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4-10-1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2-0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7-02-1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4-10-1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410550486.6 申请日 2014-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4269409B 公开/公告日 2017-02-15
授权日 2017-02-15 预估到期日 2034-10-16
申请年 2014年 公开/公告年 2017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1L27/115H01L21/8247 主分类号 H01L27/115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4
权利要求数量 1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US2007/0102731A1、CN101471250A、US5514889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亢勇、陈邦明 第一发明人 亢勇
地址 上海市金山区亭卫公路6505号2幢8号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上海市 申请人所在市 上海市金山区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吴俊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ate Last金属栅工艺的二维NAND型闪存,采用金属栅工艺实现NAND单元的控制栅,而不是传统的多晶硅环绕控制栅,可以实现与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的集成,与目前主流的Gate Last CMOS工艺兼容,克服了目前NAND闪存工艺无法与先进标准逻辑工艺兼容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在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中实现高压DMOS器件的方法,以实现NAND闪存的擦写操作。
  • 摘要附图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0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0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1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1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2a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2b
    一种NAND闪存及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7-02-15 授权
2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L 27/115 专利申请号: 201410550486.6 申请日: 2014.10.16
3 2015-01-0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NAND闪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设置有隔离区和有源区的衬底,所述衬底中定义有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
在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依次沉积一介电层和第一栅极材料层,刻蚀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形成浮栅,且位于所述存储单元阵列区之上的浮栅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区之间的衬底之上;
制备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在所述浮栅的上表面,且该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在存储单元阵列区之上的浮栅之间的介电层上表面;
制备一牺牲栅极覆盖在第一绝缘材料层的上表面,且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中的牺牲栅极同时将底部两侧浮栅的中间区域进行覆盖;
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中形成源/漏极;
沉积第二绝缘材料层并抛光至牺牲栅极的上表面,移除所述牺牲栅极;
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及浮栅;
沉积第二栅极材料层并抛光至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控制栅;
形成金属互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衬底中形成若干沟槽,并于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材料形成所述隔离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源/漏极的 具体步骤如下:
制备一掩膜材料并于该掩膜材料中形成开口,利用所述开口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在对准所述开口的衬底上表面形成所述源/漏极;
其中,所述源极靠近位于CMOS电路区之上的浮栅,且所述漏极与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之上的浮栅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离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离子注入工艺时,用以形成源级的开口将牺牲栅极的部分表面进行暴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源/漏极后,继续对所述漏极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以加深所述漏极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层及浮栅:
