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专利详情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5-12-3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7-08-0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5-2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5-12-3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511025707.9 申请日 2015-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6936506B 公开/公告日 2019-05-24
授权日 2019-05-24 预估到期日 2035-12-30
申请年 2015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4B10/50H04J14/02 主分类号 H04B10/5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7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罗三杰
发明人 程祺翔、王金堂、邱晨、王哲汇、杨鹏、须江 第一发明人 程祺翔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 518129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6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深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王仲凯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节点,连接第一通信波导以及第二通信波导,该光节点包括:激光源、探测器、第一连接波导、第二连接波导、第一闭合波导以及MR组;MR组包括第一MR、第二MR以及第三MR;激光源与第一连接波导连接,第一连接波导通过第一MR耦合第一闭合波导,探测器与第二连接波导连接,第二连接波导通过第一MR耦合第一闭合波导;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第二MR耦合第一通信波导,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第三MR耦合第二通信波导。这样,既能够通过MR组将光信号传输至两条通信波导上,也能够通过MR接收两条波导上的光信号,实现了光节点对光信号的双向传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 摘要附图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2-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2.15 专利权人由深圳尚格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变更为罗三杰 地址由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前进一路269号诺铂广场625室变更为223600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镇北工业园区常州路003号
2 2019-05-24 授权
3 2017-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B 10/50 专利申请号: 201511025707.9 申请日: 2015.12.30
4 2017-07-0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光节点,应用于波分复用的光网络,所述光节点连接第一通信波导以及第二通信波导,用于实现与所述第一通信波导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波导的光信号的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节点包括:
用于产生光信号的激光源、用于接收光信号的探测器、第一连接波导、第二连接波导、第一闭合波导以及微谐振腔MR组;所述MR组包括第一MR、第二MR以及第三MR;所述激光源与所述第一连接波导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波导通过所述第一MR耦合所述第一闭合波导,所述探测器与所述第二连接波导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波导通过所述第一MR耦合所述第一闭合波导;所述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所述第二MR耦合所述第一通信波导,所述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所述第三MR耦合所述第二通信波导;所述MR组用于将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第一通信波导或第二通信波导,所述MR组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波导或第二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MR组还包括第四MR以及第五MR,所述第四MR以及所述第五MR位于所述第一闭合波导内,所述第四MR以及所述第五MR用于改变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闭合波导内的传输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波导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以及所述第二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第四MR以及第二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二MR、第四MR以及第一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一端口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通过控制所述第二MR以及第一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二端口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波导包括第三端口以及第四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第五MR以及第三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以及第三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四端口;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MR以及第一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三端口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MR、第五MR以及第一MR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四端口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三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四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五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节点还包括第二闭合波导,所述MR组还包括第六MR、第七MR以及第八MR;所述第一连接波导通过所述第六MR耦合所述第二闭合波导,所述第二连接波导通过所述第六MR耦合所述第二闭合波导;所述第二闭合波导还通过所述第七MR耦合第三通信波导,所述第二闭合波导还通过所述第八MR耦合第四通信波导;所述MR组用于将所述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通信波导或所述第四通信波导,所述MR组还用于将所述第三通信波导或所述第四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MR组还包括第九MR以及第十MR;所述第九MR以及所述第十MR位于所述第二闭合波导内,所述第九MR以及所述第十MR用于改变光信号在所述第二闭合波导内的传输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七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八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九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十MR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节点还包括电输入端,所述电输入端用于输入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用于控制所述MR组中的每个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10.一种波分复用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条通信波导、多个光节点以及控制器,所述多个光节点连接所述多条通信波导,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多个光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光节点如权利要求1至9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光节点,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光节点中的每个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光互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光子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广域网(英文全称:Wide Area Network,英文缩写:WAN)、局域网(英文全称:Local Area Network,英文缩写:LAN)以及板间通信,并在多计算机系统以及互联网路中都展现了其优势。基于光波导和微谐振腔(英文全称:Micro-Resonator,英文缩写:MR)的片上光网络的设计已经日趋成熟,它们可通过硅基技术实现,并且和CMOS工艺兼容,单个微谐振腔的直径可低至3μm,开关时间可低至30ps。光互连技术则应用于该设计,光互连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光互连可以提供十倍甚至百倍于传统电引脚的芯片I/O带宽。
[0003] 微谐振腔(MR)是片上光网络中使用的基本模块。它可以被用作调制单元,交换单元和接收单元。现有技术中光网络中的光节点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在一个接收器中,一共有N组滤波器(filter)和N组探测器(photodetector),分别负责探测N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假设网络中一共有N个光节点,通过片外激光源的导入,在一根波导中同时传输着N个光波长。在发送端,每个光节点可以调制自己独有的光波长信号,在接收端,每个滤波器被设计只接收1/N的光信号强度。光信号经过滤波器之后进入探测器,从而被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现有技术中的光节点中,每个波长只能传输一路信号,这种设计使得整个网络带宽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并且,该光节点中,发送器中的滤波器只能用于光信号的发送,接收器中的滤波器只能用于光信号的接收,无法实现实际应用中的双向传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可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0005]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节点,应用于波分复用的光网络,该光节点连接第一通信波导与第二通信波导两条通信波导,可实现与这两条通信波导进行的光信号的交互传输,具体的,该光节点包括:
[0006] 用于产生光信号的激光源、用于接收光信号的探测器、第一连接波导、第二连接波导、第一闭合波导以及微谐振腔MR组;其中,第一连接波导与第二连接波导可以为不同的波导,也可以为同一条波导上的两段,也可以为同一条波导;MR组包括第一MR、第二MR以及第三MR,分别耦合第一连接波导与第一闭合波导、第一通信波导与第一闭合波导、第二通信波导与第一闭合波导;激光源与第一连接波导连接,这样,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则能够通过第一MR以及第二MR传输到第一通信波导上,还能通过第一MR以及第三MR传输到第二通信波导上;探测器与第二连接波导连接,这样,第一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则能够通过第二MR以及第一MR传输到探测器内,第二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则能够通过第三MR以及第一MR传输到探测器内。由于MR具有将一条波导上的光信号交换到另一条波导上的特性功能,当MR接收到高电平的电信号时,MR则处于谐振状态,则能够进行光信号的交换传输。所以该光节点既能够通过MR组将光信号传输至两条通信波导上,也能够通过MR接收两条波导上的光信号,实现了光节点对光信号的双向传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07] 可选的,MR组还包括第四MR以及第五MR,第一闭合波导为闭合循环结构,该闭合循环结构形成有双重循环线路,形成两个内循环结构与两个外循环结构,第四MR位于一个内循环的外部与一个外循环的内部之间,并进行耦合连接,第五MR位于另一个内循环的外部与另一个外循环的内部之间,并进行耦合连接,这样,进入第一闭合波导内的光信号经过处于谐振状态的第四MR或第五MR后,该光信号的传输方向则已经改变,与之前的传输方向相反。这样,通过第四MR与第五MR以及第一闭合波导的特性,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则能够传输到第一通信波导的任意一端,或第二通信波导的任意一端,也就是说激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能够传输到两条通信波导的四个端口的任意一个端口;同理,两条通信波导的四个端口的任意一个端口发送进来的光信号也能够传输到光节点中的探测器内。这就实现光节点对通信波导进行双向光信号传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08] 可选的,第一MR、第二MR、第三MR、第四MR以及第五MR分别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由于一个MR只能传输一种特定波长的光信号,所以,若光节点中各个位置的MR分别只包括一个时,在同一时刻,该光节点只能传输一个特定波长的光信号,使得传输效率较低。