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专利详情

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3-0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3-2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0-27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3-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195968.2 申请日 2018-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8583804B 公开/公告日 2020-10-27
授权日 2020-10-27 预估到期日 2038-03-09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3B43/14 主分类号 B63B43/1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山东格新精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管中林 第一发明人 管中林
地址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城镇电子商务产业园4楼 邮编 2332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滁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段晓微、叶美琴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每个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液压腔连通的液压缸,通过活塞和液压缸驱动浮体升降,通过前后液压换向器实现前后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并且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实现左右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结构设计合理,分别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和前后液压换向器独立实现船体在左右或前后方向的主动平衡,同时每个调节组件的两个浮体通过液压腔彼此连通,实现随着风浪情况的自适应升降调节,从而保证船体主动平衡。
  • 摘要附图
    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3-01-1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3.01.03 专利权人由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格新精工有限公司 地址由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城镇电子商务产业园4楼变更为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区罗西街道涧沟崖村西
2 2020-10-27 授权
3 2019-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3B 43/14 专利申请号: 201810195968.2 申请日: 2018.03.09
4 2018-09-2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前后调节单元、左右调节单元、前后液压换向器(5)、左右液压换向器(6)、液压泵(7);
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11)、两个第一活塞(12)、两个第一浮体(13),第一液压缸(11)内部具有两个第一液压腔和第一连通腔,第一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一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活塞(1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一浮体(13)位于第一液压缸(11)下方且与第一活塞(1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液压腔的第一液流口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一导液口,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21)、两个第二活塞(22)、两个第二浮体(23),第二液压缸(21)内部具有两个第二液压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二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二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活塞(2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二浮体(23)位于第二液压缸(21)下方且与第二活塞(22)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液压腔的第二液流口通过第二连通腔连通,第二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二导液口;
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液压缸(31)、两个第三活塞(32)、两个第三浮体(33),第三液压缸(31)内部具有两个第三液压腔和第三连通腔,第三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三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三开口,第三活塞(32)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三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三浮体(33)位于第三液压缸(31)下方且与第三活塞(32)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液压腔的第三液流口通过第三连通腔连通,第三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三导液口,第四调节组件包括第四液压缸(41)、两个第四活塞(42)、两个第四浮体(43),第四液压缸(41)内部具有两个第四液压腔和第四连通腔,第四液压腔顶部设有第四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四开口,第四活塞(42)位于所述第四开口处且与所述第四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四浮体(43)位于第四液压缸(41)下方且与第四活塞(42)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腔的第四液流口通过第四连通腔连通,第四连通腔侧壁设有第四导液口;
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第四调节组件依次分布在船体底部,第一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21)、第三液压缸(31)、第四液压缸(41)分别与船体固定;
前后液压换向器(5)上设有第一换向腔,第一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一换向口连通,左右液压换向器(6)上设有第二换向腔,第二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第三导液口和第四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二换向口连通,液压泵(7)上设有液压进口和液压出口,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均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第一进流口和第二进流口均与所述液压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箱(8),储液箱(8)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口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传感单元,平衡传感检测装置与船体连接用于检测船体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前后液压换向器(5)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左右液压换向器(6)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前后调节单元和多个左右调节单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只防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

背景技术

[0002] 水上运输工具或水上作业平台,受水面的风浪颠簸影响很大。由于是在广阔的海面和大洋上,风浪不仅会因过度晃动而造成作业终止,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带来翻船等灾难性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410848049.2的中国专利《自平衡防浪船》中公开了一种防浪船,船体底部设置有多个自平衡装置,每个自平衡装置包括:浮筒,设置于所述船体外,并沉浸入海平面以下,对所述船体提供浮力支持;油缸,设置于所述船体内;活塞杆,内部中空,一端设置于所述油缸内,能进行轴向运动,另一端与所述浮筒固定相连;弹簧,其设置于所述油缸和所述活塞杆内部,对所述活塞杆提供拉力与推力;所述船体内部还设置有油路,所述自平衡装置之间通过油路相互连通,所述油路、所述油缸和所述活塞杆内部充满液压油,并通过所述油路进行流通交换,保证各处液压始终相等。船体通过自平衡装置在起伏的波浪上实现船体底部的被动平衡。然而,当自平衡装置随着波浪起伏使得船体重心发生偏移时,伴随浪而来的海风极易造成重心偏移的船体发生翻船,从而增大风浪中行船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
[000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包括:船体、前后调节单元、左右调节单元、前后液压换向器、左右液压换向器、液压泵;
[0005] 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两个第一活塞、两个第一浮体,第一液压缸内部具有两个第一液压腔和第一连通腔,第一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一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一浮体位于第一液压缸下方且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液压腔的第一液流口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一导液口,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两个第二活塞、两个第二浮体,第二液压缸内部具有两个第二液压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二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二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二浮体位于第二液压缸下方且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液压腔的第二液流口通过第二连通腔连通,第二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二导液口;
[0006] 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液压缸、两个第三活塞、两个第三浮体,第三液压缸内部具有两个第三液压腔和第三连通腔,第三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三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三开口,第三活塞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三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三浮体位于第三液压缸下方且与第三活塞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液压腔的第三液流口通过第三连通腔连通,第三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三导液口,第四调节组件包括第四液压缸、两个第四活塞、两个第四浮体,第四液压缸内部具有两个第四液压腔和第四连通腔,第四液压腔顶部设有第四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四开口,第四活塞位于所述第四开口处且与所述第四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四浮体位于第四液压缸下方且与第四活塞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腔的第四液流口通过第四连通腔连通,第四连通腔侧壁设有第四导液口;
[0007] 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第四调节组件依次分布在船体底部,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分别与船体固定;
[0008] 前后液压换向器上设有第一换向腔,第一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一换向口连通,左右液压换向器上设有第二换向腔,第二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第三导液口和第四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二换向口连通,液压泵上设有液压进口和液压出口,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均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第一进流口和第二进流口均与所述液压出口连通。
[0009] 优选地,还包括储液箱,储液箱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口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
[0010] 优选地,还包括平衡传感单元,平衡传感检测装置与船体连接用于检测船体平衡。
[0011] 优选地,前后液压换向器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开关。
[0012] 优选地,左右液压换向器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开关。
[0013] 优选地,包括多个前后调节单元和多个左右调节单元。
[0014]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每个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液压腔连通的液压缸,通过活塞和液压缸驱动浮体升降,通过前后液压换向器实现前后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并且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实现左右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结构设计合理,分别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和前后液压换向器独立实现船体在左右或前后方向的主动平衡,同时每个调节组件的两个浮体通过液压腔彼此连通,实现随着风浪情况的自适应升降调节,从而保证船体主动平衡。

