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4-01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7-0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3-0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4-01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355562.8 申请日 2021-04-01
公开/公告号 CN113002625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4
授权日 2022-03-04 预估到期日 2041-04-01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2D21/11B60G7/00B60K17/24 主分类号 B62D21/11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李金畅 等.基于电动赛车的无人赛车设计.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第57卷(第10期),第34-36页. 王乐.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多连杆悬架设计优化及性能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第02期),全文.;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专利权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段付德 第一发明人 段付德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 邮编 21002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南京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严志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传力机构、第一减震机构、第二传力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轴、第一摆臂、第一球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设于第一传动轴与车架之间;所述第二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传动轴、第二摆臂、第二球头、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设于第二传动轴与车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连,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存在的减震效果差、安装不便的问题。
  • 摘要附图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3-04 授权
2 2021-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2D 21/11 专利申请号: 202110355562.8 申请日: 2021.04.01
3 2021-06-2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力机构、第一减震机构(57)、第二传力机构、第二减震机构(58)、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8);
所述第一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轴(4)、第一摆臂(5)、第一球头(6)、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所述第一减震机构(57)包括第一减震器(21),所述第一减震器(21)设于第一传动轴(4)与车架(27)之间;
所述第二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传动轴(11)、第二摆臂(19)、第二球头(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所述第二减震机构(58)包括第二减震器(22),所述第二减震器(22)设于第二传动轴(11)与车架(27)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11)相连,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
所述第一传动轴(4)贯穿第一底座(1)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11)贯穿第二底座(18)设置;
所述第一底座(1)通过第七螺栓(36)和第七螺母(37)安装到车架的左安装板(9)表面,所述第二底座(18)通过第八螺栓(38)和第八螺母(39)安装到车架的右安装板(40)表面,所述左安装板(9)和右安装板(40)分别焊接在车架(27)的左右上部杆件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头(6)通过第十一螺母(10)安装在第一摆臂(5)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杆(7)与第一球头(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与第一连杆(7)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
所述第二球头(12)通过第十二螺母(20)安装在第二摆臂(19)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三连杆(13)与第二球头(1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4)与第三连杆(13)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8)通过第五螺栓(32)与第五螺母(33)安装在车辆的左后上支臂(16)的安装孔内,所述第四连杆(14)通过第六螺栓(34)与第六螺母(35)安装在车辆的右后上支臂(17)的安装孔内,所述左后上支臂(16)和右后上支臂(17)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27)的两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65),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第一摆臂(5)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齿状内孔(66),以第一螺钉(42)依次穿过第一垫片(41)、第一齿状内孔(66)和第一螺纹孔(65)能够实现第一摆臂(5)与第一传动轴(4)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11)的端部设有第二螺纹孔(67),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第二摆臂(19)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齿状内孔(68),以第三螺钉(49)依次穿过第二垫片(48)、第二齿状内孔(68)和第二螺纹孔(67)能够实现第二摆臂(19)与第二传动轴(11)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包括第一外框体(63)、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瓦(3),所述第一轴瓦(2)与第二轴瓦(3)通过第九螺栓(47)和第九螺母(43)安装于第一外框体(63)上,所述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瓦(3)之间设有第一轴承(46),所述第一轴承(46)安装在第一传动轴(4)表面;
所述第二底座(18)包括第二外框体(64)、第三轴瓦(51)和第四轴瓦(52),所述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通过第十螺栓(53)和第十螺母(50)安装于第二外框体(64)上,所述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之间设有第二轴承(54),所述第二轴承(54)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1)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表面安装有第一挡圈(45),所述第一挡圈(45)侧面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二螺钉(44),所述第一挡圈(45)的一侧面紧贴第一传动轴(4)的台阶面,另一侧面紧贴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瓦(3);
所述第二传动轴(11)表面安装有第二挡圈(55),所述第二挡圈(55)侧面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四螺钉(56),所述第二挡圈(55)的一侧面紧贴第二传动轴(11)的台阶面,另一侧面紧贴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上设有两个第一挡板(59),所述第一减震器(21)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23)和第一螺母(24)安装在两个第一挡板(59)中间,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25)与第二螺母(26)与车架(27)相连;
