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江苏大学 >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5-0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9-1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4-20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5-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384604.3 申请日 2019-05-09
公开/公告号 CN110165821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0
授权日 2021-04-20 预估到期日 2039-05-09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K7/02H02K7/09 主分类号 H02K7/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张维煜、杨启富、程烨东、朱熀秋 第一发明人 张维煜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镇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由外壳形成真空腔,真空腔内上端是通过托架与外壳固定连接的三自由度磁轴承,其包括径向磁轴承、轴向磁轴承和永磁体;三自由度磁轴承的下端为飞轮转子,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位于飞轮转子的下端,其转子装嵌在飞轮转子下表面的环形凹槽内,定子通过支架固定在外壳下端,因此通过三自由度磁轴承配合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实现了飞轮转子的五自由度平衡,简化了控制方式,提高了集成度;外壳上端设有一卧式复合真空泵,真空泵为左右镜像对称的双转子结构,提高了真空度和抽速。
  • 摘要附图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4-20 授权
2 2019-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K 7/02 专利申请号: 201910384604.3 申请日: 2019.05.09
3 2019-08-2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横卧于外壳(1)上端,外壳(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自由度磁轴承(5)、飞轮转子(6)以及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三自由度磁轴承(5)、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分别与外壳(1)内表面上下端固定,三自由度磁轴承(5)和飞轮转子(6)之间设有间隙,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和飞轮转子(6)固连;
所述三自由度磁轴承(5)由圆心沿径向向外依次为径向磁轴承(51)、内侧偏置永磁体(531)、内侧轴向磁轴承、外侧偏置永磁体(532)、外侧轴向磁轴承;
所述径向磁轴承(51)包括径向磁轴承铁芯(511),径向磁轴承铁芯(511)中间为圆桌状凸台,外部是截面为L形的凸台,L形凸台与圆桌状凸台之间设有间隙,且L形凸台均匀设有n个开口,n≥3;
所述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的铁芯的凸台匀设有n个开口,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凸台的开口径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
所述飞轮转子(6)飞轮盘(6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凸台(62),环形凸台(62)与L形凸台和圆桌状凸台之间的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是具有两端镜像对称的双转子结构、且前级为涡轮式、后级为牵引式的复合真空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包括泵定子(31)和泵转子(32),所述泵转子(32)包括对称结构的泵转子轴(321),泵转子轴(321)一端为圆台状,靠近泵转子轴(321)中间部分对称设有前级涡轮动叶片(322),泵转子轴(321)两端部对称设有后级牵引螺旋叶片(323),所述泵定子(31)包括前级涡轮定叶片(314),前级涡轮定叶片(314)与前级涡轮动叶片(322)间隔排列,前级涡轮定叶片(314)固定在泵定子外壳(311)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盘(61)下表面开有环形槽(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的转子装嵌在环形槽(63)内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飞轮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三自由度磁轴承配合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实现五自由度平衡,且采用卧式真空泵自抽真空的飞轮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人类面临自然资源即将消耗殆尽和环境污染的重大难题,因此,人们在寻求环保、清洁的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积极开发先进的能源存储技术。