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蓝旺节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专利详情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1-25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7-2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9-13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1-25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0073830.5 申请日 2018-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8225062B 公开/公告日 2019-09-13
授权日 2019-09-13 预估到期日 2038-01-25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F28D7/16F28F27/00F28F9/24 主分类号 F28D7/16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8
权利要求数量 9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蓝旺节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玉环昕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维岳、李华、刘涛 第一发明人 张维岳
地址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经济开发区C区日韩路以西 邮编 3131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3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湖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陈俊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进液腔、出液腔和换热腔,换热管连接进液腔和出液腔,换热管穿设换热腔,换热腔内持续通有流动的热流体,换热管端部设有温驱控流装置,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中,温驱控流装置包括挡流板、热变形件、套筒和固定板,挡流板翻转连接于固定板底部,热变形件一端固定于固定板,热变形件另一端设有滑块,固定板固定于套筒内壁,套筒与换热管连通,挡流板表面设有滑槽,滑块置于滑槽内;本发明采用机械结构对流出冷流体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其温度过低,保持其温度处于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温度过低时,通过挡流板降低换热管内冷流体流速,增冷流体在换热腔中的停留时间,最大化利用余热中的热量。
  • 摘要附图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1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2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3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4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5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6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7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8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 说明书附图:图9
    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11-24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1.11 专利权人由蓝旺节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变更为玉环昕旺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经济开发区C区日韩路以西变更为317600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街道市机电产业功能区
2 2019-09-13 授权
3 2018-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8D 7/16 专利申请号: 201810073830.5 申请日: 2018.01.25
4 2018-06-29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5)、进液腔(61)、出液腔(62)和换热腔,所述换热管(5)连接进液腔(61)和出液腔(62),换热管(5)穿设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持续通有流动的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端部设有温驱控流装置,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62)中,所述温驱控流装置包括挡流板(2)、热变形件、套筒(4)和固定板(3),所述挡流板(2)翻转连接于固定板(3)底部,所述热变形件一端固定于固定板(3),热变形件另一端设有滑块(14),固定板(3)固定于套筒(4)内壁,套筒(4)与换热管(5)连通,所述挡流板(2)表面设有滑槽(21),所述滑块(14)置于滑槽(21)内;
所述热变形件遇热展开变长,热变形件撑起固定板(3)和滑块(14),滑块(14)向出液腔(62)所在的外侧移动,挡流板(2)向外侧翻转并逐渐贴合套筒(4)内壁,套筒(4)内流动通道截面变大;
