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闽江学院 > 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7-09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11-1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5-05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7-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616455.9 申请日 2019-07-09
公开/公告号 CN110380403B 公开/公告日 2020-05-05
授权日 2020-05-05 预估到期日 2039-07-09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H02J1/14H02J1/10H02J7/35 主分类号 H02J1/14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闽江学院 当前专利权人 闽江学院
发明人 汪星一、钟智雄、伍文才、万芳 第一发明人 汪星一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宫路200号 邮编 350108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4
申请人所在省 福建省 申请人所在市 福建省福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钱莉、蔡学俊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首先搭建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并采用物理学原理以及T‑S模型的方法去表达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的非线性动态。考虑到网络延时通信的多模态切换对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延时补偿的可达集切换控制器,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5-05 授权
2 2019-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J 1/14 专利申请号: 201910616455.9 申请日: 2019.07.09
3 2019-10-25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搭建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其中,所述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板、DC/DC模块、双向DC/DC模块、铅酸电池和直流负载;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所述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连接;所述铅酸电池通过所述双向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还与所述铅酸电池连接;
步骤S2:根据物理学原理以及T-S模型的表达方法,建立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模型;
步骤S3:设计基于可达集切换网络延时估计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网络延时的信号摄动被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
步骤S4:设计基于延时补偿的可达集切换控制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欠功率模式下,建立带升压转换器的铅酸电池动态模型,如公式(1)所示:
式中,LA表示铅酸电池,φm,LA是流入电源内部的电流,φ1,LA是流入电阻R1,LA的电流,R0,LAR1,LAR2,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阻,C0,LA和C1,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容,LLA是双向DC/DC转换器的电感,u3表示双向DC/DC转换器工作在升压模式的控制输入,v0,LA表示电阻R0,LA的两端电压,vLA是铅酸电池输出端电压,Gp,LA是铅酸电池内部参数, 是它的导数,vPN,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压, 是它的导数,φp,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流;
带降压转换器的光伏发电动态模型如公式(2)所示:
式中,PV表示光伏发电板,φPV和vPV分别是光伏发电板的电流和电压,CPV和C0,PV分别是光伏发电板的输出电容和输入电容,LPV的光伏发电板的输出电感,R0,PV和RL,PV和RM,PV是光伏发电板的电阻,φL,PV是流过电感LPV的电流,VD,PV是二极管两端电压,φ0,PV和v0,PV分别是流过电阻R0,PV的电流和R0,PV两端电压,u1是表示双向DC/DC转换器工作在降压模式的控制输入;
在欠功率模式下,光伏电源和铅酸电池都可以提供给直流负载;根据戴维南定理得:
v0,LA=φ0,LARline,LA+(φ0,LA+φ0,PV)Rload,
v0,PV=φ0,PVRline,PV+(φ0,LA+φ0,PV)Rload,   (3)
式中Rline,LA和Rline,PV分别是铅酸电池和光伏系统中电力线的电阻,Rload是负载电阻。
为了光伏发电板达到MPPT的输出效果,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L和C0是转换器内部的电感与电容;u表示占空比取值u∈[0,1];φpv是太阳能光伏的输出电流,v*是最大功率追踪的参考电压误差; 其中电子储能q=1.6
