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平庆义 >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9-03-26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6-21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0-02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9-03-26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910234676.X 申请日 2019-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9809204B 公开/公告日 2020-10-02
授权日 2020-10-02 预估到期日 2039-03-26
申请年 2019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5G65/40 主分类号 B65G65/4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平庆义 当前专利权人 平庆义
发明人 平庆义 第一发明人 平庆义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锦江家园8幢102室 邮编 325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温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针对现有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料斗容易堵塞,一旦堵塞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且辊筒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磨损,现有技术中并未涉及如何方便辊筒的更换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立板,本发明中,通过Z型杆的来回上下在料斗内进行搅动,防止料斗内的原料堵塞,将内辊筒对准转动轴移动即可完成内辊筒的安装,当外辊筒磨损时,拉动两个拉杆移动内辊筒,然后拧动螺栓即可更换已经磨损的外辊筒,通过两个推板的相互靠近可以压紧转动轴防止转动轴安装后产生晃动,通过卡杆移入卡槽可以固定柱转动轴,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 摘要附图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0-02 授权
2 2019-06-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5G 65/40 专利申请号: 201910234676.X 申请日: 2019.03.26
3 2019-05-2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立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立板(1)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料斗(3),其中一个立板(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转动孔(4),两个转动孔(4)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动孔(4)外,转动轴(5)的一端延伸至两个立板(1)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斜板(6),第一斜板(6)远离转动轴(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轴(7),斜轴(7)远离第一斜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斜板(8),第二斜板(8)远离斜轴(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轴(9),斜轴(7)上套接有活动轴(10),活动轴(10)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一侧开设有球形转动槽(12),球形转动槽(12)内活动安装有球形块(13),球形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杆(14),转杆(14)的一端延伸至球形转动槽(12)外,所述立板(1)靠近第一斜板(6)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内活动安装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6)外并转动安装在转杆(14)远离球形块(13)的一端上,限位杆(15)的顶侧开设有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活动安装有Z型杆(18),Z型杆(18)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孔(17)外,Z型杆(18)的顶端延伸至料斗(3)内,Z型杆(18)的底端与转动轴(5)的一侧相接触;两个立板(1)之间活动安装有内辊筒(21),内辊筒(2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2),转动轴(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22)内,内辊筒(21)上开设有U型腔(23),U型腔(23)靠近转动轴(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压孔(24),压孔(24)与安装槽(22)相连通,压孔(24)内活动安装有梯形块(25),梯形块(25)的两侧均延伸至压孔(24)外,梯形块(25)靠近转动轴(5)的一侧与转动轴(5)相适配,梯形块(2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U型腔(23)内的L型杆(26),两个L型杆(2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活动杆(27),两个活动杆(2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推杆(28),U型腔(2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推孔(29),两个推孔(29)均与安装槽(22)相连通,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推孔(29)并均固定安装有推板(30),两个推板(30)的一侧均设有开设在U型腔(2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的卡孔(31),卡孔(31)内活动安装有卡杆(32),卡杆(32)的两端均延伸至卡孔(31)外,卡孔(31)远离推板(30)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位于U型腔(23)内的移动杆(33),移动杆(33)远离卡杆(3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拉杆(34),U型腔(23)靠近卡杆(3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拉孔(35),拉杆(34)远离移动杆(33)的一端贯穿拉孔(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36),L型杆(26)的一端贯穿固定孔(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卡杆(3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9)的一端,两个第一弹簧(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U型腔(23)的两侧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9)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