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刘鸿清 >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2-2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8-20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2-2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195902.5 申请日 2021-02-22
公开/公告号 CN113056990A 公开/公告日 2021-07-02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2-22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US4167911A、CN103341871A、CN104956824A、CN105638304A、CN108476683A、CN110371693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刘鸿清 当前专利权人 刘鸿清
发明人 刘鸿清 第一发明人 刘鸿清
地址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太平街252号1302室 邮编 114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辽宁省 申请人所在市 辽宁省鞍山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包括有U形支撑架、控制屏、电动导轨和底部分离系统等;底部分离系统与升降系统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能够将营养钵与需要移植的幼植进行分离,且分离的过程简单有效,很好地代替了人工,且在分离过程中不会损伤到幼植的根部,有效地提高了移植的存活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价值,保障了种植的质量。
  • 摘要附图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C 11/02 专利申请号: 202110195902.5 申请日: 2021.02.22
2 2021-07-0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包括有U形支撑架(1)、控制屏(2)和电动导轨(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底部分离系统(4)、升降系统(5)和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U形支撑架(1)与控制屏(2)相连接;U形支撑架(1)与电动导轨(3)相连接;U形支撑架(1)与升降系统(5)相连接;U形支撑架(1)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相连接;电动导轨(3)与底部分离系统(4)相连接;底部分离系统(4)与升降系统(5)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底部分离系统(4)包括有输送板(401)、第一U形包裹块(402)、第二U形包裹块(403)、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二电动推杆(405)、第一电机(406)、第一传动轮(407)、第二传动轮(408)、转动圆盘(409)、滑动圆盘(4010)、弧形刀片(4011)和限位环(4012);输送板(401)与电动导轨(3)进行滑动连接;输送板(401)通过连接块同时与第一电动推杆(404)和第二电动推杆(405)进行固接;输送板(401)与第一电机(406)进行固接;输送板(401)与转动圆盘(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U形包裹块(402)与第一电动推杆(404)相连接;第二U形包裹块(403)与第二电动推杆(405)相连接;第一电机(406)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407)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8)与转动圆盘(409)进行固接;转动圆盘(409)与滑动圆盘(4010)进行固接;转动圆盘(409)与限位环(4012)进行固接;滑动圆盘(4010)上表面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圆珠;滑动圆盘(4010)与弧形刀片(4011)进行固接;滑动圆盘(4010)与限位环(4012)进行固接;弧形刀片(4011)在滑动圆盘(4010)上圆形阵列等距设置有三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升降系统(5)包括有第三传动轮(501)、第四传动轮(502)、第一传动杆(503)、第三电动推杆(504)、第一滑套(505)、第一锥齿轮(506)、第五传动轮(507)、第六传动轮(508)、第四电动推杆(509)、第二锥齿轮(5010)、第三锥齿轮(5011)、第七传动轮(5012)、第八传动轮(5013)、第一丝杆(5014)、第二丝杆(5015)、第一光杆(5016)、第二光杆(5017)、第一承接板(5018)、第二承接板(5019)、第二传动杆(5020)和第二滑套(5021);第三传动轮(501)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5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2)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2)与第一传动杆(503)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3)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503)与第一滑套(5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504)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504)通过轴承板与第一滑套(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套(505)与第一锥齿轮(506)进行固接;当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一锥齿轮(506)和第二锥齿轮(5010)均不啮合时,则第三锥齿轮(5011)不进行转动,当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一锥齿轮(506)啮合,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二锥齿轮(5010)不啮合时,第三锥齿轮(5011)正转,当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一锥齿轮(506)不啮合,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二锥齿轮(5010)啮合时,此时第三锥齿轮(5011)反转;第五传动轮(507)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相连接;第五传动轮(5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8)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8)与第二传动杆(5020)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509)通过轴承板与第二传动杆(5020)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509)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5010)与第二滑套(5021)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5011)与第一丝杆(5014)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5012)与第一丝杆(5014)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5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5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13)与第二丝杆(5015)进行固接;第一丝杆(5014)与U形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5014)与第一承接板(5018)进行旋接;第二丝杆(5015