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1-3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3-1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10-1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1-3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368264.4 申请日 2020-11-30
公开/公告号 CN112429178B 公开/公告日 2021-10-12
授权日 2021-10-12 预估到期日 2040-11-30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3C9/22B63C9/15 主分类号 B63C9/2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李仲兴、李忠远、张航、蒋潇杰、江洪 第一发明人 李仲兴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5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抢险救灾装备领域中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底座的上方连接转向机构和拉回机构,转向机构的上方连接发射机构和空气压缩机构,空气压缩机给储气腔充气,转向机构调整发射机构左右角度和上下高度,握住手柄按下弹簧发射扳机,通气孔与通孔对齐,压缩气体从后气腔进入前气腔,救援杆向前上方喷射出,绳索带动绕线柱反方向转动,绕线柱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空转,棘爪不转动;落水者手动将救生衣收纳管从救援杆上拧下,拿出救生气囊,环抱着救生气囊并抓紧救援杆,第二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绕线柱将绳索收回,将落水者拉回;本发明能调整投送角度,实现远距离定点投送,并且能自动回收救生气囊,将被困人员及时拉回。
  • 摘要附图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0-12 授权
2 2021-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3C 9/22 专利申请号: 202011368264.4 申请日: 2020.11.30
3 2021-03-0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最下方是底座(4),底座(4)的上方连接转向机构(3)和拉回机构(5),转向机构(3)的上方连接发射机构(1)和空气压缩机构(2),其特征是:发射机构(1)包括一个向前上方倾斜的密封的储气腔(1a)、固定连接储气腔(1a)后上方侧壁上的手柄(1e),以及连接在储气腔(1a)和手柄(1e)之间的弹簧发射扳机(1f),储气腔(1a)上方的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发射阀门(1g)、泄气阀(1h)和进气口(1j),储气腔(1a)内部由气腔隔板(la5)分隔成前气腔(1a6)和后气腔(la7),气腔隔板(la5)上开有贯通的通孔(1a3),泄气阀(1h)与后气腔(la7)相通,进气口(1j)与后气腔(la7)相通;发射阀门(1g )由推杆(1g2)和第二弹簧(1g3)组成,推杆(1g2)由储气腔(1a)的内部向外伸出能盖住所述的通孔(1a3),推杆(1g2)内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g3)上端,推杆(1g2)外端与储气腔(1a)外部的弹簧发射扳机(1f)中的扳机(1f2)保持点接触,气腔隔板(la5)上固定焊接一个卡扣(la4),第二弹簧(1g3)下端与卡扣(la4)固定连接,推杆(1g2)上开有一个内径与所述通孔(1a3)内径一致的通气孔(1g1);储气腔(1a)的前端出口处同轴心地插有救援杆(1b),救援杆(1b)上部带有拉环(1b1),救援杆(1b)前端装有救生气囊收纳管(1c);储气腔(1a)的后端部焊接左右水平的第一铰链转轴(1a1),后段侧壁上焊接左右水平的第二铰链转轴(1a2),通过第