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徐晓 >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5-1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8-1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2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5-1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406673.X 申请日 2019-05-16
公开/公告号 CN110040928B 公开/公告日 2021-06-29
授权日 2021-06-29 预估到期日 2039-05-16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C02F11/02 主分类号 C02F11/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9368742A、CN107011410A、WO2018052285A1、CN210438596U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徐晓 当前专利权人 徐晓
发明人 徐晓 第一发明人 徐晓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徐家十三组 邮编 3115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属于污泥处理领域,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外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架,底架上连接有电动机,反应器底端中心处开凿有第二通孔,反应器内侧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杆和多个支搅拌杆,主搅拌杆下端贯穿第二通孔并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相卡接,反应器内侧设有沉降机构,本装置可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纤维状蛋白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纤维状蛋白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 摘要附图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29 授权
2 2019-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2F 11/02 专利申请号: 201910406673.X 申请日: 2019.05.16
3 2019-07-2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上端盖有上盖(2),所述上盖(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螺纹连接有伸缩管(16),所述上盖(2)中心处开凿有第一通孔,所述伸缩管(16)下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反应器(1)内侧,所述反应器(1)外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架(3),所述底架(3)上连接有电动机(4),所述反应器(1)底端中心处开凿有第二通孔,所述反应器(1)内侧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杆(5)和多个支搅拌杆(12),且多个支搅拌杆(12)间隔环绕于主搅拌杆(5)侧端,所述主搅拌杆(5)下端贯穿第二通孔并与电动机(4)的动力输出端相卡接,所述反应器(1)内侧设有沉降机构,所述沉降机构与伸缩管(16)下端相连接;
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架(6)和压制架(7),所述压制架(7)位于沉降架(6)上侧,且沉降架(6)与压制架(7)之间放置有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所述沉降架(6)侧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17),所述反应器(1)内壁自上而下开凿有一对滑槽(8),一对所述滑块(17)分别位于一对滑槽(8)中并与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伸缩管(16)下端贯穿压制架(7)的圆心处并与沉降架(6)的圆心处螺纹连接,随着沉降架下移浸入污泥混合物的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由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附着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16)包括第一管体(161)、第二管体(162)和第三管体(163),所述第一管体(161)上端与支撑架(9)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管体(163)下端与沉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管体(162)连接于第一管体(161)和第三管体(163)之间,所述第一管体(161)和第三管体(163)分别位于上盖(2)的上下两侧,且第一管体(161)和第二管体(16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10)和第二锁紧螺钉(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搅拌杆(12)表面连接有多个锥形块(14),且多个锥形块(14)间隔环绕于支搅拌杆(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杆(5)和支搅拌杆(12)均为空心管,且支搅拌杆(12)与主搅拌杆(5)相连通,所述支搅拌杆(12)远离主搅拌杆(5)的端部为封闭端,所述锥形块(14)同样为管状,且锥形块(14)与支搅拌杆(12)相连通,所述主搅拌杆(5)上端塞有塞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杆(5)与支搅拌杆(12)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一滤网(13),所述支搅拌杆(12)与锥形块(14)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滤网(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杆(5)、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均为透明金属材料,且主搅拌杆(5)、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内壁均涂覆有防粘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直径为80‑100nm,且其表面积/重量比值为
