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叶香菲 >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专利详情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6-11-2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9-1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2-0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6-11-2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325126.4 申请日 2016-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8425387B 公开/公告日 2020-02-04
授权日 2020-02-04 预估到期日 2036-11-22
申请年 2016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E02D37/00 主分类号 E02D37/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3195114A、CN104912067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6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叶香菲 当前专利权人 叶香菲
发明人 叶香菲 第一发明人 叶香菲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城街道五甲街30号 邮编 32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温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对于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在部分水泥搅拌桩中插入工字钢,工字钢长度为水泥搅拌桩长度的1.8~2.5倍;工字钢设置部位设置后浇孔,后浇孔直径与水泥搅拌桩直径相同;在工字钢铺设橡胶块,在后浇孔部位设置加强筋,同时设置间距为200mm的箍筋。
  • 摘要附图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 说明书附图:图1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 说明书附图:图2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 说明书附图:图3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 说明书附图:图4
    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叶香菲变更为叶香菲 地址由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城街道五甲街30号变更为245400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尧舜大道3幢(黄山市展硕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院内)
2 2020-02-04 授权
3 2018-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2D 37/00 专利申请号: 201810325126.4 申请日: 2016.11.22
4 2018-08-2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对于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600~800mm,在部分水泥搅拌桩中插入工字钢,工字钢长度为水泥搅拌桩长度的1.8~2.5倍;工字钢设置部位设置后浇孔,后浇孔直径与水泥搅拌桩直径相同;在工字钢铺设橡胶块,橡胶块厚度为150~200mm;在后浇孔部位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为4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同时设置间距为200mm的箍筋,箍筋直径为8mm;
施工步骤包括:
(1)将安装工字钢部位的筏板混凝土凿除出后浇孔,并割除上部多余的钢筋;
(2)钻机钻具穿过后浇孔在水泥搅拌桩桩身钻设工字槽,钻机头部安装工字刀具来切削水泥土,采用吊机吊起工字钢,工字钢插入工字槽过程中通过定位钢板来保证垂直度;
(3)工字钢插入完毕后注入水玻璃封闭工字钢与工字槽的空隙,水玻璃注入压力为1~
1.2MPa,以保证注浆效果;
(4)在工字钢顶部铺设橡胶块;
(5)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在后浇孔放入由加强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笼;
(6)浇筑后浇孔,后浇孔采用膨胀混凝土;后浇孔浇筑顺序为先周边后中间,并采用对称封闭的方式;
对于采用刚性桩如混凝土桩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利用原有桩基和混凝土基础,将承台适当削低,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600~
800mm,筏板基础由削低后承台和新浇基础构成,新浇基础下部钢筋采用直径为20~25mm的钢筋,钢筋间距为150~200mm,承台和新浇基础通过连接筋连成整体,连接筋间距为200~
250mm,连接筋直径为22~25mm,连接筋伸入承台预埋孔长度为250~300mm,承台预埋孔直径为24~27mm,连接筋与承台预埋孔之间空隙采用环氧树脂填塞,连接筋外露于承台长度为400~450mm,承台内设置后浇孔,后浇孔直径与混凝土桩相同;
在承台之外布置小直径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直径为150~300mm,在混凝土桩桩顶设置橡胶块,橡胶块厚度为100~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头设置预制混凝土管箍,预制混凝土管箍嵌入小直径混凝土桩桩头高度为100mm,预制混凝土管箍顶部比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高出120~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碎石砂垫层厚度为120~
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长与混凝土桩桩长相同,场地地质条件在浅部有硬层,小直径混凝土桩伸入浅部硬层500~800mm,与混凝土桩形成长短桩结构,这里浅部硬层为10~20m,混凝土桩伸入的深部硬层为20m以上的土层;