一铰链转轴(1a1)和第二铰链转轴(1a2)连接转向机构(3),转向机构(3)通过第一铰链转轴(1a1)控制发射机构(1)左右方向角度,通过第二铰链转轴(1a2)控制发射机构(1)上下方向高度;空气压缩机构(2)包括输气管(2a)、空气压缩机(2b)和第一电机(2c),第一电机(2c)带动空气压缩机(2b)工作,空气压缩机(2b)通过输气管(2a)连接所述的进气口(1j);拉回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b)、棘轮(5c)、第二联轴器(5d)、小齿轮(5e)、绕线柱(5f)、大齿轮(5g)、绳索(5h)和分线转盘(5i),第二电机(5b)的输出轴嵌套棘轮(5c)且通过第二联轴器(5d)与小齿轮(5e)相连,小齿轮(5e)通过轴承套在第二联轴器(5d)外,绕线柱(5f)同轴心固定连接大齿轮(5g),大齿轮(5g)与小齿轮(5e)相啮合,绕线柱(5f)上缠绕绳索(5h),绳索(5h)穿过分线转盘(5i)后连接所述的拉环(1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其特征是:弹簧发射扳机(1f)由第一弹簧(1f1)和扳机(1f2)组成,手柄(1e)上开有扳机槽(1e1),扳机槽(1e1)中装有左右水平布置的扳机转轴(1e2),扳机(1f2)后段连接扳机转轴(1e2),扳机(1f2)前段通过第一弹簧(1f1)固定连接扳机槽(1e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其特征是:转向机构(3)包括矩形转盘(3a)、圆形底座(3b)、滑板(3c)、支撑板(3e),最下方是圆形底座(3b),圆形底座(3b)正中间上方连接矩形转盘(3a),矩形转盘(3a)能沿圆形底座(3b)旋转;矩形转盘(3a)包括矩形板、空气压缩机支架(3a1)、电机支架(3a2)、发射机构支架座(3a5),矩形板上开有前后水平布置的两个滑轨(3a3)和一个矩形滑槽(3a4), 矩形滑槽(3a4)的左右两侧各是一个滑轨(3a3),左侧滑轨(3a)的左前方焊接有空气压缩机支架(3a1)和电机支架(3a2),矩形滑槽(3a4)的后面是发射机构支架座(3a5),发射机构支架座(3a5)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铰链转轴(1a1);两个滑轨(3a3)的上方设有滑板(3c),滑板(3c)能沿滑轨(3a3)前后移动,滑板(3c)固定连接支撑板(3e)下部,支撑板(3e)上部与所述的第二铰链转轴(1a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其特征是:圆形底座(3b)上表面开有
180°的圆弧滑槽(3b1),矩形转盘(3a)上开有通孔(3a6),通孔(3a6)内有螺纹,与T型锁死螺钉(3f)配合,通孔(3a6)的运动弧线位于圆弧滑槽(3b1)正上方,向下旋转T型锁死螺钉(3f),能抵在圆弧滑槽(3b1)底部锁死矩形转盘(3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其特征是:滑板(3c)上开有螺纹孔,与O型锁死螺钉(3d)配合,O型锁死螺钉(3d)的下方正对着矩形滑槽(3a4),O型锁死螺钉(3d)能抵在圆弧滑槽(3b1)底部锁死滑板3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其特征是:储气腔(1a)的侧壁上装有气压表(1i),气压表(1i)通过小孔贯通储气腔(1a)内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气囊投送装置的投送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A:第一电机(2c)工作,空气压缩机(2b)给储气腔(1a)充气,通过转动转向机构(3)调整发射机构(1)的左右角度和上下高度,使发射机构(1)对准落水者;
步骤B:握住手柄(1e)按下弹簧发射扳机(1f),通气孔(1g1)与通孔(1a3)对齐,压缩气体从后气腔(1a7)进入前气腔(1a6),救援杆(1b)向前上方喷射出,同时绳索5h带动绕线柱(5f)反方向转动,绕线柱(5f)通过大齿轮(5g)带动小齿轮(5e)空转,棘爪(5c2)不转动;
步骤C:落水者手动将救生衣收纳管(1c)从救援杆(1b)上拧下,拿出救生气囊(1c1),落水者环抱着救生气囊(1c1)并抓紧救援杆(1b),启动第二电机(5b),第二电机(5c)带动小齿轮(5e)转动,绕线柱(5f)将绳索(5h)收回,将落水者拉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抢险救灾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背景技术

