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专利详情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0-1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1-2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3-26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10-1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1077696.X 申请日 2020-10-10
公开/公告号 CN112185046B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授权日 2021-03-26 预估到期日 2040-10-10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8B13/22G08B15/00 主分类号 G08B13/2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专利权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周天沛 第一发明人 周天沛
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襄王路1号 邮编 22114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江苏省 申请人所在市 江苏省徐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周淑淑
摘要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包括安装在大门上的门铃开关K1、电磁铁KT1以及安装在被监测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电压比较器IC2、光电耦合器IC4‑1、光电耦合器IC5、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电阻R1~R13、电阻R24~R26、电解电容C1~C7、电解电容C12~C13、电容C14、电解电容C15、二极管D1~D3、晶闸管VS1、压电片XT1、光敏电阻Rs1、灯泡L1、双向可控硅SCR、报警开关S1以及继电器等,当家中无人时,本发明可以模拟有人在家的情形,使盗贼不敢轻举妄动,当盗贼闯入后,会接通拨号电路同时对盗贼进行拍照。
  • 摘要附图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3-26 授权
2 2021-0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8B 13/22 专利申请号: 202011077696.X 申请日: 2020.10.10
3 2021-01-0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包括安装在大门上的门铃开关K1、电磁铁KT1以及安装在被监测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其特征在于,该报警电路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电压比较器IC2、光电耦合器IC4‑1、光电耦合器IC5、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电阻R1~R13、电阻R24~R26、电解电容C1~C7、电解电容C12~C13、电容C14、电解电容C15、二极管D1~D3、三极管BG1~BG6、三极管BG17~BG18、稳压二极管DW1、电位器RP1~RP4、晶闸管VS1、压电片XT1、光敏电阻Rs1、灯泡L1、双向可控硅SCR、报警开关S1、变压器B1、整流堆UR、电池E、按钮SB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1、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
1‑3、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继电器J3‑1、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
变压器B1输入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变压器B1输出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
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一端、报警开关S1的端口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一端,灯泡L1与双向可控硅SCR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后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3脚,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6脚、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7脚、光敏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4脚、电压比较器IC2的8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1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压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压比较器IC2的2脚串联电阻R5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9脚,电压比较器IC2的
14脚串联电阻R6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0脚,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5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3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门极,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电解电容C3的负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光敏电阻Rs1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1脚、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一端、晶闸管VS1的阳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2脚串联电阻R10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4‑1的2脚,光电耦合器IC4‑1的1脚串联电阻R9后连接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3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6的正极、晶闸管VS1的阴极,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1的一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1的一端,三极管BG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按钮SB1的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1的另一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3脚、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6的负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按钮SB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均接地;
报警开关S1的端口1悬空,报警开关S1的固定端连接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后连接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后分别连接电磁铁KT1的一端、继电器J6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并联在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两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继电器J6的另一端、电磁铁KT1的另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继电器J8的另一端均接地;
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与火线L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拨号电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大门上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另一端连接对应房间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并联在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两端;
电池E的正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2的正极、门铃开关K1的一端,门铃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1脚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连接三极管BG17的基极,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14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13的正极,压电片XT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电池E的负极、电解电容C12的负极、光电耦合器IC5的2脚、光电耦合器IC5的4脚、电解电容C13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1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压电片XT1的另一端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05;电压比较器IC2的型号为LM339;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型号为RE200B;光电耦合器IC4‑1的型号为H21A1;光电耦合器IC5的型号为H21A1;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型号为NE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BG1为PNP管型,型号为9012,三极管BG2~BG6以及三极管BG17~BG18为NPN管型,型号为90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1~D3型号为IN400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双向可控硅SCR的型号为BT13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晶闸管VS1的型号为MCR100‑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1、继电器J2‑
