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唐文珍 >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专利详情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2-0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7-2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8-17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2-0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081489.5 申请日 2020-02-06
公开/公告号 CN111110958B 公开/公告日 2021-08-17
授权日 2021-08-17 预估到期日 2040-02-06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M5/30A61M5/315 主分类号 A61M5/3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1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6975125A、CN1147207A、CN1319024A、CN1390145A、CN101454034A、CN101631581A、CN101668556A、CN103550848A、CN105879159A、CN101631580A、CN104582764A、US2013/0018354A1、WO01/64268A1、WO00/09186A2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唐文珍 当前专利权人 山东润蒙应急救援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文珍、詹杨锋 第一发明人 唐文珍
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胜利路21号沂源县人民医院 邮编 2561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山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山东省淄博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朱广
摘要
本发明属于注射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它包括发射器机构、注射头机构,其中注射头机构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发射器机构上,发射器机构为注射头机构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提供瞬间动力;本发明在使用结束并将注射头机构拆离发射器机构后,注射头机构中的注射管会缩至注射筒一端的圆槽D中且圆槽D会被挡板关闭,同时滑块A中进出药液的圆槽E也会被挡块关闭,避免注射头机构在不使用时被外界污染,便于注射头机构的重复利用。
  • 摘要附图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5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 说明书附图:图16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3-01-17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3.01.05 专利权人由唐文珍变更为山东润蒙应急救援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由2561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胜利路21号沂源县人民医院变更为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罗西街道金山路168号
2 2021-08-17 授权
3 2021-08-1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7.29 申请人由詹杨锋变更为唐文珍 地址由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新关村兰庄78号变更为2561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胜利路21号沂源县人民医院
4 2021-07-30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詹杨锋 变更为唐文珍 詹杨锋 
5 2020-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M 5/30 专利申请号: 202010081489.5 申请日: 2020.02.06
6 2020-05-0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射器机构、注射头机构,其中注射头机构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发射器机构上,发射器机构为注射头机构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提供瞬间动力;
