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7-08-03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8-02-06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09-0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7-08-03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710654044.X 申请日 2017-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7567779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1
授权日 2020-09-01 预估到期日 2037-08-03
申请年 2017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C11/00 主分类号 A01C1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6
权利要求数量 7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章军 第一发明人 章军
地址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复兴路东段一职高家属院 邮编 2367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安徽省 申请人所在市 安徽省亳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杨红梅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秧爪主架和秧爪组件,所述秧爪主架为倒凵型结构,并且所述秧爪主架的两侧板之间通过锁爪圆柱连接有秧爪组件,所述秧爪组件的基座板被锁爪圆柱贯穿,并且所述秧爪组件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所述基座板的两侧锁爪圆柱上对称套有两个限位套环,所述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的相应内侧面上安装有防护橡胶瓣,并且所述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的相应顶端分别设置有N极磁铁和S极磁铁,而且所述固定秧爪通过法兰板固定安装于基座板的外表面一端上,活动秧爪的底端通过合页连接有嵌入套板,所述嵌入套板与基座板相连,所述法兰板与嵌入套板通过螺纹间距柱相连,方便人们进行调节间距。
  • 摘要附图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0-09-01 授权
2 2020-08-2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08.10 申请人由安徽诺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由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B楼202-I室变更为236700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复兴路东段一职高家属院
3 2018-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C 11/00 专利申请号: 201710654044.X 申请日: 2017.08.03
4 2018-01-1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秧爪主架(1)和秧爪组件(2),所述秧爪主架(1)为倒凵型结构,并且所述秧爪主架(1)的两侧板(101)之间通过锁爪圆柱(3)连接有秧爪组件(2),所述秧爪组件(2)的基座板(4)被锁爪圆柱(3)贯穿,并且所述秧爪组件(2)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所述基座板(4)的两侧锁爪圆柱(3)上对称套有两个限位套环(7),所述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的相应内侧面上安装有防护橡胶瓣(8),并且所述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的相应顶端分别设置有N极磁铁(9)和S极磁铁(10),而且所述固定秧爪(5)通过法兰板(11)固定安装于基座板(4)的外表面一端上,活动秧爪(6)的底端通过合页(12)连接有嵌入套板(13),所述嵌入套板(13)与基座板(4)相连,所述法兰板(11)与嵌入套板(13)通过螺纹间距柱(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爪主架(1)包括两块侧板(101)和底座板(102),两个所述侧板(101)之间下方安装有支撑板(103),所述支撑板(103)与秧爪组件(2)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爪圆柱(3)的长度比底座板(102)的长度长10cm,并且采用碟形螺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环(7)为圆环结构,并且所述限位套环(7)包括上半圆环(701)、下半圆环(702)和连合板(703),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同一方向端均与连合板(703)焊接相连,并且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延伸端板(704)上通过螺纹杆(705)和螺母(70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半径均比锁爪圆柱(3)的半径小5mm,并且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形状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橡胶瓣(8)采用硅橡胶制成,并且所述防护橡胶瓣(8)与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是以胶接的方式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套板(13)的底端设置有梯形条柱(131),并且所述基座板(4)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梯形条槽(132),所述梯形条槽(132)的侧端口设置在基座板(4)的侧表面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机械中,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常见的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
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
的车轮及浮行设计。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但是现有技术中,农业机械用的插秧机中的秧爪间距均为不可调节,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问
题:
[0003] (1)一般插秧机中的秧爪间距是不可调节的,从而对一些不同条件要求的杂交水稻,不易将秧苗均匀安装要求分开,或是导致秧苗根和茎撕断等一系列分秧不均问题,同时还影响通风性和透光性等问题;
[0004] (2)一般插秧机中的秧爪不能根据水稻种植密度要求,调节插秧行距,实现水稻宽窄行移栽,从而降低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并且降低了水稻插秧机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既解决了普通插秧机使用中带来的问题,又大大增加了插秧机的可使用度,能够调节秧爪间
距,为插秧施工提供更大的方便,操作简单,而且方便安装使用,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秧爪主架和秧爪组件,所述秧爪主架为倒凵型结构,并且所述秧爪主架的两侧板之间
通过锁爪圆柱连接有秧爪组件,所述秧爪组件的基座板被锁爪圆柱贯穿,并且所述秧爪组
件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所述基座板的两侧锁爪圆柱上对称套有两个限
位套环,所述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的相应内侧面上安装有防护橡胶瓣,并且所述固定秧爪
和活动秧爪的相应顶端分别设置有N极磁铁和S极磁铁,而且所述固定秧爪通过法兰板固定
安装于基座板的外表面一端上,活动秧爪的底端通过合页连接有嵌入套板,所述嵌入套板
