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9-24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2-2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3-2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9-24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018263.7 申请日 2020-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2332737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2
授权日 2022-03-22 预估到期日 2040-09-24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P21/26H02P21/28H02P21/05 主分类号 H02P21/2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CN 102082544 A,2011.06.01CN 105048914 A,2015.11.11CN 205509912 U,2016.08.24CN 104660141 A,2015.05.27蔡国洋.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Ⅱ辑》.2009,朱熀秋等.无轴承异步电机两种磁场定向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Zhengqi Wang等.An improved rotor fluxoriented control system of bearinglessinductionmotors《.2010 Chinese Control andDecision Conference》.2010,T. Suzuki等.An airgap flux orientedvector controller for stable magneticsuspension during high torqueacceleration in bearingless inductionmotors《.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1999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Thirty-Forth IAS Annual Meeting (Cat. No.99CH36370)》.2002,第3卷;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也环境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泽斌、丁琪峰、孙晓东、卢承领、贾培杰、贾晶晶、孙超 第一发明人 杨泽斌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7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包括三相绕组等效电感参数计算方法、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的构建方法、基于磁场定向的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的独立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感矩阵并采用等效原则进行化简;接着推导了电机的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最后分别采用转矩磁场定向和气隙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将原系统分解为可独立控制电机转速和磁链的两个子系统。本发明在建立了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坐标变换和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达到转速和磁链完全解耦目的,最终实现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的独立控制。
  • 摘要附图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11-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11.11 专利权人由江苏大学变更为江苏大也环境有限公司 地址由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变更为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怡年西路中小企业园10号
2 2022-03-22 授权
3 2021-0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P 21/26 专利申请号: 202011018263.7 申请日: 2020.09.24
4 2021-02-0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a、b、c三相磁链方程;
S2、基于S1中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
体过程为:
S2.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进行解耦;
S2.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
S2.3、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
S3、基于S1中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气隙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
体过程为:
S3.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进行解耦;
S3.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
S3.3、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
S4、基于S2中的电机转子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轴承异步
* * * *
电机进行转子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r、Fx、Fy作为输入,根据S2.3构建的电磁转
矩方程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基于S2.2中的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
* *
计算出i1sd、i2sd和i2sq,分别控制电机的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和y轴上悬浮力;Te 、ψ1r 、* *
Fx、Fy分别是电机电磁转矩、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以及y轴上悬浮力的给定值;其中,i1sq
为转矩绕组定子电流在q轴上的分量;i1sd为转矩绕组定子电流在d轴上的分量;i2sd、i2sq分
别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
基于S3中的电机气隙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
* * * *
进行气隙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ψ2)、Fx、Fy作为输入,根据S3.3构建的无轴承
异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根据S3.2所构造的无轴承异
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式计算出i2sd和i2sq,用于控制x轴上悬浮力和y轴上悬浮力;计算出
*
i1sd,用于控制电机的气隙磁链,(ψ1+ψ2)为气隙磁链给定值,ψ1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ψ2为悬浮力绕组气隙磁链;
S2.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S2.1.1、对定子绕组、转子绕组进行3/2变换,构建两相磁链矩阵:
