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浙江科技学院 >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专利详情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8-09-2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9-01-25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0-10-23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8-09-2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811139706.0 申请日 2018-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9115679B 公开/公告日 2020-10-23
授权日 2020-10-23 预估到期日 2038-09-28
申请年 2018年 公开/公告年 2020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1N19/00G01N19/04G01M10/00 主分类号 G01N19/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3
权利要求数量 4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4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权利转移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浙江科技学院 当前专利权人 合肥龙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建辉、张峰博 第一发明人 杨建辉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 310023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2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王桂名
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别以薄铁片、钢筋和箍筋作为试件,对多组薄铁片、钢筋和箍筋做提拉试验,测量薄铁片的侧阻力、钢筋的端头阻力和箍筋的阻力,分别用于模拟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钢筋笼主筋端阻力和作用于箍筋上的阻力,根据测量多组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钢筋笼主筋端阻力和作用于箍筋上的阻力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端阻力和箍筋作用力的计算公式,进而便于今后分析钢筋笼的上浮问题,弥补钢筋笼上浮力学分析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空白。
  • 摘要附图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12-3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2.12.20 专利权人由浙江科技学院变更为合肥龙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变更为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甘泉路81号沃野花园商办楼B-2704
2 2020-10-23 授权
3 2019-0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N 19/00 专利申请号: 201811139706.0 申请日: 2018.09.28
4 2019-01-0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薄铁片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薄铁片侧面的侧阻力,用于模拟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测得的拉力值F1,薄铁片的侧阻力Fc= F1+Ff1-G1,G1为薄铁板的重量,Ff1为薄铁片的浮力,薄铁片的浮力用公式Ff1=ρgV1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1为薄铁板的体积;
S2:将钢筋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钢筋的端头和侧面的作用力,用于模拟钢筋笼主筋端头阻力和侧阻力之和,再减去S1中的得到的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得到钢筋笼主筋端头阻力,测得的拉力值F2,钢筋的侧阻力与S1中薄铁片的侧阻力相同,钢筋的端头阻力Fd= F2+Ff2- G2-Fc,G2为钢筋的重量,Ff2为钢筋的浮力,钢筋的浮力Ff2=ρgV2,其中,ρ是混凝土的密度,V2为钢筋的体积;
S3:将箍筋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箍筋的作用力,用于模拟混凝土作用于箍筋上的阻力,测得的拉力值F3,箍筋阻力Fg= F3+Ff3-G3,Ff3为箍筋的浮力,箍筋的浮力用公式Ff3=ρgV3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3为箍筋的体积,G3为箍筋的重力;
S4:重复S1 S3,对多组薄铁片、钢筋和箍筋进行提拉实验,拟合出主筋侧阻力、主筋端~
阻力和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即
