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陈兰平 >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0    0

失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2-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2-04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02-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失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0225099.6 申请日 2020-02-28
公开/公告号 CN212074139U 公开/公告日 2020-12-04
授权日 2020-12-04 预估到期日 2030-02-28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2B3/04B62B3/02B62B5/00B62B5/06 主分类号 B62B3/0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未缴年费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陈兰平 当前专利权人 陈兰平
发明人 陈兰平 第一发明人 陈兰平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枣子巷129号附1号 邮编 610031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四川省 申请人所在市 四川省成都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框体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螺纹杆位于框体内腔一端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 摘要附图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2B 3/04 专利号: ZL 202020225099.6 申请日: 2020.02.28 授权公告日: 2020.12.04
2 2020-12-04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底部贯穿固定块(2)并延伸至框体(1)的内腔,所述螺纹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4),所述螺纹杆(3)位于框体(1)内腔一端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5),所述螺纹管(5)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远离螺纹管(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压板(7),所述框体(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导向槽(8),所述压板(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远离压板(7)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8)的内腔,所述框体(1)底部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相对一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至竖板(10)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车轮(12),所述转杆(11)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3),所述竖板(10)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4),所述横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转轴的底部贯穿至横板(14)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6)啮合,所述框体(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杆(17),所述竖杆(17)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8),所述框体(1)右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9),所述框体(1)的右侧开设有卡槽(20),所述活动板(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管(21),所述横管(21)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卡杆(22),所述卡杆(22)的左端依次贯穿横管(21)和活动板(19)并延伸至卡槽(20)的内腔,所述卡杆(22)的表面固定套设有限位板(23),所述卡杆(22)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的左端与限位板(23)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4)的右端与横管(2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23)和弹簧(24)均位于横管(21)内腔,所述活动板(19)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杆(26),所述框体(1)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27),所述活动板(19)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的右侧延伸至滑槽(27)的内腔,所述框体(1)底部右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9),所述箱体(29)内腔的底部放置有蓄电池(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31),所述螺纹管(5)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的左侧延伸至限位槽(31)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9)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33),所述箱门(3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器(34)分别与电机(15)和蓄电池(30)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和螺纹杆(3)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螺纹杆(3)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0)和转杆(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设在转杆(11)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4)的顶部开设有与电机(15)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15)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21)的两侧和活动板(19)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杆(2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卡杆(22)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卡杆(2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使用材料的总称,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从仓库运输到建筑工地时需要使用到转运装置,但是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具备适应性强、便于进行调节和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框体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螺纹杆位于框体内腔一端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螺纹管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框体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压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远离压板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所述框体底部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相对一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至竖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竖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底部贯穿至横板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框体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框体右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框体的右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左端依次贯穿横管和活动板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限位板,所述卡杆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与限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横管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和弹簧均位于横管内腔,所述活动板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框体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延伸至滑槽的内腔,所述框体底部右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放置有蓄电池。
[0005] 优选的,所述框体内腔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管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
[0006]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螺纹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
[0009] 优选的,所述竖板和转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设在转杆的表面。
