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3-01-3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3-10-0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5-04-1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3-01-3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310041120.1 申请日 2013-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3145911B 公开/公告日 2015-04-15
授权日 2015-04-15 预估到期日 2033-01-30
申请年 2013年 公开/公告年 2015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8F220/18C08F220/24C08F2/30C08F2/26 主分类号 C08F220/1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Jong-Wook Ha.“Hydrophobicity and sliding behavior of liquid droplets on the fluorinated latex films”.《Macromolecules》.2005,第38卷(第3期),;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王新平、闫冬环、王杰 第一发明人 王新平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陈小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为原料,由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组成复合乳化剂;制备成预乳液,以过硫酸钾溶液为引发剂;制备成乳液;再分步骤进行反应后进行冷却得到本发明的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反应条件温和,含氟组分的表面富集程度高,工业路线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附图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5-04-15 授权
2 2013-10-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8F 220/18 专利申请号: 201310041120.1 申请日: 2013.01.30
3 2013-06-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为原料,由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组成复合乳化剂,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的质量比例为5—7:1.5—2.5:1;
将上述三种单体溶解于水中,其中三种单体与水的质量用量比为8—10:15;制备成预乳液;
其中的甲基丙烯酸丁酯是经过精制的,精制过程是:用5%的NaOH溶液分多次洗涤,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也经过精制: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溶于正己烷中,用5%NaOH水溶液洗涤多次,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待用;
(2)以过硫酸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成质量浓度1.0%—1.5%的引发剂溶液;
(3)将上述制备好的引发剂溶液引入到预乳液中,其中引发剂溶液与预乳液的体积比为1:2—4,制备成乳液;
(4)将步骤(3)中制备成的部分乳液再用水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5—25%;升温到80℃引发反应,维持反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直到反应体系中出现蓝光,再继续反应20min以上;
(5)把步骤(3)中制备的乳液的剩余部分再加入到步骤(4)中的反应体系中;在80℃条件下继续反应2小时,再升温至85℃继续反应2小时以上;再冷却至室温;
(6)将步骤(5)中的反应物在65℃烘箱中烘干,即可得氟化嵌段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的质量比例为6:2:1;三种单体与水的用量比为9:15;预乳液经反复搅拌、超声3-4次,并加入复合乳化剂,复合乳化剂用量占制备共聚物的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3%,得到稳定的预乳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引发剂溶液与预乳液的体积比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部分乳液占步骤(3)全部乳液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剩余部分乳液通过恒压滴液方式向反应体系中缓慢滴加,在1小时内滴加完毕,保持80℃条件下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6)中烘干后的聚合物剪碎,用四氢呋喃和乙醇溶解、沉淀4次,然后将纯化的聚合物置于65℃烘箱中烘干,剪碎,最后放置于45℃真空烘箱中抽真空两天,即得纯化聚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氟化三嵌段共聚物优异的表面性能来自于含氟组分的表面富集。相比于无规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特殊的链结构,使含氟嵌段具有很强的表面聚集能力,因而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然而,三嵌段共聚物的常规合成方法,反应条件苛刻,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因而,发展含氟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对于含氟聚合物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三嵌段共聚物由于其特殊的链结构,有利于含氟组分向表面富集,合成时只需较少得含氟单体用量就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及防水防油的自洁功能。三嵌段共聚物的常规合成方法是通过ATRP法,但ATRP法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诸多限制,诸如溶剂的使用,苛刻的反应条件等,不能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相对于ATRP法,乳液聚合由于其无毒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的特点,在聚合物的大规模合成中广泛应用。