1、继电器J3‑1、继电器J4、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继电器J8均为直流继电器,其型号为JRX‑20F。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光敏电阻Rs1为负极性,型号为MG45;电池E的电压为9V。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电路,具体是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属于家庭安全报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室内盗窃案件高发,如何防范室内盗窃,减少财产损失成为了一件迫切之事。
[0003] 盗贼经常通过敲门或是晚上观察灯光的方式来判断家中是否有人,如果盗贼判断无人,就会进入家中盗窃,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就非常关键。如果能够及时通知主人,并留下相应的证据,就更好了。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家中无人的家庭报警系统,当家中无人时,可以模拟有人在家,使盗贼不敢轻举妄动,当盗贼闯入后,会接通拨号电路同时对盗贼进行拍照。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防盗窃报警电路,包括安装在大门上的门铃开关K1、电磁铁KT1以及安装在被监测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该报警电路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电压比较器IC2、光电耦合器IC4‑1、光电耦合器IC5、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电阻R1~R13、电阻R24~R26、电解电容C1~C7、电解电容C12~C13、电容C14、电解电容C15、二极管D1~D3、三极管BG1~BG6、三极管BG17~BG18、稳压二极管DW1、电位器RP1~RP4、晶闸管VS1、压电片XT1、光敏电阻Rs1、灯泡L1、双向可控硅SCR、报警开关S1、变压器B1、整流堆UR、电池E、按钮SB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1、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继电器J3‑1、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
[0006] 变压器B1输入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变压器B1输出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一端、报警开关S1的端口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一端,灯泡L1与双向可控硅SCR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后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3脚,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6脚、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7脚、光敏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4脚、电压比较器IC2的8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1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压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压比较器IC2的2脚串联电阻R5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9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4脚串联电阻R6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0脚,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5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3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门极,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电解电容C3的负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光敏电阻Rs1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0007] 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1脚、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一端、晶闸管VS1的阳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2脚串联电阻R10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4‑1的2脚,光电耦合器IC4‑1的1脚串联电阻R9后连接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3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6的正极、晶闸管VS1的阴极,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1的一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1的一端,三极管BG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按钮SB1的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1的另一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3脚、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6的负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按钮SB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均接地;
[0008] 报警开关S1的端口1悬空,报警开关S1的固定端连接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后连接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后分别连接电磁铁KT1的一端、继电器J6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并联在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两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继电器J6的另一端、电磁铁KT1的另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继电器J8的另一端均接地;
[0009] 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与火线L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拨号电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大门上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另一端连接对应房间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并联在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两端;
[0010] 电池E的正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2的正极、门铃开关K1的一端,门铃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1脚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连接三极管BG17的基极,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14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13的正极,压电片XT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电池E的负极、电解电容C12的负极、光电耦合器IC5的2脚、光电耦合器IC5的4脚、电解电容C13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1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压电片XT1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05;电压比较器IC2的型号为LM339;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型号为RE200B;光电耦合器IC4‑1的型号为H21A1;光电耦合器IC5的型号为H21A1;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型号为NE555。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极管BG1为PNP管型,型号为9012,三极管BG2~BG6以及三极管BG17~BG18为NPN管型,型号为9014。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二极管D1~D3型号为IN4007。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双向可控硅SCR的型号为BT136。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晶闸管VS1的型号为MCR100‑6。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继电器J1、继电器J2‑1、继电器J3‑1、继电器J4、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继电器J8均为直流继电器,其型号为JRX‑20F。
