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苏华 >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4-06-25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4-10-0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7-01-2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4-06-25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410288318.4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公告号 CN104013868B 公开/公告日 2017-01-25
授权日 2017-01-25 预估到期日 2034-06-25
申请年 2014年 公开/公告年 2017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K36/8994A61P11/00A61K33/06A61K35/64A61K35/646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1
引用专利数量 2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1、王振兵.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1,第3卷(第15期),第93-94页,尤其是第93页右栏第1段.;
引用专利 CN103520694A、JP特开2009-235049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苏华 当前专利权人 苏华
发明人 苏华、夏天、孙金菊、张文静、周国威、程爱民 第一发明人 苏华
地址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健康街306号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6
申请人所在省 山东省 申请人所在市 山东省聊城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药物组成:麻黄、川芎、独活、羌活、防己、甘草、杏仁、肉桂、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生石膏、白术、当归、赤芍、天麻、僵蚕、全蝎、半夏、橘红、紫菀、柴胡、丹皮、天花粉、薏苡仁、白芥子、前胡、白前、天竺黄、鸡屎藤、红景天、银杏叶、补骨脂、黄芪。本发明药物对各种原因的慢阻肺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用于慢阻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本发明药物经过多年研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为64.9%,总有效率为96.1%,本发明的治疗慢阻肺的复方组合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彻底、无副作用等特点,具有明显改善COPD的症状体征、增加肺通气、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 摘要附图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0088]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7-01-25 授权
2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8994 专利申请号: 201410288318.4 申请日: 2014.06.25
3 2014-09-03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
麻黄10-15份、川芎10-15份、独活10-15份、羌活10-15份、防己10-15份、甘草8-12份、杏仁
10-15份、肉桂5-10份、附子10-30份、茯苓5-15份、升麻4-8份、细辛5-10份、人参8-12份、防风5-10份、生石膏15-30份、白术12-20份、当归10-15份、赤芍15-20份、天麻5-10份、僵蚕5-
10份、全蝎5-10份、半夏15-20份、橘红10-15份、紫菀10-15份、柴胡6-10份、丹皮6-10份、天花粉6-15份、薏苡仁15-30份、白芥子30-40份、前胡10-15份、白前5-10份、天竺黄15-30份、鸡屎藤10-20份、红景天10-15份、银杏叶10-20份、补骨脂10-20份、黄芪30-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麻黄12份、川芎12份、独活12份、羌活12份、防己12份、甘草10份、杏仁12份、肉桂8份、附子20份、茯苓10份、升麻6份、细辛8份、人参10份、防风8份、生石膏20、白术15份、当归12份、赤芍18份、天麻8份、僵蚕8份、全蝎6份、半夏18份、橘红12份、紫菀12份、柴胡8份、丹皮8份、天花粉10份、薏苡仁25份、白芥子35份、前胡12份、白前8份、天竺黄25份、鸡屎藤15份、红景天12份、银杏叶15份、补骨脂15份、黄芪50份。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颗粒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药物,加8-12倍水煎煮两次,每次0.5-1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热测),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70%,静置12~
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继续浓缩至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加淀粉、糊精和蔗糖,制粒,整粒,包装,即得颗粒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目前该病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慢阻肺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死率达460/10万左右。