其中,ψ1sα和ψ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磁链;ψ1rα和ψ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磁链;ψ2sα和ψ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L1sα和L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自感;L1rα和L1rα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自感,L2sα和L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i1sα和i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电流;i1rα和i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转子电流;i2sα和i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M1sα1rα和M1rα1sα、M1sα2sα和M2sα1sα、M2sα1rα和M1rα2sα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α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M1sβ1rβ和M1rβ1sβ、M1sβ2sβ和M2sβ1sβ、M2sβ1rβ和M1rβ2sβ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β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根据三相绕组的对称性;
S2.1.2、由两相磁链矩阵构建αβ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
令L1sα=L1sβ=L1s,L1rα=L1rβ=L1r,L2sα=L2sβ=L2s,M1sα1rα=M1sβ1rβ=M1s1r,M1sα2sα=M1sβ2sβ=M1s2s,M2sα1rα=M2sβ1rβ=M2s1r,L1s为转矩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L1r为转子自感等效值,L2s为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M1s1r为转矩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值,M1s2s为转矩绕组
定子与悬浮力绕组定子互感等效值,M2s1r为悬浮力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值,解得
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
S2.1.3、将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i1rα、i1rβ代入S2.1.2的磁链方程求解转矩绕组和
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方程:
S2.1.4、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αβ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其中,R1r是电机转子电阻;t为时间变量;ωr为转子角频率;irα、irβ分别为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
S2.1.5、进一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其中,i1sd、i1sq分别为转矩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i1rd、i1rq分别为转子电流在
d、q轴上的分量;i2sd、i2s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ψ1rd、ψ1rq分别为转矩绕组转子磁链在d、q轴上的分量;ω为转矩绕组电角频率;构建dq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方
程: 转矩方程:Te=p1(i1sqψ1d‑i1sdψ1q);其中,p1为转矩绕组极对
数,Te为电磁转矩,ψ1d、ψ1q分别是为转矩绕组在d、q轴上的分量;根据dq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方程解得转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
S2.1.6、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令ψ1rd=ψ1r,ψ1rq=0,ψ1r为转子磁链,代入上式解得:
S2.1.7、将S2.1.6求得的i1rd和i1rq代入S2.1.5中的转子电压方程得:
其中,p为微分算子;
S2.2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S2.2.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方程: 其中,Fm为无轴承异步电
机悬浮力幅值;p1为转矩绕组极对数;p2为悬浮力绕组极对数;ψ1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i2s为
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μ0为真空磁导率;l为电机转子有效铁心长度;r为转子半径;W1和W2分
别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每相串联的有效匝数;
S2.2.2、根据向量的点乘和叉乘原理,将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分解到d、q轴上:悬浮
力在x、y轴上的分量Fx、Fy分别为: K为一常数,表示为
S2.2.3、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关系:
其中,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
S2.2.4、将S2.2.3中的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和转子磁链带入S2.2.2中无轴承异步电机悬
浮力计算式中,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
S2.3中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的过程为:将ψ1rd=ψ1r,ψ1rq=0代入S2.1.5
的转矩方程中,得到: ψ1r为转子磁链;
S3.1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S3.1.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方程:
其中 ,ψ2d、ψ2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在d、q轴上的分量;进一步得到:
S3.1.2、令ψ1d=ψ1,ψ1q=0,ψ2d=ψ2,ψ2q=0,ψ1为转矩绕组的气隙磁链,ψ2为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则:
S3.1.3、将i1rd、i1rq代入S2.1.5的转子电压方程得:
S3.1.4、将i1rd、i1rq代入上式解得:
S3.2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将ψ1d、ψ1q代入S2.2.2中的无轴
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得到:
S3.3中将ψ1d、ψ1q代入S2.1.5的电机电磁转矩方程,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
Te=p1ψ1i1sq;
S1中的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a、b、c三相磁链方程如下:
其中,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是转矩
绕组转子a、b、c相的磁链;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分别是转
矩绕组定子、电机转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自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
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和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的
