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富阳正成机械设备厂 >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11-13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2-08-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11-13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1103766.1 申请日 2019-11-13
公开/公告号 CN110774107A 公开/公告日 2020-02-11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39-11-13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4B19/00B24B41/00B24B41/04B24B47/12B24B47/22 主分类号 B24B1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2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CN202010310915.8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富阳正成机械设备厂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富阳正成机械设备厂
发明人 梁晨刚 第一发明人 梁晨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松溪村 邮编 3114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童杨益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结构包括机箱,机箱一侧设有出料口,机箱内一侧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一侧设有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一侧设有第一打磨机构,第一打磨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第一传送机构另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机构,第一传送机构一端设有可使零件翻面的拨料机构,动力机构一端设有第二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一侧设有第二打磨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机构,第二传送机构一端设有控制材料移动的控制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同时对零件外圆和端面进行打磨,上料方法简单,且能够自动卸料,还可以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摘要附图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4B 19/00 专利申请号: 201911103766.1 申请日: 2019.11.13
2 2020-02-1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一侧设有出料口(3),所述机箱(1)设有内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4)一侧设有动力机构(10),所述动力机构(10)一侧设有第一传送机构(2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0)一侧设有第一打磨机构(30),所述第一打磨机构(30)与所述动力机构(10)相连,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0)另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机构(8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0)一端设有可使零件翻面的拨料机构(40),所述动力机构(10)一端设有第二传送机构(5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一侧设有第二打磨机构(6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机构(85),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一端设有控制材料移动的控制机构(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0)包括电动机(11),所述电动机(11)设于内腔(4)一端,所述电动机(11)一端设有动力轴(12),所述动力轴(12)上设有第一带轮(13),所述动力轴(12)一端设有涡轮(14),所述涡轮(14)一侧设有蜗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0)包括第一传动带(21),所述第一传动带(21)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13)外端,所述第一传动带(21)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带轮(22)外端,所述第二带轮(22)内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3),所述第一传动轴(23)一端设有第一转轮(24),所述第一转轮(24)一侧设有第二转轮(25),所述第二转轮(25)内连接有第二传动轴(26),所述第一转轮(24)外端套设有第一输送带(27),所述第一输送带(27)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轮(25)外端,所述第一输送带(27)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机构(30)包括第三带轮(33),所述第三带轮(33)设于所述蜗杆(15)一端,所述第三带轮(33)外端套设有第二传动带(34),所述第二传动带(34)另一端套设于第四带轮(35)一端,所述第四带轮(35)内连接有第一旋转轴(36),所述第一旋转轴(36)另一端设有第一砂轮(37),所述第一砂轮(37)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7)一侧,所述第四带轮(35)另一端套设有第三传动带(38),所述第三传动带(38)另一端套设于第五带轮(39)外端,所述第五带轮(39)内连接有第二旋转轴(36a),所述第二旋转轴(36a)另一端设有第二砂轮(37a),所述第二砂轮(37a)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7)一侧,所述第二砂轮(37a)一侧设有第一螺母(37b),所述第一螺母(37b)与所述第二旋转轴(36a)螺纹旋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机构(40)包括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3)一端,所述第一齿轮(41)一侧设有第二齿轮(42),所述第二齿轮(42)与所述第一齿轮(4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2)内连接有第三传动轴(43),所述第三传动轴(43)另一端