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嵊州市雾非雾机械设备商行 >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3-1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6-2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2-1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3-1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186054.7 申请日 2020-03-17
公开/公告号 CN111216665B 公开/公告日 2020-12-11
授权日 2020-12-11 预估到期日 2040-03-17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0R19/02B60R19/26 主分类号 B60R19/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嵊州市雾非雾机械设备商行 当前专利权人 嵊州市雾非雾机械设备商行
发明人 刘全杰 第一发明人 刘全杰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嵊州大道南1699号信源国际商业城11号楼1-794 邮编 3124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绍兴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金华大器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童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包括安装于车辆两侧纵梁末端位置处的连接装置,以及装配在两侧连接装置之间的防撞梁,在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那一侧安装有一吸能水箱;本产品安装于大型装载车辆的后部,用于碰撞吸能。
  • 摘要附图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11 授权
2 2020-11-2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1.10 申请人由胡世鑫变更为嵊州市雾非雾机械设备商行 地址由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太阳雨家园1A24D变更为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嵊州大道南1699号信源国际商业城11号楼1-794
3 2020-11-06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胡世鑫 变更为刘全杰 
4 2020-06-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R 19/02 专利申请号: 202010186054.7 申请日: 2020.03.17
5 2020-06-0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辆两侧纵梁(1)末端位置处的连接装置(2),以及装配在两侧连接装置(2)之间的防撞梁(3),在所述防撞梁(3)远离所述连接装置(2)的那一侧安装有一吸能水箱(4);
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一连接在所述纵梁末端的U形卡件(201),所述U形卡件(201)的上、下侧面处均旋入有螺丝(202),所述螺丝(202)在旋入后抵住纵梁(1)的侧面,所述U形卡件(201)的内右端面距离纵梁(1)的右端面14cm 20cm;在所述U形卡件(201)的内右端面处~
加工有两根以上的导柱(203),在所述导柱(203)上焊接有弹簧(205),所述弹簧(205)压缩至极限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柱(203)的长度;在所述U形卡件(201)的前端面处纵向贯穿设置有通孔(206),在纵梁(1)的外部装配有U字形的连接件(207),所述连接件(207)配合有双头螺栓(208),所述双头螺栓(208)穿过所述通孔(206);所述双头螺栓(208)收紧后与纵梁(1)之间产生预紧力,该预紧力小于螺丝(202)与纵梁(1)的预紧力;当连接件(207)受力向左侧移动后,由于其与纵梁(1)之间有预紧力,通过纵梁(1)吸收部分撞击力,该部分撞击力小于纵梁(1)的受力能力,避免造成纵梁(1)形变,然后在双头螺栓(208)的作用下带动U形卡件(201),螺丝(202)的预紧力也小于纵梁(1)的受力能力,螺丝(202)滑脱后U形卡件(201)向左侧移动,通过弹簧(205)接触纵梁实现压缩吸能,直至弹簧(205)被压缩至极限;
所述防撞梁(3)与所述连接件(207)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吸能水箱(4)的上端具有充放水用的第一通孔(401),在第一通孔(401)内旋入有盖子(402);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右侧注塑形成有一凹陷的牌照凹槽(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梁(3)的左侧位置处焊接有一机架板(311),在所述机架板(311)上安装有水泵(312),所述吸能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一隔板(411),该隔板(411)的左侧为缓冲腔(412),该隔板(411)的右侧为储水腔(413),在储水腔(413)内设置有第一隔板(414),第一隔板(414)的右侧处形成增压腔(416),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增压腔(416)的雾化孔(417),所述水泵(312)连接有抽水管(313)和送水管(314),所述抽水管(313)从吸能水箱(4)的顶部或底部插入至所述储水腔(413)内,所述送水管(314)从所述吸能水箱(4)的顶部插入至所述增压腔(416)内;在所述隔板(411)的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空心的吸能柱(444);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413)的进水孔(4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柱(444)采用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20mm。