被转换为与被测电流成比例的电压值,该电压测量值即实用新型的测量输出。
[0013] 本实用新型利用由TMR传感器构成的Wheatstone电桥对微小电流信号的检测能力,将母线电压的检测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小电流信号检测,因低压侧对地电位很低,大大简化了对地绝缘问题,且该实用新型是电压互感器设计的核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非线性度小、磁滞小、温度特性好、功耗低、易于微小型化等特性。

实施方案

[0022] 如图1所示,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互连的电源模块1、电流检测模块2、运算放大模块3、PI控制模块4、推挽输出模块5、补偿线圈模块6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各模块+15V和-15V工作电源均由外部电源提供。
[0023]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个LT1461-2.5芯片、一个OPA2277芯片和一个OP177芯片。其中,LT1461-2.5芯片提供2.5V的基准电源;LT1461-2.5芯片提供的2.5V经OP177芯片放大到5V后输出到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经Vbia端输出到电流检测模块,为Wheatstone电桥提供偏置电压;LT1461-2.5芯片提供的2.5V经OPA2277芯片跟随后,再通过电阻分压调整输出到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经REF端输出到PI控制模块,为PI控制模块提供参考电压。
[0024] 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一个MMLD47F芯片,该芯片是由四个TMR传感器构成的Wheatstone电桥。其中,MMLD47F芯片的6脚与电源模块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连接,获取偏置电压;MMLD47F芯片的5脚产生电桥正向输出,并输出到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MMLD47F芯片的4脚产生电桥负向输出,并输出到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经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输出到运算放大模块。
[0025] 运算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个TL081芯片、第二个TL081芯片和第三个TL081芯片。其中,电流检测模块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产生的电压,输入到第一个TL081芯片的3脚,经第一个TL081芯片进行电压跟随后,输入到第三个TL081芯片的3脚;电流检测模块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产生的电压,输入到第二个TL081芯片的3脚,经第二个TL081芯片进行电压跟随后,输入到第三个TL081芯片的2脚;第三个TL081芯片对由第三个TL081芯片的3脚、2脚输入的信号差分放大后,输出到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经输出端TMR_OUT输出到PI控制模块。
[0026] PI控制模块包括一个OP37芯片。其中,电源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输出参考电压到OP37芯片的3脚,用来调整检测输出的OFFSET;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TMR_OUT输出的差分放大信号,输入到OP37芯片的2脚,经OP37芯片的误差放大加RC补偿网络实现PI控制并输出到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经PI输出端PI_OUT输出到推挽输出模块。
[0027] 推挽输出模块包括一个达林顿管BCV26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其中,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同时输出到一个达林顿管BCV26的1脚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的1脚,经一个达林顿管BCV26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实现电流推挽放大后,输出到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经推挽输出端COIL_IN输出到补偿线圈模块。
[0028] 补偿线圈模块包括一个600匝的补偿线圈。其中,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输出电流到补偿线圈的一端,经补偿线圈产生与工作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补偿磁场,使TMR电桥所感应的总磁通为零,即实现零磁通闭环检测。补偿线圈的另一端输出到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经输出端COIL_OUT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
[0029] 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四个TL081芯片。其中,补偿线圈模块的输出端COIL_OUT输出电流到第四个TL081芯片的2脚,经第四个TL081芯片转换为电压,并输出该电压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OUT,电压输出端VOUT所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成比例,即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输出。
[0030] 各模块+15V和-15V工作电源均由外部电源提供。
[0031]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1包括一个LT1461-2.5芯片、一个OPA2277芯片和一个OP177芯片。其中,LT1461-2.5芯片的2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LT1461-2.5芯片的3脚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4脚、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地线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LT1461-2.5芯片的6脚、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OP17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3脚连接,OP177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OP177芯片的6脚和电源模块1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连接,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与电流检测模块2的MMLD47F芯片的6脚连接,OP1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17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1脚连接,OPA227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A2277芯片的8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OPA2277芯片的7脚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XR2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2的2脚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XR2的3脚与电源模块1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参考电压输出端REF与PI控制模块4的电阻R23的一端连接。
[0032] 如图3所示,电流检测模块2包括一个MMLD47F芯片,该芯片是由四个TMR传感器构成的Wheatstone电桥。其中,MMLD47F芯片的6脚与电源模块1的偏置电压输出端Vbia连接,MMLD47F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MMLD47F芯片的5脚与电流检测模块2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MMLD47F芯片的4脚与电流检测模块2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流检测模块2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与运算放大模块3的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流检测模块2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与运算放大模块3的电阻R18的一端连接。
