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8-0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1-2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9-2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8-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721103.X 申请日 2019-08-06
公开/公告号 CN110617730B 公开/公告日 2020-09-22
授权日 2020-09-22 预估到期日 2039-08-06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28F1/12 主分类号 F28F1/1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3
权利要求数量 4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聂欣、朱泽辉、吕明、徐江荣 第一发明人 聂欣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黄前泽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现有设置肋片的换热器中,肋片与加热管壁连接处存在换热较差的区域,在靠近肋片壁面处,流体由于粘性,出现滞留的区域;肋片数量越多,此类区域也越多。本发明包括换热壁和多个肋片。各肋片均设置在换热壁上,且肋片靠近换热壁的一侧开设有射流通道。外界环境大空间气流通过自然对流在肋片与换热壁连接的基部汇聚,流体通过射流通道,在射流通道出口靠近换热壁道管壁处出现射流现象并形成较薄的层流边界层,而该区域表面换热系数较大,利用这一特征强化流体与壁面换热,进而有效提高了肋片根部的换热效果。另外本发明中的孔道还能够大大减少肋片长期使用后的根部积灰现象。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9-22 授权
2 2020-0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8F 1/12 专利申请号: 201910721103.X 申请日: 2019.08.06
3 2019-12-2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和多个肋片;其特征在于:各肋片均设置在换热壁上,且肋片靠近换热壁的一侧开设有射流通道;各肋片沿着换热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的肋片呈矩形或环形;在肋片呈环形的情况下,所述的换热壁呈管状;
所述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的直径 xc
为边界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 g为
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S1、S2分别为肋片的侧面面积、肋片与换热壁连接处的截面面积。

2.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和多个肋片;其特征在于:各肋片均设置在换热壁上,且肋片靠近换热壁的一侧开设有射流通道;所述的换热壁呈管状;所述的肋片呈矩形;肋片的长度方向沿换热壁的轴向设置;多片肋片沿换热壁的周向均布;射流通道的出口方向平行于换热壁的轴线;射流通道与肋片的两侧均连通;射流通道通过对换热壁进行冲压得到;同一肋片上相邻的两个射流通道位于肋片的相反侧;
同一肋片上相邻两个射流通道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的直径 xc为边界
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 g为
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呈圆孔状或方孔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换热壁中通入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换热壁传递到肋片上,升高环境中流体的温度;环境中的流体在对流作用下流向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肋片之间;环境中的流体在肋片根部的汇聚,汇聚的流体通过射流通道形成贴壁射流;贴壁射流使得换热壁的外侧面与肋片的连接处出现层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壁面的表面换热系数增大,提高换热壁的换热效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快进步,换热器作为制热、化工、航天等工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高效地运行至关重要。现在各种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与生活,不同的换热器通常由不同结构的肋片组成,通过肋片来增加换热面积。
[0003] 换热器在向外界散发传递热量时,在换热需求大的表面会布置一些依附于基础表面上的扩展表面,这些扩展表面即为肋片,肋片的种类根据实际的用途以及特性有直肋、环肋以及套片式肋片等。而在肋片与肋片之间,间距的两端与加热管壁连接处存在一些换热较差的区域,以及因壁面粘性效应总存在气体流动较慢的区域。肋片数量越多,这样的区域也就越多。这样的问题在大部分传统肋片如:环形肋片、矩形等截面直肋等类似结构中都有存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0005] 本发明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和多个肋片;各肋片均设置在换热壁上,且肋片靠近换热壁的一侧开设有射流通道。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肋片呈矩形;各肋片沿着换热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壁呈管状。所述的肋片呈环形。各肋片沿换热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的直径xc为边界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0009]
