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安庆师范大学 >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10-2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3-1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6-1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10-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1031761.2 申请日 2019-10-28
公开/公告号 CN110786989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授权日 2021-06-11 预估到期日 2039-10-28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61F13/00A61L26/00 主分类号 A61F13/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10051624A、CN209109475U、CN101982202A、CN208448217U、US2010189794A1、CN107496382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安庆师范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安庆师范大学
发明人 尹立伟、范旭辉、罗钰焜、殷周平、杨春城、王远志 第一发明人 尹立伟
地址 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 246011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6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安庆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高雁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药剂注射台包括框体和台面,所述框体上设有电机、压板和注射针,所述电机转动带动压板底部的注射针将抗菌纳米粒子药剂填充进水凝胶敷料内部,大大的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且所述机台两侧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底端设有气囊,所述压杆转动时对气囊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气囊内部的气体对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杂质吹落清理,增强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所述注射针外侧设有弹性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对注射针的外表面进行清理与保护,保持注射针外表面的干净整洁,进一步提高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 摘要附图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6-11 授权
2 2020-03-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F 13/00 专利申请号: 201911031761.2 申请日: 2019.10.28
3 2020-02-14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亲水性的高分子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在25~90℃条件下反应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丙酮至无沉淀析出,将沉淀物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天;
S2:在S1中将高分子混合液反应至沉淀物析出后,将沉淀物置于‑75℃条件下冻干形成水凝胶海绵;
S3:在S2中形成水凝胶海绵后,将水凝胶海绵置于去离子水溶液中,形成平衡溶胀度为
0.01~0.2的水凝胶,经去离子水洗涤3~5遍,得到水凝胶敷料;
S4:在S3中形成水凝胶敷料后,将水凝胶敷料置于药剂注射台上,利用药剂注射台将抗菌纳米粒子药剂均匀的填埋在水凝胶敷料内部;
其中,S4中使用的所述药剂注射台包括框体(1)和台面(2),所述台面(2)位于框体(1)内部,所述框体(1)顶部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11)的运行,所述电机(11)底部连接有一号长轴(12),所述一号长轴(12)底端设置有滚珠螺杆;且一号长轴(12)底部连接有压板(13),所述一号长轴(12)底端与压板(13)中部的连接方式为滚珠螺杆连接;所述压板(13)内部设有空腔(131),所述空腔(131)内盛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所述压板(13)两侧分别连接有铰接杆系,所述铰接杆系另一端铰接在框体(1)侧壁上,所述压板(13)在一号长轴(12)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12)上下运动;所述压板(13)底部连接有注射杆(14),且注射杆(14)内部设置有一号槽口(141),所述一号槽口(141)与空腔(131)相通,所述注射杆(14)底部连接有注射针(3),所述注射针(3)内部设置有二号槽口(31),所述二号槽口(31)与一号槽口(141)相通,所述注射针(3)侧面环形设置有转槽,所述转槽内设有转珠(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长轴(12)中部通过齿轮副对称连接有一组二号长轴(15),所述二号长轴(15)底端连接有凸轮(16),所述凸轮(16)外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径逐渐增大的弧形,所述凸轮(16)外端安装有压杆(4),所述压杆(4)顶端延伸至台面(2)顶部,所述压杆(4)中部用扭簧来连接在框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4)底端外侧设有气囊(41),所述压杆(4)内部设置有气流通道(42),所述气囊(41)与气流通道(42)相通,所述压杆(4)顶端连接有半圆形弹性罩(43),所述弹性罩(43)侧壁上设置有喷口(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3)外侧套有环形刀(5),所述环形刀(5)高度大于注射针(3)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3)外侧设有褶皱形的弹性保护套(6),所述保护套(6)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紧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曲折的葫芦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凝胶是指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或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结构空隙中充满了作为分散介质的液体,这样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称作凝胶,敷料是指用于物品主料之外的辅属材料,主要指止血纱布,通常为医用脱脂纱布,传统敷料主要是干纱布和油纱,现代伤口敷料包括交互式伤口敷料、藻酸钙敷料、银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水凝胶敷料。