)与U形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5015)与第二承接板(5019)进行旋接;第一光杆(5016)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一光杆(5016)与第一承接板(501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5017)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二光杆(5017)与第二承接板(5019)进行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6)包括有第一固定板(601)、第二固定板(602)、第二电机(603)、第九传动轮(604)、第十传动轮(605)、第三传动杆(606)、第一L形固定架(607)、第三滑套(608)、第五电动推杆(609)、第四锥齿轮(6010)、第五锥齿轮(6011)、第四传动杆(6012)、第一扇形切刀(6013)、第十一传动轮(6014)、第五传动杆(6015)、第二L形固定架(6016)、第四滑套(6017)、第六电动推杆(6018)、第六锥齿轮(6019)、第七锥齿轮(6020)、第二扇形切刀(6021)、第十二传动轮(6022)、第十三传动轮(6023)、第十四传动轮(6024)、第十五传动轮(6025)、第六传动杆(6026)、第八锥齿轮(6027)、第九锥齿轮(6028)、第七传动杆(6029)、第五滑套(6030)、第七电动推杆(6031)、第一平齿轮(6032)、第八电动推杆(6033)、第一锥形刺柱(6034)、第二平齿轮(6035)、第十六传动轮(6036)、第八传动杆(6037)、第十锥齿轮(6038)、第十一锥齿轮(6039)、第九传动杆(6040)、第九电动推杆(6041)、第六滑套(6042)、第三平齿轮(6043)、第十电动推杆(6044)、第二锥形刺柱(6045)、第四平齿轮(6046)和第十传动杆(6047);第一固定板(601)通过支架与U形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601)与第二电机(603)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601)与第六传动杆(6026)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601)与第七传动杆(60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601)与第七电动推杆(603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601)与第八电动推杆(6033)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601)通过连接块与第一锥形刺柱(603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602)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602)通过连接块与第二电机(603)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602)与第八传动杆(6037)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602)与第九传动杆(604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602)与第九电动推杆(6041)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602)与第十电动推杆(6044)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602)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604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机(603)输出轴同时与第九传动轮(604)、第十一传动轮(6014)、第十三传动轮(6023)和第十四传动轮(6024)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6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5)与第三传动杆(606)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杆(606)与第一L形固定架(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606)与第三滑套(6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L形固定架(607)与U形支撑架(1)进行固接;第一L形固定架(607)与第二传动杆(5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608)通过轴承板与第五电动推杆(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608)与第四锥齿轮(6010)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609)与第一L形固定架(607)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6010)不与第五锥齿轮(6011)啮合时,第五锥齿轮(6011)不转动,当第五电动推杆(609)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三滑套(608)运动,即带动与第三滑套(608)固接的第四锥齿轮(6010)运动,直到第四锥齿轮(6010)与第五锥齿轮(6011)啮合,第五锥齿轮(6011)转动;第五锥齿轮(6011)与第四传动杆(6012)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6012)与U形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12)与第一扇形切刀(6013)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6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15)与第二L形固定架(6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15)与第四滑套(6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15)与第十二传动轮(6022)进行固接;第二L形固定架(6016)与第一传动杆(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L形固定架(6016)与第六电动推杆(6018)进行固接;
第四滑套(6017)与第六锥齿轮(6019)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6018)通过连接块与第四滑套(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6019)不与第七锥齿轮(6020)啮合时,第七锥齿轮(6020)不转动,第六电动推杆(6018)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四滑套(6017)运动,即带动与第四滑套(6017)固接的第六锥齿轮(6019)同步运动,直到第六锥齿轮(6019)与第七锥齿轮(6020)啮合,第七锥齿轮(6020)转动;第七锥齿轮(6020)与第十传动杆(6047)进行固接;
第十传动杆(6047)与第二扇形切刀(6021)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602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602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6025)与第六传动杆(6026)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6026)与第八锥齿轮(6027)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6027)与第九锥齿轮(6028)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6028)与第七传动杆(6029)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6029)与第五滑套(6030)进行滑动连接;第五滑套(6030)通过连接块与第七电动推杆(603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套(6030)与第一平齿轮(6032)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6033)通过轴承板与第