7),两个卡杆(3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卡槽(37)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25)远离转动轴(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0)的一端,第二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U型腔(23)的一侧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辊筒(21)上套接有外辊筒(38),外辊筒(38)与内辊筒(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半圆块(39),半圆块(39)与Z型杆(18)的底端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杆(18)上套接有第三弹簧(41),第三弹簧(4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杆(15)和Z型杆(18)相互靠近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机(40),两个转动轴(5)远离内辊筒(2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电机(40)的输出轴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米带下料机属于机械设备的一种,在制作带过程中,需要先将原料放入料斗,通过两个辊筒先将其初挤成型,然后在通过滚制辊轮将其滚制成型,但是辊筒长时间运行,容易产生磨损,一旦磨损就会影响挤压效果,且料斗内的原料如果过多就会产生堵塞,影响下料,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0003] 公开号为CN108576585A公开了一种用于米带下料机的下料装置,两个对应设置的立板,在两个立板之间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轴,在每个转动轴上均套接辊筒,在其中一个立板一侧还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在立板上方通过一组立柱固定连接料斗,料斗的出料口设置在两个辊筒之间,但是此发明在运行过程中料斗容易堵塞,一旦堵塞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且辊筒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磨损,此发明并未涉及如何方便辊筒的更换,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运行过程中料斗容易堵塞,一旦堵塞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且辊筒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磨损,现有技术中并未涉及如何方便辊筒的更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立板,两个立板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料斗,其中一个立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动孔外,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两个立板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斜板,第一斜板远离转动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轴,斜轴远离第一斜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斜板,第二斜板远离斜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斜轴上套接有活动轴,活动轴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球形转动槽,球形转动槽内活动安装有球形块,球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一端延伸至球形转动槽外,所述立板靠近第一斜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活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外并转动安装在转杆远离球形块的一端上,限位杆的顶侧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活动安装有Z型杆,Z型杆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孔外,Z型杆的顶端延伸至料斗内,Z型杆的底端与转动轴的一侧相接触,斜轴转动带动活动轴转动,活动轴转动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转动带动球形块在球形转动槽内转动,球形块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限位杆水平来回移动,限位杆移动带动Z型杆在料斗内来回移动。
[0007] 优选的,两个立板之间活动安装有内辊筒,内辊筒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内辊筒上开设有U型腔,U型腔靠近转动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压孔,压孔与安装槽相连通,压孔内活动安装有梯形块,梯形块的两侧均延伸至压孔外,梯形块靠近转动轴的一侧与转动轴相适配,梯形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U型腔内的L型杆,两个L型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推杆,U型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推孔,两个推孔均与安装槽相连通,两个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推孔并均固定安装有推板,两个推板的一侧均设有开设在U型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的卡孔,卡孔内活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卡孔外,卡孔远离推板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位于U型腔内的移动杆,移动杆远离卡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拉杆,U型腔靠近卡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拉孔,拉杆远离移动杆的一端贯穿拉孔,梯形块移动带动两个L型杆分别在两个固定孔内滑动,两个L型杆移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杆转动,两个活动杆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推杆相互靠近,两个推杆相互靠近分别带动两个推板挤压转动轴。
[0008]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L型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孔,当两个推板完全压紧转动轴时,此时两个L型杆分别移出两个固定孔。
[0009] 优选的,两个卡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两个第一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U型腔的两侧内壁上,由于两个第一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在两个第一弹簧的反作用力下使得两个卡杆分别移入两个卡槽。
