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广西师范大学 >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2-1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7-0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7-1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2-1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098203.4 申请日 2020-02-18
公开/公告号 CN111270259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6
授权日 2021-07-16 预估到期日 2040-02-18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25B3/07C25B3/09C25B3/11 主分类号 C25B3/07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1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2018.06.27Lara Schulz等.“Solvent Control inElectro-Organic Synthesis”《.Synlett》.2018,第30卷第275-286页.;
引用专利 EP3252033B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广西师范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广西师范大学
发明人 汪新宇、唐海涛、莫祖煜、潘英明 第一发明人 汪新宇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 541004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申请人所在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覃永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为:分别将0.5mmol的、1.5当量的碱和0.5当量的电解质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溶剂溶解,其中,X=O或S,R=氢,用网状玻璃体碳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0‑2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0‑1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这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摘要附图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09]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19]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25]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31]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37]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43]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7-16 授权
2 2020-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25B 3/00 专利申请号: 202010098203.4 申请日: 2020.02.18
3 2020-06-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合成通式如下:
通式中,X=O或S;R=氢,电解质为:四丁基碘化铵或四丁基六氟磷酸铵或四丁基四氟硼酸铵,溶剂为:六氟异丙醇或六氟异丙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液,碱为:碳酸钾或碳酸铯或叔丁醇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分别将0.5mmol的 1.5当量的碱和0.5当量的电解质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溶剂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0‑2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0‑1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色谱使用的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8‑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具体是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苯胺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制备生物活性分子、聚合物、药物、农用化学品、染料和其他功能性产品的非常有用的结构单元(Chem.Rev.,2009,109,259;J.Med.Chem.,2012,55,3923;Synthetic Chemistry of Ureas and Amides,Springer:Berlin,2012.)。
含六氟异丙氧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和治疗活性,已被应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癌症、血脂异常、炎症和糖尿病(Bioorg.Med.Chem.Lett.,2006,16,1638;Pharmacol.,2010,77,228;
ACS Chem.Biol.,2010,5,1029;J.Org.Chem.,2014,79,3684;MedChemComm.,2016,7,1672;
Org.Biomol.Chem.,2017,15,6441.)。此外,它们还可用于聚合物的制备(Polymer,2003,
44,6431;Polym.J.,2011,43,325.)、配体(Org.Lett.,2010,12,2520;J.Am.Chem.Soc.,
2012,134,11185;Angew.Chem.,Int.Ed.,2014,53,8765.)和化学传感器(Carbon,2010,48,
1262;Analyst,2010,135,368.)的开发以及螺烷的合成(J.Org.Chem.,2015,80,3280;
J.Am.Chem.Soc.,1979,101,1591)。
[0003] 含有六氟烷氧基的分子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因为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一个六氟烷氧基基团通常能提高母体分子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代谢稳定性、亲油性和生物利用度。虽然在(杂)芳烃的后期氟化、六氟烷基化和全氟烷基硫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六氟烷氧基化(杂)芳烃化合物的简便合成仍是合成有机化学中尚未解决的难题。
[0004] 目前报道的制备六氟异丙氧基苯胺的策略非常有限,因此,发展从商品化的原料中出发直接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的方法仍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0006]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处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合成通式如下:
[0008]
[0009] 通式中,X=O或S;R=氢,电解质为:四丁基碘化铵或四丁基六氟磷酸铵或四丁基四氟硼酸铵,溶剂为:六氟异丙醇或六氟异丙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液,碱为:碳酸钾或碳酸铯或叔丁醇钾。
[0010] 上述电化学合成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为:
[0011] 分别将0.5mmol的 1.5当量的碱和0.5当量的电解质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溶剂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0‑2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0‑1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12] 所述柱色谱使用的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8‑4:1。
[0013] 本技术方案中在温和的电化学条件下通过苯胺与六氟异丙醇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0014] 这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实施方案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6] 实施例1:
[0017] N‑(2‑((1,1,1,3,3,3‑六氟丙烷‑2‑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2a)的制备及表征:
[0018]