一锥形刺柱(603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形刺柱(6034)与第二平齿轮(6035)进行固接;当第八电动推杆(6033)伸出带动第一锥形刺柱(6034)和第二平齿轮(6035)运动,直至第二平齿轮(6035)处于可以与第一平齿轮(6032)啮合的位置时,第七电动推杆(6031)带动与之通过轴承板相连接的第五滑套(6030)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五滑套(6030)固接的第一平齿轮(6032)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平齿轮(6032)与第二平齿轮(6035)相互啮合,第二平齿轮(6035)进行转动;第十四传动轮(602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603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36)与第八传动杆(6037)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6037)与第十锥齿轮(6038)进行固接;第十锥齿轮(6038)与第十一锥齿轮(6039)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6039)与第九传动杆(6040)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6040)与第六滑套(6042)进行滑动连接;第九电动推杆(6041)通过轴承板与第六滑套(604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套(6042)与第三平齿轮(6043)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6044)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604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形刺柱(6045)与第四平齿轮(6046)进行固接;当第十电动推杆(6044)伸出带动第二锥形刺柱(6045)和第四平齿轮(6046)运动,直至第四平齿轮(6046)处于可以与第三平齿轮(6043)啮合的位置时,第九电动推杆(6041)带动与之通过连接块相连接的第六滑套(6042)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六滑套(6042)固接的第三平齿轮(6043)向上运动,直到第三平齿轮(6043)与第四平齿轮(6046)啮合,第四平齿轮(6046)即可转动;第十传动杆(6047)与U形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第一U形包裹块(402)和第二U形包裹块(403)的两侧均设置为锯齿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弧形刀片(4011)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高度高于滑动圆盘(4010)上设置的滚珠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扇形切刀(6013)和第二扇形切刀(6021)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切刀且切刀的大小依序减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其特征是,第一锥形刺柱(6034)和第二锥形刺柱(6045)的锥形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倒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营养钵指含有较多营养物质的、培育作物幼苗用的钵状物,用泥土或泥炭、肥料和水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放入制钵器具内制成,也有用塑料颗粒经过吹塑加工制作而成,目前市场上应用的营养钵大多为塑料营养钵,其质地多为塑料制作,纸杯大小的多用于育种、育苗、花盆大小的多用于温室种植。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保肥作用,干旱时节具有保水作用;用营养钵育种、育苗便于集中培育和移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广泛用于花卉、蔬菜、瓜果等农业种植。使用营养钵其实是相对于苗圃地育苗而出现的一种容器育苗方法。
[0003] 在幼植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将幼植从营养钵种移植出来到其它地方进行种植,然而在移植时,需要先将营养钵去除,因为它会限制植物的根部生长,因此需要人工将其去除,但是在人工去除的过程中,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去除的过程中极其容易损伤到植物根部,从而会导致在后期种植时降低植物的存活率,使其种植效益下降。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在幼植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将幼植从营养钵种移植出来到其它地方进行种植,然而在移植时,需要先将营养钵去除,因为它会限制植物的根部生长,因此需要人工将其去除,但是在人工去除的过程中,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去除的过程中极其容易损伤到植物根部,从而会导致在后期种植时降低植物的存活率,使其种植效益下降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
[0006] 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包括有U形支撑架、控制屏、电动导轨、底部分离系统、升降系统和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U形支撑架与控制屏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电动导轨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升降系统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电动导轨与底部分离系统相连接;底部分离系统与升降系统相连接。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底部分离系统包括有输送板、第一U形包裹块、第二U形包裹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转动圆盘、滑动圆盘、弧形刀片和限位环;输送板与电动导轨进行滑动连接;输送板通过连接块同时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输送板与第一电机进行固接;输送板与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U形包裹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U形包裹块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转动圆盘进行固接;转动圆盘与滑动圆盘进行固接;转动圆盘与限位环进行固接;滑动圆盘上表面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圆珠;滑动圆盘与弧形刀片进行固接;滑动圆盘与限位环进行固接;弧形刀片在滑动圆盘上圆形阵列等距设置有三组。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升降系统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一滑套、第一锥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四电动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第二传动杆和第二滑套;第三传动轮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电动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一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套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不啮合时,则第三锥齿轮不进行转动,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不啮合时,第三锥齿轮正转,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不啮合,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时,此时第三锥齿轮反转;第五传动轮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二滑套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承接板进行旋接;