根据多组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c=c·S1+μ·N1,其中,c为钢筋笼主筋的侧粘力强度,μ为钢筋孔主筋的摩擦系数,c和μ根据至少两组薄钢板提拉实验数据后计算所得,S1为钢筋笼主筋的侧面积, N1为混凝土对薄铁片表面压力的合力,根据计算公式N1=h1γS1计算所得,h1为薄钢板埋于混凝土的平均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根据多组主筋端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钢筋笼主筋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d=k·S2·P2,其中,k为系数,根据多组钢筋提拉实验的数据计算取平均值得到,S2为钢筋笼主筋的横截面面积,P2为钢筋笼主筋上部截面受到的压强,P2= h2γ,h2为钢筋底面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根据多组箍筋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g=(1+λ)π·d3·D3·P3,λ为箍筋表面的摩擦系数,根据多组箍筋提拉实验的数据计算取平均值得到,d3为箍筋的直径,D3为箍筋的圈径,P3为箍筋拉力达到峰值时的压强,P3= h3γ,h3为箍筋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S5:根据步骤S4的主筋侧阻力、主筋端阻力和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钢精笼中主筋的直径、数量、箍筋的直径、圈径、数量以及混凝土的容重,即可分析钢筋笼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是否会出现上浮的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薄铁片的宽度为a,高度为b,且b≥2a,厚度不大于1mm;所述S2中钢筋的直径为d,高度为L,d=2a/π,L=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S2和S3中,提拉实验的提升速度由速度控制器控制,三次提拉实验的提升速度均为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S2和S3中,提拉实验的拉力由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传感器通过应变仪和数据采集箱与电脑连接,测量所得的拉力记录在电脑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钻孔灌注桩浇灌新拌混凝土时,新拌混凝土液面上升,与钢筋笼之间存在相对运动,钢筋笼受到混凝土对其向上的作用力,包括新拌混凝土作用于主筋侧表面向上的作用力、主筋端头的向上作用力以及箍筋向的上作用力。一旦钢筋笼受到的向上合力大于向下的合力就会导致钢筋笼上浮。而钢筋笼上浮不仅会严重影响桩的使用效果,还会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0003] 结合附图1所示,在钻孔灌注桩孔中混凝土12上升时最容易引起钢筋笼上浮的阶段,是混凝土12液面进入钢筋笼,同时混凝土导管11出口在钢筋笼底端以下。在这个阶段,钢筋笼受到向上的力包括混凝土作用于主筋13端头的力、主筋13侧面的力和箍筋14上的力。
[0004] 由于钢筋笼上浮机理非常复杂,且目前还没有开展试验研究,因此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钢筋笼上浮力学分析的理论和计算模型。为此急需给出了一种测定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提出钢筋笼上浮力的计算模型。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钢筋笼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钢筋笼上浮力学实验、分析及计算模型等存在的技术空白,模拟混凝土浇灌时钢筋笼的受力情况,提出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
[0006]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8] S1:将薄铁片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薄铁片侧面的侧阻力,用于模拟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
[0009] S2:将钢筋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钢筋的端头和侧面的作用力,用于模拟钢筋笼主筋端头阻力和侧阻力之和,再减去S1中的得到的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得到钢筋笼主筋端头阻力;
[0010] S3:将箍筋置于新拌混凝土中,通过提拉实验得到混凝土作用于箍筋的作用力,用于模拟混凝土作用于箍筋上的阻力。
[0011] 优选地,所述S1中薄铁片的宽度为a,高度为b,且b≥2a,厚度不大于1mm;所述S2中钢筋的直径为d,高度为L,d=2a/π,L=b。
[0012] 优选地,所述S1、S2和S3中,提拉实验的提升速度由速度控制器控制,三次提拉实验的提升速度均为v。
[0013] 优选地,所述S1、S2和S3中,提拉实验的拉力由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传感器通过应变仪和数据采集箱与电脑连接,测量所得的拉力记录在电脑中。
[0014] 优选地,所述S1中测得的拉力值F1,薄铁片的侧阻力Fc=F1+Ff1-G1,G1为薄铁板的重量,Ff1为薄铁片的浮力,薄铁片的浮力用公式Ff1=ρgV1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1为薄铁板的体积;
[0015] 所述S2中测得的拉力值F2,钢筋的侧阻力与S1中薄铁片的侧阻力相同,钢筋的端头阻力Fd=F2+Ff2-G2-Fc,G2为钢筋的重量,Ff2为钢筋的浮力,钢筋的浮力Ff2=ρgV2,其中,ρ是混凝土的密度,V2为钢筋的体积;
[0016] 所述S3中测得的拉力值F3,箍筋阻力Fg=F3+Ff3-G3,Ff3为箍筋的浮力,箍筋的浮力用公式Ff3=ρgV3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3为箍筋的体积,G3为箍筋的重力。
