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苏州安誉升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专利详情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5-0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7-1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10-2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5-0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498969.6 申请日 2021-05-08
公开/公告号 CN113027656B 公开/公告日 2022-10-21
授权日 2022-10-21 预估到期日 2041-05-08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02N19/02F02N19/10F02M25/00F01N5/02F01M13/04 主分类号 F02N19/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2017.04.20余俊波.迷宫式油气分离器运行参数对分离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装备制造技术》.2018,;
引用专利 FR3007079A、EP0656470A、FR2461825A、US2017107954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苏州安誉升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苏州安誉升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佳琪 第一发明人 周佳琪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塘新港路666号 邮编 21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苏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包雪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仓和油底壳,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燃烧室,且燃烧室的外侧安装有环形保护仓,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内顶部连通的进气管道。本发明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进入到螺旋热交换管与环形保护仓和燃烧室组成的螺旋形空腔中,在高温废气经过的过程中,配合导热棒可以将高温废气中的热量通过燃烧室的外壁传递到内壁,再配合燃烧室内部的油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加快整个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的快速升温,从而极大地降低该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出现"机油增多"的可能性。
  • 摘要附图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10-21 授权
2 2022-10-1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09.28 申请人由褚氏工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安誉升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由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闵北路88弄1-17号、18-30号第13幢020室变更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塘新港路666号
3 2021-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2N 19/02 专利申请号: 202110498969.6 申请日: 2021.05.08
4 2021-06-2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仓(1)和油底壳(9),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燃烧室(25),且燃烧室(25)的外侧安装有环形保护仓(16),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25)内顶部连通的进气管道(22),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25)内顶部连通的出气管道(23),所述环形保护仓(16)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收集槽(27),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曲轴(10),且曲轴(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连杆(18),所述燃烧室(25)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7),所述连杆(18)的顶端与相邻一组活塞(17)的内部铰接,所述活塞(17)外侧的顶部开设有螺旋凹槽(30),所述燃烧室(25)外侧的底部均匀开设有与螺旋凹槽(30)相互配合的排料孔(29),所述燃烧室(25)的内部通过排料孔(29)与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连通,所述燃烧室(2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分隔环(28),所述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设置有螺旋热交换管(21),所述螺旋热交换管(21)的外侧与环形保护仓(16)外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靠近出气管道(2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气汇集仓(6),所述排气汇集仓(6)的内部分别与环形保护仓(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所述出气管道(23)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排气汇集仓(6)内部连通的排气管(5),所述出气管道(2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环形保护仓(16)内顶部连通的排气辅助管(4),且排气辅助管(4)和排气管(5)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靠近连接阀门(1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均匀安装有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且第一控制阀(7)靠近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保护仓(16)的内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8)靠近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收集槽(27)的内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的输出端皆通过相应的输送泵机构与燃料供应机构(12)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部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液汇集仓(19),且排液汇集仓(19)的顶部安装有输液汇集仓(20),所述螺旋热交换管(21)的顶端与输液汇集仓(20)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热交换管(21)的底端与排液汇集仓(19)的内部连通,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连接阀门(11),且两组连接阀门(11)的输入端分别与排液汇集仓(19)额输液汇集仓(20)的内部连通,两组所述连接阀门(11)远离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两端均匀对称设置有与进气管道(22)和出气管道(23)相互配合的气门机构(13),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