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葛红生 >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7-0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3-2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1-07-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121567574.9 申请日 2021-07-09
公开/公告号 CN216142221U 公开/公告日 2022-03-29
授权日 2022-03-29 预估到期日 2031-07-09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2022-08-09
分类号 E04B1/98E04H9/02 主分类号 E04B1/98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葛红生 当前专利权人 葛红生
发明人 葛红生 第一发明人 葛红生
地址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李家村四组268号 邮编 7452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甘肃省 申请人所在市 甘肃省庆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锚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隔震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隔震机构包括阻尼隔震筒和竖直支力杆。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阻尼橡胶本体由钢制连接柱对底座进行支撑,通过侧面缓冲支板和防偏移支柱对高阻尼橡胶本体和钢制连接柱进行稳定支撑,地震产生时,可竖直方向上提供对建筑物的稳固支撑,在水平方向上降低振动能量传递给建筑物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起到隔震保护的作用,解决仅通过隔震材料来进行防震导致隔震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 摘要附图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3-29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顶座(2),所述顶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3),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锚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隔震机构(5),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6);
所述隔震机构(5)包括阻尼隔震筒(51)和竖直支力杆(52),所述阻尼隔震筒(5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阻尼隔震筒(5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高阻尼橡胶本体(511),所述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面缓冲支板(513);
所述监测机构(6)包括监测盒体(61)和卡板安装槽(62),所述监测盒体(6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监测盒体(6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件(63),所述弹性件(6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缓冲支板(513)远离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制连接柱(512),所述钢制连接柱(512)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防偏移支柱(5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移支柱(514)远离钢制连接柱(512)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制连接柱(512)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力杆(52)包括连接钢筋一(521),所述连接钢筋一(52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筋一(52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钢筋二(522),所述连接钢筋二(522)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筋一(521)、连接钢筋二(522)的外壁上填充有混凝土(5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安装槽(62)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6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递杆(65),所述传递杆(65)的顶部延伸至监测盒体(61)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板(21),所述竖直板(2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倾斜阻力板(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果发生地震导致高层建筑坍塌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用于高铁、高速公路和轻轨等交通领域的桥梁越来越多,交通工具给桥梁带来的震动也给桥梁设计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人们对隔震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隔震技术是通过使用建筑物隔震装置对建筑物进行隔震保护的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现有的隔震装置仅通过隔震材料来进行防震,隔震的效率较低,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0004] 2、现有的隔震装置不具备对隔震性能进行监测的功能,长时间使用后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丧失,使用者不能及时的监测到,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高效隔震的功能,解决仅通过隔震材料来进行防震导致隔震的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使用者不能及时的监测到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丧失的问题,以达到提升本装置安全性的效果。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锚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隔震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
[0008] 所述隔震机构包括阻尼隔震筒和竖直支力杆,所述阻尼隔震筒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阻尼隔震筒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高阻尼橡胶本体,所述高阻尼橡胶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面缓冲支板。
[0009] 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监测盒体和卡板安装槽,所述监测盒体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监测盒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1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面缓冲支板远离高阻尼橡胶本体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高阻尼橡胶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制连接柱,所述钢制连接柱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防偏移支柱。
