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专利详情

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3-2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7-2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7-2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3-2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325167.5 申请日 2021-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3098492B 公开/公告日 2022-07-26
授权日 2022-07-26 预估到期日 2041-03-26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3K19/20 主分类号 H03K19/2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1
权利要求数量 2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2014.01.30Rahul Gharpinde.A Scalable In-MemoryLogic Synthesis Approach Using MemristorCrossbar《.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 (VLSI) Systems》.2017,第355-366页. Qiujun Lin.Design of High PerformanceXOR and XNOR Logic Gates without MOSDevices《.2018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lectron Devices and SolidState Circuits (EDSSC)》.2018,第1-2页. Muath Abu Lebdeh.An EfficientHeterogeneous Memristive xnor for In-Memory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2017,第2427-2437页. Phrangboklang L. Thangkhiew.Fast In-Memory Computation of Boolean Functionsin Memristive Crossbar Array《.2018 8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beddedComputing and System Design (ISED)》.2019,第105-109页.;
引用专利 US2018364785A、US2014028347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晓媛、董传涛、金晨曦 第一发明人 王晓媛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 邮编 31001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周希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本发明采用4×3结构的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其中两个作为输入忆阻器,一个作为输出忆阻器。本发明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三值数字逻辑同或和异或门电路,结构清晰简单、易于实现。该同或门和异或门的交叉阵列实现对多值数字逻辑运算与存储一体化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附图
    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7-26 授权
2 2021-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3K 19/20 专利申请号: 202110325167.5 申请日: 2021.03.26
3 2021-07-0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三值忆阻器为压控阈值型三值忆阻器,其数学模型由下式描述:
式中的a,b,c,d,e是模型中的可调参数,x为系统内部状态变量,v(t)表示忆阻器两端的电压,i(t)表示流经忆阻器的电流,vth1和vth2代表两个不同的阈值电压,RL、RM、RH分别对应于该模型从低到高的三种不同的阻态,分别代表三值逻辑的“2”、“1”、“0”;
采用十二个上述三值忆阻器构成所述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其中两个作为输入忆阻器,另一个作为输出忆阻器,具体采用以下连接方式:
采用4×3结构的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每个忆阻器都位于横线与纵线的交叉点,且忆阻器的正极都与纵线相连,负极与横线相连;忆阻器M1,1、M2,1、M3,1、M4,1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1与直流电源V1相连;忆阻器M1,2、M2,2、M3,2、M4,2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2与直流电源V2相连;忆阻器M1,3、M2,3、M3,3、M4,3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3与直流电源V3相连;忆阻器M1,1、M1,2、M1,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4与直流电源V4相连;忆阻器M2,1、M2,2、M2,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5与直流电源V5相连;忆阻器M3,1、M3,2、M3,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6与直流电源V6相连;忆阻器M4,1、M4,2、M4,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7与直流电源V7相连;此外,十二个忆阻器再分别都经一个开关与一个等阻值的固定电阻并联;对于三值同或门电路,在十二个忆阻器中,忆阻器M1,2和M2,2是输入忆阻器,M4,1是输出忆阻器;对于三值异或门电路,在十二个忆阻器中,忆阻器M1,2和M2,2是输入忆阻器,M3,1是输出忆阻器;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该忆阻器模型能表现出阈值特性;当v>vth2时,忆阻器被置为RL;当vth1对于数字同或门电路: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是该数字同或门电路的两个输入A和B,M4,1的初始状态为RH,最终状态为逻辑门输出A⊙B;M1,3、M2,3、M4,2和M4,3的初始状态为RL,M3,2和M3,3的初始状态为RH;
对于数字异或门电路: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是该数字同或门电路的两个输入A和B,M3,1的初始状态为RL,最终状态为逻辑门输出A⊕B;M1,3、M2,3、M4,2和M4,3的初始状态为RL,M4,1、M3,2和M3,3的初始状态为RH
数字同或门和异或门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A B A⊙B A⊕B
RH(0) RH(0) RL(2) RH(0)
RH(0) RM(1) RM(1) RM(1)
RH(0) RL(2) RH(0) RL(2)
RM(1) RH(0) RM(1) RM(1)
RM(1) RM(1) RM(1) RM(1)
RM(1) RL(2) RM(1) RM(1)
RL(2) RH(0) RH(0) RL(2)
RL(2) RM(1) RM(1) RM(1)
RL(2) RL(2) RL(2) RH(0)
数字同或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关S2、S3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2输出VREAD,其余电压源输出0V;该阶段用于读取输入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即逻辑门的输入;
第二阶段,开关S1,2、S2,2、S2、S3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2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