为了提高MR的传输效率,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中,每个位置上的MR都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位置上的MR分别传输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每个位置上的MR可以设置为相同数量,这样,一方面,激光源则能够同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传输至通信波导,而探测器也能够同时接收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提高了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同一位置的MR互不干扰,那么激光源在向一个端口发送光信号的同时,探测器也能够接收其他端口发送的光信号,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09] 可选的,光节点还包括第二闭合波导,MR组还包括第六MR、第七MR、第八MR、第九MR以及第十MR;第二闭合波导与第一闭合波导结构与功能一样,第二闭合波导也连接两条通信波导,分别是第三通信波导和第四通信波导,第六MR、第七MR、第八MR、第九MR以及第十MR与第一闭合波导上的第一MR、第二MR、第三MR、第四MR以及第五MR位置都是对应的,功能也相似,使得该光节点中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还能够传输到第三通信波导的任意一个端口,也能传输到第四通信波导的任意一个端口;第三通信波导以及第四通信波导,这两条通信波导的四个端口的任意一个端口发送进来的光信号也能够传输到光节点中的探测器内。
[0010] 第二闭合波导与第一闭合波导形成一个叠加结构,实现一个光节点连通四条通信波导,其实,这种叠加结构的数目并不限定,该光节点还可以叠加更多的闭合波导,以连通更多的通信波导。这样虽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多条通信波导共用一个激光源和一个探测器,但是,若连通的通信波导过多,也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因为不仅传输路径变远了,而且多条通信波导共用一个激光源和一个探测器,也延长了通信波导传输光信号的等待时间。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光节点中包含闭合波导的数目,从而限制一个光节点连通通信波导的数目,实现最优的光信号传输方案。
[0011]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波分复用的光网络系统,包括:多条通信波导、多个光节点以及控制器,多个光节点连接所述多条通信波导,其中,多个光节点与多条通信波导的数目并不相同,通常,一个光节点可以连接两条或四条甚至更多的通信波导,控制器连接多个光节点,其中,所述多个光节点为前面所述的光节点,控制器用于控制多个光节点中的每个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001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节点集成了控制器的功能,即光节点中集成了电输入端,电输入端连接光节点中的每个MR,实现MR状态的控制,其中,电输入端与MR的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也可以为一对多。

实施方案

[00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节点以及相关系统,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0019]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0] 微谐振腔(MR)为一种光交换器件,其功能在于能够可控地把一条波导上的特定频率的光信号交换到另一条波导上。MR是片上光网络中使用的基本模块。它可以被用作调制单元,交换单元和接收单元。本方案利用了MR作为交换单元和接收单元这两项功能。MR有对立的两个端口,若该MR为谐振状态,当光信号从MR的一端的端口进入时,则光信号可以被交换到另一端的端口,所以将MR置于两条波导之间,且MR的两个端口与波导耦合连通,则可以将光信号从激光源交换到不同的波导上。MR有对光信号反向的选择特性,比如,MR耦合第一波导以及第二波导,当第一波导上的光信号通过MR交换到第二波导时,此时第二波导上的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与第光信号在第一波导上传输的方向相反。另一方面,MR还可以集成光电探测器,则该MR就具备了接收单元的功能,可以将特定频率的光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
[0021]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光节点100,应用于波分复用的光网络,所述光节点100连接第一通信波导112以及第二通信波导113,用于实现与所述第一通信波导112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波导113的光信号的传输,所述光节点100包括:
[0022] 用于产生光信号的激光源106、用于接收光信号的探测器107、第一连接波导116、第二连接波导117、第一闭合波导115以及微谐振腔MR组;所述MR组包括第一MR101、第二MR102以及第三MR104;所述激光源106与所述第一连接波导11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波导116通过所述第一MR101耦合所述第一闭合波导115,所述探测器107与所述第二连接波导11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波导117通过所述第一MR101耦合所述第一闭合波导115;所述第一闭合波导115还通过所述第二MR102耦合所述第一通信波导112,所述第一闭合波导115还通过所述第三MR104耦合所述第二通信波导113;所述MR组用于将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第一通信波导112或第二通信波导113,所述MR组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波导112或第二通信波导113上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23] 由于激光源连接第一连接波导,第一连接波导通过第一MR耦合第一闭合波导,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第二MR耦合第一通信波导,第一闭合波导还通过第三MR耦合第二通信波导,那么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则能够通过第一MR以及第二MR传输到第一通信波导,也能够通过第一MR以及第三MR传输到第二通信波导;探测器连接第二连接波导,第二连接波导通过第一MR耦合第一闭合波导,同理,第一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则能够通过第二MR以及第一MR传输至探测器,第二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能够通过第三MR以及第一MR传输至探测器。
[00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波导与所述第二连接波导可以为两条不同的波导,也可以为同一条波导上的两段,也可以为同一条波导。
[0025] 在波分复用的光网络中,光节点还可以连接电路结构,探测器还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电路结构将电信号发送给接收设备;通信波导用于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光信号传输,在本申请提供的光节点中,激光源产生的光信号通过MR组传输到第一通信波导或第二通信波导,而第一通信波导或第二通信波导上的光信号也能够通过MR组传输到光节点中的探测器中,使得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样,实现了光节点对光信号的双向传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26] 结合图1所示的光节点,参照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MR组还包括第四MR103以及第五MR105,所述第四MR103以及所述第五MR105位于所述第一闭合波导115内,所述第四MR103以及所述第五MR105用于改变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闭合波导内的传输方向。