气门机构(13)相互配合的凸轮机构(3),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与燃烧室(25)相对应的火花塞(2),所述发动机主体仓(1)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顶部安装有与进气管道(22)连通的燃料供应机构(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7)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与燃烧室(25)内壁相互配合的导向环(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导热棒(26),且导热棒(26)在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呈与螺旋热交换管(21)相配合的螺旋状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3)和曲轴(10)的同一端皆安装有链轮,且三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正时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保护仓(16)和环形收集槽(27)的内底部皆由内圈位置处向外圈位置处逐渐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孔(29)在燃烧室(25)的外侧呈与螺旋凹槽(30)相对应的螺旋状分布,且排料孔(29)的竖切面呈倾斜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汇集仓(6)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导向板(24),且导向板(24)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四冲程发动机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根据所用燃料种类的不同,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三类,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分别称作汽油机或柴油机,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称作气体燃料发动机。
[0003] 目前的部分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寒冷环境下,尤其低温持续短距离行驶,发动机要保证正常的运转,通常喷油量比较多,大部分参与燃烧了,还有一部分由于气缸壁较低的温度而凝结成汽油液滴,通过活塞环上的小开口"窜"到曲轴箱,造成"机油增多",无法保证发动机后续降温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快速升温的效果,也就无法降低发动机"机油增多"的可能性;且目前的部分内燃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烧产生的些许高温水气会随着部分未燃烧的油气混合物从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缝隙处进入到机油中,从而导致发动机内部出现"机油乳化"现象;同时当前的部分内燃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将从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缝隙处"窜"出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收集再利用,从而降低了该发动机对能源充分使用,也就提高了发动机的能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部分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出现"机油增多"和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出现"机油乳化"以及部分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不能对从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缝隙处"窜"出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收集再利用的问题。
[0005] 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仓和油底壳,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燃烧室,且燃烧室的外侧安装有环形保护仓,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内顶部连通的进气管道,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内顶部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环形保护仓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收集槽,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曲轴,且曲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连杆,所述燃烧室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连杆的顶端与相邻一组活塞的内部铰接,所述活塞外侧的顶部开设有螺旋凹槽,所述燃烧室外侧的底部均匀开设有与螺旋凹槽相互配合的排料孔,所述燃烧室的内部通过排料孔与环形保护仓的内部连通,所述燃烧室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分隔环,所述燃烧室外侧的顶部设置有螺旋热交换管,所述螺旋热交换管的外侧与环形保护仓外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主体仓靠近出气管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气汇集仓,所述排气汇集仓的内部分别与环形保护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所述出气管道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排气汇集仓内部连通的排气管,所述出气管道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环形保护仓内顶部连通的排气辅助管,且排气辅助管和排气管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主体仓靠近连接阀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均匀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且第一控制阀靠近发动机主体仓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保护仓的内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靠近发动机主体仓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收集槽的内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输出端皆通过相应的输送泵机构与燃料供应机构的输入端连通。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部远离排气汇集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液汇集仓,且排液汇集仓的顶部安装有输液汇集仓,所述螺旋热交换管的顶端与输液汇集仓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热交换管的底端与排液汇集仓的内部连通,所述发动机主体仓远离排气汇集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连接阀门,且两组连接阀门的输入端分别与排液汇集仓额输液汇集仓的内部连通,两组所述连接阀门远离发动机主体仓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两端均匀对称设置有与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相互配合的气门机构,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气门机构相互配合的凸轮机构,所述发动机主体仓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与燃烧室相对应的火花塞,所述发动机主体仓远离排气汇集仓一端的顶部安装有与进气管道连通的燃料供应机构。