[0003] 发明人曾对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进行研究,但发现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要达到工业上可以应用的阶段,则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更为困难。虽然,二嵌段共聚物与三嵌段共聚物在起初所使用的原料上存在着一些相似,但这种相似无助于技术上的相通,也是无法较直接从制备二嵌段共聚物中获得相应的方法。
[0004] 发明人也曾在实验室利用ATRP技术制备三嵌段氟化聚合物,且获得成功,并已申请专利ZL201010537272.7,但其中的技术内容仅限于实验室的制备,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或者说对于放大的生产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根本无法达到设计之初的实验目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类似三嵌段氟化共聚物的方法。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0008] (1)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ODMA)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单体为原料,由阴离子型乳化剂(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组成复合乳化剂;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的质量比例为5—7:1.5—2.5:1;将上述三种单体于水混合,其中三种单体与水的质量用量比为8—10:15;制备成预乳液;
[0009] (2)以过硫酸钾(KPS)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1.5%的引发剂溶液;
[0010] (3)将上述制备好的引发剂溶液分别引入到预乳液中,其中引发剂溶液与预乳液的体积比分别为1:2-4,制备成乳液;
[0011] (4)将步骤(3)中制备成的部分乳液再用水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5%—25%;升温到80℃引发反应,维持反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直到反应体系中出现蓝光,再继续反应20min以上;
[0012] (5)把步骤(3)中制备的乳液的剩余部分再加入到步骤(4)中的反应体系中;在80℃条件下继续反应2小时,再升温至85℃继续反应2小时以上;再冷却至室温;
[0013] (6)将步骤(5)中的反应物在65℃烘箱中烘干,即可得氟化嵌段共聚物。
[0014] 上述一种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是经过精制的,精制过程是:用5%的NaOH溶液分多次洗涤,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
[0015] 上述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是经过精制的,精制过程是:先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溶于正己烷中,用NaOH水溶液洗涤多次,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若在本发明中,未对原料进行精制,则发明的效果明显不如经过精制的,所以本发明采用了精制的原料进行生产。
[0016]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类似氟化三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的质量比例为6:2:1;三种单体与水的用量比为9:15;预乳液经反复搅拌、超声3-4次,并加入复合乳化剂,复合乳化剂用量占制备共聚物的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3%,得到稳定的预乳液。
[0017]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类似氟化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步骤(3)中引发剂溶液与预乳液的体积比分别为1:3。
[0018]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类似氟化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步骤(4)中部分乳液占步骤(3)全部乳液的三分之一。
[0019]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类似氟化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步骤(5)中剩余部分乳液通过恒压滴液方式向反应体系中缓慢滴加,在1小时内滴加完毕,保持80℃条件下进行。
[0020]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类似氟化嵌段共聚物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将步骤(6)中烘干后的聚合物剪碎,用四氢呋喃和乙醇溶解、沉淀4次,然后将纯化的聚合物置于65℃烘箱中烘干,剪碎,最后放置于45℃真空烘箱中抽真空两天,即得纯化聚合物。
[0021] 本发明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ODMA)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为共聚单体,且将各单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混物,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1
备了PBMA-co-PODMA-co-PFMA共聚物,通过 H-NMR、接触角、XRD、XPS等手段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液聚合得到的含氟共聚物具有类嵌段结构,含氟组分的表面富集程度高,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研究结果对工业化合成含氟嵌段共聚物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0022] 本发明中很重要一个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特征是可以实现工业化,通过半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ODMA含量的PBMA-co-PODMA-co-PFMA共聚物。并对其组成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种通过乳液聚合合成含氟“嵌段”共聚物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小量的实验室制备,但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而本发明不仅从工艺路线上实现了工业化的可能,更主要是从经济的可行性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可能。