上述发射器机构包括圆筒A、圆筒C、环板B、圆筒D、环板A、圆筒B、圆筒E、环B、弹簧B、滑杆、伸缩块、弹簧C、固定块、连接母头、弹簧D,其中被手动驱动的圆筒C轴向滑动于圆筒A一端的圆槽A内,圆筒A另一端的圆槽B中轴向滑动有滑杆,滑杆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D;圆筒A上开有圆槽B的一端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圆筒B,圆筒B内螺纹配合有圆筒E;滑杆上位于圆筒A内的部分上轴向均匀安装有若干伸缩块;伸缩块内具有连接其内块和外块的弹簧C;
伸缩块的内块末端具有斜面;伸缩块的内块斜面端与安装在圆筒A内的环板A配合,以对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形成限制;安装在圆筒C一端的环板B轴向运动于圆筒A内,环板B上安装有圆筒D;圆筒D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圆筒D与若干伸缩块内块的斜面配合,以解除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的限制;安装于滑杆一端的圆形固定块与安装在圆筒E中的环B配合,以限制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的幅度;固定块上通过连接杆安装有连接注射头机构的连接母头;圆筒A上具有限制圆筒C因被误操作而产生的运动的结构;
上述注射头机构包括注射筒、滑块A、注射管、弹簧F、阶梯活塞、推杆、滑块B、滑套、连接子头、连接器,其中注射筒内注射腔末端的圆槽C内轴向滑动有圆形滑块A;滑块A端面上的贯通圆槽E处安装有注射管,注射管滑动于圆槽C末端贯通注射筒的圆槽D中;注射管末端具有微米级的注射孔,注射管通过与之密封配合的连接器从药瓶中汲取药液;圆槽C内安装有对滑块A复位的弹簧F;滑块A和注射筒上具有对圆槽E和圆槽D开关的结构;当注射头机构拆离发射器机构后,随着滑块A在弹簧F作用下的复位,滑块A上的圆槽E和注射筒上的圆槽D被关闭;安装在推杆一端的阶梯活塞轴向滑动于注射筒的注射腔内,阶梯活塞与滑块A配合;
推杆上未安装阶梯活塞的一端轴向滑动于滑套一端的圆槽F中,安装在推杆上的滑块B轴向滑动于滑套内与圆槽F相通的圆槽G中;滑套端面上安装有与连接母头配合的连接子头;注射筒外柱面上的外螺纹与圆筒E内壁的内螺纹配合;
上述圆槽A内壁上周向开有环形的活动槽;活动槽中沿垂直于圆筒C运动的方向滑动有环A,活动槽的径向宽度大于环A的径向宽度,环A的内圆直径大于圆筒C的内圆直径;环A的外柱面上安装有按压块和导向块A;按压块滑动于圆筒A柱面上与活动槽相通的滑槽A中,导向块A滑动于活动槽内壁上的导向槽A中;导向槽A中安装有对导向块A复位的弹簧A;弹簧A一端与导向块A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A的内壁连接;环A的内柱面上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圆筒C外柱面上的限位槽配合;
上述圆筒C的一端安装有按压帽,按压帽外露于圆槽A;圆筒A一端的圆槽B处安装有为滑杆运动提供导轨的导向套;弹簧D嵌套于导向套上;弹簧D一端与圆筒A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伸缩块的内块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B,两个导向块B分别滑动于相应外块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B中;
上述滑块A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与圆槽E相通的滑槽C,滑槽C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滑槽C中沿滑块A的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E的挡块;挡块上嵌套有弹簧E,弹簧E位于环槽内;弹簧E一端与环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挡块上的拉簧环连接;挡块一端与圆槽C内壁上的解限槽配合,解限槽的内壁上具有便于挡块复位的复位斜面;圆槽D内壁上开有滑槽B,滑槽B中沿圆槽D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D的挡板;挡板侧端通过L板B安装有齿条B,齿条B与安装在注射筒内的齿轮B啮合,齿轮B所在轴与注射筒旋转配合;齿轮B所在轴上还安装有齿轮A;滑块A通过L板A安装有齿条A,齿条A与齿轮A啮合;
上述注射管上具有注射孔的一端具有外锥面,外锥面上安装有与连接器中部的锥槽密封配合的密封圈;连接器中部的锥槽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弹性卡扣,两个卡扣分别与注射管的外柱面上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槽配合以固定注射管与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卡扣上具有方便其脱离连接槽的拆卸斜面;