[001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偏移支柱远离钢制连接柱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制连接柱的顶部与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直支力杆包括连接钢筋一,所述连接钢筋一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筋一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钢筋二,所述连接钢筋二的顶部与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筋一、连接钢筋二的外壁上填充有混凝土。
[001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板安装槽开设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的顶部延伸至监测盒体的顶部与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倾斜阻力板。
[001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采用高阻尼橡胶本体、侧面缓冲支板和防偏移支柱的结合,通过高阻尼橡胶本体、侧面缓冲支板和防偏移支柱的配合设计,通过高阻尼橡胶本体由钢制连接柱对底座进行支撑,通过侧面缓冲支板和防偏移支柱对高阻尼橡胶本体和钢制连接柱进行稳定支撑,地震产生时,可竖直方向上提供对建筑物的稳固支撑,在水平方向上降低振动能量传递给建筑物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起到隔震保护的作用,解决仅通过隔震材料来进行防震导致隔震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本装置的安全性。
[0017]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和传递杆的结合,若本装置支撑隔震功能出现较大程度的损坏,建筑物会对底座和顶座之间进行挤压,促使底座和顶座之间的距离缩短,通过传递杆将压力传递至压力传感器上,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出较大的压力波动,通过较大的压力波动来提示使用者本装置出现损坏,便于使用者及时地进行维护工作,避免本装置的隔震性能丧失导致建筑物受震损坏的问题,提升本装置的安全性。

实施方案

[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顶座2,顶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3,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锚杆4,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隔震机构5,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6,隔震机构5包括阻尼隔震筒51和竖直支力杆52,阻尼隔震筒5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阻尼隔震筒5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高阻尼橡胶本体511,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面缓冲支板513,监测机构6包括监测盒体61和卡板安装槽62,监测盒体6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监测盒体6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性件63,弹性件6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4。
[002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压力传感器64,可对阻尼隔震筒51和竖直支力杆52之间的距离产生的压力进行检测,若阻尼隔震筒51和竖直支力杆52损坏,会使得支撑能力产生波动,从而促使压力传感器64监测出的数值产生波动,便于使用者进行及时的维护工作。
[0030] 实施例2
[0031]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侧面缓冲支板513远离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高阻尼橡胶本体5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制连接柱512,钢制连接柱512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防偏移支柱514,防偏移支柱514远离钢制连接柱512的一端与阻尼隔震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钢制连接柱512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偏移支柱514对竖直支力杆52的侧面进行支撑,避免在抗震过程中竖直支力杆52出现较大幅度偏移的问题,通过设有钢制连接柱512,可将高阻尼橡胶本体511与顶座2之间关联起来,实现对顶座2顶部的建筑物进行隔震的功能。
[0033] 实施例3
[0034]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竖直支力杆52包括连接钢筋一521,连接钢筋一52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钢筋一52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钢筋二522,连接钢筋二522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钢筋一521、连接钢筋二522的外壁上填充有混凝土523,卡板安装槽62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压力传感器6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递杆65,传递杆65的顶部延伸至监测盒体61的顶部与顶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板21,竖直板2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倾斜阻力板22。
[003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竖直板21和倾斜阻力板22的设计,增加本装置浇筑在基坑顶部的稳定能,通过设有竖直支力杆52,可在日常使用时,对建筑物进行支撑,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地震发生时,通过将混凝土523破坏,使得连接钢筋一521和连接钢筋二522断开通过混凝土523的连接关系,来保障阻尼隔震筒51和竖直支力杆52之间的抗震性能。
[0036]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建筑物隔震装置的工作原理。
[0037] 如图1‑5所示,在施工时,将底座1通过下锚杆4浇筑在基坑的顶部,然后将建筑物的地基通过预埋钢筋3浇筑在顶座2的顶部,即可实现对本装置的使用,在使用时,通过高阻尼橡胶本体511、侧面缓冲支板513和防偏移支柱514的配合,实现对建筑物进行隔震的功能,通过压力传感器64和传递杆65的设计,实现对本装置的支撑隔震性能进行监测的功能,通过竖直支力杆52的设计,实现增强本装置在日常使用时的支撑能力。
[0038]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隔震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支力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底座;2、顶座;21、竖直板;22、倾斜阻力板;3、预埋钢筋;4、下锚杆;
[0024] 5、隔震机构;51、阻尼隔震筒;511、高阻尼橡胶本体;512、钢制连接柱;513、侧面缓冲支板;514、防偏移支柱;52、竖直支力杆;521、连接钢筋一;522、连接钢筋二;523、混凝土;
[0025] 6、监测机构;61、监测盒体;62、卡板安装槽;63、弹性件;64、压力传感器;65、传递杆。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