[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卡槽相适配,同时两个卡杆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移动杆转动,两个移动杆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拉杆移动,此时完成了安装。
[0011] 优选的,所述梯形块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U型腔的一侧内壁上,当需要安装内辊筒和外辊筒时,将内辊筒对准转动轴移动,转动轴挤压梯形块使其在压孔内滑动,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0012] 优选的,所述内辊筒上套接有外辊筒,外辊筒与内辊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杆移动内辊筒然后拧动螺栓更换外辊筒即可。
[0013]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半圆块,半圆块与Z型杆的底端相适配,同时转动轴转动带动半圆块转动,半圆块转动挤压Z型杆使其向上移动。
[0014] 优选的,所述Z型杆上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杆和Z型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上,第三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三弹簧的反作用力下使得Z型杆向下移动。
[0015]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机,两个转动轴远离内辊筒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上,将原料倒入料斗,启动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斜板、斜轴、第二斜板、固定轴和半圆块转动。
[0016]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通过c料斗、e转动轴、f第一斜板、g斜轴、h第二斜板、i固定轴、j活动轴、连接柱、球形块、转杆、限位杆、Z型杆、半圆快、电机的相互配合,将原料倒入料斗,启动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斜板、斜轴、第二斜板、固定轴和半圆块转动,斜轴转动带动活动轴转动,活动轴转动带动连接柱转动,连接柱转动带动球形块在球形转动槽内转动,球形块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限位杆水平来回移动,限位杆移动带动Z型杆在料斗内来回移动,同时转动轴转动带动半圆块转动,半圆块转动挤压Z型杆使其向上移动,第三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三弹簧的反作用力下使得Z型杆向下移动,此时实现了防止堵塞;
[0017]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内辊筒、梯形块、L型杆、活动杆、推杆、推板、卡杆、移动杆、拉杆、外辊筒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安装内辊筒和外辊筒时,将内辊筒对准转动轴移动,转动轴挤压梯形块使其在压孔内滑动,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梯形块移动带动两个L型杆分别在两个固定孔内滑动,两个L型杆移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杆转动,两个活动杆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推杆相互靠近,两个推杆相互靠近分别带动两个推板挤压转动轴,当两个推板完全压紧转动轴时,此时两个L型杆分别移出两个固定孔,由于两个第一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在两个第一弹簧的反作用力下使得两个卡杆分别移入两个卡槽,同时两个卡杆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移动杆转动,两个移动杆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拉杆移动,此时完成了安装,当需要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杆移动内辊筒然后拧动螺栓更换外辊筒即可,此时实现了便于更换外辊筒;
[0018] 本发明中,通过Z型杆的来回上下在料斗内进行搅动,防止料斗内的原料堵塞,将内辊筒对准转动轴移动即可完成内辊筒的安装,当外辊筒磨损时,拉动两个拉杆移动内辊筒,然后拧动螺栓即可更换已经磨损的外辊筒,通过两个推板的相互靠近可以压紧转动轴防止转动轴安装后产生晃动,通过卡杆移入卡槽可以固定柱转动轴,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方案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参照图1-3,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包括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立板1,两个立板1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料斗3,其中一个立板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转动孔4,两个转动孔4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动孔4外,转动轴5的一端延伸至两个立板1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斜板6,第一斜板6远离转动轴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轴7,斜轴7远离第一斜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斜板8,第二斜板8远离斜轴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轴9,斜轴7上套接有活动轴10,活动轴10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一侧开设有球形转动槽12,球形转动槽12内活动安装有球形块13,球形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杆
14,转杆14的一端延伸至球形转动槽12外,立板1靠近第一斜板6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内活动安装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6外并转动安装在转杆14远离球形块13的一端上,限位杆15的顶侧开设有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活动安装有Z型杆18,Z型杆18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孔17外,Z型杆18的顶端延伸至料斗3内,Z型杆18的底端与转动轴5的一侧相接触,斜轴7转动带动活动轴10转动,活动轴10转动带动连接柱11转动,连接柱
11转动带动球形块13在球形转动槽12内转动,球形块13转动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转动带动限位杆15水平来回移动,限位杆15移动带动Z型杆18在料斗3内来回移动。