上述弹簧A、弹簧B、弹簧C、弹簧D和弹簧F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E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弹簧B一端与环板B连接,另一端与环板A连接;弹簧F嵌套于注射管上;弹簧F一端与滑块A连接,另一端与圆槽C的内壁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注射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2] 与有针注射器相比,无针注射器看不到让人害怕的针头,心理上对治疗的抵触就会降到最低,治疗的依从性就会提高,尤其是使用注射器较频繁的糖尿病患者。无针注射器还可以避免有针注射器注射药物是的“断针”现象;有些病人体内携带传染病源,甚至就是严重的传染病患者,无针注射器的普及,可以把治疗时的医护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降低了医疗垃圾的处理麻烦和费用。相对于有针注射器,无针注射器注射后果改变了,透皮弥散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针头注射后果,所以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被提高,而且药效的起效时间被缩短,药物的费用减少。另外,无针注射器不存在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后形成硬结的现象,且在注射过程中没有任何其他的物质进入体内,进到体内的都是可以吸收的药物,干净,单纯。
[0003] 但是,传统的无针注射器大部分时利用弹簧瞬间产生的高压力来产生药物射流,单纯依靠弹簧产生的压力不均匀,容易让人产生痛感,注射体验较差。还有就是,现有的无针注射器其内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其被普通消费者广泛使用,局限了其使用范围。另外,现有的无针注射器在一次注射完成后,其注射头机构要进行更换,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头机构被外界污染;由于无针注射器的造价较高,更换注射头机构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使用成本,加剧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无针注射器存在的缺点,有必要设计一种成本较低且可反复使用的无针注射设备。
[0005] 本发明设计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08] 一种医疗领域使用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射器机构、注射头机构,其中注射头机构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发射器机构上,发射器机构为注射头机构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提供瞬间动力。
[0009] 上述发射器机构包括圆筒A、圆筒C、环板B、圆筒D、环板A、圆筒B、圆筒E、环B、弹簧B、滑杆、伸缩块、弹簧C、固定块、连接母头、弹簧D,其中被手动驱动的圆筒C轴向滑动于圆筒A一端的圆槽A内,圆筒A另一端的圆槽B中轴向滑动有滑杆,滑杆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D;圆筒A上开有圆槽B的一端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圆筒B,圆筒B内螺纹配合有圆筒E;滑杆上位于圆筒A内的部分上轴向均匀安装有若干伸缩块;伸缩块内具有连接其内块和外块的弹簧C;伸缩块的内块末端具有斜面;伸缩块的内块斜面端与安装在圆筒A内的环板A配合,以对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形成限制;安装在圆筒C一端的环板B轴向运动于圆筒A内,环板B上安装有圆筒D;圆筒D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圆筒D与若干伸缩块内块的斜面配合,以解除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的限制;安装于滑杆一端的圆形固定块与安装在圆筒E中的环B配合,以限制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运动的幅度;固定块上通过连接杆安装有连接注射头机构的连接母头;圆筒A上具有限制圆筒C因被误操作而产生的运动的结构。
[0010] 上述注射头机构包括注射筒、滑块A、注射管、弹簧F、阶梯活塞、推杆、滑块B、滑套、连接子头、连接器,其中注射筒内注射腔末端的圆槽C内轴向滑动有圆形滑块A;滑块A端面上的贯通圆槽E处安装有注射管,注射管滑动于圆槽C末端贯通注射筒的圆槽D中;注射管末端具有微米级的注射孔,注射管通过与之密封配合的连接器从药瓶中汲取药液;圆槽C内安装有对滑块A复位的弹簧F;滑块A和注射筒上具有对圆槽E和圆槽D开关的结构;当注射头机构拆离发射器机构后,随着滑块A在弹簧F作用下的复位,滑块A上的圆槽E和注射筒上的圆槽D被关闭;安装在推杆一端的阶梯活塞轴向滑动于注射筒的注射腔内,阶梯活塞与滑块A配合;推杆上未安装阶梯活塞的一端轴向滑动于滑套一端的圆槽F中,安装在推杆上的滑块B轴向滑动于滑套内与圆槽F相通的圆槽G中;滑套端面上安装有与连接母头配合的连接子头;注射筒外柱面上的外螺纹与圆筒E内壁的内螺纹配合。
[0011]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槽A内壁上周向开有环形的活动槽;活动槽中沿垂直于圆筒C运动的方向滑动有环A,活动槽的径向宽度大于环A的径向宽度,环A的内圆直径大于圆筒C的内圆直径,保证环A在活动槽中的运动不会会受到圆筒C的干涉,进而保证环A带动限位块可以顺利地进出限位槽并顺利完成对圆筒C轴向运动的限制和解限。环A的外柱面上安装有按压块和导向块A;按压块滑动于圆筒A柱面上与活动槽相通的滑槽A中,导向块A滑动于活动槽内壁上的导向槽A中;导向槽A中安装有对导向块A复位的弹簧A;弹簧A一端与导向块A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A的内壁连接;环A的内柱面上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圆筒C外柱面上的限位槽配合。导向块A与导向槽A的配合保证环A在活动槽中始终沿圆筒C的径向方向运动,当圆筒C复位后,环A可以带动限位块顺利插入限位槽并完成对圆筒C的限位。