电流; 是转子a、b、c相的电流;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电流;且
L1m为转矩绕组定、转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感,L2m为悬浮力绕组定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
感且L1m=L2m,L1sσ为转矩绕组的定子漏感,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L2sσ为悬浮力绕组的定子漏感,θ1sr为转矩绕组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的转差角,θ2sr为悬浮力绕组定子和电机转
子之间的转差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轴承电机利用磁轴承和电机定子结构的相似性,在普通电机上巧妙地嵌入一套悬浮力绕组,分别控制悬
浮力绕组和转矩绕组中的电流就可以同时实现稳定悬浮和无摩擦旋转。与普通电机相比,
无轴承电机具有无机械摩擦、磨损、无需润滑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高速硬盘、飞轮储能、生
物医学以及无菌无污染操作的特种电气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 无轴承异步电机兼顾了无轴承电机和异步电机的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控制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定子侧两套绕组的存在,无轴承异步电机是典型强耦
合系统。因此,如何对输入量和被控对象进行精确的解耦,是无轴承异步电机研究与发展的
最基础问题。
[0004] 目前,无轴承异步电机已研究出多种解耦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201675.3,名称为:基于支持向量机逆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将支持向量机
逆与复合被控对象串联构成由线性化伪线性系统并采用多内模切换控制进行闭环复合控
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276033.X,名称为: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模糊神经网络广义
逆控制器构造方法,将模糊神经网络广义逆串接在复合被控对象之前,实现无轴承异步电
机径向位置非线性系统的开环线性化控制。上述两种解耦方法都依赖于电机精确的数学模
型,而电机在实际运行中参数会不断变化,直接影响上述解耦方法的控制精度。同时,电机
的精确数学模型应考虑悬浮力绕组感应电流和两套绕组之间的互感问题,而这些因素在大
多数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研究中都被忽略。常用的鼠笼转子由于短路环结构,整个转子能感
应任意极磁场。因此,悬浮力绕组磁场在鼠笼转子里的感应电流不仅会造成励磁磁场削弱,
而且会对电机的电磁转矩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针对特殊结构的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提出了一种解耦方法。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建立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a、b、c三相磁链方程;
[0009] S2、基于S1中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010] S2.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进行解耦;
[0011] S2.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
[0012] S2.3、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
[0013] S3、基于S1中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气隙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014] S3.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进行解耦;
[0015] S3.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
[0016] S3.3、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
[0017] S4、基于S2中的电机转子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轴承* * * *
异步电机进行转子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r、Fx、Fy作为输入,根据S2.3构建的电
磁转矩方程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基于S2.2中的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
*
方程计算出i1sd、i2sd和i2sq,分别控制电机的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和y轴上悬浮力; Te 、
* * *
ψ1r、Fx 、Fy分别是电机电磁转矩、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以及y轴上悬浮力的给定值。基于
S3中的电机气隙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气隙
* * * *
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ψ2)、Fx、Fy作为输入,根据S3.3构建的无轴承异步电机
电磁转矩方程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根据S3.2所构造的无轴承异步电机的
悬浮力方程式计算出i2sd和i2sq,用于控制x轴上悬浮力和y轴上悬浮力;计算出i1sd,用于控
*
制电机的气隙磁链,(ψ1+ψ2) 为气隙磁链给定值。
[0018] 进一步,S2.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0019] S2.1.1、对定子绕组、转子绕组进行3/2变换,构建两相磁链矩阵:
[0020]
[0021] 其中,ψ1sα和ψ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磁链;ψ1rα和ψ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磁链;ψ2sα和ψ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L1sα和L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自感;L1rα和L1rα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自感,L2sα和L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i1sα和i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电流;i1rα和i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转子电流;i2sα和i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M1sα1rα和M1rα1sα、M1sα2sα和M2sα1sα、M2sα1rα和M1rα2sα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α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 M1sβ1rβ和M1rβ1sβ、M1sβ2sβ和M2sβ1sβ、M2sβ1rβ和M1rβ2sβ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β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根据三相绕组的对称性。
[0022] S2.1.2、由两相磁链矩阵构建αβ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
[0023]