[0023]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反应条件温和,含氟组分的表面富集程度高,工业路线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方案

[003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作具体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首先,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精制:在500L分液漏斗中加入约250L甲基丙烯酸丁酯,用50L5%的NaOH溶液分多次洗涤,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存于圆底烧瓶置于冰箱中待用。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ODMA)精制:先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溶于正己烷中,用5%NaOH水溶液洗涤多次,再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呈中性,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存于圆底烧瓶置于冰箱中待用。其余试剂均不需纯化,直接使用。
[0034] 本实施例通过半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共聚物乳液。合成使用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反应装置在装有回流冷凝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中进行。共聚物的乳液合成步骤如下:
[0035] (1)单体预乳化。将上述经精制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为原料,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单体的质量比例为6:2:1;将上述三种单体溶解于水中,其中三种单体与水的用量比为9:15;制备成预乳液;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搅拌,使单体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计量的复合乳化剂和蒸馏水。混合体系反复搅拌超声3-4次,得到稳定的单体预乳液;其中,复合乳化剂用量占制备共聚物的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3%;
[0036] 复合乳化剂配比为:非离子乳化剂:阴离子乳化剂为2:1,
[0037] 非离子乳化剂为:
[0038] 阴离子乳化剂为:
[0039] (2)引发剂水溶液的配制。称取计量的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8)溶解于蒸馏水,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2%的引发剂溶液。
[0040] (3)将引发剂水溶液加入到上述预乳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in,制成乳液。
[0041] (4)取1/3上述乳液,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入蒸馏水至质量浓度为15%。搅拌下升温到80℃引发反应。观察反应体系,出现蓝光后继续反应20min。然后通过恒压滴液方式向反应容器中缓慢滴加剩余预乳液,1小时左右滴加完毕。滴加完成后在80℃下继续反应2h,然后升温到85℃继续反应2h。移去热源,冷却至室温出料。
[0042] (5)聚合物的纯化。将上述乳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65℃烘箱中烘干。再将聚合物膜剪碎,用四氢呋喃和乙醇溶解沉淀4次,然后将纯化的聚合物置于65℃烘箱中烘干,剪碎,最后放置于45℃真空烘箱中抽真空两天。得到的产物用塑封袋封好后置于干燥器中。
[0043] 实施例2-6
[0044]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以不同的PBMA-co-PODMA-co-PFMA乳液聚合配方进行生产,具体配方如下表:
[0045]
[0046]
[0047] 对比实施例7-11
[0048] 共聚物的溶液聚合
[0049]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烧瓶中加入计量的全部单体、溶剂环己酮以及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75℃下反应12个小时。反应结束后移去热源,待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0050] (2)将上述反应液缓慢倒入乙醇中沉淀,再用四氢呋喃和乙醇反复溶解沉淀3次,然后将聚合物放入65℃烘箱中烘干,剪碎,最后放置于45℃真空烘箱中抽真空两天。得到的产物用塑封袋封好后置于干燥器中。
[0051] PBMA-co-PODMA-co-PFMA溶液聚合的具体配方如下表:
[0052]
[0053] 将上述实施例所得到的产物,经相关数据测定后,绘制图表。
[0054] 对上述制备所得的共聚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
[0055] (1)乳液固含量及转化率
[0056] 固含量及单体转化率通过重量分析测定。取一定量的乳液倒入已知质量的培养皿中,在65℃烘箱中烘干至质量不在变化。固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0057] Solidcontent(%)=(W2-W0)/(W1-W0)×100% (1-1)
[0058] W0为干燥培养皿的质量,W1、W2为乳液干燥前后的质量。
[0059] 单体转化率根据乳液固含量计算得到,公式如下:
[0060] conversion(%)=[Solidcontent(%)×W3-W4]/W5×100% (1-2)[0061] W3为四口烧瓶中所加物质的总质量,W4为反应体系中不挥发组分的质量,W5为所加单体的总质量。
[0062] (2)1H-NMR谱图
[0063] 聚合物的1H-NMR谱在ADVANERⅡ/400核磁共振仪(Bruker瑞士)上测定,溶剂为氘代氯仿。内标为TMS。扫描范围为δ(ppm)0~20,分辨率为0.45Hz。
[0064] (3)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
[0065] 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Waters2414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流动相为THF,温度为35℃,以标样聚苯乙烯校准。
[0066] (4)X-射线衍射(XRD)