[0012]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筒C的一端安装有按压帽,按压帽外露于圆槽A;圆筒A一端的圆槽B处安装有为滑杆运动提供导轨的导向套;弹簧D嵌套于导向套上;弹簧D一端与圆筒A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伸缩块的内块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B,两个导向块B分别滑动于相应外块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B中。导向块B与导向槽B的配合对伸缩块的内块在外块中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同时保证伸缩块内的弹簧C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保证伸缩块在滑杆复位后与环板A有效配合而对滑杆向注射头机构方向的滑动形成有效限位。
[0013]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块A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与圆槽E相通的滑槽C,滑槽C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滑槽C中沿滑块A的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E的挡块;挡块上嵌套有弹簧E,弹簧E位于环槽内;弹簧E一端与环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挡块上的拉簧环连接;挡块一端与圆槽C内壁上的解限槽配合,解限槽的内壁上具有便于挡块复位的复位斜面;圆槽D内壁上开有滑槽B,滑槽B中沿圆槽D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D的挡板;挡板侧端通过L板B安装有齿条B,齿条B与安装在注射筒内的齿轮B啮合,齿轮B所在轴与注射筒旋转配合;齿轮B所在轴上还安装有齿轮A;滑块A通过L板A安装有齿条A,齿条A与齿轮A啮合。
[0014]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注射管上具有注射孔的一端具有外锥面,外锥面上安装有与连接器中部的锥槽密封配合的密封圈;连接器中部的锥槽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弹性卡扣,两个卡扣分别与注射管的外柱面上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槽配合以固定注射管与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卡扣上具有方便其脱离连接槽的拆卸斜面。
[0015]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弹簧A、弹簧B、弹簧C、弹簧D和弹簧F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E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弹簧B一端与环板B连接,另一端与环板A连接;弹簧F嵌套于注射管上;弹簧F一端与滑块A连接,另一端与圆槽C的内壁连接。
[0016] 相对于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本发明通过压缩的弹簧D经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注射头机构中的滑套以更高的瞬间加速度撞击推杆,推杆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阶梯活塞完成对药液向人体内的高压注射;相对于传统无针注射器直接依靠弹簧产生的持续动力进行的注射容易让人产生痛感,本发明的注射速度更快,在人还来不及对痛感做出反应时就可以完成对药液的注射,注射体验较好。
[0017] 相对于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在普通患者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0018] 另外,传统无针注射器在每次注射结束后要对注射头机构进行更换,以避免注射头在不使用时被外界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由于传统的无针注射器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成本昂贵,所以更换注射头进一步加剧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而本发明在使用结束并将注射头机构拆离发射器机构后,注射头机构中的注射管会缩至注射筒一端的圆槽D中且圆槽D会被挡板关闭,同时滑块A中进出药液的圆槽E也会被挡块关闭,避免注射头机构在不使用时被外界污染,便于注射头机构的重复利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方案

[0036]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0037] 如图1所示,它包括发射器机构1、注射头机构35,其中注射头机构35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发射器机构1上,发射器机构1为注射头机构35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提供瞬间动力。
