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沈明雨 >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8-1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7-23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08-1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1669120.8 申请日 2020-08-12
公开/公告号 CN213766297U 公开/公告日 2021-07-23
授权日 2021-07-23 预估到期日 2030-08-12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7M3/24B27J1/00 主分类号 B27M3/2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沈明雨 当前专利权人 沈明雨
发明人 沈明雨 第一发明人 沈明雨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西田社区辉煌工业园1号第二层C02室 邮编 518107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深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冯铁惠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切割过程更加稳固,工作高效且具有安全保障的簸箕余料去除装置。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包括有底板、机架、电机、工作台、旋转组件和切割组件;底板顶部右侧设有机架,机架顶部设有电机,机架中部固定设有工作台,底板顶部设有旋转组件,机架上部设有切割组件。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通过踏板与支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转盘、簸箕与第二转盘之间能够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刀片对簸箕余料更好的切割。
  • 摘要附图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7-23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机架(2)、电机(3)和工作台(4),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机架(2),机架(2)顶部设有电机(3),机架(2)中部固定设有工作台(4),还包括有旋转组件(5)和切割组件(6),底板(1)顶部与机架(2)之间设有旋转组件(5),机架(2)上部设有切割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组件(5)包括有第一转轴(501)、踏板(502)、第一弹簧(503)、支杆(504)、固定杆(505)、第一轴承(506)、轴套(507)、第一转盘(508)、第二轴承(509)、花键轴(510)、第二转盘(511)和第二弹簧(512),底板(1)顶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501),第一转轴(501)上设有踏板(502),踏板(502)底部与底板(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03),踏板(502)右侧转动式设有支杆(504),支杆(504)与工作台(4)滑动式连接,支杆(504)上部左端设有第一轴承(506),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式设有轴套(507),轴套(507)与第一轴承(506)转动式连接,轴套(507)底端设有第一转盘(508),工作台(4)内壁转动式设有第二转盘(511),工作台(4)底部设有第二轴承(509),第二轴承(509)内滑动式设有花键轴(510),支杆(504)下部设有固定杆(505),花键轴(510)上侧与第二转盘(511)连接,花键轴(510)下侧与固定杆(505)转动式连接,支杆(504)顶部右侧与机架(2)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割组件(6)包括有滑块(601)、第三弹簧(602)、刀片(603)和凸块(604),工作台(4)右侧内壁滑动式设有滑块(601),滑块(601)与工作台(4)之间设有第三弹簧(602),滑块(601)顶部设有刀片(603),支杆(504)上部内侧固定设有凸块(6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滚珠(8),工作台(4)内壁底部均匀开有多个导槽(7),导槽(7)上均放置有滚珠(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3)为伺服电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簸箕是用藤条或者去皮的柳条手工编织而成,也还有些地区是用竹条编织而成,可以用于盛放东西或者装垃圾,是一种民间手艺,在百姓家中被广泛使用。
[0003] 传统的簸箕余料去除装置是人工去除,工作人员手持小刀沿着圆形簸箕,刮去圆形簸箕周围的余料,该过程缓慢,工作效率低下且在刮除余料时需边刮除余料边转动圆形簸箕,费时费力,且在余料去除过程中容易受伤。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人工去除余料效率低、费时费力、易受伤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切割过程更加稳固,工作高效且具有安全保障的簸箕余料去除装置。
[0005]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包括有底板、机架、电机、工作台、旋转组件和切割组件,底板顶部右侧设有机架,机架顶部设有电机,机架中部固定设有工作台,底板顶部与机架之间设有旋转组件,机架上部设有切割组件。