制备一掩膜材料将所述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的表面进行覆盖;
进行图案化工艺,移除位于CMOS电路区的掩膜材料;
之后进行刻蚀工艺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层及浮栅;
移除剩余的掩膜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存储单元阵列区中相邻的浮栅之间形成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牺牲栅极均为多晶硅;
所述第二栅极材料层为金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第一绝缘材料层均通过ALD工艺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金属互联结构的步骤如下:
沉积第三绝缘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形成于所述控制栅及所述源/漏极的上方的通孔;
沉积金属材料将通孔进行填充并进行研磨形成金属互联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AND闪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衬底,且所述半导体器件定义有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且所述衬底内均设置有有源区和隔离区;
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内形成有源级和漏极,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之上形成有栅极,所述源级靠近所述栅极,所述漏极与所述栅极之间设置有一隔离区;
位于所述存储单元阵列区的衬底中设置有若干隔离区,相邻所述隔离区之间位于衬底之上设置有浮栅和控制栅;
所述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均被一绝缘材料层所覆盖,且位于所述绝缘材料层中设置有金属互联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AND闪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栅为多晶硅栅,所述栅极和控制栅为金属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AND闪存,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深度比所述源级深度要深。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AND闪存,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和所述控制栅均通过Gate Last后栅极工艺所制备并同步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NAND闪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栅之间形成有空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ate Last金属栅工艺的二维NAND型闪存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NAND型闪存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非易失存储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个人电脑、手机、智能终端、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而且仍然呈现需求不断增长的局面。NAND型闪存的制造工艺也应经发展到了16nm,从二维的制造工艺向三维的制造工艺转化。三星公司已经宣布了128Gb24个单元堆叠的三维NAND芯片的商业化生产。美光公司则宣布了16nm 128Gb的新型二维NAND芯片,使用新型的二维单元结构突破传统二维结构尺寸缩小的限制。
[0003] 但是无论是传统的二维NAND闪存工艺还是美光新型的二维工艺,以及三维NAND闪存工艺都不能很好的实现与先进CMOS工艺的集成。三星、美光等NAND闪存大厂均采用专门的生产线,但是这些生产线与CMOS逻辑工艺不兼容。以CMOS工艺为主的各晶圆代工厂均无法实现NAND闪存的生产。传统的二维NAND闪存工艺和三维NAND闪存工艺虽然已经到了十几纳米的工艺,但是这仅仅是对于NAND单元阵列而言的,其逻辑控制电路和模拟电路部分仍然采用的是很落后的CMOS工艺,例如是基于180nm、130nm工艺的生产线。一方面是芯片成本的考虑,先进CMOS制程会增加芯片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是NAND闪存单元的写入需要20V左右的电压,在先进的CMOS工艺上实现高压CMOS管的工艺难度和成本也比较大。美光的新型二维NAND闪存工艺尽管在存储单元阵列区采用了高介电常数金属栅(HKMG)的先进CMOS工艺,但其芯片的逻辑控制电路和模拟电路部分仍然采用的是很落后的CMOS工艺,而且其NAND闪存单元的HKMG工艺采用的是Gate First(先栅极)的工艺集成方法,与目前主流的先进CMOS工艺不兼容。
[0004] 目前有些应用,特别是嵌入式应用,需要特别高速的芯片处理速度,但是又不需要特别大容量的NAND型闪存,例如在几个Gb量级。这种需求需要非常先进的CMOS制程,例如28nm/20nm的HKMGCMOS工艺,以高速的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但同时又需要几个Gb量级的NAND闪存作为数据存取区域。目前的做法是采用两颗独立的芯片,逻辑功能部分采用先进CMOS制程来制造,NAND闪存芯片来自于专门的制造商。但是随着NAND制造商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出于经济的考虑低容量的闪存在先进工艺上制造并不合算,通常采用落后几代的工艺来制造低容量的闪存。但是NAND闪存制造商这些落后的工艺并不会一直保留,淘汰的很快。此外目前系统小型化、集成化是发展的趋势,多个芯片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无论从性能、功耗还是成本上都是有优势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Gate Last(后栅极工艺)金属栅工艺的二维NAND型闪存工艺,采用金属栅工艺实现NAND单元的控制栅,而不是传统的多晶硅环绕控制栅,可以实现与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的集成,与目前主流的Gate Last CMOS工艺兼容,克服了目前NAND闪存工艺无法与先进标准逻辑工艺兼容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在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中实现高压DMOS器件的方法,以实现NAND闪存的擦写操作。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NAND闪存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8] 提供一设置有隔离区和有源区的衬底,所述衬底中定义有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