[0038] 如图2、3所示,上述发射器机构1包括圆筒A2、圆筒C8、环板B11、圆筒D12、环板A18、圆筒B20、圆筒E21、环B22、弹簧B23、滑杆24、伸缩块25、弹簧C30、固定块31、连接母头33、弹簧D34,其中如图2、3、5所示,被手动驱动的圆筒C8轴向滑动于圆筒A2一端的圆槽A3内,圆筒A2另一端的圆槽B7中轴向滑动有滑杆24,滑杆24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D34;圆筒A2上开有圆槽B7的一端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圆筒B20,圆筒B20内螺纹配合有圆筒E21;如图3、8所示,滑杆24上位于圆筒A2内的部分上轴向均匀安装有若干伸缩块25;伸缩块25内具有连接其内块28和外块26的弹簧C30;伸缩块25的内块28末端具有斜面;伸缩块25的内块28斜面端与安装在圆筒A2内的环板A18配合,以对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运动形成限制;如图2、3、6所示,安装在圆筒C8一端的环板B11轴向运动于圆筒A2内,环板B11上安装有圆筒D12;圆筒D12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23;圆筒D12与若干伸缩块25内块28的斜面配合,以解除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运动的限制;如图1、2、8所示,安装于滑杆24一端的圆形固定块31与安装在圆筒E21中的环B22配合,以限制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运动的幅度;如图3、
4、5所示,固定块31上通过连接杆32安装有连接注射头机构35的连接母头33;圆筒A2上具有限制圆筒C8因被误操作而产生运动的结构。
[0039] 如图9、10所示,上述注射头机构35包括注射筒36、滑块A43、注射管50、弹簧F54、阶梯活塞62、推杆63、滑块B64、滑套65、连接子头68、连接器69,其中如图9、10、13所示,注射筒36内注射腔37末端的圆槽C38内轴向滑动有圆形滑块A43;如图9、10、14所示,滑块A43端面上的贯通圆槽E44处安装有注射管50;如图9、10、13所示,注射管50滑动于圆槽C38末端贯通注射筒36的圆槽D41中;如图9、10所示,注射管50末端具有微米级的注射孔51,注射管50通过与之密封配合的连接器69从药瓶中汲取药液;圆槽C38内安装有对滑块A43复位的弹簧F54;如图9、10、11所示,滑块A43和注射筒36上具有对圆槽E44和圆槽D41开关的结构;当注射头机构35拆离发射器机构1后,随着滑块A43在弹簧F54作用下的复位,滑块A43上的圆槽E44和注射筒36上的圆槽D41被关闭;如图9、13、15所示,安装在推杆63一端的阶梯活塞62轴向滑动于注射筒36的注射腔37内,阶梯活塞62与滑块A43配合;如图9、15、16所示,推杆63上未安装阶梯活塞62的一端轴向滑动于滑套65一端的圆槽F66中,安装在推杆63上的滑块B64轴向滑动于滑套65内与圆槽F66相通的圆槽G67中;滑套65端面上安装有与连接母头33配合的连接子头68;如图1所示,注射筒36外柱面上的外螺纹与圆筒E21内壁的内螺纹配合。
[0040] 如图5所示,上述圆槽A3内壁上周向开有环形的活动槽4;如图3、4所示,活动槽4中沿垂直于圆筒C8运动的方向滑动有环A13,活动槽4的径向宽度大于环A13的径向宽度,环A13的内圆直径大于圆筒C8的内圆直径,保证环A13在活动槽4中的运动不会会受到圆筒C8的干涉,进而保证环A13带动限位块14可以顺利地进出限位槽9并顺利完成对圆筒C8轴向运动的限制和解限。如图4、5、7所示,环A13的外柱面上安装有按压块17和导向块A15;按压块17滑动于圆筒A2柱面上与活动槽4相通的滑槽A6中,导向块A15滑动于活动槽4内壁上的导向槽A5中;导向槽A5中安装有对导向块A15复位的弹簧A16;弹簧A16一端与导向块A15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A5的内壁连接;环A13的内柱面上安装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与圆筒C8外柱面上的限位槽9配合。导向块A15与导向槽A5的配合保证环A13在活动槽4中始终沿圆筒C8的径向方向运动,当圆筒C8复位后,环A13可以带动限位块14顺利插入限位槽9并完成对圆筒C8的限位。
[0041] 如图1、3、6所示,上述圆筒C8的一端安装有按压帽10,按压帽10外露于圆槽A3;如图2、5所示,圆筒A2一端的圆槽B7处安装有为滑杆24运动提供导轨的导向套19;弹簧D34嵌套于导向套19上;弹簧D34一端与圆筒A2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31连接;如图8所示,伸缩块25的内块28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B29,两个导向块B29分别滑动于相应外块26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B27中。导向块B29与导向槽B27的配合对伸缩块25的内块28在外块26中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同时保证伸缩块25内的弹簧C3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保证伸缩块25在滑杆24复位后与环板A18有效配合而对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的滑动形成有效限位。