[0002] 在游泳池、海滩、和河流中游泳,会因疏忽大意导致溺水、突发疾病和压力等。针对落水人员的救援,现有的救生圈抛投装置是一种船舶对落水人员、岸边对落水人员的专业救援装置,在水中救援行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救生圈抛投装置一方面是采用人工抛投的方式,无法进行远距离的救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拉回溺水人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力作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拉回不及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救生圈抛投装置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有时在面对湖面宽广或水流湍急等恶劣情况下,由于救援人员行动受限,很可能因此而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从而导致救援行动失败。因此设计相应的定点救生圈投送装置的配套设施并且完善整个救生圈投送拉回的工作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3]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79701.3的专利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救生圈弹射器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机架、救生圈弹射平板以及弹射组件等部分,该装置通过弹射组件中的弹簧装置将救生圈弹射出去,实现救援的作用,但是该装置的局限在于一方面无法实现弹射救生圈时的弹射角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在于不能实现救生圈的自动回收功能,无法起到将被困人员及时拉回的作用。
[0004]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862639.0的专利文献中提出了一种远距离发射式救生圈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救生圈主体、遇水自动充气装置、手动充、排气装置、保护筒、发射器和充气瓶等部件,该装置在手动充气完成后,通过发射器将救生圈主体发射出去,并在遇水自动充气装置遇水后将救生圈弹起,实现救援的作用,但是该装置一方面在充气时采用手动的方式,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发射器在发射时的角度调整以及自动拉回溺水人员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针对落水人员救生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及其方法,能调整投送角度,实现远距离定点投送,并且能自动回收救生气囊,将被困人员及时拉回。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座的上方连接转向机构和拉回机构,转向机构的上方连接发射机构和空气压缩机构,发射机构包括一个向前上方倾斜的密封的储气腔、固定连接储气腔后上方侧壁上的手柄,以及连接在储气腔和手柄之间的弹簧发射扳机,储气腔上方的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发射阀门、泄气阀和进气口,储气腔内部由气腔隔板分隔成前气腔和后气腔,气腔隔板上开有贯通的通孔,泄气阀和进气口与后气腔相通;发射阀门由推杆和第二弹簧组成,推杆由储气腔的内部向外伸出能盖住所述的通孔,推杆内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上端,推杆外端与储气腔外部的弹簧发射扳机中的扳机保持点接触,气腔隔板上固定焊接一个卡扣,第二弹簧下端与卡扣固定连接,推杆上开