[0003] 传统的干型敷料可以起到监督覆盖伤口的作用,不能用于感染性伤口,对伤口愈合没有促进作用,渗液管理能力有限,粘连伤口,病人更换敷料后疼痛,且在夏天天气炎热时,患者皮肤上的汗液对敷料上的药剂产生一定的污染,且汗液使得敷料的粘连性大大降低,而采用水凝胶敷料一方面可以对皮肤上的汗液进行吸收,使得水凝胶敷料吸水膨胀后将内部的药剂缓慢挤出释放,大大降低了药剂长期裸露在外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但在水凝胶敷料制备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将药剂均匀的填充在水凝胶敷料内部,使得水凝胶敷料内的药剂对伤口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0004]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通过将药剂均匀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部,增强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通过将药剂均匀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部,增强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将亲水性的高分子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在25~90℃条件下反应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丙酮至无沉淀析出,将沉淀物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天;
[0008] S2:在S1中将高分子混合液反应至沉淀物析出后,将沉淀物置于‑75℃条件下冻干形成水凝胶海绵;
[0009] S3:在S2中形成水凝胶海绵后,将水凝胶海绵置于去离子水溶液中,形成平衡溶胀度为0.01~0.2的水凝胶,经去离子水洗涤3~5遍,得到水凝胶敷料;
[0010] S4:在S3中形成水凝胶敷料后,将水凝胶敷料置于药剂注射台上,利用药剂注射台将抗菌纳米粒子药剂均匀的填埋在水凝胶敷料内部;
[0011] 其中,S4中使用的所述药剂注射台包括框体和台面,所述台面位于框体内部,所述框体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运行,所述电机底部连接有一号长轴,所述一号长轴底端设置有滚珠螺杆,且一号长轴底部连接有压板,所述一号长轴底端与压板中部的连接方式为滚珠螺杆连接;所述压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盛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所述压板两侧分别连接有铰接杆系,所述铰接杆系另一端铰接在框体侧壁上,所述压板在一号长轴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上下运动;所述压板底部连接有注射杆,且注射杆内部设置有一号槽口,所述一号槽口与空腔相通,所述注射杆底部连接有注射针,所述注射针内部设置有二号槽口,所述二号槽口与一号槽口相通,所述注射针侧面环形设置有转槽,所述转槽内设有转珠;工作时,当水凝胶敷料放置在药剂注射台的台面上时,控制器控制电机进行转动,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长轴进行转动,使得压板在滚珠螺杆连接的一号长轴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上下运动,当控制器控制电机上的一号长轴进行正转时,一号长轴通过底端的滚珠螺杆带动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压板带动底部的注射针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在注射针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的过程中,注射针侧面的转珠外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互挤压产生摩擦,使得转珠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转槽内进行转动,转珠转动时带动转珠的内端转出,使得粘附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的转珠内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使得转珠内端将抗菌纳米粒子粘附在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上,且随着注射针的向下运动,注射针带动侧面的转珠不停的转动,从而使得转珠对走过的水凝胶敷料内表面进行药剂的均匀填充,实现将药剂填充在水凝胶敷料内部的功能;当药剂填充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电机进行反转,电机反转带动一号长轴上的压板向上运动,使得压板底部的注射针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从而将药剂均匀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部,水凝胶敷料在使用时遇水膨胀后将内部的药剂缓慢挤出释放,使得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同时,减少药剂裸露在敷料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从而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12] 优选的,所述一号长轴中部通过一对齿轮副对称连接有一组二号长轴,所述二号长轴底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外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径逐渐增大的弧形,所述凸轮外端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顶端延伸至台面顶部,所述压杆中部用扭簧来连接在框体上;工作时,一号长轴通过连接的齿轮副带动二号长轴进行转动,二号长轴转动时带动底部的凸轮进行转动,使得凸轮外端的大径端在转动时对凸轮外端的压杆底部进行挤压,从而使得压杆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压杆转动时带动压杆顶端向下运动,使得压杆顶端对底部台面上的水凝胶敷料两侧进行挤压,起到对水凝胶敷料两侧进行预固定的作用,防止水凝胶敷料在顶部的注射针工作时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水凝胶敷料进行更好的药剂填埋。