[0042] 如图14所示,上述滑块A43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与圆槽E44相通的滑槽C45,滑槽C45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46;如图9、14所示,滑槽C45中沿滑块A43的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E44的挡块47;挡块47上嵌套有弹簧E48,弹簧E48位于环槽46内;弹簧E48一端与环槽46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挡块47上的拉簧环49连接;如图9、10、13所示,挡块47一端与圆槽C38内壁上的解限槽39配合,解限槽39的内壁上具有便于挡块47复位的复位斜面40;如图10、11、13所示,圆槽D41内壁上开有滑槽B42,滑槽B42中沿圆槽D41径向方向滑动有开关圆槽D41的挡板55;如图13所示,挡板55侧端通过L板B56安装有齿条B57,齿条B57与安装在注射筒36内的齿轮B58啮合,齿轮B58所在轴与注射筒36旋转配合;齿轮B58所在轴上还安装有齿轮A59;滑块A43通过L板A61安装有齿条A60,齿条A60与齿轮A59啮合。
[0043] 如图10、11所示,上述注射管50上具有注射孔51的一端具有外锥面73,外锥面73上安装有与连接器69中部的锥槽密封配合的密封圈52;如图10、12所示,连接器69中部的锥槽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弹性卡扣70,两个卡扣70分别与注射管50的外柱面上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槽53配合以固定注射管50与连接器69的相对位置;卡扣70上具有方便其脱离连接槽53的拆卸斜面72。
[0044] 如图2、8、9所示,上述弹簧A16、弹簧B23、弹簧C30、弹簧D34和弹簧F5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E48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弹簧B23一端与环板B11连接,另一端与环板A18连接;弹簧F54嵌套于注射管50上;弹簧F54一端与滑块A43连接,另一端与圆槽C38的内壁连接。
[0045] 本发明中连接器69与注射筒36及药瓶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
[0046] 本发明中圆筒E21的外螺纹上具有标示注射筒36内汲取药液量的刻度。
[0047]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发射器机构1与注射头机构35分离;发射器机构1中的限位块14位于圆筒C8上的限位槽9内,圆筒C8在圆槽A3内的轴向滑动受限;弹簧A16处于压缩储能状态;环板B11在预压的弹簧B23的作用下紧贴圆筒A2的内壁;圆筒D12与伸缩板的内板板端斜面接触,伸缩板的内板侧面与环板A18的板面接触配合阻止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的运动;弹簧D34处于压缩储能状态;圆筒B20的末端位于圆筒E21上标示注射筒36内汲取药液量的刻度的零刻度处;固定块31与环B22接触;导向套19的末端与固定块31接触。注射头机构35中的活塞位于注射筒36底部极限位置;阶梯活塞62全部位于注射筒36的注射腔37内,滑块A43位于圆槽C38的槽口处并与阶梯活塞62接触;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隐藏于圆槽D41内;挡板55位于滑槽B42的极限位置并对圆槽D41进行关闭,挡板55隔绝注射管50与外界的接触;弹簧F54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挡块47对滑块A43中的圆槽E44进行关闭,挡块47一端与圆槽C38内壁接触相抵,弹簧E48拉伸储能。
[0048]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进行汲取药液并注射时,先将注射头机构35安装于发射器机构1上,其安装流程如下:
[0049] 将注射头机构35中的注射筒36与发射器机构1中的圆筒E21进行螺纹配合,使得注射筒36一端旋入圆筒E21内,直至连接子头68与连接母头33完全连接为止。在连接子头68与连接母头33连接过程中,当滑套65与连接推杆63的滑块B64之间的相对运动达到极限即滑块B64到达滑套65内圆槽G67中靠近连接子头68的一端极限位置时,连接母头33在连接子头68的作用下欲通过连接杆32和固定块31带动滑杆24向远离注射头机构35的方向运动;由于此时固定块31与导向套19的末端接触,导向套19阻止了固定块31的运动,进而阻止了滑杆
24的反向运动;连接母头33保持静止不动,连接母头33通过连接子头68、滑套65、滑块B64和推杆63带动阶梯活塞62的小直径部分向圆槽C38内运动,阶梯活塞62推动滑块A43在圆槽C38内轴向向圆槽D41方向运动,弹簧F54被压缩储能;滑块A43带动挡块47和注射管50同步运动,挡块47逐渐靠近圆槽C38内壁上的解限槽39;与此同时,滑块A43通过L板A61带动齿条A60同步运动,齿条A60带动齿轮A59旋转,齿轮A59通过其所在轴带动齿轮B58旋转,齿轮B58通过齿条B57和L板B56带动挡板55沿滑槽B42向打开圆槽D41的方向运动。
[0050] 在连接子头68与连接母头33连接过程中,当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抵达滑槽B42处时,挡板55对圆槽D41的遮挡完全打开,此时挡块47距离解限槽39还有一定距离;当挡块47到达解限槽39的复位斜面40时,挡块47开始在弹簧E48的作用下逐渐对圆槽E44进行打开;当挡块47随滑块A43同步运动结束与复位斜面40的相互作用并到达解限槽39的底部时,挡块47对圆槽E44完全打开,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完全滑出圆槽D41,阶梯活塞62在注射腔37内的运动达到极限,阶梯活塞62的小直径部分完全进入圆槽C38内,弹簧F54被压缩至极限。
