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金俊磊 >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2-20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0-07-07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8-03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0-02-20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010103995.X 申请日 2020-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1265915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3
授权日 2021-08-03 预估到期日 2040-02-20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01D17/02B01D17/022B01D17/025C02F1/40 主分类号 B01D17/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4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208545158U、CN205294995U、JP昭62-97613A、CN109553207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金俊磊 当前专利权人 金俊磊
发明人 金俊磊 第一发明人 金俊磊
地址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街道金狮村一区32号 邮编 3222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金华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邢万里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属于水油分离领域,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通过不均匀沉降浮膜的设置,在水油分界线处,由于吸水丝线的吸水性,可以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从左向右逐渐下沉与水面贴附,进而达到将水油分界线处的油向半通透分离箱处排开,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集中,进而加速水油分界线处油从右分离管处被分离的速度以及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效率,同时在扩容吸水绒毛和底坠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 摘要附图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8-03 授权
2 2020-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1D 17/02 专利申请号: 202010103995.X 申请日: 2020.02.20
3 2020-06-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填充有水油混合物,所述装置外壳(1)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半通透分离箱(2),所述半通透分离箱(2)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水油分离板(3),所述半通透分离箱(2)左侧的侧板和上水油分离板(3)均包括分离夹膜(31)和外支撑板(32),所述外支撑板(32)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夹膜(31)填充在外支撑板(32)内,所述装置外壳(1)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分离管(42),所述右分离管(42)与半通透分离箱(2)相通,所述装置外壳(1)左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分离管(41),多个所述左分离管(41)位于右分离管(42)上方,且多个左分离管(41)均与装置外壳(1)相通,所述水油混合物上表面铺设有不均匀沉降浮膜(5);所述不均匀沉降浮膜(5)包括塑料薄膜(51)和多个吸水丝线(52),多个所述吸水丝线(52)固定连接在塑料薄膜(51)下端;多个所述吸水丝线(52)从左到右密集程度以及长度均逐渐降低; 多个所述吸水丝线(52)在塑料薄膜(51)上的分布区域为塑料薄膜(51)整体的3/4‑4/5; 所述吸水丝线(52)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扩容吸水绒毛(6),所述扩容吸水绒毛(6)由吸水材质制成; 所述吸水丝线(52)末端固定连接有底坠(7),所述底坠(7)重量为5‑10g; 多个所述吸水丝线(52)上的底坠(7)重量不同,多个所述底坠(7)从左向右重量逐渐变轻,且最重和最轻的两个底坠(7)的重量差不超过5g; 所述底坠(7)为水滴状,且底坠(7)与吸水丝线(52)相连的端部为球面,所述底坠(7)远离吸水丝线(52)的端面为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夹膜(31)为亲油疏水材料,所述外支撑板(32)为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板(32)表面涂设有纳米自洁涂层,所述纳米自洁涂层厚度为0.1‑0.2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油分离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水份的分离。已知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在工业涂装领域,常用的油水分离方法有加热油水分离法、超滤(UF)膜分离法、吸附净化法。