[0027] 所述第四MR以及第五MR的两端均是连接所述第一闭合波导,根据所述第一闭合波导的拓扑结构,光信号在进入所述第一闭合波导内时,若经过所述第四MR或第五MR后,则所述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闭合波导内的方向则会改变。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中,通过所述第四MR、第五MR以及所述第一闭合波导能够改变光信号方向的特性,结合用于连接激光源的以及探测器的第一MR,结合用于连接两条通信波导的第二MR以及第三MR,能够实现所述光节点中激光源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到所述两条通信波导的任意一端,还实现了所述两条通信波导的任意一端所传输的光信号能够传输到所述光节点中的探测器。
[0028]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波导112包括第一端口108以及第二端口109;所述第二通信波导113包括第三端口110以及第四端口111;具体的,光节点中激光源将所产生的光信号发送至第一端口108、第二端口109、第三端口110以及第四端口111所需要经过的处于谐振状态的MR详见表1中的输出模式;光节点中探测器接收第一端口108、第二端口109、第三端口110以及第四端口111发送的光信号所需要经过的处于谐振状态的MR详见表1中的输入模式。
[0029] 表1
[0030]
[0031]
[0032] 如表1所示,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101以及所述第二MR102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端口108;
[0033]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101、第四MR103以及第二MR102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端口109;
[0034] 通过控制所述第二MR102、第四MR103以及第一MR101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一端口108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35] 通过控制所述第二MR102以及第一MR101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二端口109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36]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101、第五MR105以及第三MR104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端口110;
[0037]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MR101以及第三MR104处于谐振状态,使得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四端口111;
[0038]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MR104以及第一MR101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三端口110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39] 通过控制所述第三MR104、第五MR105以及第一MR101处于谐振状态,使得从所述第四端口111进入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40] 其中,控制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可以通过光节点中的电输入端输入电信号进行控制。具体的,所述电输入端可以为所述光节点的集成部分,所述电输入端连接所述MR组中的每个MR,所述电输入端与MR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述电输入端通过给MR输入高电平的电信号控制该MR处于谐振状态,通过输入低电平的电信号控制该MR不处于谐振状态。
[0041] 光信号与电信号的传输方式不同,电信号为电流,电流在线路中寻找最小电阻的路径传输,且无论线路是弯曲、直线或者直角的结构,电流都能够顺利传输,且在线路传输过程中,不会造成很大的损耗。而光信号是通过直线传输的,传输光信号的介质一般设计为直线型或角度较大的曲线形,光信号经过曲线结构时,通过反射原理使得光信号的方向可以转换,但是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0042] 目前,在对光网络系统中传输光信号的介质设计时,在光路板中雕刻传输光信号的波导,波导线路为二维结构,波导线路中交叉点互相连通的,光信号经过交叉点时,虽然大部分光信号会进行直线传输,但是还是会有少量的光信号朝两侧传输,造成了一定的损耗。光信号在进行曲线传输后,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MR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光信号从一条波导经过MR被交换到另一条波导时,必定也会造成损耗,为了保证光信号能够正确完整传输至目的地,发送端需发起较大的功率传输光信号,必然会造成系统较大的功耗损失。那么,在一个光节点中,光信号被激光源传输到波导或者光信号从波导传输至探测器的过程中,光信号所经过的MR的数量,以及光信号所经过的交叉点的数量是造成光信号损耗的重要原因,即造成系统功耗损失的重要原因。而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中,如图2以及表1所示,该光节点在发送光信号至通信波导,以及从通信波导接收光信号时,所经过MR较少,且经过的交叉点也较少,使得光信号的损耗较少,从而减少了系统发送端的功耗损失。
[0043] 由于MR对于光信号传输的方向转换的特性,则能够通过对MR是否处于谐振状态进行控制,使得激光源发送的光信号能够传输到任意一条通信波导的两个端口,也使得探测器能够接收到由任意一条通信波导的两个端口发送的光信号,实现了光节点对通信波导的双向光信号传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44] 参照图2所示的光节点,可选的,所述第一MR10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MR10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三MR103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四MR10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五MR10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5]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中,所述MR组中的第一MR、第二MR、第三MR、第四MR以及第五MR可以分别为一个MR,但是由于MR只能传输一种特定波长的光信号,所以,若所述MR组中的第一MR、第二MR、第三MR、第四MR以及第五MR分别只为一个MR时,在同一时刻,该光节点只能传输一个特定波长的光信号,使得传输效率较低。为了提高MR的传输效率,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中,每个位置上的MR都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位置上的MR分别传输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每个位置上的MR可以设置为相同数量,这样,一方面,激光源则能够同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传输至通信波导,而探测器也能够同时接收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提高了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同一位置的MR互不干扰,那么激光源在向一个端口发送光信号的同时,探测器也能够接收其他端口发送的光信号。比如,参照图2或表1所示,激光源106在通过第一MR101中的一个MR以及第二MR102中的一个MR发送光信号至第一端口108时,探测器107同时能够接收到第二端口109通过第二MR102中的另一个MR以及第一MR101中的另一个MR传输的光信号。这样,实现了对光信号的双工传输,以及对光信号的多路共享。