×10-19C, 是结构性的特征参数取值在φ∈[1,5],玻尔兹曼常数K=1.3805×10-23J/OK,T是太阳能光伏温度;np是并行发电单元与串级发电单元的数量;Irs是逆饱和电流;
令e0,LA=v0,LA-vref,e0,PV=v0,PV-vref,ePV=vPV-v*;结合公式(1)—(4),得到以下的微分方程:
令x (t)=[φ1,LA  φm,LA  e0 ,LA  epv  φL,PV  e0 ,PV]T ,并选择
作为模糊前件变量,那么非线性
系统由以下模糊系统表达: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直到z10是 那么
式中 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是推理规则的数量; 是模
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
矩阵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
第l个局部模型{Al,Bl}和干扰ω(t)定义如下:
k1=C0,LARload,k2=C0,PVRload,k3=Rline,LA+Rload,k4=Rline,PV+Rload,步骤S22:在可接受功率模式下,系统模型如下:
令e0,PV=v0,PV-vref和ePV=vPV-v*,其中v*在式(5)中定义,vrefis输出电压参考值;x(t)=[ePV φL,PV e0,PV]T,选择 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得到增益的模糊系统如
下: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z4是 那么
式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模糊
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
阵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测量变量;第l个局
部模型{Al,Bl}和干扰项ω(t)得出如下:
步骤S23:在过功率模式下,系统模型如下:
在过剩功率模式下,将光伏电源提供给直流负载和铅酸蓄电池;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令x(t) =[φ1,LA  φm ,LA  φL,LA  epv  φL,PV  e0 ,PV]T并选择
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增益模糊系统由以
下得到:
系统规则 是 z2是 ……,z9是 那么
其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中r是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
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
态矩阵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
第l个局部变量{Al,Bl}和干扰项ω(t)由下式得出:
步骤S24:基于欠功率、可接受和过功率三种模式,经过离散化进一步建立互为切换的离散系统模型如下:
x(t+1)=Ai(μ)x(t)+Bi(μ)u(t)+Di(μ)d(t),   (15)
式中, i∈
[1,2,3],这里的i表示切换系统的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31:考虑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输出信号为:
式中 是系统输出,其中 表示系统输出矩阵的阶,Ci是输出矩阵,∈表示
未知的网络延时;
首先将延时定义为如下的扰动:
ω(t)=Ci[x(t-∈)-x(t)],   (17)
从式(17)中看出,将式(16)的公式输入信号改写如下:
定义 并引入模糊变量σ(μ);从式(15)和(18)可得:
其中,
基于增益模糊系统(19),构造了一个观测器如下:
式中 是一个辅助系统的状态;进一步定义:
是属于非奇异矩阵,并且
从式(19)到(23)得:
由于 是非奇异矩阵,式(24)中的估计误差系统写为:
式中,
假设网络延时信号的扰动是有界的,且满足以下不等式:
式中, 是一个正数;
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 和 使式(24)和(25)保持
t≥0};
估计误差系统(24)的可达集以椭球为界:
其中,P=PT>0;
步骤S32:建立以下Lyapunov函数:
V(t)=εT(t)Pε(t),   (28)
其中, 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
令0<γ<1,则有:
其中,
当 有式(29)推出,
得出ΔV(t)<0时,ΔV(t)=V(t+1)-V(t);
通过锥补定理把式(30)中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
令 并提取模糊前件变量,那么得到:估计误差系统(16)的可达集
在 是 有 界的 ,如 果存 在 正 定对 称 矩阵
观测器增益矩阵 和标量 γ>0,
所有 以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立:
Φl<0,1≤l≤r,   (32)
式中,
并且
步骤S33:计算相应的模糊观测器增益,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41:根据增广观测器(21),设计补偿控制器为:
式中
将式(38)代入式(15),得到:
其中
步骤S42:将式(36)中的闭环控制系统重构如下:
式中
根据以下Lyapunov函数:
式中
其中
由式(37)—(40)得到:
其中
此外,定义乘法 由式(37)得:
由式(41)—(43)知以下不等式成立:
其中
为了将不等式(44)转换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直接将 指定为:
式中 是非奇异矩阵,并且
步骤S43:由J(t)<0,得:
得出:
定义 则有:
