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广东迈高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专利详情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2-05-0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2-08-0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2-05-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210486320.7 申请日 2022-05-06
公开/公告号 CN114748470A 公开/公告日 2022-07-15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2-05-06
申请年 2022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K31/366A61K47/64A61K31/353A61K8/64A61K8/49A61P17/16A61P17/18A61Q19/00A61Q19/08 主分类号 A61K31/36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9
权利要求数量 10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广东迈高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广东迈高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丰武、刘绍 第一发明人 刘丰武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岑村松岗大街6号C553室 邮编 51064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广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广东省广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本发明采用乳清蛋白同时负载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形成了一种复合物,研究发现,该复合物能够显著降低医美或美容治疗后皮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概率,具体表现为能够显著降低皮肤发生红肿、瘙痒、炎症、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病理性情况;同时,与其他情况相比,显著缩短皮肤发生上述病理性改变愈合的时间,提高皮肤愈合速度。
  • 摘要附图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05]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3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45]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49]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59]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69]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73]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 说明书附图:[0077]
    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8-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1/366 专利申请号: 202210486320.7 申请日: 2022.05.06
2 2022-07-1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采用蛋白负载岩白菜素和/或二氢槲皮素形成的复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为乳清蛋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将乳清蛋白加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至50~70℃,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蛋白分散液;
采用1~3mol/LNaOH调节蛋白分散液为7.0~8.0;
往上述蛋白分散液中加入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室温下搅拌反应3~12h,得到复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乳清蛋白、岩白菜素及二氢槲皮素的重量比为1:0.2~1:0.3~0.8。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组合物在制备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化妆品中的用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美治疗或美容为激光治疗、化学剥离、射频治疗或等离子能量治疗。

7.如权利要6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能够显著降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皮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概率和缩短治疗后皮肤愈合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在进行医美治疗或美容的前后使用。

9.一种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0.01~99.99wt%。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中,所述组合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活性成分存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及化妆品。

背景技术

[0002] 医美治疗通常是以“先破坏后重建”的方法达到改善人体容貌的目的,常见的医美治疗项目包括保养型医美和微创型医美,其中保养型医美如去角质,面膜等,该治疗一般只会引起肌肤轻微的泛红和肿胀;微创型医美包括微针、激光治疗等,这些项目常常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坏,皮肤变得敏感,表现为皮肤真皮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出现细胞内水中及细胞间水肿,继而产生红斑、肿胀,色素沉着,易过敏等症状。现有通常在术后采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产品,如医用冷敷贴来修复受损肌肤,该类冷敷贴现时修复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多数需要进行多次激光治疗的患者表示,常常在后续的激光治疗后出现更为严重皮肤受损情况。这显示,现有修复产品并不能有效修复及重建受损的皮肤屏障。