[0027] 本发明中,两个立板1之间活动安装有内辊筒21,内辊筒2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2,转动轴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22内,内辊筒21上开设有U型腔23,U型腔23靠近转动轴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压孔24,压孔24与安装槽22相连通,压孔24内活动安装有梯形块25,梯形块25的两侧均延伸至压孔24外,梯形块25靠近转动轴5的一侧与转动轴5相适配,梯形块2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U型腔23内的L型杆26,两个L型杆2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活动杆27,两个活动杆2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推杆28,U型腔2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推孔29,两个推孔29均与安装槽22相连通,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推孔29并均固定安装有推板30,两个推板30的一侧均设有开设在U型腔2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的卡孔31,卡孔31内活动安装有卡杆32,卡杆32的两端均延伸至卡孔31外,卡孔31远离推板30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位于U型腔23内的移动杆33,移动杆33远离卡杆3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拉杆34,U型腔23靠近卡杆3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拉孔35,拉杆34远离移动杆33的一端贯穿拉孔35,梯形块25移动带动两个L型杆26分别在两个固定孔36内滑动,两个L型杆26移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杆27转动,两个活动杆27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分别带动两个推板30挤压转动轴5。
[0028] 本发明中,卡杆3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36,L型杆26的一端贯穿固定孔36,当两个推板6完全压紧转动轴5时,此时两个L型杆26分别移出两个固定孔36。
[0029] 本发明中,两个卡杆3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9的一端,两个第一弹簧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U型腔23的两侧内壁上,由于两个第一弹簧19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在两个第一弹簧19的反作用力下使得两个卡杆32分别移入两个卡槽37。
[0030] 本发明中,固定轴9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7,两个卡杆3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卡槽37相适配,同时两个卡杆32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移动杆33转动,两个移动杆33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拉杆34移动,此时完成了安装。
[0031] 本发明中,梯形块25远离转动轴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0的一端,第二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U型腔23的一侧内壁上,当需要安装内辊筒21和外辊筒38时,将内辊筒21对准转动轴5移动,转动轴5挤压梯形块25使其在压孔24内滑动,第二弹簧20发生弹性形变。
[0032] 本发明中,内辊筒21上套接有外辊筒38,外辊筒38与内辊筒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杆34移动内辊筒21然后拧动螺栓更换外辊筒38即可。
[0033] 本发明中,转动轴5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半圆块39,半圆块39与Z型杆18的底端相适配,同时转动轴5转动带动半圆块39转动,半圆块39转动挤压Z型杆18使其向上移动。
[0034] 本发明中,Z型杆18上套接有第三弹簧41,第三弹簧4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限位杆15和Z型杆18相互靠近的一侧上,第三弹簧41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三弹簧41的反作用力下使得Z型杆18向下移动。
[0035] 本发明中,立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机40,两个转动轴5远离内辊筒2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电机40的输出轴上,将原料倒入料斗3,启动两个电机40,电机4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5转动,转动轴5转动带动第一斜板6、斜轴7、第二斜板8、固定轴9和半圆块39转动。
[0036] 本发明中,将原料倒入料斗3,启动两个电机40,电机4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轴5转动,转动轴5转动带动第一斜板6、斜轴7、第二斜板8、固定轴9和半圆块39转动,斜轴7转动带动活动轴10转动,活动轴10转动带动连接柱11转动,连接柱11转动带动球形块13在球形转动槽12内转动,球形块13转动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转动带动限位杆15水平来回移动,限位杆15移动带动Z型杆18在料斗3内来回移动,同时转动轴5转动带动半圆块39转动,半圆块39转动挤压Z型杆18使其向上移动,第三弹簧41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三弹簧41的反作用力下使得Z型杆18向下移动,当需要安装内辊筒21和外辊筒38时,将内辊筒21对准转动轴5移动,转动轴5挤压梯形块25使其在压孔24内滑动,第二弹簧20发生弹性形变,梯形块25移动带动两个L型杆26分别在两个固定孔36内滑动,两个L型杆26移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杆27转动,两个活动杆27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两个推杆28相互靠近分别带动两个推板30挤压转动轴5,当两个推板6完全压紧转动轴5时,此时两个L型杆26分别移出两个固定孔36,由于两个第一弹簧19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在两个第一弹簧19的反作用力下使得两个卡杆32分别移入两个卡槽37,同时两个卡杆32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移动杆33转动,两个移动杆33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拉杆34移动,此时完成了安装,当需要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杆34移动内辊筒21然后拧动螺栓更换外辊筒38即可。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的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的图2中A1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的图2中A2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下料装置的图4中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立板、2支撑板、3料斗、4转动孔、5转动轴、6第一斜板、7斜轴、8第二斜板、9固定轴、10活动轴、11连接柱、12球形转动槽、13球形块、14转杆、15限位杆、16限位槽、17限位孔、18 Z型杆、19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1内辊筒、22安装槽、23 U型腔、24压孔、25梯形块、26 L型杆、27活动杆、28推杆、29推孔、30推板、31卡孔、32卡杆、33移动杆、34拉杆、34拉孔、36固定孔、37卡槽、38外辊筒、39半圆快、40电机、41第三弹簧。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