所述热变形件遇冷展开变短,热变形件收缩向内拉扯固定板(3)和滑块(14),滑块(14)向进液腔(61)所在的内侧移动,挡流板(2)向内侧翻转并逐渐封闭套筒(4),套筒(4)内流动通道截面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件呈“Z”形,热变形件包括两处形变段(11)和三处连接段(12),形变段(11)与连接段(12)交替连接,所述形变段(11)由遇热形变的记忆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2)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挡流板(2)向内侧撑起封闭套筒(4)内的流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V形弹簧,所述V形弹簧两端压靠于套筒(4)内壁和挡流板(2)壁上,所述换热器竖直摆放,进液腔(61)位于出液腔(62)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件还包括固定套(10),固定套(10)与连接段(12)连接,所述固定板(3)顶部设有固定轴(30),所述固定轴(30)穿设于固定套(10)内,所述固定轴(30)外端还设有防止固定套(10)脱出的限位块(31),所述固定套(10)于限位块(31)和固定板(3)之间的固定轴(30)上自由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为圆柱形滑槽(21),滑块(14)呈球形,所述滑块(14)与热变形件之间还设有滑轴(13),所述滑轴(13)呈圆柱形,滑轴(13)直径小于滑块(14)直径,滑槽(21)开口处还设有仅用于滑轴(13)进入的槽口(22),槽口(22)的间距小于滑槽(2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2)上设有用于流体持续流通的泄流孔(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与换热管(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超出换热腔并进入出液腔(62)内,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62)中部,所述温驱控流装置与换热腔之间留有10cm以上的间距。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装置,具体为一种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0003] 本发明中的换热器是针对废气、废水或冷却液等液体,将其包含的热量进行提取和重新利用。
[0004] 但是,换热器内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流速是固定不变的,当热流体温度降低时,冷流体经过加热后温度也相对偏低,冷流体出液温度跟随热流体一通变化,难以维持冷流体在出液时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温驱控流的换热器,温驱控流装置采用机械结构对流出冷流体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其温度过低,保持其温度处于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温度过低时,通过挡流板降低换热管内冷流体流速,增冷流体在换热腔中的停留时间,最大化利用余热中的热量。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进液腔、出液腔和换热腔,所述换热管连接进液腔和出液腔,换热管穿设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持续通有流动的热流体,所述换热管端部设有温驱控流装置,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中,所述温驱控流装置包括挡流板、热变形件、套筒和固定板,所述挡流板翻转连接于固定板底部,所述热变形件一端固定于固定板,热变形件另一端设有滑块,固定板固定于套筒内壁,套筒与换热管连通,所述挡流板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置于滑槽内;
[0007] 所述热变形件遇热展开变长,热变形件撑起固定板和滑块,滑块向出液腔所在的外侧移动,挡流板向外侧翻转并逐渐贴合套筒内壁,套筒内流动通道截面变大;
[0008] 所述热变形件遇冷展开变短,热变形件收缩向内拉扯固定板和滑块,滑块向进液腔所在的内侧移动,挡流板向内侧翻转并逐渐封闭套筒,套筒内流动通道截面变小。
[0009] 优选的,所述热变形件呈“Z”形,热变形件包括两处形变段和三处连接段,形变段与连接段交替连接,所述形变段由遇热形变的记忆金属制成。
[0010] 优选的,所述挡流板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使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挡流板向内侧撑起封闭套筒内的流动通道。
[0011] 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V形弹簧,所述V形弹簧两端压靠于套筒内壁和挡流板壁上,所述换热器竖直摆放,进液腔位于出液腔上方。
[0012] 优选的,所述热变形件还包括固定套,固定套与连接段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设于固定套内,所述固定轴外端还设有防止固定套脱出的限位块,所述固定套于限位块和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轴上自由滑动。
[0013]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圆柱形滑槽,滑块呈球形,所述滑块与热变形件之间还设有滑轴,所述滑轴呈圆柱形,滑轴直径小于滑块直径,滑槽开口处还设有仅用于滑轴进入的槽口,槽口的间距小于滑槽的直径。
[0014] 优选的,所述挡流板上设有用于冷流体持续流通的泄流孔。
[0015]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换热管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超出换热腔并进入出液腔内,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中部,所述温驱控流装置与换热腔之间留有10cm以上的间距。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 一、采用本发明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热变形件可以随水流的温度进行活动,控制挡流板翻转封闭和开启套筒内流道开口口径,从而控制换热管中冷流体的流速。当温度过低时,可以降低换热管内冷流体流速,使冷流体在换热腔内停留时间增加,尽可能多的利用余热中的热量。