[0003] 加热油水分离法:加热破乳,油漂浮到槽的液面,经吸油口收集,流入储油槽,脱油后的槽液经液位的挡板,除去较重的沉淀物后返回工作槽;超滤(UF)法再生脱脂法:经过预过滤(除去粗的垃圾、铁粉和渣等)的含油脱脂液,经超滤膜浓缩净化,将UF液(不含油的脱脂液)返回工作槽中;吸附除油法:它是利用亲油不清水的材料特性,通过这些材料不断与含油污的脱脂液接触,捕捉吸附槽液中的油污,工作原理为转动装置带动吸油带以特定的转速在辅槽内不停的旋转,将吸附的油污经挤油口挤至储油桶内。
[0004] 由于水分子和油分子的亲水亲油的差异性,使得水油可以自然分层,为水油分离提供了便利性,然而在分离过程中,在水油分层交界处的分离,由于液体的波动性,导致该部分在分离时,水油会互相掺和导致分离率有所降低,尤其是整个液面面积越大,水油会互相掺和的量更大,为了降低该掺和量,可以降低水油分离处的截面面积,然而这种方式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它通过不均匀沉降浮膜的设置,在水油分界线处,由于不同长度和不同密集度吸水丝线的吸水性,可以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从左向右逐渐下沉与水面贴附,进而达到将水油分界线处的油向半通透分离箱处排开,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集中,进而加速水油分界线处油从右分离管处被分离的速度以及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效率,同时在扩容吸水绒毛和底坠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填充有水油混合物,所述装置外壳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半通透分离箱,所述半通透分离箱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水油分离板,所述半通透分离箱左侧的侧板和上水油分离板均包括分离夹膜和外支撑板,所述外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夹膜填充在外支撑板内,所述装置外壳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分离管,所述右分离管与半通透分离箱相通,所述装置外壳左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分离管,多个所述左分离管位于右分离管上方,且多个左分离管均与装置外壳相通,所述水油混合物上表面铺设有不均匀沉降浮膜,通过不均匀沉降浮膜的设置,在水油分界线处,由于不同长度和不同密集度吸水丝线的吸水性,可以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从左向右逐渐下沉与水面贴附,进而达到将水油分界线处的油向半通透分离箱处排开,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集中,进而加速水油分界线处油从右分离管处被分离的速度以及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效率,同时在扩容吸水绒毛和底坠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夹膜为亲油疏水材料,使得油可以穿过上水油分离板和半通透分离箱侧板通过右分离管排出分离,而水被留在装置外壳内,所述外支撑板为网状结构,外支撑板用于保护分离夹膜,使得分离夹膜在进行水油分离时,分离夹膜不易被水油混合物在分离时破坏。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外支撑板表面涂设有纳米自洁涂层,所述纳米自洁涂层厚度为0.1‑0.2mm,使得油不易粘附在外支撑板表面,有效保持外支撑板的洁净,进而有效保持上水油分离板对水油分离的效果。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不均匀沉降浮膜包括塑料薄膜和多个吸水丝线,多个所述吸水丝线固定连接在塑料薄膜下端,吸水丝线具有吸水性,当大量的油从左分离管排出,不均匀沉降浮膜接近水油分界线时,吸水丝线逐渐与下方的水接触并吸水变重,进而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下落,逐渐接触水,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排开向一侧集中,便于其通过上水油分离板和半通透分离箱侧板从而从右分离管排出分离。
[0013]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水丝线从左到右密集程度以及长度均逐渐降低,使得塑料薄膜从左到右吸水强度以及吸水的时间均逐渐降低,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左侧先向下排开分界线上方的油,并逐渐将油向右排开,在右侧逐渐下沉的过程中,逐渐将分界线上方的油排进半通透分离箱内,从右分离管排出,进而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离效果。
[0014]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水丝线在塑料薄膜上的分布区域为塑料薄膜整体的3/4‑4/5,即塑料薄膜右侧没有吸水丝线的分布,该部分在水油分离时,会贴附在上水油分离板或半通透分离箱的表面,因而塑料薄膜右侧不设置吸水丝线,有效避免吸水丝线与半通透分离箱或上水油分离板缠绕在一起,降低不均匀沉降浮膜的损坏率。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丝线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扩容吸水绒毛,所述扩容吸水绒毛由吸水材质制成,通过扩容吸水绒毛可以有效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丝线末端固定连接有底坠,通过底坠可是提高吸水丝线的重量,便于吸水丝线向下穿过油与水接触,有效保证吸水丝线能够吸水,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下沉与水面贴附,所述底坠重量为5‑10g。