[0017] 优选地,重复S1~S3,对多组薄铁片、钢筋和箍筋进行提拉实验,拟合出主筋侧阻力、主筋端阻力和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
[0018] 优选地,根据多组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c=c·S1+μ·N1,其中,c为钢筋笼主筋的侧粘力强度,μ为钢筋孔主筋的摩擦系数,c和μ根据至少两组薄钢板提拉实验数据后计算所得,S1为钢筋笼主筋的侧面积,N1为混凝土对薄铁片表面压力的合力,根据计算公式N1=h1γS1计算所得,h1为薄钢板埋于混凝土的平均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19] 优选地,根据多组主筋端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钢筋笼主筋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d=k·S2·P2,其中,k为系数,根据多组钢筋提拉实验的数据计算取平均值得到,S2为钢筋笼主筋的横截面面积,P2为钢筋笼主筋上部截面受到的压强,P2=h2γ,h2为钢筋底面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20] 优选地,根据多组箍筋阻力的数据,拟合实际工程中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为Fg=(1+λ)π·d3·D3·P3,λ为箍筋表面的摩擦系数,根据多组箍筋提拉实验的数据计算取平均值得到,d3为箍筋的直径,D3为箍筋的圈径,P3为箍筋拉力达到峰值时的压强,P3=h3γ,h3为箍筋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21]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通过提拉试件(薄铁片、钢筋和箍筋)的方式模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液面上升的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测得试件受到的新拌混凝土的作用力(阻力),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具体的计算模型,在今后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可根据计算模型分析计算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受到的向上的合力是否大于向下的合力,从而为预防钢筋笼上浮提供理论基础,弥补钢筋笼上浮力学分析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空白。

实施方案

[0032]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3] 实施例一:
[003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一:结合附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提拉试验设备主要包括提升机构2、拉力传感器3、挂钩和铁桶9,所述的提升机构2为油缸,并配有速度控制器1,速度控制器1采用宁波安能静缓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R100的液压速度控制器,其作用在于控制提升机构2的提升速度;所述的拉力传感器3采用LSR-2型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3处依次连接有应变仪4、数据采集箱5和电脑6,应变仪4用来测量拉力传感器3的静、动态拉伸及压缩应变,数据采集箱5采用MATIAB数据采集工具箱,用于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拉力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电脑6,电脑6用于数据分析。试验前,首先采用拉绳从上到下连接提升机构2、拉力传感器3和挂钩,铁桶9放在挂钩的正下方,铁桶9的高为800mm,直径为450mm,用于盛放新拌的混凝土。
[0036] 步骤二:将薄铁片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的铁桶9中,结合附图3所示,该薄铁片的宽度为a,高度为b,且高度b至少为宽度a的两倍,可以保证薄铁片在提拉过程中的稳定性,薄铁片的厚度小于1mm,可忽略提拉试验中薄铁片的端头阻力;薄铁片放入空铁桶后,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中,薄铁片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8内,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薄铁片垂直设置。
[0037] 步骤三: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1匀速提升薄铁片,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1,结合附图4所示的薄铁片在提拉试验中的受力分析图,计算薄铁片的侧阻力Fc=F1+Ff1-G1,G1为薄铁板的重量,Ff1为薄铁片的浮力,薄铁片的浮力用公式Ff1=ρgV1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8的密度,V1为薄铁板的体积。薄铁片的侧阻力即为尺寸对应的主筋的侧阻力。
[0038] 步骤四:结合附图5所示,将直径为d,高度为L的钢筋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铁桶9中,其中,钢筋直径d=2a/π,L=b,故钢筋外圈的面积与步骤二、三中薄铁片的表面积相同,受到的侧阻力也相同,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9中,钢筋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内,钢筋的埋设深度与薄铁片的埋设深度相同,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并保证钢筋垂直。
