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03-0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5-07-2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8-05-2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03-0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0099667.6 申请日 2015-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4734808B 公开/公告日 2018-05-29
授权日 2018-05-29 预估到期日 2035-03-07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8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4L1/00H04L12/863H04W24/02 主分类号 H04L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M.J.Neely.Opportunistic schedulingwith worst case delay guarantees insingle and multi-hopnetworks《.INFOCOM,2011 Proceedings IEEE》.2011,1-9.;
引用专利 CN101159697A、CN101493992A、US2013/0188562A1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徐伟强、涂建臣、史清江、俞晴里 第一发明人 徐伟强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高教园大学城2号大街5号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吴秉中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涉及无线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网络中的各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构造的虚拟队列的队列状态,做出相应的决策行为,进而更新当前时隙的队列状态;源节点根据数据队列状态和虚拟辅助队列状态,对数据采集行为进行优化决策;源节点与中间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虚拟时延队列状态,对数据丢包行为以及路由调动和数据传输行为进行优化决策。经过多次迭代后,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队列状态逐渐稳定。该方法同时可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吞吐量效用逐渐趋于最优,及使得网络整体的时间平均数据丢包量趋于0,并为网络每个节点中每条会话流的数据提供一个最差传输时延上界。
  • 摘要附图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8-05-29 授权
2 2015-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L 1/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099667.6 申请日: 2015.03.07
3 2015-06-2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网络中的各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虚拟辅助队列的队列状态,做出相应的决策行为,进而更新当前时隙数据队列的队列状态;
2)源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的队列状态和虚拟辅助队列的队列状态,对数据采集行为进行优化决策;
3)源节点与中间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虚拟时延队列的队列状态,对数据丢包行为以及路由调动和数据传输行为进行优化决策;
4)重复步骤1)到步骤3)的决策过程,在完成设定的网络运行时隙过程中,观察网络中节点的队列积压,丢包情况以及网络吞吐量效用变化情况;
步骤1)中的更新过程为,在每个源节点 中,对任意会话流 的队列,实施如下过程:
a):观察当前时隙数据队列 和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积压,对当前时隙数据队列 的数据输入速率 进行调整,当条件 得到满足时,令 ,否
则,令 ,其中, 为单个时隙内数据采集上限;
b):对虚拟辅助队列 的虚拟输入速率 进行控制决策,观察虚拟辅助队列的队列积压,若 ,令 ;若 ,令 ;若 ,
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效用函数 的最大右导数,
且 ,为李雅普诺夫惩罚因子;
c):结合步骤a)和b)得到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演变方式更新当前时隙数据队列的队列状态;
步骤2)中优化决策过程为: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 及每条会话流 ,实施如下过程:观察当前时隙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
时,令该时隙的队列丢包量 ,否则,令 ,即此时相应的数据队列不进行任何的丢包行为;
步骤3)中的优化决策过程为:对网络中每个节点数据传输的路由调度和链路传输速率的控制决策,实施如下过程:
A):定义链路 上会话流 的链路权重为 ,同时,定义
为对应链路 上的最优权重,其中 表示对应权重下的传输会话流,
即当条件 满足时,选择会话流 作为链路 上的传输会话;
B):完成步骤A)后,确定传输会话流 ,进一步对传输速率进行决策控制,观察节点n中的当前时隙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以及节点b中的数据队列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时,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单条会话流在一个时隙内的传输速率上限;
C):结合步骤A)和B)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的演变方式对其进行队列更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无线传感网络中单节点数据传输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无线传感网络近年来获得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扩散,智能传感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通常只由一些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分工协作并获得所在区域的环境信息。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需要改变或预先确定,这允许我们在难以接近的地形或救灾行动中对其进行随机的部署。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传感器网络协议和算法必须具备自组织的能力。
