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黎雪燕 >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专利详情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10-0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10-08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10-09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2228799.3 申请日 2020-10-09
公开/公告号 CN214379957U 公开/公告日 2021-10-08
授权日 2021-10-08 预估到期日 2030-10-09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2022-11-09
分类号 H02G7/00H02G7/05E04H12/00 主分类号 H02G7/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黎雪燕 当前专利权人 黎雪燕
发明人 黎雪燕 第一发明人 黎雪燕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锣圩镇锣圩街建设北路80号 邮编 5301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申请人所在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包括底座,该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通过在支撑装置的第一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支撑杆,在第二螺纹杆两端开设与支撑杆对应的插槽,在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连接端均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固定连接保护罩,在伸缩装置固定环两侧的第一U型板转动连接伸缩架、伸缩架与第二U型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第二U型板转动连接,整个装置可收缩,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在转动装置的固定杆上套设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在第二齿轮上转动连接转轴便于整个装置的上升与下降,便于电力维修。
  • 摘要附图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0-08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内设置有转动装置(4),所述转动装置(4)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2),所述支撑装置(2)上套有伸缩装置(3),所以伸缩装置(3)下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所述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三螺纹杆(203)均开设有通孔(207),所述通孔(207)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04),所述第二螺纹杆(202)两端开设有与支撑杆(204)对应的插槽(206),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的连接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05),所述第一螺纹杆(201)下端设置有卡块(208);
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固定环(301)、位于固定环(301)两侧的第一U型板(304)、与第一U型板(304)转动连接的伸缩架(302)、位于固定环(301)上端的支撑板(303)和与支撑板(303)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U型板(305),所述伸缩架(302)与第二U型板(30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03)中间位置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203)对应的螺纹孔,所述伸缩架(302)之间通过固定柱(306)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301)下端一侧开设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4)包括固定杆(403)、套设在固定杆(403)上的第一齿轮(401)、与第一齿轮(401)啮合的第二齿轮(402)和与第二齿轮(402)转动连接的转轴(404),所述固定杆(403)下端与空腔(5)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03)上端开设有与卡块(208)对应的卡槽(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3)上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三U型板(307),所述第三U型板(307) 两侧面的插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309),所述第一螺栓(309)上设置有第一弹簧(308),所述第一弹簧(308)另一端与第三U型板(307)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的外径一致,螺纹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6),所述安装箱(6)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底座(1)同一侧位于安装箱(6)内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7),所述第二螺栓(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另一端与底座(1)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4)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06),所述转盘(406)位于安装箱(6)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 电能输送指由发电厂或电源由某处输送到另一处的一种方式,由于早期技术不成熟电能输送多采用直流输电,而后期逐渐演变成交流传送,交流传送有很多优势,减少了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了速度和传送长度,不过依然有一定的损耗,相信以后技术成熟,会出现更加合适的电能传输方式。
[0003]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电力技术在通信、运输、动力等方面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电力输送过程中线缆一般需要架线杆或者支撑架支撑,目前的支撑架通过焊接而成,体积过大,需要安装时,搬运不便利,同时也不便于电力维修。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二)技术方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套有伸缩装置,所以伸缩装置下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
[0006]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开设有与支撑杆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连接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第一螺纹杆下端设置有卡块;
[0007] 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环、位于固定环两侧的第一U型板、与第一U型板转动连接的伸缩架、位于固定环上端的支撑板和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U型板,所述伸缩架与第二U型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对应的螺纹孔,所述伸缩架之间通过固定柱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下端一侧开设有凹槽。
[0008]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杆、套设在固定杆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和与第二齿轮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固定杆下端与空腔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上端开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
[0009]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三U型板,所述第三U型板两侧面的插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三U型板侧面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外径一致,螺纹相同。
[0011] 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底座同一侧位于安装箱内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底座侧面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安装箱内。
[0013] (三)有益效果
[0014]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通过在支撑装置的第一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支撑杆,在第二螺纹杆两端开设与支撑杆对应的插槽,在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连接端均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固定连接保护罩,在伸缩装置固定环两侧的第一U型板转动连接伸缩架、伸缩架与与第二U型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第二U型板转动连接,整个装置可收缩,体积小便于携带。
[0016] 2、该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通过在转动装置的固定杆上套设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在第二齿轮上转动连接转轴便于整个装置的上升与下降,便于电力维修。

实施方案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
[0025] 请参阅图1‑5,一种电力输送用线路支撑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6,安装箱6一侧转动连接有防护门,底座1同一侧位于安装箱6内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7,第二螺栓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另一端与底座1侧面固定连接,对支撑装置2进行固定,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5,空腔5内设置有转动装置4,转动装置4包括固定杆403、套设在固定杆403上的第一齿轮401、与第一齿轮401啮合的第二齿轮 402和与第二齿轮402转动连接的转轴404,第二转轴404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06,转盘406位于安装箱6内便于转动支撑装置2,固定杆403下端与空腔5底面转动连接,固定杆403上端开设有与卡块208对应的卡槽405,对支撑装置2进行固定,将伸缩装置3撑起,转动装置4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上套有伸缩装置3,以伸缩装置3下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
[0026] 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的外径一致,螺纹相同,便于伸缩装置3的移动,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三螺纹杆203均开设有通孔207,通孔207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04,第二螺纹杆202两端开设有与支撑杆204 对应的插槽206,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的连接端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保护罩205,第一螺纹杆201下端设置有卡块208;
[0027] 伸缩装置3包括固定环301、位于固定环301两侧的第一U型板304、与第一U型板304转动连接的伸缩架302、位于固定环301上端的支撑板303和与支撑板303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U型板305,支撑板303上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三U型板307,第三U型板307两侧面的插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309,第一螺栓309上设置有第一弹簧308,第一弹簧308另一端与第三U型板307侧面固定连接,对线缆进行固定,伸缩架302与第二U型板305转动连接,支撑板303中间位置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203对应的螺纹孔,伸缩架302之间通过固定柱306转动连接,固定环301下端一侧开设有凹槽。
[0028] 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在通过在底座1的空腔5内设置转动装置4,在转动装置4上连接支撑装置2,在支撑装置2上套设伸缩装置3,需要安装时,将未组装的支撑架运输到安装地,先将底座1下端埋于地面,再将折叠的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撑开,然后将支撑杆204推入插槽206内,然后将第一螺纹杆201下端与伸缩装置3的支撑板303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201下端再穿过固定环301,将第一螺纹杆201 下端设置有卡块208插入转动装置4的固定杆403上端的卡槽405内,同时拔出第二螺栓7,固定环
301下端位于空腔5内,松开第二螺栓7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第二螺栓7插入固定环301下端一侧的凹槽内,将线缆放入第三U 型板307内,转动转盘406带动转轴404,第一齿轮401、第二齿轮402和固定杆403转动,第一螺纹杆201、第二螺纹杆202和第三螺纹杆203转动,支撑板303上移,伸缩架302伸开,需要维修时,打开防护门转动转盘406即可。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底座;2、支撑装置;3、伸缩装置;4、转动装置;5、空腔; 6、安装箱;7、第二螺栓;8、第二弹簧;201、第一螺纹杆;202、第二螺纹杆;203、第三螺纹杆;204、支撑杆;205、保护罩;206、插槽;207、通孔;208、卡块;301、固定环;302、伸缩架;303、支撑板;304、第一U型板; 305、第二U型板;306、固定柱;307、第三U型板;308、第一弹簧;309、第一螺栓;401、第一齿轮;402、第二齿轮;403、固定杆;404、转轴;405、卡槽;406、转盘。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