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张存存 >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2-1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6-23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2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2-1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102924.8 申请日 2020-02-19
公开/公告号 CN111204120B 公开/公告日 2021-06-22
授权日 2021-06-22 预估到期日 2040-02-19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41F16/00 主分类号 B41F16/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13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1073891Y、CN108909219A、CN107244140A、CN110356103A、CN209888383U、CN209813390U、CN207725019U、CN209971936U、JP2011098468A、JP2006297678A、JP4581558B2、CN108995359A、CN110756374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张存存 当前专利权人 张存存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横河南新村45幢702室 邮编 32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温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转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能带动汽车内饰件轻微摆动,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包括有框体,所述框体内一侧固接有竖杆,滑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竖杆上,滑套一侧固接有弧形板,框架安装于远离框体的弧形板端部。本发明通过将汽车内饰件放在接触板上,推动把手向下摆动,使得夹板将汽车内饰件夹紧固定,同时,汽车内饰件呈倾斜状态向下移动与水转印膜接触,也就使得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无需人手拿着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
  • 摘要附图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22 授权
2 2021-06-1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6.08 申请人由王佳富变更为张存存 地址由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1698号丰源天域小区1栋1单元601室变更为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横河南新村45幢702室
3 2020-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41F 16/00 专利申请号: 202010102924.8 申请日: 2020.02.19
4 2020-05-2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框体(1),所述框体(1)内一侧固接有竖杆(2),滑套(3)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竖杆(2)上,滑套(3)一侧固接有弧形板(5),框架(6)安装于远离框体(1)的弧形板(5)端部,第一弹簧(4)套装于所述竖杆(2)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1)的滑套(3)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1)的竖杆(2)端部固定连接;
放置机构(7),安装于所述框架(6)上,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放置;
卡紧机构(8),安装于所述滑套(3)与所述弧形板(5)之间,卡紧机构(8)与所述放置机构(7)配合,用于将所述滑套(3)卡紧固定;
放置机构(7)包括有u型板(71)、夹板(72)、凸块(73)、第一导套(74)、滑杆(75)、第二弹簧(76)、转轴(77)、扭力弹簧(78)、接触板(79)、滑动杆(710)、第三弹簧(711)、弧形块(712)、接触轮(713)和把手(714),所述转轴(77)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转动式的安装于远离所述竖杆(2)的框架(6)内两侧,所述u型板(71)安装于远离所述框架(6)的两侧转轴(77)端部之间,所述扭力弹簧(78)套装于所述转轴(77)上,扭力弹簧(78)一端与所述u型板(71)外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6)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套(74)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导套(74)为一组,每两个所述第一导套(74)安装于朝向所述扭力弹簧(78)的u型板(71)外两侧,所述滑杆(75)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一导套(74)内,滑杆(75)一端与所述框架(6)接触配合,所述接触板(79)的数量至少为四块,其铰接于朝向所述框体(1)的u型板(71)一侧,且所述接触板(79)与所述滑杆