[0003] 在实际应用当中,跨层优化中的数据随机丛发性抵达和时延性能是除了传统的PHY层性能外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时延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可以分为许多方面,如单个节点中的数据队列传输时延,无线网络端到端通信时延等。无线网络理论研究中存在许多关于时延感知资源控制的方法。在多跳无线网络中,基于优化设计的方法学也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于处理队列时延问题。Bui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和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改进背压算法中的时延性能。Ying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跳数的队列架构使得节点在传输数据时能够基于最短路径信息自适应地选择最优路由集,并获得较传统的背压算法更小的端到端传输时延。Huang等人提出了一种完全分布式的联合拥塞控制和调度算法,并保证了每条回话的顺序最优端到端时延。Xue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跳无线网络的联合拥塞控制,路由和调度算法,该算法保证了每条回话流的平均端到端时延约束以及最小速率要求。
[0004] 综上,上述研究一般只讨论平均时延约束,均没有给出最差时延上界约束。Neely等人设计出一种随机调度算法使得队列中的每条会话流数据都存在一个最差等待时延上界,从而保证了每个数据包从进入数据队列到离开数据队列最长等待时间。但并没有给出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在保障网络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最差时延,同时优化网络吞吐量性能。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0007] 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网络中的各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构造的虚拟队列的队列状态,做出相应的决策行为,进而更新当前时隙的队列状态;
[0009] 2)源节点根据数据队列状态和虚拟辅助队列状态,对数据采集行为进行优化决策;
[0010] 3)源节点与中间节点根据当前时隙数据队列和虚拟时延队列状态,对数据丢包行为以及路由调动和数据传输行为进行优化决策;
[0011] 4)重复步骤1)到步骤3)的决策过程,在完成设定的网络运行时隙过程中,观察网络中节点的队列积压,丢包情况以及网络吞吐量效用变化情况。
[0012] 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更新过程为,在每个源节点 中,对任意会话流 的队列,实施如下过程:
[0013] a):观察实际数据队列 和虚拟队列 的队列积压,对数据队列 的数据输入速率 进行调整,当条件 得到满足时,令 ,否则,令,其中, 为单个时隙内数据采集上限;
[0014] b):对虚拟队列 的虚拟输入速率 进行控制决策,观察当前时隙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积压,若 ,令 ;若 ,令 ;若,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效
用函数 的最大右导数,且 , 为李雅普诺夫惩罚因子;
[0015] c):结合步骤a)和b)得到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演变方式对其进行队列更新。
[0016] 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优化决策过程为: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 及每条会话流 ,实施如下过程:观察当前时隙的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时,令该时隙的队列丢包量 ,否则,令 ,即此时相应的数据队列不进行任何的
丢包行为。
[0017] 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最差时延感知跨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优化决策过程为:对网络中每个节点数据传输的路由调度和链路传输速率的控制决策,实施如下过程:
[0018] A):定义链路 上会话流 的链路权重为 ,同时,定义 为对应链路 上的最优权重,其中 表示对应权
重下的传输会话流,即当条件 满足时,选择会话流 作为链路 上的传
输会话;
[0019] B):完成步骤1)后,确定传输会话流 ,进一步对传输速率进行决策控制,观察节点 中的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以及节点 中的数据队列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时,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单条会话流在一个时隙内的传输速率上限;
[0020] C):结合步骤1),2)和3)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的演变方式对其进行队列更新。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多次迭代后,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队列状态逐渐稳定,同时可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吞吐量效用逐渐趋于最优,及使得网络整体的时间平均数据丢包量趋于0,并为网络每个节点中每条会话流的数据提供一个最差传输时延上界。

实施方案

[0027] 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进一步详述。
[0028] 网络模型与问题构建:
[0029] 假设网络拓扑为 的混合无线传感网络,其中, 表示网络中的节点集合, 表示网络中会话流集合。其运行时间可以看成离散的时隙 。定义网络中的链路集合 ,所有会话源节点
集合为 。我们用 表示源节点为 的会话流集合。假设 表示在 时刻节点 中会话流 的队列积压,在初始时隙队列积压为0,且其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为。网络中所有队列的数据传输均满足FIFO条件。
[0030] 由此网络模型可知,第 个节点中的第 条会话的数据队列 的演变方式为:
[0031]
[0032] 其中, 定义为 。 表示节点 下一跳传感器节点的集合,将其定义为 , 表示节点 入链路端点的节点的集合,定
义为 。 表示队列 中的数据流 在 时刻的服务速率,
表示节点 中数据流 在 时刻丢失的数据包, 表示节点 在 时刻感知到的数据流 的数据。 为指示函数,表示当 为会话 的源节点时, 取值为1,否则为0。数据感知速率和丢包量满足分别约束条件 和 。
[0033] 同时,为了保障数据传输最差时延,构造虚拟时延队列 ,其队列演变如下;
[0034]
[0035] 该虚拟队列始终存在一个固定的队列输入  ,且其满足约束条件 。为一控制参数,通过对控制参数 赋予合适的参数值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更好的网络性能度量。