传统的化学蓄电池储能密度大、价格低廉,被广泛采用,但是它需要定期维护、寿命短、能量损耗大、充电时间长,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由于飞轮储能系统具有高比能量、长寿命、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因此,采用飞轮储能系统储能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0003] 传统的飞轮储能系统采用五自由度磁轴承来支承飞轮转子,一个轴向磁轴承单元控制轴向单自由度,两个径向磁轴承单元分别控制转子上端和下端两自由度。采用五自由度磁轴承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转子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问题,但由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仍然存在许多的固有难题,如由于需采用多个磁轴承单元支承转子,造成飞轮储能系统体积庞大、轴向较长、系统临界转速低,限制了飞轮转速和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0004] 此外,目前国内外飞轮储能系统一般采用一套外置立式真空系统抽真空,抽气速度慢,难度相对较大。现有技术涉及一种一级涡轮分子泵与牵引分子泵结合的复合分子泵,取消涡轮分子泵的间隙叶片,做成泵转子的连续叶片,目的是为了减少因离心力大导致叶片滑落从而引起的故障发生,但是,这种结构的真空泵的涡轮级数较少,达不到装置在理想真空侧对抽速的要求,且涡轮级到牵引级的过渡过程较短,影响了抽气速率和压缩比的提高,达不到高真空高性能飞轮储能系统的要求;立式结构也使得飞轮储能系统重心加高,不利于系统的可靠运行;此外,采用单个泵转子抽真空,不仅抽速不乐观,而且不节能。
[0005] 因此,人们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价格便宜、储能密度较高且采用运行稳定可靠、抽速较高的真空泵抽真空的高集成度飞轮储能系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飞轮储能装置集成度不高、控制复杂以及储能密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三自由度磁轴承配合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飞轮储能装置,简化了飞轮储能装置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同时提高了飞轮储能系统的集成度和储能密度,并降低了成本和损耗。另外,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外置真空系统抽速慢的缺点,提出一种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提高了真空室的真空抽速。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卧式自抽真空室高集成度飞轮储能装置,包括双转子复合真空泵,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横卧于外壳上端,外壳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自由度磁轴承、飞轮转子以及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三自由度磁轴承、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分别与外壳内表面上下端固定,三自由度磁轴承和飞轮转子之间设有间隙,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和飞轮转子固连。
[0009] 上述方案中,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是两端镜像对称的双转子结构,前级为涡轮式、后级为牵引式的复合真空泵。
[0010] 上述方案中,所述双转子复合真空泵包括泵定子和泵转子,所述泵转子包括对称结构的泵转子轴,泵转子轴一端为圆台状,靠近泵转子轴中间部分对称设有前级涡轮动叶片,泵转子轴两端部对称设有后级牵引螺旋叶片,所述泵定子包括前级涡轮定叶片,前级涡轮定叶片与前级涡轮动叶片间隔排列,前级涡轮定叶片固定在泵定子外壳内表面上。
[0011] 上述方案中,所述三自由度磁轴承由圆心沿径向向外依次为径向磁轴承、内侧偏置永磁体,内侧轴向磁轴承、外侧偏置永磁体、外侧轴向磁轴承。
[0012] 上述方案中,所述径向磁轴承包括径向磁轴承铁芯,径向磁轴承铁芯中间为圆桌状凸台,外部是截面为L形的凸台,L形凸台与圆桌状凸台之间设有间隙,且L形凸台均匀设有n个开口,n≥3。
[0013]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的铁芯的凸台匀设有n个开口,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凸台的开口径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n≥3。
[0014] 上述方案中,所述飞轮转子飞轮盘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L形凸台和圆桌状凸台之间的间隙配合,飞轮盘下表面开有环形槽。