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根据承载力要求和沉降控制要求双重控制,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先根据承载力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S根据下式确定,S=m2Az/Ap2,Az为筏板基础底部面积,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即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截面积,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m2根据下式确定,f=m1R1/Ap1+(Ec2/Ec1)m2R2/Ap2+θ(Es/Ec1)fs,式中m1为混凝土桩置换率,即混凝土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R1为混凝土桩承载力,Ap1为混凝土桩截面积,Ec1为混凝土桩弹性模量,Ec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弹性模量,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R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承载力,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截面积,θ为折减系数,取0.5~0.6,Es为土弹性模量,fs为土地基承载力;
根据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后进行沉降复核,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如下: 式中p是上部传递给地基的应力,Esi是复合模量,zi和Zi-
1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深度,和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
1层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来确定,整个地基的复合模量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二部分为混凝土桩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三部分为下卧层土形成的地基;第一部分复合模量Es1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1=m1Ec1+m2Ec2+(1-m1-m2)Es,第二部分复合模量Es2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2=m1Ec1+(1-m1)Es。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加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危旧房屋需要改造,原有危旧房屋通常层数比较低,传递给地基的荷载较小,所以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相对较低。而改造后房屋的层数可能会比原有危旧房屋要高得多,传递给地基的荷载也会较大,地基必须重新处理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由于原有危旧房屋的桩基和改造后房屋的桩基具有较大的不同,如果处理不妥当容易造成局部地基变形不均匀,造成不均匀沉降。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建房屋地基的基础加固施工技术来确保房屋沉降和承载性能达到要求。
[0004] 危旧房屋的地基处理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刚性桩如混凝土桩进行加固,基础型式通常为承台基础;二是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基础型式通常为筏板基础。本发明针对不同桩基形式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0005] 对于采用刚性桩如混凝土桩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尽可能利用原有桩基和混凝土基础。由于承台高度相对较高,基础结构形式改造成筏板基础后,如果筏板基础高度与承台高度相同,将会显得比较浪费,可以将承台适当削低。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600~800mm,筏板基础由削低后承台和新浇基础构成,新浇基础下部钢筋采用直径为20~25mm的钢筋,钢筋间距为150~200mm,承台和新浇基础通过连接筋连成整体,连接筋间距为200~250mm,连接筋直径为22~25mm,连接筋伸入承台预埋孔长度为250~300mm,承台预埋孔直径为24~27mm,连接筋与承台预埋孔之间空隙采用环氧树脂填塞,连接筋外露于承台长度为400~
450mm。承台内设置后浇孔,后浇孔直径与混凝土桩相同。
[0007] 原有的混凝土桩通常以承台形式进行布置,在承台之外布置小直径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直径为150~300mm,在混凝土桩桩顶设置橡胶块,橡胶块厚度为100~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头设置预制混凝土管箍,预制混凝土管箍嵌入小直径混凝土桩桩头高度为100mm,预制混凝土管箍顶部比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高出120~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碎石砂垫层厚度为120~150mm,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长可以与混凝土桩桩长相同,如果场地地质条件在浅部有硬层,小直径混凝土桩可以伸入浅部硬层500~
800mm,与混凝土桩形成长短桩结构,这里浅部硬层一般为10~20m,混凝土桩伸入的深部硬层一般为20m以上的土层。
[0008] 碎石砂垫层设置在小直径混凝土桩是为了使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土能更好的协同作用,由于小直径混凝土桩的刚度很大,而土相对较小,在相同应变下小直径混凝土桩应力会较大,而土应力会较小,在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可以有效的减少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周围土体的刚度比。为了防止碎石砂垫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出现水平侧移,溢入周围土体失去平衡应力,在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嵌套预制混凝土管箍。