0V;此时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忆阻器M1,3串联构成一个标准三值反相器,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忆阻器M2,3串联也构成一个标准三值反相器;经由这两个非门分别得到逻辑变量A和B的“非”运算,即 和 在该阶段,M1,2、M2,2是两个输入忆阻器,M1,3、M2,3是两个输出忆阻器,A和B的非运算结果存储在忆阻器M1,3和M2,3中;
第三阶段,S4、S5以及S6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4和V5输出VOR,其余电压源输出0V;
此时忆阻器M1,2、M2,2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忆阻器M3,2串联;同样,忆阻器M1,3、M2,3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M3,3串联;经由忆阻器M1,2、M2,2和M3,2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A和B的“或”运算,经由忆阻器M1,3、M2,3和M3,3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 和 的“或”运算;在两个或门电路中,忆阻器M1,2、M2,2和M1,3、M2,3分别是两个或门的输入忆阻器,忆阻器M3,2和M3,3分别是输出忆阻器,A+B和 的结果就分别存储在忆阻器M3,2和M3,3中;
第四阶段,开关S3,2、S3,3、S6、S7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6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4,2串联构成一个标准三值反相器,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4,3串联也构成一个STI;经由这两个非门分别得到A+B和 的“非”运算,即 和 在该阶段,M3,2、M3,3是两个输入忆阻器,M4,2、M4,3是两个输出忆阻器,A+B和 的非运算结果存储在M4,2和M4,3中;
第五阶段,S1、S2、S3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2和V3输出‑VOR,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忆阻器M4,2、M4,3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M4,1串联;经由忆阻器M4,2、M4,3和M4,1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 和 的“或”运算,运算结果存储在忆阻器M4,1中,即可得到数字同或门电路的最终输出;
数字异或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数字同或门电路相同工作过程相同,其第六阶段为:
开关S6、S7、S4,1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7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4,1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忆阻器M3,1串联构成一个STI;经由这个非门得到 的“非”运
算,运算结果存储在M3,1中,即可得到异或门电路的最终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令数学模型中的a=e=10,b=10000,c=d=0.2,阈值电压vth1和vth2分别设为
0.9V和1.1V;RH、RM、RL分别为10kΩ、1kΩ、100Ω;固定电阻为25Ω;VREAD为0.3V,VOR为1.25V,VNOT为1.123V;
对于数字同或门电路,运算阶段的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当输入均为逻辑“0”时,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9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8991V,均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1,3和M2,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都为逻辑“2”;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1,2和M2,2均为“0”、忆阻器M1,3和M2,3均为“2”,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5kΩ、50Ω;此时忆阻器M3,2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2的状态不变,为逻辑“0”;
而忆阻器M3,3两端的分压为1.244V,超过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3的状态切换为RM,在忆阻器M3,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3,3两端新的分压为
1.19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
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4,2状态不变,为逻辑“2”;而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了阈值电压‑0.9V,因此切换为RM,在忆阻器M4,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3两端新的分压为‑1.101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4,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H,即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M4,3分别为“2”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
99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1.238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1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4,1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2”;
当输入为逻辑“0”和“1”,在此取忆阻器M1,2为0、M2,2为1,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035V;忆阻器M1,3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1,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为逻辑“2”;忆阻器M2,3两端分压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2,3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忆阻器M2,3两端分压变为‑1.0964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为“0”和“1”、忆阻器M1,3和M2,3为“2”和“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
909Ω、90.9Ω;此时忆阻器M3,2两端的分压为1.146V,而M3,3两端的分压为1.239V,均超过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2、M3,3的状态都切换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3,2、M3,3两端新的分压分别为0.655V、1.19V;M3,2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
1.1V,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而忆阻器M3,3两端分压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035V,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M4,2和M4,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忆阻器M4,2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忆阻器M4,3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