[0003] 慢阻肺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尚无根治方法。慢阻肺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特点。慢阻肺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为目的。目前治疗慢阻肺的西药主要有支气管扩张剂(包括茶碱类、β-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配合氧疗、抗生素、激素及辅助通气等对症处理。但抗菌素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和毒副反应。对反复感染的患者常选用高档抗菌素,价格昂贵,病者难以承受;而激素的副作用则更大。常规机械通气易引起容积伤和通气机肺炎,而无创正压通气(NPPV) 的缺点易发生胃胀气,需要患者配合,病情严重患者较难以耐受;并可发生面罩破裂或患者呼吸与机器不同步,甚至导致呼吸突然恶化。
[0004] 慢阻肺(COPD)是常见病,多因多年反复发作加重引起,常因感冒诱发而急性加重。由于经常粘痰雍塞,长期气道阻塞,通气不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气体交换障碍,使机体慢性缺氧。COPD依其咳、痰、喘及肺部体征,属中医“咳喘”、“肺胀”之范畴。慢阻肺的中药治疗基本为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如痰热证用定喘汤加减;痰湿证用二陈汤加减,但临床疗效并不满意,且中医辨证目前存在缺陷,其对应性及效果较差,不能推广运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有效率高,适用于各种证型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麻黄10-15份、川芎10-15份、独活10-15份、羌活10-15份、防己10-15份、甘草8-12份、杏仁10-15份、肉桂5-10份、附子10-30份、茯苓5-15份、升麻4-8份、细辛5-10份、人参8-12份、防风5-10份、生石膏15-30份、白术12-20份、当归10-15份、赤芍15-20份、天麻5-10份、僵蚕5-10份、全蝎5-10份、半夏15-20份、橘红10-15份、紫菀10-15份、柴胡6-10份、丹皮6-10份、天花粉6-15份、薏苡仁15-30份、白芥子30-40份、前胡10-15份、白前5-10份、天竺黄15-
30份、鸡屎藤10-20份、红景天10-15份、银杏叶10-20份、补骨脂10-20份、黄芪30-80份。
[0008] 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麻黄12份、川芎12份、独活12份、羌活12份、防己12份、甘草10份、杏仁12份、肉桂8份、附子20份、茯苓10份、升麻6份、细辛8份、人参10份、防风8份、生石膏20、白术15份、当归12份、赤芍18份、天麻8份、僵蚕8份、全蝎6份、半夏18份、橘红12份、紫菀12份、柴胡8份、丹皮8份、天花粉10份、薏苡仁25份、白芥子35份、前胡12份、白前8份、天竺黄25份、鸡屎藤15份、红景天12份、银杏叶15份、补骨脂15份、黄芪50份。
[0009]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或丸剂。
[0010] 一种制备所述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药物,加8-12倍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热测),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70%,静置12~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继续浓缩至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加淀粉、糊精和蔗糖,制粒,整粒,包装,即得颗粒剂。
[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特征为咳、痰、喘、哮鸣音、动则气短,近年来已成为慢性心、肺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以咳嗽、咯痰为主,病情进展兼伴气短、呼吸困难,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病因病机有三:一为宿痰内伏、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内饮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咳喘之症作矣。二为痰瘀互阻,慢阻肺病变部位在肺,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而肺与血液的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咳喘日久,肺气耗伤,影响气血运行,则瘀血内生,朱丹溪云:“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三为正气亏虚,卫气根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肺脾肾三脏之某一脏功能衰减,均可导致正气亏虚,以致表虚卫弱,从而极易为外邪所侵;伏痰为津液停聚所致,而肾为维持津液正常代谢的关键,若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津液代谢即失常,停聚则为伏痰;肾阳不充则伏痰不去,伏痰每因外邪激动而搏击于气道,致本病呈慢性反复发作状态;下元虚惫、精不化气、阴邪弥漫、奎滞于肺、下虚上实是咳喘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该病虚、痰、瘀三者相合为患,正气虚损、痰瘀互阻、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
[0012] 《女科旨要》卷三续命汤,组成:当归5钱,半夏5钱,川芎4钱,麻黄4钱,防风3钱,防己3钱,白芍3钱,杏仁3钱,羌活3钱,陈皮3钱,茯苓3钱,桂枝3钱,天麻2钱,人参2钱,全蝎2钱,僵蚕2钱,甘草1钱。主治:产后忽然中风不语,因胎产先染风邪未发,以致产后中风,或兼产难失于调理,感冒转成此证。
[0013] 《千金》卷八续命煮散,组成:麻黄3两,芎3两,独活3两,防己3两,甘草3两,杏仁3两,桂心2两,附子2两,茯苓2两,升麻2两,细辛2两,人参2两,防风2两,石膏5两,白术4两。主治:中风言语謇涩,四肢痑曳。