[0067] 聚合物的XRD谱图通过DX-2700X射线衍射仪(丹东方圆,中国)测定,扫描起始角度为5°,终止角度为30°,扫描步宽0.03°,管电流为35KV,管电流25mA,Cu Kα射线。采用JADE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0068] (5)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0069] 聚合物样品表面组成分析测试在PHI-5000C ESCAC(PHI公司,美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实验的条件为Mg KαX射线源,高压14.0KV,功率250W,通能1253.6eV。对于不同深度测试要求,改变测试角度分别为30°、60°和90°(5nm~10nm,角度越大,代表测试深度越深)。采用AugerScan3.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C-C的C1s=285.0eV为基准进行结合能的校准。
[0070] (6)接触角
[0071] 聚合物对水接触角在DSA10-MK2液滴分析仪上测定。测试在25℃,65%RH下进行。接触角测试的样品均为浇铸膜,溶剂为甲苯。测试前40℃抽真空除溶剂12小时。
[0072] 分析图1的核磁谱图发现,聚合物在3.80~4.00ppm之间有振动峰,该峰归[3]属于-OCH2-(CH2)nCH3的两个质子振动峰 。在1.1ppm~2.2ppm之间的振动峰应该[4-8]
归属于-OCH2-(CH2)nCH3以及主链之中的亚甲基的振动峰 。在4.25ppm处的峰应归[3]
为-OCH2-CH2-(CF2)7CF3上的两个质子振动峰 。
[0073] 每个FMA单元都有2个F类质子,而每个BMA和ODMA单元都有两个A类质子。因此,共聚物中的FMA含量可以通过SF和SA的比值求算。
[0074] PBMA分子中A类质子与B类质子的比值为1:3,而PODMA分子中A类质子与B类质子的比值为1:17。而共聚物的分子中A类质子与B类质子的比值介于1:3和1:17之间,且该值随ODM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核磁谱图上SA和SB的比值计算聚合物中ODMA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0075] FMA含量计算公式:
[0076]
[0077]
[0078] ODMA含量计算公式:
[0079]
[0080]
[0081]
[0082] x为BMA的摩尔分数,y为ODMA的摩尔分
[0083] 数,z为FMA的摩尔分数
[0084] 对共聚物PBMA-co-PODMA-co-PFMA分析得出的相关参数如下表
[0085]
[0086] 说明:(1)聚合物分子量及多分散性指数均由GPC测得;
[0087] (2)聚合物中ODMA、FMA含量通过核磁谱图计算。
[0088] 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分析:
[0089] 通过图2,比较不同ODMA含量的溶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XRD谱图(图2A)中出峰位置以及峰型可以发现,在7°和18°位置均有两个明显的宽峰,该峰是PBMA的无定型峰,与文献中报道的一致。谱图中没有出现ODMA的结晶峰,原因是溶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上ODMA单体的排列是无规的。ODMA单元之间的BMA链段阻碍了ODMA侧链烷基的有序堆积而不表现出结晶性。
[0090] 比较不同ODMA含量的乳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的XRD谱图(图2B)发现,谱图中在22°左右出现了一个新峰,而且随着ODMA含量的增加,该峰的强度增强,峰型变尖锐。文献报道,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聚合物的XRD谱图中,22°左右的衍射峰为ODMA长侧链的六角柱状堆积。但是只有在较大的ODMA含量下,聚合物XRD谱图中的结晶峰才比较明显,ODMA含量太低时,观察不到结晶结构。文献报道PFMA均聚物在6°和17°两处有结晶衍射峰。但是谱图上观察不到。原因是有结晶能力的ODMA段得引入干扰了FMA段的结晶,所以观察不到FMA的结晶峰。
[0091] 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研究:
[0092] 从图3中可以看出,溶液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的浇铸膜的接触角随ODMA含量变化不大,当共聚物的ODMA含量从7.15%增加到14.42%时,膜的接触角从102°升到105°。而乳液聚合得到的含氟共聚物的浇铸膜在ODMA含量为4%时膜的接触角就有112°,随着ODMA含量从4%增加到14%,膜的接触角也从112°升到了121°,达到了FMA均聚物的接触角水平(120°)。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合成的含氟聚合物的浇铸膜的接触角发现,乳液聚合得到的含氟共聚物浇铸膜的接触角比溶液聚合得到的含氟共聚物浇铸膜的接触角平均大15°左右。而且当ODMA含量达到14%时,即使FMA含量为5.57%,聚合物的接触角也达到了FMA均聚物的对水接触角(120°)。
[0093] 上述结果说明,乳液聚合产物与溶液聚合得到的无规共聚物链结构不同,乳液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中FMA单元集中在分子链的一端,有一定的类嵌段结构。
[0094] 聚合物膜表面化学组成分析
[0095] 通过比较两种共聚物的XPS谱图(图4和图5)可以发现,谱图中按照结合能从高到低依次被分解为5个高斯拟合峰。这些峰的出峰位置与文献报道的一致。乳液共聚产物的谱图中-CF3和-CF2的峰都强于相同角度的溶液共聚产物。说明乳液共聚产物膜表面含氟基团含量高于溶液共聚产物膜表面含氟基团含量。比较A图中不同角度的XPS谱图可以发现,随着光电子出射角度的增大,膜表面含氟基团含量变小,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氟基团减少。
[0096] 通过比较共聚物表面化学组成可以发现,乳液共聚产物的浇铸膜的表面F/C值远高于溶液共聚产物的浇铸膜的表面F/C值。且乳液共聚产物的膜表面含氟量远高于本体平均值。具体见下表:
[0097] 乳液聚合与溶液聚合的共聚物膜表面化学组成
[0098]
[0099] 结合图表的数据,乳液共聚产物膜表面含氟基团含量高于溶液聚合膜表面,而且越向本体,含氟基团含量越小。说明乳液共聚产物浇铸膜中含氟组分有向表面富集的倾向。
[0100] 通过半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ODMA)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为共聚单体,成功地合成了不同ODMA含量的PBMA-co-PODMA-co-PFMA共聚物。通过XRD、DLS、XPS等研究证实合成的共聚物带有一定的嵌段结构。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的链结构应该类似于PBMA-b-PODMA-b-PFMA的类三嵌段共聚物。上述乳液聚合方法,对于除水和除氧的要求不高,反应条件温和,环保,操作简单,得到的聚合物的具有类嵌段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化。
[0101] 参考文献
[0102] [1]Park I J,Lee S B,Choi C K.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fluorine-containing graft copolymer of poly((perfluoroalkyl)
ethyl methacrylate)-g-poly(methyl methacrylate)[J].Macromolecul
es,1998,31(21):7555~7558.