[0019] 二、本发明中的温驱控流装置为机械结构,成本较低,无需通电,且接触冷流体不会像电路元器件一样发生损坏,温驱控流装置直接与冷流体接触,不存在电泄露,因此无需过多的考虑冷流体密封,降低密封所需的资金投入,同时更为安全可靠。

实施方案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31] 如图1至8所示的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5、进液腔61、出液腔62和换热腔,换热管5连接进液腔61和出液腔62,换热管5穿设换热腔,换热腔内持续通有流动的热流体,换热管5端部设有温驱控流装置,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62中,温驱控流装置包括挡流板2、热变形件、套筒4和固定板3,挡流板2翻转连接于固定板3底部,热变形件一端固定于固定板3,热变形件另一端设有滑块14,固定板3固定于套筒4内壁,套筒4与换热管5连通,挡流板
2表面设有滑槽21,滑块14置于滑槽21内。
[0032] 如图4和图5所示,热变形件呈“Z”形,热变形件包括两处形变段11和三处连接段12,形变段11与连接段12交替连接,本实施例中形变段11由遇热形变的记忆金属制成,连接段12则有普通的铜板或者其他防腐蚀的钢材制成。
[0033] 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形变段11的数量,增加形变的节点,使得两处形变段11由弧形变为直线状,即可使得整个热变形件的形变增大,产生较大长度的形变。
[0034] 如图4所示,由于形变过程中,滑块14在滑槽21内移动,若是热变形件顶部固定则会容易使得其发生扭曲,而产生内部应力,造成热变形件永久性形变(无法恢复),因此为了降低热变形件的扭曲,热变形件还包括固定套10,固定套10与连接段12连接,固定板3顶部设有固定轴30,固定轴30穿设于固定套10内,固定轴30外端还设有防止固定套10脱出的限位块31,固定套10于限位块31和固定板3之间的固定轴30上自由滑动,在滑块14活动时,整个热变形件处于可活动的状态,其顶部和底部可以前后移动以配合挡流板2的翻转需要。
[0035] 如图5和图6所示,滑槽21为圆柱形滑槽21,滑块14呈球形,滑块14与热变形件之间还设有滑轴13,滑轴13呈圆柱形,滑轴13直径小于滑块14直径,滑槽21开口处还设有仅用于滑轴13进入的槽口22,槽口22的间距小于滑槽21的直径。槽口22将滑块14夹紧,使得热变形件在伸长和缩短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挡流板2翻转,有效避免滑块14脱出滑槽21。
[0036] 本实施例中,挡流板2上设有用于流体持续流通的泄流孔23,避免挡流板2封闭套筒4内壁,导致套筒内流速过低,因此开设泄流孔23保证换热管5内的冷流体流动,挡流板2闭合时仅起到降低流速的作用,而非关闭冷流体流动。
[0037] 如图3所示,套筒4与换热管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温驱控流装置整体组装可以在外部完成,组装更为方便,组装完毕后通过螺纹即可将其安装在换热管底部,同时维修和更换也更为方便。
[0038] 如图2所示,换热管5超出换热腔并进入出液腔62内,温驱控流装置位于出液腔62中部,温驱控流装置与换热腔之间留有10cm以上的间距,通过控制10cm以上的距离,避免换热腔内温度通过换热管5导热到套筒4上,保证热变形件所接触的温度为加热后冷流体的问题,而不是换热腔中余热入口81处通过管壁传递过来的温度,保证控制的准确性。
[0039] 如图7和图8所示,挡流板2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设有V形弹簧,弹性复位件使挡流板2向内侧撑起封闭套筒4内的流动通道,V形弹簧两端压靠于套筒4内壁和挡流板2壁上。
[004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竖直摆放,换热管5上方具有一定的水压,进液腔61位于出液腔62上方,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的利用到换热腔内余热,因此正常情况下挡流板2处于图7的样子,下压的水流迫使挡流板2正常情况下处于被打开的状态;热变形件未处于工作状态,热变形件伸直,由于水压的自然下压力,使V形弹簧9处于自然的被压缩状态,热变形件仅需提供少许的形变弹力即可使得V形弹簧9被压缩,记忆金属仅提供少许弹力,热变形件正常情况下为图9的(b)伸长状态。
[0041] 而当冷流体温度降低,形变段11向内收缩,由(b)变为(a)的收缩状态,滑块14不再向下顶出滑槽21,挡流板2在V形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撑起,将套筒4内流通通道封闭,仅留下部分间隙和泄流孔23让水流缓慢通过,使其在换热管5内停留时间增加,加热时间提高,使得水流温度得以提高,最大化利用余热中的热量。
[0042] 以上所述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温驱控流的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施例换热器中出液腔剖视图;
[0022] 图3为本实施例中温驱控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施例中温驱控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施例中热变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施例中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施例中温驱控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状态);
[0027] 图8为本实施例中温驱控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温度过低状态);
[0028] 图9为本实施例中热变形件的形变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10、固定套;11、形变段;12、连接段;13、滑轴;14、滑块;2、挡流板;20、凸起;21、滑槽;22、槽口;23、泄流孔;3、固定板;30、固定轴;31、限位块;4、套筒;5、换热管;61、进液腔;62、出液腔;71、进液口;72、出液口;81、余热入口;82、余热出口;9、V形弹簧。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