有一个内径与所述通孔内径一致的通气孔;储气腔的前端出口处同轴心地插有救援杆,救援杆上部带有拉环,救援杆前端装有救生气囊收纳管;储气腔的后端部焊接左右水平的第一铰链转轴,后段侧壁上焊接左右水平的第二铰链转轴,通过第一铰链转轴和第二铰链转轴连接转向机构,转向机构通过第一铰链转轴控制发射机构左右方向角度,通过第二铰链转轴控制发射机构1上下方向高度;空气压缩机构包括输气管、空气压缩机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工作,空气压缩机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的进气口;拉回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棘轮、第二联轴器、小齿轮、绕线柱、大齿轮、绳索和分线转盘,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嵌套棘轮且通过第二联轴器与小齿轮相连,小齿轮通过轴承套在第二联轴器外,绕线柱同轴心固定连接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绕线柱上缠绕绳索,绳索穿过分线转盘后连接所述的拉环。
[0007]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的投送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A:第一电机工作,空气压缩机给储气腔充气,通过转动转向机构调整发射机构的左右角度和上下高度,使发射机构对准落水者;
[0009] 步骤B:握住手柄按下弹簧发射扳机,通气孔与通孔对齐,压缩气体从后气腔进入前气腔,救援杆向前上方喷射出,同时绳索带动绕线柱反方向转动,绕线柱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空转,棘爪不转动;
[0010] 步骤C:落水者手动将救生衣收纳管从救援杆上拧下,拿出救生气囊,救生气囊膨胀,落水者环抱着救生气囊并抓紧救援杆,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绕线柱将绳索收回,将落水者拉回。
[0011]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0012] 1、本发明的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救生圈抛投时的角度以及距离。一方面通过移动支撑板来调整发射机构上下方向的移动高度,通过固定座及旋转轴连接机构来调整发射机构在旋转时左右移动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储气腔中气压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地调整发射距离,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3] 2、本发明的救生气囊投送装置带有拉回机构,可不依靠人力拉回岸边,节省人力,在拉回机构中设计了一个分线转盘,避免在拉回溺水人员时绳子搅在一起,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并结合棘轮,实现在救生圈抛出时小齿轮空转,避免电机反转。

实施方案

[0026] 为了便于理解,现规定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的空间方位:参见图1,以放在地面上的底座4位置为“下”,其相对位置为“上”;以发射机构1朝向方向为“前”,其相对方向为“后”;以空气压缩机构2位置为“左”,以拉回机构5位置为“右”。
[0027]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由发射机构1、空气压缩机构2、转向机构3、底座4和拉回机构5组成。其中,底座4位于最下方,底座4的上方设有发射机构1、空气压缩机构2、转向机构3和拉回机构5,转向机构3和拉回机构5连接底座4,且转向机构3和拉回机构5在底座4上方一左一右布置。发射机构1和空气压缩机构2连接于转向机构3,且位于转向机构3的上方。转向机构3和拉回机构5在底座4上方一左一右布置,气压缩机构2位于发射机构1的左边。
[0028] 结合图2,底座4是由矩形框架4g、左支柱4d、右支柱4a、L型电机支柱4b、齿轮支柱4c、线圈左右支架4f、4e等组成。其中,矩形框架4g由七根矩形钢管4g1、4g2、4g3、4g4、4g5、