设有拨料轮(44),所述拨料轮(44)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7)一侧,所述拨料轮(44)外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拨料杆(4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包括第四传动带(51),所述第四传动带(51)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13)外端,所述第四传动带(51)另一端套设有第六带轮(52),所述第六带轮(52)内连接有第四传动轴(53),所述第四传动轴(53)另一端设有第三转轮(54),所述第三转轮(54)一侧设有第四转轮(55),所述第四转轮(55)内连接有第五传动轴(56),所述第三转轮(54)外端套设有第二输送带(57),所述第二输送带(57)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四转轮(55)外端,所述第二输送带(57)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凸块(5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磨机构(60)包括第七带轮(61),所述第七带轮(61)设于所述蜗杆(15)上,所述第七带轮(61)外端套设有第五传动带(62),所述第五传动带(62)另一端套设有第八带轮(65),所述第五传动带(62)两侧设有限制所述第五传动带(62)位置的第一转轴(63)和第二转轴(64),所述第八带轮(65)内设有第三旋转轴(66),所述第三旋转轴(66)另一端设有第三砂轮(67),所述第八带轮(65)另一端套设有第六传动带(68),所述第六传动带(68)另一端套设有第九带轮(69),所述第九带轮(69)内连接有第四旋转轴(66a),所述第四旋转轴(66a)另一端设有第四砂轮(67a),所述第四砂轮(67a)一侧设有第二螺母(67b)。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70)包括第七传动带(71),所述第七传动带(71)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六带轮(52)一端,所述第七传动带(71)另一端设有第十带轮(72),所述第十带轮(72)内连接有第五旋转轴(73),所述第五旋转轴(73)上设有凸轮(74),所述有凸轮(74)一侧设有滑块(76),所述机箱(1)中间设有滑槽(7),所述滑块(76)部分设于所述滑槽(7)内,所述滑块(76)与所述机箱(1)之间设有弹簧(78),所述滑块(76)另一端设有挡板(75),当所述凸轮(74)旋转至225°~315°时,所述凸轮(74)与所述滑块(76)接触并推动所述滑块(76)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包括第一支撑座(5),所述第一固定机构(80)包括第一固定板(81),所述第一固定板(81)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7)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81)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82),所述第一螺纹杆(82)与所述第一支撑座(5)螺纹旋合,所述第一螺纹杆(82)另一端设有第一旋钮(8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包括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二固定机构(85)包括第二固定板(86),所述第二固定板(86)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7)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86)一侧设有第二螺纹杆(87),所述第二螺纹杆(87)与所述第二支撑座(6)螺纹旋合,所述第二螺纹杆(87)另一端设有第二旋钮(8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五金领域,涉及五金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打磨机通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来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通过打磨来降低环形五金件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环形五金件精度。但劳动强度大且打磨效率低。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0003]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五金件打磨装置[申请号:201810254604.7],包括机架、支撑杆、传送机构、推送机构和打磨机构;支撑杆上固定有一个胀紧圈和两个一号齿轮;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弹簧和呈“U”型的传送块;推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副和环形推块;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盘和端面打磨单元,打磨盘固定在机架上;端面打磨单元包括一号锥齿轮、二号锥齿轮、齿轮杆、齿条、步进电机和两个二号齿轮。该发明能同时对环形五金件的端面和外圆进行打磨且简化了上料方式。
[0004] 上述方案在工作过程中一次只能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工作效率依旧不高,同时需要上料和卸料方法繁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可同时对零件的外圆和端面进行打磨,上料方法简单,且能够自动卸料,还可以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机箱设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一侧设有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设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另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端设有可使零件翻面的拨料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一端设有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侧设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端设有控制材料移动的控制机构。