第二丝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与第二承接板进行旋接;第一光杆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光杆与第一承接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光杆与第二承接板进行滑动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二电机、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一L形固定架、第三滑套、第五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一扇形切刀、第十一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二L形固定架、第四滑套、第六电动推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二扇形切刀、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六传动杆、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七传动杆、第五滑套、第七电动推杆、第一平齿轮、第八电动推杆、第一锥形刺柱、第二平齿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九传动杆、第九电动推杆、第六滑套、第三平齿轮、第十电动推杆、第二锥形刺柱、第四平齿轮和第十传动杆;第一固定板通过支架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六传动杆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一锥形刺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与第八传动杆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九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与第十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同时与第九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和第十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一L形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三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L形固定架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L形固定架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通过轴承板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L形固定架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不与第五锥齿轮啮合时,第五锥齿轮不转动,当第五电动推杆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三滑套运动,即带动与第三滑套固接的第四锥齿轮运动,直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转动;第五锥齿轮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一扇形切刀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二L形固定架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四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L形固定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L形固定架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滑套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四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不与第七锥齿轮啮合时,第七锥齿轮不转动,第六电动推杆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四滑套运动,即带动与第四滑套固接的第六锥齿轮同步运动,直到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啮合,第七锥齿轮转动;第七锥齿轮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与第二扇形切刀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第五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滑套通过连接块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套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一锥形刺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形刺柱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当第八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平齿轮运动,直至第二平齿轮处于可以与第一平齿轮啮合的位置时,第七电动推杆带动与之通过轴承板相连接的第五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五滑套固接的第一平齿轮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相互啮合,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第十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与第六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九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六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套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形刺柱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当第十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二锥形刺柱和第四平齿轮运动,直至第四平齿轮处于可以与第三平齿轮啮合的位置时,第九电动推杆带动与之通过连接块相连接的第六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六滑套固接的第三平齿轮向上运动,直到第三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啮合,第四平齿轮即可转动;第十传动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的两侧均设置为锯齿状。
[001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弧形刀片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高度高于滑动圆盘上设置的滚珠的高度。
[0012]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切刀且切刀的大小依序减小。
[0013]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锥形刺柱的锥形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倒刺。
