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李荣昌 >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1-15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5-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1-15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052054.2 申请日 2021-01-15
公开/公告号 CN112616469A 公开/公告日 2021-04-09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1-15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G2/35A01G2/38A01G2/30 主分类号 A01G2/35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1352131A、CN102283024A、CN102388749A、CN103891529A、CN110383995A、CN111279903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李荣昌 当前专利权人 李荣昌
发明人 李荣昌 第一发明人 李荣昌
地址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中华路132号10栋302室 邮编 45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河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河南省安阳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控制显示屏、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动力控制系统等;控制显示屏与支撑框架相连接。本发明达到了对砧木的上方切平以及自动定位打孔,同时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处理,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有利于接穗与砧木嫁接后贴合更加紧密,并且在环切时对维管束进行保护,防止割伤维管束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 摘要附图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2/35 专利申请号: 202110052054.2 申请日: 2021.01.15
2 2021-04-0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包括有:
支撑框架(1);
控制显示屏(2),控制显示屏(2)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
第一收集箱(3),第一收集箱(3)设置于支撑框架(1)下方;
第二收集箱(4),第二收集箱(4)设置于支撑框架(1)下方;
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动力控制系统(5),动力控制系统(5)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
物料转运系统(6),物料转运系统(6)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物料转运系统(6)与动力控制系统(5)相连接;
定位打孔系统(7),定位打孔系统(7)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7)与动力控制系统(5)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7)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
对位嫁接系统(8),对位嫁接系统(8)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对位嫁接系统(8)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动力控制系统(5)包括有:
动力电机(501),动力电机(501)通过螺母与支撑框架(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轴套(502),第一轴套(502)与动力电机(501)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轴套(5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锥齿轮(503),第一锥齿轮(503)与第一轴套(502)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503)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
第二锥齿轮(504),第二锥齿轮(504)与第一轴套(502)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504)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
第一连接轴(505),第一连接轴(505)与第一轴套(502)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衔接板(506),第一衔接板(506)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507),第一电动推杆(507)与第一衔接板(506)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三锥齿轮(508),第三锥齿轮(508)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固接;
第四锥齿轮(509),第四锥齿轮(509)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固接;
第五锥齿轮(5010),第五锥齿轮(5010)设置于第三锥齿轮(508)和第四锥齿轮(509)中间上方;
第一轴杆(5011),第一轴杆(5011)与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固接,第一轴杆(5011)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锥齿轮(5012),第六锥齿轮(5012)与第一轴杆(5011)进行固接;
第七锥齿轮(5013),第七锥齿轮(5013)与第六锥齿轮(5012)相互啮合;
第二轴杆(5014),第二轴杆(5014)与第七锥齿轮(5013)进行固接,第二轴杆(501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轮(5015),第一传动轮(5015)与第二轴杆(5014)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5015)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
第二轴套(5016),第二轴套(5016)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轴套(5016)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轴(5017),第二连接轴(5017)与第二轴套(5016)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轴套(5018),第三轴套(5018)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5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衔接板(5019),第二衔接板(5019)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5020),第二电动推杆(5020)与第二衔接板(5019)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20)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八锥齿轮(5021),第八锥齿轮(5021)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固接;
第九锥齿轮(5022),第九锥齿轮(5022)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固接;
第十锥齿轮(5023),第十锥齿轮(5023)设置于第八锥齿轮(5021)和第九锥齿轮(5022)中间上方;
第三轴杆(5024),第三轴杆(5024)与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固接,第三轴杆(5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一锥齿轮(5025),第十一锥齿轮(5025)与第三轴杆(5024)进行固接;
第十二锥齿轮(5026),第十二锥齿轮(5026)与第十一锥齿轮(5025)相互啮合;
第四轴杆(5027),第四轴杆(5027)与第十二锥齿轮(5026)进行固接,第四轴杆(5027)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轮(5028),第二传动轮(5028)与第四轴杆(5027)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5028)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
当第三锥齿轮(508)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三锥齿轮(508)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当第四锥齿轮(509)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四锥齿轮(509)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