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梁(3)的前后侧面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与所述防撞梁(3)之间配合有螺丝(501),所述固定件(5)具有夹口(502),所述夹口(502)的内上下端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定胶用的填充凹槽(503),所述吸能水箱(4)被夹持在所述夹口(502)内,通过在填充凹槽(503)内填充玻璃胶后固定吸能水箱(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撞梁(3)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多个减重孔(333),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件(464),所述防撞梁(3)位于第一连接件(464)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464)的开口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双头螺栓(445),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64)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装配孔(446),在所述减重孔(333)和所述装配孔(446)之间装配有第一吸能柱(447);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右侧注塑形成一个以上的装配凹槽(448),在所述装配凹槽(448)内胶合固定有泡沫棉(449),所述泡沫棉(449)凸出至所述装配凹槽(448)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柱(447)为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16mm。
~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大型装载车辆的车斗高度较高,保证其通过性,同时也便于卸料,其底部的距离地面的高度同时也足够卡入一台小型的轿车,当轿车的车头扎入后,车辆的A柱会直接碰撞大型装载车辆的车斗,A柱的形变直接会挤压到驾驶舱,因此这种追尾状态下的后方驾驶员的死亡率十分的高。
[0003]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安装于大型装载车辆的后部,用于碰撞吸能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于大型装载车辆的后部,用于碰撞吸能的车辆后部防撞装置。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包括安装于车辆两侧纵梁末端位置处的连接装置,以及装配在两侧连接装置之间的防撞梁,在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那一侧安装有一吸能水箱;
[0007]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在所述纵梁末端的U形卡件,所述U形卡件的上、下侧面处均旋入有螺丝,所述螺丝在旋入后抵住纵梁的侧面,所述U形卡件的内右端面距离纵梁的右端面14cm 20cm;在所述U形卡件的内右端面处加工有两根以上的导柱,在所述导柱上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压缩至极限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柱的长度;在所述U形卡件的前端面处纵向贯穿设置有通孔,在纵梁的外部装配有U字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配合有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双头螺栓收紧后与纵梁之间产生预紧力,该预紧力小于螺丝与纵梁的预紧力;当连接件受力向左侧移动后,由于其与纵梁之间有预紧力,通过纵梁吸收部分撞击力,该部分撞击力小于纵梁的受力能力,避免造成纵梁形变,然后在双头螺栓的作用下带动U形卡件,螺丝的预紧力也小于纵梁的受力能力,螺丝滑脱后U形卡件向左侧移动,通过弹簧接触纵梁实现压缩吸能,直至弹簧被压缩至极限;
[0008] 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焊接固定;
[0009] 所述吸能水箱的上端具有充放水用的第一通孔,在第一通孔内旋入有盖子;在所述吸能水箱的右侧注塑形成有一凹陷的牌照凹槽。
[0010] 上述机构的受力方式如下:
[0011] 首先,车辆高速追尾时,碰撞吸能水箱,当吸能水箱受力炸裂后,缓冲大部分的冲击力,降低撞击车辆的车损,如果吸能水箱未完全吸能,则再碰撞防撞梁进行刚性吸能,当防撞梁受到碰撞时,采用螺丝固定的U形卡件会想左侧移动,利用弹簧可以减少对纵梁的冲击力。
[0012] 优选地,在所述防撞梁的左侧位置处焊接有一机架板,在所述机架板上安装有水泵,所述吸能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的左侧为缓冲腔,该隔板的右侧为储水腔,在储水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右侧处形成增压腔,在所述吸能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增压腔的雾化孔,所述水泵连接有抽水管和送水管,所述抽水管从吸能水箱的顶部或底部插入至所述储水腔内,所述送水管从所述吸能水箱的顶部插入至所述增压腔内;在所述隔板的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空心的吸能柱;在所述吸能水箱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进水孔;当车辆在城区内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扬尘,特别是车队运行时,粉尘量更大,我们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向下喷洒水,水附着在路面上,可以实现降尘的效果。特别适合在城区内使用。
[0013] 优选地,所述吸能柱采用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20mm。~
[0014] 优选地,在所述防撞梁的前后侧面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防撞梁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固定件具有夹口,所述夹口的内上下端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定胶用的填充凹槽,所述吸能水箱被夹持在所述夹口内,通过在填充凹槽内填充玻璃胶后固定吸能水箱。上述结构的作用在于,便于拆除掉吸能水箱,易于对吸能水箱的更换
[0015] 优选地,在所述防撞梁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多个减重孔,在所述吸能水箱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防撞梁位于第一连接件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开口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双头螺栓,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装配孔,在所述减重孔和所述装配孔之间装配有第一吸能柱;在所述吸能水箱的右侧注塑形成一个以上的装配凹槽,在所述装配凹槽内胶合固定有泡沫棉,所述泡沫棉凸出至所述装配凹槽的外部;上述结构的作用在于,面对小型的追尾时,吸能水箱受力,第一连接件可以小幅度的向左侧位移吸能,避免小型接触造成的吸能水箱破裂。当碰撞力消失后,第一吸能柱回弹,本产品复位;同时上述结构也易于拆卸,便于在吸能水箱损坏后进行更换。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能柱为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16mm。~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本产品易于进行安装,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在车辆的纵梁上进行开孔,真正做到了无损安装;