[001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光敏电阻Rs1为负极性,型号为MG45;电池E的电压为9V。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置的报警开关S1,安装在大门后且方便操作的位置,当家里最后一个人离开时,可以将报警开关S1由端口“1”拨向端口“2”,此时继电器J4得电吸合,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均闭合,报警系统处于待机准备状态;当有人按下门铃开关K1时,光电耦合器IC5导通,或者有人敲门时,压电片XT1将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三极管BG18导通,继电器J1得电吸合,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闭合,如果此时家中无人,继电器J5得电吸合,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闭合,接通拨号电路,会发送短信给主人,同时装在门上的照相电路会进行拍照,为了防止盗贼利用晚上是否亮灯来判断家中是否有人,每天天黑后本发明的灯泡L1会自动点亮,到了预先设定的就寝时间又自动关灯,模拟有人在家的情况,使不明真相的盗贼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在报警开关S1打开的前提下,只要有一个被监测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检测到信号,就说明家中闯入陌生人,此时继电器J6得电吸合,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闭合自锁,此时装在大门上的电磁铁KT1吸合,大门无法打开,同时接通拨号电路,发送短信给主人,装在相对应位置房间的照相电路会进行拍照;当主人回来,用钥匙打开门时,会把报警开关S1由端口“2”拨向端口“1”,整个电路停止工作;本发明当家中无人时,可以模拟有人在家的情形,使盗贼不敢轻举妄动,当盗贼闯入后,会接通拨号电路通知主人家中有盗贼进入同时对盗贼进行拍照。

实施方案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如图1‑图3所示,给出本发明一种家用防盗报警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涉及对3个房间的监测,包括安装在大门上的门铃开关K1、电磁铁KT1以及安装在被监测1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安装在被监测2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安装在被监测3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该报警电路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电压比较器IC2、光电耦合器IC4‑1、光电耦合器IC4‑2、光电耦合器IC4‑3、光电耦合器IC5、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电阻R1~R13、电阻R14~R18、电阻R19~R23、电阻R24~R26、电解电容C1~C7、电解电容C8~C9、电解电容C10~C11、电解电容C12~C13、电容C14、电解电容C15、二极管D1~D3、二极管D4~D7、三极管BG1~BG6、三极管BG7~BG11、三极管BG12~BG16、三极管BG17~BG18、稳压二极管DW1、电位器RP1~RP4、电位器RP5~RP8、晶闸管VS1~VS3、压电片XT1、光敏电阻Rs1、灯泡L1、双向可控硅SCR、报警开关S1、变压器B1、整流堆UR、电池E、按钮SB1~SB3、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1、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继电器J2‑2、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1、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2、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3、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4、继电器J2‑3、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1、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2、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3、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4、继电器J3‑1、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继电器J3‑2、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继电器J3‑3、继电器J3‑3的常闭触点J3‑3‑1、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05;
电压比较器IC2的型号为LM339;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IC3‑2、IC3‑3的型号为RE200B;光电耦合器IC4‑1、IC4‑2、IC4‑3的型号为H21A1;光电耦合器IC5的型号为H21A1;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型号为NE555;三极管BG1为PNP管型,型号为9012,三极管BG2~BG6、三极管BG7~BG11、三极管BG12~BG16、三极管BG17~BG18为NPN管型,型号为9014;二极管D1~D7型号为IN4007;双向可控硅SCR的型号为BT136;晶闸管VS1、VS2、VS3的型号为MCR100‑6;继电器J1、继电器J2‑1、继电器J2‑2、继电器J2‑3、继电器J3‑1、继电器J3‑2、继电器J3‑3、继电器J4、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继电器J8均为直流继电器,其型号为JRX‑20F;光敏电阻Rs1为负极性,型号为MG45;电池E的电压为9V;
[0024] 变压器B1输入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变压器B1输出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一端、报警开关S1的端口2、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一端,灯泡L1与双向可控硅SCR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L、零线N,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后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3脚,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6脚、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7脚、光敏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IC2的4脚、电压比较器IC2的8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1脚、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压比较器IC2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压比较器IC2的2脚串联电阻R5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9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4脚串联电阻R6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0脚,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电压比较器IC2的5脚,电压比较器IC2的13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门极,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电解电容C3的负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压比较器IC2的12脚、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光敏电阻Rs1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均接地;
[0025] 安装在被监测1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控制电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1脚、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一端、晶闸管VS1的阳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2脚串联电阻R10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4‑1的2脚,光电耦合器IC4‑1的1脚串联电阻R9后连接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3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1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三极管BG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6的正极、晶闸管VS1的阴极,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1的一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1的一端,三极管BG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基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按钮SB1的一端、电解电容C7的正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1的另一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3脚、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6的负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按钮SB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均接地;