当第八锥齿轮(5021)与第十锥齿轮(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八锥齿轮(5021)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当第九锥齿轮(5022)与第十锥齿轮(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九锥齿轮(5022)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物料转运系统(6)包括有:
第三传动轮(601),第三传动轮(6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28)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丝杆(602),第一丝杆(602)与第三传动轮(601)进行固接;
第一丝杆(6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载料座(603),第一载料座(603)与第一丝杆(602)进行旋接;
第一套环(604),第一套环(604)与第一载料座(603)进行固接;
第一弹簧杆(605),第一弹簧杆(605)与第一套环(604)相连接;
第一夹持块(606),第一夹持块(606)与第一弹簧杆(605)相连接;
第一光杆(607),第一光杆(607)与第一载料座(6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60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一切刀(608),第一切刀(608)设置于第一载料座(603)上方侧面;
第四传动轮(609),第四传动轮(609)设置于第三传动轮(601)上方侧面,第四传动轮(6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15)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丝杆(6010),第二丝杆(6010)与第四传动轮(609)进行固接,第二丝杆(6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载料座(6011),第二载料座(6011)与第二丝杆(6010)进行旋接;
第二套环(6012),第二套环(6012)与第二载料座(601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弹簧杆(6013),第二弹簧杆(6013)与第二套环(6012)相连接;
第二夹持块(6014),第二夹持块(6014)与第二弹簧杆(6013)相连接;
齿环(6015),齿环(6015)与第二套环(6012)进行固接;
第二光杆(6016),第二光杆(6016)与第二载料座(601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6016)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二切刀(6017),第二切刀(6017)设置于第二载料座(6011)下方侧面,第二切刀(601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三电动推杆(6018),第三电动推杆(6018)与第二切刀(6017)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五传动轮(6019),第五传动轮(6019)设置于齿环(6015)上方侧面,第五传动轮(6019)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
第五轴杆(6020),第五轴杆(6020)与第五传动轮(6019)进行固接,第五轴杆(602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传动轮(6021),第六传动轮(6021)与第五轴杆(6020)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6021)与对位嫁接系统(8)相连接;
第三连接轴(6022),第三连接轴(6022)与第五轴杆(6020)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衔接板(6023),第三衔接板(6023)与第三连接轴(6022)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电动推杆(6024),第四电动推杆(6024)与第三衔接板(6023)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6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平齿轮(6025),平齿轮(6025)与第三连接轴(6022)进行固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定位打孔系统(7)包括有:
第十三锥齿轮(701),第十三锥齿轮(701)与第二锥齿轮(504)相互啮合;
第六轴杆(702),第六轴杆(702)与第十三锥齿轮(701)进行固接,第六轴杆(7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连接轴(703),第四连接轴(703)与第六轴杆(702)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衔接板(704),第四衔接板(704)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转动连接;
第五电动推杆(705),第五电动推杆(705)与第四衔接板(704)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705)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十四锥齿轮(706),第十四锥齿轮(706)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固接;
第十五锥齿轮(707),第十五锥齿轮(707)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固接;
第四轴套(708),第四轴套(708)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轴套(70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六锥齿轮(709),第十六锥齿轮(709)设置于第十四锥齿轮(706)和第十五锥齿轮(707)中间侧面;
第三丝杆(7010),第三丝杆(7010)与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固接,第三丝杆(7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承接架(7011),承接架(7011)与第三丝杆(7010)进行旋接;
第三光杆(7012),第三光杆(7012)与承接架(70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7012)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四光杆(7013),第四光杆(7013)与承接架(7011)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光杆(7013)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十七锥齿轮(7014),第十七锥齿轮(7014)设置于第十三锥齿轮(701)侧面,第十七锥齿轮(7014)与第一锥齿轮(503)相互啮合;
第七轴杆(7015),第七轴杆(7015)与第十七锥齿轮(7014)进行固接,第七轴杆(7015)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八锥齿轮(7016),第十八锥齿轮(7016)与第七轴杆(7015)进行固接;
第十九锥齿轮(7017),第十九锥齿轮(7017)与第十八锥齿轮(7016)相互啮合;
第八轴杆(7018),第八轴杆(7018)与第十九锥齿轮(7017)进行固接,第八轴杆(7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传动轮(7019),第七传动轮(7019)与第八轴杆(7018)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7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
伸缩连接轴(7020),伸缩连接轴(7020)与第八轴杆(7018)进行滑动连接,伸缩连接轴(7020)与承接架(701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十锥齿轮(7021),第二十锥齿轮(7021)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固接;
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固接;
第五衔接板(7023),第五衔接板(7023)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电动推杆(7024),第六电动推杆(7024)与第五衔接板(7023)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7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设置于第二十锥齿轮(7021)和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中间上方;
第四丝杆(7026),第四丝杆(7026)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固接,第四丝杆(7026)与承接架(7011)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块(7027),第一连接块(7027)与第四丝杆(7026)进行旋接;
第二连接块(7028),第二连接块(7028)与第四丝杆(7026)进行旋接;
第五光杆(7029),第五光杆(7029)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进行滑动连接,第五光杆(7029)与承接架(7011)进行固接;
打孔杆(7030),打孔杆(7030)与第一连接块(7027)进行固接;