[0103] [2]李欣欣,房冰,林珊,等.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3,6:910~913.
[0104] [3]赵兴顺,丁小斌,张华军.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4,2:196~200.
[0105] [4]Nishino T,Urushihara Y,Meguro M,Surfac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diblock and Random copoltmers with perfluoroalkyl side chains[J].J.Colloid Interface Sci.,2004,279:364~369.
[0106] [5]Zhou X D,Ni P H,Yu Z Q,et al.Latices of poly(fluoroalkyl mathacrylare)-b-poly(butyl methacrylate)copolymer prepared vi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J].J.Polym.Sci.,Patr A:Polym.Chem.,2007,45:471~484.
[0107] [6]Jakubowski W,Lutz J F,Slomkowski S,et al.Block and random copolymer as surfactants for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I.synthesis via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J].J.Polym.Sci.,Patr A:Polym.Chem.,2005,43:1498~1510.
[0108] [7]Soldi R A,Oilverira A R S,Barbosa R V,et al.Polymethacylate:pour pint depressants in diesel oil[J].Eur.Polym.J.,2007,43:3671~3678.[0109] [8]Raghunadh V,Badkaran D,Sivaram S.Efficiency ofligands in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laury methacrylate and block copolymerization with methyl metjacrylate[J].Polymer,2004,45:3149~3155.[0110] [9]Okouchi M,Yamaji Y,Yamauchi K.Contact angle of poly(alkyl methacrylate)s and effects of the alkyl group[J].Macromolecules,2006,39:1156~1159.
[0111] [10]DenizliB K,Lutz J F,Okrasa L,et al.Properties of well-defined alternating and random copolymer of methacrylates and styrene prepared by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J].J.Polym.Sci.,Patr A:Polym.Chem.,2005,43:3440~3446.
[0112] [11]Neugebauer D,Theis M,Pakula T,et al.Densely heterografted brush macromolecules with crystallizable grafts.synthsis and bulk properties[J].Macromolecules,2006,39:584~593.
[0113] [12]Katano Y,Tomono H,Nakajima T.Surface property of polymer films with fluoroalkl side chain[J].Macromolecules,1994,27:2342~2344
[0114] [13]Inonmata K,Sakamaki Y,Takuhei.N,et al.Octadecyl side chain I.cocrystallization of side chain with n-octadecanoic acid[J].Polym.J.,1996,28:986~991.
[0115] [14Takashi N,Yoshimasa U.Surfac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diblock copolymer and homopolymer with perfluoroalkyl side chain[J].J.Colloid Interface Sci.,2005,283:533~538.
[0116] [15]周斌.长烷基侧链对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构筑[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0.
[0117] [16]周钰明,徐群华,黄静艳.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面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12):2126~2127.
[0118] [17]Schmidt D L,Brady R F,Jr,Lam K,et al.Contact anglehysteresis,adhesion,marine biofouling[J].Langmuir,2004,20:2830~2836.[0119] [18]Li Y,Meli L,Lim K T,et al.Structural inversion of micellar block copolymer thin films[J].Macromolecules,2006,39:7044~7054.
[0120] [19]Yokoyama H,Tanaka K,Takahara A,et al.Surfacr structure of asymmetric fluorinated block copolymer[J].Macromolecules,2004,37:939~945.

附图说明

[0024] 图1实施例1的共聚物的核磁谱图
[0025] 图2不同ODMA含量的PBMA-co-PODMA-co-PFMA共聚物的XRD谱图
[0026] A为溶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
[0027] B为乳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
[0028] 图3ODMA含量对PBMA-co-PODMA-co-PFMA共聚物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FMA%=5%)[0029] 图4PBMA-co-PODMA-co-PFMA溶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4.74%FMA,8.92%ODMA)膜的XPS谱图
[0030] 图5PBMA-co-PODMA-co-PFMA乳液聚合制备的氟化共聚物(5.19%FMA,8.66%ODMA)膜的XPS谱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