4g6、4g7焊接而成,第一根矩形钢管4g1位于底座4的前面,左右水平布置,第六根矩形钢管
4g6位于底座4的后面,左右水平布置,第一根、第六根矩形钢管4g1、4g6结构相同,两者平行且左右两端对齐,第七根矩形钢管4g7位于底座4的左边,前后水平布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根、第六根矩形钢管4g1、4g6的左端垂直焊接。在第七根矩形钢管4g7的右侧是与其平等的第五根矩形钢管4g5,第五根矩形钢管4g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根、第六根矩形钢管
4g1、4g6垂直焊接。第二根矩形钢管4g2位于第五根矩形钢管4g5的右侧,与第五根矩形钢管
4g5相平行,前后两端也分别与第一根、第六根矩形钢管4g1、4g6垂直焊接。第三根矩形钢管
4g3位于第一根矩形钢管4g1的后侧,左右水平布置,与第一根矩形钢管4g1相平行,第三根矩形钢管4g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五根、第二根矩形钢管4g5、4g2垂直焊接。第四根矩形钢管4g4位于第三根矩形钢管4g3的后侧,两者平行,左右水平布置,第四根矩形钢管4g4的左右两端与第五根、第二根矩形钢管4g5、4g2垂直焊接。在第三根矩形钢管4g3上垂直焊接左支柱4d,左支柱4d上下垂直布置,右支柱4a位于左支柱4d的正右边,并排排列,两者平行,上下垂直焊接在第二根矩形钢管4g2上。在左支柱4d和右支柱4a的后侧是线圈左支架4f和线圈右支架4e,线圈左支架4f上下垂直焊接在第四根矩形钢管4g4上,线圈右支架4e位于线圈左支架4f的正右边,上下垂直焊接在第二根矩形钢管4g2上,且线圈左支架4f和线圈右支架
4e平行排列。在右支柱4a和线圈右支架4e之间是齿轮支柱4c,齿轮支柱4c上下垂直焊接在第二根矩形钢管4g2上,线圈右支架4e位于齿轮支柱4c的后面。L型电机支柱4b上下垂直布置,且在齿轮支柱4c的正右侧,与齿轮支柱4c平行相对排列,其“L”的下方短边焊接在第二根矩形钢管4g2右边。
[0029] 结合图3和图4,发射机构1主要控制装置的发射操作,发射机构1的初始位置向前上方倾斜,保持在前后方向上,与底座4保持一定角度。发射机构1包括储气腔1a、发射阀门1g、泄气阀1h、气压表1i、进气口1j、固定片1d、手柄1e、弹簧发射扳机1f、救援杆1b、救生衣收纳管1c等。储气腔1a是密封的圆筒状,向前上方倾斜,储气腔1a上方的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有发射阀门1g、泄气阀1h和进气口1j,发射阀门1g、泄气阀1h、进气口1j依次排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发射阀门1g由储气腔1a的内部向外伸出,发射阀门1g伸出的外端能接触位于其后上方的弹簧发射扳机1f,弹簧发射扳机1f连接于手柄1e下方,手柄1e的前后端分别通过固定片1d固定连接在储气腔1a后上方的侧壁上,手柄1e的中心轴与储气腔1a的中心轴平行,也是向前上方倾斜布置。固定片1d与手柄1e垂直连接固定,前后两个固定片1d,每一个固定片1d均有两片组成,两片通过螺栓固定。固定片1d的下端夹紧储气腔1a,上端夹紧手柄1e,固定片1d与储气腔1a和手柄1e均垂直固定。
[0030] 储气腔1a的前端是出口,出口处同轴心地插有救援杆1b,救援杆1b上部带有拉环1b1。救援杆1b的前端安装救生气囊收纳管1c,救生气囊收纳管1c通过螺纹可旋转地连接救援杆1b,救生气囊收纳管1c和救援杆1b同轴心地连接。
[0031] 在储气腔1a的侧壁上安装气压表1i,气压表1i通过小孔贯通储气腔1a内部,时时检测储气腔1a内部气压。在储气腔1a的后端部焊接第一铰链转轴1a1,第一铰链转轴1a1左右水平布置,在储气腔1a的后段侧壁上焊接第二铰链转轴1a2,第二铰链转轴1a2也左右水平布置。
[0032] 弹簧发射扳机1f在储气腔1a的上方,连接储气腔1a和手柄1e,弹簧发射扳机1f由第一弹簧1f1和扳机1f2组成,手柄1e上开有扳机槽1e1,扳机槽1e1中安装扳机转轴1e2,扳机转轴1e2左右水平布置,扳机1f2后段连接扳机转轴1e2,能够沿扳机转轴1e2旋转,通过扳机转轴1e2安装在扳机槽1e1中。扳机1f2前段通过第一弹簧1f1固定连接在扳机槽1e1中,当上按扳机1f2前段时,扳机1f2后段由于杠杆原理被压下,触发发射阀门1g,进一步将推杆1g2向内推送。当松开扳机1f2时,在第一弹簧1f1的作用下,扳机1f2复位,推杆1g2在第二弹簧1g3的作用下向外推送。