[0014] 本发明将《女科旨要》卷三续命汤、《千金》卷八续命煮散合方加味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发明的续命汤、续命煮散除解表散寒外,还能深入经脉驱逐风、寒、湿、痰邪,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开结,调畅气机,疏通血气,涤荡瘀滞,起到温阳、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即可破上焦心肺的痰凝血瘀,又可暖中下焦脾肾。续命汤、续命煮散两方中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独活、羌活、防己、防风以发肌表之风邪,兼治疗内蕴之热;又以人参、当归、赤芍、川芎补气调血,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细辛健脾化痰,天麻、全蝎、僵蚕、升麻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消除气管痉挛症状;肉桂、附子温阳补肾。两方合用发肌表之风邪,并通经络、调荣卫、内外兼治,可治疗慢阻肺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脾肾阳虚损,复受风、寒、湿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邪正相搏、正虚邪恋、气机枢机不利、痰浊瘀阻等证候。中医认为,慢阻肺病稳定期外邪虽然暂未人侵, 但虚、痰、瘀三者相合为患仍存,这也是该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根据慢阻肺病患者正气虚损、痰瘀互阻、本虚标实病机特点,在上述合方的基础上加入了补肺强心的红景天、黄芪、银杏叶,补肾纳气的补骨脂,又根据慢阻肺宿痰内伏的特点,加入紫菀、柴胡、丹皮、天花粉、薏苡仁、白芥子、前胡、白前、天竺黄、鸡屎藤等消除咳喘的宿根,这样使本发明对于慢阻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0015] 本发明的方药组方分析:
[0016]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
[0017]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0018]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0019]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医学启源》: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本草汇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主治痿、痉、癫痫,麻痹厥逆。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0020] 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21]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0022]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0023] 僵蚕:性味辛咸,平。入肝、肺,胃经。功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0024]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本草正》:开风痰。《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0025] 防己: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苦,寒。归膀胱、肺经。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0026] 甘草:甘,平。归入脾、胃、肺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珍珠囊》:补血,养胃。
[0027]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0028]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侯,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0029]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0030]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0031] 细辛:性味辛,温。归心、肺、肾经。功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0032]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0033]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官冷。
[0034] 生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0035]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36]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0037] 白芥子:辛,温。入肺、胃经。《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孙思邈: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0038] 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0039]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0040]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0041] 鸡屎藤:甘、微苦,平。归脾、胃、肝、肺经。功效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黄疸,烫火伤,湿疹,疮疡肿痛。鸡屎藤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效果良好。《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岭南草药志》:预防暑毒,消肠胃积滞,化五淋;固阴气耗散;用于痢疾,黄疸,肺痨咳血,咳嗽,百日咳,胃痛,大便下血,疝气偏坠,风寒湿痹,烫火伤,毒蛇咬伤。
[0042]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功效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为痰气要药。
[0043] 天竺黄:性味甘,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本草纲目》: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性。《本草汇言》: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李氏曰,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第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入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亦屡奏效。