41000‑4180c㎡/g。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中盛放有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和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活性污泥中还掺有树脂,且树脂的用量为60g/gVSS,所述主搅拌杆(5)为加热管,所述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均为导热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沥浸技术是一种源于微生物的技术,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在污泥(含水97%左右)中接种复合微生物,在运行中投加一定少量的营养物质,曝气处理约48h,使污泥pH降至2‑5(取决于是否要去除重金属),完成除臭,杀灭病原菌,脱出重金属及大幅改善污泥脱水性的生物处理过程。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既能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又能去除重金属的生物方法,有望让污泥变废为宝。
[0003] 与传统的填埋、焚烧、发电、干化、堆肥等污泥处理技术相比,生物沥浸技术具有诸多应用优势:(1)可溶出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泥中的重金属一般以硫化物、碳酸盐形式和有机结合态等不溶性形态存在,去除难度大,而生物沥浸技术可将污泥的pH值降低,将难溶性的硫化物氧化为可溶性的硫酸盐,污泥里的难溶性重金属溶解进入水相,进入水相的重金属可通过沉淀剂进行沉淀去除。(2)可明显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常规的剩余活性污泥都是由异养菌组成的菌胶团,亲水性非常强,直接脱水将含水率降到80%以下是十分困难的。但经过生物沥浸的污泥,不需要加任何絮凝剂,形成的泥饼含水率即可达到60%以下,轻松实现深度脱水。(3)处理过的污泥堆肥价值更高。生物沥浸技术处理的污泥不仅可以做到除臭、除菌,且污泥中的寄生虫、有害菌、虫卵均能够被杀死,而且经生物沥浸技术处理的污泥堆肥后含有机质高,可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营养土。(4)处理成本低。生物沥浸技术的空间及面积需求量较传统技术更小,辅料的使用量也更少,在同等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处理费用更低。该技术不受污泥类型的限制,不仅可应用于市政污泥处理,还可应用于不同类别的工业污泥处理。生物沥浸微生物主要由以自养菌为主的l0余株微生物复配而成,微生物替代效应和生物酸化效应是促进污水脱水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其中微生物替代效应如下:生物沥浸微生物是以自养菌(不分解有机物)为主,而原污泥中活性污泥则以异养菌(分解污水污泥中COD或有机物)为主,前者菌的个体比后者的要小很多。原剩余活性污泥中水分主要以间隙水、毛细管水、表面吸附水和细胞内结合水形式存在。由于个体较小的菌完全替代了原来个体较大的菌,原来菌死亡或新陈代谢停止,因此原来毛细管水等束缚水将容易释放出来变成间隙水。另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明显比传统活性污泥少得多也是重要原因。因为胞外聚合物(EPS)亲水性较强,胞外聚合物(EPS)越多污泥越难脱水。而胞外聚合物(EPS)主要成分与微生物的胞内成分相似,是一些高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聚合物。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将环境中的营养成分富集,通过胞外酶降解成小分子后吸收到细胞内,还可以抵御杀菌剂和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
[0004] 为了提高污泥的脱水率,方法之一就是减少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现有技术中提取发胞外聚合物(EPS)最有效的方法是阳离子树脂交换法,即将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移至有一定量树脂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将污泥和胞外聚合物的混合液在4℃、12000rpm条件下离心15min,上清液为含胞外聚合物(EPS)的溶液。
[0005] 蚕丝和血纤维蛋白通过静电纺织,可以得到纳米水平的纤维。例如学纤维蛋白的静电织物,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不广泛地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与钙和羟基磷灰石一起形成骨模拟物。
[0006] 综上,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减少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率。

发明内容

[0007]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它可以实现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纤维状蛋白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纤维状蛋白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09] 2.技术方案