[0033] 结合4和图5,储气腔1a的内部,由气腔隔板la5分隔成前后两个腔室,为前气腔1a6和后气腔la7,气腔隔板la5上开有贯通前气腔1a6和后气腔la7的通孔1a3。泄气阀1h和进气口1j与后气腔la7相通。气压表1i检测后气腔la7的内部气压。
[0034] 图5中,发射阀门1g 由推杆1g2和第二弹簧1g3组成,在储气腔1a上开有小孔,推杆1g2由储气腔1a的内部向外经小孔伸出,并且嵌套在小孔内,与小孔间隙配合,推杆1g2可沿小孔内外运动,推杆1g2盖住气腔隔板la5上的通孔1a3,推杆1g2内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弹簧
1g3上端,推杆1g2外端与储气腔1a外部的扳机1f2始终保持点接触。气腔隔板la5上固定焊接一个卡扣la4,第二弹簧1g3下端与卡扣la4固定连接。推杆1g2、气腔隔板la5和第二弹簧
1g3三者相互平行。在推杆1g2上开有一个通气孔1g1,通气孔1g1的内径与气腔隔板la5上的通孔1a3内径相一致。在初始状态时,推杆1g2上段将通孔1a3堵死,这样,储气腔1a的后气腔la7中的气体就无法进入前气腔la6中,当向按下压弹簧发射扳机1f时,扳机1f2向下运动从而下压推杆1g2,推杆1g2压缩第二弹簧1g3,推杆1g2向下运动,此时,通气孔1g1向下运动到通孔1a3的位置,与通孔1a3贯通,储气腔1a的后气腔la7中的高压气体就进入前气腔la6中,进而高压气流能将救援储物装置向前上方弹出。
[0035] 参见图1,转向机构3主要控制着发射机构1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上角度、高度的调整。结合图6和图7,转向机构3主要由矩形转盘3a、圆形底座3b、滑板3c、O型锁死螺钉3d、支撑板3e、T型锁死螺钉3f组成。
[0036] 转向机构3的最下部是圆形底座3b,圆形底座3b正中间上方是矩形转盘3a,矩形转盘3a连接圆形底座3b,能沿圆形底座3b旋转。
[0037] 圆形底座3b由圆弧滑槽3b1、转轴槽3b2组成,圆形底座3b左右两侧设有两耳,其上开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4上,左侧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七矩形钢管4g7中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五矩形钢管4g5中部。圆形底座3b中心处开有转轴槽3b2,圆形底座3b上表面以转轴槽3b2为圆心开有180°的圆弧滑槽3b1。
[0038] 矩形转盘3a由矩形板、空气压缩机支架3a1、电机支架3a2、发射机构支架座3a5、转盘转轴3a7组成。水平的矩形板上开有前后水平布置的两个滑轨3a3和一个矩形滑槽3a4,一个矩形滑槽3a4的左右两侧各是一个滑轨3a3,两个滑轨3a3沿矩形滑槽3a4对称分布。
[0039] 在左侧滑轨3a的左前方突出侧耳,侧耳上焊接有空气压缩机支架3a1和电机支架3a2,电机支架3a2平行于空气压缩机支架3a1,且位于空气压缩机支架3a1的前面。在矩形滑槽3a4的后面是发射机构支架座3a5,发射机构支架座3a5通过轴承连接图3中的第一铰链转轴1a1,第一铰链转轴1a1能沿第一铰链转轴1a1前后旋转。
[0040] 图7中,矩形转盘3a的矩形板底部向下固定连接转盘转轴3a7,转盘转轴3a7与其正上方的圆形底座3b的转轴槽3b2镶嵌配合,可使矩形转盘3a以转轴槽3b2为圆心转动,当转动矩形转盘3a时,矩形转盘3a通过连接部位带动发射机构1旋转。在矩形转盘3a上开有通孔3a6,通孔3a6内有螺纹,与T型锁死螺钉3f配合使用,通孔3a6下方正对着圆弧滑槽3b1。当矩形转盘3a以转盘转轴3a7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时,通孔3a6的运动弧线位于圆弧滑槽3b1正上方,矩形转盘3a转动到所需位置时,向下旋转T型锁死螺钉3f,抵在圆弧滑槽3b1底部,就能将矩形转盘3a固定锁死,使其不能做旋转运动,此时,发射机构1旋转到所需位置。