[0014] 有益效果是:1、为了克服在幼植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将幼植从营养钵种移植出来到其它地方进行种植,然而在移植时,需要先将营养钵去除,因为它会限制植物的根部生长,因此需要人工将其去除,但是在人工去除的过程中,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去除的过程中极其容易损伤到植物根部,从而会导致在后期种植时降低植物的存活率,使其种植效益下降的缺点;2、采用上述装置后,由于设计了:底部分离系统,升降系统和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先由人工将装有幼植的育苗带放置在底部分离系统中,先通过底部分离系统将育苗带的底部切开,使其与袋身分离,通过电动导轨将底部分离系统输送到升降系统上,升降系统带动底部分离系统整体向下运动,在经过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时,通过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将营养钵的袋身割破,使其与泥土分离,且将已经割破的袋身通过一定的拉扯使其与泥土分离且不会损伤到植物,然后升降系统继续使已经处理好的幼植继续往下移动,然后通过人工将幼植取走;
3、本发明实现了能够将营养钵与需要移植的幼植进行分离,且分离的过程简单有效,很好地代替了人工,且在分离过程中不会损伤到幼植的根部,有效地提高了移植的存活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价值,保障了种植的质量。

实施方案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 实施例1一种自动拆除营养钵且防根部损伤的幼苗移植装置,如图1‑13所示,包括有U形支撑架、控制屏、电动导轨、底部分离系统、升降系统和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U形支撑架与控制屏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电动导轨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升降系统相连接;U形支撑架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电动导轨与底部分离系统相连接;底部分离系统与升降系统相连接。
[0019] 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时,先由人工将装有幼植的育苗带放置在底部分离系统中,先通过底部分离系统将育苗带的底部切开,使其与袋身分离,通过电动导轨将底部分离系统输送到升降系统上,升降系统带动底部分离系统整体向下运动,在经过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时,通过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将营养钵的袋身割破,使其与泥土分离,且将已经割破的袋身通过一定的拉扯使其与泥土分离且不会损伤到植物,然后升降系统继续使已经处理好的幼植继续往下移动,然后通过人工将幼植取走,本发明实现了能够将营养钵与需要移植的幼植进行分离,且分离的过程简单有效,很好的代替了人工,且在分离过程中不会损伤到幼植的根部,有效地提高了移植的存活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价值,保障了种植的质量。
[0020] 底部分离系统包括有输送板、第一U形包裹块、第二U形包裹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转动圆盘、滑动圆盘、弧形刀片和限位环;输送板与电动导轨进行滑动连接;输送板通过连接块同时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输送板与第一电机进行固接;输送板与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U形包裹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U形包裹块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转动圆盘进行固接;转动圆盘与滑动圆盘进行固接;转动圆盘与限位环进行固接;滑动圆盘上表面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圆珠;滑动圆盘与弧形刀片进行固接;滑动圆盘与限位环进行固接;
弧形刀片在滑动圆盘上圆形阵列等距设置有三组。
[0021] 装置开始工作,人工将营养钵放置在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之间,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同时伸出推动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移动,直至其内表面与营养钵外表面相接触,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带动转动圆盘转动,转动圆盘带动与之固接的滑动圆盘和弧形刀片转动,由于弧形刀片的高度略微高于滑动圆盘上表面滚珠的高度,则弧形刀片可在转动时将营养钵的底部切开,使其与袋身分离,且泥土不会泄露,接着启动电动导轨,电动导轨通过滑块带动输送板以及输送板上的部件向靠近升降系统一侧运动,直至输送板被运送到升降系统上;该机构完成了对营养钵的固定以及对其底部进行了切割,使其底部与袋身分离,有利于后续对营养钵的分离处理。
[0022] 升降系统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一滑套、第一锥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四电动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第二传动杆和第二滑套;第三传动轮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一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套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不啮合时,则第三锥齿轮不进行转动,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不啮合时,第三锥齿轮正转,当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不啮合,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时,此时第三锥齿轮反转;第五传动轮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二滑套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承接板进行旋接;第二丝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与第二承接板进行旋接;第一光杆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光杆与第一承接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光杆与第二承接板进行滑动连接。
[0023] 当通过电动导轨将底部分离系统整体同步移动至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上时,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同时带动第三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转动,此时需要底部分离系统向下运动,则第三传动轮带动第四传动轮转动,第四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一传动杆带动第一滑套以及与第一滑套固接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三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一滑套运动,进而第一滑套带动第一锥齿轮运动,使其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七传动轮转动,第七传动轮带动第八传动轮转动,第八传动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此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时带动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以及底部分离系统向下缓慢运动,在经过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时进行处理,当处理完之后,第三电动推杆收缩带动第一滑套运动,进而第一滑套带动第一锥齿轮向远离第三锥齿轮一侧运动,使其与第三锥齿轮不啮合,此时第五传动轮带动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带动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二传动杆带动第二滑套转动,即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四电动推杆向前伸出带动第二滑套运动,即带动第二锥齿轮向靠近第三锥齿轮一侧运动,使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杆反向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七传动轮反向转动,第七传动轮带动第八传动轮反向转动,第八传动轮带动第二丝杆反向转动,即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时带动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以及底部分离系统向上运动恢复到原位等待下一组营养钵;该系统完成了对营养钵的升降以及底部分离系统工作的内容。