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与燃烧室内壁相互配合的导向环。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外侧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导热棒,且导热棒在燃烧室外侧的顶部呈与螺旋热交换管相配合的螺旋状分布。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机构和曲轴的同一端皆安装有链轮,且三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正时链条。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保护仓和环形收集槽的内底部皆由内圈位置处向外圈位置处逐渐向下倾斜。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排料孔在燃烧室的外侧呈与螺旋凹槽相对应的螺旋状分布,且排料孔的竖切面呈倾斜状结构。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汇集仓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导向板,且导向板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发明通过排气辅助管、排气管、排气汇集仓、连接阀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环形保护仓、排液汇集仓、输液汇集仓、螺旋热交换管、出气管道、导向板、燃烧室、导热棒和分隔环的配合使用,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进入到螺旋热交换管与环形保护仓和燃烧室组成的螺旋形空腔中,在高温废气经过的过程中,配合导热棒可以将高温废气中的热量通过燃烧室的外壁传递到内壁,再配合燃烧室内部的油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加快整个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的快速升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该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出现"机油增多"的可能性。
[0018] 2、本发明通过环形保护仓、活塞、燃烧室、环形收集槽、分隔环、排料孔、螺旋凹槽和导向环的配合使用,在部分未燃烧充分的燃料和燃烧产生的水气经过活塞和燃烧室之间的缝隙溢出后,这部分油气混合物不会直接进入到发动机的机油中,而是先进入到螺旋凹槽与燃烧室内壁组成的螺旋形空腔中,随着空腔中油气混合物增多,压力也逐渐增大,在活塞下降带最低位置处时,螺旋凹槽内部进入的油气混合物会因压力从排料孔释放到环形保护仓的内部,还有少量一部分液化的油气混合物会继续从活塞和燃烧室之间的缝隙跑出,此时配合导向环可以让这部分液化的油气顺着燃烧室的内壁流进环形收集槽的内部,避免油气混合物进入到发动机主体仓内底部的机油中,既避免出现"机油增多",也能降低出现"机油乳化"的可能性。
[0019] 3、本发明通过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燃料供应机构、环形保护仓、活塞、进气管道、燃烧室、环形收集槽和分隔环的配合使用,利用环形保护仓和环形收集槽将从活塞和燃烧室之间的缝隙跑出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收集,且在发动机快速升温后,燃烧室又会将热量向环形收集槽和环形保护仓的内部传递,从而对环形保护仓和环形收集槽内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将加热后的油气混合物配合输送泵结构重新输送进燃料供应机构的内部,由燃料供应机构将油气混合物配合燃油雾化后再次通过进气管道输送到燃烧室的内部进行燃烧反应,从而在上述结构实现避免"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现象的同时,也能提高该发动机对能源的利用率。

实施方案

[0028]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9]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4]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四冲程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仓1和油底壳9,发动机主体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燃烧室25,且燃烧室25的外侧安装有环形保护仓16,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25内顶部连通的进气管道22,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与燃烧室25内顶部连通的出气管道23,环形保护仓16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收集槽27,发动机主体仓1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曲轴10,且曲轴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连杆18,燃烧室25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7,连杆18的顶端与相邻一组活塞17的内部铰接,活塞17外侧的顶部开设有螺旋凹槽30,燃烧室25外侧的底部均匀开设有与螺旋凹槽30相互配合的排料孔29,燃烧室25的内部通过排料孔29与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连通,燃烧室2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分隔环
28,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设置有螺旋热交换管21,螺旋热交换管21的外侧与环形保护仓16外圈的内壁固定连接,发动机主体仓1靠近出气管道2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气汇集仓6,排气汇集仓6的内部分别与环形保护仓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出气管道23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排气汇集仓6内部连通的排气管5,出气管道2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环形保护仓16内顶部连通的排气辅助管4,且排气辅助管4和排气管5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5;
[0035]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发动机主体仓1靠近连接阀门1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均匀安装有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且第一控制阀7靠近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保护仓16的内底部连通,第二控制阀8靠近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送管与对应一组环形收集槽27的内底部连通,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的输出端皆通过相应的输送泵机构与燃料供应机构12的输入端连通,便于将环形收集槽27和环形保护仓16内部收集的油气混合物重新输送回燃料供应机构12的内部,提高燃料的利用效果。
[0036]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发动机主体仓1内部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液汇集仓19,且排液汇集仓19的顶部安装有输液汇集仓20,螺旋热交换管21的顶端与输液汇集仓20的内部连通,螺旋热交换管21的底端与排液汇集仓19的内部连通,发动机主体仓1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连接阀门11,且两组连接阀门11的输入端分别与排液汇集仓19额输液汇集仓20的内部连通,两组连接阀门11远离发动机主体仓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通,便于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配合螺旋热交换管21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处理。