[0019] 分别将0.5mmol的N‑(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1.5当量的碳酸钾和0.5当量的电解质四丁基碘化铵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六氟异丙醇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0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二氧化硅、石油醚/乙酸乙酯=8:1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20] 产物表征为:
[0021] White soild(104.6mg,63%).mp:85.6–86.3℃.1H NMR(400MHz,CDCl3)δ8.23–8.12(m,1H),7.33(s,1H),6.72–6.65(m,1H),6.61–6.54(m,1H),4.88–4.78(m,1H),3.79(s,
13
3H),2.18(s,3H). C NMR(100MHz,CDCl3)δ168.14,156.56,147.28,123.27,122.44,
122.44,119.45,109.02,102.56,55.72,24.43.HRMS(m/z)(ESI):calcd for C12H12F6NO3[M++
H]332.0721,found 332.0736。
[0022] 实施例2:
[0023] N‑(2‑((1,1,1,3,3,3‑六氟丙烷‑2‑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苯甲酰胺(2b)的制备及表征:
[0024]
[0025] 分别将0.5mmol的N‑(4‑甲氧基苯基)苯甲酰胺、1.5当量的碳酸铯和0.5当量的四丁基六氟磷酸铵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六氟异丙醇与二氯甲烷(4:3)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5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二氧化硅、石油醚/乙酸乙酯=6‑4:1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26] 产物表征为:
[0027] White soild(116.5mg,59%).mp:102.3–102.6℃.1H NMR(400MHz,Acetone‑d6)δ8.80(s,1H),8.01–7.85(m,3H),7.60–7.41(m,3H),6.96–6.88(m,1H),6.82–6.66(m,1H),
13
6.13–5.93(m,1H),3.77(s,3H). C NMR(100MHz,Acetone‑d6)δ165.89,158.49,150.08,
135.85,132.46,129.45,127.97,126.44,122.78,109.89,102.82,75.43(quint,J=+
33.1Hz),56.06.HRMS(m/z)(ESI):calcd for C17H14F6NO3Na[M+Na] 416.0697,found 
416.0692。
[0028] 实施例3:
[0029] N‑(2‑((1,1,1,3,3,3‑六氟丙烷‑2‑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新戊酰胺(2c)的制备及表征:
[0030]
[0031] 分别将0.5mmol的N‑(4‑甲氧基苯基)新戊酰胺、1.5当量的叔丁醇钾和0.5当量的四丁基四氟硼酸铵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六氟异丙醇,用网状玻璃体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2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二氧化硅、石油醚/乙酸乙酯=4:1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32] 产物表征为:
[0033] White soild(129.1mg,69%).mp:97.0–98.0℃.1H NMR(400MHz,CDCl3)δ8.40–8.16(m,1H),7.77(s,1H),6.78–6.63(m,1H),6.61–6.46(m,1H),4.94–4.80(m,1H),3.79(s,
13
3H),1.30(s,9H). C NMR(100MHz,CDCl3)δ176.59,156.32,147.29,122.85,122.64,
108.72,102.09,76.62(quint,J=33.1Hz),55.87,40.00,27.55.HRMS(m/z)(ESI):calcd +
for C15H18F6NO3[M+H]374.1191,found 374.1185。
[0034] 实施例4:
[0035] N‑(3‑((1,1,1,3,3,3‑六氟丙烷‑2‑基)氧基)萘‑2‑基))乙酰胺(2d)的制备及表征:
[0036]
[0037] 分别将0.5mmol的N‑(萘‑2‑基)乙酰胺、1.5当量的碳酸钾和0.5当量的四丁基碘化铵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溶剂六氟异丙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液(4:3)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0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0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二氧化硅、石油醚/乙酸乙酯=8:1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38] 产物表征为:
[0039] White soild(94.8mg,54%).mp:95.1–95.5℃.1H NMR(400MHz,Acetone‑d6)δ8.80(s,1H),8.06‑8.00(m,1H),7.91–7.81(m,2H),7.76–7.69(m,1H),7.58–7.45(m,2H),5.85–13
5.65(m,1H),2.14(s,3H). C NMR(100MHz,Acetone‑d6)δ169.78,144.15,133.23,128.93,
127.92,127.72,126.87,126.67,125.63,121.66,76.54(quint,J=32.0Hz),23.73.HRMS+
(m/z)(ESI):calcd for C15H12F6NO2[M+H]352.0772,found 352.0768。
[0040] 实施例5:
[0041] N‑(2‑((1,1,1,3,3,3‑六氟丙烷‑2‑基)氧基)‑4‑(甲硫基)苯基)乙酰胺(2e)的制备及表征:
[0042]
[0043] 分别将0.5mmol的N‑(4‑(甲硫基)苯基)乙酰胺、1.5当量的碳酸铯和0.5当量的四丁基六氟磷酸铵置于1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7mL六氟异丙醇溶解,用网状玻璃体碳(RVC)作阳极、铂片作阴极,在15mA恒电流、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采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完成后,用1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并通过柱色谱(二氧化硅、石油醚/乙酸乙酯=6:1洗脱)纯化残余物,得到所需产物。
[0044] 产物表征为:
[0045] White soild(69.6mg,40%).mp:91.3–91.6℃.1H NMR(400MHz,CDCl3)δ8.26–8.16(m,1H),7.92(s,1H),7.21–7.11(m,1H),7.02–6.91(m,1H),4.80–4.69(m,1H),2.42(s,3H),13
2.22(s,3H). C NMR(100MHz,CDCl3)δ168.51,153.93,134.50,128.52,122.83,120.79,
116.65,76.74(quint,J=33.3Hz),24.77,18.29.HRMS(m/z)(ESI):calcd for C12H12F6NO2S+
[M+H]348.0493,found 348.0489。
[0046] 化合物药理活性验证:
[0047] 为了验证依据本例合成方法合成出的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采用MTT筛选了化合物2a‑2e对4种癌细胞株(MGC‑803、T‑24、HepG‑2和HeLa)的体外抑制活性。以5‑FU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如表1所示,化合物2c对T‑24的IC50值为19.5±0.9μM;化合物2d对T‑24和HeLa的IC50值分为
20.4±0.8μM和22.8±1.6,表明在苯胺骨架上引入六氟异丙氧基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大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比商业化的5‑FU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还要好。
[0048] 本例合成方法无需金属和氧化剂,对环境友好,而且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型性,合成出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表明在苯胺骨架上引入六氟异丙氧基得到的六氟异丙氧基苯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0049] 表1.化合物对2a‑2e株细胞株的IC50(μM)值。
[0050] Compounds MGC‑803 T‑24 HepG‑2 HeLa2a 29.7±0.9 28.4±1.8 37.5±0.9 30.2±1.3
2b 26.9±0.7 25.0±1.2 30.1±1.7 29.2±0.9
2c 20.4±1.0 19.5±0.9 29.7±0.9 28.1±0.5
2d 25.6±1.5 20.4±0.8 30.3±1.1 22.8±1.6
2e 26.4±0.8 22.1±1.6 32.5±0.6 28.0±0.4
5‑FU >40 30.6±1.3 >40 34.9±0.5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