[0006] 进一步,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一转轴、踏板、第一弹簧、支杆、固定杆、第一轴承、轴套、第一转盘、第二轴承、花键轴、第二转盘和第二弹簧,底板顶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踏板,踏板底部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踏板右侧转动式设有支杆,支杆与工作台滑动式连接,支杆上部左端设有第一轴承,电机输出轴上滑动式设有轴套,轴套与第一轴承转动式连接,轴套底端设有第一转盘,工作台内壁转动式设有第二转盘,工作台底部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滑动式设有花键轴,支杆下部设有固定杆,花键轴上侧与第二转盘连接,花键轴下侧与固定杆转动式连接,支杆顶部右侧与机架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0007] 进一步,切割组件包括有滑块、第三弹簧、刀片和凸块,工作台右侧内壁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与工作台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滑块顶部设有刀片,支杆上部内侧固定设有凸块。
[0008] 进一步,还包括有滚珠,工作台内壁底部均匀开有多个导槽,导槽上均放置有滚珠。
[0009] 进一步的,电机为伺服电机。
[0010]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通过踏板与支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转盘、簸箕与第二转盘之间能够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刀片对簸箕余料更好的切割,再通过凸块与滑块之间的配合,使得刀片能够更加便捷的对簸箕余料进行切割,最后通过工作台底部的凹槽与滚珠使得第二转盘的转动与刀片的切割更加稳固。

实施方案

[001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0017] 实施例1
[0018] 一种簸箕余料去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板1、机架2、电机3、工作台4、旋转组件5和切割组件6,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机架2,机架2顶部设有电机3,机架2中部固定设有工作台4,底板1顶部与机架2之间设有旋转组件5,机架2上部设有切割组件6。
[0019] 工作人员首先将簸箕放置在工作台4中,随后运转旋转组件5再开启电机3工作,旋转组件5带动切割组件6对工作台4上的簸箕进行余料切割,余料切割完成后,关闭电机3,工作人员对切割完成的簸箕进行收集整理。
[0020] 旋转组件5包括有第一转轴501、踏板502、第一弹簧503、支杆504、固定杆505、第一轴承506、轴套507、第一转盘508、第二轴承509、花键轴510、第二转盘511和第二弹簧512,底板1顶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501,第一转轴501上设有踏板502,踏板502底部与底板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03,踏板502右侧转动式设有支杆504,支杆504与工作台4滑动式连接,支杆504上部左端设有第一轴承506,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式设有轴套507,轴套507与第一轴承506转动式连接,轴套507底端设有第一转盘508,工作台4内壁转动式设有第二转盘511,工作台4底部安装有第二轴承509,第二轴承509内滑动式设有花键轴510,支杆504下部设有固定杆505,花键轴510上侧与第二转盘511连接,花键轴510下侧与固定杆505转动式连接,支杆504顶部右侧与机架2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12。
[0021] 工作人员首先将簸箕放置在工作台4的第二转盘511中,随后向下踩动踏板502,第一弹簧503被压缩,踏板502向下带动支杆504向下滑动,第二弹簧512被拉伸,支杆504向下滑动带动第一转盘508向下至与簸箕内壁契合,第一转盘508通过簸箕带动第二转盘511向下滑动至工作台4底部,使得第一转盘508、第二转盘511与簸箕固定,再启动电机3工作,电机3的输出轴转动通过轴套507带动第一转盘508转动,第一转盘508通过簸箕带动第二转盘511转动,使得切割组件6能够对簸箕余料进行更好的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关闭电机
3,再松开踏板502,在第一弹簧503和第二弹簧512的复位作用下,踏板502与支杆504均向上至复位,支杆504向上移动会带动第一轴承506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轴套507和第一转盘508向上移动,支杆504向上滑动的同时通过固定杆505带动花键轴510向上滑动,花键轴510向上滑动带动第二转盘511向上移动,第二转盘511向上移动带动簸箕向上至工作台4顶部,工作人员便可对切割完余料的簸箕进行收集整理。
[0022] 切割组件6包括有滑块601、第三弹簧602、刀片603和凸块604,工作台4右侧内壁滑动式设有滑块601,滑块601与工作台4之间设有第三弹簧602,滑块601顶部设有刀片603,支杆504上部内侧固定设有凸块604。
[0023] 支杆504向下滑动的同时带动凸块604向下移动,凸块604向下移动至工作台4凹槽处时,将位于凹槽中的滑块601向左挤出,第三弹簧602被压缩,滑块601向左滑动的同时带动刀片603向左移动,从而对第二转盘511上的簸箕进行余料切割,切割完毕,支杆504向上复位带动凸块604向上移动,在第三弹簧602的复位作用下,滑块601带动刀片603向右滑动至复位。
[0024] 还包括有滚珠8,工作台4内壁底部均匀开有多个导槽7,导槽7上均放置有滚珠8。
[0025] 第二转盘511向下滑动时,因工作台4内壁底部设有滚珠8,使得第二转盘511不与工作台4内壁底部契合,从而有利于第二转盘511的转动,滚珠8放置在工作台4内壁底部的导槽7中,使得第二转盘511与滚珠8转动时,不会因滚珠8在工作台4内壁底部乱跑而影响刀片603对簸箕余料的切割,具有良好的稳固作用。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0015]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底板,2机架,3电机,4工作台,5旋转组件,501第一转轴,502踏板,503第一弹簧,504支杆,505固定杆,506第一轴承,507轴套,508第一转盘,509第二轴承,510花键轴,511第二转盘,512第二弹簧,6切割组件,601滑块,602第三弹簧,603刀片,
604凸块,7导槽,8滚珠。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