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6]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阵列5G天线,其结构包括通风机构1、镶嵌块2、嵌固座3、基站箱4,所述通风机构1镶嵌设于基站箱4的背部端面,所述镶嵌块2通过焊接安装在嵌固座3的右侧方,所述嵌固座3镶嵌设于基站箱4的正下方,所述基站箱4下端右侧面通过焊接安装着镶嵌块2;所述通风机构1包括天线11、安装机构12、镶嵌板13、通风板14,所述天线11均匀嵌固安装在镶嵌板13的上端面,所述安装机构12通过焊接安装在镶嵌板13的正上方,所述镶嵌板13镶嵌设于通风板14的左侧方,所述通风板14位于安装机构12的右侧方。
[0027] 其中,所述通风板14包括导热机构141、散热口142、海绵层143、通风口144、进风口145,所述导热机构141镶嵌卡合安装在散热口142的右侧内端面,所述散热口142镶嵌设于海绵层143的正上方,所述海绵层143左右两侧端面镶嵌卡合连接着通风板14内端面,所述通风口144位于进风口145的左侧方,所述进风口145位于散热口142的右侧方,所述通风口
144呈圆弧状设计,当气流顺着进风口145向内流动时可使其顺着通风口144的内轮廓向下流动至海绵层143处。
[0028] 其中,所述导热机构141包括铜片411、导热块412、散热片413,所述铜片411镶嵌卡合安装在导热块412的左侧方,所述导热块412外侧镶嵌卡合安装在散热口142的右侧内端面,所述散热片413贴合安装在导热块412的右侧端面,所述铜片411内设有贯穿至散热片413端面的微细小孔,可将少量气流透过该气孔向内冲散热量。
[0029]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0] 本发明应用在狂风环境下时,气流会顺着通风机构1内的通风板14向基站箱4内吹入,在吹动的过程中会顺着通风板14内的进风口145与通风口144的内轮廓吹动,而通风口144内轮廓呈圆弧状设计,在风流动的同时使其顺着海绵层143向外排放,而通风口144的左侧端面镶嵌卡合着导热机构141,由于导热机构141内设有铜片411,设备内产生的温度会被铜片411所吸附,通过与铜片411相嵌连的导热块412处传导至散热片413的表面,利用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片413内所含有的温度,从而降低设备内的温度,可有效避免强风直接流入设备内的同时且能够对设备内的温度进行降低。
[0031] 实施例2:
[0032] 如附图5至附图7所示:所述安装机构12包括橡胶环121、挡风板122、贴合口123、锁紧柱124,所述橡胶环121均匀镶嵌卡合于挡风板122的上端表面,所述挡风板122嵌固安装在锁紧柱124的正上方,所述贴合口123镶嵌设于橡胶环121的正下方,所述锁紧柱124对称安装在贴合口123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橡胶环121内轮廓直径略微小于天线11且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能够使天线11与橡胶环121之间形成过盈连接固定。
[0033] 其中,所述贴合口123包括转轴231、连接杆232、弹簧233、支撑球234、第二橡胶环235,所述转轴231活动卡合连接着连接杆232,所述连接杆232下端面镶嵌卡合连接着支撑球234,所述弹簧233对称安装在第二橡胶环235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球234右侧端面镶嵌贴合连接着第二橡胶环235,所述第二橡胶环235贴合包裹在天线11的外侧端面,所述第二橡胶环235采用密度较高的橡胶材质制成,能够有效的对天线11外的端面进行贴合包裹,且可利用第二橡胶环235材料的高密度避免天线11的位移脱落。
[0034] 其中,所述支撑球234包括活动板341、限位圈342、滑动槽343、吸附槽344、滚球345,所述活动板341活动卡合安装在滑动槽343的内侧端面,所述限位圈342内侧端面镶嵌设有滑动槽343,所述滑动槽343贴合包裹在滚球345的外端轮廓,所述吸附槽344均匀镶嵌设于滚球345的外侧端面,所述滚球345活动卡合于限位圈342的内侧端面,所述吸附槽344设有内外两层且皆呈凹陷状,可通过其橡胶材质与凹陷状的内轮廓形成吸盘效果吸附在天线表面。
[0035]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6] 本发明中当强风通过通风板14吹至挡风板122表面时,由于挡风板122内设有贴合口123与橡胶环121对天线11进行固定,由于橡胶环12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内轮廓直径略小于天线11的直径,可使其两者间形成过盈配合对天线11的上半段外轮廓进行固定,而贴合口123内设有第二橡胶环235对天线11下半段外轮廓进行包裹,当天线11被吹动至摆动时,会推动第二橡胶环235与支撑球234,而支撑球234内的滚球345表面设有吸附槽344,可利用吸附槽344的凹陷状外轮廓在贴合天线11的同时挤压其凹槽连接端面间的空气,从而形成吸盘效果对天线11进行贴合。
[0037]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