[0015]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转子装嵌在环形槽内部。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 1、本发明突破了传统飞轮储能装置采用有轴设计的局限,采用无轴设计,实现了电机飞轮一体化,减小了飞轮储能系统的轴向长度,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空间利用率和储能密度。
[0018] 2、本发明突破了传统飞轮电池采用五自由度磁轴承控制的方式,采用一个三自由度磁轴承配合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方式来实现五自由度平衡,利用无轴承电机实现一个径向二自由度控制,在保持五自由度磁轴承支承的优点外,其轴向尺寸缩小,突破更高转速和大功率的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飞轮储能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拓宽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应用范围。
[0019] 3、本发明的真空环境由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实现,卧式泵叶片在水平轴上被安装,充分增加了涡轮的级数,并改善了涡轮级到牵引级的过渡过程,提高了抽气速率和压缩比,进气口位于泵中间位置,采用双转子两侧抽气,两侧的复合泵转子同轴连接,可用一个电机拖动,不仅节能,而且在转子叶片几何尺寸和转速相同的条件下,抽气速度最高可达立式泵的2倍。

实施方案

[003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明的具体实施只适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6]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外部是一个由外壳1形成的空腔,外壳由上端盖11、外壳身12和下端盖13组成,外壳身12上端与上端盖11紧密固定连接,外壳身12下端与下端盖13紧密固定连接。上端盖11的正中央开设有中心孔111,分子泵通过该小孔将空腔内的空气抽走,使空腔内形成真空环境。外壳1由其下端的外壳支撑底座2所支撑,外壳支撑底座2由底座支架21和六个限位孔22组成,底座支架21的上端面与外壳下端盖13的下表面紧密固定连接。外壳支撑底座2的结构如图2所示,限位孔22用于将储能装置与其他部件固连。
[0037] 本发明的真空室是由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实现的,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是左右两边镜像对称的双转子结构,其左右两边均是前级为涡轮式、后级为牵引式的复合真空泵,由泵定子31、泵转子32和泵支撑架33组成,泵支撑架33位于泵定子31的下端,并与泵定子31连为一体,泵支撑架33的下表面与外壳上端盖11紧密连接,泵转子32位于泵定子31内部。参见图3,泵定子31由圆柱形的泵定子外壳311、左右出气口312、进气口313以及左右两边前级涡轮定叶片314组成,出气口312设在圆柱形的泵定子外壳311两侧的下端,进气口313位于泵定子外壳311底端,进气口313与上端盖的中心孔111同轴紧密连接,且二者同轴;
泵转子32由泵转子轴321、左右两边前级涡轮动叶片322以及左右两边后级牵引螺旋叶片
323组成,泵转子32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泵转子轴321通过轴承与泵定子外壳311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泵转子轴321为对称结构,一端为圆台状,靠近泵转子轴321中间部分对称设有前级涡轮动叶片322,泵转子轴321两端部对称设有后级牵引螺旋叶片323;前级涡轮定叶片314与前级涡轮动叶片322间隔排列,前级涡轮定叶片314固定在泵定子外壳311内表面上。
[0038] 上端盖11内表面固定托架4(图7),托架4中心是中心圆盘44,以中心圆盘44的轴为中心,沿径向往外辐射延伸出三条间隔为120°的辐条41、42、43,辐条的末端是与中心圆盘44同轴的环形凸台,凸台的侧面与外壳身12紧密连接,上表面与上端盖11紧密连接。托架4的下表面与三自由度磁轴承5的上表面紧密连接,且辐条41、42、43分别与三自由度磁轴承铁芯L形凸台的开口错开60°,辐条的半径大于外侧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2的半径,如图5、图6所示。
[0039] 如图5所示,三自由度磁轴承5由径向磁轴承51、轴向磁轴承52和偏置永磁体53组成,三者同轴排列,且上表面为同一平面,整体为圆盘结构。图5、图6为三自由度磁轴承5的仰视图和剖视图,从圆心沿径向往外排列依次是径向磁轴承51、内侧偏置永磁体531,内侧轴向磁轴承、外侧偏置永磁体532、外侧轴向磁轴承。参见图5、图6,径向磁轴承51由径向磁轴承铁芯511和径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12组成,径向磁轴承铁芯511中间为圆桌状凸台,往外是截面为L形的凸台,L形凸台与圆桌状凸台之间设有间隙,且L形凸台每间隔120°开一个角度为10°的开口,三组径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12分别绕在三个L形凸台上。轴向磁轴承52由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521和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2组成,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521的凸台每间隔120°开一个角度为10°的开口,内、外三组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2分别绕在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的三个凸台上。