所述第二传动轴(11)上设有两个第二挡板(60),所述第二减震器(22)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栓(28)和第三螺母(29)安装在两个第二挡板(60)中间,另一端通过第四螺栓(30)和第四螺母(31)与车架(2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扇形的扇形开孔(61),所述第二传动轴(11)与第一传动轴(4)相连的一端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凸块(62),所述凸块(62)能够插入扇形开孔(61)内,并在扇形开孔(61)范围内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11)能够相互转动8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赛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赛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赛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
[0003] 为了对新能源赛车内部的电池进行控制,需要安装减震装置。现有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导致安装和拆卸时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存在的减震效果差、安装不便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传力机构、第一减震机构、第二传力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
[0007] 所述第一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轴、第一摆臂、第一球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设于第一传动轴与车架之间;
[0008] 所述第二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传动轴、第二摆臂、第二球头、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设于第二传动轴与车架之间;
[0009] 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连,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球头通过第十一螺母安装在第一摆臂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球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
[0011] 所述第二球头通过第十二螺母安装在第二摆臂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球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五螺栓与第五螺母安装在车辆的左后上支臂的安装孔内,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六螺栓与第六螺母安装在车辆的右后上支臂的安装孔内,所
述左后上支臂和右后上支臂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的两边。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第一摆臂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齿状内孔,以第一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垫片、第一齿状内孔和第一螺纹孔能够实现第一摆臂与第一传动轴的固定连接;
[0014] 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第二摆臂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齿状内孔,以第三螺钉依次穿过第二垫片、第二齿状内孔和
第二螺纹孔能够实现第二摆臂与第二传动轴的固定连接。
[0015]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传动轴贯穿第一底座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贯穿第二底座设置;
[0016] 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七螺栓和第七螺母安装到车架的左安装板表面,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八螺栓和第八螺母安装到车架的右安装板表面,所述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分别通
过焊接在车架的左右上部杆件表面。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外框体、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所述第一轴瓦与第二轴瓦通过第九螺栓和第九螺母安装于第一外框体上,所述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传动轴表面;
[0018] 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外框体、第三轴瓦和第四轴瓦,所述第三轴瓦与第四轴瓦通过第十螺栓和第十螺母安装于第二外框体上,所述第三轴瓦与第四轴瓦之间设有第二轴
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传动轴表面。
[001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表面安装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侧面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一挡圈的一侧面紧贴第一传动轴的台阶面,另一侧面
紧贴第一轴瓦和第二轴瓦;
[0020] 所述第二传动轴表面安装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侧面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四螺钉,所述第二挡圈的一侧面紧贴第二传动轴的台阶面,另一侧面紧贴第三轴
瓦与第四轴瓦。
[00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两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安装在两个第一挡板中间,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与车架相
连;
[0022]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两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安装在两个第二挡板中间,另一端通过第四螺栓和第四螺母与车架相连。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扇形的扇形开孔,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的一端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凸块,所述凸块能够插入扇形开孔内,并在
扇形开孔范围内转动。
[00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能够相互转动80°。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 (1)本发明包括第一传力机构、第一减震机构、第二传力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车辆左后悬架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将左后上支臂的力传动到第一摆臂上,再利用第一摆臂将力传递到第一传动轴上,最终将力传递到第一减震器,从而吸收车辆的震动,同理,车辆右后悬架将右后上支臂的力依次通过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第二摆臂和第二传动轴传递
到第二减震器,从而吸收车辆的震动,减震效果好;
[0027] (2)本发明中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连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适用范围广;
[0028] (3)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第二连杆、第四连杆、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安装于车架上即可,安装便捷,拆卸容易,维护方便。

实施方案

[004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6] 实施例1