[0039] 步骤五: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1匀速提升钢筋,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2,结合附图6所示的钢筋的受力分析图,计算钢筋的端头阻力Fd=F2+Ff2-G2-Fc,G2为钢筋的重量,Ff2为钢筋的浮力,钢筋的浮力Ff2=ρgV2,其中,ρ是混凝土的密度,V2为钢筋的体积,钢筋的侧阻力Fc的值与步骤三中计算得到的薄铁片的侧阻力相同。
[0040] 步骤六:将箍筋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的铁桶9中,结合附图7所示,箍筋的直径为d3,圈径为D3,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中,箍筋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内,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保证箍筋水平设置。
[0041] 步骤七: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1匀速提升箍筋,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3,结合附图8所示的箍筋的受力分析图,计算箍筋阻力Fg=F3+Ff3-G3,Ff3为箍筋的浮力,箍筋的浮力用公式Ff3=ρgV3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3为箍筋的体积,G3为箍筋的重力。
[0042] 实施例二:
[004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步骤一:结合附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提拉试验设备主要包括提升机构2、拉力传感器3、挂钩和铁桶9,所述的提升机构2为油缸,并配有速度控制器1,速度控制器1采用宁波安能静缓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R100的液压速度控制器,其作用在于控制提升机构2的提升速度;所述的拉力传感器3采用LSR-2型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3处依次连接有应变仪4、数据采集箱5和电脑6,应变仪4用来测量拉力传感器3的静、动态拉伸及压缩应变,数据采集箱5采用MATIAB数据采集工具箱,用于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拉力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电脑6,电脑6用于数据分析。试验前,首先采用拉绳从上到下连接提升机构2、拉力传感器3和挂钩,铁桶9放在挂钩的正下方,铁桶9的高为800mm,直径为450mm,用于盛放新拌的混凝土。
[0045] 步骤二:将薄铁片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的铁桶9中,结合附图3所示,该薄铁片的宽度为a,高度为b,且高度b至少为宽度a的两倍,可以保证薄铁片在提拉过程中的稳定性,薄铁片的厚度小于1mm,可忽略提拉试验中薄铁片的端头阻力;薄铁片放入空铁桶后,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中,薄铁片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8内,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薄铁片垂直设置。
[0046] 步骤三: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2匀速提升薄铁片,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1,结合附图4所示的薄铁片在提拉试验中的受力分析图,计算薄铁片的侧阻力Fc=F1+Ff1-G1,G1为薄铁板的重量,Ff1为薄铁片的浮力,薄铁片的浮力用公式Ff1=ρgV1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8的密度,V1为薄铁板的体积。薄铁片的侧阻力即为尺寸对应的主筋的侧阻力。
[0047] 步骤四:结合附图5所示,将直径为d,高度为L的钢筋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铁桶9中,其中,钢筋直径d=2a/π,L=b,故钢筋外圈的面积与步骤二、三中薄铁片的表面积相同,受到的侧阻力也相同,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9中,钢筋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内,钢筋的埋设深度与薄铁片的埋设深度相同,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并保证钢筋垂直。
[0048] 步骤五: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2匀速提升钢筋,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2,结合附图6所示的钢筋的受力分析图,计算钢筋的端头阻力Fd=F2+Ff2-G2-Fc,G2为钢筋的重量,Ff2为钢筋的浮力,钢筋的浮力Ff2=ρgV2,其中,ρ是混凝土的密度,V2为钢筋的体积,钢筋的侧阻力Fc的值与步骤三中计算得到的薄铁片的侧阻力相同。
[0049] 步骤六:将箍筋作为试件7安装到挂钩上,并垂直悬空吊入空的铁桶9中,结合附图7所示,箍筋的直径为d3,圈径为D3,将搅拌均匀的新拌混凝土8缓慢倒入铁桶中,箍筋完全埋于新拌混凝土内,轻微振捣并保持液面水平,保证箍筋水平设置。
[0050] 步骤七:连通电源,利用速度控制器1控制提升速度,以速度v2匀速提升箍筋,拉力传感器获得拉力值F3,结合附图8所示的箍筋的受力分析图,计算箍筋阻力Fg=F3+Ff3-G3,Ff3为箍筋的浮力,箍筋的浮力用公式Ff3=ρgV3计算,其中,ρ是新拌混凝土的密度,V3为箍筋的体积,G3为箍筋的重力。