优选的,L形凸台之间的开口、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凸台之间的开口、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凸台之间的开口径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内侧偏置永磁体531和外侧偏置永磁体532均为圆环结构,且均为径向充磁;内侧偏置永磁体531位于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与径向磁轴承铁芯511之间,外侧偏置永磁体532位于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与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之间。
[0040] 飞轮转子6位于三自由度磁轴承5下端,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飞轮转子6与外壳身12也设有间隙。
[0041] 图8所示为飞轮转子6的剖视图,飞轮盘61的上表面设有一同轴环形凸台62,凸台62和径向磁轴承51L形凸台与圆桌状凸台之间的间隙配合,实现飞轮的径向控制。飞轮盘61的下表面开有同轴环形槽63,用来装嵌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转子71,环形槽63内表面半径比支架8内表面半径小,提供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转子71、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定子72、支架8之间的气隙,如图1。
[0042] 支架8的结构如图9所示,支架8为圆环状,且截面为L形,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定子72固定在支架8上。图10为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的横截面俯视图,电机转子71的外侧面与环形槽63的外侧面紧密连接,电机定子72位于电机转子71内部,电机定子72绕有定子绕组73,当电机定子绕组73内通入三相交流电时,电机定子72和电机转子71之间的气隙内产生的磁场与电机转子71相互作用,产生径向的悬浮力和周向的旋转力矩,使电机转子71带动飞轮转子6旋转,实现储能。
[0043] 本发明工作时,能够实现飞轮转子6的单侧静态悬浮和五自由度平衡。在轴向控制方面,三自由度磁轴承5的内、外侧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2通以直流电,与内、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521组成电磁铁,通过改变控制直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飞轮转子6轴向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飞轮转子轴向一个自由度的控制。在径向控制方面,三自由度磁轴承5的径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12通以直流电,与径向磁轴承铁芯511组成电磁铁,通过改变控制直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飞轮盘上端环形凸台62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飞轮转子上端的两个径向平动自由度的控制;飞轮盘下端为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通过控制通入定子绕组线圈73的三相交流电,既可以实现飞轮转子的轴向旋转,又可以实现飞轮转子下端的两个径向平动自由度的控制。最终,通过三自由度磁轴承5与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配合实现飞轮转子6的五自由度平衡。飞轮转子6正常工作时,真空泵3的泵转子32高速旋转,气体分子与高速转动的前级涡轮动叶片322表面碰撞获得动量,并在前级涡轮动叶片322和前级涡轮定叶片314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定向流动,向两边排向真空泵的后级牵引螺旋叶片323处。由于真空泵3中靠近中间的涡轮叶片较长,抽气面积较大,抽速高,从而能获得清洁的超高真空。由中间往两边涡轮动叶片322和涡轮定叶片314的长度逐渐减小,同时利用圆台形泵转子轴321半径逐渐增大的特点自然过渡,将气体分子排至牵引级。气体分子在泵转子轴321和后级牵引螺旋叶片323的作用下,沿着真空泵定子外壳311与泵转子轴321之间的螺旋槽通道压缩至泵转子的两端,由左右出气口312排向大气。由于螺旋槽槽深相对较浅,抽气面积较小,压缩比较大,且采用双转子进行抽真空,抽速可提高一倍。具体如下:
[0044] 单侧静态悬浮平衡的实现:参见图11,内侧偏置永磁体531和外侧偏置永磁体532产生的偏置磁通如图中虚线及箭头所示,内侧偏置永磁体531产生的磁通从内侧偏置永磁体531的内侧表面N极开始,一部分经过径向磁轴承铁芯511的外侧L形凸台,再经过飞轮盘上端环形凸台62的外侧径向气隙,然后是凸台62、飞轮盘61、轴向气隙、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最后回到内侧偏置永磁体531的外侧表面S极;另一部分经过径向磁轴承铁芯511的中间凸台,再经过飞轮盘上端环形凸台62的内侧径向气隙,然后是凸台62、飞轮盘61、轴向气隙、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最后回到内侧偏置永磁体531的S极。外侧偏置永磁体532产生的偏置磁通从外侧偏置永磁体532的N极开始,依次经过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轴向气隙、飞轮盘61、轴向气隙、内侧轴向磁轴承铁芯,最后回到外侧偏置永磁体532的S极。当飞轮转子6没有受到扰动时,内、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521与飞轮盘61之间的轴向气隙磁通产生对飞轮转子