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M4,3分别为“1”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09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
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当输入为逻辑“0”和“2”,在此取忆阻器M1,2为0、M2,2为2,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忆阻器M1,3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为逻辑“2”,忆阻器M2,3两端分压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2,3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2,3两端分压变为‑1.101V,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1,2和M2,2为“0”和“2”、M1,3和M2,3为“2”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均为99Ω,忆阻器M3,2、M3,3两端分压均为1.238V,超过0.9V的阈值电压,故状态均切换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3,2、M3,3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3,2、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均为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358V,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4,2和M4,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101V,仍超过‑
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都会进一步切换为RH,即忆阻器M4,2和M4,3都为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M4,3均为“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5k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4,1的状态保持不变,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0”;
当输入均为逻辑“1”时,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
24.3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035V,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3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035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1,3和M2,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忆阻器M1,3和M2,3都为逻辑“1”;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1,2和忆阻器M2,2均为“1”、忆阻器M1,3和M2,3也都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都为500Ω,此时忆阻器M3,2、M3,3两端的分压都为1.19V,均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2、M3,3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3,2、M3,3两端新的分压都为
0.833V,均未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忆阻器M3,2、M3,3输出都为逻辑“1”;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035V,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3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
0.9035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4,2和M4,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忆阻器M4,2和M4,3都为逻辑“1”;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M4,3均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500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1.19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833V,未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当输入为逻辑“1”和“2”时,在此取忆阻器M1,2为1、M2,2为2,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035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忆阻器M1,3和M2,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忆阻器M1,3两端分压变化为‑
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M2,3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1,2和M2,2为“1”和“2”、忆阻器M1,3和M2,3为“1”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90.9Ω、909Ω;此时忆阻器M3,2两端的分压为1.239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2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3,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3,2两端新的分压为1.146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3,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而忆阻器M3,3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3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3,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分压为
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3,3的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逻辑“1”;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
0.9358V,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035V;忆阻器M4,2和M4,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忆阻器M4,2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忆阻器M4,3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M4,3分别为“0”和“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09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当输入均为逻辑“2”时,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