[0007] 本发明创造性地设计了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和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可同时对零件的端面和外圆进行打磨,减短零件的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所述控制机构能够防止零件在所述机箱内叠加从而影响打磨质量,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0008]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于内腔一端,所述电动机一端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设有第一带轮,所述动力轴一端设有涡轮,所述涡轮一侧设有蜗杆,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0009]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外端,所述第一传动带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带轮外端,所述第二带轮内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设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一侧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内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转轮外端套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轮外端,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
[0010]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包括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设于所述蜗杆一端,所述第三带轮外端套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另一端套设于第四带轮一端,所述第四带轮内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另一端设有第一砂轮,所述第一砂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第四带轮另一端套设有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三传动带另一端套设于第五带轮外端,所述第五带轮内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另一端设有第二砂轮,所述第二砂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第二砂轮一侧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螺纹旋合。
[0011]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内连接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另一端设有拨料轮,所述拨料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拨料轮外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拨料干。
[0012]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四传动带,所述第四传动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外端,所述第四传动带另一端套设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内连接有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三转轮一侧设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内连接有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三转轮外端套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四转轮外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凸块。
[0013]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包括第七带轮,所述第七带轮设于所述蜗杆上,所述第七带轮外端套设有第五传动带,所述第五传动带另一端套设有第八带轮,所述第五传动带两侧设有限制所述第五传动带位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八带轮内设有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另一端设有第三砂轮,所述第八带轮另一端套设有第六传动带,所述第六传动带另一端套设有第九带轮,所述第九带轮内连接有第四旋转轴,所述第四旋转轴另一端设有第四砂轮,所述第四砂轮一侧设有第二螺母。
[0014]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七传动带,所述第七传动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六带轮一端,所述第七传动带另一端设有第十带轮,所述第十带轮内连接有第五旋转轴,所述第五旋转轴上设有凸轮,所述有凸轮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机箱中间设有滑槽,所述滑块部分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机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滑块另一端设有挡板,当所述凸轮旋转至225°~315°时,所述凸轮与所述滑块接触并推动所述滑块移动。
[0015]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机箱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螺纹旋合,所述第一螺纹杆另一端设有第一旋钮。
[0016] 在上述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中,所述机箱包括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螺纹旋合,所述第二螺纹杆另一端设有第二旋钮。
[0017]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中的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可同时对零件的端面和外圆进行打磨,且对零件外圆进行二次打磨,确保成品的打磨质量,可以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打磨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 2.本发明中的控制机构能够防止零件在机箱内叠加从而影响打磨质量,同时确保半成品能准确地落在第二传送机构的固定区域内,保证二次打磨工作能够有效地完成,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0019] 3.本发明中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可以确保零件在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内可以有效地进行打磨工作,确保成品的打磨质量。