6向上的吸引力与飞轮转子6所受的重力平衡,飞轮盘上端环形凸台62内侧和外侧径向气隙磁通产生的力也平衡,飞轮转子6和三自由度磁轴承5的中心轴重合,所以实现了飞轮转子的单侧静态悬浮平衡。
[0045] 轴向一个自由度平衡的实现:参见图12,当飞轮转子受到轴向扰动向下偏移时,对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2通电,产生的磁通如图12中实线及箭头所示,该磁通与内侧、外侧轴向磁轴承铁芯与飞轮盘61之间的轴向气隙磁通叠加,使轴向磁轴承52对飞轮转子6向上的吸引力增大,进而使飞轮转子6向上移动,回到平衡位置。相反,当飞轮转子6受到向上的扰动时,则轴向气隙磁通被抵消,轴向磁轴承52对飞轮转子6向上的吸引力减小,飞轮转子6向下移动并回到平衡位置。
[0046] 磁轴承径向二自由度:参见图13,在径向平面建立A、B、C三个方向的坐标系,当飞轮转子6受到径向扰动向B方向偏移时,对径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12通电,产生的磁通如图13中实线及箭头所示,该磁通与飞轮盘上端凸台62外侧的径向气隙磁通叠加,与凸台62内侧的径向气隙磁通抵消,致使凸台62所受合力指向径向往里的方向,即B的反方向,从而使飞轮转子6往B的反方向移动并回到平衡位置。同理,当受到A方向、C方向的扰动时,径向磁轴承51同样能使飞轮转子6回到平衡位置。
[0047] 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径向二自由度平衡的实现:参见图14,在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的定子齿极上添加一套绕组73,每个齿极绕组电流均单独控制。在径向平面建立α、β两个方向的坐标系,以A相为例,图14中A1、A2、A3、A4分别表示A相四个齿极上的绕组。当飞轮转子6受到径向扰动向α方向偏移时,对A1和A3绕组中的电流进行控制,即增大A1中的电流,减小A3中的电流,则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转子71受到的合力指向α的反方向,电机转子71带动飞轮往α的反方向移动并回到平衡位置,β方向的扰动也类似。另外的B相和C相原理与A相的控制方式类似,采用三相轮流导通的模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时跟踪各相绕组中的电流,通过调节电流的相对大小,即可改变作用于转子上的合成磁拉力的幅值和方向,实现电机径向二自由度的平衡。
[0048] 根据以上所述,便可以实现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其它变化和修改,仍包括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1] 图2是外壳的底座三维结构图;
[0022] 图3是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内部结构正视图;
[0023] 图4是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转子的三维结构图;
[0024] 图5是三自由度磁轴承的仰视图;
[0025] 图6是三自由度磁轴承的三维结构剖视图;
[0026] 图7是三自由度磁轴承托架的三维结构图;
[0027] 图8是飞轮转子的三维结构剖视图;
[0028] 图9是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定子支架三维结构剖视图;
[0029] 图10是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的俯视图;
[0030] 图11是本发明的三自由度磁轴承中永磁体产生的偏置磁通示意图;
[0031] 图12是本发明工作时轴向磁轴承实现轴向单自由度平衡控制的原理图;
[0032] 图13是本发明工作时径向磁轴承实现径向二自由度平衡控制的原理图;
[0033] 图14是本发明工作时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实现径向二自由度平衡控制的原理图。
[0034] 图中:1.外壳;11.上端盖;111.上端盖中心孔;12.外壳身;13.下端盖;2.支撑底座;21.底座支架;22.限位孔;3.卧式双转子复合真空泵;31.真空泵定子;311.真空泵定子外壳;312.真空泵出气口;313.真空泵进气口;314.前级涡轮定叶片;32.真空泵转子;321.真空泵转轴;322.前级涡轮动叶片;323.后级牵引螺旋叶片;33.真空泵支架;4.托架;41‑43.辐条;44.中心圆盘;5.三自由度磁轴承;51.径向磁轴承;511.径向磁轴承铁芯;512.径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2.轴向磁轴承;521.轴向磁轴承铁芯;522.轴向磁轴承控制线圈;53.偏置永磁体;531.内侧偏置永磁体;532.外侧偏置永磁体;6.飞轮转子;61.飞轮盘;62.飞轮盘上端环形凸台;63.飞轮盘下端环形凹槽;7.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71.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定子;72.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转子;73.单绕组外转子无轴承电机定子绕组;8.支架。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