[0009] 在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依次沉积一介电层和第一栅极材料层,刻蚀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形成浮栅,且位于所述储存单元区之上的浮栅位于相邻所述隔离区之间的衬底之上;
[0010] 制备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在所述浮栅的上表面,且该第一绝缘材料层覆盖在存储单元阵列区之上的浮栅之间的介电层上表面;
[0011] 制备一牺牲栅极覆盖在第一绝缘材料层的上表面,且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中的牺牲栅极同时将底部两侧浮栅的中间区域进行覆盖;
[0012] 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中形成源/漏极;
[0013] 沉积第二绝缘材料层并抛光至牺牲栅极的上表面,移除所述牺牲栅极;
[0014] 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及浮栅;
[0015] 沉积第二栅极材料层并抛光至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控制栅;
[0016] 形成金属互联结构。
[0017]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衬底中形成若干沟槽,并于所述沟槽中填充绝缘材料形成所述隔离区。
[0018]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形成源/漏极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9] 制备一掩膜材料并于该掩膜材料中形成开口,利用所述开口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在对准所述开口的衬底上表面形成所述源/漏极;
[0020] 其中,所述源极靠近位于CMOS电路区之上的浮栅,且所述漏极与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之上的浮栅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离区。
[0021]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进行所述离子注入工艺时,用以形成源级的开口将牺牲栅极的部分表面进行暴露。
[0022]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源/漏极后,继续对所述漏极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以加深所述漏极深度。
[0023]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如下方法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层及浮栅:
[0024] 制备一掩膜材料将所述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区的表面进行覆盖;
[0025] 进行图案化工艺,移除位于CMOS电路区的掩膜材料;
[0026] 之后进行刻蚀工艺移除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中的第一绝缘层及浮栅;
[0027] 移除剩余的掩膜材料。
[0028]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位于所述存储单元区中相邻的浮栅之间形成有空隙。
[0029]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牺牲栅极均为多晶硅;
[0030] 所述第二栅极材料层为金属。
[0031]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材料层、第一绝缘材料层均通过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工艺形成。
[0032]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金属互联结构的步骤如下:
[0033] 沉积第三绝缘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形成于所述控制栅及所述源/漏极的上方的通孔;
[0034] 沉积金属材料将通孔进行填充并进行研磨形成金属互联结构。
[0035] 一种NAND闪存,其中,所述NAND闪存包括一衬底,且所述NAND闪存定义有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所述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位于衬底之上均覆盖有绝缘材料层,且所述衬底内均设置有有源区和隔离区;
[0036] 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内形成有源级和漏极,位于所述CMOS电路区的衬底之上形成有栅极,所述源级靠近所述栅极,所述漏极与所述栅极之间设置有一隔离区;
[0037] 位于所述存储单元阵列区的衬底中设置有若干隔离区,相邻所述隔离区之间位于衬底之上设置有浮栅和控制栅;所述控制栅设置于所述控制栅的上方且将相邻浮栅[0038] 上述的NAND闪存,其中,所述浮栅为多晶硅栅,所述栅极和控制栅为金属栅。
[0039] 上述的NAND闪存,其中,所述漏极深度比所述源级深度要深。
[0040] 上述的NAND闪存,其中,所述栅极和所述控制栅均通过Gate Last工艺所形成。
[0041] 上述的NAND闪存,其中,所述浮栅之间形成有空隙。

实施方案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6] 实施例一