步骤S44:进一步得到如下结论,公式(35)中的模糊控制器保证模糊系统(36)的可达集在 内是有界的,如果存在矩阵
并且标
量 γ>0,得到以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立:
Σl<0,1≤l≤r   (49)
式中,
Φl(2)=G(1)Bl-JG(3),
Φl(4)=G(2)Bl-G(3),
Φl(6)=G(4)Bl-JG(3),
Φl(8)=G(5)Bl-G(3),
控制器增益可以被计算如下:
步骤S44:将最小化 的可达集问题转化为矩阵不等式 和(49)的求解,其
中 得到 假设扰动是有界的,即:
其中 是一个标量;
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如下所示:
和 使得式(39)和(51)满足t≥0}   (53)
此时闭环控制系统(36)的可达集受以下椭球体的限制:
其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直流微电网存在多模态切换去维持能量的平衡,而直流微电网的多模态切换会使得电网波动,影响其稳定运行。同时,为了降低传统点对点通信的成本和检修上的不便,直流微电网各个发电单元与变换器之间的信号传输都是基于网络通信,具有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的特性使得更难以保证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0004]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步骤S1:搭建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其中,所述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板、DC/DC模块、双向DC/DC模块、铅酸蓄电池和直流负载;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所述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连接;所述铅酸电池通过所述双向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还与所述铅酸电池连接;
[0006] 步骤S2:根据物理学原理以及T-S模型的表达方法,建立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模型;
[0007] 步骤S3:设计基于可达集切换网络延时估计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网络延时的信号摄动被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
[0008] 步骤S4:设计基于延时补偿的可达集切换控制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 步骤S21:在欠功率模式下,建立带升压转换器的铅酸蓄电池动态模型,如公式(1)所示:
[0011]
[0012] 式中,LA表示铅酸电池系统,φmm,LA是流入电源内部的电流,φ1,LA是流入电阻R1,LA的电流,R0,LAR1,LAR2,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阻,C0,LA和C1,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容,LLA是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感,u3表示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升压模式的控制输入,v0,LA表示电阻R0,LA的两端电压,vLA是铅酸电池输出端电压,Gp,LA是铅酸电池内部参数, 是它的导数,vPN,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压, 是它的导数,φp,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流;
[0013] 带降压变换器的光伏发电动态模型如公式(2)所示:
[0014]
[0015] 式中,PV表示光伏发电系统,φPV和vPV分别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流和电压,CPV和C0,PV分别是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容和输入电容,LPV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感,R0,PV和RL,PV和RM,PV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电阻,φL,PV是流过电感LPV的电流,VD,PV是二极管两端电压,φ0,PV和v0,PV分别是流过电阻R0,PV的电流和R0,PV两端电压,u1是表示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降压模式的控制输入;
[0016] 在欠功率模式下,光伏电源和铅酸电池都可以提供给直流负载;根据戴维南定理得:
[0017] v0,LA=φ0,LARline,LA+(φ0,LA+φ0,PV)Rload,
[0018] v0,PV=φ0,PVRline,PV+(φ0,LA+φ0,PV)Rload,  (3)
[0019] 式中Rline,LA和Rline,PV分别是铅酸电池和光伏系统中电力线的电阻,Rload是负载电阻。
[0020] 为了光伏发电系统达到MPPT的输出效果,可由下式计算:
[0021]
[0022] 其中L和C0是变换器内部的电感与电容;u表示占空比取值u∈[0,1];φpv是太阳能光伏的输出电流,v*是最大功率追踪的参考电压误差; 其中电子储能q=1.6×10-19C, 是结构性的特征参数取值在u∈[1,5],玻尔兹曼常数K=1.3805×10-23J/OK,T是太阳能光伏温度;np是并行发电单元与串级发电单元的数量;Irs是逆饱和电流;
[0023] 令e0,LA=v0,LA-vref,e0,PV=v0,PV-vref,ePV=vPV-v*;结合公式(1)-(4),得到以下的微分方程:
[0024]
[0025] 令x(t)=[φ1,LA  φm,LA  e0,LA  epv  φL,PV  e0,PV]T,并选择作为模糊前件变量,那么非线性系统由
以下模糊系统表达:
[0026]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直到z10是 那么
[0027]
[0028] 式中 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是推理规则的数量;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阵
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第l个局
部模型{Al,Bl}和干扰ω(t)定义如下:
[0029]
[0030]
[0031] k1=C0,LARload,k2=C0,PVRload,k3=Rline,LA+Rload,k4=Rline,PV+Rload,[0032]
[0033]
[0034]
[0035]
[0036] 步骤S22:在可接受功率模式下,系统模型如下:
[0037]
[0038] 令e0,PV=v0,PV-vref和ePV=vPV-v*,其中v*在式(5)中定义,vrefis输出电压参考值;x(t)=[ePV φL,PV e0,PV]T,选择 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得到增益的模糊系统如下:
[0039]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z4是 那么
[0040]
[0041] 式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阵的
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测量变量;第l个局部模型
{Al,Bl}和干扰项ω(t)得出如下:
[0042]
[0043]
[0044] 步骤S23:在过功率模式下,系统模型如下:
[0045]
[0046]
[0047] 在过剩功率模式下,将光伏电源提供给直流负载和铅酸蓄电池;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0048]
[0049] 令x(t)=[φ1,LA  φm,LA  φL,LA  epv  φL,PV  e0,PV]T并选择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增益模糊系统由以下得到:
系统规则 IFz1是 z2是 ……,z9是 那么
[0050]
[0051] 其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中r是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
阵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第l个
局部变量{Al,Bl}和干扰项ω(t)由下式得出:
[0052]
[0053]
[0054]
[0055]
[0056] 步骤S24:基于欠功率、可接受和过功率三种模式,经过离散化进一步建立互为切换的离散系统模型如下:
[0057] x(t+1)=Ai(μ)x(t)+Bi(μ)u(t)+Di(μ)d(t),  (15)
[0058] 式中,这里的i表
示切换系统的个数;
[005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0060] 步骤S31:考虑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输出信号为:
[0061]
[0062] 式中 是系统输出,其中 表示系统输出矩阵的阶,Ci是输出矩阵,∈表示未知的网络延时;
[0063] 首先将延时定义为如下的扰动:
[0064] ω(t)=Ci[x(t-∈)-x(t)],  (17)
[0065] 从式(17)中看出,将式(16)的公式输入信号改写如下:
[0066]
[0067] 定义 并引入模糊变量σ(μ);从式(15)和(18)可得:
[0068]
[0069] 其中,
[0070]
[0071] 基于增益模糊系统(19),构造了一个观测器如下:
[0072]
[0073] 式中 是一个辅助系统的状态;进一步定义:
[0074]
[0075] 是属于非奇异矩阵,并且
[0076]
[0077] 从式(19)到(23)得:
[0078]
[0079] 由于 是非奇异矩阵,式(24)中的估计误差系统写为:
[0080]
[0081] 式中,
[0082] 假设网络延时信号的扰动是有界的,且满足以下不等式:
[0083]
[0084] 式中, 是一个正数。
[0085] 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 和 使式(24)和(25)保持t≥0};
[0086] 估计误差系统(24)的可达集以椭球为界:
[0087]
[0088] 其中,P=PT>0。
[0089] 步骤S32:建立以下Lyapunov函数:
[0090] V(t)=εT(t)Pε(t),  (28)
[0091] 其中, 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
[0092] 令0<γ<1,则有:
[0093]
[0094] 其中,
[0095] 当 有式(29)推出,
[0096]
[0097] 得出ΔV(t)<0时,ΔV(t)=V(t+1)-V(t);
[0098] 通过锥补定理把式(30)中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
[0099]
[0100] 令 并提取模糊前件变量,那么得到:估计误差系统(16)的可达集在 是有界的 ,如果存在正定对称矩阵
观测器增益矩阵 和标量 γ>0,所有 以
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立:
[0101] Φl<0,1≤l≤r,  (32)
[0102] 式中,
[0103]
[0104] 并月
[0105] 步骤S33:计算相应的模糊观测器增益,如下:
[0106]
[010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步骤如下:
[0108] 步骤S41:根据增广观测器(21),设计补偿控制器为:
[0109]
[0110] 式中
[0111] 将式(38)代入式(15),得到:
[0112]
[0113] 其中
[0114] 步骤S42:将式(36)中的闭环控制系统重构如下:
[0115]
[0116] 式中
[0117]
[0118] 然后,根据以下Lyapunov函数:
[0119]
[0120] 式中
[0121]
[0122] 其中
[0123] 由式(37)一(40)得到:
[0124]
[0125] 其中,
[0126]
[0127]
[0128] 此外,定义乘法 由式(39)得:
[0129]
[0130] 由式(41)-(43)知以下不等式成立:
[0131]
[0132] 其中
[0133] 为了将不等式(44)转换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直接将 指定为:
[0134]
[0135] 式中 是非奇异矩阵,并且
[0136] 步骤S43:由J(t)<0,得:
[0137]
[0138] 得出:
[0139]
[0140] 定义 则有:
[0141]
[0142] 步骤S44:进一步得到如下结论,将式(35)中的模糊控制器保证模糊系统(15)的可达集在 内是有界的,如果存在矩阵并且标量 γ>0,得到以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
立:
[0143] ∑l<0,1≤l≤r  (49)
[0144] 式中,
[0145]
[0146]
[0147]
[0148]
[0149]
[0150]
[0151] 计算控制器增益如下:
[0152]
[0153] 步骤S45:将最小化 的可达集问题转化为矩阵不等式 和(49)的求解,其中 得到 假设扰动是有界的,即:
[0154]
[0155] 其中 是一个标量;
[0156] 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如下所示:
[0157]
[0158] 此时闭环控制系统(36)的可达集受以下椭球体的限制:
[0159]
[0160] 其中
[016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0162] (1)本发明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可达集方法的观测器,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延时信号摄动估计误差限定在有界的范围内。
[0163] (2)在设计观测器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基于可达集方法的反馈补偿器,使得网络延时信号的影响可以被减小到最低的限度,使得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实施方案

[0166]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延时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67] 步骤S1:搭建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其中,所述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板、DC/DC模块、双向DC/DC模块、铅酸蓄电池和直流负载;所述光伏发电板与所述DC/DC模块连接后再与所述的直流负载连接、所述铅酸电池和所述双向DC/DC模块连接后再与所述的直流负载连接;
[0168] 步骤S2:根据物理学原理以及T-S模型的表达方法,建立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模型;
[0169] 步骤S3: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可达集切换网络延时估计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网络延时的信号摄动被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
[0170] 步骤S4:考虑到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对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工作非常重要,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延时补偿的可达集切换控制器,用以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
[0171]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物理学原理以及T-S模型的表达方法,建立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模型。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72] 步骤S21:首先考虑欠功率模式,该模式表示最大可用功率小于功率需求的情况。具体而言,太阳能光伏功率不足以满足直流负载。太阳能光伏发电采用MPPT算法,铅酸蓄电池作为电压源,通过蓄电池放电操作来补充能量需求。为了使用模糊控制方法获得精确的电流共享和理想的电压调节,直流总线电压在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时达到其最小可接受值。在欠功率模式下,建立带升压转换器的铅酸蓄电池动态模型,如公式(1)所示:
[0173]
[0174] 式中,LA表示铅酸电池系统,φmm,LA是流入电源内部的电流,φ1,LA是流入电阻R1,LA的电流,R0,LAR1,LAR2,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阻,C0,LA和C1,LA是铅酸电池内部的电容,LLA是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感,u3表示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升压模式的控制输入,v0,LA表示电阻R0,LA的两端电压,vLA是铅酸电池输出端电压,Gp,LA是铅酸电池内部参数, 是它的导数,vPN,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压, 是它的导数,φp,LA是电阻R0,LA和R2,LA之间的端点对地电流。