[0010]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g为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S1、S2分别为肋片的侧面面积、肋片与换热壁连接处的截面面积。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通道呈圆孔状或方孔状。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壁呈管状。所述的肋片呈矩形。肋片的长度方向沿换热壁的轴向设置。多片肋片沿换热壁的周向均布。
[0013] 作为优选,射流通道的出口方向平行于换热壁的轴线。射流通道与肋片的两侧均连通。射流通道通过对换热壁进行冲压得到;同一肋片上相邻的两个射流通道位于肋片的相反侧。
[0014] 作为优选,同一肋片上相邻两个射流通道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的直径xc为边界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0015]
[0016]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g为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
[0017] 该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具体如下:
[0018] 换热壁中通入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换热壁传递到肋片上,升高环境中流体的温度;环境中的流体在对流作用下流向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肋片之间;环境中的流体在肋片根部的汇聚,汇聚的流体通过射流通道形成贴壁射流;贴壁射流使得换热壁的外侧面与肋片的连接处出现层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壁面的表面换热系数增大,提高换热壁的换热效率。
[0019]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发明在肋片与换热壁的连接处开设射流通道;射流通道使得肋片根部产生贴壁射流现象。贴壁射流的射流初始阶段,近壁面处会出现一个层流边界层并向湍流边界层转捩,此时壁面的表面换热系数会很大,但随着射流完全发展,这个换热系数在不断下降,直至一个最小值。本发明便是利用这段距离中较大的换热系数来强化局部范围内的换热。
[0021] 2、本发明在每一片肋片与换热壁的连接处开设射流通道,可以对每一片肋片与换热壁的连接部位的换热死角做出改善,即使在单个肋片处的增益不大,但在整个肋片组上看,带来的换热效益将十分明显。此外,本发明中的射流通道能够大大减少肋片长期使用后的根部积灰现象。
[0022] 3、本发明通过给出肋片厚度、肋片宽度、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射流通道直径的相互约束关系,提高了贴壁射流的强度。

实施方案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1] 实施例1
[003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1和n片肋片。肋片2呈矩形。n片肋片沿换热壁1的长度方向依次等间隔排列。
[0033] 肋片2靠近换热壁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射流通道2-1。通常所开射流通道2-1的个数应当不影响肋根的导热能力,一片肋片的射流通道数量在4到10个最佳,具体按照肋片的大小尺寸确定。射流通道2-1沿着位于肋片2与换热壁1外侧壁交线依次等间距排列。射流通道2-1呈圆孔状。射流通道2-1的开口方向与换热壁1的轴线方向一致。肋片2的厚度以及相邻肋片2的间距均根据换热器的换热需求确定。肋片厚度与肋片间距之和,即为贴壁射流现象的射流方向距离。我们希望贴壁射流现象能改善肋片与换热壁管壁连接角落处换热薄弱的问题,肋片的厚度在满足相应效率的情况下应当越薄越好,使得射流层流边界层转捩的距离能尽可能覆盖肋片间距,强化换热。
[0034] 如图2所示,由于外界环境流体3与热交换存在温差,故产生对流现象,使得外界环境流体3流向换热壁1,并在肋片2根部的射流通道道2-1处汇聚。外界环境流体3通过射流通道道2-1将形成射流现象,并根据来流方向在换热壁1依次形成层流边界层3-1、过渡区3-2、湍流边界层3-3,本发明主要利用的是射流在管壁层流边界层3-1和过渡区3-2的转捩处较高的表面换热系数来提高换热效果。
[0035] 利用自然对流层流边界层转捩的实验关联式推导射流流向上的层流转捩的距离以及射流通道2-1的直径。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2-1的直径 射流通道2-1为圆孔,所以d为孔径。
[0036] xc为边界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0037]
[0038]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 g为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在环境流体理想的情况下与温度变化的倒数成正比;;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3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3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外界环境流体3为空气的情况下取0.71;S1、S2分别为肋片的侧面面积、肋片与换热壁连接处的截面面积;如果单片肋片连接m个换热壁1(即蛇形的热交换管的多次穿过同一肋片),则在原有的S2基础上乘以m,它们的比值作为修正因子对式(1)进行修正。
[0039] 前述的Gr为无量纲的格拉晓夫数,在这里起到同雷诺数相当的作用Re=f(Gr),Gr的表达式根据贴壁射流现象边界层层流转捩的临界雷诺数Rec推导得到,推导中Rec的取值为105~106,优选5×105。hxavg为贴壁射流现象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q为热流密度,这里等于总热流密度减去热传导以及辐射损失的部分。
[0040] 在一个确定的热交换环境中,在肋片的大小样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热交换环境中Tjet、Twall以及q的数值,确定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x、射流通道2-1直径d的大小,进而使得肋片与换热壁之间的贴壁射流现象更明显。
[0041] 该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如下:
[0042] 换热壁中通入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换热介质1-1;换热介质1-1为气体或液体。换热介质1-1的热量通过换热壁传递到肋片上,进而升高外界环境流体的温度。