[0047]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传力机构、第一减震机构57、第二传力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58;所述第一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轴4、第一摆臂5、第一球头6、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第一减震机构57包括第一减震器21,第一减震器21设于第一传动轴4与车架27之间;第二传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传动轴11、第二摆臂19、第二球头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第二减震机构58包括第二减震器22,第二减震器22设于第二传动轴11与车架27之间;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11相连,且能够相对轴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
[0048] 如图2所示,第一球头6通过第十一螺母10安装在第一摆臂5的安装孔内,第一连杆7与第一球头6固定连接,第二连杆8与第一连杆7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第二球头12通过第十二螺母20安装在第二摆臂19的安装孔内,第三连杆13与第二球头12固定连
接,第四连杆14与第三连杆13螺纹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调整高度。
[0049] 如图2和3所示,第二连杆8通过第五螺栓32与第五螺母33安装在车辆的左后上支臂16的安装孔内,第四连杆14通过第六螺栓34与第六螺母35安装在车辆的右后上支臂17的
安装孔内,左后上支臂16和右后上支臂17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27的两边。
[0050] 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8,第一传动轴4贯穿第一底座1设置,第二传动轴11贯穿第二底座18设置;第一底座1通过第七螺栓36和第七螺母37安装到车架的左安装板9表面,第二底座18通过第八螺栓38和第八螺
母39安装到车架的右安装板40表面,左安装板9和右安装板40分别通过焊接在车架27的左
右上部杆件表面。
[0051] 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轴4上设有两个第一挡板59,第一减震器21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23和第一螺母24安装在两个第一挡板59中间,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25与第二螺母26与
车架27相连;第二传动轴11上设有两个第二挡板60,第二减震器22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栓28
和第三螺母29安装在两个第二挡板60中间,另一端通过第四螺栓30和第四螺母31与车架27
相连。
[0052] 如图5和6所示,第一传动轴4内部设有横截面为扇形的扇形开孔61,第二传动轴11与第一传动轴4相连的一端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凸块62,凸块62能够插入扇形开孔61内,并在扇形开孔61范围内转动。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11能够相互转动80°。
[005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本装置按照图2的方式安装到车辆上,车辆左后悬架通过第二连杆8和第一连杆7将左后上支臂16的力传动到第一摆臂5上,再利用第一摆臂5将
力传递到第一传动轴4上,最终将力传递到第一减震器21,从而吸收车辆的震动,同理,车辆右后悬架将右后上支臂17的力依次通过第四连杆14、第三连杆13、第二摆臂19和第二传动
轴传递11到第二减震器22,从而吸收车辆的震动,减震效果好;当第一传动轴4相对第二传动轴11旋转的角度大于80°时,第一传动轴4的力将通过第二传动轴11同时传递到第二减震
器22上,同理此时第二传动轴11的力将通过第一传动轴4传递到第一减震器21上,增强减震效果;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11之间能都相对轴向移动,从而适应不同车辆的宽度,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之间利用螺纹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轴13与第四传动轴14之间利用螺纹
连接,可以利用螺纹来调整装置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高度车辆的使用,同时调节减震弹簧的预压力。
[0054] 实施例2
[0055] 如图7、8、11和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赛车的减震装置,第一传动轴4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65,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第一摆臂5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齿状内孔66,以第一螺钉42依次穿过第一垫片41、第一齿状内孔66和第一螺纹孔
65能够实现第一摆臂5与第一传动轴4的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11的端部设有第二螺纹孔
67,且端部表面为齿状结构,第二摆臂19设有与齿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齿状内孔68,以第三螺钉49依次穿过第二垫片48、第二齿状内孔68和第二螺纹孔67能够实现第二摆臂19与第二
传动轴11的固定连接。
[0056] 如图9和10所示,第一底座1包括第一外框体63、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瓦3,第一轴瓦2与第二轴瓦3通过第九螺栓47和第九螺母43安装于第一外框体63上,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
瓦3之间设有第一轴承46,第一轴承46安装在第一传动轴4表面;如图13和14所示,第二底座
18包括第二外框体64、第三轴瓦51和第四轴瓦52,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通过第十螺栓
53和第十螺母50安装于第二外框体64上,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之间设有第二轴承54,
第二轴承54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1表面。
[0057] 如图9和10所示,第一传动轴4表面安装有第一挡圈45,第一挡圈45侧面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二螺钉44,第一挡圈45的一侧面紧贴第一传动轴4的台阶面,另一侧面紧贴第一轴瓦2和第二轴瓦3;第二传动轴11表面安装有第二挡圈55,第二挡圈55侧面设
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安装有第四螺钉56,第二挡圈55的一侧面紧贴第二传动轴11的台阶
面,另一侧面紧贴第三轴瓦51与第四轴瓦52。
[0058]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部分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5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第一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第二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是第一摆臂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是图7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是第一传动轴和第一底座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0是图9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1是第二摆臂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2是图1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3是第二传动轴和第二底座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4是图1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3] 图中标记为:1‑第一底座、2‑第一轴瓦、3‑第二轴瓦、4‑第一传动轴、5‑第一摆臂、6‑第一球头、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左安装板、10‑第十一螺母、11‑第二传动轴、12‑第二球头、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6‑左后上支臂、17‑右后上支臂、18‑第二底座、19‑第二摆臂、20‑第十二螺母、21‑第一减震器、22‑第二减震器、23‑第一螺栓、24‑第一螺母、25‑第二螺栓、26‑第二螺母、27‑车架、28‑第三螺栓、29‑第三螺母、30‑第四螺栓、31‑第四螺母、
32‑第五螺栓、33‑第五螺母、34‑第六螺栓、35‑第六螺母、36‑第七螺栓、37‑第七螺母、38‑第八螺栓、39‑第八螺母、40‑右安装板、41‑第一垫片、42‑第一螺钉、43‑第九螺母、44‑第二螺钉、45‑第一挡圈、46‑第一轴承、47‑第九螺栓、48‑第二垫片、49‑第三螺钉、50‑第十螺母、
51‑第三轴瓦、52‑第四轴瓦、53‑第十螺栓、54‑第二轴承、55‑第二挡圈、56‑第四螺钉、57‑第一减震机构、58‑第二减震机构、59、第一挡板、60‑第二挡板、61‑扇形开孔、62‑凸块、63‑第一外框体、64‑第二外框体、65‑第一螺纹孔、66‑第一齿状内孔、67‑第二螺纹孔、68‑第二齿状内孔。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