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张胜有 >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专利详情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1-1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4-3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1-1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029143.5 申请日 2021-01-11
公开/公告号 CN112640632A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1-11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C11/00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1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李建桥: "钵苗有序移栽机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农机化研究》;
引用专利 CN201243469Y、JP2013243976A、CN204681852U、CN105379486A、CN105432199A、CN106508209A、CN207969310U、CN108738557A、CN108811546A、CN108934294A、CN110313285A、CN112042288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张胜有 当前专利权人 张胜有
发明人 张胜有 第一发明人 张胜有
地址 上海市崇明区新河镇新申路921弄2号F区2305室 邮编 20215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上海市 申请人所在市 上海市崇明区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插秧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便于移动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插秧设备。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移动机构;翻泥机构,移动机构上设有翻泥机构。本发明通过移动机构实现本设备的移动,接着在翻泥机构的配合下,实现对土地的自动翻动;通过下料机构与翻泥机构的配合,实现当翻泥机构翻好泥土后,秧苗由下料机构自动落至翻好的泥土内,如此就无需人工手动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 摘要附图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C 11/00 专利申请号: 202110029143.5 申请日: 2021.01.11
2 2021-04-1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
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有移动机构(2);
翻泥机构(3),移动机构(2)上设有翻泥机构(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移动机构(2)包括有:
伺服电机(20),支撑板(1)底部设有伺服电机(20);
连接架(21),支撑板(1)上对称设有连接架(21);
转柱(22),连接架(21)之间转动式设有转柱(22),转柱(22)与伺服电机(20)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第一轮子(23),转柱(22)两端均设有第一轮子(23);
第一支撑架(24),连接架(2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24);
第二支撑架(25),第一支撑架(24)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架(25);
第二轮子(26),第二支撑架(25)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轮子(2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翻泥机构(3)包括有:
导向框(30),支撑板(1)上对称设有导向框(30);
第一固定柱(31),导向框(30)内均设有第一固定柱(31);
第一弹簧(32),第一固定柱(31)上均套有第一弹簧(32);
翻泥齿(33),第一固定柱(31)之间滑动式设有翻泥齿(33),翻泥齿(33)与第一弹簧(32)连接;
第一活动块(34),翻泥齿(33)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34);
第二弹簧(35),第一活动块(34)均与翻泥齿(33)之间对称设有第二弹簧(35);
转杆(36),转柱(22)上对称设有转杆(36),转杆(36)与第一活动块(34)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下料机构(4),下料机构(4)包括有:
第一固定块(40),连接架(21)上均设有第一固定块(40);
下料筒(42),第一固定块(40)之间设有下料筒(42);
固定板(41),下料筒(42)上设有固定板(41);
第一挡板(43),下料筒(42)下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挡板(43);
第三弹簧(44),第一挡板(43)均与下料筒(42)下部之间设有第三弹簧(44);
第二固定柱(45),第一挡板(43)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柱(45),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45)均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柱(45)连接,第二固定柱(45)与转杆(36)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间歇机构(5),间歇机构(5)包括有:
第二挡板(50),下料筒(42)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50);
第二固定块(51),第二挡板(50)上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51);
挡块(52),第二固定块(51)上均设有挡块(52);
导向柱(53),下料筒(42)上对称设有导向柱(53),第二挡板(50)在导向柱(53)上滑动;