[0051] 待注射头机构35向发射器机构1上安装完毕后,连接母头33与连接子头68完全连接,将连接器69一端与药瓶连接,另一端与注射筒36配合;使得注射管50注射孔51端的外锥面73与连接器69中部的锥槽密封配合,连接器69上的两个卡扣70卡入注射管50上的两个连接槽53内,从而固定注射管50与连机器的相对位置;然后从药瓶中开始汲取药液,汲取药液的流程如下:
[0052] 相对于圆筒B20旋动圆筒E21,圆筒E21带动注射筒36向远离圆筒B20的方向运动;环B22逐渐远离固定块31;由于滑杆24在四个伸缩板与环板A18的配合限制下不会产生相对于圆筒A2和圆筒B20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的运动,所以滑杆24通过固定块31、连接杆32、连接母头33和连接子头68带动滑套65保持静止不动;注射筒36通过阶梯活塞62和推杆63带动滑块B64向滑套65内圆槽G67中远离连接子头68的一端运动;当滑块B64与滑套65的相对于达到极限时,滑块B64位于圆槽G67中远离连接子头68的一端极限位置;继续旋动圆筒E21,圆筒E21继续带动注射筒36同步运动,保持静止不动的滑套65通过滑块B64和推杆63开始带动阶梯活塞62向远离圆槽C38的方向运动,此时注射筒36与阶梯活塞62产生相对运动;待注射筒36内汲取适量药液时停止旋动圆筒E21;此时,圆筒E21上被圆筒B20端面指示的标示注射筒36内汲取药液量的刻度值为一次性所要注射的药量,环B22与固定块31的距离达到最大;滑块B64位于圆槽G67中远离连接子头68的一端极限位置。在阶梯活塞62滑出圆槽C38的过程中,由于注射管50被连接器69固定,所以弹簧F54的恢复力不能带动滑块A43进行复位运动,滑块A43保持静止不动。
[0053] 接着将注射筒36一端脱离连接器69,将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脱离连接器69,并将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对准并紧贴人体上的注射部位;按下按压块17,按压块17通过环A13带动限位块14脱离圆筒C8上的限位槽9,环A13通过导向块A15进一步压缩弹簧A16储能;接着按下按压帽10,按压帽10带动圆筒C8同步轴向运动,圆筒C8通过环板B11带动圆筒D12同步运动,圆筒D12快速作用于伸缩板的内板斜面,使得伸缩板的内板产生相对于外板的收缩运动,伸缩板内部的弹簧C30被进一步压缩储能,伸缩板的内板快速脱离环板A18并解除对滑杆24沿轴向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的运动的限制,弹簧B23被进一步压缩储能;在预压的弹簧D34的作用下,固定块31带动滑杆24向靠近注射头机构35的方向加速运动,固定块31快速靠近环B22;同时固定块31通过连接杆32、连接母头33和连接子头68带动滑套65以极高的瞬间加速度与滑块B64进行撞击;受到撞击的滑块B64通过推杆63带动阶梯活塞62加速将注射筒36内的药液经滑块A43中的圆槽E44和注射管50向外挤压,位于注射筒36内的药液经微米级的注射孔51形成高压射流并瞬间刺穿皮肤而完成注射;待固定块31瞬间快速与环B22重新接触时固定块31在环B22的阻止下停止运动,此时注射结束,阶梯活塞62的小直径部分重新进入圆槽C38内并与滑块A43接触,滑块B64位于圆槽G67中靠近连接子头68的一端极限位置。
[0054] 接着撤去作用于按压块17和按压帽10上的作用力,在弹簧B23的复位作用下,环板B11带动圆筒C8瞬间复位;当圆筒C8复位后,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导向块A15通过环A13带动限位块14和按压块17快速复位,限位块14重新嵌入圆筒C8上的限位槽9内并重新对圆筒C8的运动形成限制。
[0055] 在滑杆24带动四个伸缩板快速脱离圆筒D12后,四个伸缩板的内板在相应弹簧C30的复位作用下瞬间复位。
[0056] 然后相对于圆筒B20反向旋动圆筒E21,圆筒E21通过环A13带动固定块31向其初始位置运动,弹簧D34重新被压缩储能;固定块31带动滑杆24同步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接杆32、连接母头33和连接子头68带动滑套65同步运动;同时圆筒E21通过注射筒36带动滑块A43、阶梯活塞62、推杆63和滑块B64同步运动,滑套65与滑块B64保持相对静止,滑块B64依然持续位于圆槽G67中靠近连接子头68的一端极限位置;与此同时,滑杆24带动四个伸缩板逐渐复位。当固定块31重新与导向套19端面接触时,四个伸缩板刚好越过环板A18完全复位并恢复对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运动限制;弹簧D34恢复初始状态,圆筒D12重新与四个伸缩板的内板板端斜面接触;圆筒E21相对于圆筒B20完全复位。
[0057] 在伸缩板随滑杆24复位过程中,当伸缩板的内板斜面端与环板A18相遇并相互作用时,伸缩板的内板发生收缩运动,伸缩板内的弹簧C30被压缩储能;当伸缩板的内板完全越过环板A18时,伸缩板的内板在相应弹簧C30的作用下恢复相对于其外板的初始状态并恢复对滑杆24向注射头机构35方向运动的限制。