[0026] 报警开关S1的端口1悬空,报警开关S1的固定端连接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后连接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后分别连接电磁铁KT1的一端、继电器J6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并联在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两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8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继电器J6的另一端、电磁铁KT1的另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继电器J8的另一端均接地;
[0027] 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与火线L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拨号电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大门上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的另一端连接对应房间的拍照电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并联在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两端;
[0028] 电池E的正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2的正极、门铃开关K1的一端,门铃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1脚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5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连接三极管BG17的基极,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14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13的正极,压电片XT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电池E的负极、电解电容C12的负极、光电耦合器IC5的2脚、光电耦合器IC5的4脚、电解电容C13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1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压电片XT1的另一端均接地;
[0029] 安装在被监测2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控制电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1脚、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4的一端、晶闸管VS2的阳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2脚串联电阻R15后连接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4‑2的2脚,光电耦合器IC4‑2的1脚串联电阻R14后连接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2的3脚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2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晶闸管VS2的控制极,三极管BG8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8的正极、晶闸管VS2的阴极,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2‑2的一端、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6的滑动端、电阻R18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3‑2的一端,三极管BG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2‑2的另一端,三极管BG10的基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按钮SB2的一端、电解电容C9的正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三极管BG11的基极,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3‑2的另一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3脚、三极管BG7的发射极、电阻R17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8的负极、三极管BG8的发射极、三极管BG9的发射极、按钮SB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9的负极、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均接地;
[0030] 安装在被监测3号房间内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控制电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1脚、继电器J3‑3的常闭触点J3‑3‑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4的一端、晶闸管VS3的阳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2脚串联电阻R20后连接三极管BG12的基极,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4‑3的2脚,光电耦合器IC4‑3的1脚串联电阻R19后连接继电器J3‑3的常闭触点J3‑3‑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3的3脚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IC4‑3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晶闸管VS3的控制极,三极管BG1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7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7的滑动端,电位器RP7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晶闸管VS3的阴极,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继电器J2‑3的一端、电位器RP8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8的滑动端、电阻R23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继电器J3‑3的一端,三极管BG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13的集电极,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继电器J2‑3的另一端,三极管BG15的基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8的第二固定端、按钮SB3的一端、电解电容C11的正极,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三极管BG16的基极,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继电器J3‑3的另一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3脚、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电阻R2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0的负极、三极管BG13的发射极、三极管BG14的发射极、按钮SB3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1的负极、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均接地;
[0031] 图1‑图3中这些元件的阻值均是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调整。
[0032] 工作原理:
[0033] 当家里最后一个人离开时,可以将报警开关S1由端口“1”拨向端口“2”,此时继电器J4得电吸合,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4闭合,报警系统处于待机准备状态;
[0034] 家中有无人的检测:
[0035] 为防止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发生误报警,以被监测1号房间为例,在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由于电解电容C7两端电压为零且不能突变,三极管BG5截止,三极管BG6导通,继电器J3‑1得电吸合,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断开,红外线检测电路不工作,随着电解电容C7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压值高于三极管BG5基极阈值时,三极管BG6导通,继电器J3‑1失电,继电器J3‑1的常闭触点J3‑1‑1闭合,红外线检测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此时如果没有人在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2截止,光电耦合器IC4‑1截止,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为低电平而截止,三极管BG3、三极管BG4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1失电;而如果有人处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检测范围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1的2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2导通,光电耦合器IC4‑1导通,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为正电压而导通,三极管BG3、三极管BG4组成的达林顿管导通,继电器J2‑1得电吸合,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4断开,晶闸管VS1截止,但电解电容C6上的电压不会马上消失,三极管BG3、三极管BG4组成的达林顿管继续导通,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解电容C6上的电压逐渐下降,三极管BG3、三极管BG4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1失电,电路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检测,同时起到节约电能的作用。