[0009] 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根据承载力要求和沉降控制要求双重控制,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先根据承载力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S根据下式确定,S=m2Az/Ap2,Az为筏板基础底部面积,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即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截面积,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m2根据下式确定,f=m1R1/Ap1+(Ec2/Ec1)m2R2/Ap2+θ(Es/Ec1)fs,式中m1为混凝土桩置换率,即混凝土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R1为混凝土桩承载力,Ap1为混凝土桩截面积,Ec1为混凝土桩弹性模量,Ec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弹性模量,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置换率,R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承载力,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截面积,θ为折减系数,取0.5~0.6,Es为土弹性模量,fs为土地基承载力。
[0010] 根据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数量后进行沉降复核。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如下:
[0011] 式中p是上部传递给地基的应力,Esi是复合模量,zi和Zi-1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深度, 和 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来确定,整个地基的复合模量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二部分为混凝土桩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三部分为下卧层土形成的地基。
[0012] 第一部分复合模量Es1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1=m1Ec1+m2Ec2+(1-m1-m2)Es,第二部分复合模量Es2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2=m1Ec1+(1-m1)Es。
[0013] 如果沉降超过100mm,则增加小直径混凝土桩长度和数量进行重新沉降复核,直至沉降达到要求为止。
[0014] 施工步骤包括:
[0015] (1)将原承台高于新浇基础顶标高部位混凝土进行凿除,凿除至新浇基础顶标高部位以下150mm,并割除上部多余的钢筋,下部箍筋焊接小箍筋,小箍筋高度为100mm,小箍筋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8mm,间距为50~100mm,小箍筋上面架设受力钢筋并进行绑扎固定;
[0016] (2)将原承台混凝土桩部位混凝土凿除出后浇孔,混凝土桩桩顶进行削低,混凝土桩桩顶标高比原承台底标高低100~150mm;混凝土桩桩顶钢筋通常会伸入原承台50cm,混凝土桩桩顶削低到位后将混凝土桩桩顶外露钢筋剪除与削低到位后混凝土桩桩顶齐平;
[0017] (3)施工承台之间的小直径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标高比原承台底标高低50~100mm;
[0018] (4)在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套入预制混凝土管箍;
[0019] (5)在小直径混凝土桩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
[0020] (6)用电钻钻设预留孔,在预留孔内插入连接筋,并用环氧树脂封闭预留孔与连接筋之间空隙;
[0021] (7)绑扎新浇基础钢筋,支设新浇基础模板,浇筑新浇基础混凝土,然后将承台低于新浇基础顶标高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
[0022] (8)在削低到位后混凝土桩桩顶铺设橡胶块;
[0023] (9)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封闭后浇孔;由于混凝土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容易先承载,小直径混凝土桩承载能力特别是土承载能力难以获得发挥,后浇孔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封闭目的是让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土先参与承载,待层数增加混凝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和土协同承载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0024] 对于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5] 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600~800mm。为了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部分水泥搅拌桩中插入工字钢,工字钢长度为水泥搅拌桩长度的1.8~2.5倍。工字钢设置部位设置后浇孔,后浇孔直径与水泥搅拌桩直径相同。为了避免在受力过程中应力集中,在工字钢铺设橡胶块,橡胶块厚度为150~200mm。工字钢承载后后浇孔部位所受到的抗冲切力会较大,故在后浇孔部位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为4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同时设置间距为200mm的箍筋,箍筋直径为8mm。
[0026] 工字钢数量根据承载力要求和沉降控制要求双重控制,工字钢数量先根据承载力初步确定,工字钢数量G根据下式确定,G=m2gAz/Ap2g,Az为筏板基础底部面积,m2g为工字钢置换率,即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Ap2g为工字钢截面积,工字钢置换率m2g根据下式确定,