[0037]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两端均匀对称设置有与进气管道22和出气管道23相互配合的气门机构13,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气门机构13相互配合的凸轮机构3,发动机主体仓1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与燃烧室25相对应的火花塞2,发动机主体仓1远离排气汇集仓6一端的顶部安装有与进气管道22连通的燃料供应机构12,便于整个发动机能够稳定的运转。
[0038]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活塞17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与燃烧室25内壁相互配合的导向环31,有助于从燃烧室25和活塞17跑出的油气混合物能够更好地留在燃烧室25的内壁上,并顺着燃烧室25的内壁流进环形收集槽27的内部。
[0039]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导热棒26,且导热棒26在燃烧室25外侧的顶部呈与螺旋热交换管21相配合的螺旋状分布,配合进入到环形保护仓16内部的高温废气,有助于提高对燃烧室25的升温效果。
[0040]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凸轮机构3和曲轴10的同一端皆安装有链轮,且三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正时链条,利用曲轴10给与凸轮机构3转动运作的动力。
[0041]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环形保护仓16和环形收集槽27的内底部皆由内圈位置处向外圈位置处逐渐向下倾斜,便于环形保护仓16和环形收集槽27内部收集的油气混合物能够更好地排出。
[0042]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排料孔29在燃烧室25的外侧呈与螺旋凹槽30相对应的螺旋状分布,且排料孔29的竖切面呈倾斜状结构,有助于螺旋凹槽30内部存在的油气混合物能够快速通过排料孔29排进环形保护仓16的内底部。
[0043]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排气汇集仓6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导向板24,且导向板24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在切换排尾气的通道时,保证尾气在进入到排气汇集仓6内部后能够稳定的排出。
[0044]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当发动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15,然后控制发动机开始工作,此时出气管道23内部排出的高温废气不进入到排气管5内,而是由排气辅助管4进入到环形保护仓16的内顶部,并顺着螺旋热交换管21的螺旋方向流动,最后进入到排气汇集仓6的内部,由排气汇集仓6排进相应的尾气管中,过程中对燃烧室25的外侧和导热棒26进行加热,再配合燃烧室25内部的燃烧反应,可以快速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升温效率,从而避免因燃烧室25内壁温度较低而产生的"湿壁现象",也就降低了这些未燃烧附着在燃烧室25内壁上的汽油通过油环窜入到发动机主体仓1的内底部,与机油混合在一起。
[0045] 实施例2,如图1‑7所示,当燃烧室25内部的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活塞17和燃烧室25之间的空隙跑出时,这部分油气混合物不会直接进入到发动机的机油中,而是先进入到螺旋凹槽30与燃烧室25内壁组成的螺旋形空腔中,随着空腔中油气混合物增多,压力也逐渐增大,在活塞17下降带最低位置处时,螺旋凹槽30内部进入的油气混合物会因压力从排料孔29释放到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还有少量一部分液化的油气混合物会继续从活塞17和燃烧室25之间的缝隙跑出,此时配合导向环31可以让这部分液化的油气顺着燃烧室25的内壁流进环形收集槽27的内部,避免油气混合物进入到发动机主体仓1内底部的机油中,既避免出现"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
[0046] 工作原理:在该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使用时,由燃料供应机构12将燃料雾化后通过进气管道22输送到燃烧室25的内顶部,再由火花塞2将雾化的燃料点燃,推动活塞17下降,而在活塞17重新上升后,通过凸轮机构3和气门机构13的配合打开出气管道23的气门,关闭进气管道22上的气门,让燃烧产生的废气从出气管道23排出,在多组活塞17不断升降的过程中,利用曲轴10配合正时链条为凸轮机构3提供动能,带动凸轮机构3对气门机构13进行控制;当发动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15,然后控制发动机开始工作,此时出气管道23内部排出的高温废气不进入到排气管5内,而是由排气辅助管4进入到环形保护仓16的内顶部,并顺着螺旋热交换管21的螺旋方向流动,最后进入到排气汇集仓6的内部,由排气汇集仓6排进相应的尾气管中,过程中对燃烧室
25的外侧和导热棒26进行加热,再配合燃烧室25内部的燃烧反应,可以快速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升温效率,从而避免因燃烧室25内壁温度较低而产生的"湿壁现象",也就降低了这些未燃烧附着在燃烧室25内壁上的汽油通过油环窜入到发动机主体仓1的内底部,与机油混合在一起;在发动机升温完成后,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打开第二电磁阀15,让高温废气不再进入到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然后控制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让冷却液进入到输液汇集仓20内部后,再逐一进入到每组环形保护仓16内部的螺旋热交换管21中,对燃烧室25的外壁进行降温处理,而降温后的冷却液全部汇集到排液汇集仓19的内部,并逐渐流回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输入端,形成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当燃烧室25内部的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活塞17和燃烧室25之间的空隙跑出时,这部分油气混合物不会直接进入到发动机的机油中,而是先进入到螺旋凹槽30与燃烧室25内壁组成的螺旋形空腔中,随着空腔中油气混合物增多,压力也逐渐增大,在活塞17下降带最低位置处时,螺旋凹槽30内部进入的油气混合物会因压力从排料孔29释放到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还有少量一部分液化的油气混合物会继续从活塞17和燃烧室25之间的缝隙跑出,此时配合导向环31可以让这部分液化的油气顺着燃烧室25的内壁流进环形收集槽27的内部,避免油气混合物进入到发动机主体仓1内底部的机油中,既避免出现"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后,燃烧室25又会将热量向环形收集槽27和环形保护仓16的内部传递,从而对环形保护仓16和环形收集槽27内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将加热后的油气混合物配合输送泵结构重新输送进燃料供应机构12的内部,由燃料供应机构12将油气混合物配合燃油雾化后再次通过进气管道22输送到燃烧室25的内部进行燃烧反应,提高该发动机对燃料的利用效果。
[0047]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剖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火花塞点火前剖视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活塞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燃烧室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环形收集槽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0027] 图中:1、发动机主体仓;2、火花塞;3、凸轮机构;4、排气辅助管;5、排气管;6、排气汇集仓;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油底壳;10、曲轴;11、连接阀门;12、燃料供应机构;13、气门机构;14、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环形保护仓;17、活塞;18、连杆;19、排液汇集仓;20、输液汇集仓;21、螺旋热交换管;22、进气管道;23、出气管道;24、导向板;25、燃烧室;26、导热棒;27、环形收集槽;28、分隔环;29、排料孔;30、螺旋凹槽;31、导向环。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