[0024] 令L1sα=L1sβ=L1s,L1rα=L1rβ=L1r,L2sα=L2sβ=L2s,M1sα1rα=M1sβ1rβ=M1s1r,M1sα2sα=M1sβ2sβ=M1s2s, M2sα1rα=M2sβ1rβ=M2s1r,L1s为转矩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L1r为转子自感等效值,L2s为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M1s1r为转矩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值,M1s2s为转矩绕组定子与悬浮力绕组定子互感等效值,M2s1r为悬浮力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
值,解得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
[0025] S2.1.3、将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i1rα、i1rβ代入S2.1.2的磁链方程求解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方程:
[0026]
[0027] S2.1.4、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αβ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0028]
[0029] 其中,R1r是电机转子电阻;t为时间变量;ωr为转子角频率;
[0030] S2.1.5、进一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0031]
[0032] 其中,i1sd、i1sq分别为转矩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i1rd、i1rq分别为转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i2sd、i2s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ψ1rd、ψ1rq分别为转矩绕组转子磁链在d、q轴上的分量;ω为转矩绕组电角频率;构建dq坐标系下的转子磁
链方程: 转矩方程:Te=p1(i1sqψ1d‑i1sdψ1q);其中, p1为转矩绕
组极对数,Te为电磁转矩;根据dq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方程解得转子电流在 d、q轴上的分
量:
[0033]
[0034] S2.1.6、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令ψ1rd=ψ1r,ψ1rq=0,ψ1r为转子磁链,代入上式解得:
[0035] S2.1.7、将S2.1.6求得的i1rd和i1rq代入S2.1.5中的转子电压方程得:
[0036]
[0037] 其中,p为微分算子。
[0038] 进一步,S2.2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0039] S2.2.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方程: 其中,Fm为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幅值;p1为转矩绕组极对数;p2为悬浮力绕组极对数;ψ1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
i2s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μ0为真空磁导率;l为电机转子有效铁心长度;r为转子半径;W1
和W2分别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每相串联的有效匝数;
[0040] S2.2.2、根据向量的点乘和叉乘原理,将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分解到d、q轴上:悬浮力在x、y轴上的分量Fx、Fy分别为: K为一常数,表示为
[0041] S2.2.3、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关系:
[0042] 其中,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
[0043] S2.2.4、将S2.2.3中的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和转子磁链带入S2.2.2中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计算式中,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
[0044]
[0045] 进一步,S2.3中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的过程为:将ψ1rd=ψ1r,ψ1rq=0 代入S2.1.5的转矩方程中,得到: ψ1r为转子磁链。
[0046] 进一步,S3.1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进行解耦的过程为:
[0047] S3.1.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方程:
[0048]
[0049] 其中,ψ1rd、ψ1rq分别为转矩绕组转子磁链在d、q轴上的分量;,ψ2d、ψ2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在d、q轴上的分量;进一步得到:
[0050] S3.1.2、令ψ1d=ψ1,ψ1q=0,ψ2d=ψ2,ψ2q=0,ψ1为转矩绕组的气隙磁链,ψ2为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则:
[0051] S 3 .1 .3 、将 i1 r d 、i 1 rq 代 入 S 2 .1 .5 的 转 子电 压 方 程 得 :
[0052] S3.1.4、将i1rd、i1rq代入上式解得:
[0053]
[0054] 进一步,S3.2中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将ψ1d、ψ1q代入S2.2.2 中的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得到:
[0055]
[0056] 进一步,S3.3中将ψ1d、ψ1q代入S2.1.5的电机电磁转矩方程,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Te=p1ψ1i1sq。
[0057] 进一步,S1中的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a、b、c三相磁链方程如下: 其中,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是转矩绕组转子a、b、c相的磁链;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分别
是转矩绕组定子、电机转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自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
和转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任意相之间的互
感; 和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
的电流; 是转子a、b、c相的电流;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电流;且
[0058]
[0059] L1m为转矩绕组定、转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感,L2m为悬浮力绕组定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感且L1m=L2m,L1sσ为转矩绕组的定子漏感,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L2sσ为悬浮力绕组的定子漏感,θ1sr为转矩绕组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的转差角,θ2sr为悬浮力绕组定子和电
机转子之间的转差角。
[0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61] 1.对于转矩绕组极对数为2,悬浮力绕组极对数为1的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绕线结构实现转子能正常感应转矩绕组磁场,而悬浮力绕组在转子绕
线内的感应电流相互抵消,从而能够提升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并减小电机电磁转矩脉
动。