[00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 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上端盖有上盖,所述上盖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螺纹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上盖中心处开凿有第一通孔,所述伸缩管下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反应器内侧,所述反应器外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上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反应器底端中心处开凿有第二通孔,所述反应器内侧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杆和多个支搅拌杆,且多个支搅拌杆间隔环绕于主搅拌杆侧端,所述主搅拌杆下端贯穿第二通孔并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相卡接,所述反应器内侧设有沉降机构,所述沉降机构与伸缩管下端相连接,本装置可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纤维状蛋白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纤维状蛋白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端与支撑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管体下端与沉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管体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之间,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位于上盖的上下两侧,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和第二锁紧螺钉,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可对伸缩管的长度进行粗调,盖上上盖后,可通过第一锁紧螺钉进行细调,使得沉降机构接触上清液。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支搅拌杆表面连接有多个锥形块,且多个锥形块间隔环绕于支搅拌杆上,锥形块配合支搅拌杆可增强搅拌效果,同时可起到较好的消泡作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杆和支搅拌杆均为空心管,且支搅拌杆与主搅拌杆相连通,所述支搅拌杆远离主搅拌杆的端部为封闭端,所述锥形块同样为管状,且锥形块与支搅拌杆相连通,所述主搅拌杆上端塞有塞子,打开塞子,可从主搅拌杆上端注入磷酸盐缓冲液等添加剂,添加剂可通过管状的锥形块均匀注入污泥中。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杆与支搅拌杆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支搅拌杆与锥形块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滤网,不易堵塞。
[0016] 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杆、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均为透明金属材料,使用结束清洗时,方便观察整个搅拌机构内部的清洁度,且主搅拌杆、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内壁均涂覆有防粘涂层,使得反应剂顺利流淌,且不易反粘并滞留在搅拌机构内部。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架和压制架,所述压制架位于沉降架上侧,且沉降架与压制架之间放置有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所述沉降架侧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所述反应器内壁自上而下开凿有一对滑槽,一对所述滑块分别位于一对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伸缩管下端贯穿压制架的圆心处并与沉降架的圆心处螺纹连接,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夹在沉降架与压制架之间,随着沉降架浸入污泥混合物的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由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完美相容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中。
[0018] 进一步的,所述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直径为80‑100nm,且其表面积/重量比值为41000‑4180c㎡/g,此种纳米水平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更好,且生物相容性更加优良。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中盛放有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和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活性污泥中还掺有树脂,且树脂的用量为60g/gVSS,可保证得到较多的胞外聚合物(EPS),又不破坏活性污泥的细胞物质,所述主搅拌杆为加热管,所述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均为导热管,接通外界电源,主搅拌杆通电发热,通过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导热,可控制反应器内部盛放物的温度。
[0020] 3.有益效果
[002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2] (1)本方案可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纤维状蛋白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纤维状蛋白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23] (2)伸缩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第一管体上端与支撑架螺纹连接,第三管体下端与沉降机构连接,第二管体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之间,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位于上盖的上下两侧,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和第二锁紧螺钉,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可对伸缩管的长度进行粗调,盖上上盖后,可通过第一锁紧螺钉进行细调,使得沉降机构接触上清液。
[0024] (3)支搅拌杆表面连接有多个锥形块,且多个锥形块间隔环绕于支搅拌杆上,锥形块配合支搅拌杆可增强搅拌效果,同时可起到较好的消泡作用。
[0025] (4)主搅拌杆和支搅拌杆均为空心管,且支搅拌杆与主搅拌杆相连通,支搅拌杆远离主搅拌杆的端部为封闭端,锥形块同样为管状,且锥形块与支搅拌杆相连通,主搅拌杆上端塞有塞子,打开塞子,可从主搅拌杆上端注入磷酸盐缓冲液等添加剂,添加剂可通过管状的锥形块均匀注入污泥中。