[0024] 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二电机、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一L形固定架、第三滑套、第五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一扇形切刀、第十一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二L形固定架、第四滑套、第六电动推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二扇形切刀、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六传动杆、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七传动杆、第五滑套、第七电动推杆、第一平齿轮、第八电动推杆、第一锥形刺柱、第二平齿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九传动杆、第九电动推杆、第六滑套、第三平齿轮、第十电动推杆、第二锥形刺柱、第四平齿轮和第十传动杆;第一固定板通过支架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六传动杆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一锥形刺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与第八传动杆通过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九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与第十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同时与第九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和第十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一L形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三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L形固定架与U形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L形固定架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通过轴承板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套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L形固定架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不与第五锥齿轮啮合时,第五锥齿轮不转动,当第五电动推杆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三滑套运动,即带动与第三滑套固接的第四锥齿轮运动,直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转动;第五锥齿轮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一扇形切刀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二L形固定架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四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L形固定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L形固定架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滑套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四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不与第七锥齿轮啮合时,第七锥齿轮不转动,第六电动推杆伸缩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四滑套运动,即带动与第四滑套固接的第六锥齿轮同步运动,直到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啮合,第七锥齿轮转动;第七锥齿轮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与第二扇形切刀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第五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滑套通过连接块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套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一锥形刺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形刺柱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当第八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平齿轮运动,直至第二平齿轮处于可以与第一平齿轮啮合的位置时,第七电动推杆带动与之通过轴承板相连接的第五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五滑套固接的第一平齿轮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相互啮合,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第十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
第八传动杆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与第六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九电动推杆通过轴承板与第六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套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二锥形刺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形刺柱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当第十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二锥形刺柱和第四平齿轮运动,直至第四平齿轮处于可以与第三平齿轮啮合的位置时,第九电动推杆带动与之通过连接块相连接的第六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六滑套固接的第三平齿轮向上运动,直到第三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啮合,第四平齿轮即可转动;第十传动杆与U形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