[0041] 在两个滑轨3a3的上方设有滑板3c,滑板3c与滑轨3a3间隙配合,能沿滑轨3a3前后移动,滑板3c上开有螺纹孔,与O型锁死螺钉3d配合使用,O型锁死螺钉3d的下方正对着矩形滑槽3a4,O型锁死螺钉3d能抵在圆弧滑槽3b1底部锁死滑板3c。滑板3c固定连接支撑板3e下部,支撑板3e上部与图3中的第二铰链转轴1a2连接,进而将发射机构1固定连接在转向机构3上,当滑板3c沿滑轨3a3前后移动时,滑板3c带动支撑板3e前后移动,支撑板3e带动发射机构1以第一铰链转轴1a1为旋转轴做圆周运动,从而能够调节发射机构1上下方向的高度,达到所需位置时,向下旋转O型锁死螺钉3d,抵在矩形滑槽3a4底部,将滑板3c固定锁死,使其不能沿滑轨3a3前后移动,确定好发射机构1的发射高度。
[0042] 参见图1,空气压缩机构2主要控制着往发射机构储气腔1a中充气的操作,以调节储气腔1a内的气压。参见图4、图6、图8所示,空气压缩机构2主要由输气管2a、空气压缩机2b、第一电机2c和第一联轴器2d组成。第一电机2c固定安装在图6中的电机支架3a2上,空气压缩机2b固定安装在空图6中的气压缩机支架3a1上,第一电机2c通过第一联轴器2d和空气压缩机2b相连,第一电机2c、第一联轴器2d、空气压缩机2b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输气管2a一端与空气压缩机2b的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图3中的发射机构1的进气口1j相连接。第一电机2c启动带动第一联轴器2d,进而带动空气压缩机2b工作,通过输气管2a向储气腔1a内充气。
[0043] 参见图1,拉回机构5主要控制着将落水者拉回的操作。结合图9和图10,拉回机构主要由分线转盘支架5a、第二电机5b、棘轮5c、第二联轴器5d、小齿轮5e、绕线柱5f、大齿轮5g、绳索5h和分线转盘5i等组成。棘轮5c主要由花键5c1、棘爪5c2、齿槽5c3组成,中间是花键5c1,带动棘爪5c2旋转,当棘爪5c2顺时针旋转时,棘爪5c2卡在齿槽5c3中,齿槽5c3阻止棘爪5c2转动,当棘爪5c2逆时针旋转时,棘爪5c2能在齿槽5c3中逆时针滑动。
[0044] 第二电机5b左右水平布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L型电机支柱4b上,棘轮5c通过花键5c1嵌套在第二电机5b输出轴上,第二电机5b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5d与小齿轮5e相连,小齿轮5e通过轴承套在第二联轴器5d外,轴承右端与第二联轴器5d相连,左端固定在齿轮支柱4c上。第二电机5b、棘轮5c、第二联轴器5d、小齿轮5e四者的中心轴线重合。绕线柱5f左右水平布置,其左端经轴承嵌套在线圈左支架4f上,右端经轴承嵌套在线圈右支架4e上,通过线圈左右支架4f、4e将绕线柱5f固定。绕线柱5f的右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大齿轮5g,使大齿轮5g左端面与绕线柱5f右端面重合,大齿轮5g与绕线柱5f中心轴线重合,且大齿轮5g与小齿轮5e相啮合,大齿轮5g与小齿轮5e二者的中心轴平行。在大齿轮5g的右侧设有分线转盘5i,分线转盘5i由两个条形辐轮组成,条形辐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转盘支架5a上,条形辐轮中心轴线与转盘支架5a相垂直,转盘支架5a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右支柱4a、4d上,并垂直于左右支柱4a、4d上表面与底座4成30度角。绕线柱5f上缠绕绳索5h,绳索
5h穿过分线转盘5i向前上方延伸,并且连接于救援杆1b的拉环1b1上。当第二电机5b逆时针转动时,第二电机5b输出轴带动花键5c1转动,花键5c1带动棘爪5c2转动,棘爪5c2内部含有弹簧,此时棘爪5c2在齿槽5c3中滑动,第二电机5b通过第二联轴器5d带动小齿轮5e转动,小齿轮5e与大齿轮5g相啮合,进而小齿轮5e带动大齿轮5g转动,大齿轮5g带动绕线柱5f转动,将绳索5h缠绕在绕线柱5f,进而将落水者拉回。当发射机构1将救援杆1b发射出去时,绳索
5h带动绕线柱5f反方向转动,绕线柱5f通过大齿轮5g带动小齿轮5e反方向转动,此时带动棘爪5c2做顺时针运动,棘爪5c2卡在齿槽5c3中,齿槽5c3阻止棘爪5c2转动,棘爪5c2不转动,进而避免第二电机5b反转,棘轮5c实现小齿轮5e空转的作用,避免因小齿轮5e反方向转动带来的第二电机5b反转的问题。