[004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GateLast(后栅极)金属栅工艺的二维NAND型闪存工艺,其中高压DMOS(Doublediffusion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以N型MOS为例,P型MOS管的工艺步骤类似,本发明强调与标准金属栅CMOS工艺的兼容性,在此不予赘述。参照图1a~图11b所示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图,其中左侧图a为是沿NAND阵列位线方向的截面图,右侧图b是沿NAND阵列字线方向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48] 步骤S1:提供一衬底1,可选用单晶硅晶圆作为起始衬底1,硅晶圆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晶片,具体形成SOI晶片的步骤为本领域所工作,在此不予赘述。1-A区域为CMOS电路区域,1-B是NAND闪存阵列区域。在衬底1上通过光刻和刻蚀形成器件有源区和隔离沟槽,并沉积一绝缘材料(例如氧化层)将隔离沟槽进行填充,形成隔离区2,最后经过CMP工艺研磨至衬底1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其中,在1-B所表示的NAND闪存阵列区域可以采用两次或多次曝光(Double/Multiple exposure)、自对准spacer(self-aligned spacer)、重复spacer方法(repeated spacer approach)等方法在同样光刻设备下增加存阵列区域的隔离区2的密度,进而以增加后续的存储单元的图形密度,相关工艺为本领域所公知,在此不予赘述。
[0049] 步骤S2:在制备好有源区图形的衬底1的上表面制备一介电层3,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介电层3优选为高介电常数材料,例如铪基的介电材料(HfSiON)。需要说明的是,对应本实施例的附图只是画出了整片衬底1上采用相同厚度的高介电常数材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根据不同区域对器件特性的要求采用不同厚度的介电材料,也可以是不同厚度的高介电常数材料,也可以是常规介电常数材料如SiO2,或者是两者的组合,在此不予赘述。
[0050] 步骤S3:在CMOS电路区和存储单元阵列区之上形成NAND闪存的浮栅4(floating gate,FG)。具体步骤如下:沉积一层第一栅极材料层覆盖在介电层3的上表面,进行图案化工艺,刻蚀该第一栅极材料层形成浮栅4。
[0051] 图案化的工艺如下:沉积第一栅极材料层后,旋涂一层光刻胶将第一栅极材料层进行覆盖,之后借助一掩膜板进行曝光显影工艺,在光刻胶中形成开口,之后再以形成有开口的光刻胶为刻蚀掩膜对第一栅极材料层进行干法刻蚀,剩余的第一栅极材料层作为浮栅4,最后移除剩余的光刻胶。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刻效果,可预先涂覆一层抗反射层(BARC)在介电层3的上表面,之后再进行光刻胶的涂覆,利用BARC来减小在进行曝光工艺时,由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容易对光刻胶造成过度曝光的现象,进而进一步控制曝光显影后在光刻胶中所形成的开口宽度,从而达到控制浮栅的宽度,提高工艺效果。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涂覆BARC层只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刻精度,根据生产需求或成本控制也可以不涂覆BARC层直接进行光刻,对本发明并不影响。
[0052] 进一步的,经过图案化工艺后,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中相邻隔离区2之间的衬底上,具体形成可通过在进行图案化工艺中所选用的掩膜板进行控制,在此不予赘述。此时电路1-A和存储单元阵列区1-B区域均会形成多晶硅浮栅4的图形,此图形的区域就是后面植被晶体管栅极的区域,1-A区域的多晶硅浮栅4会在后续工艺中去掉,下文会有相关描述。
[0053] 上述的第一栅极材料层为采用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工艺所沉积的多晶硅(poly),且沉积的厚度不超过10nm。
[0054] 步骤S4:沉积第一绝缘材料层5覆盖在浮栅4的上表面,同时在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之间也会形成有第一绝缘材料层,进而在后续过程中在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之间形成空隙,下文会有详细描述。具体步骤为:沉积第一绝缘材料层将图
3所示器件的表面完全覆盖,之后进行图案化工艺移除浮栅4两侧多余的第一绝缘层,同时,需保证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之间的第一绝缘材料层不会被移除,即在1-B区域位线与位线之间的空隙中也会填上绝缘材料(图中未标示出)。然后再利用光刻定义需要制备栅极的区域,制备多晶硅牺牲栅极6,如图4所示。
[0055] 该第一绝缘材料层5为SiO2或其它绝缘材料(例如ONO材料),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所制备,且沉积该厚度小于10nm。
[0056] 在浮栅4的顶部制备一牺牲栅极6,且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牺牲栅极6为一体化设置,即该牺牲栅极6同时将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之间的区域也进行覆盖。如图4所示。
[0057] 具体形成第一绝缘材料层5和牺牲栅极6的工艺基本相同,均包括一沉积工艺和图案化工艺,该步骤为本领域所公知,在此不予赘述。
[0058] 步骤S5:对NAND闪存操作所需的高压DMOS器件的源漏极进行离子注入,在CMOS电路区1-A的衬底1中形成源级(S)和漏极(D)。
[0059] 具体的,制备一掩膜材料7(例如光刻胶)并于该掩膜材料中形成开口,将不需要注入的区域进行保护,之后利用掩膜材料7之中的开口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在对准开口的衬底上表面形成源级(S)和漏极(D),如图5所示。此步骤的离子注入可以与标准CMOS器件的共享或单独注入。
[0060] 可选的,本发明所形成的源极靠近位于CMOS电路区1-A之上的浮栅4,进而使DMOS的源极S靠近最终形成的控制栅,进而保证器件有良好的导通特性;同时漏极与位于CMOS电路区之上的浮栅4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离区2,以提高其漏极的耐压,防止漏极与CMOS电路区1-A的栅极之间的击穿。优选的,掩膜材料7中用以形成源级(S)的开口可将部分牺牲栅极6的一侧进行暴露,进而使得在进行离子注入时,在靠近浮栅4一侧的衬底1上表面形成源级。同时在掩膜材料7中所形成的开口一般是通过光刻工艺来实现的,如果想要精确控制最终形成的源级靠近浮栅4,同时还需要保证源级的宽度在一定范围内,而光刻工艺的成本代价十分昂贵,如果需要精确控制上述的条件,就需要先进的光刻设备,这无疑提高了生产成本。而本发明所形成的开口同时将牺牲栅极6的一侧进行暴露,不仅使得经离子注入所形成的源级靠近后续所形成的金属栅极,同时也更容易控制源级的开口宽度。进一步的,由于牺牲栅极6在后续步骤中会被去除,即使注入的离子会对牺牲栅极6造成影响,但随着后续牺牲栅极6的去除,从而对本身器件器件造成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器件的性能。