(75)相对应,朝向所述框体(1)的滑杆(75)端部与所述接触板(79)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弹簧(76)连接于远离所述框体(1)和靠近框架(6)的接触板(79)一侧与朝向所述滑杆(75)的u型板(71)一侧之间,远离所述扭力弹簧(78)的u型板(71)两侧滑动式的穿接有两根滑动杆(710),所述夹板(72)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安装于远离所述框架(6)的每侧滑动杆(710)端部之间,所述弧形块(712)安装于靠近所述框架(6)的每侧滑动杆(710)端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711)套装于所述滑动杆(710)上,其一端与朝向所述u型板(71)的弧形块(712)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滑杆(75)的u型板(71)外一侧固定连接,与所述弧形块(712)配合的接触轮(713)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安装于朝向框体(1)的框架(6)内一侧,所述接触轮(713)与所述弧形块(712)接触,与所述卡紧机构(8)配合的凸块(73)安装于朝向竖杆(2)的u型板(71)外一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其特征是:卡紧机构(8)包
括有回型板(81)、插杆(82)、第四弹簧(84)和接触杆(85),所述回型板(81)套装于所述滑套(3)外侧,回型板(81)远离弧形板(5)的内一侧固接有插杆(82),所述插杆(82)端部贯穿所述滑套(3),与所述插杆(82)配合的卡槽(83)开设在靠近所述滑套(3)的竖杆(2)一侧,所述插杆(82)端部位于所述卡槽(83)内与其配合,所述第四弹簧(84)连接于靠近所述插杆(82)的回型板(81)内一侧与远离所述弧形板(5)的滑套(3)一侧之间,靠近所述滑套(3)的弧形板(5)一侧滑动式的穿接有与凸块(73)配合的接触杆(85),接触杆(85)朝向框体(1)的端部与朝向所述第一弹簧(4)的回型板(81)一侧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摆动机
构(9),摆动机构(9)包括有支板(91)、异形板(92)、带槽板(93)、空心套杆(94)、L型杆(95)、导杆(96)、滚轴(97)和第五弹簧(99),所述支板(91)安装于靠近竖杆(2)的框体(1)外一侧,所述异形板(92)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对称式的安装于远离所述竖杆(2)的支板(91)一侧,异形板(92)内侧开有异形槽(98),所述滚轴(97)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异形槽(98)内,所述带槽板(93)安装于靠近框体(1)的支板(91)一侧,所述空心套杆(94)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带槽板(93)的槽内,空心套杆(94)远离把手(714)的端部与两侧所述滚轴(97)万向连接,所述导杆(96)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空心套杆(94)内,导杆(96)朝向异形板(92)的端部与朝向所述把手(714)的空心套杆(94)内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99),所述L型杆(95)安装于远离弧形板(5)与回型板(81)的滑套(3)一侧,L型杆(95)端部与远离所述空心套杆(94)的导杆(96)端部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导向套
(10)、L型连杆(11)和踏板(12),所述导向套(10)安装于靠近所述带槽板(93)与远离支板(91)的框体(1)外一侧,所述L型连杆(11)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导向套(10)内,L型连杆(11)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1)的把手(714)一侧转动式连接,另一端固接有踏板(1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二导
套(13)、L型挡杆(14)和第六弹簧(15),所述第二导套(13)安装于框体(1)外一侧,可对所述踏板(12)限位的L型挡杆(14)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二导套(13)内,所述第六弹簧(15)套装于所述L型挡杆(14)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踏板(12)的第二导套(13)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踏板(12)的L型挡杆(14)一侧固定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转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饰件:具有装饰和美容汽车的作用,其装饰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内部及外部形象。应根据汽车的实际情况,本着美观、协调、实用和安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饰件,确保装饰效果,汽车内饰件生产出来后,都是很单调的,则需要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使得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如此汽车内饰件则更美观,受更多人的喜爱。
[0003] 目前,人们都是手拿着汽车内饰件移动至与水转印膜接触,使得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由于需要轻微的摆动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时间一长,比较费力,手臂容易酸痛影响后续工作效率,并且稍有不慎汽车内饰件容易从手上掉落,也就容易使得汽车内饰件掉落至水转印膜上影响水转印的效果。