[0058] 然后将注射筒36旋离圆筒E21,在注射筒36旋离圆筒E21的过程中,由于滑块B64与滑套65的相抵作用逐渐消失,在弹簧F54复位作用下,滑块A43带动注射管50和挡块47同步进行复位;滑块A43带动阶梯活塞62逐渐复位;挡块47在解限槽39复位斜面40作用下向滑槽C45内收缩,弹簧E48被重新进一步拉伸储能;同时,滑块A43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挡板55逐渐向关闭圆槽D41的方向运动;当注射管50的注射孔51端完全收缩至圆槽D41内并且越过滑槽B42时,挡板55刚好到达圆槽C38的顶部,此时挡块47已经完全脱离解限槽39收缩至滑槽C45内并对滑块A43中的圆槽E44形成关闭。待注射筒36完全旋离圆筒E21后,滑块A43早已在弹簧F54的作用下完全复位,挡板55对圆槽D41形成完全关闭;此时,直接用手将连接子头68与连接母头33分离即可,然后用手直接推动连接子头68,重新将阶梯活塞62推回注射筒36内的位置即可。在注射筒36旋离圆筒E21的过程中,由于滑杆24在四个伸缩板与环板A18的限位作用下不产生运动,所以滑杆24通过固定块31和连接杆32会保持连接母头33静止不动。
[005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压缩的弹簧D34经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注射头机构35中的滑套65以更高的瞬间加速度撞击推杆63,推杆63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阶梯活塞62完成对药液向人体内的高压注射;相对于传统无针注射器直接依靠弹簧产生的持续动力进行的注射容易让人产生痛感,本发明的注射速度更快,在人还来不及对痛感做出反应时就可以完成对药液的注射,注射体验较好。
[0060] 相对于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在普通患者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0061] 另外,传统无针注射器在每次注射结束后要对注射头机构35进行更换,以避免注射头在不使用时被外界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由于传统的无针注射器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成本昂贵,所以更换注射头进一步加剧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而本发明在使用结束并将注射头机构35拆离发射器机构1后,注射头机构35中的注射管50会缩至注射筒36一端的圆槽D41中且圆槽D41会被挡板55关闭,同时滑块A43中进出药液的圆槽E44也会被挡块47关闭,避免注射头机构35在不使用时被外界污染,便于注射头机构35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发射器机构与注射头机构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0] 图2是发射器机构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1] 图3是发射器机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 图4是圆筒A、环A、限位块、圆筒C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3] 图5是圆筒A、环板A、导向套与圆筒B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4] 图6是按压帽、圆筒C、环板B与圆筒D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5] 图7是按压块、环A、限位块、导向块A与弹簧A配合示意图。
[0026] 图8是伸缩块、滑杆、固定块、连接杆与连接母头配合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7] 图9是注射头机构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8] 图10是注射头机构与连接器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9] 图11是滑块A、L板A、齿条A、齿轮A、齿轮B、齿条B、L板A与挡板配合示意图。
[0030] 图12是连接器及其剖面示意图。
[0031] 图13是注射筒剖面示意图。
[0032] 图14是滑块A剖面示意图。
[0033] 图15是阶梯活塞、推杆、滑块B、滑套与连接子头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0034] 图16是滑套与连接子头配合剖面示意图。
[0035] 图中标号名称:1、发射器机构;2、圆筒A;3、圆槽A;4、活动槽;5、导向槽A;6、滑槽A;7、圆槽B;8、圆筒C;9、限位槽;10、按压帽;11、环板B;12、圆筒D;13、环A;14、限位块;15、导向块A;16、弹簧A;17、按压块;18、环板A;19、导向套;20、圆筒B;21、圆筒E;22、环B;23、弹簧B;
24、滑杆;25、伸缩块;26、外块;27、导向槽B;28、内块;29、导向块B;30、弹簧C;31、固定块;
32、连接杆;33、连接母头;34、弹簧D;35、注射头机构;36、注射筒;37、注射腔;38、圆槽C;39、解限槽;40、复位斜面;41、圆槽D;42、滑槽B;43、滑块A;44、圆槽E;45、滑槽C;46、环槽;47、挡块;48、弹簧E;49、拉簧环;50、注射管;51、注射孔;52、密封圈;53、连接槽;54、弹簧F;55、挡板;56、L板B;57、齿条B;58、齿轮B;59、齿轮A;60、齿条A;61、L板A;62、阶梯活塞;63、推杆;
64、滑块B;65、滑套;66、圆槽F;67、圆槽G;68、连接子头;69、连接器;70、卡扣;71、内锥槽;
72、拆卸斜面;73、外锥面。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