第四弹簧(54),导向柱(53)上均套有第四弹簧(54);
固定环(55),导向柱(53)末端均设有固定环(55),第四弹簧(54)与第二挡板(50)和固定环(55)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挡料机构(6),挡料机构(6)包括有:
第三支撑架(60),下料筒(42)上对称设有第三支撑架(60);
第二活动块(61),第三支撑架(60)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61);
连接杆(62),第二活动块(61)上均转动式设有连接杆(62);
L型块(63),连接杆(62)均与下料筒(42)之间转动式设有L型块(63),L型块(63)与下料筒(42)之间设有弹性件;
第一卡柱(64),L型块(63)上均设有第一卡柱(64);
异形杆(65),下料筒(42)上滑动式设有异形杆(65),异形杆(65)与第一卡柱(64)滑动式配合。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送料机构(7),送料机构(7)包括有:
支撑杆(70),支撑板(1)上对称设有支撑杆(70);
方形框(71),支撑杆(70)之间设有方形框(71);
转轴(72),方形框(71)上对称转动式设有转轴(72);
传送组件(73),一侧的转轴(72)与转柱(22)之间设有传送组件(73);
传送带(74),转轴(72)之间设有传送带(74);
第三挡板(75),固定板(41)上设有多个第三挡板(75),方形框(71)与相近的第三挡板(75)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转向机构(8),转向机构(8)包括有:
第三固定块(80),第一支撑架(24)上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80);
转盘(81),第二支撑架(25)上设有转盘(81);
第二卡柱(82),转盘(81)与第三固定块(80)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柱(82)。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储料机构(9),储料机构(9)包括有:
箱体(90),支撑板(1)上设有箱体(90);
第一活动门(91),箱体(90)内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门(91);
第二活动门(92),第一活动门(91)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门(92);
磁铁(93),第一活动门(91)上均设有磁铁(93),箱体(90)上对称设有磁铁(93),相近的两个磁铁(93)相互配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插秧方式多是人工手动进行,首先人们需要用工具将泥土翻开,接着再将秧苗插入翻开的泥土,且为了便于秧苗的生长,通常需要使秧苗分布均匀,横竖都在一条线上,但这样需要人们对插秧的熟练度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器通常体积较大,对于一些较小的田地,或道路较窄的田地,插秧机器通常无法较好的移动,如此就较为不便。
[0003] 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我们需要研发一种体积较小、便于移动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插秧设备。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体积较大,对于一些较小的田地,或道路较窄的田地,插秧机器通常无法较好的移动和人工手动插秧对熟练度要求较高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便于移动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插秧设备。
[0005]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移动机构;翻泥机构,移动机构上设有翻泥机构。
[0006]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移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支撑板底部设有伺服电机;连接架,支撑板上对称设有连接架;转柱,连接架之间转动式设有转柱,转柱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组件;第一轮子,转柱两端均设有第一轮子;第一支撑架,连接架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轮子,第二支撑架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轮子。
[000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翻泥机构包括有:导向框,支撑板上对称设有导向框;第一固定柱,导向框内均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弹簧,第一固定柱上均套有第一弹簧;翻泥齿,第一固定柱之间滑动式设有翻泥齿,翻泥齿与第一弹簧连接;第一活动块,翻泥齿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第二弹簧,第一活动块均与翻泥齿之间对称设有第二弹簧;转杆,转柱上对称设有转杆,转杆与第一活动块配合。
[0008]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连接架上均设有第一固定块;下料筒,第一固定块之间设有下料筒;固定板,下料筒上设有固定板;第一挡板,下料筒下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挡板;第三弹簧,第一挡板均与下料筒下部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二固定柱,第一挡板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柱,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均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柱连接,第二固定柱与转杆配合。
[0009]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间歇机构,间歇机构包括有:第二挡板,下料筒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第二固定块,第二挡板上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挡块,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挡块;导向柱,下料筒上对称设有导向柱,第二挡板在导向柱上滑动;第四弹簧,导向柱上均套有第四弹簧;固定环,导向柱末端均设有固定环,第四弹簧与第二挡板和固定环连接。