[0175] 带降压变换器的光伏发电动态模型如公式(2)所示:
[0176]
[0177] 式中,PV表示光伏发电系统,φPV和vPV分别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流和电压,CPV和C0,PV分别是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容和输入电容,LPV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感,R0,PV和RL,PV和RM,PV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电阻,φL,PV是流过电感LPV的电流,VD,PV是二极管两端电压,φ0,PV和v0,PV分别是流过电阻R0,PV的电流和R0,PV两端电压,u1是表示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降压模式的控制输入。
[0178] 在欠功率模式下,光伏电源和铅酸电池都可以提供给直流负载。根据戴维南定理可得:
[0179] v0,LA=φ0,LARline,LA+(φ0,LA+φ0,PV)Rload,
[0180] v0,PV=φ0,PVRline,PV+(φ0,LA+φ0,PV)Rload,  (3)
[0181] 式中Rline,LA和Rlline,PV分别是铅酸电池和光伏系统中电力线的电阻,Rload是负载电阻。
[0182] 为了光伏发电系统达到MPPT的输出效果,可由下式计算:
[0183]
[0184] 其中L和C0是变换器内部的电感与电容;u表示占空比取值u∈[0,1];φpv是太阳能光伏的输出电流,v*是最大功率追踪的参考电压误差; 其中电子储能q=1.6×10-19C, 是结构性的特征参数取值在u∈[1,5],玻尔兹曼常数K=1.3805×10-23J/oK,T是太阳能光伏温度;np是并行发电单元与串级发电单元的数量;Irs是逆饱和电流。
[0185] 定义e0,LA=v0,LA-vref,e0,PV=v0,PV-vref,ePV=vPV-v*。结合公式(1)-(4),得到以下的微分方程:
[0186]
[0187] 定义x(t)=[φ1,LA  φm,LA  e0,LA  epv  φL,PV  e0,PV]T,并选择作为模糊前件变量,那么非线性系统可以由以下模糊系统表达:
[0188]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直到z10是 那么
[0189]
[0190] 式中 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是推理规则的数量;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阵
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第l个局
部模型{Al,Bl}和干扰ω(t)定义如下:
[0191]
[0192]
[0193] k1=C0,LARload,k2=C0,PVRload,k3=Rline,LA+Rload,k4=Rline,PV+Rload,[0194]
[0195]
[0196]
[0197]
[0198] 步骤S22:其次考虑可接受功率模式,在该模式下,直流发电系统以孤岛模式运行。太阳能光伏功率基本上足以满足直流负载的用电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铅酸蓄电池不起作用。光伏发电系统采用MPPT算法,通过模糊跟踪控制器来调节直流总线电压。光伏系统和负载之间保持功率平衡,系统模型如下:
[0199]
[0200] 定义e0,PV=v0,PV-vref和ePV=vPV-v*,其中v*在式(5)中定义,vrefis输出电压参考值。x(t)=[ePV φL,PV e0,PV]T,选择 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得到增益的模糊系
统如下:
[0201] 系统规则 如果z1是 z2是 ……,z4是 那么
[0202]
[0203] 式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r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阵的
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测量变量;第l个局部模型
{Al,Bl}和干扰项ω(t)得出如下:
[0204]
[0205]
[0206] 步骤S23:考虑过功率模式,在该模式下,光伏发电系统采用MPPT算法。由于太阳能光伏功率大于直流负载功率,直流电压增大。多余的电能被用于给铅酸蓄电池充电。因此,蓄电池通过充电来调节直流总线电压。铅酸蓄电池作为负载工作,因此可得到系统模型如下:
[0207]
[0208]
[0209] 在过剩功率模式下,可将光伏电源提供给直流负载和铅酸蓄电池。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0210]
[0211] 定义x(t)=[φ1,LA  φm,LA  φL,LA  epv  φL,PV  e0,PV]T并选择作为模糊前件变量,增益模糊系统可以由以下得到:
[0212] 系统规则 IFz1是 z2是 ……,z9是 那么
[0213]
[0214] 其中 表示第l个模糊推理规则; 中r是推理规则的个数; 是模糊集; 和 分别表示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其中 表示系统状态矩
阵的阶,其中 表示系统控制输入矩阵的阶; 是可测量的变量;第l个
局部变量{Al,Bl}和干扰项ω(t)由下式得出:
[0215]
[0216]
[0217]
[0218]
[0219] 步骤S24:基于欠功率、可接受和过功率三种模式,经过离散化进一步建立互为切换的离散系统模型如下:
[0220] x(t+1)=Ai(μ)x(t)+Bi(μ)u(t)+Di(μ)d(t),  (15)
[0221] 式中,这里的i表示
切换系统的个数。