[0004]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能带动汽车内饰件轻微摆动,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需要轻微的摆动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时间一长,比较费力,手臂容易酸痛影响后续工作效率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能带动汽车内饰件轻微摆动,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
[0006] 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包括有:框体,所述框体内一侧固接有竖杆,滑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竖杆上,滑套一侧固接有弧形板,框架安装于远离框体的弧形板端部,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竖杆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的滑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的竖杆端部固定连接;放置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放置;卡紧机构,安装于所述滑套与所述弧形板之间,卡紧机构与所述放置机构配合,用于将所述滑套卡紧固定。
[0007] 进一步的是,放置机构包括有u型板、夹板、凸块、第一导套、滑杆、第二弹簧、转轴、扭力弹簧、接触板、滑动杆、第三弹簧、弧形块、接触轮和把手,所述转轴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转动式的安装于远离所述竖杆的框架内两侧,所述u型板安装于远离所述框架的两侧转轴端部之间,所述扭力弹簧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扭力弹簧一端与所述u型板外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套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导套为一组,每两个所述第一导套安装于朝向所述扭力弹簧的u型板外两侧,所述滑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一导套内,滑杆一端与所述框架接触配合,所述接触板的数量至少为四块,其铰接于朝向所述框体的u型板一侧,且所述接触板与所述滑杆相对应,朝向所述框体的滑杆端部与所述接触板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框体和靠近框架的接触板一侧与朝向所述滑杆的u型板一侧之间,远离所述扭力弹簧的u型板两侧滑动式的穿接有两根滑动杆,所述夹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安装于远离所述框架的每侧滑动杆端部之间,所述弧形块安装于靠近所述框架的每侧滑动杆端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套装于所述滑动杆上,其一端与朝向所述u型板的弧形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滑杆的u型板外一侧固定连接,与所述弧形块配合的接触轮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安装于朝向框体的框架内一侧,所述接触轮与所述弧形块接触,与所述卡紧机构配合的凸块安装于朝向竖杆的u型板外一侧。
[0008] 进一步的是,卡紧机构包括有回型板、插杆、第四弹簧和接触杆,所述回型板套装于所述滑套外侧,回型板远离弧形板的内一侧固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端部贯穿所述滑套,与所述插杆配合的卡槽开设在靠近所述滑套的竖杆一侧,所述插杆端部位于所述卡槽内与其配合,所述第四弹簧连接于靠近所述插杆的回型板内一侧与远离所述弧形板的滑套一侧之间,靠近所述滑套的弧形板一侧滑动式的穿接有与凸块配合的接触杆,接触杆朝向框体的端部与朝向所述第一弹簧的回型板一侧固定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有支板、异形板、带槽板、空心套杆、L型杆、导杆、滚轴和第五弹簧,所述支板安装于靠近竖杆的框体外一侧,所述异形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对称式的安装于远离所述竖杆的支板一侧,异形板内侧开有异形槽,所述滚轴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异形槽内,所述带槽板安装于靠近框体的支板一侧,所述空心套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带槽板的槽内,空心套杆远离把手的端部与两侧所述滚轴万向连接,所述导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空心套杆内,导杆朝向异形板的端部与朝向所述把手的空心套杆内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L型杆安装于远离弧形板与回型板的滑套一侧,L型杆端部与远离所述空心套杆的导杆端部固定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导向套、L型连杆和踏板,所述导向套安装于靠近所述带槽板与远离支板的框体外一侧,所述L型连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导向套内,L型连杆一端与远离所述框体的把手一侧转动式连接,另一端固接有踏板。