[0036] 结合实际数据队列和上述虚拟队列的演变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节点中数据传输最差时延 满足以下式子:
[0037]
[0038] 为了最小化上式中的 ,我们给定 值如下,
[0039]
[0040] 其中, 和 分别表示数据队列 和虚拟队列 的队列上界。
[0041] 本发明在网络稳定性条件的约束下,建立如下无线传感网络的吞吐量优化问题,并保障网络中所有节点队列的数据传输最差时延以及减少网络中的时间平均丢包量:
[0042]
[0043] 其中,效用函数 为凹函数,且连续非递减,并满足初始条件。假设 为效用函数 的最大右导数,且 。
[0044] 为了将上述优化问题转成可通过李雅普诺夫优化方法求解形式,进一步构造虚拟辅助队列 ,队列演变如下:
[0045]
[0046] 其中, 为一个辅助变量且满足约束条件 。
[0047] 最终,可以得到以下优化问题:
[0048]
[0049] 其中, 定义如下式,
[0050]
[0051] 约束条件 表示在某一时隙 链路 上的总传输速率不能大于链路容量 。
[0052] 采用李雅普诺夫算法对上述问题的求解:
[0053] 现将上述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写成如下形式的迭代算法。在第 次迭代时;
[0054] 步骤1:在每个源节点 中,对任意会话流 的队列,实施如下过程:
[0055] 1):观察实际数据队列 和虚拟队列 的队列积压,对数据队列 的数据输入速率 进行调整。当条件 得到满足时,令 ,否则,令。其中, 为单个时隙内数据采集上限;
[0056] 2):对虚拟队列 的虚拟输入速率 进行控制决策,观察当前时隙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积压,若 ,令 ;若 ,令 ;若,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效
用函数 的最大右导数,且 。 为李雅普诺夫惩罚因子;
[0057] 3):结合步骤1)和2)得到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虚拟辅助队列 的队列演变方式对其进行队列更新。
[0058] 步骤2: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 及每条会话流 ,实施如下过程:观察当前时隙的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时,令该时隙的队列丢包量 ,否则,令 ,即此时相应的数据队列不进行任何
的丢包行为。
[0059] 步骤3:对网络中每个节点数据传输的路由调度和链路传输速率的控制决策,实施如下过程:
[0060] 1):定义链路 上会话流 的链路权重为 ,同时,定义 为对应链路 上的最优权重。其中 表示对应权
重下的传输会话流,即当条件 满足时,选择会话流 作为链路 上的
传输会话;
[0061] 2):完成步骤1)后,传输会话流 已经得到确定,我们将进一步对传输速率进行决策控制。观察节点 中的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 的队列积压以及节点中的数据队列 的队列积压,当条件 满足时,令 ,否则,令 。其中, 表示单条会话流在一个时隙内的传输速率上限。
[0062] 3):结合步骤1,2和3的决策结果,同时根据数据队列 和虚拟时延队列的演变方式对其进行队列更新。
[0063] 步骤4:重复步骤1到步骤3的决策过程,在完成设定的网络运行时隙过程中,观察网络中节点的队列积压,丢包情况以及网络吞吐量效用变化情况。
[0064] 以下通过相应的试验数据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65] 以仿真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方法的具有最差时延感知效果的算法收敛性能。构造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拓扑结构中,考虑一个多信道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该网络包含13个传感器节点,32条传输链路以及8条传输会话流。从图1中可以看出网络中节点能够同时进行会话传输的最大链路数为4条。
[0066] 部分仿真参数值设置如下: , , , , ,, 。同时,我们分别设置参数 的值为 。
这样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随着参数 的增加,网络中的队列积压和网络效用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0067] 图2展示了 取不同参数值下总的目标函数效用收敛结果。我们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即吞吐量效用和网络丢包量。从图2可以看出,目标值将随着参数 的增加而增加,当取值足够大时优化目标值将逐渐收敛并无限趋近于最优值。
[0068] 图3展示了取不同控制参数 下的网络总的时间平均丢包量的对比。图中叉号和菱形标记符号的横坐标位置对应惩罚因子 的取值。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 取值的增大,网络中总的丢包量将逐渐减少。并且从图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当 时,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网络丢包性能,当 取值为0.2时,网络在每个 值下的时间平均丢包相对 时均有所增加。
[0069] 图4展示了网络中3种队列的总的时间平均队列积压。可以看出所有队列的队列积压将随着 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图5展示了节点A中关于第一条会话流的队列积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中用 表示队列 ,从图5中可以看到三个队列均快速地进入了稳定状态。其中,实际数据队列和Z队列最终收敛于同一水平附近,这与分解得到的第一个优化子问题相吻合。
[0070] 通过上述算法说明和性能仿真验证,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网络整体的稳定性能,而且可以得到一个接近最优的网络吞吐量性能,同时,还拥有每个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的最差时延感知效果。
[0071]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本发明。因此,凡是采用本发明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一些简单的变化或更改的设计,都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构造网络拓扑结构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 取不同参数值下总的目标函数效用收敛结果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不同控制参数 下的网络总的时间平均丢包量的对比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网络中3种队列的总的时间平均队列积压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节点A中关于第一条会话流的队列积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