[0222]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对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工作非常重要,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可达集切换网络延时估计器,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网络延时的信号变动被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所述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0223] 步骤S31:考虑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输出信号可得到:
[0224]
[0225] 式中 是系统输出,其中 表示系统输出矩阵的阶,Ci是输出矩阵,∈表示未知的网络延时;
[0226] 首先将式延时定义为如下的扰动:
[0227] ω(t)=Ci[x(t-∈)-x(t)],  (17)
[0228] 从式(17)中可以看出,将式(16)的公式输入信号改写如下:
[0229]
[0230] 定义 并引入模糊变量σ(μ)。从式(15)和(18)可得:
[0231]
[0232] 其中,
[0233]
[0234] 基于增益模糊系统(19),构造了一个观测器如下:
[0235]
[0236] 式中 是一个辅助系统的状态。
[0237] 现在,我们进一步定义:
[0238]
[0239] 显而易见,是属于非奇异矩阵,并且
[0240]
[0241] 从式(19)到(23)可得:
[0242]
[0243] 由于 是非奇异矩阵,式(24)中的估计误差系统可写为:
[0244]
[0245] 式中,
[0246] 现在假设网络延时信号的扰动是有界的,且满足以下不等式:
[0247]
[0248] 式中, 是一个正数。
[0249] 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 和 使式(24)和(25)保持t≥0}。
[0250] 估计误差系统(24)的可达集以椭球为界:
[0251]
[0252] 其中,P=PT>0。
[0253] 步骤S32:建立以下Lyapunov函数:
[0254] V(t)=εT(t)Pε(t),  (28)
[0255] 其中, 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
[0256] 定义0<γ<1,则有:
[0257]
[0258] 其中,
[0259] 当 有式(29)可推出,
[0260]
[0261] 可得出ΔV(t)<0时,ΔV(t)=V(t+1)-V(t)。
[0262] 通过锥补定理把式(30)中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可得到:
[0263]
[0264] 定义 并提取模糊前件变量,那么可以得到:估计误差系统(16)的可达集在 是有界的,如果存在正定对称矩阵
观测器增益矩阵 和标量 γ>0,所有 以
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立:
[0265] Φl<0,1≤l≤r,  (32)
[0266] 式中,
[0267]
[0268] 并且
[0269] 步骤S33:计算相应的模糊观测器增益,如下:
[0270]
[0271]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考虑到网络延时的多模态切换对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工作非常重要,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网络延时多模态切换问题设计基于延时补偿的可达集切换控制器,使得直流微电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其稳态性能。具体步骤如下:
[0272] 步骤S41:根据增广观测器(21),设计补偿控制器为:
[0273]
[0274] 式中
[0275] 将式(38)代入式(15),得到:
[0276]
[0277] 其中
[0278] 步骤S42:将式(36)中的闭环控制系统重构如下:
[0279]
[0280] 式中
[0281]
[0282] 根据以下LyapunoV函数:
[0283]
[0284] 式中
[0285]
[0286] 其中
[0287] 由式(37)-(40)得到:
[0288]
[0289] 其中
[0290]
[0291]
[0292] 此外,定义乘法 由式(37)得:
[0293]
[0294] 由式(41)-(43)知以下不等式成立:
[0295]
[0296] 其中
[0297] 为了将不等式(44)转换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直接将 指定为:
[0298]
[0299] 式中 是非奇异矩阵,并且
[0300]
[0301] 步骤S43:由J(t)<0,得:
[0302]
[0303] 得出:
[0304]
[0305] 定义 则有:
[0306]
[0307] 步骤S44:进一步得到如下结论,公式(35)中的模糊控制器保证模糊系统(36)的可达集在 内是有界的,如果存在矩阵并且标量 γ>0,得到以下线性矩阵不等式成
立:
[0308] ∑l<0,1≤l≤r  (49)
[0309] 式中,
[0310]
[0311]
[0312]
[0313]
[0314]
[0315]
[0316] 控制器增益可以被计算如下:
[0317]
[0318] 步骤S45:将最小化 的可达集问题转化为矩阵不等式 和(49)的求解,其中 得到 假设扰动是有界的,即:
[0319]
[0320] 其中 是一个标量;
[0321] 找到尽可能小的可达集,如下所示:
[0322]
[0323] 此时闭环控制系统(36)的可达集受以下椭球体的限制:
[0324]
[0325] 其中
[03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附图说明

[016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多模态切换系统图。
[016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