20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358V,忆阻器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1,3和M2,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101V,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都会进一步切换为RH,忆阻器M1,3和M2,3都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1,2和M2,2均为“2”、忆阻器M1,3和M2,3均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50Ω、5kΩ;此时M3,2两端的分压为1.244V,超过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3,2的状态切换为RM,在忆阻器M3,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分压为1.19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而忆阻器M3,3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
0.9V,因此忆阻器M3,3的状态不变,为逻辑“0”;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忆阻器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了阈值电压‑0.9V,因此切换为RM,在忆阻器M4,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2两端新的分压为‑1.101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4,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H,即逻辑“0”;而忆阻器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4,3状态不变,为逻辑“2”;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忆阻器M4,2和忆阻器M4,3分别为“0”和“2”,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9Ω,此时忆阻器M4,1两端的分压为1.238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忆阻器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忆阻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忆阻器M4,1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忆阻器M4,1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2”;
对于数字异或门电路,经过上述的运算的四个步骤后得到忆阻器M4,1的输出结果,再通过由忆阻器M4,1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忆阻器M3,1串联构成的一个STI后,即可得到异或门输出忆阻器M3,1的结果;
因此,当输入均为“0”或均为“1”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忆阻器M4,1的输出为RL,即逻辑“2”;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此时忆阻器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3,1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
当输入为“0”和“1”、“1”和“1”、“1”和“2”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忆阻器M4,1的输出为RM,即逻辑“1”;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忆阻器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0.9035V,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3,1的状态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最终输出为逻辑“1”;
当输入为“0”和“2”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忆阻器M4,1的输出为RH,即逻辑“0”;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忆阻器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
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忆阻器M3,1的状态保持不变,即最终输出为逻辑“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值同或与异或逻辑门实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而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所需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是冯·诺伊曼架构,该架构因存储器和运算器是分离的,用于二者之间数据传输的功耗远大于计算机实际运算的功耗,因此计算机体系架构的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0003] 忆阻器的出现为构建一种新的计算机架构提供了可能性。1971年,华裔科学家蔡少棠教授首次定义了第四类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用于表征电荷和磁通的关系。2008年,惠普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个忆阻器的物理元件。随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忆阻器开关速度快、操作功耗低且与CMOS工艺相兼容,这些特点都使得利用忆阻器来进行逻辑运算成为可能,且有两种实现方案,即利用忆阻器的阻值作为逻辑值以及利用传统的电压作为逻辑值。此外,忆阻器结构简单,能实现非常紧凑的交叉阵列结构,这是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存储的关键。因此,存储与运算融合的忆阻架构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0004] 多值逻辑相比于二值逻辑,能有效提高数据密度、降低电路的复杂性而且电路的串并行运算能力更强,这对于当前信息数据的不断增长趋势是有益的,因此研究三值逻辑的运算与存储是非常必要的。而忆阻器具有稳定的两个或多个阻态,因此利用多值忆阻器来实现多值数字逻辑的存储与运算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有应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数字同或与异或门实现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一个三值同或门电路,一个三值异或门电路。
[0007] 本发明采用4×3结构的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即共需要12个忆阻器,每个忆阻器都位于横线与纵线的交叉点,且忆阻器的正极都与纵线相连,负极与横线相连。忆阻器M1,1、M2,1、M3,1、M4,1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1与直流电源V1相连。M1,2、M2,2、M3,2、M4,2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2与直流电源V2相连。M1,3、M2,3、M3,3、M4,3的正极都连接在同一条纵线上,该纵线经开关S3与直流电源V3相连。M1,1、M1,2、M1,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4与直流电源V4相连。M2,1、M2,2、M2,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5与直流电源V5相连。M3,1、M3,2、M3,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6与直流电源V6相连。M4,1、M4,2、M4,3的负极连接在同一条横线上,该横线经开关S7与直流电源V7相连。此外,12个忆阻器再分别都经一个开关与一个等阻值的固定电阻并联。忆阻器的三个阻态分别表示三值逻辑的“0”、“1”、“2”。对于三值同或门电路,在12个忆阻器中,忆阻器M1,2和M2,2是输入忆阻器,M4,1是输出忆阻器;对于三值异或门电路,在12个忆阻器中,忆阻器M1,2和M2,2是输入忆阻器,M3,1是输出忆阻器。