保护套(7031),保护套(7031)与第二连接块(7028)进行固接;
当第十四锥齿轮(706)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四锥齿轮(706)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当第十五锥齿轮(707)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五锥齿轮(707)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
当第二十锥齿轮(7021)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锥齿轮(7021)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当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对位嫁接系统(8)包括有:
第八传动轮(801),第八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21)进行传动连接;
第九轴杆(802),第九轴杆(802)与第八传动轮(801)进行固接,第九轴杆(8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五连接轴(803),第五连接轴(803)与第九轴杆(802)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轴套(804),第五轴套(804)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五轴套(80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十三锥齿轮(805),第二十三锥齿轮(805)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固接;
第二十四锥齿轮(806),第二十四锥齿轮(806)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固接;
第六衔接板(807),第六衔接板(807)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电动推杆(808),第七电动推杆(808)与第六衔接板(807)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808)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设置于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和第二十四锥齿轮(806)中间侧面;
第五丝杆(8010),第五丝杆(8010)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固接,第五丝杆(8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
传动块(8011),传动块(8011)与第五丝杆(8010)进行旋接;
第六光杆(8012),第六光杆(8012)与传动块(8011)进行滑动连接,第六光杆(8012)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八电动推杆(8013),第八电动推杆(8013)与传动块(8011)进行固接;
电动夹持器(8014),电动夹持器(8014)与第八电动推杆(8013)相连接;
当第二十三锥齿轮(805)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当第二十四锥齿轮(806)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四锥齿轮(806)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夹持块(606)和第二夹持块(6014)均设置有V字型开槽。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第四丝杆(7026)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双向螺纹。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其特征是:保护套(7031)为圆管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根茎深绿色,粗壮,长可达7米,粗10‑12厘米,具3棱,棱扁。
[0003]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0004]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火龙果的成活率以及缩短产果时间,通常会对火龙果进行嫁接繁殖,其中一种高位嫁接法则是使接穗露出圆柱型的维管束,然后插入到砧木上方预先打好的孔内,使两者插接,但是由于该过程一般为人工处理,对接穗切出维管束时不能保证露出维管束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水平,从而使接穗与砧木的切面不能紧密贴合,不利于接口的愈合,容易受病菌的浸染,影响植株成活率,并且对砧木进行打孔时,砧木表面带有凸起,不便于手持操作,而且人工插入易使孔偏移,不能保持竖直,导致后续接穗的维管束难以插入。
[0005] 结合上述问题,急需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火龙果的成活率以及缩短产果时间,通常会对火龙果进行嫁接繁殖,其中一种高位嫁接法则是使接穗露出圆柱型的维管束,然后插入到砧木上方预先打好的孔内,使两者插接,但是由于该过程一般为人工处理,对接穗切出维管束时不能保证露出维管束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水平,从而使接穗与砧木的切面不能紧密贴合,不利于接口的愈合,容易受病菌的浸染,影响植株成活率,并且对砧木进行打孔时,砧木表面带有凸起,不便于手持操作,而且人工插入易使孔偏移,不能保持竖直,导致后续接穗的维管束难以插入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
[0007] 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
控制显示屏,控制显示屏与支撑框架相连接;
第一收集箱,第一收集箱设置于支撑框架下方;
第二收集箱,第二收集箱设置于支撑框架下方;
动力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与支撑框架相连接;
物料转运系统,物料转运系统与支撑框架相连接,物料转运系统与动力控制系统
相连接;
定位打孔系统,定位打孔系统与支撑框架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与动力控制系统
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与物料转运系统相连接;
对位嫁接系统,对位嫁接系统与支撑框架相连接,对位嫁接系统与物料转运系统
相连接。
[0008] 进一步说明,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通过螺母与支撑框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与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轴套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轴套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定位打孔系统相连
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轴套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定位打孔系统相连
接;
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轴套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衔接板,第一衔接板与第一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衔接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一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一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设置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中间上方;
第一轴杆,第一轴杆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与第一轴杆进行固接;
第七锥齿轮,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二轴杆,第二轴杆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第二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与物料转运系统相连
接;
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与第一连接轴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轴套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轴套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轴套,第三轴套与第二连接轴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第二衔接板,第二衔接板与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衔接板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第八锥齿轮,第八锥齿轮与第二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九锥齿轮,第九锥齿轮与第二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十锥齿轮,第十锥齿轮设置于第八锥齿轮和第九锥齿轮中间上方;