[0027] f=m1sR1s/Ap1s+(Ec2g/Ec1s)m2gR2g/Ap2g+3(Es/Ec1s)fs,式中m1s为未插入工字钢的水泥搅拌桩置换率,即未插入工字钢的水泥搅拌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R1s为水泥搅拌桩承载力,Ap1s为水泥搅拌桩截面积,Ec1s为水泥搅拌桩弹性模量,Ec2g为工字钢弹性模量,m2g为工字钢置换率,R2g为工字钢承载力,Ap2g为工字钢截面积,β为折减系数,取0.7~0.8,Es为土弹性模量,fs为土地基承载力。
[0028] 根据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工字钢数量后进行沉降复核。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如下:式中p是上部传递给地基的应力,Esi是复合模量,zi和zi-1为基础底
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深度, 和 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来确定,整个地基的复合模量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泥搅拌桩、工字钢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二部分为工字钢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三部分为下卧层土形成的地基。
[0029] 第一部分复合模量Es1s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1s=m1sEc1s+m2gEc2g+(1-m1s-m2g)Es,第二部分复合模量Es2s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2s=m2gEc2g+(1-m2g)Es。
[0030] 如果沉降超过100mm,则增加工字钢长度和数量进行重新沉降复核,直至沉降达到要求为止。
[0031] 施工步骤包括:
[0032] (1)将安装工字钢部位的筏板混凝土凿除出后浇孔,并割除上部多余的钢筋;
[0033] (2)钻机钻具穿过后浇孔在水泥搅拌桩桩身钻设工字槽,钻机头部安装工字刀具来切削水泥土,采用吊机吊起工字钢,工字钢插入工字槽过程中通过定位钢板来保证垂直度;
[0034] (3)工字钢插入完毕后注入水玻璃封闭工字钢与工字槽的空隙,水玻璃注入压力为1~1.2MPa,以保证注浆效果。
[0035] (4)在工字钢顶部铺设橡胶块;
[0036] (5)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在后浇孔放入由加强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笼;由于工字钢刚度明显比水泥搅拌桩刚度或者土刚度要大得多,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容易先承载,水泥搅拌桩承载能力特别是土承载能力难以获得发挥,后浇孔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封闭目的是让水泥搅拌桩和土先参与承载,待层数增加水泥搅拌桩、工字钢和土协同承载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0037] (6)浇筑后浇孔,后浇孔采用膨胀混凝土;后浇孔浇筑顺序为先周边后中间,并尽量采用对称封闭的方式,使工字钢承载时比较均匀。
[0038] 本发明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实施方案

[0041] 实施例一
[0042] 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700mm,筏板基础由削低后承台1和新浇基础9构成,新浇基础9下部钢筋采用直径为22mm的钢筋,钢筋间距为150mm,承台1和新浇基础9通过连接筋5连成整体,连接筋5间距为200mm,连接筋5直径为22mm,连接筋5伸入承台1预埋孔长度为250mm,承台1预埋孔直径为24mm,连接筋5与承台1预埋孔之间空隙采用环氧树脂填塞,连接筋5外露于承台1长度为400mm。承台1内设置后浇孔4,后浇孔4直径与混凝土桩2相同。
[0043] 在承台1之外布置小直径混凝土桩6,小直径混凝土桩6直径为200mm,在混凝土桩2桩顶设置橡胶块3,橡胶块3厚度为120mm。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头设置预制混凝土管箍7,预制混凝土管箍7嵌入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头高度为100mm,预制混凝土管箍7顶部比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顶高出120mm。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8,碎石砂垫层8厚度为120mm,场地地质条件在15m浅部有硬层,小直径混凝土桩6伸入浅部硬层600mm,与混凝土桩
2形成长短桩结构。
[0044] 小直径混凝土桩6数量根据承载力要求和沉降控制要求双重控制,小直径混凝土桩6数量先根据承载力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6数量S根据下式确定,S=m2Az/Ap2,Az为筏板基础底部面积,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置换率,即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截面积,小直径混凝土桩6置换率m2根据下式确定,f=m1R1/Ap1+(Ec2/Ec1)m2R2/Ap2+θ(Es/Ec1)fs,式中m1为混凝土桩2置换率,即混凝土桩2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R1为混凝土桩2承载力,Ap1为混凝土桩2截面积,Ec1为混凝土桩2弹性模量,Ec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弹性模量,m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置换率,R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承载力,Ap2为小直径混凝土桩6截面积,θ为折减系数,取0.5~0.6,Es为土弹性模量,fs为土地基承载力。
[0045] 根据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小直径混凝土桩6数量后进行沉降复核。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如下:
[0046] 式中p是上部传递给地基的应力,Esi是复合模量,zi和Zi-1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深度, 和 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来确定,整个地基的复合模量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混凝土桩2、小直径混凝土桩6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二部分为混凝土桩2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三部分为下卧层土形成的地基。