[0033] 如图4所示,运算放大模块3包括第一个TL081芯片、第二个TL081芯片和第三个TL081芯片。其中,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2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一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一个TL081芯片的2脚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第一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2的负向电压输出端V-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个TL081芯片的3脚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二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和第二个TL081芯片的6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第三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三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个TL081芯片的6脚和运算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TMR_OUT连接,运算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TMR_OUT与PI控制模块4的电阻R25的一端连接。
[0034] 如图5所示,PI控制模块4包括一个OP37芯片。其中,电阻R23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OP37芯片的3脚连接,电阻R25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TMR_OUT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2脚、电容C27的一端和电容C30的一端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电容C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OP37芯片的6脚和电阻R38的一端连接,OP37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OP37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PI控制模块4的PI输出端PI_OUT连接,PI控制模块4的PI输出端PI_OUT与推挽输出模块5的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
[0035] 如图6所示,所述推挽输出模块5包括一个达林顿管BCV26和一个达林顿管BCV27。其中,达林顿管BCV26的1脚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阻R29的一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2脚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6的3脚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PI控制模块的PI输出端PI_OUT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调电阻XR1的1脚连接,可调电阻XR1的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XR1的3脚、达林顿管BCV27的1脚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达林顿管BCV27的2脚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达林顿管BCV27的3脚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推挽输出模块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
[0036] 如图7所示,补偿线圈模块6包括一个600匝的补偿线圈A1。其中,补偿线圈A1的一端与推挽输出模块5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连接,补偿线圈A1的另一端与补偿线圈模块6的输出端COIL_OUT连接,补偿线圈模块6的输出端COIL_OUT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的第四个TL081芯片的2脚连接。
[0037] 如图8所示,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包括第四个TL081芯片。其中,第四个TL081芯片的2脚分别与补偿线圈模块6的输出端COIL_OUT、电阻R27的一端和电容C33的一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3脚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7脚分别与电容C29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第四个TL081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和外部电源的-15V端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地线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3的另一端、第四个TL081芯片的6脚和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的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的电压输出端VOUT所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成比例,即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输出。
[0038]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0039] ⑴接通工作电源,外部+15V和-15V电源为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0040] ⑵令输入电流为零,通过调整电源模块1的可调电阻XR2,使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的电压输出端VOUT的电压为零,即保证在零电流输入的情况下,系统处于零磁通状态。
[0041] 调整过程如下:电流检测模块2检测到的信号被运算放大模块3放大后,经运算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TMR_OUT输出到PI控制模块4的电阻R25的一端,再经电阻R25的另一端传输到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2脚,在零电流输入状态,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2脚获取到的电压理论值为零,但由于环境磁场的作用,往往处于非零状态。因此,通过调整电源模块1的可调电阻XR2,改变调整电源模块1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的电压,该电压经调整电源模块1的参考电压输出端REF端输出到PI控制模块4的电阻R23的一端,再经电阻R23的另一端传输到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3脚,当通过调整电源模块1的可调电阻XR2而使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2脚和3脚的电压达到平衡时,PI控制模块4的PI输出端PI_OUT输出为零。于是PI控制模块4的PI输出端PI_OUT的零电压输出到推挽输出模块5,经推挽输出模块5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输出零电流到补偿线圈模块6,再经补偿线圈模块6的输出端COIL_OUT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后,转换模块7电压输出端VOUT所输出的电压值即为零。
[0042] ⑶当有电流输入时,系统进入检测状态,电流的变化带来了磁场的变化,电流检测模块2中的TMR传感器检测到与电流变化相对应的磁场变化后,经电流检测模块2的Wheatstone电桥转换为电压输出,该电压由电流检测模块2的正向电压输出端V+和负向电压输出端V-分别输出到运算放大模块3的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8的一端,经运算放大模块的差分放大后,由运算放大模块3的输出端TMR_OUT输出到PI控制模块4的电阻R25的一端,再经电阻R25的另一端传输到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2脚,与PI控制模块4的OP37芯片的3脚输入的参考电压形成压差,该压差被PI控制模块4调整后,输出到推挽输出模块5进行推挽放大,经推挽输出模块5的推挽输出端COIL_IN输出放大后的电流到补偿线圈模块6,再经补偿线圈模块6的输出端COIL_OUT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最后转换模块7的电压输出端VOUT获得了与被测电流成比例的电压值,该电压值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输出。其中,补偿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与被测电流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TMR电桥所感应的总磁通为零,即实现零磁通闭环检测。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电源模块1示意图;
[0016] 图3为电流检测模块2示意图;
[0017] 图4为运算放大模块3示意图;
[0018] 图5为PI控制模块4示意图;
[0019] 图6为推挽输出模块5示意图;
[0020] 图7为补偿线圈模块6示意图;
[0021] 图8为电流/电压转换模块7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