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曹晓丽 >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专利详情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5-0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2-0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05-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0723576.1 申请日 2020-05-06
公开/公告号 CN212487244U 公开/公告日 2021-02-09
授权日 2021-02-09 预估到期日 2030-05-06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2023-06-06
分类号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曹晓丽 当前专利权人 曹晓丽
发明人 曹晓丽 第一发明人 曹晓丽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虹桥南路19幢202室 邮编 226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南通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涉及红薯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对接筒、伸缩杆、支撑杆、移动板、滑筒、栽培筒、活塞板、套接环、保护板、对接杆、固定杆、手握筒和橡胶环,固定板的顶部嵌入设置有若干个对接筒,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对接筒的顶部均活动嵌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均紧密贴合在支撑杆的底部,伸缩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伸缩杆均活动嵌入在滑筒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中的栽培筒能够在固定板上方向下移动,使栽培筒中的红薯苗被活塞板顶出,移植时,将红薯苗的根须和土壤一起进行移植,与传统栽培机构相比,移植时不会对触碰到红薯苗根须,具有红薯苗移植方便,红薯苗移植成活率高等优点。
  • 摘要附图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2-09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包括固定板(1)、对接筒(2)、伸缩杆(3)、支撑杆(4)、移动板(5)、滑筒(6)、栽培筒(7)、活塞板(8)、套接环(9)、保护板(10)、对接杆(11)、固定杆(12)、手握筒(13)和橡胶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嵌入设置有若干个对接筒(2),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3),所述对接筒(2)的顶部均活动嵌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均紧密贴合在支撑杆(4)的底部,所述伸缩杆(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8),所述伸缩杆(3)均活动嵌入在滑筒(6)的中间,所述滑筒(6)分别嵌入设置在若干个移动板(5)的中间,所述移动板(5)的顶部均紧密贴合有栽培筒(7),所述栽培筒(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环(9),所述套接环(9)的顶部活动嵌入有对接杆(11),所述对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活动贯穿在手握筒(13)的中间,所述活塞板(8)的外侧均嵌入粘接有橡胶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筒(7)呈六棱柱状,且栽培筒(7)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的上方,并且栽培筒(7)的厚度与移动板(5)的厚度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呈六棱柱状,且移动板(5)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的上方,并且移动板(5)面积大于栽培筒(7)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板(8)呈六棱柱状,且活塞板(8)的活动嵌入在与栽培筒(7)中间,并且活塞板(8)的大小与栽培筒(7)内壁相配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板(8)的外侧设有斜面,且活塞板(8)的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并且活塞板(8)位于移动板(5)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环(14)呈六棱柱状环绕在活塞板(8)的侧面,且橡胶环(14)紧贴在栽培筒(7)的内壁,并且橡胶环(14)移动板(5)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2)和套接环(9)的顶部均开口设置有凹槽,且对接筒(2)的凹槽与支撑杆(4)的底部相配适,并且套接环(9)凹槽与对接杆(11)相配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薯需在移栽种植前两个个月育苗,即春薯在一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六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八月上中旬育苗,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红薯在种植一起都需要育苗,育苗就需要栽培机构,而现有技术中的栽培机构,在育苗完成后将红薯苗移植时,常常会损伤到红薯苗的根须,造成红薯苗受到损伤,存在红薯苗移植不方便,红薯苗移植后成活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栽培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实用新型内容