[0047] 第一部分复合模量Es1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1=m1Ec1+m2Ec2+(1-m1-m2)Es,第二部分复合模量Es2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2=m1Ec1+(1-m1)Es。
[0048] 如果沉降超过100mm,则增加小直径混凝土桩6长度和数量进行重新沉降复核,直至沉降达到要求为止。根据上述步骤,工字钢11数量确定为125根。
[0049] 施工步骤包括:
[0050] (1)将原承台1高于新浇基础9顶标高部位混凝土进行凿除,凿除至新浇基础9顶标高部位以下150mm,并割除上部多余的钢筋,下部箍筋焊接小箍筋,小箍筋高度为100mm,小箍筋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8mm,间距为50~100mm,小箍筋上面架设受力钢筋并进行绑扎固定;
[0051] (2)将原承台1混凝土桩2部位混凝土凿除出后浇孔4,混凝土桩2桩顶进行削低,混凝土桩2桩顶标高比原承台1底标高低100~150mm;混凝土桩2桩顶削低到位后将混凝土桩2桩顶外露钢筋剪除与削低到位后混凝土桩2桩顶齐平;
[0052] (3)施工承台1之间的小直径混凝土桩6,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顶标高比原承台1底标高低50~100mm;
[0053] (4)在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顶套入预制混凝土管箍7;
[0054] (5)在小直径混凝土桩6桩顶铺设碎石砂垫层8;
[0055] (6)用电钻钻设预留孔,在预留孔内插入连接筋5,并用环氧树脂封闭预留孔与连接筋5之间空隙;
[0056] (7)绑扎新浇基础9钢筋,支设新浇基础9模板,浇筑新浇基础9混凝土,然后将承台1低于新浇基础9顶标高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
[0057] (8)在削低到位后混凝土桩2桩顶铺设橡胶块3;
[0058] (9)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封闭后浇孔4。
[0059] 实施例二
[0060] 本实施例中对于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10进行加固的基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61] 改造后房屋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700mm,水泥搅拌桩10长度为15m,在部分水泥搅拌桩10中插入工字钢11,工字钢11长度为30m。工字钢11设置部位筏板基础设置后浇孔4,后浇孔4直径与水泥搅拌桩10直径相同。在工字钢11铺设橡胶块3,橡胶块3厚度为180mm。在后浇孔4部位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为4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同时设置间距为200mm的箍筋,箍筋直径为8mm。
[0062] 工字钢11数量根据承载力要求和沉降控制要求双重控制,工字钢11数量先根据承载力初步确定,工字钢11数量G根据下式确定,G=m2gAz/Ap2g,Az为筏板基础底部面积,m2g为工字钢11置换率,即桩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Ap2g为工字钢11截面积,工字钢11置换率m2g根据下式确定,
[0063] f=m1sR1s/Ap1s+(Ec2g/Ec1s)m2gR2g/Ap2g+β(Es/Ec1s)fs,式中m1s为未插入工字钢11的水泥搅拌桩10置换率,即未插入工字钢11的水泥搅拌桩10总截面积与筏板基础底部面积的比值,R1s为水泥搅拌桩10承载力,Ap1s为水泥搅拌桩10截面积,Ec1s为水泥搅拌桩10弹性模量,Ec2g为工字钢11弹性模量,m2g为工字钢11置换率,R2g为工字钢11承载力,Ap2g为工字钢11截面积,β为折减系数,取0.75,Es为土弹性模量,fs为土地基承载力;
[0064] 根据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工字钢11数量后进行沉降复核。沉降计算公式采用如下: 式中p是上部传递给地基的应力,Esi是复合模量,zi和Zi-1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深度, 和 为基础底面分别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来确定,整个地基的复合模量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泥搅拌桩10、工字钢11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二部分为工字钢11和土形成的地基,第三部分为下卧层土形成的地基。第一部分复合模量Es1s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1s=m1sEc1s+m2gEc2g+(1-m1s-m2g)Es,第二部分复合模量Es2s计算公式采用如下:Es2s=m2gEc2g+(1-m2g)Es。
[0065] 如果沉降超过100mm,则增加工字钢11长度和数量进行重新沉降复核,直至沉降达到要求为止。根据上述步骤,工字钢11数量确定为76根。
[0066] 施工步骤包括:
[0067] (1)将安装工字钢11部位的筏板混凝土凿除出后浇孔4,并割除上部多余的钢筋;
[0068] (2)钻机钻具穿过后浇孔4在水泥搅拌桩10桩身钻设工字槽,钻机头部安装工字刀具来切削水泥土,采用吊机吊起工字钢11,工字钢11插入工字槽过程中通过定位钢板来保证垂直度;
[0069] (3)工字钢11插入完毕后注入水玻璃封闭工字钢11与工字槽的空隙,水玻璃注入压力为1~1.2MPa,以保证注浆效果。
[0070] (4)在工字钢11顶部铺设橡胶块3;
[0071] (5)待房屋达到三层以后再在后浇孔4放入由加强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笼;
[0072] (6)浇筑后浇孔4,后浇孔4采用膨胀混凝土;后浇孔4浇筑顺序为先周边后中间,并尽量采用对称封闭的方式。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承台示意图,图2为带刚性桩基础形式的筏板基础立面示意图,图3为带刚性桩基础形式的筏板基础平面示意图,图4为带柔性桩基础形式的筏板基础平面示意图。
[0040] 1、承台,2、混凝土桩,3、橡胶块,4、后浇孔,5、连接筋,6、小直径混凝土桩,7、预制混凝土管箍,8、碎石砂垫层,9、新浇基础,10、水泥搅拌桩,11、工字钢。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