[0036] 为防止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发生误报警,以被监测2号房间为例,在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由于电解电容C9两端电压为零且不能突变,三极管BG10截止,三极管BG11导通,继电器J3‑2得电吸合,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断开,红外线检测电路不工作,随着电解电容C9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压值高于三极管BG10基极阈值时,三极管BG11导通,继电器J3‑2失电,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闭合,红外线检测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此时如果没有人在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7截止,光电耦合器IC4‑2截止,晶闸管VS2的控制极为低电平而截止,三极管BG8、三极管BG9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2失电;而如果有人处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检测范围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2的2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7导通,光电耦合器IC4‑2导通,晶闸管VS2的控制极为正电压而导通,三极管BG8、三极管BG9组成的达林顿管导通,继电器J2‑2得电吸合,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4断开,晶闸管VS2截止,但电解电容C8上的电压不会马上消失,三极管BG8、三极管BG9组成的达林顿管继续导通,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解电容C8上的电压逐渐下降,三极管BG8、三极管BG9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2失电,电路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检测,同时起到节约电能的作用。
[0037] 为防止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发生误报警,以被监测3号房间为例,在报警开关S1刚接通时,由于电解电容C11两端电压为零且不能突变,三极管BG15截止,三极管BG16导通,继电器J3‑3得电吸合,继电器J3‑3的常闭触点J3‑3‑1断开,红外线检测电路不工作,随着电解电容C11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压值高于三极管BG15基极阈值时,三极管BG16导通,继电器J3‑3失电,继电器J3‑2的常闭触点J3‑2‑1闭合,红外线检测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此时如果没有人在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2截止,光电耦合器IC4‑3截止,晶闸管VS3的控制极为低电平而截止,三极管BG13、三极管BG14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3失电;而如果有人处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检测范围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3‑3的2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2导通,光电耦合器IC4‑3导通,晶闸管VS3的控制极为正电压而导通,三极管BG13、三极管BG14组成的达林顿管导通,继电器J2‑3得电吸合,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4断开,晶闸管VS3截止,但电解电容C10上的电压不会马上消失,三极管BG13、三极管BG14组成的达林顿管继续导通,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解电容C10上的电压逐渐下降,三极管BG13、三极管BG14组成的达林顿管截止,继电器J2‑3失电,电路进入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检测,同时起到节约电能的作用。
[0038] 敲门和按门铃检测电路:
[0039] 当有人按下门铃开关K1时,光电耦合器IC5导通,或者有人敲门时,压电片XT1将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三极管BG18导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为低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J1得电吸合,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闭合,经过一段时间后,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J1失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断开。
[0040] 当有人按下门铃开关K1或是敲门时,继电器J1得电吸合,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闭合,如果此时家中无人,继电器J2‑1失电,继电器J2‑1的常闭触点J2‑1‑2、继电器J2‑2的常闭触点J2‑2‑2、继电器J2‑3的常闭触点J2‑3‑2闭合,继电器J8得电,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1闭合,同时报警开关S1合上,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闭合,则继电器J5得电吸合,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闭合,会接通拨号电路,发送短信给主人,同时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闭合,装在大门上的照相电路会进行拍照。
[0041] 家中无人夜间自动亮灯控制电路:
[0042] 当家里最后一个人离开时,可以将报警开关S1由端口“1”拨向端口“2”,此时房间检测不到人,继电器J4得电吸合,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3闭合,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闭合,控制电路开始工作;白天的光敏电阻Rs1的阻值较小,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A1比较放大器的7脚电压小于6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1脚输出低电平,由于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A1比较放大器的1脚与A2比较放大器的5脚相连,A2比较放大器的5脚电压小于4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2脚输出低电平,同理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A3比较放大器的14脚也输出低电平,由于A3比较放大器的14脚与A4比较放大器的10脚相连,A4比较放大器的11脚电压大于10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1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导通,双向可控硅SCR的门极为低电平而截止,灯泡L1不亮;而到了天黑以后,光敏电阻Rs1的阻值变大,A1比较放大器的7脚电压大于6脚电压,其1脚输出高电平,由于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5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A2比较放大器的2脚和A3比较放大器的14脚继续输出低电平,A4比较放大器的1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截止,双向可控硅SCR的门极为高电平而导通,灯泡L1点亮,同时,A1比较放大器的1脚输出的高电平给电解电容C3充电,经过一段时间后,A2比较放大器的5脚电压大于4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2脚输出高电平,再经过一段时间后,A3比较放大器的9脚电压大于8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14脚输出高电平,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后,A4比较放大器的11脚电压小于10脚电压,电压比较器IC2的13脚输出低电平,双向可控硅SCR截止,灯泡L1熄灭,以此来模拟家中有人;调节电位器RP1可以改变灯泡L1夜晚点亮的起始时间,调节电位器RP2可以改变灯泡L1晚上点亮时间的长短。
[0043] 家中闯入陌生人报警电路:
[0044] 当家里最后一个人离开时,可以将报警开关S1由端口“1”拨向端口“2”,如果此时只要有一个房间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信号,说明家中闯入陌生人,此时继电器J2‑1常开触点J2‑1‑1、继电器J2‑2常开触点J2‑2‑1、继电器J2‑3常开触点J2‑3‑1中至少有一个闭合,继电器J7得电吸合,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闭合,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闭合,继电器J6得电吸合,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闭合自锁,此时装在大门上的电磁铁KT1吸合,大门无法打开,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闭合,接通拨号电路,会发送短信给主人,同时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3闭合,装在1号房间的照相电路会进行拍照(继电器J2‑1、继电器J2‑2、继电器J2‑3中的第二个数字代表房间号,在本申请的图1‑图3中,只画了3个被监测房间,如果继续增加,只需将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设置为并联关系,常闭触点设置为串联关系,所以说如果是J2‑2‑3闭合,则是2号房间,以此类推);当主人回来,用钥匙打开门时,会把报警开关S1由端口“2”拨向端口“1”,整个电路停止工作。
[0045] 本发明的拨号电路以及每个房间对应的拍照电路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电路,在此不多作描述。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家中有无人检测以及无人夜间自动亮灯的电路原理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敲门以及按门铃检测的电路原理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接通拨号电路以及拍照电路的原理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