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安徽一诺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专利详情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6-0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9-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12-0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6-0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628362.5 申请日 2021-06-07
公开/公告号 CN113367923B 公开/公告日 2022-12-06
授权日 2022-12-06 预估到期日 2041-06-07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G7/10A61G7/053 主分类号 A61G7/1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1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5250096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安徽一诺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安徽一诺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凯 第一发明人 陈凯
地址 安徽省宿州市经开区磬云南路A439号六楼一诺青春众创空间608室 邮编 23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宿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杨毅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包括病床本体、电机、控制开关和滑套,所述病床本体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导轨,且导轨上活动安装有定位夹,所述病床本体右侧的定位夹的两端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病床本体左侧的定位夹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侧柱,且侧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侧柱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辊,所述侧柱的中部和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该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能够安装于妇产科内的病床、座椅或检查床等不同位置上,实现产妇在自我单手操作下的辅助支撑,提高产妇的起身便利性和安全稳定效果。
  • 摘要附图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12-06 授权
2 2022-11-2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11.11 申请人由瞿亚虎变更为安徽一诺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由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铜陵路街道花冲社居委跃进郢23号变更为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经开区磬云南路A439号六楼一诺青春众创空间608室
3 2021-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G 7/10 专利申请号: 202110628362.5 申请日: 2021.06.07
4 2021-09-10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包括病床本体(1)、电机(9)、控制开关(15)和滑套(17),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本体(1)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导轨(2),且导轨(2)上活动安装有定位夹(3),并且定位夹(3)的底部贯穿式螺纹连接有紧固件(4),所述病床本体(1)右侧的定位夹(3)的两端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且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固定安装有薄板(7),并且薄板(7)位于病床本体(1)上,所述病床本体(1)左侧的定位夹(3)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侧柱(8),且侧柱(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9),并且侧柱(8)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辊(10),而且收卷辊(10)的一端与电机(9)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柱(8)的中部和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且收卷辊(10)的外侧缠绕有网兜垫布(13),并且网兜垫布(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固定连接于薄板(7)的端部;
所述侧柱(8)关于定位夹(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柱(8)的内部设置为矩形的中空结构,并且侧柱(8)之间的收卷辊(10)、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三者之间平行设置,而且侧柱(8)的外侧轴承安装有丝杆(16);
同时丝杆(16)的下端与所述收卷辊(10)的中轴两端之间通过锥齿相互连接,所述丝杆(16)与侧柱(8)一一对应分布,且左右两侧的丝杆(16)外壁螺纹走向相反,并且丝杆(16)的外侧套设有滑套(17),而且滑套(17)靠向病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罩(18),同时外壳罩(1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三导向辊(19),外壳罩(18)的外侧设置有弹性气囊(20);
所述滑套(17)靠向侧柱(8)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板(22),且滑套(17)和侧柱(8)构成贯穿的滑动安装结构,并且侧柱(8)和滑套(17)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胶布条(21),而且移动板(22)位于侧柱(8)的内部;