[0051] 步骤八:根据上述实验以及实施例一中得到的主筋侧阻力、主筋端阻力和箍筋侧阻力的数值,可进一步拟合实际工程中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端阻力和箍筋阻力的计算公式,为提高公式的准确性,可更换不同尺寸的薄铁片、钢筋和箍筋,每组试验中薄铁片和钢筋的尺寸相互对应,重复S2~S7,得到n组薄铁片侧阻力Fc、钢筋端头阻力Fd和箍筋阻力Fg数据,每组提拉试验的提拉速度均不等。
[0052] 步骤九:根据多组侧阻力Fc的数据,分析侧阻力的大小与薄铁片的侧面积、薄铁片侧粘力强度、薄铁片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以及混凝土对薄铁片表面压力的合力有关,建立侧钢筋笼主筋侧阻力的计算模型Fc=c·S1+μ·N1,S1为薄铁片的侧面积,N1为混凝土对薄铁片表面压力的合力,N1=h1γS1,h1为薄钢板埋于混凝土的平均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公式Fc=c·S1+μ·N1中只有两个未知量,即只要两组数据就能求得侧粘力强度c和薄铁片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μ,根据至少两组薄铁板提拉实验得到的钢筋笼主筋侧阻力值Fc,计算公式中薄铁片侧粘力强度c和薄铁片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μ这两个未知量,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侧粘力强度c为191.67N/m2,薄铁片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μ为0.4735。
[0053] 步骤十:根据多组端头阻力Fd的数据,分析钢筋端头阻力的大小与钢筋的横截面面积以及钢筋截面受到的压强有关,建立钢筋端阻力的计算模型Fd=k·S2·P2,S2是钢筋的横截面面积,P2是钢筋上部截面受到的压强,P2=h2γ,h2为钢筋顶面的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公式Fd=k·S2·P2中只有一个未知量k,只需要一组数据即可计算出k的值,根据多组钢筋提拉实验得到的钢筋端头阻力值Fd,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系数k为8.43。
[0054] 步骤十一:根据多组箍筋阻力Fg的数据,分析箍筋受到的阻力与箍筋表面的摩擦系数λ、箍筋的直径、箍筋的圈径、箍筋拉力达到峰值时的压强有关,建立箍筋阻力的计算模型Fg=(1+λ)π·d3·D3·P3,d3为箍筋的直径,D3为箍筋的圈径,P3为箍筋拉力达到峰值时的压强,P3=h3γ,h3为箍筋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公式Fg=(1+λ)π·d3·D3·P3中只有一个未知量λ,根据多组箍筋提拉实验得到的箍筋阻力值Fg,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λ为0.538。
[0055] 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可得到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主筋的侧阻力的计算模型为:Fc=c·S1+μ·N1,
[0056] c-侧粘力强度,191.67N/m2;
[0057] μ-薄铁片与相似混凝土的摩擦系数,0.4735;
[0058] S1-薄铁片的侧面积,即主筋外圈总面积,单位m2;
[0059] N1-混凝土对薄铁片表面压力的合力,即对主筋外圈表面的合力,N1=h1γS1,h1为薄钢板埋于混凝土的平均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60] 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可得到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新拌混凝土与钢筋笼主筋的端阻力的计算模型为:Fd=k·S2·P2,
[0061] k-系数,取8.43;
[0062] S2-钢筋的横截面面积,单位m2;
[0063] P2-钢筋上部截面受到的压强,单位Pa,P2=h2γ,h2为钢筋顶面的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64] 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可得到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新拌混凝土与箍筋之间的阻力的计算模型为:Fg=(1+λ)π·d3·D3·P3;
[0065] λ-箍筋表面的摩擦系数,0.538;
[0066] d3-箍筋的直径,单位mm;
[0067] D3-箍筋的圈径,单位mm;
[0068] P3-箍筋拉力达到峰值时的压强,单位Pa,P3=h3γ,h3为箍筋埋于混凝土的深度,γ为混凝土的容重。
[0069] 根据以上三组计算模型,以及钢精笼中主筋的直径、数量、箍筋的直径、圈径、数量以及混凝土的容重,即可分析钢筋笼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是否会出现上浮的问题。
[0070]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钻孔灌注桩灌注混凝土过程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提拉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薄铁片的尺寸示意图;
[0026] 图4是薄铁片作为试件的提拉试验中薄铁片的受力分析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钢筋的尺寸示意图;
[0028] 图6是钢筋作为试件的提拉试验中钢筋的受力分析图;
[0029] 图7是箍筋的尺寸示意图;
[0030] 图8是箍筋作为试件的提拉试验中箍筋的受力分析图。
[0031] 图示说明:1-速度控制器、2-提升机构、3-拉力传感器、4-应变仪、5-数据采集箱、6-电脑、7-试件、8-新拌混凝土、9-铁桶,11-混凝土导管,12-混凝土,13-主筋,14-箍筋。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