与基座板相连,所述法兰板与嵌入套板通过螺纹间距柱相连。
[0007]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秧爪主架包括两块侧板和底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下方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秧爪组件相接触。
[0008]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爪圆柱的长度比底座板的长度长10cm,并且采用碟形螺柱。
[0009]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套环为圆环结构,并且所述限位套环包括上半圆环、下半圆环和连合板,所述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的同一方向端均与连合板焊
接相连,并且所述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的延伸端板上通过螺纹杆和螺母相连。
[0010]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的半径均比锁爪圆柱的半径小5mm,并且所述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的形状结构相同。
[0011]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橡胶瓣采用硅橡胶制成,并且所述防护橡胶瓣与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是以胶接的方式相连。
[0012]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嵌入套板的底端设置有梯形条柱,并且所述基座板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梯形条槽,所述梯形条槽的侧端口设置在基座
板的侧表面上。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在插秧机的秧爪组件上通过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以调节秧爪间距大小适应一些不同条件要求的杂交水稻,其中通过合页,能够改变活动秧爪的打开角度,以夹持不同的秧苗分摊,并且还通过N极磁铁和S极磁铁,能够将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有效合在
一起,从而能够将秧苗均匀安装要求分开,进而解决了一系列分秧不均的问题,而且还具有防护橡胶瓣,能够避免对秧苗根和茎的损坏,从而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果,还能够调节秧田的通风性和透光性;
[0015] (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秧爪主架上锁爪圆柱,能够在限位套环的作用下对秧爪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了插秧行距,实现了水稻宽窄行移栽,进而能够达到不同水稻种植密度的要求,以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也扩大了水稻插秧机的适用性,并且大部分的调节通过螺纹的方式,方便人们进行操作。

实施方案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发明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22] 实施例:
[0023]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秧机的秧爪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秧爪主架1和秧爪组件2,所述秧爪主架1为倒凵型结构,并且所述秧爪主架1的两侧板101之间通过锁爪圆
柱3连接有秧爪组件2,其中所述秧爪主架1包括两块侧板101和底座板102,两个所述侧板
101之间下方安装有支撑板103,所述支撑板103与秧爪组件2相接触,用于支撑秧爪组件2,所述秧爪组件2的基座板4被锁爪圆柱3贯穿,而且所述锁爪圆柱3的长度比底座板102的长
度长10cm,还锁爪圆柱3采用碟形螺柱,并且所述秧爪组件2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座板4的两侧锁爪圆柱3上对称套有两个限位套环7,其中所述限位套环7为圆环结构,并且所述限位套环7包括上半圆环701、下半圆环702和连合板
703,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同一方向端均与连合板703焊接相连,并且所述上
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延伸端板704上通过螺纹杆705和螺母706相连,从而通过旋转
螺纹杆705和螺母706,使得限位套环7夹紧在锁爪圆柱3上,以对秧爪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而且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半径均比锁爪圆柱3的半径小5mm,并且
所述上半圆环701和下半圆环702的形状结构相同,所述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的相应内侧
面上安装有防护橡胶瓣8,而且所述防护橡胶瓣8采用硅橡胶制成,并且所述防护橡胶瓣8与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是以胶接的方式相连,并且所述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的相应顶端
分别设置有N极磁铁9和S极磁铁10;
[0025]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秧爪5通过法兰板11固定安装于基座板4的外表面一端上,活动秧爪6的底端通过合页12连接有嵌入套板13,从而能够通过合页12,以改变活动秧爪6的角度,从而调节秧爪的大小,其中所述嵌入套板13的底端设置有梯形条柱131,并且所述基座板4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梯形条槽132,所述梯形条槽132的侧端口设
置在基座板4的侧表面上,使得嵌入套板13能够在基座板4进行滑动,从而方便调节活动秧
爪6的水平位置,所述嵌入套板13与基座板4相连,所述法兰板11与嵌入套板13通过螺纹间
距柱14相连,能够对固定秧爪5和活动秧爪6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人们进行操作。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
[0027] (1)本发明在插秧机的秧爪组件上通过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以调节秧爪间距大小适应一些不同条件要求的杂交水稻,其中通过合页,能够改变活动秧爪的打开角度,以夹持不同的秧苗分摊,并且还通过N极磁铁和S极磁铁,能够将固定秧爪和活动秧爪有效合在
一起,从而能够将秧苗均匀安装要求分开,进而解决了一系列分秧不均的问题,而且还具有防护橡胶瓣,能够避免对秧苗根和茎的损坏,从而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效果,还能够调节秧田的通风性和透光性;
[0028] (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秧爪主架上锁爪圆柱,能够在限位套环的作用下对秧爪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了插秧行距,实现了水稻宽窄行移栽,进而能够达到不同水稻种植密度的要求,以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也扩大了水稻插秧机的适用性,并且大部分的调节通过螺纹的方式,方便人们进行操作。
[002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限位套环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嵌入套板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秧爪主架;2-秧爪组件;3-锁爪圆柱;4-基座板;5-固定秧爪;6-活动秧爪;7-限位套环;8-防护橡胶瓣;9-N极磁铁;10-S极磁铁;11-法兰板;12-合页;13-嵌入套板;
14-螺纹间距柱;101-固定安装板;102-活动安装板;103-插块;701-插槽;702-铰链;703-半球形空心盖;704-主轴柱;705-转动轴柱;706-梯板安装槽;131-梯形条柱;132-梯形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