[0011]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二导套、L型挡杆和第六弹簧,所述第二导套安装于框体外一侧,可对所述踏板限位的L型挡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二导套内,所述第六弹簧套装于所述L型挡杆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踏板的第二导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踏板的L型挡杆一侧固定连接。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汽车内饰件放在接触板上,推动把手向下摆动,使得夹板将汽车内饰件夹紧固定,同时,汽车内饰件呈倾斜状态向下移动与水转印膜接触,也就使得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无需人手拿着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通过摆动机构,则能在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使其摆动进行水转印处理,使得图案更好的印在汽车内饰件上。

实施方案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1
[0022] 请参阅图1‑图4,一种汽车内饰件表面水转印装置,包括有框体1、竖杆2、滑套3、第一弹簧4、弧形板5、框架6、放置机构7和卡紧机构8,框体1内底部左侧中部固接有竖杆2,竖杆2上滑动式设有滑套3,滑套3顶部与竖杆2顶端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4,滑套3右侧面上部固接有弧形板5,弧形板5下部与滑套3和竖杆2之间设有卡紧机构8,弧形板5上部固接有框架6,框架6上设有放置机构7。
[0023] 放置机构7包括有u型板71、夹板72、凸块73、第一导套74、滑杆75、第二弹簧76、转轴77、扭力弹簧78、接触板79、滑动杆710、第三弹簧711、弧形块712、接触轮713和把手714,框架6内前后两侧面右部都转动式的连接有转轴77,前后两侧转轴77内端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u型板71,u型板71与框架6接触配合,转轴77与u型板71和框架6之间设有扭力弹簧78,u型板71外前后两侧面左右两侧都固接有第一导套74,第一导套74内滑动式的设有滑杆75,滑杆75顶端与框架6内顶部接触,u型板71前后两侧底部左右两侧都铰接有可使汽车内饰件放置的接触板79,接触板79顶部与滑杆75底端接触,前后两侧接触板79顶部外侧左右两部分别与u型板71外前后两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6,u型板71前后两侧左部都滑动式的设有两根滑动杆710,前侧滑动杆710外端之间与后侧滑动杆710外端之间都固接有弧形块712,弧形块712内侧面与u型板71外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11,第三弹簧711套在滑动杆
710上,前侧滑动杆710内端之间与后侧滑动杆710内端之间都固接有可将汽车内饰件夹紧的夹板72,框架6内前后两侧顶部左侧都安装有接触轮713,接触轮713与弧形块712接触配合,u型板71外左侧面中部固接有凸块73,凸块73与卡紧机构8配合,把手714安装于u型板71顶部左侧中间。
[0024] 卡紧机构8包括有回型板81、插杆82、第四弹簧84和接触杆85,滑套3外侧设有回型板81,回型板81内左侧面前后两侧与滑套3外侧面左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84,回型板81内左侧面中部固接有插杆82,插杆82右端贯穿滑套3,竖杆2左侧上部开有卡槽83,插杆82右端位于卡槽83内与其配合,弧形板5下部中间滑动式的设有与凸块73配合的接触杆85,接触杆85底端与回型板81顶部右侧中部固定连接。
[0025] 首先操作人员将适量的水倒入框体1内,再将水转印膜铺在水面上,即可将汽车内饰件倒放在放置机构7上,推动放置机构7向下摆动,放置机构7向下摆动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摆动,汽车内饰件向下摆动呈倾斜状态,放置机构7向下摆动与卡紧机构8接触时,放置机构7带动卡紧机构8将滑套3松开,同时,放置机构7与弧形板5接触,继续推动放置机构7向下移动,放置机构7则带动弧形板5向下移动,弧形板5向下移动带动滑套3向下移动,第一弹簧4拉伸,弧形板5还带动框架6向下移动,框架6向下移动带动放置机构7向下移动,放置机构7向下移动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与水转印膜接触,进而水转印膜上的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停止拉动放置机构7向下移动,即可拉动放置机构7前后摆动带动汽车内饰件前后摆动,如此使得图案更好的印在汽车内饰件上,当汽车内饰件上印好图案后,松开放置机构7,因第一弹簧4的作用,滑套3向上移动带动弧形板5向上移动复位,弧形板5向上移动带动框架6向上移动复位,进而通过放置机构7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上移动至框体1外,同时,摆动机构9向上摆动复位与卡紧机构8脱离,卡紧机构8运作复位将滑套3固定,操作人员即可将水转印后的汽车内饰件取出,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
[0026] 初始时,第二弹簧76与第三弹簧711为拉伸状态,当水转印膜铺设在水面上时,操作人员可将汽车内饰件放置在u型板71内与接触板79接触,再推动把手714向下摆动,把手714向下摆动带动u型板71向下摆动,扭力弹簧78压缩,u型板71向下摆动通过接触板79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摆动,同时,u型板71还通过滑动杆710带动弧形块712向下摆动,弧形块712向下摆动与接触轮713脱离,因第三弹簧711的作用,弧形块712向内移动通过滑动杆710带动夹板72向内移动,夹板72向内移动将汽车内饰件夹紧固定,u型板71向下摆动还通过第一导套74带动滑杆75向下摆动,滑杆75向下摆动与框架6不接触时,因第二弹簧76的作用,接触板79外部向上摆动带动滑杆75向上移动,接触板79外部向上移动使得内部向下摆动,接触板79内部向下摆动与汽车内饰件脱离,同时,u型板71还带动凸块73向下摆动,凸块73向下摆动与卡紧机构8接触时,凸块73推动卡紧机构8运作将滑套3松开,u型板71继续向下摆动带动弧形板5向下移动,也就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进行水转印处理。当汽车内饰件上印好图案后,松开把手714,框架6则带动u型板71向上移动使得汽车内饰件与框体1内脱离,同时,因扭力弹簧78的作用,u型板71向上摆动带动凸块73向上摆动与卡紧机构8脱离,卡紧机构8运作复位将滑套3固定,当滑杆75向上摆动与框架6接触时,框架6使得滑杆75向下移动,滑杆75向下移动带动接触板79外部向下摆动,第二弹簧76拉伸,接触板79外部向下摆动使得内部向上摆动,接触板79内部向上摆动与汽车内饰件接触对其进行支撑,进而弧形块