[0045] 参见图1至图11,本发明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一电机2c,第一电机2c工作,带动空气压缩机2b工作,给储气腔1a充气,观察气压表1i的气压值,若气压过大可按压泄气阀1h将多余气体泄出,降低储气腔1a内的气压,然后观察落水者位置,调节发射机构1的位置完成发射。在工作时,通过转动转向机构3调整发射机构1的发射角度,矩形转盘3a通过转盘转轴3a7嵌套在圆形底座3b上,由转盘转轴3a7和转轴槽3b2配合,可在圆形底座3b上以转轴槽3b2为圆心转动,操作者判断并根据落水者的落水位置,进一步调整发射机构的角度,当确定调整角度时,通过向下旋转T型锁死螺钉3f,T型锁死螺钉3f与通孔3a6与圆弧滑槽3b1配合,将矩形转盘3a固定住,完成发射机构1左右方向上角度的调节。通过前后滑动滑板3c调节发射机构1上下高度的调整,滑板3c限制在矩形滑槽3a3内,沿着矩形滑槽3a3前后移动,操作者通过手动调节滑板3c在矩形滑槽3a3前后的移动距离来确定所需发射机构1的发射高度,当发射机构1达到所需高度时,通过向下旋转O型将螺钉3d,顶死在矩形滑槽3a3底部,将滑板3c锁死在固定位置,完成发射机构1高度的调整。发射机构1在正式使用前,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发射机构1内气压与发射距离之间的范围关系,在操作人员使用时,判断并依据落水者位置,通过发射机构1内气压与发射距离之间的范围关系调整充气气压。其次,将发射机构1对准落水者后,握住手柄1e按下弹簧发射扳机1f,由于杠杆原理扳机1f2将推杆1g2向下按压,通气孔1g1与通孔1a3对齐,被压缩气体从后气腔1a7进入前气腔1a6,然后将救援杆1b向前上方喷射出,如图11所示,同时,因绳索5h连接在救援杆1b的拉环1b1上,分线转盘5i可防止绳索5h缠绕,由于小齿轮5e与第二电机5b之间棘轮5c的作用,避免了第二电机5b反转,救援杆1b到达落水者身旁。因救援杆1b插在储气腔1a上部,在工作时,发射机构1将救援杆1b弹射出去后,落水者手动将救生衣收纳管1c从救援杆1b上拧下后,拿出救生气囊1c1,此时,救生气囊1c1膨胀,落水者可环抱着救生气囊1c1浮于水面上,并抓紧救援杆1b。最后,启动第二电机5b,第二电机5c带动小齿轮5e转动,绕线柱5f将绳索5h收回,将落水者缓慢地拉回岸边。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投送装置的前视轴侧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中底座4的结构放大图;
[0016] 图3为图1中发射机构1的结构放大图;
[0017]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0018] 图5为图4中发射阀门1g的装配结构放大图;
[0019] 图6为图1中转向机构3的结构爆炸图;
[0020] 图7为图6中矩形板的仰视示意图;
[0021] 图8为图1中空气压缩机构2的结构爆炸图;
[0022] 图9为图1中拉回机构5的结构爆炸图;
[0023] 图10为图9中棘轮5c的正视放大图;
[0024] 图11为图1所示发射转向机构1中救援杆1b的发射状态示意图。
[0025] 图中:1.发射机构;1a.储气腔;1a1.第一铰链转轴;1a2.第二铰链转轴II;1a3.通孔;1a4.卡扣;1a5.气腔隔板;1a6.前气腔;1a7.后气腔;1b.救援杆;1b1.拉环;1c.救生气囊收纳管;1c1.救生气囊;1d.固定片;1e.手柄;1e1.扳机槽;1e2.扳机转轴;1f.弹簧发射扳机;1f1.第一弹簧;1f2.扳机;1g.发射阀门;1g1.通气孔;1g2.推杆;1g3.第二弹簧;1h.泄气阀;1i.气压表;1j.进气口;2.空气压缩机构;2a.输气管;2b.空气压缩机;2c.第一电机;2d.第一联轴器;3.转向机构;3a.矩形转盘;3a1.空气压缩机支架;3a2.电机支架;3a3.滑轨;3a4.矩形滑槽;3a5.发射机构支架座;3a6.通孔;3a7.转盘转轴;3b.圆形底座;3b1.圆弧滑槽;3b2.转轴槽;3c.滑板;3d.O型锁死螺钉;3e.支撑板;3f.T型锁死螺钉;4.底座;4a.左支柱;4b.L型电机支柱;4c.齿轮支柱;4d.右支柱;4e.线圈左支架;4f.线圈右支架;4g.矩形框架;4g1.第一矩形钢管;4g2.第二矩形钢管;4g3.第三矩形钢管;4g4.第四矩形钢管;4g5.第五矩形钢管;4g6.第六矩形钢管;4g7.第七矩形钢管;5.拉回机构;5a.分线转盘支架;5b.第二电机;5c.棘轮;5c1.花键;5c2.棘爪;5c3. 齿槽;5d.第二联轴器;5e.小齿轮;5f.绕线柱;
5g.大齿轮;5h.绳索;5i.分线转盘。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