[001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下料筒上对称设有第三支撑架;第二活动块,第三支撑架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连接杆,第二活动块上均转动式设有连接杆;L型块,连接杆均与下料筒之间转动式设有L型块,L型块与下料筒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一卡柱,L型块上均设有第一卡柱;异形杆,下料筒上滑动式设有异形杆,异形杆与第一卡柱滑动式配合。
[0011]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板上对称设有支撑杆;方形框,支撑杆之间设有方形框;转轴,方形框上对称转动式设有转轴;传送组件,一侧的转轴与转柱之间设有传送组件;传送带,转轴之间设有传送带;第三挡板,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三挡板,方形框与相近的第三挡板连接。
[0012]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第一支撑架上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转盘,第二支撑架上设有转盘;第二卡柱,转盘与第三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柱。
[0013]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储料机构,储料机构包括有:箱体,支撑板上设有箱体;第一活动门,箱体内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第一活动门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门;磁铁,第一活动门上均设有磁铁,箱体上对称设有磁铁,相近的两个磁铁相互配合。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移动机构实现本设备的移动,接着在翻泥机构的配合下,实现对土地的自动翻动。
[0015] 2、通过下料机构与翻泥机构的配合,实现当翻泥机构翻好泥土后,秧苗由下料机构自动落至翻好的泥土内,如此就无需人工手动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0016] 3、通过间歇机构、挡料机构与下料机构的配合,进而实现对秧苗的间歇下料,同时还可防止过多的秧苗堆积在下料筒内。
[0017] 4、通过设有送料机构,进而实现对秧苗的向左传送。
[0018] 5、通过设有转向机构,进而便于人们对本设备移动的方向进行调整。
[0019] 6、通过设有储料机构,进而便于人们对秧苗的取放。

实施方案

[0031]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0032] 实施例1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支撑板1、移动机构2和翻泥机构
3,支撑板1上设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左侧设有翻泥机构3。
[0033] 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设备移动至需要进行插秧的地方,接着启动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移动的同时带动翻泥机构3运作,使得翻泥机构3将泥土翻开,如此人们只需将秧苗插入翻开的土地处即可,这样就可快速进行插秧,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关闭移动机构2即可。
[0034] 移动机构2包括有伺服电机20、连接架21、转柱22、第一轮子23、第一支撑架24、第二支撑架25和第二轮子26,支撑板1底部左侧设有伺服电机20,支撑板1上前后对称设有连接架21,连接架21左侧之间转动式设有转柱22,转柱22后端与伺服电机20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组件,转柱22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一轮子23,连接架21右侧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24,第一支撑架24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架25,第二支撑架25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轮子26。
[0035] 翻泥机构3包括有导向框30、第一固定柱31、第一弹簧32、翻泥齿33、第一活动块34、第二弹簧35和转杆36,支撑板1左侧对称设有导向框30,导向框30内均设有第一固定柱
31,第一固定柱31上均套有第一弹簧32,第一固定柱31之间滑动式设有翻泥齿33,翻泥齿33与第一弹簧32连接,翻泥齿33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34,第一活动块34均与翻泥齿
33之间对称设有第二弹簧35,转柱22上对称设有转杆36,转杆36与第一活动块34配合。
[0036] 当人们将本设备移动至需要插秧的地方后,接着就可启动伺服电机20,伺服电机20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柱22转动,转柱22带动第一轮子23和转杆36转动,第一轮子
23转动进而实现本设备的自动移动,接着当转杆36转动至与第一活动块34接触时,第一活动块34被带动向右移动,第一活动块34进而带动翻泥齿33向右移动,翻泥齿33向右移动从而将泥土翻开,第一弹簧32被拉伸,接着待第一活动块34与支撑板1上的凸块接触时,第一活动块3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35被压缩,待第一活动块34移动至与转杆36分离时,转杆36继续转动,接着第一弹簧32带动翻泥齿33复位,同时当第一活动块34与支撑板1上的凸块分离时,第二弹簧35带动第一活动块34复位,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关闭伺服电机20即可。