[0017]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水丝线上的底坠重量不同,多个所述底坠从左向右重量逐渐变轻,通过重量差,可以有效保证塑料薄膜可以从左向右逐渐下沉,进而达到向右侧排开油的效果,使得分界线附近的水油分离效率更高,且最重和最轻的两个底坠的重量差不超过5g,重量差过大,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稳定性较差,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左侧直接沉进水内,造成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速度和效果变差。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底坠为水滴状,且底坠与吸水丝线相连的端部为球面,所述底坠远离吸水丝线的端面为锥状,使得底坠不易浮在水面或油面上,使其能够排开油和水,进入到水内,进而有效保证吸水丝线和扩容吸水绒毛能够接触到水面,进行吸水。
[0019] 3.有益效果
[002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1] (1)本方案通过不均匀沉降浮膜的设置,在水油分界线处,由于不同长度和不同密集度吸水丝线的吸水性,可以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从左向右逐渐下沉与水面贴附,进而达到将水油分界线处的油向半通透分离箱处排开,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集中,进而加速水油分界线处油从右分离管处被分离的速度以及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效率,同时在扩容吸水绒毛和底坠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22] (2)分离夹膜为亲油疏水材料,使得油可以穿过上水油分离板和半通透分离箱侧板通过右分离管排出分离,而水被留在装置外壳内,外支撑板为网状结构,外支撑板用于保护分离夹膜,使得分离夹膜在进行水油分离时,分离夹膜不易被水油混合物在分离时破坏。
[0023] (3)外支撑板表面涂设有纳米自洁涂层,纳米自洁涂层厚度为0.1‑0.2mm,使得油不易粘附在外支撑板表面,有效保持外支撑板的洁净,进而有效保持上水油分离板对水油分离的效果。
[0024] (4)不均匀沉降浮膜包括塑料薄膜和多个吸水丝线,多个吸水丝线固定连接在塑料薄膜下端,吸水丝线具有吸水性,当大量的油从左分离管排出,不均匀沉降浮膜接近水油分界线时,吸水丝线逐渐与下方的水接触并吸水变重,进而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下落,逐渐接触水,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排开向一侧集中,便于其通过上水油分离板和半通透分离箱侧板从而从右分离管排出分离。
[0025] (5)多个吸水丝线从左到右密集程度以及长度均逐渐降低,使得塑料薄膜从左到右吸水强度以及吸水的时间均逐渐降低,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呈现左侧先向下排开分界线上方的油,并逐渐将油向右排开,在右侧逐渐下沉的过程中,逐渐将分界线上方的油排进半通透分离箱内,从右分离管排出,进而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离效果。
[0026] (6)多个吸水丝线在塑料薄膜上的分布区域为塑料薄膜整体的3/4‑4/5,即塑料薄膜右侧没有吸水丝线的分布,该部分在水油分离时,会贴附在上水油分离板或半通透分离箱的表面,因而塑料薄膜右侧不设置吸水丝线,有效避免吸水丝线与半通透分离箱或上水油分离板缠绕在一起,降低不均匀沉降浮膜的损坏率。
[0027] (7)吸水丝线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扩容吸水绒毛,扩容吸水绒毛由吸水材质制成,通过扩容吸水绒毛可以有效提高吸水丝线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28] (8)吸水丝线末端固定连接有底坠,通过底坠可是提高吸水丝线的重量,便于吸水丝线向下穿过油与水接触,有效保证吸水丝线能够吸水,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下沉与水面贴附,底坠重量为5‑10g。
[0029] (9)多个吸水丝线上的底坠重量不同,多个底坠从左向右重量逐渐变轻,通过重量差,可以有效保证塑料薄膜可以从左向右逐渐下沉,进而达到向右侧排开油的效果,使得分界线附近的水油分离效率更高,且最重和最轻的两个底坠的重量差不超过5g,重量差过大,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稳定性较差,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左侧直接沉进水内,造成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速度和效果变差。
[0030] (10)底坠为水滴状,且底坠与吸水丝线相连的端部为球面,底坠远离吸水丝线的端面为锥状,使得底坠不易浮在水面或油面上,使其能够排开油和水,进入到水内,进而有效保证吸水丝线和扩容吸水绒毛能够接触到水面,进行吸水。

实施方案

[004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6] 实施例1:
[0047] 请参阅图1‑2,一种水油交界高分离率环保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内部填充有水油混合物,装置外壳1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半通透分离箱2,半通透分离箱2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水油分离板3,装置外壳1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分离管42,水油分界线附近的油可以通过右分离管42处向外排出,提高分离率,右分离管42与半通透分离箱2相通,装置外壳1左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左分离管41,水油分层后,分界线上方较多的油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离分界线上方最近的左分离管41排出,进而加速水油分离的效率,多个左分离管41位于右分离管42上方,水油混合物上表面铺设有不均匀沉降浮膜5。