[0019] 2)本产品在安装完成后,当发生追尾时,后方插入的车辆碰撞吸能水箱,我们通过在吸能水箱内充水,当收到碰撞后,吸能水箱吸能形变直至炸裂,可以有效的缓冲后部车辆的冲击力,同时也对后部车辆进行限位,避免进一步的进入后造成车辆的A柱形变;有效保证了后方车辆的安全;
[0020] 3)本产品中,吸能水箱在爆裂后会爆发出大量的水雾,减少碰撞产生的火花,减少后部车辆燃烧可能;
[0021] 4)本产品的成本十分低廉,整套设备成本加安装。

实施方案

[0034]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5]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实施例1
[0040]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包括安装于车辆两侧纵梁1末端位置处的连接装置2,以及装配在两侧连接装置2之间的防撞梁3,在所述防撞梁3远离所述连接装置2的那一侧安装有一吸能水箱4;
[0041] 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一连接在所述纵梁末端的U形卡件201,所述U形卡件201的上、下侧面处均旋入有螺丝202,所述螺丝202在旋入后抵住纵梁1的侧面,所述U形卡件201的内右端面距离纵梁1的右端面14cm 20cm;在所述U形卡件201的内右端面处加工有两根以上的~导柱203,在所述导柱203上焊接有弹簧205,所述弹簧205压缩至极限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柱
203的长度;在所述U形卡件201的前端面处纵向贯穿设置有通孔206,在纵梁1的外部装配有U字形的连接件207,所述连接件207配合有双头螺栓208,所述双头螺栓208穿过所述通孔
206;所述双头螺栓208收紧后与纵梁1之间产生预紧力,该预紧力小于螺丝202与纵梁1的预紧力;当连接件207受力向左侧移动后,由于其与纵梁1之间有预紧力,通过纵梁1吸收部分撞击力,该部分撞击力小于纵梁1的受力能力,避免造成纵梁1形变,然后在双头螺栓208的作用下带动U形卡件201,螺丝202的预紧力也小于纵梁1的受力能力,螺丝202滑脱后U形卡件201向左侧移动,通过弹簧205接触纵梁实现压缩吸能,直至弹簧205被压缩至极限;
[0042] 所述防撞梁3与所述连接件207之间焊接固定;
[0043] 所述吸能水箱4的上端具有充放水用的第一通孔401,在第一通孔401内旋入有盖子402;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右侧注塑形成有一凹陷的牌照凹槽403。
[0044] 上述机构的受力方式如下:
[0045] 首先,车辆高速追尾时,碰撞吸能水箱,当吸能水箱受力炸裂后,缓冲大部分的冲击力,降低撞击车辆的车损,如果吸能水箱未完全吸能,则再碰撞防撞梁3进行刚性吸能,当防撞梁3受到碰撞时,采用螺丝固定的U形卡件会想左侧移动,利用弹簧可以减少对纵梁的冲击力。
[0046] 实施例2
[0047] 参阅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防撞梁3的左侧位置处焊接有一机架板311,在所述机架板311上安装有水泵312,所述吸能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一隔板411,该隔板411的左侧为缓冲腔412,该隔板411的右侧为储水腔413,在储水腔413内设置有第一隔板414,第一隔板414的右侧处形成增压腔416,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增压腔416的雾化孔417,所述水泵312连接有抽水管313和送水管314,所述抽水管313从吸能水箱4的顶部或底部插入至所述储水腔413内,所述送水管314从所述吸能水箱4的顶部插入至所述增压腔416内;在所述隔板411的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空心的吸能柱444;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413的进水孔454;当车辆在城区内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扬尘,特别是车队运行时,粉尘量更大,我们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向下喷洒水,水附着在路面上,可以实现降尘的效果。特别适合在城区内使用。
[0048] 所述吸能柱444采用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20mm。~
[0049] 实施例3
[0050] 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所述防撞梁3的前后侧面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与所述防撞梁3之间配合有螺丝501,所述固定件5具有夹口502,所述夹口502的内上下端面处均设置有填充固定胶用的填充凹槽503,所述吸能水箱4被夹持在所述夹口502内,通过在填充凹槽503内填充玻璃胶后固定吸能水箱4。上述结构的作用在于,便于拆除掉吸能水箱4,易于对吸能水箱4的更换
[0051] 实施例4
[0052] 参阅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所述防撞梁3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多个减重孔333,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件464,所述防撞梁3位于第一连接件464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464的开口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双头螺栓445,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64的顶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装配孔446,在所述减重孔333和所述装配孔446之间装配有第一吸能柱
447;在所述吸能水箱4的右侧注塑形成一个以上的装配凹槽448,在所述装配凹槽448内胶合固定有泡沫棉449,所述泡沫棉449凸出至所述装配凹槽448的外部;上述结构的作用在于,面对小型的追尾时,吸能水箱4受力,第一连接件464可以小幅度的向左侧位移吸能,避免小型接触造成的吸能水箱4破裂。当碰撞力消失后,第一吸能柱447回弹,本产品复位;同时上述结构也易于拆卸,便于在吸能水箱4损坏后进行更换。
[0053] 所述第一吸能柱447为橡胶材质,壁厚为10mm 16mm。。~
[005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24] 图2为U形卡件与纵梁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3为U形卡件的主视图;
[0026] 图4为吸能水箱的右视图;
[0027] 图5为本产品的实施例2状态下的俯视图;
[0028] 图6为吸能水箱在实施例2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9] 图7为本产品在实施例3状态下的俯视图;
[0030] 图8为固定件的立体图;
[0031] 图9为本产品在实施例4状态下的俯视图;
[0032] 图10为吸能水箱在实施例4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3] 图11为A处局部剖视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