第三轴杆,第三轴杆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与第三轴杆进行固接;
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四轴杆,第四轴杆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
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与第四轴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与物料转运系统相连
接;
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五锥齿轮进行转
动,当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
当第八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八锥齿轮带动第十锥齿轮进行转
动,当第九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九锥齿轮带动第十锥齿轮进行转动。
[0009] 进一步说明,物料转运系统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一丝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载料座,第一载料座与第一丝杆进行旋接;
第一套环,第一套环与第一载料座进行固接;
第一弹簧杆,第一弹簧杆与第一套环相连接;
第一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一弹簧杆相连接;
第一光杆,第一光杆与第一载料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一切刀,第一切刀设置于第一载料座上方侧面;
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设置于第三传动轮上方侧面,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
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载料座,第二载料座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
第二套环,第二套环与第二载料座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弹簧杆,第二弹簧杆与第二套环相连接;
第二夹持块,第二夹持块与第二弹簧杆相连接;
齿环,齿环与第二套环进行固接;
第二光杆,第二光杆与第二载料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二切刀,第二切刀设置于第二载料座下方侧面,第二切刀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切刀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行
固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设置于齿环上方侧面,第五传动轮与定位打孔系统相连
接;
第五轴杆,第五轴杆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与第五轴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与对位嫁接系统相连
接;
第三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与第五轴杆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衔接板,第三衔接板与第三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三衔接板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平齿轮,平齿轮与第三连接轴进行固接。
[0010] 进一步说明,定位打孔系统包括有:第十三锥齿轮,第十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六轴杆,第六轴杆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
接;
第四连接轴,第四连接轴与第六轴杆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衔接板,第四衔接板与第四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五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与第四衔接板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第十四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与第四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十五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与第四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四轴套,第四轴套与第四连接轴进行滑动连接,第四轴套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第十六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设置于第十四锥齿轮和第十五锥齿轮中间侧面;
第三丝杆,第三丝杆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丝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
接;
承接架,承接架与第三丝杆进行旋接;
第三光杆,第三光杆与承接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四光杆,第四光杆与承接架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光杆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十七锥齿轮,第十七锥齿轮设置于第十三锥齿轮侧面,第十七锥齿轮与第一锥
齿轮相互啮合;
第七轴杆,第七轴杆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七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
接;
第十八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与第七轴杆进行固接;
第十九锥齿轮,第十九锥齿轮与第十八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八轴杆,第八轴杆与第十九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
接;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与第八轴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
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伸缩连接轴,伸缩连接轴与第八轴杆进行滑动连接,伸缩连接轴与承接架进行转
动连接;
第二十锥齿轮,第二十锥齿轮与伸缩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二十一锥齿轮,第二十一锥齿轮与伸缩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五衔接板,第五衔接板与伸缩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电动推杆,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五衔接板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第二十二锥齿轮,第二十二锥齿轮设置于第二十锥齿轮和第二十一锥齿轮中间上
方;
第四丝杆,第四丝杆与第二十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丝杆与承接架进行转动连
接;
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四丝杆进行旋接;
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第四丝杆进行旋接;
第五光杆,第五光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
光杆与承接架进行固接;
打孔杆,打孔杆与第一连接块进行固接;
保护套,保护套与第二连接块进行固接;
当第十四锥齿轮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相互啮合,即第十四锥齿轮带动第十六锥
齿轮进行转动,当第十五锥齿轮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相互啮合,即第十五锥齿轮带动第十六锥齿轮进行转动;
当第二十锥齿轮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锥齿轮带动第
二十二锥齿轮进行转动,当第二十一锥齿轮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一锥齿轮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进行转动。
[0011] 进一步说明,对位嫁接系统包括有: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九轴杆,第九轴杆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轴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五连接轴,第五连接轴与第九轴杆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轴套,第五轴套与第五连接轴进行滑动连接,第五轴套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第二十三锥齿轮,第二十三锥齿轮与第五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二十四锥齿轮,第二十四锥齿轮与第五连接轴进行固接;