[0008]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三值数字逻辑同或和异或门电路,结构清晰简单、易于实现。该同或门和异或门的交叉阵列实现对多值数字逻辑运算与存储一体化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方案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11] 本发明设计所采用的三值忆阻器模型为压控阈值型三值忆阻器,其数学模型由下式描述:
[0012]
[0013]
[0014]
[0015] 式中的a,b,c,d,e是模型中的可调参数,x为系统内部状态变量,v(t)表示忆阻器两端的电压,i(t)表示流经忆阻器的电流,vth1和vth2代表两个不同的阈值电压,RL、RM、RH分别对应于该模型从低到高的三种不同的阻态。
[0016]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该忆阻器模型能表现出阈值特性。当v>vth2时,忆阻器被置为RL。当vth1
[0017] 本发明所设计的三值同或门电路采用由三值忆阻器构成的4×3交叉阵列实现,共12个忆阻器,其中两个作为输入忆阻器,一个作为输出忆阻器。三值同或门的逻辑状态用忆阻器的阻值表示,RH、RM、RL分别代表三值逻辑的“0”、“1”、“2”。在本设计中,M1,2和M2,2均是输入忆阻器,M4,1是输出忆阻器,V1‑V7是直流电源。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是该逻辑门的两个输入A和B,M4,1的初始状态为RH,最终状态为逻辑门输出A⊙B。M1,3、M2,3、M4,2和M4,3的初始状态为RL,M3,2和M3,3的初始状态为RH。
[0018] 本发明所设计的三值异或门电路也采用由三值忆阻器构成的4×3交叉阵列实现,即在三值同或门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即可得到三值异或输出结果。本设计共12个忆阻器,其中两个作为输入忆阻器,一个作为输出忆阻器。三值异或门的逻辑状态也用忆阻器的阻值表示,RH、RM、RL分别代表三值逻辑的“0”、“1”、“2”。在本电路中,M1,2和M2,2均是输入忆阻器,M3,1是输出忆阻器,V1‑V7是直流电源。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是该逻辑门的两个输入A和B,M3,1的初始状态为RL,最终状态为逻辑门输出A⊕B。M1,3、M2,3、M4,2和M4,3的初始状态为RL,M4,1、M3,2和M3,3的初始状态为RH。
[0019] 三值同或门和异或门逻辑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0020] A B A⊙B A⊕BRH(0) RH(0) RL(2) RH(0)
RH(0) RM(1) RM(1) RM(1)
RH(0) RL(2) RH(0) RL(2)
RM(1) RH(0) RM(1) RM(1)
RM(1) RM(1) RM(1) RM(1)
RM(1) RL(2) RM(1) RM(1)
RL(2) RH(0) RH(0) RL(2)
RL(2) RM(1) RM(1) RM(1)
RL(2) RL(2) RL(2) RH(0)
[0021] “同或”逻辑运算可以通过 转换为只存在“或”和“非”操作的布尔表达式,而“异或”逻辑的实现只需在“同或”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即可得到。
[0022] 本发明所设计的三值同或门工作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其余阶段为运算阶段。
[0023] 第一阶段,开关S2、S3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2输出VREAD,其余电压源输出0V。该阶段用于读取输入忆阻器M1,2和M2,2的初始状态,即逻辑门的输入。
[0024] 第二阶段,开关S1,2、S2,2、S2、S3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2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1,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1,3串联构成一个标准三值反相器(Standard Ternary Inverters,STI),M2,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2,3串联也构成一个STI。经由这两个非门分别得到逻辑变量A和B的“非”运算,即 和 在该阶段,M1,2、M2,2是两个输入忆阻器,M1,3、M2,3是两个输出忆阻器,A和B的非运算结果存储在M1,3和M2,3中。
[0025] 第三阶段,S4、S5以及S6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4和V5输出VOR,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1,2、M2,2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M3,2串联。同样,M1,3、M2,3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M3,3串联。经由M1,2、M2,2和M3,2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A和B的“或”运算,经由M1,3、M2,3和M3,3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 和 的“或”运算。在两个或门电路中,M1,2、M2,2和M1,3、M2,3分别是两个或门的输入忆阻器,M3,2和M3,3分别是是输出忆阻器,A+B和 的结果就分别存储在M3,2和M3,3中。
[0026] 第四阶段,开关S3,2、S3,3、S6、S7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6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3,2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4,2串联构成一个STI,M3,3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4,3串联也构成一个STI。经由这两个非门分别得到A+B和 的“非”运算,即 和在该阶段,M3,2、M3,3是两个输入忆阻器,M4,2、M4,3是两个输出忆阻器,A+B和 的非运算结果存储在M4,2和M4,3中。
[0027] 第五阶段,S1、S2、S3闭合,其余开关断开。电压源V2和V3输出‑VOR,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4,2、M4,3相当于并联,然后再与M4,1串联。经由M4,2、M4,3和M4,1组成的或门电路完成和 的“或”运算,运算结果存储在M4,1中,即可得到同或门电路的最终输出。
[0028] 本发明所设计的三值异或门工作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其余阶段为运算阶段。前五个阶段与同或门电路相同,下面是第六阶段的电路工作原理:开关S6、S7、S4,1闭合,其他开关断开,电压源V7输出‑VNOT,其余电压源输出0V。此时M4,1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3,1串联构成一个STI。经由这个非门得到 的“非”运算,运算结果存储在M3,1中,即可得到异或门电路的最终输出。
[0029] 由于该三值同或和异或逻辑门电路中两个输入忆阻器的参数以及在电路中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下面分析中省去了部分重复的结果。
[0030] 优选的,对于所设计的三值或非门电路,采用的三值忆阻器模型的相关参数为a=e=10,b=10000,c=d=0.2,阈值电压vth1和vth2分别设为0.9V和1.1V;RH、RM、RL分别为10kΩ、1kΩ、100Ω;固定电阻为25Ω;VREAD为0.3V,VOR为1.25V,VNOT为1.123V。