[0026] (5)主搅拌杆与支搅拌杆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一滤网,支搅拌杆与锥形块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滤网,不易堵塞。
[0027] (6)主搅拌杆、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均为透明金属材料,使用结束清洗时,方便观察整个搅拌机构内部的清洁度,且主搅拌杆、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内壁均涂覆有防粘涂层,使得反应剂顺利流淌,且不易反粘并滞留在搅拌机构内部。
[0028] (7)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架和压制架,压制架位于沉降架上侧,且沉降架与压制架之间放置有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沉降架侧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反应器内壁自上而下开凿有一对滑槽,一对滑块分别位于一对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连接,伸缩管下端贯穿压制架的圆心处并与沉降架的圆心处螺纹连接,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夹在沉降架与压制架之间,随着沉降架浸入污泥混合物的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由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完美相容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中。
[0029] (8)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直径为80‑100nm,且其表面积/重量比值为41000‑4180c㎡/g,此种纳米水平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更好,且生物相容性更加优良。
[0030] (9)反应器中盛放有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和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活性污泥中还掺有树脂,且树脂的用量为60g/gVSS,可保证得到较多的胞外聚合物(EPS),又不破坏活性污泥的细胞物质,主搅拌杆为加热管,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均为导热管,接通外界电源,主搅拌杆通电发热,通过支搅拌杆和锥形块导热,可控制反应器内部盛放物的温度。

实施方案

[004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8] 实施例1:
[0049]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利用易于降解的纤维状蛋白的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1,反应器1上端盖有上盖2,上盖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支撑架9上螺纹连接有伸缩管16,上盖2中心处开凿有第一通孔,伸缩管16下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反应器1内侧,反应器1外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架3,底架3上连接有电动机4,反应器1底端中心处开凿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轴承,反应器1内侧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杆5和多个支搅拌杆12,且多个支搅拌杆12间隔环绕于主搅拌杆5侧端,主搅拌杆5下端贯穿防水轴承内圈并与电动机4的动力输出端相卡接,接通外界电源,电动机4通电驱动其动力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整个搅拌机构转动搅拌,反应器1内侧设有沉降机构,沉降机构与伸缩管16下端相连接,本装置可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纤维状蛋白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纤维状蛋白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50] 请参阅图8,伸缩管16包括第一管体161、第二管体162和第三管体163,第一管体161上端与支撑架9螺纹连接,第三管体163下端与沉降机构连接,第二管体162连接于第一管体161和第三管体163之间,第一管体161和第三管体163分别位于上盖2的上下两侧,且第一管体161和第二管体16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10和第二锁紧螺钉11,通过第二锁紧螺钉11可对伸缩管16的长度进行粗调,反应器1侧端开凿有开口,开口处密封连接有透明板,透明板上刻有刻度,盖上上盖2后,可通过透明板观察上清液的液面,拧松第一锁紧螺钉
10进行细调,使得沉降机构接触上清液。
[0051] 请参阅图4,支搅拌杆12表面连接有多个锥形块14,且多个锥形块14间隔环绕于支搅拌杆12上,锥形块14配合支搅拌杆12可增强搅拌效果,同时可起到较好的消泡作用。
[0052] 请参阅图2,主搅拌杆5和支搅拌杆12均为空心管,且支搅拌杆12与主搅拌杆5相连通,支搅拌杆12远离主搅拌杆5的端部为封闭端,锥形块14同样为管状,且锥形块14与支搅拌杆12相连通,主搅拌杆5上端塞有塞子,打开塞子,可从主搅拌杆5上端注入磷酸盐缓冲液等添加剂,添加剂可通过管状的锥形块14均匀注入污泥中。
[0053] 请参阅图3和图4,主搅拌杆5与支搅拌杆12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一滤网13,支搅拌杆12与锥形块14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滤网15,不易堵塞。
[0054] 主搅拌杆5、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均为透明金属材料,使用结束清洗时,方便观察整个搅拌机构内部的清洁度,且主搅拌杆5、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内壁均涂覆有防粘涂层,使得反应剂顺利流淌,且不易反粘并滞留在搅拌机构内部。