第六衔接板,第六衔接板与第五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电动推杆,第七电动推杆与第六衔接板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与支撑框架进
行固接;
第二十五锥齿轮,第二十五锥齿轮设置于第二十三锥齿轮和第二十四锥齿轮中间
侧面;
第五丝杆,第五丝杆与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丝杆与支撑框架进行转动
连接;
传动块,传动块与第五丝杆进行旋接;
第六光杆,第六光杆与传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六光杆与支撑框架进行固接;
第八电动推杆,第八电动推杆与传动块进行固接;
电动夹持器,电动夹持器与第八电动推杆相连接;
当第二十三锥齿轮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三锥齿轮带动
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当第二十四锥齿轮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四锥齿轮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
[0012] 进一步说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设置有V字型开槽。
[0013] 进一步说明,第四丝杆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双向螺纹。
[0014] 进一步说明,保护套为圆管型。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火龙果的成活率以及缩短产果时间,通常会对火龙果进行嫁接繁殖,其中一种高位嫁接法则是使接穗露出圆柱型的维管束,然后插入到砧木上方预先打好的孔内,使两者插接,但是由于该过程一般为人工处理,对接穗切出维管束时不能保证露出维管束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水平,从而使接穗与砧木的切面不能紧密贴合,不利于接口的愈合,容易受病菌的浸染,影响植株成活率,并且对砧木进行打孔时,砧木表面带有凸起,不便于手持操作,而且人工插入易使孔偏移,不能保持竖直,导致后续接穗的维管束难以插入的问题;2、设计了动力控制系统、物料转运系统、定位打孔系统和对位嫁接系统,使用时通过首先人工将所需处理的火龙果的砧木和接穗放入物料转运系统内,然后通过动力控制系统传动物料转运系统,通过物料转运系统将砧木顶部切平,同时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处理,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便于与砧木的紧密贴合,接着通过动力控制系统传动定位打孔系统,使定位打孔系统对砧木进行打孔,同时在物料转运系统对接穗进行环切时对维管束进行保护,然后通过物料转运系统传动对位嫁接系统,使对位嫁接系统将接穗的维管束插入至砧木的孔内,第一收集箱可以收集被切下来的余料,第二收集箱可以收集处理完的嫁接苗;
3、达到了对砧木的上方切平以及自动定位打孔,同时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处理,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有利于接穗与砧木嫁接后贴合更加紧密,并且在环切时对维管束进行保护,防止割伤维管束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实施方案

[0018]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0019] 实施例1一种火龙果高位嫁接维管束保护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支撑框架1、控制显示屏2、第一收集箱3、第二收集箱4、动力控制系统5、物料转运系统6、定位打孔系统7和对位嫁接系统8;控制显示屏2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第一收集箱3设置于支撑框架1下方;第二收集箱4设置于支撑框架1下方;动力控制系统5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物料转运系统6与支撑框架
1相连接,物料转运系统6与动力控制系统5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7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7与动力控制系统5相连接,定位打孔系统7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对位嫁接系统8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对位嫁接系统8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
[0020] 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时,将该装置水平固定在所需使用的工作平面,外接电源,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显示屏2对该装置进行整体调配,先对该装置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开始工作,首先人工将所需处理的火龙果的砧木和接穗放入物料转运系统6内,然后通过动力控制系统5传动物料转运系统6,通过物料转运系统6将砧木顶部切平,同时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处理,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便于与砧木的紧密贴合,接着通过动力控制系统5传动定位打孔系统7,使定位打孔系统7对砧木进行打孔,同时在物料转运系统6对接穗进行环切时对维管束进行保护,然后通过物料转运系统6传动对位嫁接系统8,使对位嫁接系统8将接穗的维管束插入至砧木的孔内,第一收集箱3可以收集被切下来的余料,第二收集箱4可以收集处理完的嫁接苗,该装置达到了对砧木的上方切平以及自动定位打孔,同时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处理,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有利于接穗与砧木嫁接后贴合更加紧密,并且在环切时对维管束进行保护,防止割伤维管束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0021] 动力控制系统5包括有动力电机501、第一轴套502、第一锥齿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一连接轴505、第一衔接板506、第一电动推杆507、第三锥齿轮508、第四锥齿轮509、第五锥齿轮5010、第一轴杆5011、第六锥齿轮5012、第七锥齿轮5013、第二轴杆5014、第一传动轮5015、第二轴套5016、第二连接轴5017、第三轴套5018、第二衔接板5019、第二电动推杆
5020、第八锥齿轮5021、第九锥齿轮5022、第十锥齿轮5023、第三轴杆5024、第十一锥齿轮
5025、第十二锥齿轮5026、第四轴杆5027和第二传动轮5028;动力电机501通过螺母与支撑框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套502与动力电机501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轴套5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3与第一轴套502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503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第二锥齿轮504与第一轴套502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504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第一连接轴505与第一轴套50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衔接板506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7与第一衔接板506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508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509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固接;
第五锥齿轮5010设置于第三锥齿轮508和第四锥齿轮509中间上方;第一轴杆5011与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固接,第一轴杆5011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5012与第一轴杆
5011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5013与第六锥齿轮5012相互啮合;第二轴杆5014与第七锥齿轮
5013进行固接,第二轴杆501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5与第二轴杆5014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5015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第二轴套5016与第一连接轴5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轴套5016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5017与第二轴套5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5018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5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衔接板5019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20与第二衔接板5019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20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5021与第二连接轴