[0025] 当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时带动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以及底部分离系统向下运动时,在袋子底部经过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时,第二电机同时带动第九传动轮和第十一传动轮转动,第九传动轮带动第十传动轮转动,第十传动轮带动第三传动杆转动,第三传动杆带动第三滑套转动,第三滑套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五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三滑套运动,即带动第四锥齿轮向靠近第五锥齿轮一侧运动,使其与第五锥齿轮啮合,即通过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五锥齿轮带动第四传动杆转动,第四传动杆带动第一扇形切刀转动,同样,第十一传动轮带动第十二传动轮转动,第十二传动轮带动第五传动杆转动,第五传动杆带动第四滑套转动,第四滑套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第六电动推杆伸出带动第四滑套运动,即带动第六锥齿轮向靠近第七锥齿轮一侧运动,使其与第七锥齿轮啮合,即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十传动杆转动,第十传动杆带动第二扇形切刀反向转动,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同时对位于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之间的营养钵两端进行切割,在营养钵缓慢向下过程中,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的切刀片缓慢地转动,使营养钵在下降到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下方时,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根据自身设计的刀片环形阵列逐个缩小的特点,使得在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刚好转一圈之后,营养钵的顶部也刚好下降到其下方,此时营养钵的袋身已经被分割为两块,营养钵继续下降,当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的边缘空缺处的第一个空缺位置的高度同时与第二锥形刺柱和第一锥形刺柱上的第二根凸刺的高度一样时,且第二锥形刺柱第二根凸刺的位置与第一U形包裹块的靠近第一固定板一侧的第一个空缺位置相对应,第一锥形刺柱上的第二根凸刺的位置与第二U形包裹块的靠近第二固定板一侧的第一个空缺位置相对应,第三电动推杆收缩带动第一滑套运动,即带动第一锥齿轮向远离第三锥齿轮一侧运动,使其与第三锥齿轮不啮合,底部分离系统停止下降,第八电动推杆和第十电动推杆同时伸出推动第二锥形刺柱和第一锥形刺柱运动,直至第二平齿轮和第四平齿轮同时位于第一平齿轮和第三平齿轮可啮合位置处的正上方时停止,此时第二锥形刺柱和第一锥形刺柱上的每一根凸刺顶部则刚好根据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的空缺处扎入到营养钵的内部,插入深度可通过第八电动推杆和第十电动推杆控制,且可以将已经被切开的袋身两块都卡住在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锥形刺柱凸刺头部的倒刺上,第七电动推杆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五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五滑套固接的第一平齿轮向上运动,使其与第二平齿轮啮合,同理,第二固定板一侧的第九电动推杆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六滑套向上运动,即带动与第六滑套固接的第三平齿轮向上运动,使其与第四平齿轮啮合,此时第二电机开始工作,第二电机同时带动第十三传动轮和第十四传动轮做顺时针转动,第十三传动轮带动第十五传动轮转动,第十五传动轮带动第六传动杆转动,第六传动杆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第八锥齿轮带动第九锥齿轮做顺时针转动,第九锥齿轮带动第七传动杆转动,第七传动杆带动第一平齿轮转动,第一平齿轮带动第二平齿轮转动,即带动靠近第一U形包裹块一侧的袋身向外侧运动,即被扯出使其与泥土分离,而第二固定板一侧则由第十四传动轮带动第十六传动轮转动,第十六传动轮带动第八传动杆转动,第八传动杆带动第十锥齿轮转动,第十锥齿轮带动第十一锥齿轮转动,第十一锥齿轮带动第九传动杆转动,第九传动杆带动第三平齿轮转动,第三平齿轮带动第四平齿轮转动,使被切开的靠近第二U形包裹块一侧的袋身被扯出,使其与泥土分离,第三电动推杆带动第一滑套向前运动,即带动第一锥齿轮向前运动,使其与第三锥齿轮啮合,底部分离系统继续下降,然后人工将处理好的幼植取走,接着装置上升恢复到原位;该系统完成了对营养钵的袋身的切割以及分离的工作,在处理时不仅高效且很好的保护了植物的根部,使其存活率升高。
[0026] 第一U形包裹块和第二U形包裹块的两侧均设置为锯齿状。
[0027] 为了使其能够在后期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锥形刺柱扎破袋身且将袋体扯出所锲合,有效地扯出袋体。
[0028] 弧形刀片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高度高于滑动圆盘上设置的滚珠的高度。
[0029] 三组弧形刀片使其在转动时能够锲合营养钵的底部圆形的形状,充分的从其边缘切割不会伤害到根部,高度高于滑动圆盘上滚珠的高度使其能够刚好切开袋子底部,且不会伤害到根部。
[0030] 第一扇形切刀和第二扇形切刀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切刀且切刀的大小依序减小。
[0031] 为了在切割袋身时能够根据袋子由下至上直径慢慢扩大的特征,很好的依次根据其直径的变化使用不同大小的刀片进行切割,确保在切割开袋身的时候不会损伤到植物。
[0032] 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锥形刺柱的锥形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倒刺。
[0033] 使得第一锥形刺柱和第二锥形刺柱在扎入袋身转动时能够确保不会与袋身脱离,有效地将袋身扯出。
[0034]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部分离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部分离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底部分离系统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升降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升降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锥形刺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扇形切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标号名称:1、U形支撑架,2、控制屏,3、电动导轨,4、底部分离系统,5、升降系统,6、营养钵破损分离系统,401、输送板,402、第一U形包裹块,403、第二U形包裹块,404、第一电动推杆,405、第二电动推杆,406、第一电机,407、第一传动轮,408、第二传动轮,409、转动圆盘,4010、滑动圆盘,4011、弧形刀片,4012、限位环,501、第三传动轮,502、第四传动轮,503、第一传动杆,504、第三电动推杆,505、第一滑套,506、第一锥齿轮,507、第五传动轮,
508、第六传动轮,509、第四电动推杆,5010、第二锥齿轮,5011、第三锥齿轮,5012、第七传动轮,5013、第八传动轮,5014、第一丝杆,5015、第二丝杆,5016、第一光杆,5017、第二光杆,
5018、第一承接板,5019、第二承接板,5020、第二传动杆,5021、第二滑套,601、第一固定板,
602、第二固定板,603、第二电机,604、第九传动轮,605、第十传动轮,606、第三传动杆,607、第一L形固定架,608、第三滑套,609、第五电动推杆,6010、第四锥齿轮,6011、第五锥齿轮,
6012、第四传动杆,6013、第一扇形切刀,6014、第十一传动轮,6015、第五传动杆,6016、第二L形固定架,6017、第四滑套,6018、第六电动推杆,6019、第六锥齿轮,6020、第七锥齿轮,
6021、第二扇形切刀,6022、第十二传动轮,6023、第十三传动轮,6024、第十四传动轮,6025、第十五传动轮,6026、第六传动杆,6027、第八锥齿轮,6028、第九锥齿轮,6029、第七传动杆,
6030、第五滑套,6031、第七电动推杆,6032、第一平齿轮,6033、第八电动推杆,6034、第一锥形刺柱,6035、第二平齿轮,6036、第十六传动轮,6037、第八传动杆,6038、第十锥齿轮,
6039、第十一锥齿轮,6040、第九传动杆,6041、第九电动推杆,6042、第六滑套,6043、第三平齿轮,6044、第十电动推杆,6045、第二锥形刺柱,6046、第四平齿轮,6047、第十传动杆。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