712向上移动与接触轮713接触时,接触轮713使得弧形块712向外移动,第三弹簧711拉伸,弧形块712向外移动带动滑动杆710向外移动,滑动杆710向外移动带动夹板72向外移动,夹板72向外移动将汽车内饰件松开,操作人员即可将汽车内饰件从接触板79上取下。
[0027] 当u型板71向下摆动带动凸块73向下摆动时,凸块73向下摆动与接触杆85接触,凸块73也就使得接触杆85向左移动,接触板79向左移动带动回型板81向左移动,第四弹簧84拉伸,回型板81向左移动带动插杆82向左移动,插杆82向左移动与卡槽83脱离时,插杆82将滑套3松开,u型板71则带动弧形板5向下移动带动滑套3向下移动,也就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进行水转印处理。当滑套3向上移动复位后,且凸块73向上摆动复位时,凸块73与接触杆85脱离,因第四弹簧84的作用,回型板81向右移动带动插杆82向右移动,插杆82向右移动插入卡槽83内将滑套3固定,同时,回型板81还带动接触杆85向右移动复位。
[0028] 实施例2
[0029]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摆动机构9,摆动机构9包括有支板91、异形板92、带槽板93、空心套杆94、L型杆95、导杆96、滚轴97和第五弹簧99,框体1外左侧面下部固接有支板91,支板91顶部左侧固接有两块异形板92,前后两侧异形板92内侧面开有异形槽98,异形槽98内滑动式的设有滚轴97,支板
91顶部右侧固接有带槽板93,带槽板93内滑动式的设有空心套杆94,空心套杆94左端与前后两侧滚轴97万向连接,空心套杆94内滑动式的设有导杆96,导杆96左端与空心套杆94内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99,滑套3左侧面上部固接有L型杆95,L型杆95左端与导杆96右端固定连接。
[0030] 初始时,第五弹簧99为压缩状态,当滑套3向下移动时,滑套3还带动L型杆95向下移动,L型杆95向下移动带动导杆96向下移动,导杆96向下移动带动空心套杆94向下移动,空心套杆94向下移动带动滚轴97向下移动,滚轴97向下移动沿异形槽98右侧向下移动,当空心套杆94向下移动至带槽板93下部时,空心套杆94通过带槽板93前后移动,空心套杆94前后移动带动导杆96前后摆动,导杆96前后摆动带动L型杆95前后摆动,L型杆95前后摆动带动滑套3正反交替转动,滑套3正反交替转动带动弧形板5前后摆动,弧形板5前后摆动带动框架6前后摆动,进而通过夹板72带动汽车内饰件前后摆动,汽车内饰件前后摆动同时向下移动至框体1内与水转印膜接触进行水转印处理。当空心套杆94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因第五弹簧99的作用,空心套杆94向左移动与带槽板93内脱离,空心套杆94向左移动带动滚轴97向左移动至异形槽98左侧,同理,汽车内饰件印好图案后,松开把手714,滑套3则向上移动带动弧形板5向上移动,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上移动复位,同时,空心套杆94向上移动带动滚轴97向上移动,滚轴97向上移动复位时,滚轴97带动空心套杆94向右移动至带槽板93内复位,第五弹簧99压缩。如此,则无需操作人员拉动把手714前后摆动使得汽车内饰件前后摆动进行更好的水转印处理,方便快捷。
[0031] 实施例3
[0032] 请参阅图1和图6,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导向套10、L型连杆11和踏板12,框体1外左侧面上部前侧固接有导向套10,导向套10内滑动式的设有L型连杆11,L型连杆11后端与把手714顶部中间转动式连接,L型连杆11底端固接有踏板12。
[0033] 还包括有第二导套13、L型挡杆14和第六弹簧15,框体1外前侧面左侧上部固接有第二导套13,第二导套13内滑动式的设有L型挡杆14,L型挡杆14左端位于踏板12下方与其接触,L型挡杆14右部与第二导套13右侧面之间绕接有第六弹簧15。
[0034] 当汽车内饰件放置好后,即可踩动踏板12向下移动,踏板12向下移动带动L型连杆11向下移动,L型连杆11向下移动带动把手714向下移动,也就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下摆动呈倾斜状态,同时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进行水转印处理。当汽车内饰件上印好图案后,松开踏板12,把手714向上移动复位时,把手714带动L型连杆11向上移动,L型连杆11向上移动带动踏板12向上移动复位。如此,无需人手推动把手714向下移动,更加方便。
[0035] 当需要踩动踏板12向下移动时,即可拉动L型挡杆14向右移动,第六弹簧15拉伸,L型挡杆14向右移动与踏板12脱离时,操作人员可踩动踏板12向下移动。当踏板12向上移动复位后,松开L型挡杆14,因第六弹簧15的作用,L型挡杆14向左移动复位继续将踏板12挡住。如此,可避免操作人员误踩踏板12导致把手714向下移动。
[0036]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 以上附图中:1:框体,2:竖杆,3:滑套,4:第一弹簧,5:弧形板,6:框架,7:放置机构,71:u型板,72:夹板,73:凸块,74:第一导套,75:滑杆,76:第二弹簧,77:转轴,78:扭力弹簧,79:接触板,710:滑动杆,711:第三弹簧,712:弧形块,713:接触轮,714:把手,8:卡紧机构,81:回型板,82:插杆,83:卡槽,84:第四弹簧,85:接触杆,9:摆动机构,91:支板,92:异形板,93:带槽板,94:空心套杆,95:L型杆,96:导杆,97:滚轴,98:异形槽,99:第五弹簧,10:导向套,11:L型连杆,12:踏板,13:第二导套,14:L型挡杆,15:第六弹簧。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