[0046] 结合图2的光节点,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光节点20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光节点200还包括第二闭合波导206,所述MR组还包括第六MR201、第七MR202以及第八MR204;所述第一连接波导116通过所述第六MR201耦合所述第二闭合波导206,所述第二连接波导206通过所述第六MR201耦合所述第二闭合波导;所述第二闭合波导206还通过所述第七MR202耦合所述第三通信波导207,所述第二闭合波导206还通过所述第八MR204耦合所述第四通信波导208;使得通过所述MR组将所述激光源106所产生的光信号传输至第三通信波导207或第四通信波导208,以及将所述第三通信波导207或第四通信波导208上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探测器107。
[0047] 其中,所述MR组还包括第九MR203以及第十MR205;所述第九MR203以及所述第十MR205位于所述第二闭合波导206内,所述第九MR203以及所述第十MR205用于改变光信号在所述第二闭合波导内的传输方向。
[0048] 其中,所述第六MR20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七MR20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八MR203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九MR20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十MR20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9]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光节点连接包括第一闭合波导以及第二闭合波导,连接有第一通信波导、第二通信波导、第三通信波导以及第四通信波导,详见图3所示,该光节点中,闭合波导、连接波导、激光源、探测器以及MR组的组成和功能与图2所示的光节点类似,此处不做赘述。一个光节点不仅限于连接两条通信波导,如图3所示,该光节点包含有两个闭合波导,每个闭合波导分别通过MR连接两条通信波导,这样,则实现了使用一个激光源向四条通信波导发送光信号,以及使用一个探测器接收四条通信波导发送的光信号,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为示意图,并非对本申请提供的光节点中闭合波导的数量以及能够连接的通信波导的数量的限定,本申请提供的光节点中,闭合波导的拓扑结构可以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堆叠组合,从而使得多组通信波导可以共享一个激光源和一个探测器。本申请提供的光节点中,能够包含任意数目的闭合波导以及相应数目的MR组,而能够连接通信波导为闭合波导的两倍,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定。
[0051] 在环形网络应用中,多个光节点可以依次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可以应用在任意容量的环形光网络中。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在环形网络应用中,光节点41、光节点42,光节点43和光节点44等之间通过波导45-48等相连接。这样,通过环形网络中,环形通信波导与多个光节点的连接,实现了对多条环形通信波导进行光信号的交换,且本环形网络所使用的光节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个光节点中连接多少条通信波导,使得本环形网络通信实现最优化设计,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0052] 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波分复用的光网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条通信波导501、多个光节点502、以及控制器503,所述多个光节点502连接所述多条通信波导501,所述控制器503连接所述光节点502,其中,所述多个光节点502如图1至图3实施例中所示的任意一种光节点,所述控制器503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光节点502中的每个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0053]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所述多个光节点中每个MR,所述控制器通过给MR发送电信号控制该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0054]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节点集成所述控制器的功能,即,所述光节点设置有电输入端,所述电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多个光节点中的每个MR,所述电输入端通过给MR输入电信号控制该MR处于谐振状态或不处于谐振状态。
[0055] 微谐振腔(MR)可以采用绝缘衬底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SOI)、SiN、Ⅲ-Ⅴ族材料实现。基于SOI材料的电光3-8译码器的优点是:工艺方面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是兼容的,从而可以利用现成的CMOS工艺技术,使得器件体积小,功耗低,扩展性好,便于与电学元件集成。
[0056] 首先,在材料方面,SOI是指在SiO2绝缘层上生长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单晶硅薄膜,其工艺与现在微电子领域广泛应用的CMOS工艺是兼容的。利用SOI材料制成的硅波导,其芯层是Si(折射率为3.45),包层是SiO2(折射率为1.44),这样包层和芯层的折射率差很大,所以该波导对光场的限制能力很强使得其弯曲半径可以很小(目前已有基于SOI材料弯曲波导的弯曲半径达到1.5微米的报道),从而使器件的面积很小,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制作出多个器件。传统波导器件(如LiNbO3)的弯曲半径普遍在毫米甚至厘米量级,极大的占用了芯片面积,一块芯片上通常只能放下一个器件。
[0057] 其次,在器件方面,基于硅基纳米线波导的微谐振腔,它是一种功能多样,性能优越,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集成光学元件。由于环形波导的半径可以小至1.5微米,其器件结构非常紧凑,可以实现器件高密度集成,减少分立器件耦合时的损耗,同时降低器件的封装成本。
[0058]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节点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使用所述光节点的环形网络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波分复用的光网络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