5017进行固接;第九锥齿轮5022与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固接;第十锥齿轮5023设置于第八锥齿轮5021和第九锥齿轮5022中间上方;第三轴杆5024与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固接,第三轴杆5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5025与第三轴杆5024进行固接;第十二锥齿轮5026与第十一锥齿轮5025相互啮合;第四轴杆5027与第十二锥齿轮5026进行固接,第四轴杆5027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28与第四轴杆5027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5028与物料转运系统6相连接;当第三锥齿轮508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三锥齿轮508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当第四锥齿轮509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四锥齿轮509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当第八锥齿轮5021与第十锥齿轮
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八锥齿轮5021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当第九锥齿轮5022与第十锥齿轮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九锥齿轮5022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
[0022] 首先启动动力电机501,使第一轴套50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轴套502带动第一锥齿轮503和第二锥齿轮504同时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503可以传动定位打孔系统7,通过第二锥齿轮504可以传动定位打孔系统7,同时第一轴套502带动第一连接轴50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07带动第一衔接板506移动,使第一衔接板506带动第一连接轴505在第一轴套502内滑动,同时第一连接轴505在第二轴套5016内滑动并且带动第二轴套5016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锥齿轮503和第二锥齿轮504平移,通过第一连接轴505带动第一锥齿轮503和第二锥齿轮504同时进行转动,当第三锥齿轮508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三锥齿轮508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当第四锥齿轮509与第五锥齿轮5010相互啮合时,即第四锥齿轮509带动第五锥齿轮5010进行转动,则可实现控制第五锥齿轮5010的正转、反转和停转,通过第五锥齿轮5010带动第一轴杆5011进行转动,第一轴杆5011带动第六锥齿轮5012进行转动,进而第六锥齿轮5012带动第七锥齿轮5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七锥齿轮5013带动第二轴杆5014进行转动,进而第二轴杆5014带动第一传动轮501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传动轮5015传动物料转运系统6,同时通过第二轴套5016带动第二连接轴5017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5020带动第二衔接板5019移动,使第二衔接板5019带动第二连接轴5017在第二轴套5016内滑动,同时第二连接轴5017在第三轴套5018内滑动并且带动第三轴套5018进行转动,第二连接轴5017带动第八锥齿轮5021和第九锥齿轮5022同步移动,当第八锥齿轮5021与第十锥齿轮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八锥齿轮5021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当第九锥齿轮5022与第十锥齿轮5023相互啮合时,即第九锥齿轮5022带动第十锥齿轮5023进行转动,进而可实现控制第十锥齿轮5023的正转、反转和停转,通过第十锥齿轮5023带动第三轴杆5024进行转动,进而第三轴杆5024带动第十一锥齿轮5025进行转动,通过第十一锥齿轮5025带动第十二锥齿轮5026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二锥齿轮5026带动第四轴杆5027进行转动,通过第四轴杆5027带动第二传动轮5028进行转动,通过第二传动轮5028传动物料转运系统6,该系统实现了对整体装置运行的动力控制。
[0023] 物料转运系统6包括有第三传动轮601、第一丝杆602、第一载料座603、第一套环604、第一弹簧杆605、第一夹持块606、第一光杆607、第一切刀608、第四传动轮609、第二丝杆6010、第二载料座6011、第二套环6012、第二弹簧杆6013、第二夹持块6014、齿环6015、第二光杆6016、第二切刀6017、第三电动推杆6018、第五传动轮6019、第五轴杆6020、第六传动轮6021、第三连接轴6022、第三衔接板6023、第四电动推杆6024和平齿轮6025;第三传动轮
6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2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602与第三传动轮601进行固接;第一载料座603与第一丝杆602进行旋接;第一套环604与第一载料座603进行固接;第一弹簧杆605与第一套环604相连接;第一夹持块606与第一弹簧杆605相连接;第一光杆607与第一载料座6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60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一切刀608设置于第一载料座603上方侧面;第四传动轮609设置于第三传动轮601上方侧面,第四传动轮6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6010与第四传动轮609进行固接,第二丝杆6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载料座6011与第二丝杆6010进行旋接;
第二套环6012与第二载料座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弹簧杆6013与第二套环6012相连接;
第二夹持块6014与第二弹簧杆6013相连接;齿环6015与第二套环6012进行固接;第二光杆
6016与第二载料座601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6016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二切刀6017设置于第二载料座6011下方侧面,第二切刀6017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6018与第二切刀6017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6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6019设置于齿环6015上方侧面,第五传动轮6019与定位打孔系统7相连接;第五轴杆6020与第五传动轮
6019进行固接,第五轴杆602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21与第五轴杆6020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6021与对位嫁接系统8相连接;第三连接轴6022与第五轴杆6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衔接板6023与第三连接轴602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6024与第三衔接板6023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6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平齿轮6025与第三连接轴6022进行固接。
[0024] 首先人工将接穗放置在第二夹持块6014处,第二套环6012内环面等距设置有三组第二弹簧杆6013和第二夹持块6014组合,第二夹持块6014设置有V字型开槽,并且三组第二夹持块6014的开槽一侧相互接触,进而形成一个飞镖型贯穿槽,接穗则放置在该贯穿槽内,通过三组第二弹簧杆6013的弹性作用使第二夹持块6014将接穗紧紧夹住,然后通过第一传动轮5015带动第四传动轮609进行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609带动第二丝杆6010进行转动,通过第二丝杆6010传动第二载料座6011,进而使第二载料座6011和与之相连接的部件以及夹持的接穗同时移动,并且第二载料座6011在第二光杆6016表面滑动,当接穗移动至与第二切刀6017位置处停止移动,启动第三电动推杆6018,推动第二切刀6017进而使第二切刀6017位于接穗的维管束的侧面位置,此时齿环6015位于平齿轮6025下方侧面,通过定位打孔系统7传动第五传动轮6019,进而第五传动轮6019带动第五轴杆6020进行转动,进而第五轴杆6020带动第六传动轮6021进行转动,通过第六传动轮6021可以传动对位嫁接系统8,同时通过第五轴杆6020带动第三连接轴6022进行转动,第三连接轴6022带动平齿轮6025进行转动,启动第四电动推杆6024,推动第三衔接板6023,使第三衔接板6023带动第三连接轴