[0020] 4.本发明中的拨料机构可以将经过第一打磨机构的半成品进行翻面,以便对半成品另一端面的打磨,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方案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五金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右侧设有出料口3,机箱1设有内腔4,内腔4中间设有动力机构10,动力机构10上方设有第一传送机构20,第一传送机构20前侧设有第一打磨机构30,第一打磨机构30与动力机构10相连,第一传送机构20后侧设有第一固定机构80,第一传送机构20右端设有可使零件翻面的拨料机构40,动力机构10右端设有第二传送机构50,第二传送机构50前侧设有第二打磨机构60,第二传送机构50后侧设有第二固定机构85,第二传送机构50左端设有控制材料移动的控制机构70。
[0028]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动力机构10包括电动机11,电动机11设于内腔4中间,电动机11前端设有动力轴12,动力轴12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动力轴12上设有第一带轮13,第一带轮13通过螺纹旋合与动力轴12同步旋转,动力轴12顶端设有涡轮14,涡轮14通过螺纹旋合与动力轴12同步旋转,涡轮14左侧设有蜗杆15,涡轮14与蜗杆15啮合,蜗杆15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
[0029]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传送机构20包括第一传动带21,第一传动带21下端套设于第一带轮13外端,第一传动带21上端套设于第二带轮22外端,第二带轮22内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3,第一传动轴23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二带轮22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一传动轴23同步旋转,第一传动轴23后端设有第一转轮24,第一转轮24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传动轴23同步旋转,第一转轮24左侧设有第二转轮25,第二转轮25内连接有第二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26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一转轮24外端套设有第一输送带27,第一输送带27左端套设于第二转轮25外端,第一输送带27上设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28。
[0030] 第一打磨机构30包括第三带轮33,第三带轮33设于蜗杆15中间,第三带轮33通过螺纹旋合与蜗杆15同步旋转,第三带轮33外端套设有第二传动带34,第二传动带34后端套设于第四带轮35下端,第四带轮35内连接有第一旋转轴36,第一旋转轴36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四带轮35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一旋转轴36同步旋转,第一旋转轴36下端设有第一砂轮37,第一砂轮37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一旋转轴36同步旋转,第一砂轮37设于第一输送带27前侧,第四带轮35上端套设有第三传动带38,第三传动带38右端套设于第五带轮39外端,第五带轮39内连接有第二旋转轴36a,第二旋转轴36a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五带轮39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二旋转轴36a同步旋转,第二旋转轴36a中间设有第二砂轮37a,第二砂轮37a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二旋转轴36a同步旋转,第二砂轮37a设于第一输送带
27前侧,第二砂轮37a下方设有第一螺母37b,第一螺母37b与第二旋转轴36a螺纹旋合。
[0031] 机箱1包括第一支撑座5,第一固定机构80包括第一固定板81,第一固定板81设于第一输送带27后侧,第一固定板81后侧设有第一螺纹杆82,第一螺纹杆82与第一固定板81间隙配合且可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82与第一支撑座5螺纹旋合,第一螺纹杆82后端设有第一旋钮83。
[003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拨料机构40包括第一齿轮41,第一齿轮41设于第一传动轴23顶端,第一齿轮41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一传动轴23同步旋转,第一齿轮41右侧设有第二齿轮42,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二齿轮42内连接有第三传动轴43,第三传动轴43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二齿轮42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三传动轴43同步旋转,第三传动轴43后端设有拨料轮44,拨料轮44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三传动轴43同步旋转,拨料轮44设于第一输送带27右侧,拨料轮44外端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拨料杆45。
[0033] 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机构70包括第七传动带71,第七传动带71下端套设于第六带轮52前端,第七传动带71上端设有第十带轮72,第十带轮72内连接有第五旋转轴73,第十带轮72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五旋转轴73同步旋转,,第五旋转轴73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五旋转轴73上设有凸轮74,凸轮74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五旋转轴73同步旋转,有凸轮74下方设有滑块76,机箱1中间设有滑槽7,滑块76部分设于滑槽7内,滑块76和滑槽7为滑动配合,滑块76与机箱1之间设有弹簧78,滑块76后端设有挡板75,当凸轮74旋转至225°~315°时,凸轮74与滑块76接触并推动滑块76向左移动。
[0034] 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二传送机构50包括第四传动带51,第四传动带51左端套设于第一带轮13外端,第四传动带51右端套设有第六带轮52,第六带轮52内连接有第四传动轴53,第六带轮52通过螺纹旋合与第四传动轴53同步旋转,第四传动轴53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53前端设有第三转轮54,第三转轮54通过过盈配合与第四传动轴53同步旋转,第三转轮54右侧设有第四转轮55,第四转轮55内连接有第五传动轴56,第五传动轴56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三转轮54外端套设有第二输送带57,第二输送带57另一端套设于第四转轮55外端,第二输送带57上设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凸块58。