实施方案

[0016]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包括:船体、前后调节单元、左右调节单元、前后液压换向器5、左右液压换向器6、液压泵7;
[0018] 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11、两个第一活塞12、两个第一浮体13,第一液压缸11内部具有两个第一液压腔和第一连通腔,第一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一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活塞1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一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一浮体13位于第一液压缸11下方且与第一活塞1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液压腔的第一液流口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一导液口,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21、两个第二活塞22、两个第二浮体23,第二液压缸
21内部具有两个第二液压腔和第二连通腔,第二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二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活塞2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二浮体23位于第二液压缸21下方且与第二活塞22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液压腔的第二液流口通过第二连通腔连通,第二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二导液口;
[0019] 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液压缸31、两个第三活塞32、两个第三浮体33,第三液压缸31内部具有两个第三液压腔和第三连通腔,第三液压腔顶部设有第三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三开口,第三活塞32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三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三浮体33位于第三液压缸31下方且与第三活塞32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液压腔的第三液流口通过第三连通腔连通,第三连通腔侧壁设有第三导液口,第四调节组件包括第四液压缸41、两个第四活塞42、两个第四浮体43,第四液压缸
41内部具有两个第四液压腔和第四连通腔,第四液压腔顶部设有第四液流口且底部设有第四开口,第四活塞42位于所述第四开口处且与所述第四液压腔侧壁密封配合,第四浮体43位于第四液压缸41下方且与第四活塞42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腔的第四液流口通过第四连通腔连通,第四连通腔侧壁设有第四导液口;
[0020] 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第四调节组件依次分布在船体底部,第一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21、第三液压缸31、第四液压缸41分别与船体固定;
[0021] 前后液压换向器5上设有第一换向腔,第一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一换向口连通,左右液压换向器6上设有第二换向腔,第二换向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第三导液口和第四导液口分别与两个第二换向口连通,液压泵7上设有液压进口和液压出口,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均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第一进流口和第二进流口均与所述液压出口连通。
[0022] 本实施例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当风浪从第一调节组件一侧吹来时,在风浪作用下,船体向第二调节组件方向倾斜,前后液压换向器切换换向口和上下液口连通情况,使得第一调节组件的两个活塞带动第一浮体下降,同时使得第二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二浮体上升,使得第一浮体伸入液面以下一定深度,此时船体收到来自第一调节组件一侧的风力,形成向第二调节组件一侧倾斜的趋势,由于第一浮体伸入液面以下深度增加,因此船体倾斜反向的阻力增大,从而保证船体平衡;同理,当风浪从第三调节组件一侧吹来时,在风浪作用下,船体向第四调节组件方向倾斜,左右液压换向器切换换向口和上下液口连通情况,使得第三调节组件的两个活塞带动第三浮体下降,同时使得第四调节组件的两个第四浮体上升,使得第三浮体伸入液面以下一定深度;此外,每个调节组件的两个浮体随着局部风浪作用,通过液压腔连通,实现自适应升降调节,保证船体平衡。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前后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左右调节单元包括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每个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液压腔连通的液压缸,通过活塞和液压缸驱动浮体升降,通过前后液压换向器实现前后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并且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实现左右调节单元的两个调节组件的浮体升降。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结构设计合理,分别通过左右液压换向器和前后液压换向器独立实现船体在左右或前后方向的主动平衡,同时每个调节组件的两个浮体通过液压腔彼此连通,实现随着风浪情况的自适应升降调节,从而保证船体主动平衡。
[0024]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储液箱8,储液箱8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口与所述液压进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
[0025] 为了使得船体根据风浪情况主动控制调节单元实现平衡,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平衡传感单元,平衡传感检测装置与船体连接用于检测船体平衡。
[0026] 在具体控制方式中,前后液压换向器5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一换向口、第一进流口、第一回流口开关,左右液压换向器6根据平衡传感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两个第二换向口、第二进流口、第二回流口开关。
[0027]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体平衡,包括多个前后调节单元和多个左右调节单元,提高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主动平衡液压互联防浪船的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