[0003] 岩白菜素又名岩白菜宁(Bergenin)、虎耳草素,存在于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全草、矮地茶(Ardisia japonica),为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结构式如下式Ⅰ所示。研究表明,60mg/mL岩白菜素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科肿胀具有抑制率(14.8%);对环氧合酶‑2活性半抑制量IC50为1.2μmol/L,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抗炎性,同时,0.5mmol/L岩白菜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1%;1.2mg/mL岩白菜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1.2%,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岩白菜素有选择性抗菌性,如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4.9μmol/L,对丝状真菌、黄曲霉等均有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等抑制作用不大。而且岩白菜素遇光或受热不稳定,容易变色,这影响了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0004]
[0005] 二氢槲皮素又名紫杉叶素,分子式为C15H12O7,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式Ⅱ所示。研究显示,二氢槲皮素通过提高SOD酶的活性抑制超氧自由基的形成,阻碍黑色[1]素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
[0006]
[0007] 目前未见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协同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研究。
[0008] 参考文献:
[0009] [1]二氢槲皮素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的活性研究,蔡华君,郑毅男,刘文丛.人参研究[J].2105(3):32‑35.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和/或预防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化妆品及方法,与其他情况相比,这些组合物、化妆品和方法明显降低了医美治疗或美容后皮肤病理性改变的发生概率,同时明显缩短了皮肤愈合的时间,极大地减轻了皮肤炎症和屏障受损程度,且减少了细菌的存在。
[0011] 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发现,通过在医美治疗或美容后术前和术后同时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极大地降低术后皮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病理性改变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与其他情况相比,肌肤明显愈合更快,皮肤屏障恢复更快。
[0012]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为采用蛋白负载岩白菜素和/或二氢槲皮素形成的复合物。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为乳清蛋白。
[0014] 岩白菜素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炎性、抗菌性和抗氧化性,而乳清蛋白常作为乳化剂使用,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岩白菜素与乳清蛋白能够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形成岩白菜素‑乳清蛋白复合物,通过与乳清蛋白键合能够明显提高岩白菜素的水溶性,同时抗炎试验显示,复合物表现出一定程度提高的抗炎活性。但是,形成的复合物仍然存在遇光和受热不稳定的缺陷,显示,键合了蛋白质后并未提高岩白菜素的稳定性,且无论是键合乳清蛋白或者是牛血清白蛋白均存在上述情况。
[0015] 由此,发明人意外发现,乳清蛋白同时键合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形成的复合物表现出更理想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更高的抗炎及抗菌活性,同时更稳定。且这种特性与键合的化合物种类有关,相比二氢槲皮素,键合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葛根素等并不同时表现出上述特性,甚至,表现出更差的效果。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0017] 将乳清蛋白加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至50~70℃,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蛋白分散液;
[0018] 采用1~3mol/LNaOH调节蛋白分散液为7.0~8.0;
[0019] 往上述蛋白分散液中加入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室温下搅拌反应3~12h,得到复合物。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乳清蛋白、岩白菜素及二氢槲皮素的重量比为1:0.2~1:0.3~0.8。
[0021]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组合物在制备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化妆品中的用途。
[0022] 本文中“皮肤病理性改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红肿、瘙痒、灼热、疼痛、炎症、斑点、炎症后色素沉着、瘢痕等。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美治疗或美容包括但不限于:激光治疗、化学剥离、射频治疗、等离子能量治疗等。
[00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在经医美治疗或美容的前后使用。
[00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能够显著降低医美或美容治疗后皮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概率、缩短治疗后皮肤愈合时间。具体为,在医美治疗术前和术后使用所述组合物能够显著降低皮肤发生红肿、瘙痒、灼热、疼痛、炎症、斑点、炎症后色素沉着、瘢痕等病理性情况;同时,与其他情况相比,显著缩短皮肤发生上述病理性改变时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皮肤愈合速度。
[002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美治疗或美容后修复皮肤的化妆品,其包含所述的组合物0.01~99.99%;所述化妆品中,所述组合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活性成分存在。具体地,本发明化妆品可被制成脂质体或者冷敷贴的形式,优选被制成脂质体时,可采用的脂质体膜材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乙酰酯、硬酯胺或磷脂酰胆碱等。具体到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卵磷脂和胆固醇搭配作为膜材,制成的脂质体稳定性好。当被制成脂质体时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成型工艺,如将膜材与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在超声的条件下得到混悬液,离心,得到所述脂质体。
[002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本发明采用乳清蛋白同时负载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形成了一种复合物,研究发现,该复合物能够提高医美或美容的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医美或美容治疗后皮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概率,具体表现为能够显著降低皮肤发生红肿、瘙痒、灼热、疼痛、炎症、斑点、炎症后色素沉着、瘢痕等病理性情况;同时,与其他情况相比,显著缩短皮肤发生上述病理性改变时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皮肤愈合速度。