[0035] 第二打磨机构60包括第七带轮61,第七带轮61设于蜗杆15上,第七带轮61通过螺纹旋合与蜗杆15同步旋转,第七带轮61外端套设有第五传动带62,第五传动带62前端套设有第八带轮65,第五传动带62两侧设有限制第五传动带62位置的第一转轴63和第二转轴64,第一转轴63与机箱1间隙配合且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4与机箱1间隙配合且可转动连接,第八带轮65内设有第三旋转轴66,第八带轮65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三旋转轴66同步旋转,第三旋转轴66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66下端设有第三砂轮67,第三砂轮
67通过螺纹旋合与第三旋转轴66同步旋转,第八带轮65上端套设有第六传动带68,第六传动带68右端套设有第九带轮69,第九带轮69内连接有第四旋转轴66a,第九带轮69通过螺纹旋合与第四旋转轴66a同步旋转,第四旋转轴66a通过轴承与机箱1可转动连接,第四旋转轴
66a中间设有第四砂轮67a,第四砂轮67a通过螺纹旋合与第四旋转轴66a同步旋转,第四砂轮67a下方设有第二螺母67b。
[0036] 机箱1包括第二支撑座6,第二固定机构85包括第二固定板86,第二固定板86设于第二输送带57后侧,第二固定板86后端设有第二螺纹杆87,第二螺纹杆87与第二固定板86间隙配合且可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87与第二支撑座6螺纹旋合,第二螺纹杆87后端设有第二旋钮88。
[0037]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方式为:根据待打磨零件的直径调整第一固定板81与第一输送带27之间的距离,旋转第一旋钮83即可控制第一固定81板靠近或远离第一输送带27,同时调整第二固定板86与第二输送带57之间的距离,旋转第二旋钮83即可控制第二固定81板靠近或远离第二送带57,电动机11电源外置,根据待打磨零件的高度调整第二砂轮37a距离第一输送带27之间的距离旋转第二砂轮37a即可调整第二砂轮37a的高度,然后用第一螺母37b固定第二砂轮37a的位置,同时调整第四砂轮67a距离第二输送带57之间的距离旋转第四砂轮67a即可调整第四砂轮67a的高度,然后用第二螺母67b固定第四砂轮
67a的位置。启动电动机11电源,电动机11驱动动力轴12旋转,动力轴12带动第一带轮13旋转,第一带轮13通过第一传动带21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带轮22处,第二带轮22带动第一传动轴23旋转,第一传动轴23带动第一转轮24旋转,第一转轮24配合第二转轮25驱使第一输送带27移动。此外动力轴12带动涡轮14旋转,涡轮14带动与之啮合的蜗杆15旋转,蜗杆15带动第三带轮33旋转,第三带轮33通过第二传动带3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带轮35处,第四带轮35带动第一旋转轴36旋转,第一旋转轴36驱动第一砂轮37运转,同时第四带轮35通过第三传动带38将动力传递至第五带轮39处,第五带轮39带动第二旋转轴36a旋转,第二旋转轴36a驱动第二砂轮37a运转。此外第一传动轴23带动第一齿轮41旋转,第一齿轮41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42旋转,第二齿轮42带动第三传动轴43旋转,第三传动轴43带动拨料轮44旋转,拨料轮44,上的拨料杆45随之旋转。此外第一带轮13通过第四传动带51将动力传递至第六带轮52处,第六带轮52带动第四传动轴53旋转,第四传动轴53带动第三转轮54旋转,第三转轮54配合第四转轮55驱使第二输送带57运转。此外蜗杆15上的第七带轮61旋转后通过第五传动带62将动力传递至第八带轮65处,第八带轮65带动第三旋转轴66旋转,第三旋转轴66带动第三砂轮67运转,同时第八带轮65通过第六传动带68将动力传递至第九带轮69处,第九带轮69带动第四旋转轴66a旋转,第四旋转轴66a带动第四砂轮67a运转。此外第六带轮52通过第七传动带71将动力传递至第十带轮72处,第十带轮72带动第五旋转轴73旋转,第五旋转轴73带动凸轮74旋转,在凸轮74转至225°时,凸轮74外圆触碰滑块76并推动滑块76在滑槽7内移动,滑块76带动挡板75移动,当凸轮74转过315°后,凸轮74外圆与滑块76分离,滑块76在弹簧78的弹性作用下回弹。待设备稳定运行后,将待加工的环状零件套放第一凸块
28外,第一凸块28在第一输送带27的带动下拖动零件移动,零件在第一固定板81的限制下与第一砂轮37接触并进行打磨动作,同时零件在第一砂轮37的作用下绕零件圆心进行慢速的圆周运动,对零件外圆进行打磨,当零件移至第二砂轮37a下方时,第二砂轮37a对零件上端面进行打磨,然后零件移至拨料轮44左侧后,拨料干45推动零件从第一凸块28上滑落并在推力的作用下翻转,将未打磨的端面翻转为上端面,同时挡板75在凸轮74的作用下做间歇运动,则零件内圈能够准确地落在第二凸块58外圈处,第二凸块58在第二输送带57的带动下拖动零件移动,零件在第二固定板86的限制下与第三砂轮67接触并对零件外圆进行二次打磨,当零件移至第四砂轮67a下方时,第四砂轮67a对零件上端面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的零件落入出料口3处。
[003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支撑座、动力轴、第一输送带、第一传动带、第一带轮、第一旋转轴、第一凸块、挡板、第一固定机构、第一旋钮、拨料轮、拨料杆、控制机构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的三维主视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的三维半剖后视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三维半剖主视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A界面视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五金零件打磨装置第一打磨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 图中,1、机箱;3、出料口;4、内腔;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滑槽;10、动力机构;11、电动机;12、动力轴;13、第一带轮;14、涡轮;15、蜗杆;20、第一传送机构;21、第一传动带;22、第二带轮;23、第一传动轴;24、第一转轮;25、第二转轮;26、第二传动轴;27、第一输送带;28、第一凸块;30、第一打磨机构;33、第三带轮;34、第二传动带;35、第四带轮;36、第一旋转轴;36a、第二旋转轴;37、第一砂轮;37a、第二砂轮;37b、第一螺母;38、第三传动带;39、第五带轮;40、拨料机构;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传动轴;44、拨料轮;
45、拨料杆50、第二传送机构;51、第四传动带;52、第六带轮;53、第四传动轴;54、第三转轮;
55、第四转轮;56、第五传动轴;57、第二输送带;58、第二凸块;60、第二打磨机构;61、第七带轮;62、第五传动带;63、第一转轴;64、第二转轴;65、第八带轮;66、第三旋转轴;66a、第四旋转轴;67、第三砂轮;67a、第四砂轮;67b、第二螺母;68、第六传动带;69、第九带轮;70、控制机构;71、第七传动带;72、第十带轮;73、第五旋转轴;74、凸轮;75、挡板;76、滑块;80、第一固定机构;81、第一固定板;82、第一螺纹杆;83、第一旋钮;86、第二固定机构;87、第二螺纹杆;88、第二旋钮。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