[0031] 对于同或门电路,运算阶段的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当输入均为逻辑“0”时,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9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8991V,均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和M2,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都为逻辑“2”。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均为“0”、M1,3和M2,3均为“2”,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5kΩ、50Ω。此时M3,2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0.9V,因此M3,2的状态不变,为逻辑“0”。而M3,3两端的分压为1.244V,超过阈值0.9V,因此M3,3的状态切换为RM,在M3,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3,3两端新的分压为1.19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4,2状态不变,为逻辑“2”。而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了阈值电压‑0.9V,因此切换为RM,在M4,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3两端新的分压为‑1.101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4,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H,即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分别为“2”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9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1.238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4,1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2”。
[0032] 当输入为逻辑“0”和“1”,在此取M1,2为0、M2,2为1,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035V。M1,3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为逻辑“2”。M2,3两端分压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2,3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2,3两端分压变为‑1.0964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为“0”和“1”、M1,3和M2,3为“2”和“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909Ω、90.9Ω。此时M3,2两端的分压为1.146V,而M3,3两端的分压为1.239V,均超过阈值0.9V,因此M3,2、M3,3的状态都切换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3,2、M3,3两端新的分压分别为0.655V、1.19V。M3,2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1.1V,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而M3,3两端分压仍超过了阈值电压
1.1V,所以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035V,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M4,2和M4,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4,2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M4,3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分别为“1”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09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0033] 当输入为逻辑“0”和“2”,在此取M1,2为0、M2,2为2,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8991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M1,3两端分压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的状态保持不变,即为逻辑“2”,M2,3两端分压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2,3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2,3两端分压变为‑1.101V,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为“0”和“2”、M1,3和M2,3为“2”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均为99Ω,M3,2、M3,3两端分压均为1.238V,超过0.9V的阈值电压,故状态均切换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3,2、M3,3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2、M3,3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均为逻辑“2”。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
0.9358V,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0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358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4,2和M4,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
1.101V,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都会进一步切换为RH,即M4,2和M4,3都为逻辑“0”。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均为“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5k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0.9V,因此M4,1的状态保持不变,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0”。
[0034] 当输入均为逻辑“1”时,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035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3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035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和M2,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M1,3和M2,3都为逻辑“1”。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均为“1”、M1,3和M2,3也都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都为500Ω,此时M3,2、M3,3两端的分压都为1.19V,均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3,2、M3,3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3,2、M3,3两端新的分压都为0.833V,均未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M3,2、M3,3输出都为逻辑“1”。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035V,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4.3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035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4,2和M4,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M4,2和M4,3都为逻辑“1”。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均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500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1.19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833V,未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0035] 当输入为逻辑“1”和“2”时,在此取M1,2为1、M2,2为2,反之同理。