[0044]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药征续编》:凡渴有二证,烦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楼根主之。《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0045]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药征》: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0046] 白前:辛、苦,微温。功能泻肺降气,下痰止嗽,咳血。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唐本草》: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纲目》:降气下痰。
[0047] 紫菀:性温,味苦、辛。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用于治疗慢性咳嗽气喘。中药大辞典:温肺,下气,消痰,止嗽。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0048] 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临床实际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止咳化痰等有独特疗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桔红,性味辛、苦、温,功用为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
[0049] 红景天: 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homs.)H.Ohba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甘、苦,平。归肺、心经。功效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0050] 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银杏叶具有益心气,强壮心脏的功效。
[0051] 补骨脂: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
[0052] 赤芍:性味酸苦,凉。入肝、脾经。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0053] 组方分析:纵观全方,方中用麻黄、防风、独活、羌活、防己、黄芪祛风逐湿,祛邪出表;以杏仁、半夏、前胡、橘红、白前、紫菀降气行痰、润肺止咳,消除肺内痰浊;天麻、全蝎、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消除气管痉挛症状;重用白芥子消皮里膜外之痰,合细辛温肺化饮、天竺黄清热豁痰,共同搜刮剔除痰停胸膈而形成宿痰,消除病根防止复发;而痰久郁化热,用生石膏解肌透表除烦,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并可防辛热耗阴劫液之弊,同时以柴胡、升麻疏肝理气、把体内的风邪郁热透出体外;当归、赤芍、川芎、丹皮养血调营祛瘀凉血;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附子、肉桂、补骨脂、红景天、银杏叶相合,即能益气温阳纳气,增强补益气血的力量,也能增强麻黄、防风等的发散之功,扶正强心,助心行血脉,使体内的痰湿瘀血得以化开;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水湿,鸡屎藤祛风除湿,消食化积,活血消肿,兼能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方中疏风散邪,发中有补,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可破上焦心肺的痰凝血瘀,全方共奏扶正祛邪、益气活血、祛风逐瘀、祛痰止咳之功。本发明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从风论治该病,符合慢阻肺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疗效显著。
本发明针对慢阻肺病患者正气虚损、痰瘀互阻、本虚标实病机特点筛选组成药物,对各种原因的慢阻肺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用于慢阻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本发明药物经过多年研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为64.9%,总有效率为96.1%,本发明的治疗慢阻肺的复方组合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彻底、无副作用等特点,具有明显改善COPD的症状体征、增加肺通气、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实施方案

[005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55] 实施例1:
[0056] 麻黄15g、川芎15g、独活15g、羌活15g、防己15g、甘草12g、杏仁15g、肉桂10g、附子30g、茯苓15g、升麻8g、细辛10g、人参12g、防风10g、生石膏30g、白术20g、当归15g、赤芍20g、天麻10g、僵蚕10g、全蝎10g、半夏20g、橘红15g、紫菀15g、柴胡10g、丹皮10g、天花粉15g、薏苡仁30g、白芥子40g、前胡15g、白前10g、天竺黄30g、鸡屎藤20g、红景天15g、银杏叶20g、补骨脂20g、黄芪80g。
[0057] 称取上述药材,分别加10、8倍水煎煮两次,分别煎煮0.5、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成人1-2天内服用完。
[0058] 实施例2:
[0059] 麻黄120g、川芎120g、独活120g、羌活120g、防己120g、甘草100g、杏仁120g、肉桂80g、附子200g、茯苓100g、升麻60g、细辛80g、人参100g、防风80g、生石膏200g、白术150g、当归120g、赤芍180g、天麻80g、僵蚕80g、全蝎60g、半夏180g、橘红120g、紫菀120g、柴胡80g、丹皮80g、天花粉100g、薏苡仁250g、白芥子350g、前胡120g、白前80g、天竺黄250g、鸡屎藤
150g、红景天120g、银杏叶150g、补骨脂150g、黄芪500g。
[0060] 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药物,加10倍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60℃热测),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继续浓缩至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得850g,加淀粉150g、糊精150g和蔗糖350g,制粒,整粒1500g,包装,每袋装15g。