[0048] 请参阅图3,半通透分离箱2左侧的侧板和上水油分离板3均包括分离夹膜31和外支撑板32,外支撑板32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夹膜31填充在外支撑板32内,分离夹膜31为亲油疏水材料,使得油可以穿过上水油分离板3和半通透分离箱2侧板通过右分离管42排出分离,而水被留在装置外壳1内,外支撑板32为网状结构,外支撑板32用于保护分离夹膜31,使得分离夹膜31在进行水油分离时,分离夹膜31不易被水油混合物在分离时破坏,外支撑板32表面涂设有纳米自洁涂层,纳米自洁涂层厚度为0.1‑0.2mm,使得油不易粘附在外支撑板
32表面,有效保持外支撑板32的洁净,进而有效保持上水油分离板3对水油分离的效果。
[0049] 请参阅图4‑5,不均匀沉降浮膜5包括塑料薄膜51和多个吸水丝线52,多个吸水丝线52固定连接在塑料薄膜51下端,吸水丝线52具有吸水性,当大量的油从左分离管41排出,不均匀沉降浮膜5接近水油分界线时,吸水丝线52逐渐与下方的水接触并吸水变重,进而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5下落,逐渐接触水,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排开向一侧集中,便于其通过上水油分离板3和半通透分离箱2侧板从而从右分离管42排出分离,多个吸水丝线52从左到右密集程度以及长度均逐渐降低,使得塑料薄膜51从左到右吸水强度以及吸水的时间均逐渐降低,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5呈现左侧先向下排开分界线上方的油,并逐渐将油向右排开,在右侧逐渐下沉的过程中,逐渐将分界线上方的油排进半通透分离箱2内,从右分离管42排出,进而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离效果,多个吸水丝线52在塑料薄膜51上的分布区域为塑料薄膜51整体的3/4‑4/5,即塑料薄膜51右侧没有吸水丝线52的分布,该部分在水油分离时,会贴附在上水油分离板3或半通透分离箱2的表面,因而塑料薄膜51右侧不设置吸水丝线52,有效避免吸水丝线52与半通透分离箱2或上水油分离板3缠绕在一起,降低不均匀沉降浮膜5的损坏率。
[0050] 请参阅图6,吸水丝线52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扩容吸水绒毛6,扩容吸水绒毛6由吸水材质制成,通过扩容吸水绒毛6可以有效提高吸水丝线52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5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提高水油分离效率,吸水丝线52末端固定连接有底坠7,通过底坠7可是提高吸水丝线52的重量,便于吸水丝线52向下穿过油与水接触,有效保证吸水丝线52能够吸水,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5下沉与水面贴附,底坠7重量为5‑10g,多个吸水丝线52上的底坠7重量不同,多个底坠7从左向右重量逐渐变轻,通过重量差,可以有效保证塑料薄膜51可以从左向右逐渐下沉,进而达到向右侧排开油的效果,使得分界线附近的水油分离效率更高,且最重和最轻的两个底坠7的重量差不超过5g,重量差过大,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5稳定性较差,导致不均匀沉降浮膜5左侧直接沉进水内,造成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速度和效果变差,底坠7为水滴状,且底坠7与吸水丝线52相连的端部为球面,底坠7远离吸水丝线52的端面为锥状,使得底坠7不易浮在水面或油面上,使其能够排开油和水,进入到水内,进而有效保证吸水丝线52和扩容吸水绒毛6能够接触到水面,进行吸水。
[0051] 请参阅图7‑10,通过不均匀沉降浮膜5的设置,在水油分界线处,由于不同长度和不同密集度吸水丝线52的吸水性,可以使得不均匀沉降浮膜5呈现从左向右逐渐下沉与水面贴附,进而达到将水油分界线处的油向半通透分离箱2处排开,使得分界线上方的油被集中,进而加速水油分界线处油从右分离管42处被分离的速度以及分离度,提高水油分界线处水油分离效率,同时在扩容吸水绒毛6和底坠7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吸水丝线52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水油分界线处的不均匀沉降浮膜5从左向右下沉与水面贴附的速度,使得对于水油分界线上的油向右排开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水油分离效率。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的水油分离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的上水油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发明的不均匀沉降浮膜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发明的不均匀沉降浮膜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本发明的吸水丝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发明的水油刚分离到水油分界线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图7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发明的不均匀沉降浮膜刚下沉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0为本发明的不均匀沉降浮膜下沉一段时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中标号说明:
[0042] 1装置外壳、2半通透分离箱、3上水油分离板、31分离夹膜、32外支撑板、41左分离管、42右分离管、5不均匀沉降浮膜、51塑料薄膜、52吸水丝线、6扩容吸水绒毛、7底坠。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