[0062] 2.本发明考虑了悬浮力绕组磁链对电机气隙磁场的影响问题,建立了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完整的电感矩阵模型和精准的磁链、电磁转矩、悬浮力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了
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控制精度。
[0063] 3.本发明针对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分别采用了转子磁场定向和气隙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达到电机转速和磁链之间的完全解耦目标,最终实现了绕线式无轴承异
步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的独立控制。

实施方案

[006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70]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是针对如图3所示的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该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沿径向由内往外依次为电机转轴33、转子铁
芯32、转矩绕组30、悬浮力绕组31和定子铁芯29。定子铁芯29是由型号为DW465‑50的硅钢片
叠压而成,定子铁芯29均匀设有36个定子槽。转子铁芯32和定子铁芯2之间设有转矩绕组30
和悬浮力绕组31,转矩绕组30和悬浮力绕组31均采用集中式绕组,由导电良好的电磁线圈
绕制后侵漆烘干而成。转子铁芯32套装在电机转轴33上,转子铁芯32是由型号为DW465‑50
的硅钢片叠压而成,转子铁芯32均匀设有28个转子槽,为了叙述方便将28 个转子槽分别用
1~28表示。
[0071] 沿顺时针方向,将28个转子槽中相互间隔90°的4个转子槽分为一组;例如:将图3 中编号为1、8、15、22的四个转子槽划分为一组,以此类推,将28个转子槽划分为7组。在每组
的4个转子槽内设置1组铜制线圈。每组的4转子槽内铜制线圈的连接方式如图4、 5和3所
示,第i组中的转子槽分别为Iai、Ibi、Ici、Idi,i=1、2、…、7;其中,Iai与Ici相对布置,Ibi和Idi相对布置;在每组中,转子槽Iai和Ici内绕线的下方直接相连接且绕线的上方分别连接第一
开关控制器34的两端;转子槽Ibi和Idi内绕线的下方直接相连接且绕线的上方分别连接第
二开关控制器35的两端;转子槽Iai和Ibi内绕线的上方分别连接第三开关控制器36,Ici和Idi
内绕线的上方分别连接第四开关控制器37;转子槽Iai和Idi内绕线的下方分别连接第五开
关控制器38,转子槽Ibi和Ici内绕线的下方分别连接第六开关控制器39;所述第一开关控制
器34和第二开关控制器35均连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第三开关控制器36、第四开关控制器
37、第五开关控制器38和第六开关控制器39均连接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以转子槽1、8、15、22
为例:转子槽1和转子槽15内绕线的下方直接相连接,上方接入第一开关控制器34的两端;
转子槽8和转子槽22内绕线的下方直接相连接,上方接入第二开关控制器35的两端;转子槽
1和转子槽8、转子槽15和转子槽22内绕线的上方分别接入第三开关控制器36、第四开关控
制器37的两端;转子槽1和转子槽22、转子槽 8和转子槽15内绕线的下方分别接入第五开关
控制器38、第六开关控制器39的两端;中心位置的第一开关控制器34和第二开关控制器35
均连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四周分布的开关控制器36、37、38、39均连接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将所有继电器的控制电源接在单片机的输出端口,同时将继电器与单片机固定在转子铁芯
上方,与铁芯和线圈构成完整的转子模块。当转矩绕组30的极对数为1时,悬浮力绕组31的
极对数为2时,继电器通电,电机转速为60*f,f为电机频率,电机转速单位为:r/min;当转矩
绕组30的极对数为2 时,悬浮力绕组31的极对数为1或3时,继电器断电,电机转速为30*f;
当转矩绕组30 的极对数为3时,悬浮力绕组31的极对数为2时,继电器通电,电机转速为20*
f。
[0072] 本发明针对上述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所提出的一种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解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3] S1、基于上述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建立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a、b、c三相磁链方程如下:
[0074]
[0075] 其中,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是转矩绕组转子a、b、c相的磁链;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磁链; 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电机转子和
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自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和 是悬浮力绕
组定子和转子任意相之间的互感; 是转矩绕组定子a、b、c相的电流; 是转子a、b、c相
的电流; 是悬浮力绕组定子a、b、c相的电流。
[0076] 以上各个电感参数可根据下式等效计算:
[0077]
[0078] 其中,L1m为转矩绕组定、转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感,L2m为悬浮力绕组定子各相绕组的励磁电感且L1m=L2m,L1sσ为转矩绕组的定子漏感,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L2sσ为悬浮力绕组的定子漏感,θ1sr为转矩绕组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的转差角,θ2sr为悬浮力绕组定
子和电机转子之间的转差角。
[0079] S2、基于式(1)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080] S2.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转子磁链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081] S2.1.1、对定子绕组、转子绕组进行3/2变换,构建两相磁链矩阵:
[0082]
[0083] 其中,ψ1sα和ψ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磁链;ψ1rα和ψ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磁链;ψ2sα和ψ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L1sα和L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自感;L1rα和L1rα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子自感,L2sα和L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i1sα和i1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定子电流;i1rα和i1rβ分别是α、β轴上的转矩绕组转子电流;i2sα和i2sβ分别是α、β轴上的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M1sα1rα和M1rα1sα、M1sα2sα和M2sα1sα、M2sα1rα和M1rα2sα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α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α轴上的互感; M1sβ1rβ和M1rβ1sβ、M1sβ2sβ和M2sβ1sβ、M2sβ1rβ和M1rβ2sβ分别是转矩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转矩绕组定子和悬浮力绕组定子在β轴上的互感、悬浮力绕组定子和转子在β轴上的互感;