[0061] 实施例3:
[0062] 麻黄10g、川芎10g、独活10g、羌活10g、防己10g、甘草8g、杏仁10g、肉桂5g、附子10g、茯苓5g、升麻4g、细辛5g、人参8g、防风5g、生石膏15g、白术12g、当归10g、赤芍15g、天麻
5g、僵蚕5g、全蝎5g、半夏15g、橘红10g、紫菀10g、柴胡6g、丹皮6g、天花粉6g、薏苡仁15g、白芥子30g、前胡10g、白前5g、天竺黄15g、鸡屎藤10g、红景天10g、银杏叶10g、补骨脂10g、黄芪
30g。
[0063] 称取上述药材粉碎,过筛,混匀,泛水成丸,制备成丸剂,包装,即得。
[0064] 实施例4:临床研究实验
[0065] 按照平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方案,严格设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抗菌素、解痉药物),观察加用实施例制备的治疗慢阻肺的复方组合药物的临床疗效。
[0066] 一、病例选择
[0067] 1、诊断标准
[0068]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公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标准【《中华呼吸结核杂志》,1997,20 (4):199】以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恶化(AECOPD)的诊断标准【《医学综述》2000,6 (6):255】。
[0069]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邓铁涛主编的《实用中医诊断学》中的相关标准制订。
[0070] 肺肾两虚证:主症为咳嗽、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夜尿频数,自汗恶风、易发感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0071] 脾虚肺热证:咳嗽、气喘、咯痰色黄,或白粘,大便干,口干,脘腹胀满,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黄,脉细滑;
[0072] 痰瘀互结证:喘咳上气,痰少难出,或挟血色,胸部刺痛,心烦,夜寐不安,面色晦暗,或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疲斑,脉弦涩、细涩或见结、代脉。
[0073] 脾虚痰湿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白粘,可伴喘息,胸闷,呕恶,纳少,大便时塘,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0074] 2、试验病例标准
[0075] 纳入病例: 155例慢阻肺(COPD)病人均来自本院内科住院部,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要点。同时符合中医咳、痰、喘且患病日久。排除病例:(1)精神病患者;(2)囊性纤维化;(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4)闭塞性细支气管炎;(5)合并心功能不全者;(6)经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咳嗽气喘患者;(7)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8)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9)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0076] 二、治疗方法
[0077] 分组方法:采用(RCT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观察,对上述纳入试验病例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方法,在随机表上查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确保两组病例在病情程度及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接近(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5)。
[0078] (1)治疗组: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颗粒剂,口服治疗,颗粒剂每次一袋,每日三次,疗程2月,随访1年。
[0079] (2)对照组:抗菌素:选用青霉素,720万u/日,静滴(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左旋氧氟沙星,0.2g/日,静滴),解痉药:氨茶碱0. 25-0. 5g/日,静滴。疗程:10天。在急性加重间歇期,采用口服如下药物:有感染者,服用阿莫西林0. 5g/次,日服3次(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罗红霉素0. 3,日服3次),感染控制即停服;喘息加用氨茶碱0. 1 g/次,日服3次。化痰用诘若通0. 6/次,日服3次。疗程2个月,随访1年。
[0080] 三、疗效观察
[008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
[0082] 治愈:经积极治疗后咳痰喘及临床症状消失,观察6月无复发。
[0083] 显效:经积极治疗后发热、咳嗽、喘息明显减轻甚至或无,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如缺氧现象不明显,无肝脾肿大和双下肢水肿及呼吸困难,患者一般活动不受限制等。
[0084] 有效:经积极治疗后发热、咳嗽、喘息有所减轻,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如缺氧现象较明显,有或无肝脾肿大和双下肢水肿及轻度呼吸困难,患者一般活动受限制等。
[0085] 无效:经积极治疗后发热、咳嗽、喘息无减轻甚或加重,症状体征无改善迹象,如缺氧现象明显,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和双下肢水肿及明显的呼吸困难,患者活动受限制甚或不能活动等。
[0086] 四、治疗结果
[0087]
[0088] 治疗组共77例,其中治愈50例,占64.9%;显效16例,占20.8%;有效8例,占10.4%;无效3例,占3.9%,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共78例,其中治愈12例,占15.4%;显效26例,占
33.3%;有效16例,占20.5%;无效24例,占37.2%;总有效率为69.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