[0061] 同时,在步骤S5制备好的DMOS结构基础上,可进一步的对DMOS的漏极区域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加深漏极深度,以提高其漏极对衬底的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BV),其它区域用掩模材料7进行保护,如图6所示。
[0062] 步骤S6:去除步骤S5的掩模材料7,并沉积第二绝缘材料层8,之后进行平坦化工艺,优选采用CMP工艺抛光第二绝缘材料层8至牺牲栅极6的上表面,如图7所示。其中,在沉积第二绝缘材料层8并研磨后,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牺牲栅极6之间的绝缘材料会形成有空隙9,这是由于在步骤S4中沉积的第一绝缘材料5并不是将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浮栅4之间的沟槽完全填充,只是将浮栅4之间的区域的底部覆盖,因此在沉积第二绝缘材料层8后,由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栅极间距较小,会在填充过程中产生空隙9,可以提高字线与字线之间的隔离,如图7b所示。
[0063] 步骤S7:移除牺牲栅极6,具体可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来对牺牲栅极6进行去除,进一步的,干法刻蚀所采用的刻蚀气体对多晶硅具有较大的刻蚀比,而对于第一绝缘材料层5则具有较小的刻蚀比,因此在去移除牺牲栅极6的过程中,不会对第一绝缘材料层5造成较大损伤;同时第一绝缘材料层5起到了对浮栅4的保护作用,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该步骤完成后,CMOS电路区1-A和存储单元阵列区1-B的牺牲栅极6都会被去掉,同时由于第一绝缘材料层5的存在,多晶硅浮栅4会被保留下来,如图8所示。
[0064] 步骤S8:移除位于CMOS电路区1-A中的第一绝缘材料层5及浮栅4。具体步骤如下:制备一掩膜材料7将需要保护多晶硅浮栅的区域保护起来,之后采用刻蚀工艺去除暴露于外的第一绝缘材料层5及浮栅4,而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第一绝缘材料层5及浮栅
4则会保留下来,形成图9所示的结构。
[0065] 步骤S9:移除掩膜材料7,沉积第二栅极材料层并抛光至第二绝缘材料层8的上表面形成控制栅(control gate,CG)10。具体的,采用ALD工艺沉积一层金属层将器件的表面进行覆盖并进行平坦化处理后,进而形成金属控制栅10,如图10所示。1-A和1-B区域,无论是CMOS、DMOS还是NAND闪存存储阵列区域的晶体管栅极均采用相同的金属栅工艺。
[0066] 步骤S10:形成金属互联结构。具体步骤如下:在步骤S9制备好的结构基础上,沉积第三绝缘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形成位于CMOS电路区1-A及存储单元阵列区1-B之上的控制栅10及源/漏极的上方的通孔;沉积金属材料将通孔进行填充并进行研磨形成金属互联结构11。可选的,采用钨对通孔进行填充形成金属互联结构11,以作为接触电极。上述步骤全部完成后形成图11所示的结构。
[0067] 此后的工艺步骤为实现晶体管互连的金属层的制备,采用本领域标准CMOS工艺,在此不予赘述。
[0068] 实施例二
[0069]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NAND闪存1000,如图12a和12b所示,图12a为沿NAND阵列位线方向的截面图,图12b是沿NAND阵列字线方向的截面图。
[0070] NAND闪存1000包括一衬底100,衬底100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高介电常数材料层102。位于CMOS电路区1-A和存储单元阵列区1-B的衬底100内均设置有有源区(AA)和隔离区
101;
[0071] 位于CMOS电路区的衬底内形成有源级(S)和漏极(D),位于CMOS电路区1-A的衬底100之上形成有栅极108。其中,源级靠近栅极108,进而保证器件有良好的导通特性;且漏极与栅极108之间设置有一隔离区101,以提高其漏极的耐压,防止漏极与栅极之间的击穿;同时漏极深度要比源级深度要深,进而有利于提高其漏极的耐压能力,防止漏极与CMOS电路区1-A的栅极108之间的击穿。
[0072] 进一步的,栅极108为金属栅极,且通过gate last工艺所制备。
[0073] 位于存储单元阵列区1-B的衬底100中设置有若干隔离区101,相邻隔离区101之间位于衬底100之上设置有浮栅103和控制栅105,且该控制栅105为一体化设置,进而将两侧浮栅103之间的区域的平面进行覆盖。浮栅103与控制栅105之间还设置有一绝缘材料层104。
[0074] 进一步的,浮栅103为多晶硅栅,控制栅105为金属栅,且该控制栅为通过Gate Last工艺所制备与上述的栅极108同步形成。
[0075] 在CMOS电路区1-A和存储单元阵列区1-B的衬底100之上还覆盖有一绝缘材料106,且位于存储单元区的栅极之间形成有空隙200,进而可以提高字线(WL)与字线之间的隔离。
[0076] 位于绝缘材料106中形成有金属互联结构107,该金属互联结构107位于栅极108、控制栅105以及源漏极的上方,以作为接触电极。
[0077]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基于Gate Last金属栅工艺的二维NAND型闪存工艺,采用金属栅工艺实现NAND单元的控制栅,而不是传统的多晶硅环绕控制栅,可以实现与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的集成;同时与目前主流的Gate Last CMOS工艺兼容,克服了目前NAND闪存工艺无法与先进标准逻辑工艺兼容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在高介电常数金属栅先进CMOS工艺中实现高压DMOS器件的方法,以实现NAND闪存的擦写操作。
[0078]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42]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0043] 图1a~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NAND闪存制备方法。
[0044] 图12a~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NAND闪存。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