[0055] 请参阅图2,沉降机构包括沉降架6和压制架7,压制架7位于沉降架6上侧,且沉降架6与压制架7之间放置有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请参阅图5和图6,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经纬线上密布有挂毛,挂毛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经纬线材质相同,挂毛的长度约为相邻两条纬线距离的四分之一长,且挂毛与经纬线的连接处为硬质毛,挂毛的自由端为软质毛,请参阅图7,挂毛可以供上清液中的胞外聚合物(EPS)物质稳定附着,沉降架6侧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17,反应器1内壁自上而下开凿有一对滑槽8,一对滑块17分别位于一对滑槽8中并与滑槽8滑动连接,伸缩管16下端贯穿压制架7的圆心处并与沉降架6的圆心处螺纹连接,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夹在沉降架6与压制架7之间,随着沉降架6浸入污泥混合物的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由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完美相容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中;经检测,当污泥中重金属未超标时,请参阅图11,去除上清液后的污泥混合物经隔膜厢式压滤机压滤得到高干度生物沥浸污泥饼,将浸满胞外聚合物(EPS)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搅碎,再将碎渣掺于处理后的泥饼中,进行条垛式高温发酵堆肥,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可作为良好的园林肥料和营养土,也可根据需要用于建材或后续焚烧;经检测,当污泥中重金属超标时,请参阅图12,将提取的上清液转至重金属废液收集池中,并加入中加入沉淀药剂,同时将去除上清液后的污泥混合物经隔膜厢式压滤机压滤得到的压滤液通入重金属废液收集池中混合,沉淀得到金属泥,再经隔膜厢式压滤机压滤得到金属泥饼,对于金属泥饼可进行回收或安全处置;将浸满胞外聚合物(EPS)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搅碎,再将碎渣掺于经隔膜厢式压滤机压滤得到的高干度生物沥浸污泥饼中,进行条垛式高温发酵堆肥,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可作为良好的园林肥料和营养土,也可根据需要用于建材或后续焚烧。
[0056] 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直径为80‑100nm,且其表面积/重量比值为41000‑4180c㎡/g,此种纳米水平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更好,且生物相容性更加优良。
[0057] 反应器1中盛放有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和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活性污泥中还掺有树脂,且树脂的用量为60g/gVSS,可保证得到较多的胞外聚合物(EPS),又不破坏活性污泥的细胞物质,主搅拌杆5为加热管,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均为导热管,接通外界电源,主搅拌杆5通电发热,通过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导热,可控制反应器1内部盛放物的温度。
[0058] 本领域技术人员向反应器1中投放掺有树脂的预处理过的活性污泥,从主搅拌杆5上端注入磷酸盐缓冲液等添加剂,添加剂可通过管状的锥形块14均匀注入活性污泥中,拧松第二锁紧螺钉11粗调伸缩管16的长度,粗调结束后拧紧第二锁紧螺钉11,固定伸缩管16的长度,盖上上盖2,接通外接电源,电动机4通电驱动其动力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整个搅拌机构转动搅拌,锥形块14配合支搅拌杆12可增强搅拌效果,同时可起到较好的消泡作用;主搅拌杆5通电发热,通过支搅拌杆12和锥形块14导热,可控制反应器1内部活性污泥的温度,拧松第一锁紧螺钉10进行细调,使得沉降机构接触上清液,拧紧第一锁紧螺钉10,再次固定伸缩管16的长度,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夹在沉降架6与压制架7之间,随着沉降架6浸入污泥混合物的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由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完美相容于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中,整个反应结束后,关闭外界电源,捞出浸满胞外聚合物(EPS)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将浸满胞外聚合物(EPS)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搅碎,再将碎渣掺于处理后的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59] 本方案中的装置可提取生物沥浸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极大程度上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同时利用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易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点,将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与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相结合,再反应于泥饼中,提高泥饼的肥沃度和质量。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发明的血纤维蛋白静电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图5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图6中的挂毛附着上清液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发明伸缩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发明沉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0为本发明压制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1为本发明的污泥中重金属未超标时的相关工艺流程图;
[0042] 图12为本发明的污泥中重金属超标时的相关工艺流程图。
[0043] 图中标号说明:
[0044] 1反应器、2上盖、3底架、4电动机、5主搅拌杆、6沉降架、7压制架、8滑槽、9支撑架、10第一锁紧螺钉、11第二锁紧螺钉、12支搅拌杆、13第一滤网、14锥形块、15第二滤网、16伸缩管、161第一管体、162第二管体、163第三管体、17滑块。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