6022移动,使第三连接轴6022在第五轴杆6020内壁滑动,进而使第三连接轴6022带动平齿轮6025同步移动,使平齿轮6025移动至与齿环6015相互啮合的位置,即通过平齿轮6025带动齿环6015进行转动,通过齿环6015带动第二套环6012、第二弹簧杆6013和第二夹持块
6014整体转动,进而使夹持的接穗转动,配合第二切刀6017对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进行环切,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同时定位打孔系统7对维管束进行保护,接着将接穗移动至对位嫁接系统8处理位置,同时人工将砧木放置在第一夹持块606处,第一套环604内等距设置有三组第一弹簧杆605和第一夹持块606组合,第一夹持块606设置有V字型开槽,并且三组第一夹持块606的开槽一侧相互接触,进而形成一个飞镖型贯穿槽,将砧木放置在三组第一夹持块606之间,即该贯穿槽内,通过三组第一弹簧杆605的弹性作用使三组第一夹持块606与砧木紧密接触,进而实现对砧木的夹持,接着通过第二传动轮5028传动第三传动轮601,进而第三传动轮601带动第一丝杆602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602传动第一载料座603,使第一载料座603和与之相连接的部件以及夹持的砧木同步移动,并且第一载料座603在第一光杆607表面滑动,当砧木通过第一切刀608位置时,通过第一切刀608将砧木的上方部分切除,并且使砧木的上表面保持平整,然后将砧木移动至定位打孔系统7处理位置,最后将砧木移动至对位嫁接系统8处理位置,该系统实现了对接穗和砧木的快速移动,并且实现使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平面保持平整,有利于接穗和砧木的紧密贴合。
[0025] 定位打孔系统7包括有第十三锥齿轮701、第六轴杆702、第四连接轴703、第四衔接板704、第五电动推杆705、第十四锥齿轮706、第十五锥齿轮707、第四轴套708、第十六锥齿轮709、第三丝杆7010、承接架7011、第三光杆7012、第四光杆7013、第十七锥齿轮7014、第七轴杆7015、第十八锥齿轮7016、第十九锥齿轮7017、第八轴杆7018、第七传动轮7019、伸缩连接轴7020、第二十锥齿轮7021、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第五衔接板7023、第六电动推杆7024、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第四丝杆7026、第一连接块7027、第二连接块7028、第五光杆7029、打孔杆7030和保护套7031;第十三锥齿轮701与第二锥齿轮504相互啮合;第六轴杆702与第十三锥齿轮701进行固接,第六轴杆7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轴703与第六轴杆702进行滑动连接;第四衔接板704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705与第四衔接板704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705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十四锥齿轮706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固接;第十五锥齿轮707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固接;第四轴套708与第四连接轴70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轴套70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709设置于第十四锥齿轮706和第十五锥齿轮707中间侧面;第三丝杆7010与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固接,第三丝杆7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承接架7011与第三丝杆7010进行旋接;第三光杆7012与承接架70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7012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四光杆7013与承接架7011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7014设置于第十三锥齿轮701侧面,第十七锥齿轮7014与第一锥齿轮503相互啮合;第七轴杆7015与第十七锥齿轮7014进行固接,第七轴杆7015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锥齿轮7016与第七轴杆7015进行固接;第十九锥齿轮7017与第十八锥齿轮7016相互啮合;第八轴杆7018与第十九锥齿轮7017进行固接,第八轴杆7018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7019与第八轴杆7018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7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伸缩连接轴7020与第八轴杆7018进行滑动连接,伸缩连接轴7020与承接架7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锥齿轮7021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固接;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固接;第五衔接板7023与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转动连接;第六电动推杆7024与第五衔接板7023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7024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设置于第二十锥齿轮7021和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中间上方;第四丝杆7026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固接,第四丝杆7026与承接架7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7027与第四丝杆7026进行旋接;第二连接块7028与第四丝杆7026进行旋接;第五光杆7029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进行滑动连接,第五光杆7029与承接架7011进行固接;打孔杆7030与第一连接块7027进行固接;
保护套7031与第二连接块7028进行固接;当第十四锥齿轮706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四锥齿轮706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当第十五锥齿轮707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五锥齿轮707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当第二十锥齿轮7021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锥齿轮7021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当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
[0026] 首先通过第二锥齿轮504带动第十三锥齿轮701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三锥齿轮701带动第六轴杆702进行转动,进而第六轴杆702带动第四连接轴703进行转动,第四连接轴703带动第十四锥齿轮706和第十五锥齿轮707进行转动,通过第五电动推杆705带动第四衔接板704移动,使第四连接轴703、第十四锥齿轮706和第十五锥齿轮707同时进行移动,第四连接轴703在第六轴杆702内部滑动同时第四连接轴703在第四轴套708内部滑动,当第十四锥齿轮706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四锥齿轮706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当第十五锥齿轮707移动至与第十六锥齿轮709相互啮合,即第十五锥齿轮707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9进行转动,则可实现控制第十六锥齿轮709的正转、反转和停转,通过第十六锥齿轮709带动第三丝杆7010进行转动,通过第三丝杆7010传动承接架7011,使承接架
7011以及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同步进行移动,此时伸缩连接轴7020在第八轴杆7018内部滑动,同时第六电动推杆7024配合伸缩,进而使打孔杆7030移动至砧木的正上方位置,同时保护套7031位于接穗的正下方位置,此时通过第一锥齿轮503带动第十七锥齿轮7014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七锥齿轮7014带动第七轴杆7015进行转动,进而第七轴杆7015带动第十八锥齿轮7016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八锥齿轮7016带动第十九锥齿轮7017进行转动,接着通过第十九锥齿轮7017带动第八轴杆7018进行转动,接着通过第八轴杆7018带动第七传动轮7019进行转动,通过第七传动轮7019可以传动第五传动轮6019,同时通过第八轴杆7018带动伸缩连接轴7020进行转动,通过伸缩连接轴7020带动第二十锥齿轮7021和第二十一锥齿轮