[0084] S2.1.2、根据三相绕组的对称性,令L1sα=L1sβ=L1s,L1rα=L1rβ=L1r,L2sα=L2sβ=L2s, M1sα1rα=M1sβ1rβ=M1s1r,M1sα2sα=M1sβ2sβ=M1s2s,M2sα1rα=M2sβ1rβ=M2s1r,L1s为转矩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L1r为转子自感等效值,L2s为悬浮力绕组定子自感等效值,M1s1r为转矩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值,M1s2s为转矩绕组定子与悬浮力绕组定子互感等效值,M2s1r为悬浮力
绕组定子与电机转子互感等效值,由式(3)构建αβ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
[0085]
[0086] 根据式(4)中的转子磁链方程解得转子电流在α、β轴上的分量:
[0087]
[0088] S2.1.3、将式(5)代入式(4)求解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定子磁链方程:
[0089]
[0090] S2.1.4、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αβ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0091]
[0092] 其中,R1r是电机转子电阻;t为时间变量;ωr为转子角频率。
[0093] S2.1.5、进一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转子电压方程:
[0094]
[0095] 其中,i1sd、i1sq分别为转矩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i1rd、i1rq分别为转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i2sd、i2s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ψ1rd、ψ1rq分别为转矩绕组转子磁链在d、q轴上的分量;ω为转矩绕组电角频率;
[0096] 构建dq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方程:
[0097]
[0098] 电磁转矩方程:
[0099] Te=p1(i1sqψ1d‑i1sdψ1q)   (10)
[0100] 其中,p1为转矩绕组极对数,Te为电磁转矩。
[0101] 根据式(9)解得转子电流在d、q轴上的分量:
[0102]
[0103] S2.1.6、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令ψ1rd=ψ1r,ψ1rq=0,其中,ψ1r为转子磁链,代入式(11)得:
[0104]
[0105] S2.1.7、将式(12)代入式(8)得:
[0106]
[0107] 其中,p为微分算子。
[0108] S2.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109] S2.2.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方程:
[0110]
[0111] 其中,Fm为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幅值;p1为转矩绕组极对数;p2为悬浮力绕组极对数;ψ1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i2s为悬浮力绕组定子电流;μ0为真空磁导率;l为电机转子有
效铁心长度;r为转子半径;W1和W2分别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每相串联的有效匝数。
[0112] S2.2.2、根据向量的点乘和叉乘原理,将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分解到d、q轴上:
[0113]
[0114] 其中,Fx、Fy为悬浮力在x、y轴上的分量,K为一常数,表示为
[0115] S2.2.3、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关系:
[0116]
[0117] 其中,L1rσ为转矩绕组的转子漏感。
[0118] S2.2.4、将式(16)带入式(15),进一步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
[0119]
[0120] S2.3、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方程:
[0121] 将ψ1rd=ψ1r,ψ1rq=0代入电机电磁转矩式(10):
[0122]
[0123] 其中,ψ1r为转子磁链。
[0124] S3、基于式(1)的三相磁链方程,采用气隙磁场定向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125] S3.1、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126] S3.1.1、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方程:
[0127]
[0128] 其中,ψ2d、ψ2q分别为悬浮力绕组在d、q轴上的分量。由式(19)进一步得到:
[0129]
[0130] S3.1.2、令ψ1d=ψ1,ψ1q=0,ψ2d=ψ2,ψ2q=0,其中,ψ1为转矩绕组的气隙磁链,ψ2为悬浮力绕组的气隙磁链,则:
[0131]
[0132] S3.1.3、将i1rd、i1rq代入式(8)得:
[0133]
[0134] S3.1.4、将式(21)代入式(22)进一步解得:
[0135]
[0136] S3.2、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进行解耦,具体过程为:
[0137] S3.2.1、将ψ1d、ψ1q代入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方程式(15):
[0138]
[0139] S3.3、将ψ1d、ψ1q代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式(10),构建无轴承异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
[0140] Te=p1ψ1i1sq   (25)
[0141] S4、如图1基于S2中的电机转子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 * * *
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转子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r 、Fx 、Fy 作为输入,根据式(18) 
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联立式(13)和(17)计算出i1sd、i2sd和i2sq,分别控制
* * * *
电机的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和y轴上悬浮力。其中,Te、ψ1r、Fx 、Fy分别是电机电磁转矩、
转子磁链、x轴上悬浮力以及y轴上悬浮力的给定值。
[0142] 如图2基于S3中的电机气隙磁链方程、悬浮力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对绕线式无轴* * * *
承异步电机进行气隙磁场定向的解耦方法为:将Te、(ψ1+ψ2)、Fx 、Fy 作为输入,根据式(25) 
计算出i1sq,用于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根据式(24)计算出i2sd和i2sq,用于控制x轴上悬浮力
*
和y轴上悬浮力。根据式(23)计算出i1sd,用于控制电机的气隙磁链。(ψ1+ψ2) 为气隙磁链给
定值。
[0143]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
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64] 图1是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解耦算法;
[0065] 图2是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解耦算法;
[0066] 图3是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定转子结构图;
[0067] 图4是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的工作1模式;
[0068] 图5是绕线式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的工作2模式。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