[0003] 该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解决上述提出的在育苗完成后将红薯苗移植时,常常会损伤到红薯苗的根须,存在红薯苗移植不方便,红薯苗移植后成活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包括固定板、对接筒、伸缩杆、支撑杆、移动板、滑筒、栽培筒、活塞板、套接环、保护板、对接杆、固定杆、手握筒和橡胶环,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嵌入设置有若干个对接筒,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所述对接筒的顶部均活动嵌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紧密贴合在支撑杆的底部,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伸缩杆均活动嵌入在滑筒的中间,所述滑筒分别嵌入设置在若干个移动板的中间,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均紧密贴合有栽培筒,所述栽培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环,所述套接环的顶部活动嵌入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活动贯穿在手握筒的中间,所述活塞板的外侧均嵌入粘接有橡胶环。
[0005]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栽培筒呈六棱柱状,且栽培筒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上方,并且栽培筒的厚度与移动板的厚度保持一致。
[0006]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板呈六棱柱状,且移动板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上方,并且移动板面积大于栽培筒横截面积。
[0007]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板呈六棱柱状,且活塞板的活动嵌入在与栽培筒中间,并且活塞板的大小与栽培筒内壁相配适。
[0008]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板的外侧设有斜面,且活塞板的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并且活塞板位于移动板的正上方。
[0009]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橡胶环呈六棱柱状环绕在活塞板的侧面,且橡胶环紧贴在栽培筒的内壁,并且橡胶环移动板的正上方。
[0010]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接筒和套接环的顶部均开口设置有凹槽,且对接筒的凹槽与支撑杆的底部相配适,并且套接环凹槽与对接杆相配适。
[001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栽培筒能够在固定板上方向下移动,使栽培筒中的红薯苗被活塞板顶出,移植时,将红薯苗的根须和土壤一起进行移植,与传统栽培机构相比,移植时不会对触碰到红薯苗根须,能够很大程度上的保证红薯苗根须的完整,具有红薯苗移植方便,红薯苗移植成活率高等优点,橡胶环能够增加活塞板与栽培筒之间的气密性,避免栽培筒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活塞板与栽培筒之间的缝隙流失,保证红薯苗茁壮成长。

实施方案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至5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包括固定板1、对接筒2、伸缩杆3、支撑杆4、移动板5、滑筒6、栽培筒7、活塞板8、套接环9、保护板10、对接杆11、固定杆12、手握筒13和橡胶环14,固定板1的顶部嵌入设置有若干个对接筒2,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3,对接筒2的顶部均活动嵌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顶部均紧密贴合在支撑杆4的底部,伸缩杆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8,伸缩杆3均活动嵌入在滑筒6的中间,滑筒6分别嵌入设置在若干个移动板5的中间,移动板5的顶部均紧密贴合有栽培筒7,栽培筒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环9,套接环9的顶部活动嵌入有对接杆11,对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活动贯穿在手握筒13的中间,活塞板8的外侧均嵌入粘接有橡胶环14。
[0020] 优选的,栽培筒7呈六棱柱状,且栽培筒7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的上方,并且栽培筒7的厚度与移动板5的厚度保持一致,栽培筒7能够在固定板1上方向下移动,使栽培筒7中的红薯苗被活塞板8顶出,移植时,将红薯苗的根须和土壤一起进行移植,与传统栽培机构相比,移植时不会对触碰到红薯苗根须,能够很大程度上的保证红薯苗根须的完整,具有红薯苗移植方便,红薯苗移植成活率高等优点。
[0021] 优选的,移动板5呈六棱柱状,且移动板5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的上方,并且移动板5面积大于栽培筒7横截面积,活塞板8呈六棱柱状,且活塞板8的活动嵌入在与栽培筒7中间,并且活塞板8的大小与栽培筒7内壁相配适,活塞板8的外侧设有斜面,且活塞板8的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并且活塞板8位于移动板5的正上方,活塞板8能够托住栽培筒7中的土壤,使红薯苗在栽培筒7中快速长成。
[0022] 优选的,橡胶环14呈六棱柱状环绕在活塞板8的侧面,且橡胶环14紧贴在栽培筒7的内壁,并且橡胶环14移动板5的正上方,橡胶环14能够增加活塞板8与栽培筒7之间的气密性,避免栽培筒7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活塞板8与栽培筒7之间的缝隙流失,保证红薯苗茁壮成长。
[0023] 优选的,对接筒2和套接环9的顶部均开口设置有凹槽,且对接筒2的凹槽与支撑杆4的底部相配适,并且套接环9凹槽与对接杆11相配适,支撑杆4支撑起移动板5和栽培筒7,使移动板5将托起,对接杆11能够插入套接环9张,将栽培筒7向下压下。
[0024]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用栽培机构时,首先,将土壤倒入栽培筒7中,再将红薯苗种植在栽培筒7中,再进行浇水施肥等工作,等待红薯苗在栽培筒7中度过幼苗期,移植时,将两根对接杆11插入两个对接杆11中,使固定杆12位于栽培筒7的正上方,其次将栽培筒7向上抬起将其底部的四根支撑杆4从对接筒2中取下,使移动板5失去支撑,然后同时按压固定杆12,使栽培筒7、移动板5向下移动,活塞板8在栽培筒7中向上移动,栽培筒7中的土壤和红薯苗凸出栽培筒7顶部,再然后将土壤和红薯苗整个取下移植到农田中即可。
[0025]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俯视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栽培筒的俯视示意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1-5中:固定板1、对接筒2、伸缩杆3、支撑杆4、移动板5、滑筒6、栽培筒7、活塞板8、套接环9、保护板10、对接杆11、固定杆12、手握筒13、橡胶环14。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