7022进行转动,通过第六电动推杆7024带动第五衔接板7023移动,伸缩连接轴7020与承接架7011连接部分配合收缩,进而使第二十锥齿轮7021和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整体移动,当第二十锥齿轮7021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锥齿轮7021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当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移动至与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相互啮合位置,即第二十一锥齿轮7022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进行转动,则可控制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的正转、反转和停转,通过第二十二锥齿轮7025带动第四丝杆7026进行转动,通过第四丝杆7026传动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第四丝杆7026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双向螺纹,进而可实现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同步异向运动,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同时在第五光杆7029表面滑动,此时使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
7028相互远离运动,进而使第一连接块7027带动打孔杆7030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打孔杆
7030将砧木的上方打出一个圆柱型的槽孔,同时第二连接块7028带动保护套7031向上移动,通过保护套7031将接穗的维管束套住,对维管束进行保护,防止环切接穗的维管束露出部分的基部周围时割伤维管束的情况发生,当对砧木和接穗均处理完成后则使各部件复位,该系统实现了对砧木的自动打孔,并且对维管束进行保护,可以配合对接穗的切平。
[0027] 对位嫁接系统8包括有第八传动轮801、第九轴杆802、第五连接轴803、第五轴套804、第二十三锥齿轮805、第二十四锥齿轮806、第六衔接板807、第七电动推杆808、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第五丝杆8010、传动块8011、第六光杆8012、第八电动推杆8013和电动夹持器
8014;第八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21进行传动连接;第九轴杆802与第八传动轮801进行固接,第九轴杆802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接轴803与第九轴杆802进行滑动连接;第五轴套804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五轴套804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锥齿轮805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固接;第二十四锥齿轮806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固接;第六衔接板807与第五连接轴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电动推杆
808与第六衔接板807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808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设置于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和第二十四锥齿轮806中间侧面;第五丝杆8010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固接,第五丝杆8010与支撑框架1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块8011与第五丝杆8010进行旋接;第六光杆8012与传动块8011进行滑动连接,第六光杆8012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接;
第八电动推杆8013与传动块8011进行固接;电动夹持器8014与第八电动推杆8013相连接;
当第二十三锥齿轮805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当第二十四锥齿轮806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四锥齿轮806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
[0028] 首先通过第六传动轮6021带动第八传动轮801进行转动,通过第八传动轮801带动第九轴杆802进行转动,进而第九轴杆802带动第五连接轴803进行转动,通过第五连接轴803带动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和第二十四锥齿轮806同步进行转动,通过第七电动推杆808带动第六衔接板807以及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同时移动,使第五连接轴803在第九轴杆802内部和第五轴套804内部滑动,当第二十三锥齿轮805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三锥齿轮805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当第二十四锥齿轮806移动至与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相互啮合时,即第二十四锥齿轮806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809进行转动,则实现了控制第二十五锥齿轮809的正转、反转和停转,通过第二十五锥齿轮809带动第五丝杆8010进行转动,通过第五丝杆8010传动传动块8011,使传动块8011移动同时在第六光杆8012表面滑动,传动块8011带动第八电动推杆8013和电动夹持器8014同步进行移动,使电动夹持器8014移动至接穗上方,通过第八电动推杆8013向下推动电动夹持器8014,进而使电动夹持器8014将接穗夹住,然后将接穗抽出,接着将第二载料座6011移开,进而使接穗的维管束对准砧木打好的槽孔处,通过第八电动推杆8013向下推动电动夹持器8014以及被夹持的接穗,使接穗的维管束插入至砧木的槽孔内,然后人工将嫁接完成的火龙果苗放入第二收集箱4内,该系统实现了对接穗和砧木的快速插接,进而实现对火龙果的嫁接。
[0029] 第一夹持块606和第二夹持块6014均设置有V字型开槽。
[0030] 可以贴合砧木和接穗的形状,实现对砧木和接穗的夹持。
[0031] 第四丝杆7026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双向螺纹。
[0032] 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块7027和第二连接块7028的同步异向运动。
[0033] 保护套7031为圆管型。
[0034] 可以将维管束套住,实现对维管束的保护。
[0035]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控制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物料转运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打孔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打孔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对位嫁接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以上附图中:1:支撑框架,2:控制显示屏,3:第一收集箱,4:第二收集箱,5:动力控制系统,6:物料转运系统,7:定位打孔系统,8:对位嫁接系统,501:动力电机,502:第一轴套,503:第一锥齿轮,504:第二锥齿轮,505:第一连接轴,506:第一衔接板,507:第一电动推杆,508:第三锥齿轮,509:第四锥齿轮,5010:第五锥齿轮,5011:第一轴杆,5012:第六锥齿轮,5013:第七锥齿轮,5014:第二轴杆,5015:第一传动轮,5016:第二轴套,5017:第二连接轴,5018:第三轴套,5019:第二衔接板,5020:第二电动推杆,5021:第八锥齿轮,5022:第九锥齿轮,5023:第十锥齿轮,5024:第三轴杆,5025:第十一锥齿轮,5026:第十二锥齿轮,5027:第四轴杆,5028:第二传动轮,601:第三传动轮,602:第一丝杆,603:第一载料座,604:
第一套环,605:第一弹簧杆,606:第一夹持块,607:第一光杆,608:第一切刀,609:第四传动轮,6010:第二丝杆,6011:第二载料座,6012:第二套环,6013:第二弹簧杆,6014:第二夹持块,6015:齿环,6016:第二光杆,6017:第二切刀,6018:第三电动推杆,6019:第五传动轮,
6020:第五轴杆,6021:第六传动轮,6022:第三连接轴,6023:第三衔接板,6024:第四电动推杆,6025:平齿轮,701:第十三锥齿轮,702:第六轴杆,703:第四连接轴,704:第四衔接板,
705:第五电动推杆,706:第十四锥齿轮,707:第十五锥齿轮,708:第四轴套,709:第十六锥齿轮,7010:第三丝杆,7011:承接架,7012:第三光杆,7013:第四光杆,7014:第十七锥齿轮,
7015:第七轴杆,7016:第十八锥齿轮,7017:第十九锥齿轮,7018:第八轴杆,7019:第七传动轮,7020:伸缩连接轴,7021:第二十锥齿轮,7022:第二十一锥齿轮,7023:第五衔接板,
7024:第六电动推杆,7025:第二十二锥齿轮,7026:第四丝杆,7027:第一连接块,7028:第二连接块,7029:第五光杆,7030:打孔杆,7031:保护套,801:第八传动轮,802:第九轴杆,803:
第五连接轴,804:第五轴套,805:第二十三锥齿轮,806:第二十四锥齿轮,807:第六衔接板,
808:第七电动推杆,809:第二十五锥齿轮,8010:第五丝杆,8011:传动块,8012:第六光杆,
8013:第八电动推杆,8014:电动夹持器。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