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035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M1,3和M2,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1,3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M2,3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为“1”和“2”、M1,3和M2,3为“1”和“0”,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90.9Ω、909Ω。此时M3,2两端的分压为1.239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3,2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3,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3,2两端新的分压为1.146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而M3,3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3,3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3,3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分压为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M3,3的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逻辑“1”。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358V,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9035V。M4,2和M4,3两端分压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状态都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M4,2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M4,3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为逻辑“1”。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分别为“0”和“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09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1.146V,超过了阈值
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0.655V,不超过阈值电压1.1V,所以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输出忆阻器M4,1最终输出逻辑“1”。
[0036] 当输入均为逻辑“2”时,第一步为“非”逻辑运算,M1,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1,3两端的分压‑0.9358V,M2,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也为20Ω,忆阻器M2,3两端的分压‑0.9358V,均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1,3和M2,3的状态都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都变化为‑1.101V,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都会进一步切换为RH,M1,3和M2,3都为逻辑“0”。第二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1,2和M2,2均为“2”、M1,3和M2,3均为“1”,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分别为50Ω、5kΩ。此时M3,2两端的分压为1.244V,超过阈值0.9V,因此M3,2的状态切换为RM,在M3,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新的分压为1.19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3,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逻辑“2”。而M3,3两端的分压为0.833V,不超过阈值0.9V,因此M3,3的状态不变,为逻辑“0”。第三步为“非”逻辑运算,M3,2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4,2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了阈值电压‑0.9V,因此切换为RM,在M4,2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2两端新的分压为‑1.101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4,2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H,即逻辑“0”。而M3,3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4,3两端的分压‑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4,3状态不变,为逻辑“2”。第四步为“或”逻辑运算,因M4,2和M4,3分别为“0”和“2”,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99Ω,此时M4,1两端的分压为1.238V,超过了阈值0.9V,因此M4,1的状态会被置为RM。在M4,1的阻值发生变化后,电压会在忆阻器之间重新分配,M4,1两端新的分压为1.137V,仍超过了阈值电压1.1V,所以M4,1的状态最终被切换为RL,即输出忆阻器最终输出逻辑“2”。
[0037] 对于异或门电路,经过上述的运算的四个步骤后得到M4,1的输出结果,再通过由M4,1与固定电阻并联再与M3,1串联构成的一个STI后,即可得到异或门输出M3,1的结果。
[0038] 因此,当输入均为“0”或均为“1”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M4,1的输出为RL,即逻辑“2”。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此时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0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0.9358V,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3,1的状态切换为RM,状态变化后,两端分压变为‑1.101V,仍超过阈值电压‑1.1V,即状态进一步置成RH,为逻辑“0”。
[0039] 当输入为“0”和“1”、“1”和“1”、“1”和“2”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M4,1的输出为RM,即逻辑“1”。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3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0.9035V,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3,1的状态将切换为RM,阻值发生变化后,两端分压变化为‑1.0964V,不超过‑1.1V的阈值电压,因此状态不会进一步变化,即最终输出为逻辑“1”。
[0040] 当输入为“0”和“2”时,经上述四个步骤,得到M4,1的输出为RH,即逻辑“0”。然后第五步为“非”运算,M4,1与固定电阻的并联阻值为24.9Ω,忆阻器M3,1两端的分压‑0.8991V,不超过阈值电压‑0.9V,因此M3,1的状态保持不变,即最终输出为逻辑“2”。
[0041]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是用来验证本发明,而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三值忆阻器交叉阵列的三值同或和异或门电路。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