[0043] 如图1和2所示,当外界环境流体产生对流,流向两个肋片组之间时;来流流体在肋片根部的汇聚,汇聚的流体通过射流通道2-1形成贴壁射流。贴壁射流的射流初始阶段,近壁面处会出现一个层流边界层向湍流边界层转捩的过程,此时壁面的表面换热系数会很大;该表面换热系数大的部位将明显提高换热效率。
[0044] 以下通过模拟仿真对实施例1提高换热效率的作用进行论证:
[0045] 取肋片厚度为2mm,肋片高度为40mm,射流通道2-1直径为0.5mm。设置外界环境中的来流气体流速为0.1m/s,来流速度方向与肋高方向一致。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肋片区别仅在于是否设置有射流通道2-1。
[0046]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流场分布云图如图5所示;图5中,上侧的白色部分为实验组中的肋片,下侧的白色部分为对照组的肋片。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射流通道2-1处的流速明显增大,有明显的贴壁射流现象。
[0047]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肋片的肋高方向(即垂直换热壁的方向)上,温度分布曲线图如图3所示;图3中,横坐标越大表示越靠近换热壁,实线对应有射流通道2-1的实验组,虚线对应没有射流通道2-1的对照组;可以看出,在外界环境的不同位置处,实验组的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温度衰减的趋势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8%。;这证明了本发明开设的射流通道2-1有效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48]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肋片的排列方向(即换热壁的轴向)上,两块肋片之间的表面换热系数曲线图如图4所示;图4中,横坐标的0.06处对应其中一块肋片的根部,纵坐标越大表示越远离该肋片,实线对应实验组,虚线对应对照组;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肋片根部处的表面换热系数远大于对照组在肋片根部处的表面换热系数;虽然实验组在远离肋片处的表面换热系数低于对照组在远离肋片处的表面换热系数,但由于换热器的换热主要集中在肋片上故,这一现象对换热效率的改变影响较小;这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开设的射流通道2-1有效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49] 实施例2
[0050] 如图6所示,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1和肋片2。换热壁1呈管状。肋片2呈环形。多片肋片2沿换热壁1的长度方向依次等间隔排列。
[0051] 肋片2靠近换热壁1的一侧开设有k个射流通道2-1。通常所开射流通道的个数应当不影响肋根的导热能力,一片肋片开孔的数量在4到10个最佳,具体按照肋片的大小尺寸。同一肋片上的k个射流通道2-1沿换热壁1的周向均布。射流通道2-1呈方孔状。射流通道2-1的开口方向与换热壁1的轴线方向一致。肋片2的厚度以及相邻肋片2的间距均根据换热器的换热需求确定,属于现有技术。
[0052] 换热壁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片肋片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2-1的直径射流通道2-1为圆孔,所以d为孔径。xc满足实施例1中的方程式(1)。由于射流通道2-1为方形,所以d为等流量当量直径。
[0053] 实施例3
[0054] 如图7所示,一种基于肋根孔道射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壁1和肋片2。换热壁1呈管状;肋片2呈矩形。肋片2的长度方向沿换热壁1的轴向设置。多片肋片2沿换热壁1的周向均布(在图7中仅显示一片)。
[0055] 肋片2靠近换热壁1的一侧开设有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射流通道2-1。通常所开孔道的个数应当不影响肋根的导热能力,一片肋片开孔的数量在4到10个最佳,具体按照肋片的大小尺寸。射流通道的出口方向平行于换热壁1的轴线。射流通道与肋片2的两侧均连通。射流通道通过对换热壁1进行冲压得到;同一肋片上相邻的两个射流通道位于肋片的相反侧。肋片2的厚度以及相邻肋片2的间距均根据换热器的换热需求确定,属于现有技术。
[0056] 本实施例中外界环境流体3的流动方向如图7所示,外界环境流体3的方向平行于肋片侧面。
[0057] 利用自然对流层流边界层转捩的实验关联式推导射流流向上的层流转捩的距离以及射流通道2-1的直径。同一肋片上相邻两个射流通道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2-1的直径 射流通道2-1为圆孔,所以d为孔径。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肋片上相邻两个射流通道的间距x=3xc;射流通道2-1出口处的直径 由于这里的孔道形状不规则,故此处的直径d指等流量当量直径。xc为边界层层流转捩之前的距离,其满足方程式(1);
[0059]
[0060] 式(1)中, q=qtotal-qcond-qrad;△T=Twall-Tjet;g为重力加速度;αv为体胀系数,在环境流体理想的情况下与温度变化的倒数成正比;v为外界环境流体的运动粘度;λ为外界环境流体3的热传导系数;qtotal为总热流密度;
qcond为热传导损失的热流密度;qrad为辐射损失的热流密度;Tjet为外界环境流体3的温度,Twall为换热壁的温度。Pr为普朗特数,外界环境流体3为空气的情况下取0.71。在这里肋片与换热壁工作面积的比值对实施例3的影响较小所以不必考虑。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平面原理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产生贴壁射流的原理图;
[0025] 图3是实施例1在相同边界条件下有射流通道肋片与无射流通道肋片的肋高方向温度分布对比图;
[0026] 图4是实施例1在相同边界条件下有射流通道肋片与无射流通道肋片的肋厚方向换热系数分布对比图;
[0027] 图5是实施例1在相同边界条件下有射流通道肋片与无射流通道肋片的流场分布云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端面示意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