[0013] 优选的,所述压杆底端外侧设有气囊,所述压杆内部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囊与气流通道相通,所述压杆顶端连接有半圆形弹性罩,所述弹性罩侧壁上设置有喷口;工作时,当压杆底端在凸轮的挤压下向外侧转动时,压杆底端与位于压杆外侧的气囊相互接触挤压,气囊受力对内部的气体进行压缩,使得气体通过压杆内部的气流通道流入至压杆顶端的弹性罩内,此时压杆顶端对水凝胶敷料预固定时对底部的弹性罩进行挤压,从而将弹性罩内的气流从喷口挤出,使得从喷口冲出的气流对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灰尘杂质进行吹落,从而使得水凝胶敷料表面保持干净整洁,减少水凝胶敷料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从而提高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0014] 优选的,所述注射针外侧套有环形刀,所述环形刀高度大于注射针长度;工作时,在压板带动注射针向水凝胶敷料内部挤压的过程中,环形刀首先插入至需要填埋药剂的水凝胶敷料周围,使得注射针周围一圈的水凝胶敷料被环形刀紧密包裹收拢,从而使得此区域的水凝胶敷料内部的挤压力增大,当注射针插入此区域的水凝胶敷料内部时,注射针表面设置的的转珠受到水凝胶敷料内部的挤压力变大,使得转珠外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加大了转柱在转槽内的转动速度,使得转珠内端的药剂更多的粘附在水凝胶敷料内表面上,从而将注射针内部的药剂更高效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表面,提高水凝胶敷料药剂填埋的效率和剂量。
[0015] 优选的,所述注射针外侧设有褶皱形的弹性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紧缩;工作时,在注射针向下运动插入水凝胶敷料内部的过程中,注射针外侧的保护套与水凝胶敷料的上表面相互接触挤压,使得弹性的保护套受力被挤压紧缩在注射针顶部,当注射针完成水凝胶敷料的药剂填埋后,注射针向上运动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此时保护套与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挤压降低,使得保护套在自身的反弹力作用下开始向下伸张,对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的注射针进行笼罩包裹,一方面保护套伸张时对注射针外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保持注射针外表面的干净整洁,另一方面也对注射针的外表面进行包裹防护,降低注射针外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0016] 优选的,所述注射针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曲折的葫芦状;工作时,注射针截面形状设置的葫芦状,使得注射针在药剂填埋时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注射针表面的转珠将更多的药剂粘附在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上,大大的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17]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8]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电机、压板与注射针相互配合工作,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压板底部的注射针将药剂填充进水凝胶敷料内部,大大的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19]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压杆与气囊相互配合,使得压杆在转动时对气囊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气囊内部的气体对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杂质灰尘吹落清理,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实施方案

[002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凝胶敷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S1:将亲水性的高分子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在25~90℃条件下反应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丙酮至无沉淀析出,将沉淀物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天;
[0031] S2:在S1中将高分子混合液反应至沉淀物析出后,将沉淀物置于‑75℃条件下冻干形成水凝胶海绵;
[0032] S3:在S2中形成水凝胶海绵后,将水凝胶海绵置于去离子水溶液中,形成平衡溶胀度为0.01~0.2的水凝胶,经去离子水洗涤3~5遍,得到水凝胶敷料;
[0033] S4:在S3中形成水凝胶敷料后,将水凝胶敷料置于药剂注射台上,利用药剂注射台将抗菌纳米粒子药剂均匀的填埋在水凝胶敷料内部;
[0034] 其中,S4中使用的所述药剂注射台包括框体1和台面2,所述台面2位于框体1内部,所述框体1顶部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11的运行,所述电机11底部连接有一号长轴12,所述一号长轴12底端设置有滚珠螺杆,且一号长轴12底部连接有压板13,所述一号长轴12底端与压板13中部的连接方式为滚珠螺杆连接;所述压板13内部设有空腔131,所述空腔131内盛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所述压板13两侧分别连接有铰接杆系,所述铰接杆系另一端铰接在框体1侧壁上,所述压板13在一号长轴12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12上下运动;所述压板13底部连接有注射杆14,且注射杆14内部设置有一号槽口141,所述一号槽口141与空腔131相通,所述注射杆14底部连接有注射针3,所述注射针3内部设置有二号槽口31,所述二号槽口31与一号槽口141相通,所述注射针3侧面环形设置有转槽,所述转槽内设有转珠32;工作时,当水凝胶敷料放置在药剂注射台的台面2上时,控制器控制电机11进行转动,电机11转动带动一号长轴12进行转动,使得压板13在滚珠螺杆连接的一号长轴12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12上下运动,当控制器控制电机11上的一号长轴12进行正转时,一号长轴12通过底端的滚珠螺杆带动压板13向下运动,使得压板13带动底部的注射针3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在注射针3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的过程中,注射针3侧面的转珠32外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互挤压产生摩擦,使得转珠3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转槽内进行转动,转珠32转动时带动转珠32的内端转出,使得粘附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的转珠32内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使得转珠32内端将抗菌纳米粒子粘附在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上,且随着注射针3的向下运动,注射针3带动侧面的转珠32不停的转动,从而使得转珠32对走过的水凝胶敷料内表面进行药剂的均匀填充,实现将药剂填充在水凝胶敷料内部的功能;当药剂填充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电机11进行反转,电机11反转带动一号长轴12上的压板13向上运动,使得压板13底部的注射针3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从而将药剂均匀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