[0037]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下料机构4,下料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块40、固定板41、下料筒42、第一挡板43、第三弹簧44和第二固定柱45,连接架21左侧均设有第一固定块40,第一固定块40之间设有下料筒42,下料筒42上部设有固定板41,下料筒42下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挡板43,第一挡板43均与下料筒42下部之间设有第三弹簧44,第一挡板43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柱45,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45均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柱45连接,第二固定柱45与转杆36配合。
[0038] 首先人们将秧苗放置于下料筒42内,初始状态时,第一挡板43位于下料筒42内侧,如此就可挡住秧苗,接着待翻泥齿33移动至导向框30右侧时,转杆36与第二固定柱45接触,由于第二固定柱45与转杆36之间的摩檫力较大,而第三弹簧44的拉力较小,因此转杆36转动会带动第二固定柱45和第一挡板43向右移动,第三弹簧44被拉伸,使第一挡板43不再挡住秧苗,使得秧苗落至翻好的土内,如此就可实现自动插秧,进而减轻人们工作强度,接着待转杆36转动至与第二固定柱45分离时,第三弹簧44带动第一挡板43和第二固定柱45复位,然后人们就可继续将秧苗放置于下料筒42内。
[0039] 还包括间歇机构5,间歇机构5包括有第二挡板50、第二固定块51、挡块52、导向柱53、第四弹簧54和固定环55,下料筒42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50,第二挡板50左侧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51,第二固定块51上均设有挡块52,下料筒42左侧对称设有导向柱53,第二挡板50在导向柱53上滑动,导向柱53上均套有第四弹簧54,导向柱53末端均设有固定环55,第四弹簧54与第二挡板50和固定环55连接。
[0040] 首先人们将秧苗放置于第二挡板50上,接着待转杆36上部转动至与挡块52接触时,转杆36带动挡块52向左移动,挡块52通过第二固定块51带动第二挡板50向左移动,第四弹簧54被压缩,待第二挡板50不再挡住秧苗时,秧苗落至第一挡板43上,此时转杆36继续转动,待转杆36与挡块52分离时,第四弹簧54带动第二挡板50、第二固定块51和挡块52复位,接着人们就可继续将秧苗放置于第二挡板50。
[0041] 还包括挡料机构6,挡料机构6包括有第三支撑架60、第二活动块61、连接杆62、L型块63、第一卡柱64和异形杆65,下料筒42上左侧上部对称设有第三支撑架60,第三支撑架60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61,第二活动块61上均转动式设有连接杆62,连接杆62均与下料筒42之间转动式设有L型块63,L型块63与下料筒42之间设有弹性件,L型块63上均设有第一卡柱64,下料筒42上滑动式设有异形杆65,异形杆65与第一卡柱64滑动式配合。
[0042] 当第二挡板50向左移动至与第二活动块61接触时,第二活动块61通过连接杆62带动L型块63转动,此时弹性件发生形变,L型块63进而通过第一卡柱64带动异形杆65向上移动,接着待第二挡板50向右移动至不与第二活动块61接触时,弹性件带动L型块63复位,L型块63进而带动二活动块、连接杆62和异形杆65复位。
[0043] 还包括送料机构7,送料机构7包括有支撑杆70、方形框71、转轴72、传送组件73、传送带74和第三挡板75,支撑板1顶部右侧对称设有支撑杆70,支撑杆70之间设有方形框71,方形框71上对称转动式设有转轴72,左侧的转轴72与转柱22之间设有传送组件73,转轴72之间设有传送带74,固定板41上设有多个第三挡板75,方形框71与相近的第三挡板75连接。
[0044] 首先人们将秧苗均匀放置于第三挡板75之间的传送带74上,转柱22转动进而通过传送组件73带动左侧的转轴72转动,左侧的转轴72通过传送带74带动右侧的转轴72转动,同时传送带74带动秧苗向左移动,待左侧的秧苗移动至第二挡板50上后,异形杆65向上移动进而挡住剩余的秧苗,待第二挡板50上的秧苗落至第一挡板43上后,异形杆65向下移动,使左侧的秧苗移动至第二挡板50上,如此转杆36不断转动就可实现对秧苗的间歇下料。
[0045] 还包括转向机构8,转向机构8包括有第三固定块80、转盘81和第二卡柱82,第一支撑架24上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80,第二支撑架25上设有转盘81,转盘81与第三固定块80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柱82。
[0046] 当人们需要调整本设备的移动方向时,人们就可关闭伺服电机20对第二轮子26的方向进行调整,首先人们将第二卡柱82向上拔出,接着转动转盘81,从而可对第二轮子26的方向进行调整,待调整好后,人们就可将第二卡柱82插回转盘81与第三固定块80之间,对第二支撑架25进行固定,如此就便于人们对本设备运行的方向进行调整。
[0047] 还包括储料机构9,储料机构9包括有箱体90、第一活动门91、第二活动门92和磁铁93,支撑板1上设有箱体90,箱体90左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门91,第一活动门91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门92,第一活动门91上均设有磁铁93,箱体90上对称设有磁铁93,相近的两个磁铁93相互配合。
[0048] 当人们需要存放秧苗时,就可在本设备停止运作时,将第二活动门92向左移动,将秧苗存放至箱体90内,而当人们需要将秧苗全部取出时,就可将第一活动门91和第二活动门92向外打开,使得箱体90与第一活动门91上的磁铁93分离,待人们取好秧苗后就可将第一活动门91和第二活动门92复位,使得箱体90与第一活动门91上的磁铁93吸附至一起,如此就便于人们对秧苗的取放。
[0049]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的第八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九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支撑板,2、移动机构,20、伺服电机,21、连接架,22、转柱,23、第一轮子,24、第一支撑架,25、第二支撑架,26、第二轮子,3、翻泥机构,30、导向框,31、第一固定柱,32、第一弹簧,33、翻泥齿,34、第一活动块,35、第二弹簧,36、转杆,4、下料机构,40、第一固定块,41、固定板,42、下料筒,43、第一挡板,44、第三弹簧,45、第二固定柱,5、间歇机构,50、第二挡板,51、第二固定块,52、挡块,53、导向柱,54、第四弹簧,55、固定环,6、挡料机构,60、第三支撑架,61、第二活动块,62、连接杆,63、L型块,64、第一卡柱,
65、异形杆,7、送料机构,70、支撑杆,71、方形框,72、转轴,73、传送组件,74、传送带,75、第三挡板,8、转向机构,80、第三固定块,81、转盘,82、第二卡柱,9、储料机构,90、箱体,91、第一活动门,92、第二活动门,93、磁铁。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