所述移动板(22)的外边缘处与侧柱(8)的内侧壁设置为密封式的滑动连接,且移动板(22)的顶部开设有气孔(23),并且移动板(22)及外壳罩(18)及滑套(17)的内部贯穿固定有导流管(24),而且导流管(24)的两端分别与气孔(23)和弹性气囊(20)的内部贯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立柱(5)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6)的高度,并且第二立柱(6)的顶部与病床本体(1)的顶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14),且握把(14)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5),并且控制开关(15)与电机(9)之间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辊(19)的底部及左侧均位于外壳罩(18)之外,且外壳罩(18)与第三导向辊(19)构成相对旋转结构,并且外壳罩(18)与第三导向辊(19)与病床本体(1)构成相对升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3)在移动板(22)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全部的气孔(23)内部相互贯通连接设置,并且移动板(22)与气孔(23)、导流管(24)和侧柱(8)及弹性气囊(20)构成气体的交换流通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妇产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妇产科属于现有临床医疗中的医学学科之一,主要是进行妇女的机体检查及孕期的身体查验和临床中的日常护理,针对于妇女的身体健康所进行的医疗护理,在妇产科中,为了给予产妇一个良好的生育环境,产妇在预产期间需要在临床病房内进行日常护理,但是由于孕妇的体型和腹部的壮大不适,使得产妇的起身不便,且容易在起身时出现机体的拉伤和碰撞。
[0003] 然而现有的妇产科辅助起身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孕妇在乘坐和卧床时受限于体型、病床或乘坐物的功能限制,需要人为的搀扶和帮助,不能够利用辅助的机构进行自我控制下的快速起身,存在自我起身时的不便和机体碰撞伤损的不利影响;
[0005] 2、机构的整体体积和效果限制,使其不能够根据使用的要求,在病床、座椅或检查床等多种不同地方进行快速而有效的装配定位,其辅助起身的使用局限大,不利于自我调控下的有效辅助起身应用。
[0006]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妇产科辅助起身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妇产科辅助起身在乘坐和卧床时受限于体型、病床或乘坐物的功能限制,需要人为的搀扶和帮助,不能够利用辅助的机构进行自我控制下的快速起身,存在自我起身时的不便和机体碰撞伤损的不利影响,机构的整体体积和效果限制,使其不能够根据使用的要求,在病床、座椅或检查床等多种不同地方进行快速而有效的装配定位,其辅助起身的使用局限大,不利于自我调控下的有效辅助起身应用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包括病床本体、电机、控制开关和滑套,所述病床本体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导轨,且导轨上活动安装有定位夹,并且定位夹的底部贯穿式螺纹连接有紧固件,所述病床本体右侧的定位夹的两端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固定安装有薄板,并且薄板位于病床本体上,所述病床本体左侧的定位夹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侧柱,且侧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并且侧柱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辊,而且收卷辊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柱的中部和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且收卷辊的外侧缠绕有网兜垫布,并且网兜垫布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固定连接于薄板的端部。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的高度,并且第二立柱的顶部与病床本体的顶部齐平。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且握把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并且控制开关与电机之间电气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侧柱关于定位夹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柱的内部设置为矩形的中空结构,并且侧柱之间的收卷辊、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三者之间平行设置,而且侧柱的外侧轴承安装有丝杆,同时丝杆的下端与收卷辊的中轴两端之间通过锥齿相互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丝杆与侧柱一一对应分布,且左右两侧的丝杆外壁螺纹走向相反,并且丝杆的外侧套设有滑套,而且滑套靠向病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罩,同时外壳罩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三导向辊,外壳罩的外侧设置有弹性气囊。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三导向辊的底部及左侧均位于外壳罩之外,且外壳罩与第三导向辊构成相对旋转结构,并且外壳罩与第三导向辊与病床本体构成相对升降结构。
[0014] 优选的,所述滑套靠向侧柱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板,且滑套和侧柱构成贯穿的滑动安装结构,并且侧柱和滑套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胶布条,而且移动板位于侧柱的内部。
[0015]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外边缘处与侧柱的内侧壁设置为密封式的滑动连接,且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气孔,并且移动板及外壳罩及滑套的内部贯穿固定有导流管,而且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孔和弹性气囊的内部贯通设置。
[0016] 优选的,所述气孔在移动板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全部的气孔内部相互贯通连接设置,并且移动板与气孔、导流管和侧柱及弹性气囊构成气体的交换流通系统。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能够安装于妇产科内的病床、座椅或检查床等不同位置上,实现产妇在自我单手操作下的辅助支撑,提高产妇的起身便利性和安全稳定效果;
[0018] 1、只需要通过定位夹和紧固件的组合夹持作用,实现支撑工具在不同位置处的快速稳定定位,在收卷辊的旋转收卷和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及第三导向辊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网兜垫布的平铺和收卷移动,并且利用收卷辊旋转时的转动外力,在锥齿之间的啮合连接作用下,改变丝杆的运动状态和其上的滑套安装定位高度,使得第三导向辊在进行网兜垫布的导向同步,自身随着外壳罩进行同步高度调节,改变网兜垫布的朝向角度,进行孕妇的背部推动辅助起身;
[0019] 2、在滑套带着外壳罩进行同步的高度移动改变时,滑套与侧柱之间的贯穿式滑动也会同步的调整移动板的定位高度,由于弹性胶布条对侧柱内外侧气体的流通隔绝,以及移动板与侧柱内部之间的密封式贴合滑动,使得侧柱内部的气体通过移动板及气孔和导流管与弹性气囊进行流动交换,改变弹性气囊的自身膨胀体积大小,利用弹性气囊实现孕妇的肩颈位置处的保护和二次推动,实现孕妇的起身操作更加便利,且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方案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包括病床本体1、导轨2、定位夹3、紧固件4、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薄板7、侧柱8、电机9、收卷辊10、第一导向辊11、第二导向辊12、网兜垫布13、握把14、控制开关15、丝杆