部,水凝胶敷料在使用时遇水膨胀后将内部的药剂缓慢挤出释放,使得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同时,减少药剂裸露在敷料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从而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长轴12中部通过齿轮副对称连接有一组二号长轴15,所述二号长轴15底端连接有凸轮16,所述凸轮16外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径逐渐增大的弧形,所述凸轮16外端安装有压杆4,所述压杆4顶端延伸至台面2顶部,所述压杆4中部用扭簧来连接在框体1上;工作时,一号长轴12通过连接的齿轮副带动二号长轴15进行转动,二号长轴15转动时带动底部的凸轮16进行转动,使得凸轮16外端的大径端在转动时对凸轮16外端的压杆4底部进行挤压,从而使得压杆4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压杆4转动时带动压杆4顶端向下运动,使得压杆4顶端对底部台面2上的水凝胶敷料两侧进行挤压,起到对水凝胶敷料两侧进行预固定的作用,防止水凝胶敷料在顶部的注射针3工作时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水凝胶敷料进行更好的药剂填埋。
[00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杆4底端外侧设有气囊41,所述压杆4内部设置有气流通道42,所述气囊41与气流通道42相通,所述压杆4顶端连接有半圆形弹性罩43,所述弹性罩43侧壁上设置有喷口431;工作时,当压杆4底端在凸轮16的挤压下向外侧转动时,压杆4底端与位于压杆4外侧的气囊41相互接触挤压,气囊41受力对内部的气体进行压缩,使得气体通过压杆4内部的气流通道42流入至压杆4顶端的弹性罩43内,此时压杆4顶端对水凝胶敷料预固定时对底部的弹性罩43进行挤压,从而将弹性罩43内的气流从喷口431挤出,使得从喷口431冲出的气流对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灰尘杂质进行吹落,从而使得水凝胶敷料表面保持干净整洁,减少水凝胶敷料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从而提高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00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射针3外侧套有环形刀5,所述环形刀5高度大于注射针3长度;工作时,在压板13带动注射针3向水凝胶敷料内部挤压的过程中,环形刀5首先插入至需要填埋药剂的水凝胶敷料周围,使得注射针3周围一圈的水凝胶敷料被环形刀5紧密包裹收拢,从而使得此区域的水凝胶敷料内部的挤压力增大,当注射针3插入此区域的水凝胶敷料内部时,注射针3表面设置的的转珠32受到水凝胶敷料内部的挤压力变大,使得转珠32外端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加大了转柱在转槽内的转动速度,使得转珠32内端的药剂更多的粘附在水凝胶敷料内表面上,从而将注射针3内部的药剂更高效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表面,提高水凝胶敷料药剂填埋的效率和剂量。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射针3外侧设有褶皱形的弹性保护套6,所述保护套6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紧缩;工作时,在注射针3向下运动插入水凝胶敷料内部的过程中,注射针3外侧的保护套6与水凝胶敷料的上表面相互接触挤压,使得弹性的保护套6受力被挤压紧缩在注射针3顶部,当注射针3完成水凝胶敷料的药剂填埋后,注射针3向上运动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此时保护套6与水凝胶敷料上表面的挤压降低,使得保护套6在自身的反弹力作用下开始向下伸张,对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的注射针3进行笼罩包裹,一方面保护套6伸张时对注射针3外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保持注射针3外表面的干净整洁,另一方面也对注射针3的外表面进行包裹防护,降低注射针3外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安全性。
[003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射针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曲折的葫芦状;工作时,注射针3截面形状设置的葫芦状,使得注射针3在药剂填埋时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注射针3表面的转珠32将更多的药剂粘附在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上,大大的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40] 工作时,当水凝胶敷料放置在药剂注射台的台面2上时,控制器控制电机11进行转动,电机11转动带动一号长轴12进行转动,使得压板13在滚珠螺杆连接的一号长轴12与铰接杆系的作用下沿着一号长轴12上下运动,当控制器控制电机11上的一号长轴12进行正转时,一号长轴12通过底端的滚珠螺杆带动压板13向下运动,使得压板13带动底部的注射针3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在注射针3挤压进水凝胶敷料内部的过程中,注射针3侧面的转珠32外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互挤压产生摩擦,使得转珠3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转槽内进行转动,转珠32转动时带动转珠32的内端转出,使得粘附有抗菌纳米粒子药剂的转珠32内端与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使得转珠32内端将抗菌纳米粒子粘附在水凝胶敷料的内表面上,且随着注射针3的向下运动,注射针3带动侧面的转珠32不停的转动,从而使得转珠32对走过的水凝胶敷料内表面进行药剂的均匀填充,实现将药剂填充在水凝胶敷料内部的功能;当药剂填充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电机11进行反转,电机11反转带动一号长轴12上的压板13向上运动,使得压板13底部的注射针3从水凝胶敷料内部拔出,从而将药剂均匀的埋藏在水凝胶敷料内部,水凝胶敷料在使用时遇水膨胀后将内部的药剂缓慢挤出释放,使得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同时,减少药剂裸露在敷料表面受到污染的风险,从而增强了医用抗菌凝胶敷料的使用功效。
[004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中药剂注射台的剖视图;
[0023]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4]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5]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中凸轮的俯视图;
[0027] 图中:框体1、电机11、一号长轴12、压板13、空腔131、注射杆14、一号槽口141、二号长轴15、凸轮16、台面2、注射针3、二号槽口31、转珠32、压杆4、气囊41、气流通道42、弹性罩43、喷口431、环形刀5、保护套6。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