实施方案

[002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30]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31] 实施例1、岩白菜素/乳清蛋白复合物制备(BW‑1~3)
[0032] 将乳清蛋白加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至55℃,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蛋白分散液;
[0033] 采用1mol/LNaOH调节蛋白分散液为7.0;
[0034] 往上述蛋白分散液中加入岩白菜素,室温下搅拌反应6h,得到复合物BW‑1;其中,乳清蛋白、岩白菜素的重量比为1:0.35。
[0035] 在上述基础上,按乳清蛋白:岩白菜素的重量比为1:0.5及1:0.8分别制备得到复合物BW‑2和BW‑3。
[0036] 实施例2、岩白菜素/乳清蛋白/二氢槲皮素复合物的制备(BWQ‑1~3)[0037] 将乳清蛋白加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至55℃,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蛋白分散液;
[0038] 采用1mol/LNaOH调节蛋白分散液为7.0;
[0039] 往上述蛋白分散液中加入岩白菜素和二氢槲皮素,室温下搅拌反应6h,得到复合物;其中,乳清蛋白、岩白菜素及二氢槲皮素的重量比为1:0.35:0.25。
[0040]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按照乳清蛋白、岩白菜素及二氢槲皮素的重量比为1:0.5:0.2和1:0.8:0.5分别制备得到BWQ‑2和BWQ‑3。
[0041] 实施例3、与BWQ‑1相比,采用木犀草素、葛根素替代二氢槲皮素分别制备得到岩白菜素/乳清蛋白/木犀草素复合物(BWL)和岩白菜素/乳清蛋白/葛根素复合物(BWP);采牛血清白蛋白替代乳清蛋白制备得到岩白菜素/牛血清白蛋白/二氢槲皮素复合物(BBQ)。
[0042] 蛋白质内源光谱测定
[0043] 采用RE‑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选择激发波长为285nm,荧光发射光谱扫描范围为300~500nm,荧光激发狭缝为5nm绘制荧光光谱;根据下式(1)计算Kq,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44]
[0045] 式中,F0为不添加类黄酮化合物时的荧光强度;F为添加类黄酮化合物后的荧光强‑1 ‑1度;Kq为双分子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L·mol ·S );τ0为未添加类黄酮化合物时的荧光‑8
寿命(10 S);C为添加的类黄酮化合物的浓度。
[0046] 注:上述类黄酮化合物是指岩白菜素、木犀草素和葛根素。
[0047] 表1:Kq值比较
[0048]
[0049] 由表1可知,BW1~3复合物的Kq值均明显大于最大扩散碰撞猝灭常数(2.0×10 ‑1 ‑1
10 L·mol ·S ),说明,岩白菜素与乳清蛋白之间发生了静态猝灭,形成了复合物。而BWQ‑1~3复合物Kq值明显大于最大扩散碰撞猝灭常数,并且也明显大于BW1~3的Kq值,显示,乳清蛋白、岩白菜素及二氢槲皮素三者间发生了分子间的结合,形成了化合物,引起了静态猝灭。
[0050] 脂质体制备
[0051] 将卵磷脂、胆固醇溶解于体积比为2:1的乙醚/甲醇混合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得到均匀的脂膜;
[0052] 按照脂膜与BWQ‑1的重量比为25:1往上述分散液中加入脂膜,震荡混合,超声处理5min,使其形成外观均匀的乳状液(BWQL‑1)。
[0053] 在上述基础上,采用BWQ‑2~3、BWL、BWP、BBQ及BW‑1代替BWQ‑1分别制备得到脂质体BWQL‑2~3、BWLL、BWPL、BBQL及BWL‑1。
[0054] 稳定性评价
[0055] 光稳定性检测:分别将上述脂质体置于25℃下,可见光强度为16000LX下照射12周,对12周后各组脂质体外观进行拍照,观察各组脂质体外观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2所示。
[0056] 热稳定性检测:将上述脂质体置分别在45℃下放置12周,对12周后各组脂质体外观进行拍照,观察各组脂质体外观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57] 表2:外观稳定性评价结果
[0058]
[0059] 由上表可知,在岩白菜素/乳清蛋白复合物的基础上引入二氢槲皮素和葛根素均能提高岩白菜素的稳定性,在45℃下放置2个月后,乳液无浑浊、分层及变色现象,而引入木犀草素后也仍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由于引入木犀草素后存在不稳定的现象,故下述试验剔除该组合。
[0060] 岩白菜素/乳清蛋白/二氢槲皮素复合物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影响研究
[0061] 1.1一般资料:按照《临床诊断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痤疮确诊标准选取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BWQL‑1、BWPL、BBQL、BWL‑1及空白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12±1.57岁;病程为10.36±3.26个月,各组间无差异(P>0.05)。排除标准:近1个月曾服用抗痤疮类药物;对研究药物过敏;近4天曾在痤疮部位外涂药物;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备孕期或哺乳其等特殊时期。
[0062] 1.2试验方法:
[0063] 试验组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在进行激光治疗前1周于治疗区域少量涂抹试验组脂质体,每天早晚洁面后涂抹1次,采用CO2激光仪(KL,功率为20~25W,波长为10600nm,脉宽不足1ms,微脉冲能量为60mj,覆盖率为9%)对面部均匀扫描2次,治疗后严格注意防晒。
[0064] 1.3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患者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创面愈合、结痂和痂皮脱落时间;治疗前及持续治疗1个月后于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3ml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0065]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经t值和χ2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0.05)。
[0066] 2.结果
[0067] 表3:皮肤发生红肿、瘙痒及瘢痕情况
[0068]
[0069] 注:对照组为不经药物处理。
[0070] 由表3分析可知,经点阵激光单独治疗后所有患者普遍出现了皮肤红肿及瘙痒的症状,9例患者出现了色素沉着的症状;与对照组相比,点阵激光联合复合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其中,点阵激光联合BWQL‑1治疗后能够显著降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红肿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0071] 表4:创面愈合及愈合时间(天)
[0072]
[0073] 与对照组相比,*P<0.05。
[0074] 由表4可看出,与对照组相比,BWQL‑1、BBQL及BWL‑1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均能够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疗周期;其中,以联合岩白菜素/乳清蛋白/二氢槲皮素复合物治疗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将岩白菜素与葛根素同时与乳清蛋白复合后(BWPL)伤口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0075] 表5: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0076]
[007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0078] 由上表分析可知,各组治疗前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经点阵激光单独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采用BWQL‑1和BBQL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患者血清中IL‑6/8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地下降(P<0.01),其中,BWQL‑1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显示BWQL‑1能够明显提高激光治疗痤疮的效果;然而与伤口愈合试验结果一致,将岩白菜素与葛根素同时与乳清蛋白复合后(BWPL),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0079]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