16、滑套17、外壳罩18、第三导向辊19、弹性气囊20、弹性胶布条21、移动板22、气孔23和导流管24,病床本体1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导轨2,且导轨2上活动安装有定位夹3,并且定位夹
3的底部贯穿式螺纹连接有紧固件4,病床本体1右侧的定位夹3的两端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且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固定安装有薄板7,并且薄板7位于病床本体1上,病床本体1左侧的定位夹3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侧柱8,且侧柱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9,并且侧柱8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辊10,而且收卷辊10的一端与电机9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侧柱8的中部和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
12,且收卷辊10的外侧缠绕有网兜垫布13,并且网兜垫布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固定连接于薄板7的端部。
[0029] 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立柱5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6的高度,并且第二立柱6的顶部与病床本体1的顶部齐平,便于产妇在病床上的转动,不会使其双脚朝向置于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不会产生与第二立柱6的撞击。
[0030] 第二立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14,且握把14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5,并且控制开关15与电机9之间电气连接,利用第一立柱5和其上的握把14进行手部抓取的用力,并且控制电机9的正反旋转启动。
[0031] 侧柱8关于定位夹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柱8的内部设置为矩形的中空结构,并且侧柱8之间的收卷辊10、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三者之间平行设置,而且侧柱8的外侧轴承安装有丝杆16,同时丝杆16的下端与收卷辊10的中轴两端之间通过锥齿相互连接,利用第一导向辊11和第二导向辊12的导向,方便收卷辊10进行网兜垫布13的收卷。
[0032] 丝杆16与侧柱8一一对应分布,且左右两侧的丝杆16外壁螺纹走向相反,并且丝杆16的外侧套设有滑套17,而且滑套17靠向病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罩18,同时外壳罩1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三导向辊19,外壳罩18的外侧设置有弹性气囊20,使得收卷辊10在进行网兜垫布13的收卷同时,能够控制丝杆16的正反旋转,达到改变外壳罩18定位高度的目的。
[0033] 第三导向辊19的底部及左侧均位于外壳罩18之外,且外壳罩18与第三导向辊19构成相对旋转结构,并且外壳罩18与第三导向辊19与病床本体1构成相对升降结构,使得第三导向辊19和外壳罩18进行同步的高度升降,达到良好的网兜垫布13收卷同时的倾斜角度改变目的,利用网兜垫布13完成产妇的背部推动,辅助其起身。
[0034] 滑套17靠向侧柱8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板22,且滑套17和侧柱8构成贯穿的滑动安装结构,并且侧柱8和滑套17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弹性胶布条21,而且移动板22位于侧柱8的内部,使得侧柱8和滑套17进行贯穿式滑动位置改变时,带着移动板22进行同步位移,完成侧柱8内部气体导向式流通。
[0035] 移动板22的外边缘处与侧柱8的内侧壁设置为密封式的滑动连接,且移动板22的顶部开设有气孔23,并且移动板22及外壳罩18及滑套17的内部贯穿固定有导流管24,而且导流管24的两端分别与气孔23和弹性气囊20的内部贯通设置,气孔23在移动板22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全部的气孔23内部相互贯通连接设置,并且移动板22与气孔23、导流管24和侧柱8及弹性气囊20构成气体的交换流通系统,使得外壳罩18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其上的弹性气囊20与侧柱8的内部进行气体导向流通,改变弹性气囊20的使用膨胀和体积变化大小,实现产妇的肩部二次推动,使其起身更加稳定和方便。
[003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妇产科临床医疗装配式产妇辅助起身支撑设备时,首先根据图1‑4所示,通过定位夹3在导轨2底部的装夹,然后利用紧固件4的螺纹旋转,达到定位夹3在导轨2之间的装配固定,使得该起身的辅助支撑工具根据使用的需求在病床、孕妇座椅或检查床上进行快速的安装固定,当孕妇在病床本体1上躺卧需要起身时,只需自己转动臀部,使得臀部置于薄板7上,自我的朝向与网兜垫布13的走向相同,在转动臀部时,由于第二立柱6的高度设置,使得孕妇的腿部不会造成与第二立柱6之间的撞击(此时如该支撑工具安装于检查和座椅上时,不需要进行孕妇的自身转动),随后利用第一立柱5和其上的握把14,能够进行孕妇单手的手部支撑用力,通过握把14上的控制开关15,控制电机9的正反启动,如图1和图4所示,电机9直接带动收卷辊10旋转,进行其上的网兜垫布13收卷,且收卷辊
10通过锥齿之间的传动带动丝杆16旋转,在丝杆16和滑套17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下,滑套
17与外壳罩18及其上结构进行上升运动,使得网兜垫布13在绕过依次第一导向辊11、第二导向辊12和第三导向辊19进行收卷时,薄板7和第三导向辊19之间的网兜垫布13倾斜角度增大,使得网兜垫布13对孕妇的背部施加推动外力,辅助孕妇的背部推动起身目的,操作方便快捷;
[0037] 根据图1和图5‑6所示,在网兜垫布13实现孕妇的背部推动起身时,随着滑套17和外壳罩18的上升运动,滑套17与侧柱8做贯穿的滑动,两者连接处的弹性胶布条21进行侧柱8内部的气体防泄漏处理,而移动板22与滑套17之间固定连接,使移动板22的外边缘与侧柱
8的内侧壁进行贴合的滑动升降,使得侧柱8内部的气体通过移动板22上的气孔23和导流管
24导向外壳罩18外壁上的弹性气囊20内,导致弹性气囊20发生弹性膨胀变形,利用弹性气囊20自身及其形体大小改变,对孕妇的肩颈部进行二次辅助推动和支撑,保护孕妇并且使其起身更加安全和便利。
[0038]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整体安装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滑套和外壳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移动板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病床本体;2、导轨;3、定位夹;4、紧固件;5、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薄板;8、侧柱;9、电机;10、收卷辊;11、第一导向辊;12、第二导向辊;13、网兜垫布;14、握把;15、控制开关;16、丝杆;17、滑套;18、外壳罩;19、第三导向辊;20、弹性气囊;21、弹性胶布条;22、移动板;23、气孔;24、导流管。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