[0010]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与电机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0011] 优选的,所述横管的两侧和活动板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杆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卡杆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卡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 1、本实用新型通过框体、固定块、螺纹杆、转盘、螺纹管、连接杆、压板、导向槽、导向块、竖板、转杆、车轮、第一锥形齿轮、横板、电机、第二锥形齿轮、竖杆、万向轮、活动板、卡槽、横管、卡杆、限位板、弹簧、连接板、握杆、滑槽、滑块、箱体和蓄电池进行配合,具备适应性强、便于进行调节和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14]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对活动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导向槽和导向块,对压板进行固定,防止压板移动时倾斜,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对螺纹管的移动轨迹进行固定,防止螺纹管的转动,通过设置箱门和把手,便于蓄电池从箱体内取出,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对螺纹杆进行支撑固定,使螺纹杆在转动时不受到固定块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对转杆进行固定,使转杆在转动时不受到竖板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使电机转轴在转动时不受到横板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使卡杆在移动时不受到活动板和横管的影响。

实施方案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3,一种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底部贯穿固定块2并延伸至框体1的内腔,螺纹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4,螺纹杆3位于框体1内腔一端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5,螺纹管5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远离螺纹管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压板7,框体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导向槽8,压板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9,导向块9远离压板7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8的内腔,框体1底部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0,竖板10相对一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转杆11,转杆11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至竖板10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车轮12,转杆11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3,竖板10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4,横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转轴的底部贯穿至横板14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6,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6啮合,框体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杆17,竖杆17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8,框体1右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9,框体1的右侧开设有卡槽
20,活动板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管21,横管21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卡杆22,卡杆22的左端依次贯穿横管21和活动板19并延伸至卡槽20的内腔,卡杆22的表面固定套设有限位板23,卡杆22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弹簧24,弹簧24的左端与限位板23的右侧固定连接,弹簧24的右端与横管2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限位板23和弹簧24均位于横管21内腔,活动板19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杆26,框体1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27,活动板19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8,滑块28的右侧延伸至滑槽27的内腔,框体1底部右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9,箱体29内腔的底部放置有蓄电池30,通过设置滑槽27和滑块28,对活动板19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导向槽8和导向块
9,对压板7进行固定,防止压板7移动时倾斜,框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31,螺纹管5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限位块32的左侧延伸至限位槽31的内腔,通过设置限位槽31和限位块32,对螺纹管5的移动轨迹进行固定,防止螺纹管5的转动,箱体29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33,箱门3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箱门33和把手,便于蓄电池30从箱体29内取出,连接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4,控制器34分别与电机
15和蓄电池30电性连接,固定块2和螺纹杆3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螺纹杆3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对螺纹杆3进行支撑固定,使螺纹杆3在转动时不受到固定块2的影响,竖板10和转杆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设在转杆11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对转杆11进行固定,使转杆11在转动时不受到竖板10的影响,横板14的顶部开设有与电机15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电机15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使电机15转轴在转动时不受到横板14的影响,横管21的两侧和活动板19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杆2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卡杆22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卡杆2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环,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使卡杆22在移动时不受到活动板19和横管21的影响,通过框体1、固定块2、螺纹杆3、转盘4、螺纹管5、连接杆6、压板7、导向槽8、导向块9、竖板10、转杆
11、车轮12、第一锥形齿轮13、横板14、电机15、第二锥形齿轮16、竖杆17、万向轮18、活动板
19、卡槽20、横管21、卡杆22、限位板23、弹簧24、连接板25、握杆26、滑槽27、滑块28、箱体29和蓄电池30进行配合,具备适应性强、便于进行调节和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21] 使用时,将建筑材料放置到框体1内,用手转动转盘4,转盘4的转动带动螺纹杆3的转动,螺纹杆3的转动带动螺纹管5往下移动,螺纹管5的往下移动带动连接杆6下移旋转,连接杆6的下移旋转带动压板7往右移动与建筑材料紧密接触,从而对建筑材料进行固定,进而避免了建筑材料在运输时与框体1的内壁发生碰撞,当转运装置需要进行移动时,控制器34控制电机15转轴的运行,电机15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6的转动,第二锥形齿轮
16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3、转杆11和车轮12的转动,从而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更加的省力方便,节约人力,当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时,需要对握杆26的高度进行调节,用手握住握杆26往上移动,握杆26的往上移动带动连接板25、活动板19和横管21往上移动,横管21往上移动使框体1对卡杆22进行挤压,由于卡杆22左端的斜面设计,使卡杆22的左端移动到第二通孔内,当握杆26移动到舒适的位置时,卡杆22的左端与卡槽20正对,由于弹簧24的弹力带动卡杆22的左端穿插到卡槽20内,从而对活动板19进行固定,使握杆26固定在舒适的位置,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
[0022]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0023] 综上所述:该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通过框体1、固定块2、螺纹杆3、转盘4、螺纹管5、连接杆6、压板7、导向槽8、导向块9、竖板10、转杆11、车轮12、第一锥形齿轮13、横板14、电机15、第二锥形齿轮16、竖杆17、万向轮18、活动板19、卡槽20、横管21、卡杆22、限位板23、弹簧24、连接板25、握杆26、滑槽27、滑块28、箱体29和蓄电池30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转运装置适应性差,转运装置内部空间大小为固定设计,从而导致建筑材料与运输装置的内壁相互撞击,容易导致建筑材料的损坏,并且推动手杆不能够进行高度的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不具备机械助力带动转运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多人进行推动,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右视剖视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8] 图中:1框体、2固定块、3螺纹杆、4转盘、5螺纹管、6连接杆、7压板、8导向槽、9导向块、10竖板、11转杆、12车轮、13第一锥形齿轮、14横板、15电机、16第二锥形齿轮、17竖杆、18万向轮、19活动板、20卡槽、21横管、22卡杆、23限位板、24弹簧、25连接板、26握杆、27滑槽、28滑块、29箱体、30蓄电池、31限位槽、32限位块、33箱门、34控制器。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